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字画

合集下载

立冬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冬季意象

立冬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冬季意象

立冬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冬季意象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冬季的意象被广泛地描绘和表现,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人对冬季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将从绘画、诗词和戏曲三个方面探讨立冬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冬季意象。

一、绘画中的冬季意象中国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流,而在这些画作中,冬季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山水画中,冬季经常被描绘成银装素裹的世界,长空明净,万木凋零,山河皆寂。

画家注重冬季空气的透明感,运用淡墨和水墨重墨的对比,将枯树秃枝、洁白的积雪和清寒的山水景色展现得十分鲜明。

而在花鸟画中,冬季意象常常以白鹭、雁鸿等寒鸟为代表,寓意着生命的坚韧和冬季自然界的充盈。

画家以准确的线条勾勒动物的神态与羽毛纹理,通过含蓄的色彩表达了冬季的寂寥与祥和。

二、诗词中的冬季意象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人对四季变化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

在冬季的诗词中,诗人们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物生活为切入点,创作出许多富有冬季意象的佳作。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幅诗作以冬日的景色和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手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诗词中,使得冬季的意象得以深入人心。

三、戏曲中的冬季意象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冬季意象常常通过服装、舞蹈和场景来表现。

戏曲中的人物服装常常反映了特定时期和季节的特征,冬季戏曲中的服装通常以厚重的衣裳为主,借以显示冬季的严寒气息。

此外,戏曲中的舞蹈也常常采用冬季意象的动作和舞步,如模仿雪花飘落的舞蹈动作,以及模拟冰天雪地的舞台布景。

通过这些形式的表现,戏曲将冬季的氛围和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强化了观众对冬季的感知和体验。

总结:立冬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其冬季意象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绘画通过山水画和花鸟画描绘了冬季自然景色的冷峻和寂静;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冬季的深情和哲理;戏曲则通过服装、舞蹈和舞台布景等手法将冬季的氛围和情绪展示给观众。

冬至中国传统绘中的冬景与意象

冬至中国传统绘中的冬景与意象

冬至中国传统绘中的冬景与意象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一年中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意味着冬季正式开始。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冬至被广泛描绘,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冬景与意象,寓意着对季节变迁和自然界的崇敬与感悟。

本文将以冬至为主题,探讨中国传统绘画中所展示的冬景场景和所蕴含的寓意。

冬至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往往被视为中国民间的重要节日,许多传统绘画作品中都以冬至为主题或是其中一个要素。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展现冬景与意象的方式。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以雪景为主要的冬景描绘。

雪花纷纷扬扬,覆盖了大地,增添了冬日的静谧与纯净。

雪景画面常常以反差鲜明的黑白色调为主,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雪景画作中的松树、竹子等常绿植物常被描绘,寓意着坚韧不拔,象征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其次,一些冬至绘画作品中展现了人们过冬的场景,如冬日的渔村、市场等。

冬至象征着冬季的开始,人们开始做冬天所需的准备。

通过绘画表现冬日的渔船、捕鱼的场景,让观者感受到渔民勇敢拼搏的精神和冬日生活的艰辛。

而市场场景中的人们亦能看到他们购买和储存食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体会到冬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另外,不乏以动物为描绘对象的传统绘画作品。

冬至的动物意象往往与冬季习性有关。

如熊冬眠的形象在绘画中比较常见,它代表了冬季休憩与蓄势的意义。

还有鸟类,如鹤、鸳鸯等,它们被视为冬季的象征,寓意着吉祥和美好。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常以冬至为题材的花鸟画。

因为冬至正是万物沉寂的时刻,但万物并非真正死去,而是蕴藏着春天的生机。

花鸟画中,往往以画一只瘦小的婴儿在残雪中跋涉寓意着寒冷之后必然是温暖,寓意着时间的更替与生命的希望。

综上所述,冬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或元素。

通过描绘冬景与意象,这些绘画作品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悟。

从雪景到人们的过冬场景,从动物形象到花鸟意象,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冬至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冬至所承载的诸多文化内涵,也为我们传递了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与体验。

二十四节气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习俗立春:糊春牛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一般用竹蔑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

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

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木糜拜。

打春牛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O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

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

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

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

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

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迎春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

春棚T殳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

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

迎春活动T殳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

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游春、报春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

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

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

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

二十四节气习俗

二十四节气习俗

消夏避伏
夏至之后,天气进入最炎热的阶段, 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消夏避伏,如吃 冷饮、扇扇子、洗冷水澡等。
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应多吃苦味食物以养心,同 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无机盐,避免中 暑。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这天,很多地方有吃面的习俗, 寓意长长久久、健健康康。
小暑大暑时节防暑降温措施
小暑晒伏
饮伏茶、吃伏羊
春季节气习俗
立春习俗及文化内涵
咬春
吃春饼、春卷、萝卜等,寓意迎 接春天的到来。
贴宜春字画
在门上贴“宜春”二字或绘制春牛 图等,寄托着对春天的美好期望。
祭祖祭神
部分地区会举行祭祖祭神活动,祈 求祖先和神灵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顺 利。
雨水时节民间风俗活动
01
02
03
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会带着礼物回 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 的养育之恩。
04
CATALOGUE
秋季节气习俗
立秋习俗及收获庆祝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 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 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 简单,两三个月下来,通常就会出现 大麻烦: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秋风 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 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 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 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 ,“以肉贴膘”。
小雪大雪时节腌制腊肉活动
腌制腊肉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 ,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人们将猪肉 用食盐、花椒等香料腌制后,挂在火 炉旁熏烤,制成腊肉,以迎接新年。
品尝美食
大雪时节,人们开始品尝各种美食, 如红烧肉、腊肠、烤鸭等,以补充身 体所需的热量和营养。
冬至习俗与家庭团聚
冬至习俗

