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杀生影评
电影鉴赏作业《杀生》影评

《杀生》在近期电影里可以说是最碉堡的一个,只是主线过于混乱(个人观点),看懂此篇关键是缕清时间主线,还有电影中“心死了,才是真的死了”这句话,我们先从几点慢慢来看。
1、电影的开端很不错,因为这恰恰是打开思路的头绪,电影《杀生》以一篇中篇小说《设计死亡》改编而来,电影中有一个“十三个月后”,而电影的开端正是这十三个月间的起点。
电影开端牛结实在车上被殴打,车座副驾的人伸手摸了摸后视镜(这个在电影中间有片段),注意此时的后视镜是被擦过的,我们知道,村里人去接牛医生来时,牛医生同样在副驾也擦了后视镜,可此时的后视镜满是灰尘,是被他擦干净的。
牛结实被开车仍在外面是因为他在取圣水时捣乱,所以牛医生来的时间要早于“闹圣水”。
后外来医生与殴打牛结实的车相撞,外来医生救了牛结实,牛结实找回了村子,此时祖爷爷还没有死,并有人说还差几个时辰过120岁,结果牛结实给祖爷爷喝酒,随后祖爷爷才死,祖爷爷没熬过120岁,也就是说这些事情是不到几个时辰顺序发展下来的。
我们又知道,牛结实配马抢催情粉,然后将催情粉倒入全村的饮水中,引得全村乱伦,村长才无奈找来牛医生想办法。
所以总结一下顺序:配马,全村乱伦,请牛医生(后视镜未擦),“闹圣水”(后视镜已擦),牛结实回到村中(此时祖爷爷未死,仍在熬最后几个时辰),紧接着牛结实给祖爷爷喝酒,祖爷爷死。
十三个月开始。
2、祖爷爷死后办丧事,牛结实救了马寡妇,由于马寡妇贫血,牛结实用自己的血给马寡妇喝(在马寡妇睡着时),证据是方法和给祖爷爷喂酒方法一样,而且还有那个装血的粗瓷碗。
马寡妇醒来就逃跑了,仍存在着嘴角喝血留的血迹,被“小肉肉”逮到,小肉肉给了她一包打胎药。
马寡妇为了证明清白,脱去了衣服,为什么脱衣服就能证明清白呢?两点证据,一是因为她丈夫是之前119岁高龄的祖爷爷,二是看他和牛结实发生关系时的表情。
马寡妇回到了家就和牛结实发生了关系,因为“小肉肉”的打胎药仍放在桌子上。
再此之前全村人开完会,开始对牛结实实施心理打击,“一个个神绰绰的”。
心头好杀人先要诛心——《杀生》影评

心头好杀人先要诛心——《杀生》影评对于一向“阅片无数”的我来说,《杀生》绝对算的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
现在烂片横行,食之无味。
不是演员在镜头前卖帅耍怪,就是成堆成堆的无脑神剧。
而这部2012年上映的电影,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导演不愧为大师,跌宕起伏的情节设定,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再加上独特的叙述手法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逐渐的向你展示了一场人性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和较量。
导演仿佛是给我们坐上了时光机,将我们带回了当时中国偏远地区的人民生活的时代。
那个时代规矩大于一切,礼教就是“法律”。
任何想要与之斗争的人,最终都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男主人公的感情、遭遇,村民的态度与行为,无一不宣告着礼教的至高无上。
然而我这次并不想讨论其中的人性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另外一面。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一个群山环绕、与世隔绝的小镇子中,镇子的名称叫“长寿镇”,顾名思义,在这个镇子里生活的人大多比较长寿。
某日长寿镇爆发了传染病,地方官派医生前去调查并做相应的治疗。
医生在镇子外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牛结实,于是将牛结实背回镇子,请求帮助,然而镇子的人不仅冷漠无情,而且还威胁医生把牛结实送回原地。
