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精选课件
5. T2高 (1)仅T2高的粒度分布时:WBC、 LYM%、LYM# 结果没有警号,MXD%、MXD%结果标有警号F2,
GRAN%、GRAN#结果标有警号F3。???
精选课件
6. UD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余参数的结 果 都没有警号。???
• (7)LD以下的粒子数增多:PLT结果标有警号AG。
为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二)分类规则:在红细胞直方图上,依据细胞的大小,按以下的规则分类: • (1)位于红细胞低鉴别位线(RL)和红细胞高鉴别位线(RU)之间的细胞为
红细胞。 • (2)红细胞低鉴别位线(RL)为血小板与红细胞的分界线。如果存在小红
细胞、大红细胞、血小板簇,可以根据红细胞直方图的改变检测出来。 • (3)超过高鉴别位线(RU)为存在红细胞聚集。
细胞,它分叶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 Y
X
精选课件
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 小板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因此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当血 细胞悬液中含有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 不清。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 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数的上限阈值判定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
精选课件
LYM→
RBC、PLT→
MO
EO→
BASO
←GRAN
图2.为加入精选溶课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
2.白细胞分类原理
(一)辨别线的设置 • 1.低辨别线(LD): 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 2.高辨别线(UD):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异常监视
• 1)WL:低辨别线(L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存在血小板聚集或
血细胞直方图

血细胞直方图血细胞直方图是一种描述人体血液中各类细胞数量的图形表达方式,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不同细胞类型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
它是血液分析的一项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从而用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背景介绍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每种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与人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而血细胞直方图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二、血细胞直方图的类型血细胞直方图通常分为三类,分别是红细胞计数直方图、白细胞计数直方图和血小板计数直方图。
不同的直方图反映了人体各类细胞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变化。
1. 红细胞计数直方图红细胞计数直方图主要反映了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该直方图,可以准确了解血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进而判断红细胞的正常与否。
2. 白细胞计数直方图白细胞计数直方图则描述了血细胞中白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对应着不同的免疫功能,通过该直方图可以判断白细胞的类型和数量,从而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3. 血小板计数直方图血小板计数直方图是用来衡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指标。
血小板在人体中起着血液凝固和止血功能,通过该直方图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大小分布和数量,从而评估血液止血功能的强弱。
三、血细胞直方图的应用血细胞直方图的应用在医学领域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诊断疾病血细胞直方图是常用的疾病诊断工具之一,可以通过分析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识别出不同的疾病类型。
例如,红细胞计数直方图异常常见于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白细胞计数直方图异常则可能表明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
2. 治疗监测血细胞直方图也可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
通过定期检测血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健康管理血细胞直方图可以作为健康管理的参考指标之一。
血细胞分析

八 一
血涂片镜检:异淋7%
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检验科
八 一
血涂片镜检:中晚粒4%
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检验科
Blast
RBC ghost
DC
4. RET-散点图
Forward Scatter(Volume)
RBC-O
LFR
MFR
HFR
WBC
IRF
RET
PLT
Fluorescence(RNA)
八 一
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检验科
八 一
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检验科
八 一
血涂片镜检:淋巴69%
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检验科
随红细胞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检测。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2~30fl 分布,主要在2~15fl。
%
10
20
30(fl)
八 一
八 一
二、血细胞散点图
XE-2100 检测原理
参数 WBC, BASO 通道 WBC/Baso - ch 原理
NEUT, LYMPH, MONO, EO Diff - ch
FCM+半导体激光
NRBC NRBC - ch RET - ch RBC/PLT - ch HGB - ch 鞘流原理 SLS-Hb RF-DC
RET, IRF, PLT-O(RNA)
RBC, HCT, PLT HGB HPC
IMI - ch
流式细胞
激光波长: 633nm
鞘流
半导体激光
CELLPACK
血细胞分析
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
王盛华
主要内容
直方图
散点图
• 你会审核血常规报告吗?
• 你知道血常规复检标准是什么吗?
