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合集下载

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

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

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引言:山地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多变,人类的生活和建筑活动受到较大的挑战。

因此,制定适合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并讨论如何在山地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一、地形分析和地基工程:山地地形起伏不平,地势陡峭,因此,在进行山地建筑时,必须进行地形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地基工程措施。

首先,需要对地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其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条件。

其次,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基础方式,如扩大基础、深基坑等。

此外,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以防止地下水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

二、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山地地区的建筑材料有限,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首先,应优先选择当地的建筑材料,如石材、木材等,以减少运输成本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次,应使用耐久、抗压、抗震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掌握适应山地地理条件的施工技术,如借助机械设备和加固措施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固。

三、节能与环保:山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多变,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因此,应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和环保设计。

首先,应优化建筑的热工性能,通过增加隔热层、改善窗户、门窗的密封性等来降低能耗。

其次,应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来满足建筑物的能源需求。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应选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山地的生态环境。

四、景观设计和土地利用: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非常重要,它不仅能提升建筑物的美感,还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首先,应充分考虑山地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山石、水源、植被等,并合理利用它们进行景观设计。

其次,应注重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山地环境。

此外,还应保留和修复当地的生态景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升山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结论:山地建筑的基础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究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究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究发布时间:2022-04-02T09:14:37.14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2月24期作者: 1.叶博文 2.王日建[导读] 山地建筑是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其建筑地点的特殊性,1.叶博文2.王日建1.33038119910122**** 3100162.杭州富阳碧水源房地产有限公司 311400摘要:山地建筑是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其建筑地点的特殊性,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比较高。

为保证山地建筑整体的质量,需要其结构设计从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建筑物的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其建筑使用功能。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1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概述在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

在实际的建筑场地设计和结构方案设计中,如果不考虑结构的科学性,结构设计方案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此外,在结构设计中,如果随意采用一些平原类建筑的标准指标,其结构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因素:首先,要注意地震的作用。

在设计山地建筑结构时,有必要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依据,相应地调整振动参数,严格遵循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抗震规范的要求。

其次,应注意抗风设计。

在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很容易忽略风荷载的修正,这在一些高层建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技术人员对重要受力结构进行计算时,需要准确计算风荷载的标准值,并进行相应的校核过程。

此外,还应注意约束不对称的处理。

在山地建筑施工中,很容易受到施工场地条件的影响,双向均匀对称往往难以实现。

在施工中,一个方向的土壤普遍缺乏。

鉴于这一系列问题,应采取措施创造一个相对平坦的环境来解决。

2工程概况以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为例,其位于山地地貌,地形高差约52m。

建筑所在区域地形以龟背山为主,河流景观较好。

在进行结构设计工作时,要克服地形因素的影响,做好山地保护工作,优化景观设计,结合本次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如何做山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要求

如何做山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要求

山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选择山上建造别墅、度假村等。

山上的建筑规划要求与平原地区有很大不同,需要考虑山地的地形、生态环境和气候等因素。

本文将从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山上建筑规划的要求,旨在为设计师提供参考。

一、地形环境1. 坡度:山地地形多为起伏不平,坡度较大。

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到山地的坡度,合理利用山地地形,避免盲目开发造成的破坏。

针对不同坡度的地形,需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段,如利用台地、自然坡地等特点,进行建筑布局和设计。

2. 土地条件:山地土壤多为贫瘠,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土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3. 水资源:山地水资源丰富,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充分利用山地水资源,开展水景设计,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环境1. 植被保护:山地植被丰富,建筑规划设计要求保护原有植被,保持山地生态平衡,减少人为破坏。

2. 采光通风:山地气候多为多雨多雾,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采光通风,保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提高住宅舒适度。

三、气候环境1. 气候特点:山地气候多变化,昼夜温差大。

建筑规划设计要求根据山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确保建筑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四、建筑风格1. 山地建筑风格独特,建筑规划设计要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自然环境,打造与山地和谐共生的建筑风格。

2. 建筑风格要求简洁大方,符合山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避免过度装饰,突出山地风貌。

五、建筑设施1. 交通设施:山地交通条件较差,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交通便利性,设计合理的交通道路和停车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2. 基础设施:山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公共配套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总结:山上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地形环境、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建筑风格和建筑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打造与山地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山地 建筑 设计 原则

山地 建筑 设计 原则

山地建筑设计原则山地建筑设计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

以下是关于山地建筑设计原则的详细讨论:1.山地地形分析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地形进行深入的分析。