无奈之下,医生将牛结实又重新背回原地,并且剖开了牛结实的肚子,检查他的身体,但是医生却惊奇的发现,牛结实的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任何疾病,于是故事就在医生调查牛结实的死因中展开。
牛结实,人如其名,结实的如同一头牛。
在镇子里是有名的“刺头”,偷看寡妇洗澡,偷邻居东西,大闹圣水会等等。
这个镇子的所有的封建礼教都束缚不了他。
镇子里的人对牛结实是又怕又恨,三番五次把他赶出镇子,但是每次牛结实都能自己原路返回,然后继续大闹长寿镇。
村里的祖爷爷过世,按照村里的习俗,遗孀需要一同陪同水葬。
在下葬的当天,牛结实不知从哪里窜出来,跳入河中救走了祖爷爷的遗孀。
又过了几天,牛结实将村里医生给牛羊所用来配种的催情粉,倒入了井水之中,村民喝了井水后,当晚整个村子一片春光。
推荐阅读‖天性·人性——浅析电影《杀生》

推荐阅读‖天性·人性——浅析电影《杀生》天性·人性——浅析影片《杀生》影片《杀生》说了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一个被命运搁浅在长寿村的孤儿牛结实,因为顽劣为全村人所不容。
在怀有私心意欲挟私报复牛结实的牛医生的牵头、怂恿下,全村人有组织地实施了一场“谋杀”。
影片最终,牛结实为了保全自己与马寡妇的骨肉而迫切、坦然地选择了赴死。
牛结实是否该死?影片自始互终都围绕这一问题展开。
由江湖医生身份的“我”,第一人称开始叙述起这件事,增强了整个事件的真实性。
“我”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牛结实,出于医生的职业道德,决定救治牛结实。
没想到此举却遭到长寿村民的一致反对。
最终牛结实还是死了,于是“我”下决心要追查出牛结实的死因。
还原一下牛结实生前遭遇不难发现,牛结实原本是个生性善良的人。
他之所以顽劣到全村人都不能相容,是因为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少人管教。
在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极致追求生活仪式感,人人以虚伪、“打肿脸充胖子”为荣的长寿村,牛结实就是一个“不合规矩”的存在。
首先,牛结实的出生就不合规矩。
他虽然生活在长寿村,却不是长寿村的人。
对于长寿村的人来说,牛结实就是个异类。
他的存在只是用来彰显长寿村最长寿的祖爷爷的善心的。
他唯一能够在长寿村待下去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具有这项作用。
与崇尚一身黑袍,甘愿遭受教条束缚的长寿村人相比,牛结实崇尚的是天性,他自由无拘,真实随性。
祖爷爷为了刷新长寿村的长寿记录,以针水药物艰难续命,生不如死。
牛结实看不过去,满足了祖爷爷饮酒的愿望。
随着祖爷爷心满意足面带笑容地辞世,牛结实招来一片喊打之声。
按照规矩,祖爷爷死了,祖爷爷的遗孀哑女马寡妇就得陪葬。
水葬马寡妇的葬礼上,牛结实突兀现身,救下了马寡妇。
并视为己有。
越是招致村民们的一致讨厌,牛结实越是恶作剧得起劲上脸。
如此恶性循环,村民们不堪其扰,决意将牛结实驱逐出村。
可是自小就在长寿村长大的牛结实又能去到哪里去呢?他不离开长寿村的原因,并不是无路可去,而是他认为自己没有离开的理由。
《杀生》影评

2012年“五一档”上映的国产电影《杀生》,影片情节荒诞夸张,叙事充满趣味,情节幽默诙谐,算得上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国产电影。
如果一定要用“商业片”和“艺术片”这样的名称来区分电影类型的话,那《杀生》一定是属于后者的。
下面就从剧情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对该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1微言大义的剧情从影片剧情来看,《杀生》确实有着微言大义的意涵,可以说《杀生》是一部“杂文”电影,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大半将其解读为“匕首和投枪”之类的东西——解剖国民性,反思乌合之众式的民族集体心理。
