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第3课时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第1节机械运动(第3课时)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第1节机械运动(第3课时)课件
浙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科学七(下)
3.1机械运动(3)
目录
1 知识回顾
2 知识引领
3 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巩固
速度公式的变式
知识回顾
1、科学上速度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上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1m/s=?km/h
1米/秒( m/s)和1千米/时
1m/s=3.6km/h
知识引领
(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字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勿忘单位!)
(5)勿忘“已知”、“解”与“答” 过渡量不能整除时,最好用分数表示。
谢谢观看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的变形 由速度公式:
可得变形公式:
s=vt
由此可见: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及其变形
公式计算出第三个量。路程的计算公式为_____s_=_v__t_;时间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
知识引领
2、平均速度
物体在运动中,运动快慢在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大致表示物体在某一段 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可以粗略的描述运动的快慢。
知识引领
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字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勿忘单位!)
5、勿忘“已知”、“解”与“答” 过渡量不能整除时,最好用分数表示。
知识巩固
1、速度公式:v=s/t 变形公式: s=vt
t=s/v
2、解题的注意事项: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2)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引领
1、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3.1.3 速度公式的应用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3.1.3 速度公式的应用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3课时 速度公式的应用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C
2C
6C
7A
11 B
12 A
3B 8D显示
5B 10 40;西 15 见习题
1.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70 m长的桥所用
的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花了
15.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 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 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 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 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 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m+20 10 s
m)=5.5
m/s,B
正确;
在 0~5 s 之间,速度每秒减小10- 5 4 m/s=1.2 m/s,C 错误;在 10~13 s 之间,速度每秒增加10- 3 4 m/s=2 m/s,所以第 12 s 的 速度为 4 m/s+4 m/s=8 m/s,D 错误。
【答案】B
1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 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所示,由图像可知不正确的是( ) A.在 0~10 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 m 处相遇 C.在 10~20 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 0~10 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 m/s
【点拨】由图像知:对应同一时间 t(如 t=4 s)a、b、c 的路程关 系为 sa>sb>sc,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va>vb>vc;由 s-t 图像 知,t=5 s 时,sa-sb=3 m>2 m,sa-sc=4 m>2 m,sb-sc<2 m;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图像一定是图线 a;乙的图像可能是图线 b, 也可能是图线 c。

第3章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3章 第1节 机械运动

学生姓名: 上课时段: 上课日期: 阮老师编辑第1节 机械运动〖要点整理〗一.机械运动1.概念: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二.参照物1.概念: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择另外的物体做标准来比较,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注意(1)参照物的特点: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3)在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结果一般不同。

3.运动和静止相对性(1)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2)没有绝对的静止。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

2.根据速度大小的变化特点,可分为: 匀速运动:运动快慢不变变速运动:运动快慢改变3.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4.速度和平均速度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⑶匀速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v=s/t注意: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代入计算过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速度单位:主单位:米/秒,记作: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读作:千米每时两个单位的换算:1米/秒 =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1千米/时”表示:物体在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1千米。

速度单位及换算: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1m/s=h km 3600110001=3.6km/h ; 1km/h=s m 36001000=1/3.6m/s⑷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 v=s/t 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第3课时 物质的简单运动(以2013年真题为例)

第3课时 物质的简单运动(以2013年真题为例)
第3课时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3课时┃考点聚焦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
化,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要选定一个物体做参考,
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
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图3-2
第3课时┃归类示例
解 析 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 和“天宫一号”是相对 静止的,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所以航天员以自己乘坐的“神舟 九号”为参照物,看到地例
类型二、时间的测量
例 2 如图3-3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__________。 5 min 10 s
图3-4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3课时┃归类示例


第 1 次和第 2 次超声波的单向路程之差为汽车运动的路程。
第 1 次超声波到达汽车时所走的路程为: s1=340 m/s×0.16 s=54.4 m, 第 2 次超声波到达汽车所走的路程为: s2=340 m/s×(1.12 s-1.00 s)=40.8 m, 故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 s=s1-s2=54.4 m-40.8 m=13.6 m, 发出两次超声波的时间差为:t=1.12 s-0.16 s=0.96 s, s 13.6 m 所以汽车的速度为:v= = =14.17 m/s。 t 0.96 s
归类示例
第3课时┃归类示例
归 类 示 例
类型一、机械运动
例 1 2013•宜昌 2012年6月18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 交会对接。如图3-2所示为即将对接的 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 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 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所选择的参 照物是( ) D A.太阳 B.地球 C.“天宫一号” D.“神舟九 号”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判断方法。

