第九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分解

橙花醇 nerol
香茅醇 citronellol
CHO
[H]
CHO CHO
香叶醛 (α -柠檬醛) geranial
[O]
香茅醛 citronellal
[H] [O]
橙花醛 (β -柠檬醛) neral
[H]
CH2 OH
[H]
+
香叶醇 (牻牛儿醇) geraniol
CH2 OH
CH2 OH
橙花醇 nerol
斑蝥胺 (试用于肝癌)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3.卓酚酮类(troponoides)
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
O OH
O OH
O OH
α -崖柏素
β -崖柏素 (扁柏素)
γ -崖柏素
二、结构分类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属双环单萜。 蚁臭二醛(iridoidial)的缩醛衍生物。 含环戊烷结构单元,具环状单萜的特点。 是从臭蚁的防卫性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其生物合成途径不同于单萜,不是经由脱去GPP 分子中焦磷酸基而直接产生闭环反应这一生源途 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与精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如:挥发油、树脂、橡胶以及胡萝卜素等 萜类成分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如:龙脑、
山道年和川楝素(驱蛔)、穿心莲内酯(抗菌)、人
参皂苷以及甘草酸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H
O O O
薄荷醇 menthol
HO O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道年 santonin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三萜及其苷

二、结构与重要的化合物
1、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达玛烷型(dammarane) 羊毛脂烷型(lanostane) 四 环 三 萜
苷遂烷型(triucallane)
环阿屯烷型(环阿尔廷型)(Cycloartine)
葫芦烷型(cucurbitane)
楝烷型(楝苦素型)(meliacane)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罗登林
2、乌苏烷型(Ursanes)
又称α-香树脂烷型,与齐墩果烷型结构的差别在于:齐墩果烷
型20位连接2个甲基,乌苏烷型在19和20位分别连接1个甲基。 母核:
29 30 12 25 1 2 3 11 9 20
19 18 30 29 20
H 19 18
E
17
21 22 28
2 1 25 11 9
12
H
E
HO OH
19 1 2 3 4 10 9 5 29 8 30 7 6 11 13 18 14 22 23 17 16 15 27 24 25 26
Glc-Glc-O OH
17 19 1 2 3 4 10 9 5 29 8 30 7 6 11 13 18 14
22 23 16 15
24 25
26
27
Glc-Glc-O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罗登林
天然产物化学-第九章 三萜及其苷
一、四环三萜 1、达玛烷型( Dammaranes )
2、羊毛脂烷型( Lanostanes )
3、甘遂烷型( Tirucallanes )
4、环阿屯烷型( Cycloartanes )
5、葫芦烷型 (Cucurbitanes) 6、楝烷型(Meliacanes)
中药化学《三萜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三萜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本章复习要点:1.了解三萜类化合物的含义、分布和生理活性。
2.掌握三萜皂苷的结构类型和分类。
3.掌握三萜皂苷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4.掌握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三萜皂苷的结构测定。
第一节概述【含义】1.三萜类化合物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可视为以六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
2.三萜皂苷一类苷元为三萜的苷类化合物,其水溶液振瑶后能产生大量且持久性肥皂样泡沫。
【分布及存在形式】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或者与糖结合成苷或酯的形式存在。
游离三萜化合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三萜苷类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剧烈振摇时能产生大量、持久的肥皂样泡沫,故称为三萜皂苷。
另外,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称为酸性皂苷。
【生理活性】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广泛的生理活性。
