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练习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李将军列传答案

李将军列传答案

李将军列传答案一、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nì)吏当.广所失亡多(dāng)屏.野(bǐng)中石没镞..(mòzú)辄分其麾.下(huī)广讷.口少言(nè)骠.骑将军(p iào)骠.勇(p iào)广数.自请行(shuò)其势不屯.行(tún)以为李广老,数奇.(jī)意甚愠.怒而就部(yùn)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bèi láo )遂引刀自刭.(jǐng )悛悛..如鄙人(xún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4、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广家世世受.射(传授)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冲锋陷阵;破关)从广勒.习兵(统率,部署)有白马将出护.其兵(监护,监督)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接应)广暂.腾而上胡儿马(霎时)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陷入)专以射为戏,竟死..(一直到死)广数.自请行(屡次)乃自以精兵走.之(疾行)东道少.回远(稍,略)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以为李广老,数奇.(单数,不大有好运气)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愠怒..而就部(怨愤)南绝.幕(横渡)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酒食;送给)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听审受质)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比喻)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尝”同“常”,经常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布阵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假装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同“阵”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沙漠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三、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李将军列传参考答案

李将军列传参考答案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检测参考答案(一)班级学号姓名1、广家世世受.射:传授,学习2、用.善骑射:因为,由于3、杀其骑且.尽:将近4、无老壮皆为垂涕..:落泪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亲自6、今如此以.百骑走:率领7、即有急,奈何..:怎么办8、是时..会暮:此时9、胡兵亦以为..10、大军不知广所之.:到11、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就12、单于素.闻广贤:平时13、因.推堕儿:趁机、趁势14、因引..而入塞:于是/带领15、为.虏所.生得:被16、广家与故.颍阴侯孙:旧,原来的17、呵.止广:呵斥18、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任命19、避之数岁.:年20、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就21、广为人长.:(体格)高大22、广之.将兵:主谓取独23、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来,表目的24、其将.兵数困辱:带领25、广数.自请行:屡次,多次26、良久乃.许之:才27、既.出塞:已经,……以后28、东道少.回远:稍微,略29、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况且30、广暂.腾上胡儿马:霎时31、令长史封书与广之.32、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借/参33、天子使中贵人从.34、中贵人走.广:逃跑35、三人亡.马步行:失36、果.匈奴射雕者也:果然以.我为.大军诱之:认为骑.中:骑兵队伍会.暮:适逢、正值引.兵而去:带领弗.从.:无法接应四岁..:四年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斜视/好复.得其余军:又当.广所失亡...多:判决/所字结构,损失顷之..,家居数岁:转眼间虽.令不从:即使徙.右北平:迁调到即.请霸陵尉与俱:随即以为..虎而射之:认为良久..乃许之:过了好久莫.能及.广:没有人/比得上蹊.:小路度.不中不发:估计无.老壮皆为垂涕:不论以为..老,弗.许:认为/不是岁..,元狩四年也:今年以.精兵走.之:率领/逃跑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当.高帝时:在固.自辞于大将军:坚决遁走..,弗能得而还:逃跑纵.马卧:放任从.人田间饮:跟因.问广、食其失道状:乘势乃.我自失道:是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有幸岂.非天哉:难道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引刀自刭....:抽刀割颈自杀班级学号姓名1、尝.从行:“常”常常,经常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形作名,紧急情况3、胡兵终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怪异4、广详.死:“佯”,假装5、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同“幕”6、或.失道:“惑”,迷失7、南绝幕.:“漠”沙漠8、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阵”,布阵9、用坚.其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定10、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名作状,趁夜11、后.大将军:名词意动,在……之后,引申为延误1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今异义,委曲详情13、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同“恂恂”,诚恳的样子14、广令诸骑曰,前.:名作动,上前15、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今异义,学习的人16、鞭马南.驰数十里:名作状,向南17、从人田间..饮:名作状,在田间18、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从,带领19、尝.夜从.一骑出:曾经/使……从,带领20、汉下.广吏:名作动,交付21、止.广宿亭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22、破败.广军: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溃败23、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知道,明白/形作名,大道理24、用.此:因为25、南绝.幕:横渡26、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2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赠送28、士以.此爱.乐为.用:因为/爱戴/被29、广勒.习兵击匈奴:统帅30、勒.石而还:刻31、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摒除人事而居于山野32、广亦竟.射杀之:竟然33、专以.射为.戏,竟.死:把……当作/一直到34、乃.自以.精兵走.之:于是,就/率领/疾行35、其射,见敌急.:动词,逼近句式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判断句2、中贵人将骑数十纵(类:骑数千过其门)定语后置句3、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状语后置句4、为虏所生得:被动句5、其李将军之谓也?:宾语前置、固定句式6、士以此爱乐为用:被动句7、其将兵数困辱:被动句8、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被动句9、固自辞于大将军:状语后置句班级学号姓名1、急诣部,如书:到/按照文书说的办2、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清白人家的弟子3、络.而盛卧广:网4、赎.为庶人:纳金赎免斩刑5、广自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幼年,童年初能胜冠的时候6、中贵人将骑数十纵.:放马奔驰7、讷口少言....:说话迟钝,话语很少8、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属某人所统领9、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奇,单数10、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bèi láo酒食。

