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观点
朱自清对于诗歌发展的观点总结(一)

朱自清对于诗歌发展的观点总结(一)前言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对于诗歌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观点。
本文将从朱自清的角度出发,总结他对于诗歌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正文1. 诗歌的自由性朱自清认为,诗歌是一种艺术创作,应该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应该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不受限于传统形式和格律。
他主张诗歌应该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不是被束缚于形式限制。
2. 诗歌的表现力朱自清认为,诗歌应该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能够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直接打动读者的心灵。
他反对内容空洞、抽象难懂的诗歌,主张诗歌应该能够深入人心,直抵生活的本质。
3. 诗歌的真实性朱自清注重诗歌的真实性,他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传递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他反对虚假的诗意和夸张的修饰,主张诗歌应该真实地反映诗人的真实感受和对世界的观察。
4. 诗歌的简约之美朱自清赞赏简约的诗歌之美,他认为诗歌应该以简单、纯粹的方式表达。
他注重节奏感和音韵感的运用,主张诗歌应该避免繁琐复杂的修辞和句式,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结尾朱自清对于诗歌的发展观点主要包括诗歌的自由性、表现力、真实性和简约之美。
他强调诗歌应该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直抵读者的心灵,反映真实生活,并追求简约纯粹的表达方式。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诗歌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前言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对于诗歌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观点。
本文将从朱自清的角度出发,总结他对于诗歌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正文1. 诗歌的自由性•诗歌具有自由创作的特点。
•诗人应该拥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不受限于传统形式和格律,尽情流露内心情感。
2. 诗歌的表现力•诗歌应该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直接打动读者的心灵。
•避免内容空洞、抽象难懂的诗歌。
3. 诗歌的真实性•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传递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抵制虚假的诗意和夸张的修饰。
•着重体现诗人的真实感受和对世界的观察。
4. 诗歌的简约之美•简约的诗歌能够带来美的享受。
叶嘉莹诗歌欣赏观点

叶嘉莹诗歌欣赏观点1. 叶嘉莹先生讲啊,诗歌欣赏得有一颗细腻的心,就像品尝一杯好茶,要慢慢咂摸滋味。
你看她解读苏轼的,不是光看表面的词句,而是深入到苏轼当时那种思念亲人又感慨人生的细腻情感里。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可就像囫囵吞枣,品不出诗歌真正的好来。
哎呀,你能想象不细细品味苏轼在词里那种纠结又豁达的心情吗?那可就错失太多啦!2. 在叶嘉莹看来,诗歌欣赏要设身处地。
好比我们要走进诗人的那个小世界里。
就拿杜甫的诗来说吧。
杜甫写那些反映百姓疾苦的诗时,他心里得多难受啊。
如果我们欣赏的时候,不把自己当成杜甫,不去感受他对那些贫苦大众的同情,那读杜甫的诗就像看一幅没有色彩的画,干巴巴的。
哼,这样怎么能行呢?我们得像和杜甫做朋友一样,去体会他的喜怒哀乐。
3. 叶嘉莹强调诗歌欣赏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这就跟听音乐似的,要是旋律和你的心境对上了,那感觉就特别棒。
她在讲李商隐的诗时,就提到李商隐那种隐晦又深沉的爱情诗。
你要是有过暗恋或者思念一个人的经历,读他的诗就像有人在你心里挠痒痒,每一个字都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那根弦。
要是没有这种情感共鸣,那读李商隐的诗就如同对着一个空盒子,啥也感受不到,多可惜呀!4. 我觉得叶嘉莹的观点里,诗歌欣赏要注重文化底蕴的挖掘。
你想啊,诗歌就像一颗大树,文化底蕴就是它扎根的土壤。
比如说读屈原的,要是不了解楚国的文化、屈原的身世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那读起来就像雾里看花,迷迷糊糊的。
可一旦知道了这些,就像给你打开了一扇大门,你能看到里蕴含的爱国情怀、对美好品德的追求等好多好多东西呢。
你难道不想深入了解这背后的文化宝藏吗?5. 叶嘉莹说诗歌欣赏还得有点想象力。
这就好比你看一幅抽象画,得自己在脑海里把那些线条和色彩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拿李白的诗来说吧,他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如果没有想象力,那瀑布就是瀑布,可一旦有了想象力,哇塞,那瀑布就成了从天上倾泻而下的银河,多壮观啊。
黄庭坚诗论观点