要了解山地的地貌、地质、水文等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建筑布局和设计风格。

通过对山地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2.自然环境山地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

要关注气候、植被、动物等因素,确保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设计中应尽量保留山地的原生植被,利用地形特点进行建筑布局,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建筑布局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应根据山地的地形和自然环境,合理安排建筑的位置和朝向。

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形特点,使建筑与山地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4.建筑材料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对于山地建筑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应优先选择当地的、可再生和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考虑到山地的特殊地形条件,建筑材料还应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和抗风化性能。

5.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是当前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山地建筑设计也不例外。

应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能源规划和绿色能源的利用,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同时,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保护山地的生态环境。

6.安全性与实用性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下进行建筑设计,安全性与实用性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山地建筑设计应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特别是在地形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此外,建筑的实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7.文化与历史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还应关注当地的文化与历史。

应尽可能保持山地的历史文化特征,使建筑与当地的文化背景相融合。

例如,可以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总之,山地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形、自然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材料、节能环保、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及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优秀作品。

山地建筑设计规范

山地建筑设计规范

结构分析:采用 先进的结构分析 软件对建筑结构 进行详细的分析 和计算,确保结 构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施工监控:采用 施工监控技术对 施工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和解决 施工中的问题, 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
山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
05
节能设计措施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构造,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 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如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 考虑建筑物的能源系统优化,如采用节能电器、节能空调等。
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的合理规划
山地建筑应充分利 用地形特点,合理 规划交通组织,确 保人车分流、交通 流畅。
建筑出入口应设置 在不同标高,以方 便出入,避免陡坡 和长距离爬坡。
在建筑布局上应充 分考虑交通组织, 合理安排车行流线 和人行流线,避免 交叉和干扰。
山地建筑交通组织 应注重环保,采用 生态化设计,如设 置生态停车场、利 用地形建设地下车 库等。
在山地建筑的结 构设计中,应注 重建筑的整体性 和稳定性,避免 因地形复杂而导 致的结构不稳定。
针对不同的地震 烈度,应采取不 同的抗震措施, 确保建筑在地震 中的安全性能。
结构安全性的保障
基础设计:根据 地质勘察资料确 定合理的基础形 式,以提高建筑 物的稳定性。
结构选型:采用 适合山地环境的 结构形式,如框 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等,以提高 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
保护生态环境
山地建筑应遵循绿色建筑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 山地建筑应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42山地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性与独立性,作为现代建筑中的一大特殊种类,它在时空性与布局设计方面都追求鲜明特色,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应着重关注其特殊性。

以下内容将围绕几个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做简要探讨。

1 结构抗震分析山地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应根据山地建筑地形的不规则、结构的架空吊脚等实际情况,合理建立与真实受力相匹配的计算模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山地中高耸山丘、陡坡等不利地段上的建筑,应考虑抗震不利地段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在实际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其不同山地地段的具体情况,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乘以提高系数。

对于吊脚结构考虑其应作为整体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分析,建筑刚度和质量的不均匀分布体现了对扭转效应的不利影响,应考虑建筑双向水平地震下的扭转效应。

山地建筑中比较常见的上接地面、梁板接地等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除了对结构整体计算,应采用有限元、离散元等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对上述特殊构件进行局部应力分析,并可对其计算结果进行校核。

考虑到吊层结构和吊脚结构接地层楼板的受力复杂性,应考虑其楼板的弹性变形。

2 嵌固端选择嵌固端是房屋上部结构计算的固定底部支座,认为房屋在地震作用下,位于嵌固端以下部分的地下室、基础、土体会随地面一同运动,嵌固端的正确选择涉及结构设计的很多方面,在确定房屋结构高度方面,山地建筑经常有两个室外地面,有意见认为结构的高度应该从嵌固端开始计算,这就可能关乎结构是否超限、是否需要抗震专项审查、是否为多塔楼、含钢量的可控度等结构设计内容。

“嵌固”本身是一个相对刚度比的概念,上部结构承受的水平力,最后传递到嵌固位置的楼板,通过刚性楼板传递到周边的土体中去,因此,要求嵌固位置楼板是连续的、完整的、平面的、现浇的、限制开洞面积、四周有土体传递水平力。