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

2.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是否在运动?如何判断?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第二课时: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机械运动概念和分类。

2.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基准物体。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选取、方便判断等。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际问题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最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一节机械运动教案1(1)

最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一节机械运动教案1(1)
课 题
3.1机械运动(一)
日期
4.14
1.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
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
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
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
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
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投影课本图3-2观光电梯。
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
从事例中,引 导学生思考,
投影课本第89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组织冋
学阅读。
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的情 况?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
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
练习:
⑴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的参照物是什么?
⑵说“乌云遮住太阳”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⑶将一支笔放在书本上面,将书本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问这支笔是
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出参照物。
教师小结: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 描述的结果也就不同。!!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一节《运动与静止》课件3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一节《运动与静止》课件3

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 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人 行道上向东散步,如果以汽车为 参照物则人是( c) A向东运动 B静止不动 C向西运动 D无法确定
回答下列问题:
1、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找一找哪些物体是 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
3、飞机、火车、轮船里的乘 客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

如果认为树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如果认为树木是后退的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一、运动与静止
谁动了?
(一)参照物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
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 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静止: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 置不变,就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时, 被选定的标准物体。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描述物体静止或运动的方法:
相对静止的应用:地球同步卫星 我国的“亚洲一号” 地球同步卫星,它 静止 相对于地面是_____ 的,相对于太阳是 运动 的。 _____
(二)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课堂小结:
一、运动与静止
1、机械运动
3、参照物
(一)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2、静止
4、运动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4 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 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就有可 能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相对运动的应用:飞机风洞试验 静止 的; 以风洞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 运动 的。 若以风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
相对静止的应用:空中加油
★相对静止的条件:
(1)、 运动的快慢相同 (2) 、运动的方向相同

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第3课时PPT课件

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第3课时PPT课件

先想象物体的运动过程,画出示意图,不要急于列式计算
ppt精选版
17
速度公式的应用
( 4)、 一列车长15米,以36千米 /时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坐在 火车上的乘用秒表测出他从进入隧 道到离开隧道所经历的时间是12秒, 求隧道的长度。
隧道
ppt精选版
18
2.为了交通安全,城市许多马路都画有斑马线供行人横穿 马路时行走。在斑马线的两侧装有红绿灯。某人过斑马线 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剩6秒,斑马线区域的马路宽度为 15米,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2米/秒,则他在绿灯亮剩下的 时间内能否穿过斑马线区域?
ppt精选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4
速度公式的应用
(2)科学家用超声波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已
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米/秒, 如果在海面处发出超声波4秒钟后收到从海底 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是 多少?
ppt精选版
15
(3)、小明乘车到普陀,途中看到如图所 示的交通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条件 下,从此地到普陀至少需要___h?
ppt精选版
26
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 路程之比为2:3,速度之比为3:1,则
所用时间之比为 (c )
A、3:1 C、2:9
B、1:3 D、4:3
ppt精选版
27
提高训练
例6:列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54km/h 的速度行驶了2.5h,然后停车0.5h,再 以72km/h的速度行驶1h,到达终点。 求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快慢的表 示方法
速度
v=
s t
可表示任意一段
路程上的速度
平均速度
v=
s t
总路程除以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