黄庭坚诗论观点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诗论思想影响深远,他提出了
许多独特的诗论观点,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观点:。
1.诗以“道”为本。
黄庭坚认为,诗歌是通过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道德修养和人生观念,表达人性的高度达成与普遍完美的艺术形式。
因此,一篇优秀的诗歌必须有一个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
2.诗歌应该注重表现思想感情。
黄庭坚认为,“人心本古今一路”,
因此,诗歌应该深入表现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世界,传达出人性的本质。
同时,诗歌应该以真情实感为根基,赋予诗歌生命力和表现力。
3.所有的艺术都应当追求“真”、“善”、“美”。
黄庭坚认为,所
有的艺术形式都应该注重真实、善良和美丽,通过给人以美的愉悦和善的
激励,以达到精神和心灵的提升和享受。
4.诗歌应该注重语言表现力。
黄庭坚认为,诗歌是语言艺术的一种,
因此,诗歌的艺术高度与表现力应该在语言形式上得到体现。
诗歌应该注
重语言音韵、修辞技巧以及词语的组合运用,能够使读者在表面意义之外
领会到意思深远的内涵。
5.诗歌应当注重个性特点。
黄庭坚认为,所有的艺术都应该有其个性、特点和风格,这也是诗歌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因此,诗歌在表达个性和特
点方面应该有所注重,不应盲目追求“神仙式”的境界和风格。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①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②诗人选取空山、新雨、 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 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③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 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2、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寞、忧怨、愤 慨之情; 例1: 春日思归(唐·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 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曲戍边思乡、壮志难酬的塞外悲歌。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一、咏史怀古
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 创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 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 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 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 雄心。
现代诗歌中的文学批评观点

现代诗歌中的文学批评观点现代诗歌一直是文学界备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现代诗歌中,文学批评观点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诗歌的价值、意义和表现形式进行评判和解读。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观点,并分析它们在现代诗歌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形式主义观点形式主义观点认为,诗歌的意义与表达形式密不可分,形式塑造了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它注重诗歌的音韵、韵律和节奏等形式要素,认为这些要素能够独立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现代诗歌中,形式主义观点得到广泛应用,诗人们通过丰富多样的诗体结构和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二、象征主义观点象征主义观点认为,诗歌是象征性的语言艺术,通过隐喻、比喻和符号等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在现代诗歌中,象征主义观点被广泛采用,诗人们通过富有内涵的象征意象,表达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大量隐喻和比喻的使用让现代诗歌更富有诗意和深度,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启迪。
三、现实主义观点现实主义观点认为,诗歌应该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反映社会和人类的现实问题。
在现代诗歌中,现实主义观点被广泛探索和应用,诗人们以生动的笔触和犀利的评论,呈现出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与关注。
现实主义观点使现代诗歌更加亲近人民,更富有社会责任感。
四、后现代主义观点后现代主义观点认为,诗歌可以突破传统的结构和形式,追求超脱、自由和创新。
在现代诗歌中,后现代主义观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诗人们尝试了各种非传统的写作方法和风格,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边界,以个体主义和自我主义的态度表达其对世界的理解和观感。
五、个人主义观点个人主义观点认为,诗歌是个体内心世界的抒发和呈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体验。
在现代诗歌中,个人主义观点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诗人们以自身的经历和感触为素材,通过诗歌表达出内心的忧愁、喜悦、追求和反思。
个人主义观点使现代诗歌更加真挚和感人,打动人们的内心。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中的文学批评观点多种多样,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和评价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名人谈诗的看法

名人谈诗的看法名人关于诗歌的看法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地推崇和欣赏。
许多名人对于诗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评价。
他们的观点既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的见解。
以下是一些名人关于诗歌的看法。
一、艾茲拉·庞德(Ezra Pound):诗歌是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庞德认为,诗歌应该具有紧凑的语言和精确的意义,能够通过几个简短的词语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他强调诗歌的力量在于其能够超越常规语言的限制,打破传统的词语组合方式,以更自由、更直接的方式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
二、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诗歌是情感的溢出。
他认为诗歌能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
华兹华斯主张通过对自然的直接观察和体验来获取灵感,并将这些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他强调诗歌不仅是对外界的观察,更是对自我内心的反思和表达。
三、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能够通过音乐和节奏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弗罗斯特认为,诗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律和节奏的文学形式,能够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他强调诗歌的语言应该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音乐的美感。
四、T·S·艾略特(T.S. Eliot):诗歌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能够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
他认为诗歌是一种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深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艾略特主张诗歌应该具有深度和复杂性,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他强调诗歌不仅仅是为了取悦读者,更是为了探索人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五、鲁迅:诗歌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抗议。
鲁迅认为诗歌应该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揭示来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强调诗歌应该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名人对于诗歌的看法各有千秋。
无论是强调诗歌的表达力、情感性,还是韵律、音乐性,亦或是思想性、社会意义,都体现了诗歌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广阔性。
谈谈你的诗歌美学观点(好诗标准)

