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跖骨籽骨与冈上肌出口位的投照方法
X线技术 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部位焦-片距及中心线包括的影像注意的细节、用途上肢:手正位焦-片距75—100cm、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或第3掌骨头)。
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影像,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影像;如需测定手部异物和观察骨折或脱位时的骨块移位情况是需加照手部侧位片(中心线对准第二掌骨头)手斜位75-100cm,中心线-第5掌指关节,掌面与胶片呈45度。
主要检查第2、3掌骨的斜位;第1-5掌骨、指骨及骨间关节呈斜位影像,第4、5掌骨基底部相互重叠。
腕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处,手半握拳显示腕关节正位影像还有舟骨后前位哦。
腕关节侧位75-100cm,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显示腕关节侧位影像,尤其对月骨脱位的诊断更有价值。
注意侧位腕骨解剖位置。
尺桡骨正位75-100,中心线-前臂中点,手掌朝上,腕部稍外旋显示尺桡骨、腕关节及肘关节的正位影像尺桡骨侧位75-100cm,中心线-前臂中点,肘部约屈90度,肩部与肘部放在同一水平,使肘部与肱骨远端贴在探测器上。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的侧位影像,肘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肘关节横纹中点(或肱骨内外上髁间中点),肩部与肘关节在同一平面上,腕部稍上抬。
图像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上段;关节间隙呈一字样,肱桡关节面无骨性重叠肘关节侧位75-100cm,经肘关节间隙,肘关节屈90度,尽量在同一平面肱骨内外髁重叠构成圆形致密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肱骨正位片75-100cm,站立位、上肢伸直、手掌向上,上臂和肩部紧贴探测器面上。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
焦片上下缘包括肩关节与肘关节。
肱骨侧位片75-100、手臂上抬,前臂内旋、肘关节弯曲、拇指向上;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同上。
肩关节正位75-100,经肩胛骨喙突,屏气曝光,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叠呈切线显示应取15度斜位,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叠面;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cm不应重叠,肱骨大结节显示;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肩关节斜位75-100,经肩部上缘内下方各5cm处,倾斜45度角,屏气曝光显示关节盂和肱骨头间的关节间隙肩关节腋窝位肩关节穿胸位冈上肌出口位 1.体位:患者取后前立位或坐位,被检侧肩关节靠近并贴紧成像板,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60°夹角;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或者别于身前,使肱骨向对侧上移或尽量后移,使肱骨近段不与肩胛骨重叠。
普放新增体位的摄像方法

普放新增体位的摄像方法一.骨盆入口位体位要求:中心线对准髂前上棘连线水平中点向足侧倾斜35-45°射入用途:可对骨盆外伤作出评价,可显示骨盆前部内旋、外旋的后面观。
入口显示骨盆的前后位优于其他投射位置。
后骨盆环的最大移位总是出现在入口位上。
影像标准:显示耻骨上支与坐骨上支重叠二.骨盆出口位体位要求:中心线对准耻骨联合上缘下方5cm处向头侧倾斜35~45°射入用途:观察骨折上下移位。
影像标准:显示耻骨上下支、坐骨上下支、闭孔和耻骨联合的前后位影像三. 冈上肌出口位体位要求:患者面向成像板站立,两足稍分开,使身体站稳;被检侧肩关节靠近并贴近成像板,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呈55°~65°夹角。
被检侧上臂自然下垂并稍后移以避免与肩胛骨重叠,肩胛骨喙突置于成像板中心,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15°,对准喙突摄入成像板中心。
体位标准:肩胛骨投影成“Y”形,由位于前方的喙突,下方的肩胛骨体部和后方的肩峰构成,肱骨头显示在“Y”的中心,肩峰下间隙、肩胛骨和胸廓间的间隙清楚的显示出来,即可评定为图像质量良好;反之,如肩胛骨投影形状与“Y”差异较大,肱骨头没有投影于“Y”的中心,肩胛骨与胸廓部分或全部重叠,各部分结构显示不清晰,则评定为图像质量较差用途:肩胛骨与胸廓完全分离开来,能清晰地显示其整体观,肩胛骨内外缘重叠在一起成标准侧位,能够很明确的显示出外伤引起的肩胛骨骨折、移位,在冈上肌出口位影像亦能清晰地显示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的间隙,正常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的范围为10~15mm,<10mm位狭窄,<5mm提示有广泛的肩袖撕裂。
在肩关节慢性疼痛患者中,除了常规体位,还必须注意采用规范的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片,才能准确的测量A-H间距,为临床诊断和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四.踝关节内翻位(20°)体位要求:患者坐卧或仰卧,踝关节背屈至中立位,小腿和足内旋20外踝置于45°斜面上。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及临床应用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及临床应用
肖正远;戴贵东;兰永树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11(26)2
【摘要】@@ 肩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主要由于肩袖损伤、肩关节外伤、退变等原因引起.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1].肩峰撞击学说由Neer教授[2]于1972年首先提出, 他认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下撞击所致.在放射摄影术中, 由于投照部位的组织相互重叠及图像显示范围的局限性, 肩关节正位片对病灶的检出率很低, 对局限性骨关节损伤、肩关节不稳定等均难以明确诊断[3], 易造成漏诊.笔者通过分析75例因肩部疼痛行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及正位投照患者的影像对比资料, 对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方法及其在显示肩关节结构, 诊断肩袖损伤、肩胛骨外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 现将个人经验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26-227)
【作者】肖正远;戴贵东;兰永树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743;R814.3
【相关文献】
1.肘关节斜位投照方法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J], 梁文华;钱立
2.冈上肌出口位的投照方法以及对肩袖损伤临床诊断的价值 [J], 张天成