计算楼层侧向刚度比时,可不考虑周边土对地下室外墙的约束作用,而实际是周边土对地下室结构的约束作用很大,一般情况下,土对地下室的刚度贡献为结构自身刚度的3~5倍,由此可见,土体约束是嵌固层定义的重要支撑条件。

山地建筑的施工组织设计

山地建筑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中恒江南·会所,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以下依据编制:1、中恒江南·会所标段“招标文件”2、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中恒江南·会所施工图3、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97《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9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9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04-9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4、标准、图集《重力式挡土墙》95J008-1《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钢筋混凝土过梁》03G322-1《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平面表示法》03G101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建筑设计概况中恒江南·会所,总建筑面积3266.55 m2。

浅议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浅议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I l f j 也建 筑 结
外 地 面 计 算 ,但 足 这 能 确 定 甲地 建筑 的稳 定 性 , 却 无法确 定L I I 地 建筑绌构 , : f c = 足 对于 多层 掉 层 或 者
吊脚 结 构 的 建 筑 而 。 。
【 l I 地 建 筑 抗 震 设计 当 中 , 除 J 荆_ 应 的 技 术 和 数据参数外 ,还要从构造 } 进 行,在 设} t " r i ・ 需要 对 山 体 震源 等 级 和 建 筑 构 造 抗 震 性 能 进 行 分析 , 尤 是 对 建筑 结 构 承 受 力 、震 动 时 结 构 变 形 等 特 点进 行 分 析 ,特 别 是 对 建 筑 结 构 较 为 薄 弱 部 位 加 进 行稳 防 护 对 建 筑接 地 柱 和 吊脚 及 掉 层 分 的 抗 震 等 级 需 要 比 地 地 震 等 级 高 一 级 。 同 时 , 掉 层 结 构 与 l 按 地 柱 相 邻 掉 层 楼 板 之 间 的 厚 度 能 低 t l 2 0 m m , 并且 采 用 拉 梁 加 强 两 个部 分 连 接 。 『 蒯时 还 要 对 地 基 条 件 和 边 坡 稳 定性 进 行 渊 和 计 算 , 对 于远 离 边 坡 建 筑 情 况 下 , 需 要 芬虑 使 』 i J 天 然 披 术 ,在 边 坡 边 上 的 建 筑 物 要 用 深 础 , 这 样 r 叮
现 代 建 筑 结 构 设 , 所 以就 按 照 住 宅 最低 一 侧 的 室
f I I 地 振 动 或 m 水冲 刷 等原 而造 成 建 筑 埘 塌 、房 屋 掀 毁 r R等 象 本 文根 据 山地 建筑 结 构 的 j 抗 震 改 H 嘤求 】 基础支挡设旋设 汁。 类 ,浅 析 j -
3 . 建 筑构 造 确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DC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201× P备案号J×××-201×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structure on the slope(征求意见稿)201×-××-××发布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近年来山地建筑结构应用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结构设计基本规定;荷载与作用;结构计算分析;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编制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政编码:400045)。

本规程主编单位:重庆大学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重庆建筑科学研究院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建筑设计院海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雅纳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本稿条文仅供征求意见使用,此后部分内容可能会有变化,不得作为工程应用的依据。

为阅读方便,本征求意见稿各条的说明暂列在条文之后。

目次1 总则 (4)2 术语和符号 (5)2.1 术语 (5)2.2 符号 (6)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7)3.1一般规定 (7)3.2 结构接地类型和适用高度 (10)3.3 结构布置原则 (11)3.4 结构规则性判定和要求 (12)3.5 抗震性能化设计 (14)4 荷载与作用 (15)4.1风荷载 (15)4.2地震作用 (16)4.3土(岩)压力 (17)5 结构计算分析 (19)5.1 一般规定 (19)5.2 计算模型及参数 (22)5.3 内力调整 (23)6 地基与基础 (24)6.1 一般规定 (24)6.2 地基承载力验算 (25)6.3地基稳定性验算 (27)6.4 基础 (27)7混凝土结构设计 (29)7.1一般规定 (29)7.2 构造要求 (34)8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36)8.1一般规定 (36)8.2 抗震构造措施 (40)本规程用词说明 (44)引用标准名录 (45)条文说明 (46)CONTENTS1 General (1)2 Terms and Symbols (5)2.1 Terms (5)2.2 Symbols (6)3 Basic Requirements of Design (7)3.1 General (7)3.2 Embedding Type and Height (8)3.3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9)3.4 Structural Regularity (10)3.5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of buildings (10)4 Loads and Seismic Action (12)4.1 Wind Load (12)4.2 Seismic Action (12)4.3 Soil (Rock) Pressure (14)5 Structural Analysis (15)5.1 General (15)5.2 Analysis Model and parameters (16)6 Soils and Foundation (18)6.1 General (18)6.2 Site Stability and Retaining Structure Design (19)6.3 Foundation Design (21)7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23)7.1 General (23)7.2 Detail requirements (26)8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and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with R.C. Frames on Ground Floors (30)8.1 General (30)8.2 Detail requirements (3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3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9)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0)1 总则1.0.1为在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抗震设计的山地建筑结构。

