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崇明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有答案)(加精)

合集下载

上海市崇明县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崇明县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崇明县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家眷.juàn 挚.爱zhì天伦.之乐lúnB.束.缚sù堕.落duò味同嚼.蜡jiáoC.摇曳.yè迂.回yǖ 心无旁骛.wùD.箴.言zhēn 棱.角líng 销声匿.迹n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空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B.从长辈们的高谈阔论....中,他了解到爷爷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战斗英雄。

C.中考在即,九年级的同学们全力备考,甚至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D.远足前夕,同学们已经准备好了水、食物和游戏器材,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驻扎剃须刀按图索骥不容质疑B.坐标洽谈会包罗万象恻隐之心C.宣泄满堂采德高望重等闲之辈D.踊跃路由器逢场做戏甘拜下风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②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③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④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⑤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A.①②⑤④③B.②⑤③④①C.④①⑤③②D.②⑤④③①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二、名句名篇默写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2020届崇明语文一模试卷

2020届崇明语文一模试卷

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崇明区语文一模卷)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

(左思《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己,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马薇薇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

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阅读(40分)1.(1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草色烟光残照里,。

(柳永《蝶恋花》)(4)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5)《望岳》中“,”一句表达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豪情壮志。

2.(12分)阅读(甲)(乙)诗文。

完成下面小题(甲)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行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行路难》的作者是唐朝的;《为学》的“吾一瓶一钵足矣”与诗歌中的“”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3)下列对诗文中的“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借路途之难喻指人生仕途艰难。

B.乙文中强调为学的难易可以相互转化。

C.一诗一文都表现出面对困难时积极的态度。

D.一诗一文都表明知难而进就能够战胜困难。

(4)上面诗文都有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甲诗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从“”到自信乐观的心理转变;乙文通过人物描写出了富者从最初的、嘲讽到惭愧的心理变化。

3.(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羲之窃秘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上海市崇明县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崇明县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崇明县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月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C.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D.在"辉煌共和国"读书活动中,我市涌现了35 个先进集体和500 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答案】D【解析】【详解】可歌可泣: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与后边的“事迹”重复使用;故选D。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就出自其中的《魏策》。

B.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C.《出师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向蜀汉后主进的一篇表,南宋诗人陆游曾赞它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答案】A【解析】【详解】A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表述有误。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①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②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④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⑤______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答案】①浊酒一杯家万里②赢得生前身后名③四面歌残终破楚④一抹晚烟荒戍垒⑤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崇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崇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崇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题都城南庄》)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一鼓作气,,三而竭。

(《曹刿论战》)4、,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甲)观沧海(乙)望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两首是分别以和字总领全篇。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2)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删选)(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4)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9、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奋苦读。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孙泰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1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2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3。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服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2020年崇明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2020年崇明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崇明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草色烟光残照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柳永《蝶恋花》)4.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豪情壮志。

(二)阅读(甲)(乙)诗文,完成6—9题(12分)(甲)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6.《行路难》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为学》的“吾一瓶一钵足矣”与诗歌中的“__________”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3分)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诗文中的“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中借路途之难喻指人生仕途艰难B.乙文中强调为学的难易可以相互转化。

2020届中考模拟上海市崇明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0届中考模拟上海市崇明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含参考答案)

崇明区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2024.01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3分)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4.小明同学旅游时遥望山野,看到夕阳余晖下漫山红色的枫叶,情不自禁地用王绩《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心情。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一10题。

(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为鲁山令,有盗系①狱,会虎为暴,盗请格②虎自赎,许之。

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

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系:拘囚,关进牢狱。

②格:打斗,击杀。

③爨(cuàn):烧火煮饭。

5.【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人名),我们还学过他另一篇作品《___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下列与文中加点词“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释负重B.忘恩负义C.负荆请罪D.久负盛名(2)许.之矣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划线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区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B.乙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情怀。

C.甲乙两文都精心构思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乐”。

D.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都实现了“乐”的理想。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雅步 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 ,倦而假寐 。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比.相见比:(2)故.走觅兄故:1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3分)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B.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C.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D.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13.文中傅显迂缓具体表现在、两处。

(2分)14.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3分)A.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

B.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

C.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

D.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人生难得有静气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

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答云:‘小儿辈()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

一个“小儿辈()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

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

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

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

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

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

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

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⑧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心浮气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通常会把事情弄成一团糟,唯15.第②段括号内应该填入的两个字分别是()(3分)A.笑遂B.徐遂C.笑竟D.徐竟16.请简要分析⑥、⑦两段能否互换。

