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集下载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前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地域特征,决定了需要确立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需要从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探索。

2010年11月,中共武威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市情认识,从武威生态条件严酷、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处于全省发展后进阶段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武威城市小、农村大,城镇化水平低和工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的现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通过新建高等级公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打破城乡和行政区界限,在优势地区聚集要素,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加快特色产业聚集、促进公共资源共享、统筹城乡发展、富裕群众生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为了科学指导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建设,在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制《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为西北起于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东南至古浪县大靖镇的带状区域。

包括中心城区,29个乡镇(丰乐镇、金山乡、永丰镇、怀安乡、五和乡、永昌镇、金沙乡、和平镇、柏树乡、金羊镇、中坝镇、发放镇、高坝镇、清水乡、清源镇、武南镇、河东乡、东河乡、谢河镇、黄羊镇、吴家井乡、泗水镇、黄花滩乡、土门镇、永丰滩乡、大靖镇、西靖乡、民权乡、裴家营镇),黄羊河农场及马路滩林场。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策略
• 第十一条 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策略 • 贯彻落实国家、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战略,以现有城镇和产业园区为基础,依
托区域基础设施,构筑中心集聚、网络连接、带状组团的城镇和产业发展格 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率先发展,辐射带动全域城乡发展,实践经济 转型跨越、文化传承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工业新 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协调发展。 • 第十二条 区域协调策略:联动协同,开放发展 • 拓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协调。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向西开放 的战略平台,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交流合 作,深化产业对接合作。加强与兰州在保税、国际物流等方面协作。推进金 武一体化,打造甘肃重要的节点城市。提升宽领域、立体化的区域协调。积 极参与建设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平台,联手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实现区域文化 旅游的共赢发展。加强区域资源环境、综合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等支撑条件 的共建共享,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六条 空间发展策略: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引导,按照“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模式,优化配
置生产要素,合理布局人口规模,着力打造城镇集群和产业集群,最终实现 以点带面发展。重点强化中部绿洲区域的城镇集聚发展,强化中心城区,提 升县城承载能力,发展重点镇,通过交通轴串接中小城镇群、产业园区和农 业发展优势区域,逐步形成体系完善、联系紧密的城镇体系。坚持促进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打造河西走廊独特的绿洲生态城乡 统筹示范样板。 • 第十七条 社会保障策略:服务均等、共享发展 •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要求,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配置城乡公共资源,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强 力措施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做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确保扶贫 效益的发挥;进一步加快产业培育,持续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加快 推进“下山入川”移民工程;加快移民点建设,为移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 生活环境。

【优质文档】武威规划公示-范文word版 (16页)

【优质文档】武威规划公示-范文word版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武威规划公示篇一:武威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武威城市发展,加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原武威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年——201X年)、《武威市政府工作报告》(201X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1X年)以及国家、甘肃省的有关法规和规范,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在对本市发展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武威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及策略,提出整体的城市空间架构,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规划指导和依据。

第二条本规划是武威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令性指导文件,凡在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

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三条规划原则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全面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历史文西营水库及水源地保护区、海藏寺、天梯山石窟和百塔寺文物保护地以及航校及飞行净空保护区。

规划建成区四周各1公里为城市生态控制区,武威城区与辛家河滩工业区、辛家河滩工业区与武南城区之间的用地为城市生态防护用地。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150平方公里。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近期至201X年,远期至2020年。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武威市人民政府,如需调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八条城市发展目标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区域经济中心职能,合理布局城市各项设施,将武威市建设成为功能完善、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市景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园区及产业情况介绍 PPT