条文说明:考虑到山地建筑结构天生的不规则性,以及与坡地或边坡的复杂相互作用,抗震设防烈度9度区不推荐使用,若无法避免时应进行专门研究论证。

1.0.3本规程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原则制订。

1.0.4山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山地建筑结构structure on the slope底部竖向构件的约束部位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不能简化为同一水平面时的结构。

按接地类型可分为吊脚结构、掉层结构等形式。

按结构体系可分为山地框架结构、山地剪力墙结构、山地框架-剪力墙结构、山地筒体结构、山地砌体结构等。

2.1.2接地类型 embedding type指山地建筑结构嵌固端不在同一平面,其与地面或边坡的连接形式,可在同一结构单元内有两个及以上不在同一平面的平面嵌固端或倾斜嵌固端等。

2.1.3掉层结构structure supported by foundations with two or more different elevations在同一结构单元内有两个及以上不在同一平面的嵌固端,且上接地端以下利用坡地高差按层高设置楼层的结构体系。

2.1.5吊脚结构stilted building structure顺着坡地采用长短不同的竖向构件形成的具有不等高约束的结构体系。

2.1.6上接地端upper embedding end掉层结构中位于高处的嵌固端。

2.1.7下接地端 lower embedding end掉层结构中位于低处的嵌固端。

2.1.8上接地层upper embedding floor掉层结构中,高处的嵌固端所约束及连接的结构整体楼层。

2.1.9掉层 floors under the upper embedding end掉层结构中位于上接地端以下的所有楼层。

2.1.10横坡向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slope垂直于山地斜坡坡向的方向。

2.1.11顺坡向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lope与山地斜坡坡向一致的方向。

2.1.12上接地端楼盖 floor at the bottom of upper embedding story掉层结构中连接掉层部分与上接地端的楼盖。

2.1.13 上接地层楼盖 floor at the top of upper embedding story掉层结构中上接地层的顶楼盖。

条文说明:将相关术语示意如图1~3。

图1吊脚结构图2 掉层结构(设置上接地端楼盖)图3 掉层结构(未设置上接地端楼盖)2.2 符号2.2.1 几何参数h——斜坡上建筑场地距坡脚的垂直距离;H——坡地高度;α——坡角;2.2.2系数及其他λ——设计水平地震动放大系数;μ——风荷载体型系数;sFst——地基或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 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 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山区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坡地水文地质条件、边坡稳定性、建筑接地(坡)形式、地震动力效应等因素对山地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条文说明:山地结构与平地普通结构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边坡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山区地基一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同一建筑场地,地形存在较大的高差,岩土工程特性可能存在差异,不良地质现象普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显著,结构与基础相互影响明显,不同的建筑接地(坡)形式其影响程度不同,山区地基设计时应考虑这些不利因素,重点考虑边坡自身的稳定性及动力稳定性,查明影响边坡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性的各种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确保边坡和结构的安全。

因此,山区建筑结构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 建设场地内在自然条件下应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有无断层、破碎带;场地周边有无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的边坡;2 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3 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4 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5 工程建设诱发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6 地表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地的影响;7 建筑的接地(坡)形式;8 场地和边坡的地震动力效应的影响。

3.1.2对建筑物有潜在威胁或直接危害的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以及岩溶、土洞强烈发育地段,未经处理,不应选作建设场地。

条文说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是山区地基的显著特征。

在一个建筑场地内,经常存在地形高度较大,岩土工程特性明显不同,不良地质发育程度差异较大等情况。

山区地基设计应重视潜在的地质灾害对建筑安全的影响,应避免诱发地质灾害和不必要的大挖大填,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节约建设投资,国内已经有多起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引起的房屋倒塌事故,必须引起重视。

3.1.3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基础嵌固条件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