【生源途径】从生源来看,是由鲨烯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的,而鲨烯是由焦磷酸金合欢酯(FPP)尾尾缩合生成。
第二节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1.按存在形式、结构、性质分为:(1)三萜皂苷及苷元(2)其他三萜类(树脂、苦味素、三萜醇、三萜生物碱)2.按碳环的数目分类:(1)链状三萜(较少)(2)单环三萜(较少)(3)双环三萜(较少)(4)三环三萜(较少)★(5)四环三萜(较多):母核都为环戊烷骈多氢菲而D/E环为顺式。
【物理性质】1.性状多为无定形粉末(极性较大),具吸湿性;苦、辛辣,有粘膜刺激性。
2.熔点与旋光性游离态有固定熔点;皂苷无明显熔点,一般测得的大多为分解点。
三萜化合物均有旋光性。
3.溶解度游离态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成苷后,极性增强,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热甲醇、热乙醇,几不溶或难溶于丙酮、乙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三萜类化合物详解

7
结构共同特点
1、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17个碳原子)。 、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 个碳原子 个碳原子)。 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 2、C17位有一个由 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 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 、 位有一个由8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 3、母核上有 个角甲基,4个连接在 4、C4、C10、C14、另一 个角甲基, 个连接在 个连接在C 、母核上有5个角甲基 个编号为C 的甲基连于C 位上。 个编号为 18的甲基连于 8或C13位上。
4
结构与分类
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也有少数为链状、 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也有少数为链状、 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 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如: 无环三萜: 无环三萜:鲨烯 单环三萜: 单环三萜:蓍醇
HO 蓍 醇 A achilleol A
5
结构与分类
双环三萜: 双环三萜:
O R2 R1 O
13 H 10 5 4 H 9 H 8 14
27
H
H
H
28
25 4 24 23
26
friedelane
26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性状: • 三萜类化合物多有较好结晶,皂苷尤其寡糖皂苷, 三萜类化合物多有较好结晶,皂苷尤其寡糖皂苷, 由于糖分子的引入,使羟基数目增多,极性加大, 由于糖分子的引入,使羟基数目增多,极性加大, 不易结晶,因而皂苷大多为无色无定形粉末。 不易结晶,因而皂苷大多为无色无定形粉末。
2
生物合成
对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的研究表明三萜是由鲨 的研究表明三萜是由鲨 对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 经过不同的途径环合而成, 烯(squalene)经过不同的途径环合而成,鲨烯是由倍半萜金合 经过不同的途径环合而成 欢醇(farnesol)的焦磷酸酯尾尾缩合生成。 的焦磷酸酯尾尾缩合生成。 欢醇 的焦磷酸酯尾尾缩合生成
三萜类化合物详解.ppt

glc-glc-o
罗汉果甜素V
中药罗汉果中的成分,味甜,0.02 %的溶液比蔗糖甜256倍。可作调 味剂。
15
五、原萜烷型(protostane)
HO
H O
H
OH OH
OH
结构特点:
①10β-CH3 ,14β-CH3,8αCH3。
② C-20 为S构型。
HO
H O
H
O OH
泽泻萜醇A、B具有降低血 清总胆固醇的作用。
③ 17-а侧链,C-20 为S构型。
19 1
H
10 H
4
H6
29
28
21
20 18
23
17
14
30
euphane
26 25
27
11
三、达玛烷型 (dammarane)
达玛烷型四环三萜是由环氧鲨烯全椅式构象形成,其结构特点: ① 8位有角甲基,且为β-构型 ② 13位连有β-H,10位有β-CH3 ③ 17位有β-侧链 ④ C-20构型为R或S
羊毛脂烷型四环三萜是环氧鲨烯经椅-船-椅构象式环合而成。 其结构特点: ① A/B,B/C,C/D环均为反式 ② 17-β侧链,C-20为R构型 ③10,13,14位分别连有β,β,α-CH3
21
18 20
23
12
17
1 19
H
10 H
4
H6
29
28
13
15 30
26 25
27
lanostane
16
六、楝烷型 (meliacane)
楝科楝属植物苦楝果实及树皮中含多种三萜成分,具苦味,总 称为楝苦素类成分(meliacins),其由26个碳构成,属于楝烷型。
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

(五)色谱检识
薄层色谱 气相色谱
第九章 萜类和挥发油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和理化性质;介 绍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提取方法和检识。
学习要点