史记李将军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史记李将军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李将军列传》练习题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3)辄分其麾下()(4)广讷口少言()(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8)遂引刀自刭()(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3)行十余里,广详死同(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_______(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刀自刭(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史记·李将军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史记·李将军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广家世世受射。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

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

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李将军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李将军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李将军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李将军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广既从大将军青①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②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

”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南绝幕③,遇前将军、右将军。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大将军使长史持鞴醪④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李将军列传》注释:①大将军青:即卫青,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②右将军:主爵赵食其时为右将军;③南绝幕:绝,横渡;幕,通“漠”,沙漠。

④糒醪:糒(bèi),干饭;醪(láo),酒浆。

1.《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体的史书。

(1分)2.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乃自以精兵走之A.其李将军之谓也B.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C.百姓闻之D.及死之日3.请结合选文,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书评, 感受司马迁的“奇”气。

《李将军列传》练习及参考答案.pdf

《李将军列传》练习及参考答案.pdf

《李将军列传》练习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D. 虏多且近,即有急即:立即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是必射雕者也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广勇敢善战的一组是()①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②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③令曰:“皆下马解鞍!! ④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⑤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⑥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A. ①②③⑥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①③④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

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 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6 .请找出与《魏公子列传》相关的成语。

7.请分析李广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的原因。

《李将军列传》练习参考答案(可参考第317页)1.D即:如果2.A .A.代词,这;B.①名词,处所,地方②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C. ①代词,他们②代词,自己;D. ①助词,的②动词,去3.A4. D 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D不符合文意5. (1)这一定是射雕的人。

李将军列传训练案答案

李将军列传训练案答案

《li jiang jun lie zhuan》训练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1.广家世世受射。

受:通授,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

首:首级。

虏:俘虏,俘获。

3.有所冲陷折关。

冲陷:冲锋陷阵。

折关:破关。

4.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率领。

纵:放马驰骋。

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

身自:亲自。

6.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通阵阵地。

所:大约。

7.即有急,奈何?即:假如。

8.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适逢,正值。

终:始终。

怪之:以之为怪。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就:接近,靠拢。

舍止:留宿。

10.破败广军,生得广。

生得:活捉。

11.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暂:突然。

12.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

失亡:损失,伤亡。

13.何乃故也。

何乃:何况是。

14.广亦竟射杀之。

竟:终于。

15.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直到死。

16.其射,见敌急。

急:迫近。

17.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用此:因此。

18、南绝幕。

绝:横渡19、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辞别。

20、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对簿:听审受质。

二、指出下面的通假字,并写出所通本字,解释其意义。

尝从行:“尝”同“常”,经常广详死:“详”同“佯”,佯死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或失道:“或”通“惑”,迷惑南绝幕:“幕”同“漠”,沙漠至莫府:“莫”同“幕”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汉军罢:“罢”同“疲”,疲惫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然虏卒犯之:“卒”通“猝”,突然。