故事背景是在封闭安静的西南山寨——长寿镇,看得出来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时间背景是民国时期,土不土,洋不洋,正是新旧思潮交织碰撞的时刻。
不过整个故事并不具有历史感,骨子里其实是完全架空的,把时空背景转换一下,照样成立。
同样是几近架空的时代和风格舞台式的取景,用湿润的四川山区来贴合影片本身的阴郁,而男主角黄渤饰演的牛结实则更是极端符号化的,他的一切夸张行为都是为了浓缩其反制度、反权威、反主流的个体元素。
观众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烦死人的市井无赖,在平安、祥和又无比团结的封闭小镇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偷窥夫妻做爱、给百岁老人喝酒、偷邻居的东西、抢人家的寡妇、粗暴的欺负小孩,到处惹是生非肆无忌惮,让整整一镇子人都恨得牙根痒痒。
这种个体角色对于同样被符号为社会化的小镇群体而言是异己的存在,本就是外来“野种”的他,在长寿镇上“为非作歹”,搅乱了原本一派“和谐”、秩序井然的镇民生活——虽然这“秩序”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但镇民们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生活久了,竟然都开始极力维护这个秩序。
黄混混这个“整蛊”大师的横空出世,就像是整个长寿镇社会肌体上的一颗“毒瘤”,镇民最后除之为快,也不难理解。
电影也特意强调了牛结实父亲就是外来者的身份,某种程度更做实了他宿命性的突兀[1]。
牛结实貌似盲目的惹是生非却混乱了传统、打破了规则,甚至破坏了宁静,也带来了村民的集体憎恶,这让后半段人们集体除之而后快有了充分的铺垫和理由,于是当苏有朋这个角色出现后,《杀生》正式进入了不寒而栗的迷局推理,他带领群体完成了一场集体洗脑式的杀人计划:别样态度与目光组成了令牛结实自我怀疑的氛围、转换的烈酒摧毁着其生理上的强悍、而最后雨中的狂欢则仿佛是仪式性的洗礼,这所有的过程推进是故事性布局与推理,但同样也是带有符号隐喻感的。
杀生影评3篇电影观后感

杀生影评3篇电影观后感杀生影评1牛结实本是马三炮之子,马三炮是经商小贩,路过长寿镇由于身体原因强留置长寿镇,并得知长寿镇的长寿秘密,病故长寿镇。
长寿镇为长寿秘密不外泄,故留牛结实在本镇并姓牛。
牛结实本质纯善,无恶心。
但身性玩劣,身体结实,并不为村民所喜欢。
牛结实与老祖较好,老祖一手将牛结实养大,村里牛结实只听老祖一人之话。
马寡妇、失语,外村人嫁到长寿镇,刚到长寿镇久,丈夫身故,本村人认为不祥,但老祖人仁厚,留其在身边,因马寡妇与老祖血型相合,故输血给老祖。
村民看其有用并未为难与她。
但马寡妇身材较好(跟村其它村妇相比好一些)又是寡妇,村里很多成熟男性便有了不好的想好。
但因老祖在世并为行动。
长寿镇是前清御封的长寿镇,之所以长寿也并非有其它秘诀,只是山清水秀,与世无争。
且年长老人,镇内就严格看护,过了七十六岁就不让其饮酒,用年轻人的血液输之等法,延长生命。
上头早知道此事,只是为了名声没有追究,听之认之,不与管理。
任达华(医生),路过长寿镇,被牛结实意外所救。
十三个月后被派遣至长寿镇,查瘟疫的情况。
所谓瘟疫,是苏有朋(医生)为了掩人耳目,主要是牛结实的死因,上报长寿镇有瘟疫的,且给院长送了重礼。
任达华在山上看到牛结实,当时牛结实心已死,体温尚存。
把其背到镇内,又被镇长等赶了出来。
在山腰达华将其解刨,感到疑惑,又返回长寿镇。
听到村民对镇长讲“死了一个,疯了一个,山上还有一个,怎么办吗?”(死了一个是指马三炮,疯了一个是指牛结实,山上那个是指牛结实的孩子,怎么办是问镇长孩子怎么办是留在村里还是赶走,赶走又怕长寿镇的秘密外泄,留下来又怕又是一个牛结实) 任达华找到小孩,问牛结实的死因,小孩指窗外,意思是全村人都和牛结实的死有关。
老祖年迈,寿已到尽头。
但镇里为了使其生延长生命,天天输血(马寡妇的血),并让马寡妇天天按摩(属于异性按摩)刺激其心跳和血液流速加快。
并派人二十四小时看护,且不让其饮酒。
牛结实想见老祖,村民不让。
电影《杀生》影评:剧情解析,你看懂了吗?