D、② ④
风向问题
例13:一列火车正向西飞奔,但车头冒的烟 是笔直向上,经测定,当时风速15m/s,此时风 是朝 西 方向刮的,车速为 54km/h
例14: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直线向东行驶。甲 感到顺风,乙感到无风,丙感到逆风。则当时
刮的是 西风,三人中速度最大的是 丙,最 小的是 甲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 4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
所用时间之比为 (c )
A、3:1 C、2:9
B、1:3 D、4:3
提高训练
例6:列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54km/h 的速度行驶了2.5h,然后停车0.5h,再 以72km/h的速度行驶1h,到达终点。 求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1 t1
快慢的表 示方法
速度
v=
s t
可表示任意一段
路程上的速度
平均速度
v=
s t
总路程除以总
时间
例1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20m,
则该物体第4s内通过的路程(
A)
A、2m B、8m C、12m D、10m
D 例12:关于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随s的增加而增大。
速度公式的应用
(2)科学家用超声波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已
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米/秒, 如果在海面处发出超声波4秒钟后收到从海 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 是多少?
(3)、小明乘车到普陀,途中看到如图所 示的交通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条件 下,从此地到普陀至少需要___h?
速度公式的应用
(5)在建设中经常要用到爆破技术,在一 次爆破中,用了一条0.96米长的引火线 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引火线燃 烧的速度为0.008米/秒,点火者点着引火 线后,以5米/秒的速度跑开,问他能不能在 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米远的安全地 区?
温馨提示:
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 要注意以下几点:
北京220Km
北京40Km
速度公式的变形
如果我们知道速度v和时间t, 怎样求得通过的路程s?如果我们知道
速度v和路程s,怎样求得所用的时 间t呢?
V=
s t
s=vt
t=
s v
速度公式的应用
(1)据天气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 心距某地160千米处,正以20千米/时的 速度沿直线向该地接近,预计多少时间 后强热带风暴的中心将到达该地?
(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 (2)应该统一单位 (3)将以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 代 数值,又要代单位。
图像题
路程/米
如图是一骑自行车的
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 200 骑车者 跑步者 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
的图线,根据图线能 100
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0 15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25 时间/秒
信息二:骑车的人在15秒内运动了200米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于t的增加而减小。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于s和t无关,与s和t的比值有
关。
汽车上的速度计,可以直接读出汽车的行 驶速度。这个速度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计 算汽车在某一段时间(路程)内的速度?
例5、一辆轿车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 下图是旅客两次看到的路牌和车内悬挂的时 钟。根据路牌与时钟提供的信息,你能计算 出这辆客车行驶的速度吗?
复习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
s t
单位:米/秒 和 千米/时
1米/秒= 3.6 千米/时
五、匀速直线运动
自动扶梯
五、匀速直线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
即速度不变,沿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路程s和事件t成正比
s 变形 v= t
速速度度vv和和路事 程件s成t成正反比比吗吗??
先想象物体的运动过程,画出示意图,不要急于列式计算
速度公式的应用
( 4)、 一列车长15米,以36千米 /时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坐在 火车上的乘用秒表测出他从进入隧 道到离开隧道所经历的时间是12秒, 求隧道的长度。
隧道
2.为了交通安全,城市许多马路都画有斑马线供行人横穿 马路时行走。在斑马线的两侧装有红绿灯。某人过斑马线 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剩6秒,斑马线区域的马路宽度为 15米,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2米/秒,则他在绿灯亮剩下的 时间内能否穿过斑马线区域?
提示:80
表示车的行驶速度是
80千米/小时。
普陀
80
120km
表离普陀还有120km。
普陀 120km
1、一列车长150米,以108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座450米 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已知:V=108千米/时
? S=445500米米+150米=600米
学会利用作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信息三:跑步的人在25秒内运动了200米 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
2、s-t图或v-t图的应用
例2:下图所示,判断速度大小关系( B )
s甲
A、V甲〈 V乙 C、V甲=V乙
B、V甲 〉V乙 D、无法判断

例3:下列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t
C)
v
s
s
v
① A、①②
t ② B、 ③ ④
t ③ C、①③
如果只需要粗略地描述物体在 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 内的运动速度,可利用公式 v=—st 来计算物体在这一段时间 (或这一段路程)内的运动速 度,这样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 度。
直线运动 运动类型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 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的路程不相等
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 A )
A.9米/秒 C.4.5米/秒
B . 18 米 / 秒 D.无法确定
比值问题
例4.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 过的路程之比为2 : 3,所用时间之比为 2 :1 ,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1:3。
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 路程之比为2:3,速度之比为3:1,则
S=vt
s t= v
在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很难达到,常见 的都是变速运动。
利用公式v=—st 计算出来的速度,能够描 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它 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 动快慢吗?
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的运动大多数是变速
直 公 述线变式速运v=直动—ts 线,—运它计动的算的速出物度来体在的的不速运断度动地不快改能慢变精。。确所地以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