园区及产业情况介绍 PPT
升档次,全面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绿色 食品和医药产业基地。
❖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
➢ 概况
➢ 集中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丰乐镇、金山乡结合部的空星墩滩,距城区约35公里, 地处中温带干旱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
➢ 空星墩滩属国有戈壁荒滩地,地势平坦,地面附着物较少,周围皆以农田为界, 利于规划建设;交通便利,国道312线、古永高速、兰新铁路横贯全境,发展太 阳能产业条件优越。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
➢ 产业
➢ 经过几年的发展,黄羊工业园区现已形成了面 粉加工、葡萄酒酿造、啤酒麦芽、调味品、食 品添加剂、方便食品与功能食品、特种医药等 七个产业类型。其中食品加工和特种药业以成 为黄羊工业园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 工业园区内年加工小麦100万吨,是中国西部 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
❖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
➢ 重点企业
➢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园区已集聚了红太阳面粉、金三角 面粉、金穗面业、普安药业、今麦郎、四川铁骑力士饲 料、自然食品、远洋实业、莫高实业、黄羊河食品、黄 羊河麦芽、武港麦芽公司、黄羊河脱水蔬菜、黄羊河种 业等一批龙头企业。
❖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
➢ 发展重点
➢ 未来几年,园区将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以项目为支撑,扩大规模,提
➢ 园区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 指导,采用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生 态工业园区(三代园区)模式,以 生物化工和食品工业为主导,推进 产业生态化转型与重组,纵向延伸 主体产业,横向耦合相关产业,构 建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体。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
➢ 产业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各单位:现将《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1日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根据《“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一轴”贯通、“四圈”联动、“多点”协同发展格局,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河西走廊城镇带建设,加快构建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力打造金武城市经济圈,共创河西走廊合作共赢新局面,谱写统筹协同、高质高效发展新篇章。

到2025年,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以上。

祁连山生态屏障更加稳固,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12.19•【字号】•【施行日期】2011.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中央、省属驻武有关单位:《武威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武威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编制“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一、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运力紧张等制约因素和困难,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提高。

特别是2010年以来,坚持引项目、找矿藏、建园区、上规模、增效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十二五”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

至2010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总数达700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86户,从业人员达8.4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0.47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1.01亿元,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77%;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21.5亿元;实现利润34799万元;工业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3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26.43%。

(二)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坚持引项目、建骨架,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和建成投产,“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8倍,其中2010年完成投资70.36亿元。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功能规模与布局 (3)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5)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7)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8)第八章城市设计导则 (9)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第十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0)第十一章附则 (11)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2)附表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14)附表三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 (15)附表四:各类用地使用性质适建性规定表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和xx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适应xx县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发展需求,优化利用和合理配置城镇空间资源,指导园区合理高效的发展建设,特编制《xx县xxxx工业园(xx-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实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 2006.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第七号、2010.13);《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二)xx地方法规、文件《xx省重点工业园区实施办法(暂行)》;《xx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政发[2004]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三)其他现行法律法规、条例规范《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县“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5)》;《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理念(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筑xx-xx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

甘肃黄羊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甘肃黄羊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甘肃黄羊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为了全面落实甘肃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武威市、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及《黄羊工业区总体规划》(2003~2020年),按照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工业聚集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黄羊工业园区实际,制定甘肃黄羊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黄羊工业园区基本情况1.1.区域自然、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条件1.1.1.地理位置黄羊镇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地处武威市城区东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02º48',北纬37º37'。

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6公里,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是武威市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

黄羊镇隶属武威市凉州区管辖,位于武威市中心地带,距武威城区37公里,距兰州240公里,位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具有呈东启西、展南拓北的特殊地理位置。

黄羊镇是武威交通要塞,国道312线,兰新铁路,干武(干塘—武威)铁路,武黄(武威—黄羊镇),黄哈(黄羊镇-天祝哈溪)公路横贯全境,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1.1.2.自然条件1.1.2.1.地形地貌黄羊镇地处祁连山冲积、洪积平原上,平坦开阔,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1600—1920米,坡度约在10‰—12‰之间,无不良地质现象。

黄羊工业区地层单一,自上而下为:(1)黄土状粘土,属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呈黄褐色,厚度在0.4—5.0米之间不等,一般在1—2米之间,有大孔隙,含植物根须,且有Ⅰ级非自重湿陷。