电影《杀生》影评:剧情解析,你看懂了吗?看了两遍,第一遍的时候,初印象以为像三枪拍案惊奇那种单纯的浮夸低俗喜剧,结果没想到那么令人心生震撼。
一个人人生憎的泼皮无赖,一个规矩大于天的小镇,一个代表自由自我,一个代表秩序规则,两者之间注定会是无法避免的矛盾。
当剧情发展到,牛结实给那个一百二十岁的老人喝酒,使其魂归西天时,主角与全村人的矛盾已然一触即发,导致全村人都聚到一起,出谋划策只为让其消失,但是每个人都斗不过泼皮,于是请动了牛医生,这是牛结实走向灭亡的因,牛医生来了之后,发动人海战术,人云亦云,舆论优势硬生生让一个健壮的人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最后自我毁灭。
医生是个救人的职业,牛医生却不遵从医德来杀人,为何,因为牛结实小时候偷牛医生家里的肉,间接害死了牛医生的爷爷奶奶,这是牛医生害人的因。
当一群人,或者多数人代表的立场,与少数人有冲突时,注定是将是少数人的灭亡。
而牛结实的死因之所以揭露,这是他救了差点落崖的医生的因。
看了第一遍,深深为致使牛结实死亡的手段而心颤,当所有人都说你有病时,你真的会有病,当所有人都说你会死,你很可能会死。
这就是舆论的可怕之处。
看第二遍,仔细剖析了一下剧中的人物,首先是牛结实,这是个很复杂的角色,看着没心没肺,却又重情重义;无法无天但却活得真实;胆大妄为却又无比害怕自己未曾谋面的孩子的死去。
牛医生,一开始觉得这个人手段,谋略,心智,是真的阴狠,也确实阴狠,准备让人断子绝孙!但他作为一个在那种年代的知识分子,前途一片光明,也可以过得很好,但为什么要回到村子去谋算一个毫无前途的泼皮无赖?因为他一直放不下爷爷奶奶的死,所以心存憎恨,所为之事不敢苟同,但可以理解。
所以没有单纯的善,也没有单纯的恶。
永远不要凭着表面去评判一个人!这部剧全程贯穿的是毁灭与新生的主题。
牛医生想毁灭牛结实,阴差阳错却吃错了有毒的腊肉,自我毁灭,镇长想杀牛结实,自己却因淋雨查出癌症没能熬到一百岁。
全镇人想让寡妇陪葬行将就木的老人,却换来了寡妇与牛结实的新生——他们的结晶。
杀生影评(精选10篇)

《杀生影评》杀生影评精选(一):看《杀生》这部电影,有着跟《斗牛》相关联的观影体验,这不仅仅因为导演和主演相同,更因其创作方式上的进一步深入强化,我甚至认为是管虎的倔强与执着让两部电影的主角都姓了牛。
牛二是草根中的小强,九儿是牛二一场完不了的春梦,至于那头进口牛,就真的是各种隐喻和代表的典型了,当初的《斗牛》所展现的多元化解读特性,在《杀生》里被管虎以不变的方式延续着,也延续着华语电影的奇葩效应。
镜头也好,剪辑也好,甚至连切换与运镜的方式都没有变,无论主观镜头还是大段大段的跳跃叙事。
《杀生》的叙事跳跃性,比《斗牛》更显随意却又更精细,这让整个观影过程的猎奇心理始终处在一个高度亢奋的状态,于是我被管虎再次拽入结束后的沉沉思考。
这大抵是每一个认真观看影片的人都会有的思维过程。
但其实和《斗牛》一样,得到尽可能多的解读,包括隐喻,暗示,批判或者悲天悯人,都是创作者给观众设的局,入戏了,就深奥了,若是嘻嘻哈哈大半场,多半就是个讲故事不拘一格的喜剧而已。
窃以为《杀生》之于华语电影的好处,在于创作形式和行为方式上独一无二的作者性,这正是浮夸的商业电影奇缺的,而这种电影能够公映更象是一种奇迹,其品质与商业成败几乎完全能够割裂开来。
黄渤的特殊外形似乎限制了其适宜主角的类型,但牛结实这个主角前半部恶字当头,后半部回到真性情上的前后个体差异,单以外形无法胜任:开头放浪形骸,中段疑心生暗鬼,结尾绝望的空洞以及对死亡的豁达,偏就是这么着,黄渤的表演可谓入木三分。
除了黄渤,任达华、余男、马精武等人也均属上乘,即便苏有朋在阴险与童年阴影的双重表达需求下略微单薄,仅在表演这一块《杀生》就足以让人大呼过瘾,资料的丰满也就水到渠成了。
尽管影片因断层拼贴一般的剪辑而显出烧脑片的特征,但其故事的完整性还是能够相对独立于多元化解读而持续统一的。
马三炮患癌症死在了长寿村,留下一个儿子独自在长寿村长大。
跟了村人改姓牛的小霸王牛结实生性顽劣,自幼便到处作孽,长大更是肆无忌惮。
电影《杀生》影评

电影《杀生》影评《杀生》是第六代导演管虎今年的最新作品。
影片野心颇大,以复杂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个体在集体无意识面前不堪一击的故事。
