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精品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20世纪人类取得的重大发明和发现。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对20世纪科技发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20世纪人类取得的重大发明和发现。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
(2)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猜测课题的含义。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感受课文的魅力。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组词。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补充。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准备。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科技发展的历程。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发展的意义。
三、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20世纪还有哪些重大发明和发现?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外阅读:查阅资料,了解20世纪的其他重大发明和发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20世纪人类取得的重大发明和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精选12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精选12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篇1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3、解题释题: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1)纠正不良读音(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五、布置作业1、写生字、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表现。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能够初步体验神话传说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启示。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传说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2.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2.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神话故事,引导学生对神话传说产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听课文录音,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
3.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人物特点。
3. 分析课文1.探讨课文表现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讨论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 总结反思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六、课堂延伸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片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片段。
2.小组讨论,撰写关于神话传说的作文。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神话传说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达到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神话传说,不迷信。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了解20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信息提炼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其积极进取、探索未知的精神。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展开,该文讲述了20世纪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以及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研读教材,熟悉课文内容,制作PPT辅助教学,包括科技发展历程的时间轴、关键科技成果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相关课外资料,如科学家的故事、重大科技发明的小视频等,用于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兴趣。
3. 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20世纪的重大科技事件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形式引出“你知道20世纪有哪些重大的科技发明吗?”引发学生思考,导入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2. 自主阅读: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述科技改变生活的具体事例,并划出重点词汇。
3. 分析讲解:教师结合PPT展示,详细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科技的巨大影响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找到的科技改变生活的事例,探讨科技进步的意义和价值。
5. 课堂拓展:播放有关21世纪最新科技发展的视频或介绍当前前沿科技,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更多关于科技进步改变人类生活的实例,并尝试撰写一篇短文,题目可以为“我眼中的科技世界”。
教学总结:回顾整节课内容,强调20世纪是科技呼风唤雨的时代,科技进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同时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争做新时代的科技小先锋。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全国优秀教案4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解题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神仙)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⑴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板书:发明、发现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⑴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学生回答。
⑶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络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宏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图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
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
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妙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
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
一起读读课题吧。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
〔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
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
〔老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创造”的区别吗?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人们曾经向往的“呼风唤雨”的神通,在20世纪变成了现实。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对于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难点:学生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培养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准备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述一个科幻故事,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然后引入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2023人教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8篇)

2023人教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8篇)人教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
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要求:⑴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生:汇报预设问题: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孙端镇中心小学任国胜
一、设计思想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
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
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
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
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
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2、?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七、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技术
千里眼视频
顺风耳人手机
腾云驾雾飞机
……类……
幻想现实十、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作业本第4、5题;课后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问题研讨】
如何把科普性文章上得更具语文味。
【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网老百晓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