谈谈你的诗歌美学观点(好诗标准),并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
“每一行诗,都像是从村子周围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清风读得懂,水牛能朗诵”。
这就是我理解的好诗的根本标准。
或者换句话说,我所理解的好诗,它既是深刻的、热烈的、真挚的,亦是唯美的、生动的、含蓄隽永的。
诗歌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美好的诗歌可以点亮美好的人生。
一首好诗,就像一首歌、一团火、一幅画、一泉水、一个理、一段情。
拥有诗意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人生。
应该达到五个美学要求1有点深刻:好诗要努力做到白居易所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好诗永远不能忽视其“载道”的作用;好诗永远是言志的,永远不能忽视其励志的作用;好诗永远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在追求唯美、含蓄的同时,再注重追求那么一点深刻,写出来的诗才可能成为好诗中的好诗、极品中的极品。
2有点意思:诗歌最大的功用就是温暖人的心灵。
或者换句话说,好诗就应有点读头、有点意思,有点味道,有点热烈,有点睿智,读后让人对人生,对生活有所顿悟。
写诗就应该写心灵的感悟和感情的沉淀。
为此,我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其所写的内容应包含五个“小”:小哲理,小情趣,小感动,小浪漫,小温馨。
在当下,就是努力做到:静心敛气,表达真诚,用真诚去诠释朴素的生活。
3有点诗味:艺术的绝妙之处,常在其含而不露。
什么是诗味?诗味就是含蓄,就是有嚼头,就是回味无穷。
司空图说:“诗贵含蓄,含蓄可使诗歌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容量增大,有想象空间的诗才是好诗。
含蓄,永远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应成为诗人的艺术信仰与最高追求。
4有点真情: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
有心的地方就有风景,有情的地方就有感动,有志的地方就有成功,有梦的地方就有未来。
诗人写诗,只有自己先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才可能把别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只有用真心、真情写出来的才是好诗。
5有点美:诗歌的美丽在于唤醒人内心的浪漫,好诗永远是醉人的。
好诗应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词句。
好的诗歌,它可沁人心脾,陶冶情操,催人泪下,催人奋进。
诗歌鉴赏五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鉴赏

