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骨料实验

合集下载

细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

细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

细骨料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细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分,约占混凝土体积总量的30 %〜40 %,其性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如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

随着聚羧酸减水剂的广泛使用,细骨料与其适应性好坏同样影响到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已有文献介绍,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中砂子含泥量十分敏感,既能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在砂子含泥量超过3%时还会对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除了砂子含泥量之外,砂子的其他性质也将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指标。

实验实例选用两组胶凝材料及两种砂子进行试验,其中1号砂是由于不合格而被施工方否定掉的砂子,2号砂是施工最终选用的砂子。

本实验中为了对比细骨料对混凝土所产生的影响,特选用这两种砂子做了一个对比分析。

试验中发现,采用2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没有出现分层、离析,也没有出现泌水现场,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而采用1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出现了泌水现象,和易性欠佳。

使用同一种砂子,选取不同组胶凝材料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基本一致,说明该工程现场使用的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和易性无不良影响。

而在胶凝材料相同,砂子不同时,均需增加50 %的减水剂,且W-1尚需多加2kg水才能勉强达到施工要求。

此外,由表2还可以看出,1号砂子比2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含气量高,含气量偏高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原因分析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如单位用水量、水泥品种、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骨料性质、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稠度、砂率,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搅拌工艺、放置时间等。

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在配合比一定的混凝土设计中,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最大的是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尤其是近年来外加剂的广泛使用所引起的胶凝材料水泥适应性问题层出不穷。

但事实证明,细骨料的性质,以及细骨料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时能直接决定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的好坏。

实验一、判断骨料能否用于配置混凝土

实验一、判断骨料能否用于配置混凝土

判断骨料能否用于配置混凝土一、实验目的:测定骨料的性质,了解检验混凝土用砂、石基本性质的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aggregate, to understand the test concrete sand, stone basic nature of the approach, familiar with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二、实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是其基本性质指标,同时也是配制混凝土所需的的重要指标。

砂子的空隙率取决于砂料各级粒径的搭配程度。

级配好的砂子,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还提高了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及强度。

Principle: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t means that the case with sand size particles. Degree sand thickness refers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overall extent of sand mixed with different sizes after, usually with roving, spinning in the sand and the points. In the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these two factors (how thick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and)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Control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ickness have a great degree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sense, they a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sand. District represented by graded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sand with a fineness modulus. The apparent density of the sand, the basic nature of its bulk density index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required. Sand with porosity levels of particle size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sand material. Level with a good sand, cement can not only save, but also improve the density and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mortar.三、实验内容:测定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骨料的筛分析,测定骨料的颗粒级配。

混凝土实验

混凝土实验

坍塌度(又称坍落度)大说明混凝土的水灰比大,相对的强度会有所降低!要求坍塌度一定的情况下可掺适量减水剂控制水灰比强度会提高!在建筑上测混凝土的稠浓(干稀)的坍落度的测试方法:用一个上口100mm、下口200mm、高300mm喇叭状的塌落度桶,灌入混凝土后捣实,然后拔起桶,混凝土因自重产生塌落现象,用桶高(300mm)减去塌落后混凝土最高点的高度,称为塌落度.如果差值为10mm,则塌落度为10。

一、坍落度试验1)先用湿布抹湿坍落筒,铁锹,拌和板等用具。

坍落筒为上口直径100mm,下口直径200mm,高300mm,呈喇叭状。

坍落度试验图册(2张)2)按配合比称量材料:先称取水泥和砂并倒在拌和板上搅拌均匀,在称出石子一起拌和。

将料堆的中心扒开,倒入所需水的一半,仔细拌和均匀后,再倒入剩余的水,继续拌和至均匀。

拌和时间大约4-5MIN。

3)将坍落筒放于不吸水的刚性平板上,漏斗放在坍落筒上,脚踩踏板,拌和物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填的高度约占筒高的三分之一。