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广暂腾古义:霎时以为李广老,数奇古义:命运不好长史封书古义:文书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信任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 详情、实情今义: 弯曲后韩将军徙右北平古义:调任今义: 迁移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有白马将出护其军古义:监督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古义:回头知与不知古义:不认识四、指出下面加粗的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李将军列传(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李将军列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3分)A.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B.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C.广暂腾而上胡儿马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解析A项“尝”同“常”;B项“陈”同“阵”;D项“莫”同“幕”。

答案 C2.下列各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士以此爱乐为用.用.善骑射B.从.广勒习兵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彼虏以我为走.弃甲曵兵而走.D.望.匈奴有数千骑君还何所望.解析均为逃亡,逃跑。

A项分别为任用,使用/因为;B项分别为跟从/使……跟从;D项分别为远远望见/期望。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B.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C.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鱼,我所.欲也解析均为介词。

A项分别为代词,石头/动词,到;B项分别为表顺承/表转折;D项分别为地方/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D.而又迷失..道解析A项指“事情的复杂经过”;B项指“学习的人”;C项指“统率士兵”。

答案 D.下列对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C.欲夜.取之夜:名词作动词,连夜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名词作动词,向前进发。

解析夜:名词作状语答案 C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B.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C.使大军伏马邑旁谷D.置广两马间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答案 A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将军列传》练习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
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
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
D. 虏多且近,即有急即:立即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是必射雕者也
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广勇敢善战的一组是()
①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②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③令曰:“皆下马解鞍!! ④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⑤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⑥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

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 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
6 .请找出与《魏公子列传》相关的成语。

7.请分析李广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的原因。

《李将军列传》练习参考答案(可参考第317页)
1.D即:如果
2.A .A.代词,这;B.①名词,处所,地方②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C. ①代词,他们②代词,自己;D. ①助词,的②动词,去
3.A
4. D 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D不符合文意
5. (1)这一定是射雕的人。

(2)李广的百名骑兵都很害怕,想赶快往回跑。

(3)敌人这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我们怎么办?
(4)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以此来强化他们那种错误的判断。

6. (1)霸陵醉尉: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3)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4)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同“意气自若”。

(5)没石饮羽: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6)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

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7. 请分析李广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的原因。

李广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将军。

他的敌人叫他飞将军。

唐人王昌龄曾写诗赞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由一个李广酒后把石头当老虎射穿的传说,而演化出的成语。

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难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首先,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

其次,就是他的运气太差。

李广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战役,卫青已经是主帅了。

为了提拔自己的亲信立功,卫青拒绝了李广担任前锋的要求,而令其侧路袭击。

但是李广的坏运气再次发生作用,他居然迷路了。

这时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自己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参加大型战役了。

不仅没立成功封成侯,还要面对军法处那些笔杆子的羞辱。

绝望加羞耻,致使他引刀自刭,一代悲情名将就此陨落。

再次,还有个人性格原因。

(1)不善言辞(“讷口少言”)、个性太强(“引刀自刭”)、性情冲动(如“杀霸陵尉”)。

(2)胸无城府、没有政治见解。

如“梁王授印”一节,从汉景帝对李广的态度可以折射出李广在政治上的幼稚,在专制制度下,不具备见风使舵的变态性格,纵有千般能耐,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引火烧身。

(3)自负其能,不计后果,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如传中所记李广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及以百骑御匈奴千骑等事)。

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

作为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人物,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

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

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繁。

李广“讷口少言”,“宽缓不苛”,所以士兵们都愿意跟随他打仗,乐于为他效力。

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

其悲剧的形成既有来自汉朝统治者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对人的个性的遏制与残杀。

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