二十四节气由来及故事

二十四节气由来及故事
特点
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 用。它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
二十四节气历史渊源
起源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现行 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 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
雨水时节,人们会注重田间管 理,及时排水防涝,以确保农 作物的正常生长。
在古代,人们还会在雨水这天 祭祀雨神,祈求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
惊蛰:春雷初响,惊醒蛰虫
惊蛰时节,春雷开始 响起,蛰伏在土中的 昆虫被惊醒,开始出 来活动。
在古代,惊蛰还有吃 梨的习俗,寓意着与 害虫别离、远离疾病 。
此时也是春耕开始的 重要时期,人们会忙 于耕作、播种等农事 活动。
古人认为雪是天地间的精华,小雪时节的雪被 视为吉祥之兆。
民间有“小雪腌菜”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 腌制各种蔬菜,以备冬季食用。
大雪:大雪纷飞,寒冬已至
01
02
03
大雪时节,降雪量增多 ,天气更加寒冷。
大雪对于农业生产来说 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 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和保温作用。
民间有“大雪封河”的 说法,意味着大雪时节
02
春季节气由来及故事
立春:春天开始,万物复苏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万物开 始复苏,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
勃的景象。
在古代,人们会举行“打春”仪 式,通过鞭打春牛等方式来祈求
丰收和吉祥。
立春时节,人们还会贴“宜春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 ,此时春雨绵绵,对农作物的 生长极为有利。

二十四节气幼儿园ppt课件

二十四节气幼儿园ppt课件

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 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 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 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 碗”的说法。
芒种日女子做新麦食品,送给父母, 以示探望和祝福。制作白梅、乌梅、 梅替、冰梅丸、乌梅汤,供饷馈之清 品。
04
CHAPTER
秋季六节气
立秋、处暑、白露
VS
节气由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用土 圭(一种测日影长短的古老工具)来测量 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 、春分、秋分四个节气。随着不断地观察 、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 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 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名称及顺序
二十四节气名称
02
CHAPTER
春季六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 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此时, 天气开始回暖,万物开始复苏。 人们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打
春牛、咬春等。
雨水
雨水节气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 增。这个时节,天气变化不定, 忽冷忽热,需要注意保暖和防雨

惊蛰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 的昆虫。此时,气温回升较快, 春意渐浓。人们会注意防虫和开
二十四节气幼儿园ppt课件
汇TS
• 二十四节气概述 • 春季六节气 • 夏季六节气 • 秋季六节气 • 冬季六节气 • 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园教育结合
01
CHAPTER
二十四节气概述
节气定义与由来
节气定义
节气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过程中 ,太阳在黄道上所处的相对位置及其相 应的气候、物候和农事活动的变化规律 。
气逐渐回暖;夏至则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标志着盛夏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

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

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 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蚕是 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温、 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 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 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 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 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食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 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周书》中即有“小满之日苦菜秀” 之说,旧时,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 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
• 采十样白: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 ”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 ”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秋分民俗活动
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 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 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 “九”日,相约九人饮酒(“ 酒”与“九”谐音),席上用 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 ”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 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 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 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24节气 古画欣赏

24节气 古画欣赏

“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字画
篇一:雅致的国画二十四节气
雅致的国画二十四节气
1.立春
2.雨水
3.惊蛰
4.春分
5.清明
6.谷雨
篇二:二十四节
气诗配画
立春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
梅花合让柳条新。

雨水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惊蛰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乡村四月
宋:翁卷
路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立夏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满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从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篇三:书画提款中的月份称谓一览
毛笔书法作品落款之农历日期别称汇总
毛笔书法作品落款的日期写法可以不写,但若要写,务必慎重,且毛笔书法作品落款非常重要,不要混淆写法、随性乱写,从而出现贻笑大方的状况。

使用农历在毛笔书法作品落款时,日期写法的别称也很多,具体内容如下:日期的月相写法
使用农历在毛笔书法作品落款时,日期的“月相记日”写法,是指的根据月亮盈亏的变化记日。

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fěi)”,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后”,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huì)。

日期的三浣写法
使用农历在毛笔书法作品落款时,日期的“三浣(huàn)”写法是指的上、中、下三浣。

每个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下浣。

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记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记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记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类推。

农历特殊日期的常用别称
使用农历在毛笔书法作品落款时,特殊日期的常用别称列表如下:
正月初一:元日、元旦、元正、元朔、四月十九:浣花日。

元春、元辰、正朝、三元、改旦、履五月初五:端阳、端午、重五、端等。

正月初二到初十:分别称为履重午、午日、菖(chāng)节、蒲节、夏端二日、履端三日??履端十日。

节、天中节、五月节。

正月初七:人日。

六月初六:重六、天贶节。

正月初八:谷日、谷诞。

七月初七:七夕、七巧节、星节。

正月十五:元宵、元夜、元夕、七月十五:中元。

上元、灯节。

八月初五:天长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八月十五:中秋、秋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

八月十八:潮头生日。

二月十二:花朝、百花生日。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二月十五:中春。

登高节。

三月初三:重三、三巳、上巳、十月十五:下元。

上除、禊日、修禊日。

十二月二十四:交年、小年、媚四月初三:展上巳。

灶日。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
一月:孟春、初春、上春、端月、初阳、端春、孟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