每层用捣棒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25次,不得冲击。

各次插捣应在界面上均匀分布。

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mm~30mm。

4)装填结束后,用镘刀刮去多余的拌和物,并抹平筒口,清除筒底周围的混凝土。

随即立即提起坍落筒,提筒在5-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

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150s内完成。

5)将坍落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一个朝向拌和物的直尺,用钢尺量出直尺底面到试样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精确值1mm,结果修约至最接近的5mm。

当混凝土试件的一侧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切破坏,则应重新取样另测。

如果第二次仍发生上述情况,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记录。

6)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刚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品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细那么适用于一样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一般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牢固性、云母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映的测定。

二、编制依据1.《建设用砂》GB/T14684-2020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203.《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实验方式快速砂浆棒法》TB/三、采纳的仪器设备一、各检测项目序号如下表所示:2、各检测项目采纳要紧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四、分类与规格4. 1 分类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4. 2 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中:细:3 类别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Ⅲ类五、技术要求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牢固、吸水率低、间隙率小的干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利用海砂。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符合规定。

有超出分界限,但超出总量不该大于5%。

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宜小于%。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且小于%时,除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知足表6.3.2的规定外,还应采取掺加矿物搀和料等抑制碱—骨料反映的技术方法,并经实验证明抑制有效。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为%及以上时,不得利用。

关于梁体、轨道板和轨枕等重要结构,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

细骨料不得具有碱—碳酸盐反映活性。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按TB/T2922进行查验,第一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进行查验,当无碱—碳酸盐反映活性时,应采纳砂浆棒法查验碱—硅酸反映活性。

细骨料的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

细骨料技术要求注:1 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

2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查验,确认能知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纳。

项目二细骨料检测-PPT精品文档

项目二细骨料检测-PPT精品文档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会查阅相关检测标准,在标准要求的 试验环境下操作。按试验要求缩分该试验样 品量;根据标准能写出试验用仪器和试验步 骤;能熟练操作仪器;能对细骨料的颗粒级 配、粗细程度的判定,能对细骨料的表观密 度、堆积密度和含泥量测定,会填写试验原 始记录;能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水工建筑材料》
3.素质目标 通过阅读检测标准,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正确使用试验仪器设备,培养 规范的操作习惯;通过试验操作,锻炼学 生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水工建筑材料》
学习重点
细骨料的验收要求、质量标准、取 样要求及送检程序;细骨料的主要 技术性能指标。
返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水工建筑材料》
堆积密度与孔隙率
试样制备
试 验 方 法
松散堆积密度测定
紧密堆积密度测定
返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水工建筑材料》
含泥量
试验方法
试样缩分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精确至0.1g。将试样置于容器中, 注入清水充分搅均后浸泡2h
润湿筛子,将浑浊液缓缓倒人套筛中滤去小于75μm的颗粒。
《水工建筑材料》
2.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试验环境要求;各试验仪器指标;能够说 出相关的仪器设备名称及操作方法;能熟练计算细度模 数及绘制颗粒级配曲线;掌握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合格的 判定及粗细程度的判定;能正确分析颗粒级配及粗细程 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能熟练说出砂子表观密度测定 的步骤;明确表观密度测定的意义,能说出影响砂子表 观密度的因素;能熟练砂子堆积密度测定的步骤;明确 堆积密度测定的意义,能说出影响砂子堆积密度的因素; 能简单陈述材料空隙率、孔隙率的计算方法、意义、应 用;明确含泥量的概念,能熟练说出砂子含泥量测定的 步骤,会分析含泥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能清楚表述 不同强度混凝土对含泥量的要求。

细骨料检测报告

细骨料检测报告

细骨料检测报告一、引言细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

为了确保细骨料的质量和可靠性,本报告对细骨料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和分析。

本报告将提供详细的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及结论,为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提供参考。

二、检测目的通过对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硫化物和氯化物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全面评估细骨料的质量,为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检测方法1、颗粒级配:采用筛分法,将细骨料按筛孔大小分为不同粒径,测定各粒径的通过率和累计筛余率,计算出颗粒级配。

