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力量模型
竞争环境分析模型_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 s Model),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简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4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注:简单按中国说法,店大欺客)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种力量模型的名词解释

五种力量模型的名词解释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力量的说法,比如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等等。
那么,力量究竟是什么?为了更好地理解力量的不同方面,学者们提出了五种力量模型。
本文将对这五种力量模型进行解释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经济力量经济力量是指一种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力量。
它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流转等方面。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力量成为了衡量国家和个人实力的重要指标。
经济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一个团体或个人的财富、资本和生产能力等。
经济力量可以通过支配资源和市场来实现自身利益,并对其他力量产生影响。
二、政治力量政治力量是指一种以政治活动为基础的力量。
它涉及到权力的行使、决策的制定、政府的组织与运行等方面。
政治力量可以通过掌握权力机构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并对其他力量产生影响。
政治力量的特点在于它有一定的公共性和约束力,因为政治活动往往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三、社会力量社会力量是指一种以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互动为基础的力量。
它涉及到社会关系的建立、文化的传承、价值观念的塑造等方面。
社会力量可以通过社会组织、社团、社交网络等来实现自身利益,并对其他力量产生影响。
社会力量的特点在于它是由一群人的集体行动所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动员能力。
四、技术力量技术力量是指一种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力量。
它涉及到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信息传播等方面。
技术力量可以通过发明创造、技术应用和信息传播来实现自身利益,并对其他力量产生影响。
技术力量的特点在于它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变革。
五、心理力量心理力量是指一种以人们的思维、情感和意识为基础的力量。
它涉及到人的认知、情感的表达、意识的形成等方面。
心理力量可以通过思维观念和情感表达来实现自身利益,并对其他力量产生影响。
心理力量的特点在于它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动力,影响着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结语五种力量模型为我们理解力量的不同方面提供了一种框架。
波特教授五力模型的基本内容

五力模型基本内容五力模型是由波特(Porter)提出的,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它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在该模型中涉及的五种力量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任用力上。
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综合起来,决定了某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
这五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力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
随产业的发展而变化。
结果表现为所有产业的内在盈利能力的不一致性。
这五种作用力决定了产业的盈利能力,因为它们影响价格、成本和投资收益等因素。
例如,卖方议价的能力会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其它投入成本;竞争的强度影响价格以及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者入侵的威胁会限制价格,并要求为防御入侵而进行投资。
企业通过其战略能对这五种作用力施加影响。
如果企业能通过这五种力量来影响所在产业的竞争优势,那它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或削弱产业吸引力,从而改变本产业的竞争规则。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五种力量模型完整版

五种力量模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五种力量模型(一)简介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二)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
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
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
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
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着增强了。
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1)集体购买(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3.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行业的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用于分析企业竞争环境的工具。
它主要用于帮助企业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五力模型包括以下五种力量:
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降低质量或减少供应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
如果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或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可以通过压低价格、要求更高的质量或选择其他供应商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
如果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3. 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可以通过进入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如果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企业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或利润减少等问题。
4.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可以通过提供类似或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如果替代品的威胁较大,企业可能会面临销售额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5. 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同行业竞争者可以通过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或广告宣传等方式对企业构成竞争。
如果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通过分析这五种力量,企业可以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应对这些竞争压力。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一、简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二、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五力模型名词解释

五力模型名词解释五力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E.Porter提出的一种竞争论观点,它假设市场中存在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决定了该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就是说,市场中的竞争格局取决于这五大力量的程度。
五大力量包括:上游供应商的力量、下游客户的力量、竞争对手的力量、新进者的力量及替代品的力量。
上游供应商的力量指供应商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供应商有可能讲价,提高价格,控制质量,增加订单量,限制变更等。
如果供应商控制了市场中的关键原料,企业将无法可控,而只能接受供应商的要求。
下游客户的力量指客户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客户有可能不支付账款,拒绝接受产品,改变订单量,要求更高的质量和服务等。
如果客户拥有更多的购买能力,企业将无法反抗客户的要求,只能采取客户的要求。
竞争对手的力量指公司之间的竞争力量。
如果一方拥有强大的竞争对手,那么其他公司将无法轻易进入市场,从而影响市场的竞争地位。
新进者的力量指向市场投入资源的新进者的影响力。
新进者可以通过新价格、新质量、新产品等方式进入市场,由此改变市场的竞争关系。
替代品的力量指消费者可以购买的替代产品的影响力。
替代品的进入市场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高或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从而影响市场。
以上是五力模型的各个概念,总的来说,五大力量决定了市场的竞争格局,通过分析五大力量的程度和影响,企业可以把握市场的形势,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五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作用,它是企业评估市场面临的威胁和机遇,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的重要参考。
企业通过分析五大力量,就可以搞清楚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新进者以及替代品所构成的竞争格局,从而制定不同的策略,改变市场的竞争格局,促进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五力模型的研究也可以指导企业平衡关系,维持自身的优势地位。
企业可以根据五力模型的研究,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实现与其他企业的接轨,在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从而取得更好的市场份额。
五力模型的基本内容

五力模型的基本内容
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行业竞争结构和企业战略的一个框架。
这五种力量分别是: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买方的谈判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如果供应商的数量少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供应商就有很大的谈判能力。
买方的谈判能力 :如果一个市场的买家数量很少,或者他们购买了大量的产品,那么买家就有较大的谈判能力。
新进入者的威胁 :如果进入一个新行业的门槛很高,或者已有的企业有显著的品牌优势、经济规模等优势,那么新进入者的威胁就较小。
替代品的威胁 :如果市场上有性价比高的替代品,那么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如果行业内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就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通过分析这五种力量,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所在行业的竞争环境,制定出更有效的战略。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来调整政策,促进健康的市场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力量模型
(一)简介
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二)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
(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
(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
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
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
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
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
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
(1)集体购买
(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
(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
(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
(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
(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3.新进入者的威胁
一个行业的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
除了完全竞争的市场以外,行业的新进入者可能使整个市场发生动摇。
尤其是当有步骤、
有目的地进入某一行业时,情况更是如此。
新进入者威胁的严峻性取决于一家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进入壁垒、以及预期的报复。
其中第一点主要取决于该行业的前景如何,行业增长率高表明未来的赢利性强,而眼前的高利润也颇具诱惑力。
对于上两种威胁,客户需要研究进入壁垒的难易的条件因素,如钢铁业、造船业、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的重要条件,此外还有产品的差异条件,如化妆品及保健品业产品的差异条件是进入壁垒的主要条件之一。
4.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客户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的或类似功能的产品。
如糖精从功能上可以替代糖,飞机远距离运输可能被火车替代等,那么生产替代品的企业本身就给客户甚至行业带来威胁,替代竞争的压力越大,对客户的威胁越大,决定替代品压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替代品的盈利能力。
(2)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
(3)购买者的转换成本。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
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
当一个客户确定了其优势和劣势时(参见SWOT分析),客户必须进行定位,以便因势利导,而不是被预料到的环境因素变化所损害,如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增长速度等等,然后保护自己并做好准备,以有效地对其它企业的举动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