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白细胞直方图解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凌励随着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血液分析仪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检测原理不断完善。
血液分析仪不但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操作简便,而且还能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体积分析直方图,以直观反映细胞的大小分布情况,为检验师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判断检验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SYSMEX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都以电阻抗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仪器依据大多数正常形态的白细胞细胞在溶血素作用后的大小排列,人为设置了4个辨别线,将白细胞直方图划分三个区域,来辨别小白细胞、中白细胞和大白细胞。
一.白细胞直方图的基本概念1.电阻抗原理根据血细胞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量。
2.直方图定义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不同体积的细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3.白细胞直方图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细胞大小。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LYMGRANMOEOBASORBCPLT图2.为加入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在直方图上所示)二.白细胞分类原理(一)辨别线的设置1.低辨别线(LD):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2.高辨别线(UD):固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的异常监视。
3.辨别线1(T1):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一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1(T1),4. 辨别线2(T2):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二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2(T2)。
(二)辨别线的作用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度分类从以下两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白细胞分类情况。
血细胞直方图解读

血细胞直方图一、WBC直方图:是反映WBC体积大小的频率分布图。
正常人WBC直方图可见两个明显分离的峰,左峰为小细胞群(以淋巴细胞为主),右峰为大细胞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两峰之间为中间细胞群(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小细胞群峰又高又陡,大细胞群较高较宽,中间细胞群一般为有一定宽度的平坦区。
小细胞群峰越高,淋巴细胞比率越大;大细胞群峰越高,中性粒细胞比率越大;而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增多或出现病理性细胞时,中间细胞群峰值增高。
例如白血病时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幼稚细胞,多分布于中间细胞群及其附近,使峰尖增高,不同白血病类型出现特异性直方图。
二、RBC直方图:是反映RBC体积大小或任何相当于RBC体积大小范围内粒子的分布图。
正常RBC 直方图为偏态分布曲线图,峰值表示一定数量的RBC体积的平均值,与RBC平均体积基本一致,正常人峰值一般在82-94fl之间。
直方图峰值变低,基底部增宽,说明RBC体积大小不一,与红细胞分布增大一致。
直方图左移,提示RBC体积较小,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RBC直方图明显左移,基底部显著增宽。
直方图右移,提示RBC 体积较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新生儿。
RBC直方图有时出现双峰,是贫血治疗有效的证据,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人治疗后。
三、PLT 直方图: 是反映PLT体积大小分布频率的分布图,正常PLT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峰值一般在6-10fl之间,直方图左移,提示PLT体积偏小,直方图右移,提示PLT体积偏大。
直方图尾部抬高或在20-30fl处出现另一个波峰,提示血液中可能存在较多的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及纤维蛋白等。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PLT直方图尾部明显抬高、PLT减少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直方图多呈波浪状。
如何分析血细胞三分类直方图

如何分析血细胞三分类直方图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马升俊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多数数据的同时,把它们的体积大小、出现的相对频率以坐标式的曲线图表示出来,形成了血细胞直方图。