1.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掌握挥发油 的定义、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
2.熟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和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 3.了解主要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挥发油的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多萜
碳原子数目 5 10 15 20
25
30 40
5×n
异戊二烯单位数 1 2 3 4
5
6 7 8
存在形式 植物叶 挥发油
挥发油 叶绿素、植物
醇 植物病菌、昆
虫代谢物 皂苷、树脂 胡萝卜素 橡胶、硬橡胶
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单萜类 单萜的基本骨架由10个碳原子构成,即2个异戊二烯单元
(C10H16) 。
薄荷醇 龙脑 樟脑
单萜实例
(二)、倍半萜
倍半萜的基本骨架由15个碳原子构成,即3个异戊二 烯单元(C15H24) 。
βa-金合欢烯
莪术醇 青蒿素
倍半萜实例
(三)二萜
二萜的基本骨架由20个碳原子构成,即3个异戊 二烯单元(C20H32)。
二萜实例
穿心莲内酯 银杏内酯 丹参酮ⅡA
第二节 挥发油
一、概念 挥发油也叫精油,是植物体内的一类芳香气味的油 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 蒸馏、与水不相溶。
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挥发油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萜类化合物 (二)芳香族化合物 (三)脂肪族化合物 (四)其它类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3
4
4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二、三萜皂苷的分离
1.分段沉淀法
利用皂苷难溶于乙醚、丙酮等溶剂来分离。
皂苷/醇液+ 滴加乙醚等→
优点—简便
沉淀
5 缺点—分离不完全,不易获得纯品
5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二、三萜皂苷的分离 2.胆甾醇沉淀法
皂苷(醇提液)
胆甾醇
沉淀
水,醇,乙醚洗涤除杂
天然药物化学
第九章 三萜及其苷类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三萜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1. 三萜苷元类化合物的提取 多采用极性较小的溶剂进行回流提取 2.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 多采用极性较大的溶媒提取,如甲醇、乙醇、含水醇 等
2
2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三萜皂苷的提取
1.醇类溶剂提取法: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 等溶剂进行分部提取,然后进一步分离,三萜成分主要从氯仿部位中 获得。 2.酸水解-有机溶剂萃取法:以获得苷元为目的。由于水解反应比较强 烈,发生结构变异而生成次生结构,得不到原始皂苷元。欲获得原始 皂苷元,则应采用温和酸水解,两相酸水解、酶水解或Smith降解等 方法。 3.碱水提取法:酸性皂苷。
8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二、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实例
(一)人 参
1.结构分类
人参的根、茎、叶、花及果实中均含有多种人参皂苷 (ginsenosides)。人参根中总皂苷的含量约5%,根须中人参皂苷的含量
比主根高。目前已经确定化学结构的人参皂苷有人参皂苷Ro、Ral、Ra2
、Rbl、Rb2、Rb3、Rc、Rd、Re、Rf、Rgl、Rg2、Rg3、Rhl及Rh2、Rh3等30 多种,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可分为A、B、C三种类型:
三萜类化合物

• 三氯乙酸反应
• 五氯化锑反应
• 冰醋酸-乙酰氯反应
提取与分离:皂苷的提取
• 1、方法? 溶剂提取法 • 2、溶剂? • 3、药材前处理? • 4、思考: 酸性皂苷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提取?
碱溶酸沉法
提取与分离:皂苷元的提取
• 1、方法? 先水解 • 2、注意条件
提取与分离:三萜皂苷的分离
• 分段沉淀法:分离对象? • 酰化精制法:适用范围? • 色谱分离法 • 补充:胆甾醇沉淀法:原理? • 补充:铅盐沉淀法:原理?
• 羊毛脂甾烷型 • 达玛烷型
识别
• 原萜烷型——达玛烷型的立体异构体 • 葫芦烷型——基本骨架同羊毛脂甾烷型
三萜皂苷元:五环三萜
• β-香树脂烷型(齐墩果烷型) • α-香树脂烷型(乌苏烷型) • 羽扇豆烷型 • 何伯烷型、异何伯烷型
识别
理化性质
• 性状 • 溶解性 • 表面活性——发泡性 • 溶血性 • 水解性 • 沉淀反应
• 性质?应用?
理化性质:表面活性(发泡性)
• 1、性质? • 2、应用? • 3、鉴别? • (1)皂苷和蛋白质 • (2)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
理化性质:溶血性
• 1、性质? • 2、溶血指数? • 3、应用? • 4、鉴别方法? • 5、制剂?