土质硬塑—坚硬,稍密、中密,承载力为130—300kpa。

(2)卵石砾石层,属第四系上、下新统冲积,洪积层。

从区内深井资料反映,该地层厚度约在200米以上,其间夹粘土薄层、呈杂色。

主要成分以变质岩为主,火咸岩和水咸岩次之,颗粒为次园形,微风化,粒径在4—8厘米(最大可达60厘米),卵石中混砂约15—20%,密实,承载力约300—500 k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园区能够进一步适应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稳固其在武威市的工业龙头地位,实现“经济强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整合原武威工业园区和武南工业园区资源,故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名称及范围界定为实现凉州城区东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分别以马蹄沟河、六坝河为界,划分为3个分区,包含原武威工业园区、武南工业园区,以及天马湖东区东南部部分用地,在本次规划中分别定义为武威工业园区-主产业区、武威工业园区-东区、天马湖东区-综合产业区。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控规编制范围和远景园区控制范围2个层次。

1.控规编制范围本次控规编制范围总面积为17.4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6.94平方公里),各分区规划范围及规模如下:武威工业园区-主产业区(以下简称主产业区):规划范围东至金羊路,南至规划南安路,西至马蹄沟河,北至凉古路、天马新型社区,规划用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08平方公里。

武威工业园区-东区(以下简称东区):规划范围东至规划WD13路-武南纵二路-武南公路-武南化工厂-武南岔路,南至G312国道,西至六坝河,北至规划WD3路-WD12路,规划用地面积5.6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5.25平方公里。

天马湖东区-综合产业区(以下简称综合产业区):规划范围东至马蹄沟河,南至规划TD2路-TD3路,西、北至热电联产铁路线,规划用地面积1.6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61平方公里。

2.远景控制范围按照《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远景发展构想,“中心城区层面适度扩大‘一城四片’规模,完善各片区职能结构和设施配套”,规划建议远景园区的建设控制范围及规模如下:主产业区:控制范围东至金羊北路-规划WZ17路,南至规划南安路,西至马蹄沟河,北至凉古路、天马新型社区,控制用地面积14.20平方公里。

东区:控制范围东至武南镇区-武南化工厂-武南公路,南至G312国道,西至六坝河,北至规划WD1路,控制用地面积10.92平方公里。

综合产业区:控制范围东至马蹄沟河,南至规划南安路,西、北至规划热电厂铁路支线,控制用地面积5.58平方公里。

第3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提高地区竞争力。

全面提升园区生态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2)生态化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弹性控制原则;(5)集约化原则。

第二章功能定位第5条.功能定位打造新型生态工业的“集聚区、核心区、综合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1.集聚区——甘肃省领先的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巩固提升省级工业园区地位,依托本地独特的资源优势、重要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提高产业人流和物流集散能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及饮料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2.核心区——武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充分利用园区整合、统一管理的契机,着力提升园区产业能级和辐射带动效应,引领武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

3.综合区——具有多元化产业特色的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基于园区的发展优势,提升优势产业,拓展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集加工制造、商业贸易、创业培训和产品流通为一体的,具有多元化产业特色的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

4.先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以园区开发为契机,坚持产城共进、综合发展的方针,以产促城,以园区开发推进工业化快速发展,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将园区开发规划与周边乡镇城镇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结合,紧密衔接,促进产业、经济、社会、环境统筹协调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力争成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中的先行区。

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第6条.产业发展1.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强化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及饮料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补充发展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综合加工、包装印刷等其他产业。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确保武威工业园区成为全市的经济增长点并确立园区在武威市的龙头地位。

到2030年,基本形成面向本地、面向市场、面向西部地区的食品深加工、生物制品深加工和知名品牌替代加工三大生产和服务基地,成为甘肃省领先的产业集聚区和武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引擎。

工业用地产出率达10-12亿元/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产值总计达到150亿元左右。

2.产业体系框架根据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前景,以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及饮料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引领,以新型建材、服装纺织、综合加工、包装印刷等产业为补充,并大力发展商业商贸、物流仓储等配套产业,形成优势产业突出、集群优势明显,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3.产业准入门槛(1)产业准入门槛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严控产业准入门槛。

负面清单重点针对产能严重过剩、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产业类型。

园区产业负面清单(2)投资强度门槛建议采用渐近的方式逐步提高园区产业的土地投资强度。

根据不同产业类型,投资强度门槛应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的相关标准。

武威工业园区为省级工业园区,建议在国家最低标准的基础上,上浮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进行控制。