血细胞直方图不仅能提供细胞相对频率信息和他们的分布状态,还可以与临床上其它检查数据结合进行分析。
三分类仪器的血细胞直方图通常有白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三种。
一.白细胞直方图血液分析仪对有关白细胞数据的测定,通常是在加入溶血剂后,溶血剂在溶解红细胞的同时也使白细胞膜穿孔,使白细胞失水皱缩,再根据皱缩后的白细胞膜及白细胞核在体积上大小的不同,其在通过计数孔时所表现出的阻抗大小不同来区分。
三分类仪器可把白细胞分为大、中、小白细胞,大白细胞代表中性粒细胞,小白细胞代表淋巴细胞,中白细胞则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白细胞在直方图上分布位置如下:淋巴细胞在30―100fl,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100―150fl,而中性粒细胞分布在150―300fl之间。
直方图坐标横轴(X轴)表示白细胞的体积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纵轴(Y轴)表示在一定范围的白细胞数量,即不同体积白细胞的相对频率(百分率)。
因此,正常的三分类白细胞直方图是一条有三个波峰的曲线。
通常白细胞直方图是我们判断是否要进行显微镜复检的主要指标之一。
比如在一些白血病人的白细胞直方图中,由于出现了早期幼稚细胞,往往会看到该种类白细胞的峰值会向左或向右推移,而且加阔了该种类白细胞的分布宽度。
因此,把它与其它的血液参数、各种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结合分析可对白血病的诊断有所提示。
当然,这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数据,任何血细胞分析仪所提供的白细胞直方图对血液病诊断都只能作过筛作用,还是不能代替传统的显微镜检查的。
二.红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是反映红细胞大小或任何相当于红细胞大小范围内的粒子的分布图。
该图坐标的横轴表示仪器所设立的红细胞通道排列范围,可看作是细胞体积的大小,纵轴表示在一定范围的红细胞数量,即体积大小不同的红细胞相对频率。
白细胞直方图中间型细胞异常情况浅析

白细胞直方图中间型细胞异常情况浅析关键词白细胞直方图;中间型细胞;目测分类;假阳性;假阴性目前,自动血细胞计数已普遍使用于各医院实验室,尤其是三分类的血球计数仪更为普遍。
这种计数仪的原理是电阻抗法,此原理是基于细胞在测试系统中产生的脉冲大小,与仪器内设定的阈值比较而得出的数据。
这些仪器不仅能检测更多的血细胞学实验结果,而且也还能提供相应的白细胞直方图,以便对细胞进行分类,但由于各型仪器内设置的参数不同,使用试剂不同,因而直方图的图形也有差异,图形所示异常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本文就Coulter JT-IR型血细胞分析仪和Medonic CA 610型血细胞分析仪所示直方图的中间细胞异常结果与目测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美国Coulter公司产Coulter JT-IR型血细胞分析仪;使用Coulter 公司原装配套试剂,稀释液:ISOTON Ⅲ diluent,溶血剂:Lyse S Ⅲ diff。
1.1.2 瑞典Medonic 公司CA 610型血细胞分析仪。
试剂由荷兰BAKER公司生产,等渗稀释液:Diluent 610,溶血剂Cymet 610。
1.1.3 标本用EDTA.K2抗凝静脉血,其含量为1.5 mg/ml全血。
将EDTA.K2配成150 g/L的溶液,预先制备具塞塑料抗凝管,于每日清晨抽静脉血0.5 ml混匀抗凝,室温放置,并于0.5~5.0 h内测定[1]。
1.1.4 将在Coulter JT-IR分析仪上测得白细胞直方图中MO(单个核细胞,即中间细胞)异常的23份标本用Medonic CA 610进行测定,后者中间型称MID。
并同时目测分类,每份标本分片三次取均值。
2 结果2.1 将23份Coulter JT-IR分析仪所示直方图中MO异常标本用CA 610分析仪测定,并用目测分类结果见表1。
表1 23例标本两台仪器测定和目测分类结果直方图情况例数目测正常例数目测异常例数嗜酸↑单核↑异淋↑MO MID均异常7 2 4 1 1MO异常MID正常 16 6 8 2 3注:部分标本有两种以上异常情况2.2 典型例图分析2.2.1 将目测分类所得嗜酸细胞增高的标本在两台分析仪上测得白细胞直方图如图1A、1B。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红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
长等情况。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22
T1高,T2高
警号F3表示T2鉴别线位置上相对度数超过预定值。常见于 存在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 细胞增高,红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2020-12-24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值设为辨别线2。
2020-12-24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9
(二)辨别线的作用
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度分类
2020-12-24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10
白细胞分类
• LYM: WL与T1之间为W-SCR,相当于LYM。 • MEX :T1与T2之间为W-MCR,相当于MEX(单核细胞、嗜酸
23
T2高
出现警号F2、F3
2020-12-24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24
UD高
2020-12-24
WU:表示高鉴别线与白细胞直方图曲线 交点高,提示存在红细胞溶血不全,出现