影片作者在剧本、调度、摄影、剪辑、美术、表演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
特别是在剧本的情境预设和主题的表达方面,用心独到,在国产片中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开创性。
但影片同样存在明显不足。
各个方面的用力过猛,导致影片叙事零碎、视听过量、风格杂糅。
一、封闭的村庄——从预设情境分析剧作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看,剧作中的预设情境具有两重功能:交待故事的历史、社会、个人信息;为故事发生提供含有矛盾的戏剧性前提。
套用罗伯特?麦基和席德?菲尔德的理论,即包括故事的“头十分钟建置”和标志着故事真正开始的激励事件。
预设情境不仅为荧幕上的故事提供了人物行动发生的舞台,还像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块板一样作为故事发生的诱导,并像船舵一样决定了故事发展的大体方向。
《杀生》的预设情境明了而富有深意:乖张、反叛并富有独立精神的主角身处一个处于地理上和精神上双重封闭的村庄,主角的行为不被村民接受,从而产生了巨大矛盾。
事实上,“个体置于封闭的村庄”这一戏剧情境在影史中屡见不鲜。
哈内克的《白丝带》、李杨的《盲山》、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都存在人物陷入拥有默许的共同规则的封闭村庄或城市的情境。
冯?特里厄先后在《破浪》、《狗镇》两部影片中都讲述了女人面对集体无意识的村民们的故事。
先后被日本两代名导木下惠介和今村昌平拍过的《楢山节考》,更是将个体与村庄的关系以极端荒诞和变态的方式极致性的展现。
而这些共同拥有“个体置于封闭的村庄”这一情境的作品,在故事和主题上拥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性和相似性。
它们大多讲述了某种野蛮暴力的规则在人群中存在并蔓延的故事,并借此抨击这一规则及遵守它的人们,甚至鞭笞人性本质性的愚昧和邪恶。
管虎的新片《杀生》采取了类似的戏剧情境,讲述的故事和表达的主题也大抵近似。
片中,故事发生在一个拥有羌族建筑风格的架空村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杀生影评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电影杀生影评(一)
电影《杀生》由管虎导演,黄渤(饰牛结实)、任达华(饰官派医生)、苏有朋(饰本地医生)、余男(饰哑巴马寡妇)。
故事发生在四川一个被称为“长寿镇”的小镇,那里与世隔绝、群山环抱,但那里的居民有着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生活,并且每个人都长寿。
牛结实从小调皮捣蛋,害死了苏有朋的父母。
长大后成为了村里的混世魔王,扒墙头窃听隐私,耍流氓欺负老人,带坏孩子,买东西不给钱和马寡妇有私情。
牛结实的总总恶行,很不得人心,当地居民恨不得将他大卸八块。
健壮的牛结实练就了“三头六臂”,既不怕挨打,也不怕谩骂,他总是我行我素。
时间久了,村民们也习惯了,他们之间维持着一种平衡。
但牛结实在一个无意的恶作剧中将春药放入村里的水源中,引起村民的群P打破了双方的平衡。
镇上居民忍无可忍,于是将苏有朋请回来!在苏有朋的设计下,全村人齐心协力,使用心里暗示的谣言,将健壮如牛的牛结实变成了衰弱垂死之人。
本以为牛结实会被谣言杀死,但他发现马寡妇肚中的婴儿有被村民扼杀的危险时,为了自己的孩子,他恢复如初变又变得力壮如牛。
最后为了保存自己的骨肉,他服用了村民给的毒药,再离开村庄时,将其所拿的东西一一归还给村民,同时下跪磕头给村民请罪,希望村民不要虐待他的孩子。
电影的最后牛结实在孤独中死去,
而村民也在大地震中一起消亡。
影片中的任达华(饰官派医生)和牛结实应该代表激进、敢于冲破传统的一方。