显色反应
• 醋酐-浓硫酸反应 • 氯仿-浓硫酸反应
苷 元
甾体皂苷元
• 甾体化合物 • 27个碳原子 • 基本骨架:螺旋甾烷 异螺旋甾烷
O O
补充 掌握
HO
甾体皂苷元:结构特征
• 1、基本结构: 甾体母核(环A、B、C、D)
补充 了解
螺 C17侧链和C16位骈合为五元含氧环(呋喃环E) 缩 酮 C22六元含氧环(吡喃环F)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20(S)-原人参三醇衍生的皂苷有溶血性质,而由 20(S)-原人参二醇衍生的皂苷则具对抗溶血的作用, 因此人参总皂苷不能表现出溶血的现象。 人参皂苷Rg1有轻度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及抗疲劳作 用。 人参皂苷Rh则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和安定作用。
人参皂苷Rb1还有增强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 人参皂苷Rc则有抑制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
从苦木科植物Eurycoma
longiolin中 分离到的化合物logilene peroxide, 是含有三个呋喃环的鲨烯类链状三 萜化合物。
HO
HO O O O
OH
OH
二、单环三萜
从菊科蓍属植物(Achillea odorta)中分离得到蓍 醇A(achilleol A)是一个具有新单环骨架的三萜 类化合物,这是2,3-环氧鲨烯在生物合成时环 化反应停留在第一步的首例,环上取代基除甲 基和亚甲基外,还连有l~3个侧链。
OH OH
HO
OH
H O H
O HO OH
泽泻萜醇A
H O
泽泻萜醇B
H
6、楝烷型
楝科楝属植物苦楝果实及树皮中 含多种三萜成分,具苦味,总称为楝 苦素类成分,其由26个碳构成,属于 楝烷型。其A/B, B/C, C/D均为反式; 具有 C8-βCH3, C10-βCH3,C13αCH3。
9
H H
H
20
HO HO H
13 14 10 8
HO H
HO H
13 20
H
17
17
H R
10
14 8
H HO H R
HO H
20S 原人参二醇 R=H 20S 原人参三醇 R=-OH
20R 原人参二醇 R=H 20R 原人参三醇 R=-OH
由20(S)-原人参二醇衍生的皂苷:
RO HO H
13 14 10 8 17 20
OP OP 焦磷酸金合欢酯
鲨烯 H
20
H 环化酶
10 13 14 17
O 2,3-环氧角鲨烯
HO
H 羊毛甾醇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
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 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 三环三萜。
一、链状三萜
多为鲨烯类化合物,鲨烯(角鲨烯)主要 存在于鲨鱼肝油及其他鱼类的鱼肝油中的非 皂化部分,也存在于某些植物油(如茶籽油、 橄榄油等)的非皂化部分。 2,3-环氧角鲨烯是角鲨烯转变为三环、 四环和五环三萜的重要生源中间体。在动物 体内,它是由角鲨烯在肝脏通过环氧酶的作 用而生成的。2,3-环氧基角鲨烯在环化酶 (从鼠肝中提得)或弱酸性介质中很容易被环 化。
第九章
三萜类化合物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述 生物合成(了解) 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 生物活性
第一节
一、三萜的定义
概述
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 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通式(C5H8)6 。 三萜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有的游离存在 于植物体,称为三萜皂苷元;有的以与糖 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称为三萜皂苷。 三萜皂苷多溶于水,振摇后可生成胶体溶 液,并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的泡沫,故有 此名。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故又称其为 酸性皂苷。
H
ginsenoside Ra1 Ra2 Rb1 Rb2 Rc Rd Rg1
R -glc-6-ara(p)-4-xyl -glc-6-ara(f)-2-xyl -glc-6-glc -glc-6-ara(p) -glc-6-ara(f) -glc -H(20R)
H H
glc
2
glc
O
20(s)-protopanaxadiol
四、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很多,多 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 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 年还发现了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 基转位、重排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 杂的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 合物。
人参皂苷能促进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调节
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OH O