2、含泥量:采用烘干法,将细骨料烘干并称重,测定原样和烘干后的重量差,计算含泥量。

3、泥块含量:采用筛分法,将细骨料按筛孔大小分为不同粒径,测定泥块通过率和累计筛余率,计算泥块含量。

4、云母含量:采用荧光分析法,通过荧光分析仪器测定云母的含量。

5、轻物质含量:采用烘干法,将细骨料烘干并称重,测定原样和烘干后的重量差,计算轻物质含量。

6、硫化物和氯化物含量:采用化学分析法,通过滴定试验测定硫化物和氯化物的含量。

四、检测结果1、颗粒级配: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各粒径的通过率和累计筛余率均在规定范围内。

2、含泥量:细骨料的含泥量为X%,超过规范要求的X%。

3、泥块含量:细骨料的泥块含量为X%,超过规范要求的X%。

4、云母含量:细骨料的云母含量为X%,符合规范要求的X%。

5、轻物质含量:细骨料的轻物质含量为X%,符合规范要求的X%。

6、硫化物和氯化物含量:细骨料的硫化物和氯化物含量分别为X%和X%,符合规范要求的X%和X%。

五、数据分析及结论根据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1、颗粒级配: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合理,符合设计要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

2、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应采取措施降低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以保证细骨料的质量。

3、云母含量和轻物质含量:云母含量和轻物质含量符合规范要求,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小。

细骨料检验报告

细骨料检验报告

细骨料检验报告1. 引言细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对细骨料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细骨料的检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对所采集到的细骨料样本进行一系列的检验,验收其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具体的检验项目包括粒径分析、石粉含量、含水率、酸碱度等。

3. 实验方法与步骤3.1 粒径分析•取一定量的细骨料样本,进行筛分•使用一组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记录通过各个筛网的骨料质量•通过质量累计计算出各个粒径级配的百分比3.2 石粉含量•取一定量的细骨料样本,进行筛分,得到通过筛网的骨料部分和未通过筛网的石粉部分•将通过筛网的骨料部分洗净、烘干,称量其质量•通过质量差计算出石粉的质量3.3 含水率•取一定量的细骨料样本•烘箱烘干一段时间后,取出并称量其质量•通过质量差计算出含水率3.4 酸碱度•取一定量的细骨料样本•使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对骨料进行酸碱性测试•根据反应结果判断骨料的酸碱度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粒径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粒径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筛孔孔径(mm) 质量(g) 百分比(%)2.00 23.5 15.61.00 68.2 45.40.50 38.4 25.60.25 20.9 13.90.10 2.0 1.3从结果可以看出,细骨料的粒径主要集中在1mm到2mm之间,符合要求。

4.2 石粉含量结果通过实验得出的石粉含量为12.4%,符合规定标准。

4.3 含水率结果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含水率为2.8%,在可接受范围内。

4.4 酸碱度结果根据实验反应结果,骨料表现出中性,不具备酸碱性。

5.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细骨料的一系列检验,得出的结论如下: - 细骨料的粒径分布在1mm到2mm之间,符合要求; - 石粉含量为12.4%,符合规定标准; - 含水率为2.8%,在可接受范围内; - 骨料呈中性,不具备酸碱性。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讲解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讲解