幼稚粒细胞,白细胞聚集,血小板卫星现
象等情况。 WBC结果标有警号WU,余参 数的结果都没有警号。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7
二.白细胞分类原理
2020-12-24
血细胞直方图解析(PPT课件)
8
(一)辨别线的设置
• LD: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 UD:固定在300fL 。 • T1: 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一波谷
值设为辨别线1。 • T2: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二波谷
和嗜碱细胞之和)。 • NEUT :T2与WU之间为W-LCR,相当于NEU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
凌励
随着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血液分析仪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检测原理不断完善。
血液分析仪不但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操作简便,而且还能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体积分析直方图,以直观反映细胞的大小分布情况,为检验师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判断检验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SYSMEX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都以电阻抗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仪器依据大多数正常形态的白细胞细胞在溶血素作用后的大小排列,人为设置了4个辨别线,将白细胞直方图划分三个区域,来辨别小白细胞、中白细胞和大白细胞。
一.白细胞直方图的基本概念
1.电阻抗原理根据血细胞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量。
2.直方图定义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不同体积的细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3.白细胞直方图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细胞大小。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
图2.为加入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在直方图上所示)
二.白细胞分类原理
(一)辨别线的设置
1.低辨别线(LD):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2.高辨别线(UD):固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的异常监视。
3.辨别线1(T1):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一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1(T1),
4. 辨别线2(T2):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二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2(T2)。
(二)辨别线的作用
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度分类从以下两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白细胞分类情况。
WL与T1之间为W-SCR%,相当于L YM%;
T1与T2之间为W-MCR%,相当于MEX%(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之和,)。
T2与WU之间为W-LCR%,相当于NEUT%)。
2.监视白细胞粒度分布的情况,提供异常分布信息
白细胞粒度分布正常时,白细胞直方图显示三峰性分布,在低辨别线(LD)与高辨别线(UD)之间有两个谷值(T1)和(T2)。
当谷值辨别线不能设定,或在设定的辨别线位置的度数比规定值高时,将标有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警号。
下面将白细胞分布异常的警号按优先顺序来介绍,当有两个以上的警号符合时,将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警号。
(1)WL:低辨别线(L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可能存在血小板聚集或较多的巨大血小板。
(2)T1:当第一谷值不能决定时。
(4)F1:小白细胞分布异常。
T1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5)F2:中白细胞分布异常。
T1或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6)F3:大白细胞分布异常。
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7)WU:高辨别线(U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可能为溶血不充分或存在较多的异常细胞所致。
(8)AG:为小于LD的粒子数超过规定值。
可能为血小板聚集所致。
对血小板有异常警号。
三.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实例分析
1.LD度数高:
(1)当LD度数高,存在T1和T2谷值的粒度分布时,WBC的所有参数将标上警号WL。
