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外国诗二首 学案及答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5单元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1.教学重点
(1)诗歌意境的把握:《外国诗二首》中的诗歌意境深远,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分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举例:《飞鸟集》中“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及生命的无常。
(2)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习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喻、象征等手法,提高学生对诗歌艺术表现力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外国诗二首》这节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引导学生鉴赏外国诗歌方面,我做得还不错。通过对比分析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吉檀迦利》,学生们对外国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以后,我可以尝试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这个话题兴趣不大或者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最后,我觉得在课后,我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答疑工作。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提出疑问,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知识。
举例:理解《飞鸟集》中“夏天的飞鸟”这一意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2)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可能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
举例:《吉檀迦利》中的象征手法,如“你是我最遥远的星球”,教师可以解释象征手法在此处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9 外国诗二首 优秀教案

19 *外国诗二首【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时计划】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
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
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
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忧郁..(yōu yù) 诱.人(yòu) 瞬.息(shùn) 涉.足(shè)幽寂.(jì) 延绵.(mián) 荒草萋.萋(qī) 伫.立(zhù)(2)词义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二首》教案

19外国诗二首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
具体朗读步骤如下: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希望)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9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单元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本课学的两首诗,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两种写法,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挑一首喜欢的背诵。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2.能理解诗歌所使用的象征的写作手法;3.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4.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
【教学难点】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布置预习,熟读诗歌。
本课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初读诗歌——悟读诗歌——品读诗歌——展读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同学具体学情穿插安排各种形式的诗歌诵读。
一、读诗方法导入这堂课我们要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我们还要讲一个欣赏诗歌的方法。
无论你上这堂课之前喜不喜欢读诗,上完这堂课之后,再给你一首诗,给你一定的时间,你就能读得比别人透彻,看得比别人深。
信不信?“知人论世”。
二、初读诗歌,建立印象请同学们初步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教师介绍:普希金出身极高贵,又有才华,中学读的是俄国最好的贵族学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1.易错字忧郁(yōu)瞬息(shùn)伫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2.多音字假将更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欺骗用虚伪的言行隐瞒真相,使人上当。
侧重指用虚假的言行骗人。
言行骗人用“欺骗”;恶劣欺骗用“诈骗”。
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侧重指用恶劣的手段进行骗人。
5.词语释义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该篇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出处:】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林间空地》《雪夜林边小驻》等。
【文题解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从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以此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未选择的路》:用“未选择的”修饰“路”,揭示了诗歌的切入点——他虽然写了已走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题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825年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是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为邻居家的小女孩写的,题在她的纪念册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学案新[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学案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d9d3e25727a5e9846a6176.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学案新[部编版]19.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
2、了解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相关链接】 1、文学常识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等。
《未选择的路》是(国籍)诗人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________ 。
2、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自主学习】1、有表情地朗读两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给加点字注音瞬息()伫立()萋萋()幽寂()忧郁()(2)划分停顿。
[导航]:现代诗歌朗读时如何停顿:①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②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③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④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
如: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2、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
诵读方式:①自由读;②点名读;③班级齐读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自主思考,组内交流)(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未选择的路》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合作探究】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诗人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1曾有过的体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9 外国诗二首

19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梳把握两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两诗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培养坚韧的品质;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导语设计设计1:(情境导入)“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设计2:(激发兴趣)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设计3:(激情导入)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重难点)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哲理诗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
(重点)2.认识慎重的选择人生的意义。
(重点)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难点)学习过程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哲理诗自然之路无奈——选择————慎重人生之路留恋(象征)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能紧扣诗歌文体的特点,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体会诗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学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
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1、普希金(1799—1837)是(国籍)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三、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们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三、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表达出来吗?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
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二、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
假如,不要,不要!
需要。
相信吧,。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朗读并背诵《未选择的路》这首诗。
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三、学习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弗罗斯特以写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二、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三、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四、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二、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三、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四、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一、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忧郁()伫立()萋萋()涉足()
瞬息()延绵()幽(jì) _ (yùn)含
(kuài zhì)人口污(rǎn)
二、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诗人,他的著名诗作有《 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国诗人,这首诗采用了艺术手法。
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使人容易接受作者的意见。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
D.《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要慎重选择人生之路,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思考,独立选择。
四、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节中,体现了作者向往未来,坚信未来是光明的信心。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诗人普希金通过想象,展示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鼓励人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告诉了人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坎坷,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B、全诗表达了诗人坚定信心:忧郁的日子终将会过去,幸福就要来临!
C、读完此诗,宛如聆听一位长者对于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
D、这首诗是用劝说的口吻,直接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
六、能力拓展: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
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柜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
“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
“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
”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快乐、智慧以及坚强。
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示例: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
(一)风暴(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闪烁( )
2、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3、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
4、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5、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①椰子树像什么?②像芭蕉像棕榈③芭蕉没有它高④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⑤椰子树像什么?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⑦椰子树就是椰子树⑧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1.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句是思索起点,由疑而思。
B.②与⑥相互照应,由疑而知,由浅入深地探求。
C.③、④把椰树与芭蕉、棕榈比较,说明了尺短寸长。
D.⑧是全诗的核心,是哲理,是诗的主题。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项是()
A.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作诗节开头,设问是在思索之后发出的,诗人心中已把椰树作为象征体。
B.这是一首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哲理诗,它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独到的思想感情。
C.诗先提出椰树像什么,最终确认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自然而合逻辑。
D.诗以平常事物谈起,展开联想,最终得出“艺术贵在独创”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