3.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J], 连益民;孙天斌;陈代标
4.改良后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J], 马厚升;董振玲;刘京礼
5.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价值探索 [J], 凌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二、X 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 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 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 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 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 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 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 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 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 7胸椎下缘等高。
11、 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 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 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 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 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 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 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 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 4腰椎棘突高度。
19、 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 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 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 2胸椎下缘高度。
2、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 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 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 11胸椎椎体高度。
4、 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 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 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肩关节出口位摄影体位

• 反之,如肩胛骨投影形状与“Y”差 异较大,肱骨头没有投影于“Y”的 中心,肩胛骨与胸廓部分或全部重 叠,各部分结构显示不清晰,则评 定为图像质量较差。
• 临床价值:
• 冈上肌出口位影像上,肩胛骨与胸 廓完全分离开来,能清晰地显示其 整体观,肩胛骨内外缘重叠在一起 成标准侧位,能够很明确的显示出 外伤引起的肩胛骨骨折、移位,在 冈上肌出口位影像亦能清晰地显示 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的间隙,
冈上肌的解剖
冈上肌被斜方肌和三角肌覆盖,其 肌腱与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 共同组成肩袖。冈上肌起于肩胛骨 冈上窝,肌腱在喙肩韧带及肩峰下 滑液囊下,肩关节囊之上通过,止 于肱骨大结节。
• 其形状如马蹄形,其作用为固定固 定肱骨于肩胛盂中,并与三角肌协 同动作使上肢外展,冈上肌由肩胛 上神经支配,肩胛切迹处一易受损 伤的嵌压点,为人体局部解剖的一 个薄弱点,冈上肌肌纤维细长且跨 度大,运动中易受损。
冈上肌出口位影像学检查
放射科
1.怎样摄影好‘‘Y’’型位? 2.‘‘Y’’型位的临床意义?
肩关节解剖: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 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关 节盂小而浅,边缘附有盂唇;关 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 长头腱通过;
关节囊外有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 肌腱加强其稳固性,唯有囊下部无 韧带和肌加强,最为薄弱,故肩关 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部脱出, 脱向前下方。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 关节囊薄弱松弛,连接它约有三条 韧带和肌腱,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 三面。
• 正常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 的范围为10~15mm,<10mm位狭 窄,<5mm提示有广泛的肩袖撕裂。 在肩关节慢性疼痛患者中,除了常 规体位,还必须注意采用规范的肩 关节冈上肌出口位片,才能准确的 测量A-H间距,为临床诊断和进一 步检查提供依据。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手正位骨骼部分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及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及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及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外转,使手及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及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及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及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
(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
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及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及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及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及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冈上肌出口位影像学检查方法ppt课件

肩胛骨投影成“Y”形,由 位于前方的喙突,下方的肩 胛骨体部和后方的肩峰构成, 肱骨头显示在“Y”的中心, 肩峰下间隙、肩胛骨和胸廓 间的间隙清楚的显示出来, 即可评定为图像质量良好; 反之,如肩胛骨投影形状与 “Y”差异较大,肱骨头没 有投影于“Y”的中心,肩 胛骨与胸廓部分或全部重叠, 各部分结构显示不清晰,则 评定为图像质量较差