常见于存在红细胞溶血不全,出现有核红细胞,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析出等现象时。
(2)当LD高,有T1,没T2的粒度分布分布时,在WBC、L YM%、L YM#结果上标有WL,余分类结果不出现结果,但也有WL警号。
T2警号表示不能设定中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波谷鉴别线,常见于出现幼稚粒细胞、红细胞溶血不
(3)当LD高,没有T1、T2的粒度分布时,仅出现WBC结果,并标有警号WL,其他分类参数均不输出结果。
(4)黄疸病人的特征性改变:由于黄疸病人红细胞膜上脂质含量增多,蛋白质含量减少,对溶血素的拮抗作用增加,因而使红细胞难于破碎。
2. 没有T1:不输出白细胞分类结果,T1警号表示不能设定淋巴细胞与中间细胞之间的波谷鉴别线,常见于出现幼稚粒细胞、红细胞溶血不全等情况。
(1)没有T1的粒度分布时,除WBC结果输出并无警号外,其他分类参数均标有警号T1,并不输出结果。
(2)没有T1,UD超过规定值WBC结果输出并标有警号WU,其他分类参数均标有警号T1,并不输出结果。
警号WU表示高鉴别线与白细胞直方图曲线交点高,提示存在红细胞溶血不全,出现幼稚粒细胞,白细胞聚集,血小板卫星现象等情况。
(1)T1高,T2没有的粒度分布:WBC结果无警号,L YM%、L YM#结果标有警号F1,余参数不输出结果,但标有警号T2。
警号F1表示T1鉴别线位置上相对度数超过预定值。
常见于存在幼稚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增高,红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2)T1高,T2没有的粒度分布,UD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L YM%、L YM#结果标有警号F1,余参数不输出结果,但标有警号T2。
(3)T1正常,没有T2的粒度分布:WBC、L YM%、L YM#结果无警号,余参数不输出结果,但标有警号T2。
(4)T1正常,没有T2的粒度分布,UD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L YM%、L YM#结果无警号,余参数不输出结果,但标有警号T2。
4. T1高
(1)仅T1高的粒度分布时:WBC、GRAN%、GRAN#结果无警号,L YM%、L 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MXD%结果标有警号F2。
警号F2表示T1或T2鉴别线位置上相对度数超过预定值。
常见于存在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增高,红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2)当T1高,UD高时:WBC结果标有警号WU,L YM%、L 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MXD%结果标有警号F2,GRAN%、GRAN#结果标有警号F3。
(3)T1高,T2高时:WBC结果没有警号,L YM%、L 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MXD%结果标有警号F2,GRAN%、GRAN#结果标有警号F3。
(4)T1高,T2高,UD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L YM%、L 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MXD%结果标有警号F2,GRAN%、GRAN#结果标有警号F3。
警号F3表示T2鉴别线位置上相对度数超过预定值。
常见于存在幼稚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增高,红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5. T2高
(1)仅T2高的粒度分布时:WBC、L YM%、L YM#结果没有警号,MXD%、MXD%结果标有警号F2,GRAN%、GRAN#结果标有警号F3。
(2)当T2高,UD高时:WBC结果标有警号WU,L YM%、L YM#结果无警号,MXD%、MXD%结果标有警号F2,GRAN%、GRAN#结果标有警号F3。
6. UD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余参数的结果都没有警号。
(7)LD以下的粒子数增多:PLT结果标有警号AG。
四.小结
1. 结果不输出:T1负责监视淋巴细胞区域和中间细胞区域,T2负责中间细胞区域和中性粒细胞区域,当白细胞粒度分布的曲线异常,仪器在该分布曲线上找不到谷低T1或T2,或T1、T2同时找不到时,T1和T2辨别线负责监视的细胞群结果就不输出。
2. 引起白细胞直方图异常原因分析
(1)病理因素: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可反映血液中白细胞群体的改变,但这种变化没有特异性,引起血液学变化的病因不同,但其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相近,因此出现的提示警号就是给检验师的命令,要求我们进行显微镜复查血涂片。
(2)非病理因素:
(a)仪器因素:凡影响细胞脉冲信号的因素,都可以使白细胞直方图发生变化,除血细胞自身体积大小外,其他如仪器的阈值、孔电压和脉冲的增益都与脉冲大小有关。
(b)试剂因素:试剂的性能好坏可直接影响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如稀释液的电导率、渗透压、离子强度;溶血剂的种类、浓度、用量和溶血时间,都会产生干扰,使细胞直方图发生改变,因此应强调使用原装配套的稀释液和溶血剂。
另外抗凝剂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影响细胞直方图,通常应选用EDTA-K2,1.5-2.0mg 抗凝剂抗凝1.0ml全血。
(c)样本放置时间:一般认为样本应在采集后20分钟至二个小时内检测。
若放置时间过短,可能存在血小板没有完全解离、抗凝剂未完全溶解等情况。
若放置时间过长,则易引起细胞的变形,尤其是一些免疫功能亢进的病人,其淋巴细胞容易变成异型淋巴细胞,从而使白细胞直方图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