(3)建设强度门槛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防止土地投机,开发地块必须满足最低容积率要求。

其中工业用地容积率低限具体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中各类型产业项目建设容积率控制指标要求(FAR≥0.6-1.0)予以确定;其他开发用地的容积率不得低于限定值的0.6倍。

4.产业布局引导打破传统的区片式布局模式,从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发展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布局方式包括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关联共生型产业集群、以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为基础的资源集约利用型产业集群、以资源信息集聚为基础的集群等。

第7条.循环经济1.发展目标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高端产业链的打造;采取先进节能、无污染技术改造传统加工工艺,以生产要素为基本纽带,建设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循环经济园区。

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及区域环境服务业构建为重点,促进资源的集约使用和循环利用,打造先进的干旱地区节水型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系统集成示范基地。

2.主要发展指标3.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从技术手段角度,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从资源利用角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从市场领域角度,主要有节能环保技术市场、社会废弃物静脉回收再造市场、循环经济咨询服务市场;从产业发展角度,企业层面,注意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企业间促进物质和能源的充分循环;社会层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循环型社会;从园区建设角度,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在管理方面,明确入园企业投资强度等门槛要求,对园区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控管理等。

第四章规模控制第8条.用地规模本次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41.9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693.82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97.2%。

第9条.建设规模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总建筑面积为1791.48万平方米,综合容积率为1.06。

其中,居住建筑面积108.81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建筑面积107.46万平方米,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建筑面积29.93万平方米;工业仓储建筑面积1470.59万平方米;市政交通设施建筑面积28.33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附属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

第10条.经济规模至2030年,规划区范围经济规模将达150亿元左右。

第11条.人口规模规划区规划工作人口约6.8万人。

规划控制集中居住人口规模为2.15万人(不含企业内公租房居住人口)。

第五章总体结构第12条.规划结构规划区总体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轴统领,两轴生长,两廊贯穿,三区协同,多线外联,多核服务”。

“一轴统领”——是指结合城市总规空间结构,以天马大道为最主要的发展和功能服务轴线,开展园区功能布局。

“两轴生长”——是指空间布局在主产业区和东区分别沿杂木河路-达利路和天马大道-天马大道北延纵向生长,与天马大道轴线共同构建起园区的空间骨架。

“两廊贯穿”——是指以马蹄沟河和六坝河这2条区域性水系为依托,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南北贯穿规划区。

“三区协同”——是指按照城市总规结构,以两条生态廊道为分隔,在空间上将规划区分为武威工业园区主产业区、武威工业园区东区和天马湖东区综合产业区3个产业分区,各区分工协作、各有侧重。

“多线外联”——是指依托牛祁公路、康宁路-武黄公路、荣华大道等道路建立规划区与周边城市片区之间的快速联系。

“多核服务”——是指围绕天马大道轴线布局2个综合服务核心和若干个专业服务核心,为区域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第13条.用地布局规划区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741.9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693.8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97%。

根据规划区功能分区的划分,合理确定各类用地比例。

1.城市建设用地(1)居住用地(R2,R22)规划居住用地包括二类居住用地(R2)和具有独立用地的二类居住服务设施用地(R22)。

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为72.29公顷(含二类居住用地面积70.75公顷,二类居住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54公顷),占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的4.3%。

其中,主产业区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为50.55公顷(含二类居住用地面积49.88公顷,二类居住服务设施用地面积0.67公顷),占该区城市建设用地的5.0%;东区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为5.49公顷(含二类居住用地面积5.19公顷,二类居住服务设施用地面积0.30公顷),占该区城市建设用地的1.1%;综合产业区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为16.25公顷(含二类居住用地面积15.68公顷,二类居住服务设施用地面积0.57公顷),占该区城市建设用地的10.1%。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为园区提供公共管理和公益性保障服务。

规划用地面积共21.98公顷,占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的1.3%,包括现状保留行政办公用地(A1)4.14公顷;规划完善文化体育设施用地(A2A4)2.62公顷,教育科研用地(A3,含中小学用地)11.70公顷,医疗卫生用地(A5)2.72公顷,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0.80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