(5分)17.结合全文,将第⑧段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9分)(A)唯有静气(B)唯有静气(C)18.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第⑥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山林,每日在山水田园中耕田作诗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B.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C.袁隆平为追求理想而执著不懈,无怨无悔,将一生投入农田事业,成为著名的水稻专家。

D.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面对不利局面,他耐心与袁绍相持,最终奇袭粮仓,取得了胜利。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时光倒转了我们的角色晚上,我妈给我打电话,例行一问之后,她突然抽噎起来,语不能成句。

心忽地一紧。

无数个不好的念头飘过,强迫自己定了定神,故作镇定地安慰她,别哭别哭,慢慢说。

我妈是个大夫,或许是职业使然,她生活中敏感、自律、坚韧,偶尔情绪激动也不过是声调拔高几度,总的来说,偏高冷范儿吧。

此刻,她压低了声音,竭力控制着语调,试图挂断电话,“妈妈一会儿再给你打”。

我相信,她重拨过来说的话一定不是现在要说的。

我克制着紧张,放慢了语速,“不要挂,现在说,好不好”?然后,就听到哭声越来越大,贴在耳边,却震得心慌。

这个反常的电话,诱因却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她和我弟因为琐事拌了嘴,一个精心准备了午饭想着言归于好,一个却赌气不肯吃饭,摆出了冷战的架势,两天没说话。

哦,就这样么?我试着想象电话那边的样子,家里客厅的棕色沙发上,我妈举着电话,捏着纸巾,啜泣低语,很生气,更多的可能是委屈。

但这真不像她。

记得是在大三的时候,我妈腰椎间盘突出,在床上躺了一个月。

我每次打电话,响一声两声就被接起来,虽然觉得奇怪,但完全听不出异样,以为她只是不忙。

直到她能下床走动,病情好转,才轻描淡写地说她停诊一个多月,当然可以随时接电话。

在我妈看来,她就是医生,没必要让一个千里之外的孩子牵肠挂肚。

等我寒假回家,我妈看上去一如往常,上班,坐诊,忙着给我做好吃的,我跟以前一样晚睡晚起玩得不亦乐乎,这事连同这病轻得好像没有来过。

有时候,一个不算坏的结果会让人不想回忆过程的艰辛。

但现在想来,久不归家的女儿,面对病愈的母亲,却不知道关心安慰。

我妈除了难过,应该也有委屈吧?从上大学起,聚少离多就成了常态,和父母的交流都淹没在了电话里,进行时中的喜怒哀乐被生生地沉淀下来,直到嘘寒问暖都成了惯例。

现在,我妈正努力打破这个惯例。

她把这场冲突的每个细节都讲给我听,前因后果,时间、地点,甚至我弟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所有这些都是证据,都是要让我得出一个结论:错的是那个浑小子!然而,还原现场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之前讲的故事太少,信息通报式交流的后果就是严肃有余生动不足。

现在,为了证明她本认为不需要证明的A结论,她不得不给我讲A1,A2,A3……听着听着,我心里突然一阵发酸。

小时候,我和弟弟为一个苹果吵到我妈那里,说一堆理由,列一堆证据,只为让我妈把大个儿苹果分给自己……在我妈看来,苹果的归属当然不是大事,正如在我眼里,这场争执也是小事一桩。

但我妈就像那时的我们,离题万里却不自觉,越说越多,只等我表态说,是啊,是他做得不对。

猝不及防,时光就倒转了我们的角色,已经到了我担心她的时候。

19.第 段“震得心慌”的原因是。

(3分)20.如果将第 段画线句改为“哦,原来是这样。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

(4分)21.下列对文中 、 段画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句中省略号与 段中的作用一致,都是省略所说内容。

B.两句中内容引出了第 段中“我”对小时候往事的回忆。

C.两句中内容与第三段的“高冷范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两句中内容琐碎纷杂,意在突出母亲说话已经喋喋不休。

22.文中 、 、 段分别插入了大学时、小时候的往事,从写作目的上看,它与标题中的“”一词相呼应,其具体表现为:(6分)(1)从前的母亲,自律、坚韧,卧病在床却不以为然现在的母亲,(2)从前的“我”,为一个苹果的大小与弟弟争执不休现在的“我”23.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为忽略了母亲的感受而感到难过B.突然间发现母亲衰老而感到心酸C.表明自己已经成熟,不再是孩子D.认识到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三、综合运用(11分)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25-27题(11分)(1)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

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

(2)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3)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

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24.阅读材料(1)和(2),简要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如此好评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