11 18
O
25
20
H
23
OH
OAc
HO HO
3
2 5
9 19 6
H
16
Cucurbitacin Ia 雪胆甲素 R=A
雪胆乙素 A=H
5.原萜烷(protostane)型
其结构特点是C10位和C14位上有-CH3,C8上 有-CH3,C20为S构型。 泽泻萜醇A (alisol A)和泽泻萜醇B (alisol B)等是从利尿渗湿中药泽泻(Alisma orientalis) 中得到的主要成分,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用 于治疗高血脂症。
HO
蓍醇 A
三、双环三萜
从海洋生物 Asteropus sp.中 分离得到的 pouoside A-E是 一类具有双环骨 架的三萜半乳糖 苷类化合物,分 子中含有多个乙 酰基。其中 pouoside A具有 细胞毒作用。
OR4 OH OH O O
25 28 29 27
4
R1
1 11 26 8 6 23
COOH
20 29 12
H
26 28 14
18
H
22 30
25
3
H H
23 24
8 27
RO
五、 四环三萜 (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四环三萜类在中药中分布很广,许多植物 包括高等植物和低等菌藻类植物以及某些动物 都可能含有此类成分。它们大部分具有环戊烷 骈多氢菲的基本母核;母核的17位上有一个由 8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在母核上一般有5个甲 基,即4位有偕二甲基、10位和14位各有一个 甲基、另一个甲基常连接在13位或8位上。存 在于天然界中的四环三萜或其皂苷苷元主要有 以下类型。
动物体中三萜:如从羊毛脂中分离 出羊毛脂醇,从鲨鱼肝脏中分离出鲨烯; 从海洋生物如海参、软珊瑚中也分离出 各种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H H
环化酶
O HO
三、存在形式
多以游离或成苷、成酯的形式存在
苷元: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常见的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
伯糖、鼠李糖,糖醛酸,特殊糖(如芹糖、 乙酰氨基糖等) 糖链:单糖链、双糖链、三糖链 次皂苷:原生苷被部分降解的产物
8
H
楝烷
Meliacanes
O AcO O OH O AcO HO OH H O
O AcO
OH O AcO HO H
O
川楝素
2 3 4 23
10 5
H
H
五环三萜 齐墩果烷
二、三萜的分布
三萜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菌类、蕨类、单 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 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主要分布于菊科、石竹科、五加科、豆科、 远志科、桔梗科及玄参科。含有三萜类成分 的主要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 梗、川楝皮、泽泻、灵芝等。
柴胡皂苷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抗炎
作用,并能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七叶皂苷具有明显的抗渗出、抗炎、抗瘀血作
用,能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的渗透性,提高毛细血 管张力,控制炎症,改善循环,对脑外伤及心血管 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三萜是由鲨烯(squalene)经过不 同的途径环合而成,而鲨烯是由倍 半萜金合欢醇(farnesol)的焦磷酸酯 尾尾缩合而成。这样就沟通了三萜 和其它萜类之间的生源关系。
21 12 11 1 2 3 28 4 10 5 29 19 9 18 13 14 30
20 22 23 17 16 15
24 25
26 27
30 20 19 12 11 25 1 9 26 8 7 6 24 29
H
8 7
H
6
21 22
H
13 14 27
18
H
H
15
17 16
28
四环三萜- 羊毛脂甾烷
七元含氧环的新双环骨架的三萜类化合物。
25 28 27 5 6 2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15 30 4 3 2 31 19 17 16 20 18 23
O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21
24
O
OH
29
OH
siphonellinol
四、三环三萜
从蕨类植物伏石蕨的新鲜全草中分离到两个油 状三环三萜类碳氢化合物13βH-malabaricatriene 和13 H-malabaricatriene(1和2)。
达玛烷型皂苷存在
五加科 人参 鼠李科 酸枣仁
2、羊毛脂甾烷型
21 18 12 19 1 10 3 11 17 20 22 23 27 24 26
H
9 8
13
15 30
H
4 28
7
29
H
羊毛脂烷型 (lanostane )
从环氧鲨烯由全椅-船椅式构象形成,其A/B, B/C, C/D环均为反式。 10、13、14位分别连 有, , -CH3,C20为 R构型,C17侧链为β构 型,C3 位常有-OH存在。
由人参三醇衍生的皂苷:
R2O HO H
13 14 10 8 17 20
H
H ginsenoside R1 glc-2-rha glc-2-glc R2 glc H(20s) Re Rf
HO H OR1 20(s)-protopanaxatriol
由达玛烷衍生的人参皂苷,在生物活性上 有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