3.细骨料检测项目——表观密度及吸水率
2)试验步骤 1.迅速取饱和面干砂样600g(G0)两份,分别装入盛半满水的容量瓶,旋转容量
瓶以排除气泡;
2.静置容量瓶30min,测瓶内水温,加水至容量瓶刻度线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 水分,称质量G2。
3.倒出瓶内水和砂样,洗净容量瓶,加水至容量瓶刻度线,测瓶内水温,水温与 2中温度不得超过2℃,加盖擦干瓶外壁,称质量G1。
两次试验结果相差不大于0.2%
表观密度及吸水率原始记录填写
3.细骨料检测项目——人工砂石粉含量
试验目的:测定砂料石粉含量和小于0.08mm方孔筛的微粒含量,以评定砂料质量。 石粉含量:人工骨料中粒径小于0.16m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与被加工母岩相 同的颗粒含量。 含泥量:骨料中粒径小于0.08mm的颗粒含量,包括黏土、淤泥、细屑。
至室温备用; 2.取砂样约1500g,装入搪瓷盘中,注入清水,水面高出砂样2cm左右,搅拌以排 气泡,静置24h后将水倒出,用吹分机吹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晒; 3.将砂样分两层装入饱和面干试模。第一层装置试模高度一半,捣棒自砂样表面 1cm自由下落,插捣13次,第二层装满试模,再插捣13次。对特细砂、多棱角山砂 等特殊情况见规范。 4.刮平模口,垂直轻轻提起试模,呈以下b情形则为饱和面干状态。
3.注意事项:各号筛余量大于200g时,要将该筛余分成两份进行手筛后;当筛特 细砂时,砂样量可取250g,并在0.16mm下增加0.08mm筛,并记录相应的筛余量。
3.细骨料检测项目——颗粒级配
3)结果处理 第一步: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第二步:求累积筛余百分率,即A1、A2、A3、A4、A5、A6; 第三步:求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公式如下,精确至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砂的筛分析测定
(一)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二)主要仪器
1.标准筛:4.75、2.36、1.18、0.60、0.30、0.15mm、方孔筛及筛底、盖各一个;
2.天平:称量1kg,感量1g;
3.烘箱:能恒温105±5 ℃,;
4.摇振机、大小浅盘、毛刷、容器等。

(三)所需材料
砂子:500g。

(四)步骤
1.取回试样,用四分法缩取约5kg作为分析检验的试样(其余约25kg留作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测定用)。

先将试样筛除大于9.5mm 颗粒,并记录其含量百分率。

如试样中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机净,然后于自然湿润状态下充分拌匀。

用四分法缩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

将两份试样分别于温度为105±5 0 C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

精确至1g。

3.将孔径为4.75mm、2.36 mm、1.18 mm、0.60 mm、0.30 mm、0.15 mm的标准筛,按孔径大小顺序叠置,孔径最大的放在最上—层,
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捣筛机上摇筛约10min(可用手筛)。

4.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

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重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当全部筛分完毕时,各号筛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200g,如超过此数,应将该筛余试样分为两份,分别继续筛分,并以其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重量(精确至1g)。

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重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五)结果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的总和(精确至0.1%)。

3.根据各筛余百分率,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4.按下列公式计算细度模数Mx(精确至0.01%):
式中:A1……A6依次为4.75mm、2.36、1.18、0.60、0.30、0.15mm 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5.筛分析应用两份试样检验两次,并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验结果。

如两次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

二、砂的表观密度测定
(一)目的
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即砂颗粒本身单位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的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及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二)主要仪器
1.托盘天平:称量1kg,感量0.2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干燥器、烧杯(500ml)、浅盘、料勺、温度计、毛巾等。

(三)所需材料
砂:300g。

(四)步骤
1.用四分法缩取试样65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试样备用。

2.称取烘干试样m1=300g(G0),精确至1g,装入盛有饮用水至半满的容器中,摇动容量瓶。

使试样充分搅动,排除气泡,塞紧瓶塞。

3.静置24h后,打开瓶塞,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

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内外清洗干净,再注入与上述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饮用水至与瓶颈刻度线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试验应在15~25 ℃范围内进行,试验过程中,温度相差不大于2 ℃。

(五)试验结果
试样的表观密度ρ′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cm 3):
表观密度应用两份试样测定两次,并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精确至0.01g/cm3。

如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三、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一)试验目的
测定砂粒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砂粒间的空隙体积)的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及进行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二)主要仪器
1.台称: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容积一升,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
3.烘箱、铝制料勺、直尺、浅盘、毛刷等。

(三)试验所需材料
砂子3000g。

(四)试验步骤
1.用浅盘装试样约3L,置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试样备用。

烘干试样中如有结块,应先捏碎。

2.称容量瓶质量G1(kg),将筒置于不受振动的试验台上的浅盘中,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约为50mm,装至筒口上面呈锥形为止。

3.用钢尺将筒口上部多余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

称筒及试样的总质量G2(kg)。

精确至1g。

(五)试验结果
试样的堆积密度ρ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g/cm 3 ):
式中:G1——容量筒质量(kg);
G2——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kg);
V——容量筒的容积(L)。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