冈上肌出口位影像学检查
1
肩关节的解剖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 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关 节盂小而浅,边缘附有盂唇;关 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 长头腱通过;关节囊外有喙肱韧 带、喙肩韧带及肌腱加强其稳固 性,唯有囊下部无韧带和肌加强, 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 骨头常从下部脱出,脱向前下方。 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 弱松弛,连接它约有三条韧带和 肌腱,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三面。
3
冈上肌的解剖 冈上肌被斜方肌和三角肌覆盖,
其肌腱与冈下肌、肩胛下肌、 小圆肌共同组成肩袖。冈上肌 起于肩胛骨冈上窝,肌腱在喙 肩韧带及肩峰下滑液囊下,肩 关节囊之上通过,止于肱骨大 结节。其形状如马蹄形,其作 用为固定固定肱骨于肩胛盂中, 并与三角肌协同动作使上肢外 展,冈上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 肩胛切迹处一易受损伤的嵌压 点,为人体局部解剖的一个薄 弱点,冈上肌肌纤维细长且跨 度大,运动中易受损。
4
由于冈上肌腱易受研磨、撞击、夹挤及本身因素,所以肩袖肌腱群中冈上肌肌腱退变 及最早肌纤维断裂发生率最高,中老年人及从事体力劳动者冈上肌腱退行性变化基础上常 呈部分撕裂,当一次无准备之外展位急速内收上臂时或大块钙盐沉积物浸润冈上肌腱时可 导致肌腱的大部分或完全性断裂。
5
冈上肌的投照方法
患者面向成像板站立,两足 稍分开,使身体站稳;被检 侧肩关节靠近并贴近成像板, 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呈 55°~65°夹角。被检侧上 臂自然下垂并稍后移以避免 与肩胛骨重叠,肩胛骨喙突 置于成像板中心,X线中心 线向足侧倾斜10°~15°, 对准喙突摄入成像板中心。
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技巧及临床价值

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技巧及临床价值肩袖损伤以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变问题。
X 线平片与MRI是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而X线平片由于价格低廉,患者配合容易通常是首选检查方法。
肩袖主要功能为通过稳定肱骨头为三角肌上举、外展提供支点。
肩袖是冈上肌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共同形成肩部核心肌群。
肩袖损伤为肩关节常见疾病,早期症状为问歇性疼痛,劳作后夜间加重,且会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功能性障碍。
在疾病诊断中常采用MRI及X线。
但有分析认为采用X线进行诊断时对病变无法明确观察,采用MR诊断设备较为昂贵无法大量推广。
而冈上肌的出口位测量肩峰到肱骨头的距离对于提示肩袖损伤具有很大临床意义。
(两条以上的肌腱损伤方可诊断肩袖损伤,出口位主要判断冈上肌肌腱的情况)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是引起肩部疼痛的常见疾病。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属于一种非常见的关节炎疾病,主要是肩部外侧的上方,从肩峰至肱骨头之间的一些三角形的结构组织囊,受到了重大的撞击之后,导致肩峰下骨赘引起的一种组织囊炎症,引起患者肩周关节疼痛,外展、屈曲或者伸展活动受到限制,如果疾病没有尽快进行临床确诊和治疗,进展后期将危及患者的肱骨大结节与肩弓、肩峰等组织,肩袖组织发生关节功能退变,甚至在长期的压迫下,最终发生了断裂,引起肩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
各种原因最终导致患者肩峰下间隙缩小,内容物反复摩擦,引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这种疾病在临床的重要判断依据是通过肩峰与肱骨头(A-H)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A-H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诊断信号。
但是,肩峰与肱骨头组织部位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形态多样,并且常规的测量距离进行检查,还是会出现漏诊误诊。
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标准冈上肌出口位进行X线片诊断,从上位、前后位三角形进行拍摄影片,能清晰的显示肩峰形状和冈上肌出口位的形态,通过测量进行判断。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出骨关节、软组织结构与病变组织,可获得具有高对比高空间分辨率特征的图像,是目前主要的确诊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位置:清晰显示冈上窝、冈上肌出口处、 和肩锁关节下缘
用途:此位置适用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检查
丫 叉 位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 (丫叉位)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 (丫叉位)
肩 胛 骨 ( 丫 叉 位 )
谢谢
黄文生Biblioteka 冈上肌腱与喙肩韧带、 肩峰和三角肌之间有 一大的肩峰下囊,感 染时,外展肩关节引 起疼痛,该肌腱也是 肩关节周围肌腱中最 常断裂的一个。作用: 使肩关节外展。
冈上肌出口位(丫叉位)
位置摆法: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侧肱骨 紧贴身体,身体患 侧约向前转60度,使肩胛下
角与肱骨重叠并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肩关节的肩峰向足倾斜30-45度入
第一跖骨籽骨正常X线表现
拇趾外翻畸形
拇 趾 外 翻 畸 形
拇趾外翻畸术后改变
拇趾外翻畸术后改变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
肩关节正位的X线解剖图
上角
肩胛冈
冈上窝 肱骨
下角
肩胛骨三维重建图
冈上肌:起自肩胛 骨的冈上窝,肌束 向外经肩峰和喙肩 韧带的下方,跨越 肩关节,止于肱骨 大结节的上部。
用途:用作检查足部籽骨和 各跖骨头的病变或外伤,现 更用来协助诊断第一跖趾关 节退行性变和拇趾外翻畸形
第一跖骨籽骨轴位X线图
第一跖骨籽骨正常X线表现
1 2
3 4 5
6 7
胫侧籽骨测量
观察胫侧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 中轴线的关系,将籽骨从跖骨 头颈部的胫侧缘向腓侧缘划分 为7个部位,位置7并不表示胫 侧籽骨位于跖骨基底部,而是 表示其籽骨位于1~3位置为正 常,位于4以上位于跖骨腓侧 缘的位置为异常
X线投照技术 足——第一跖趾关节籽骨轴位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丫 叉位)
足——第一跖趾关节籽骨轴位
足 正 位 解 剖 图
第一跖骨籽骨轴位
位置摆法:患者俯卧于摄影台, 各趾跖关节极度弯曲,并使趾 跖关节最突出处与暗盒垂直, 第三跖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拇趾趾跖关节处 的籽骨,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拇趾趾跖关 节处的籽骨和各跖骨头的轴 位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