[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 亭 送 别 许 浑 劳歌注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色?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否和谐?请对这一手法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作简要评析。
答: 诗中对《长恨歌》以同情的态度表现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战乱中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帝王、妃子之间的感情磨难。在封建社会,这种敢为平民百姓“鼓”与“呼”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对别离贬谪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通过整体把握这两类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和“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却下水晶帘”,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却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月”,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幽怨。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例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瑶 瑟 怨 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 清朝蘅塘退士批注此诗时曾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答案: 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别离的悲怨之情。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精析:作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具体可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些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认识生活的主观因素。
在每个形象中,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思想和感情、观点和态度。
因此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新课标地区高考的热点之一。
如: 2011年江苏卷《春日忆李白》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010年江苏卷《送魏 二》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规律总结】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
并且有时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在实际考查中,本考点主要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考查:真题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思远 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诗意助读】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
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红叶、黄花等意象渲染了深秋的氛围,凸显了情感。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
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审题推断】细审本诗及题目,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归鸿无信”“泪弹不尽”。
推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信息2】“秋意晚”“红叶黄花”。
推论:深秋的悲凉气氛。
【解题指导】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
第一问,抓住词中表达词人情感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包括题目“思远人”及“千里念行客”等句。
第二问,分析所写景物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需明确抒情主人公的情怀和景物特征,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点,明确其关系。
第二步:明确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景物特点。
第一问,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词,词人笔下的主人公由眼前之景引发联想,思念远行之人。
第二问,抓住首句中对情感表达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分析其季节特征,如叶是“红”的,花是“黄”的(菊花),“秋意晚”说明是深秋,而景物也正是深秋的景物。
联系平时积累的深秋季节所代表的情感符号和第一问中所明确的情感,具体分析情感中所包含的绵绵情意。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整合答案。
第一问,题目中表达的感情可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概括,但要注意不要将表达的情感写成是作者(词人或诗人)的情感。
第二问,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点击考场:高考专家如是说:理解和感受婉约派词中表达的情感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并不困难。
但本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并非与作者完全一致,这点成了检验考生鉴赏评价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
另外,关于借景抒情,很多考生都知道,但不会结合诗句分析,通过对首句这一典型的借景抒情的句子的设题,又体现出区分考生诗歌鉴赏评价能力的梯度。
高考状元如是说:解答此题,我基本上抓住以下两点:(1)抓关键词句。
阅读本词我抓住“千里念行客”“归鸿无信”“此情深处”等句子,通过它们我把握住蕴含其中的情感,即对远行客的深切思念之情。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架空。
我不仅写出了景物和感情,还对景物的特点做出了分析。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的解题理念老师已讲过多次。
依据上面的思路,我解答了本题。
阅卷老师如是说:在阅卷过程中,有两类问题比较集中:一是考生分析不够准确,如将词中的主人公写成了作者,将主人公与远行客的关系拔高为情人关系等;二是考生只是笼统地答借景抒情,不会将景物的特点与主人公的情感结合起来分析。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高考“情感把握”题,采点要全,挖掘需深,特别需要对诗句逐一仔细地研读,抓情语,找意象,由意而情,因景悟情,只有将情景密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得高分。
方法归纳:一、知背景,揣摩意图诗言志,词缘情。
诗歌的背景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条捷径。
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诗歌,与其思想感情息息相关。
即便是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写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也可能不一样。
了解诗歌的背景一靠平时学习积累,二靠临场发挥能力。
有时,诗歌的背景信息往往在诗歌的标题中、诗句中或注释中。
准确获取诗歌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不可或缺的。
二、抓整体,理解内容一抓关键词。
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选词炼字,可以说流传至今的名家名篇,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而来的。
有些古诗,诗人往往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感情取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
如晏几道的《思远人》中“念”“行客”“归鸿”等词语,可知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二抓诗句。
准确理解诗句中字词的含义后,就要全面理解诗句的含意,否则,如果孤立地理解几个关键词,没有把字词与句子联系起来,也没有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那么,也就谈不上能正确全面地理解诗句的含意,就会在考试时顾此失彼,导致失分。
如鉴赏晏几道的《思远人》,如果只根据“行客”“归鸿”来判断,而不联系词题及上下阕词句,就很容易理解为作者抒发了思乡之情。
三抓题材。
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思乡怀旧诗歌表达的是思念故乡、亲人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别诗写离愁别绪,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咏史诗则借古人写己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多阅读古诗,熟悉了古诗的题材,便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抓意象。
诗歌的意象与诗歌的主题和结构均有关联。
阅读诗歌,不仅要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还要理解每个意象在诗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意象有主次之分,有中心意象和一般意象之别。
如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中,“凤凰”是中心意象,“商风”是一般意象。
五抓首尾句。
首句入题,写景叙事,引出情感,尾句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尾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汉文帝的讽刺。
又如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的尾句“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无奈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
六抓注释。
把握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诗歌鉴赏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诗后对“商风”的注释就明示了其象征了摧残、压抑“凤凰”的邪恶势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
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诗意助读】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水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你是否看见,也不在乎你是否看见)这股泉水年复一年依旧是那么清澈。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讲解1.审标题,搜取信息。
从标题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
这类诗歌往往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作为一个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徜徉山中,与一股澄澈与灵动的山泉不期而遇,喜爱之情生发而成这首别致的山水诗。
2.知背景,揣摩意图。
储光羲热爱自然,喜欢流连山水,渴望农家生活,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
《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这一眼山泉中寄托着他崇尚恬淡自然、飘逸脱俗的精神追求。
3.抓整体,理解内容。
本诗前六句写景,描写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
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
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颈联从反面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澄清,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
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最后两句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4.看技巧,体悟情感。
《咏山泉》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
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然可观,耐人回味。
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和谐统一,使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参考答案: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按题材分类)(一)咏史诗思想情感示例借古讽今,抒发对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世不重用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批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边塞诗思想情感示例表达的情感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雄浑、慷慨悲凉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