任达华在影片中不惧怕村民的恐吓,能够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找出牛结实的真正死因。
而牛结实的叛逆,不合群,与村民的中规中矩格格不入,必然会受到孤立与排斥。
可能导演是想借助影片的人物来讥讽社会现状,向广大观众说明当前社会的改革阻力重重,弄不好改革的结果就和牛结实的命运一样。
看完影片你会发现群体的谎言是非常可怕的,正如戈培尔所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牛结实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没有其他的渠道获得信息,当村民齐心协力给他心里暗示的谎言时,他的心里防线正一步一步被突破,以致最后认定自己确实得了不治之症,正逐渐地走向衰弱。
电影杀生影评(二)
相较于宁浩《黄金大劫案》的嬉笑怒骂,倒是管虎的《杀生》更让我觉得讨喜。
这是我看完《杀生》的第二天了,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写写,《杀生》不仅仅是杀条生命那么简单。
苏有朋的出场是晚了些,在他未出现前,影片并未给我太大的惊喜,当然并不是说他这次的表演可圈可点,只不过是大反派终于出现,引出很明显的一个寓意:心由境生。
环境往往能造就人心,这种通过社会舆论杀人的方式多少带出了点诚意。
具体这种类似于所有人一起装作不认识你,让你以为自己失忆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多久以前,咱就不追究了,不过很明显牛结实自己是被镇子里居民们的举动吓到了。
从原来一个镇里的大刺头、混世魔王,整天高上高下,令人无可奈何,到后来皮肤蜡黄、疑神疑鬼,绝对是哀莫大于心死,一心以为自己真的活不下去了。
但如果牛结实就这么被舆论杀死的,也没有看下去的必要了。
影片的后期已经揭示出一点,那个胖娃娃(不记得叫啥了)已经告诉了牛结实其实他根本就没病,是大家伙儿一起联合起来唬他呢,这时候的结实为了孩子,忿然振作,提刀泄愤。
舆论对他造成的伤害正在逐渐从他身上剥离,但他还是死了,在与寡妇的对峙中吃下了那包药——不是他死,就是儿亡。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结实无疑把死留给了自己,影评将自身后路断去好换来孩子的新生,结果自然是圆满的,马寡妇带着自己与牛结实的孩子离开了古老的镇子,走向新的地方,这时候影片那个配乐,那个光线,生怕观众不知道他们重获新生似的,整一个“光鲜亮丽”。
不过,故事还没完,牛结实自己拖着那口蓝色的棺材,挨家挨户将过去偷来抢来的东西摆放在各家门口,大家再也无法无动于衷了,自发性地出来给他“送行”,各个眼角噙着泪花,泣不成声。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最开始大家伙儿联合在一起对付他,现在又联合在一起跑过来闹不舍,失去后才知道珍惜?闹了这么久才知道有感情?
其实,这个镇子里的人都是带点愚昧的(苏有朋除外),并没有太多的心机,如果真想解决掉牛结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把他操办掉了,什么事情让他们如此顾忌?祖训。
无疑,这个镇子象征着那么一个旧的制度,“长寿镇”的称号也是清朝皇帝所赐。
他们对长生
是心存敬畏的,每次德高望重者的出殡总是那么隆重,众人齐声呐喊是震撼的,对死亡的一种畏惧。
而这,也是旧制度的一种呐喊。
两次呐喊,两次引发地震,甚至后者直接导致山体崩塌,将镇子湮灭,旧制度注定是会被粉碎的,而牛结实无疑代表了一种新思想新制度的诞生,难道你没发现每次地动山摇之际都是在谈论如何害牛结实么,天理难容哪。
任达华在里面说了,其实我也是牛结实。
一个牛结实死了,还有另一个牛结实来将他顶替,他们是外来者,不属于这个古老的镇子,却想着打破常规,改变这个古老的镇子。
镇长在听过任达华的推理分析(我觉得这段推理有点扯)后恍然大悟,也开始喝酒,做些与祖训不符之事,新旧正在交替。
回头看看,影片的背景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0-1950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剧变?不言而喻。
或者说大家都觉得这么多裸露镜头广电总局还能让上映,真是不可思议,或许这就是原因。
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这就是管虎想要表达的,一千个观众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众自然也可以有一千种《杀生》的理解。
观影人数还是不多呀,真担心依旧叫好不叫座。
电影杀生影评(三)
看《杀生》这部电影,有着跟《斗牛》相关联的观影体验,这不仅因为导演和主演相同,更因其创作方式上的进一步深入强化,我甚至认为是管虎的倔强与执着让两部电影的主角都姓了牛。
牛二是草根中的小强,九儿是牛二一场完不了的春梦,至于那头进口牛,就真的是各种隐喻和代表的典型了,当初的《斗牛》所展现的多元化解读特
性,在《杀生》里被管虎以不变的方式延续着,也延续着华语电影的奇葩效应。
镜头也好,剪辑也好,甚至连切换与运镜的方式都没有变,无论主观镜头还是大段大段的跳跃叙事。
《杀生》的叙事跳跃性,比《斗牛》更显随意却又更精细,这让整个观影过程的猎奇心理始终处在一个高度亢奋的状态,于是我被管虎再次拽入结束后的沉沉思考。
这大抵是每一个认真观看影片的人都会有的思维过程。
但其实和《斗牛》一样,得到尽可能多的解读,包括隐喻,暗示,批判或者悲天悯人,都是创作者给观众设的局,入戏了,就深奥了,若是嘻嘻哈哈大半场,多半就是个讲故事不拘一格的喜剧而已。
窃以为《杀生》之于华语电影的意义,在于创作形式和行为方式上独一无二的作者性,这正是浮夸的商业电影奇缺的,而这种电影能够公映更象是一种奇迹,其品质与商业成败几乎完全可以割裂开来。
黄渤的特殊外形似乎限制了其合适角色的类型,但牛结实这个角色前半部恶字当头,后半部回到真性情上的前后个体差异,单以外形无法胜任:开头放浪形骸,中段疑心生暗鬼,结尾绝望的空洞以及对死亡的豁达,偏就是这么着,黄渤的表演可谓入木三分。
除了黄渤,任达华、余男、马精武等人也均属上乘,即便苏有朋在阴险与童年阴影的双重表达需求下略微单薄,仅在表演这一块《杀生》就足以让人大呼过瘾,内容的丰满也就水到渠成了。
尽管影片因断层拼贴一般的剪辑而显出烧脑片的特征,但其故事的完整性还是可以相对独立于多元化解读而保持统一的。
马三炮患癌
症死在了长寿村,留下一个儿子独自在长寿村长大。
跟了村人改姓牛的小霸王牛结实生性顽劣,自幼便到处作孽,长大更是肆无忌惮。
村人嫉恨却毫无办法,直到外出学医的牛医生回来改变了现状。
皆因儿时的牛结实儿时作恶间接害死了牛医生的爷爷奶奶,得外来文化熏陶的牛医生率众上演了一出国人耳熟能详的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让牛结实结结实实的心如死灰,一句“娃儿无过”试图挣扎出同为古训的祸不及三代。
牛结实死了,他抢来的哑巴媳妇儿和遗腹子被欠了牛结实一个“人情”的医生救走,免去了再次被村人陪葬的厄运;他实验交配的马儿,也诞下了小马驹在草地欢腾。
这故事并不复杂,这更不是一部喜剧电影,关于其间细节种种可能的解读也似乎都能站住脚跟,结尾处寡妇抱着孩子走出山坳的画面光明而美好。
复杂的解读昭示的往往是复杂的人性和社会性,寓言也好,隐喻也好,都是属于大脑思辨范畴内的东西,人有多复杂,《杀生》就可以有多深刻。
就解读的层面而言,《杀生》的案例具有不可复制的当代意义,无论电影范畴还是其他领域,影片提供的话题性堪称秒杀绝大多数的当代拜金主义电影:不是喜剧也让人开怀,这是人群官能的麻木不仁所致;不是惊悚片却在部分段落让人背脊发凉,这让以音效唬人的国产惊悚无地自容;不是正剧却提供了比正剧更多维的深层理解方式,这是当前单一的类型片几乎无法逾越的。
《杀生》以管虎独有的表达方式,继续倔强而勇敢的延续着中国电影人的责任感,未必针砭时弊,却一定足够深沉。
这种深沉,源自远非炒作或票房所能表达的身为电影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感官娱乐终究要落实到心灵关怀,这才是真
正的时代电影应当具有的品质。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