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

合集下载

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91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发展环境的SWOT 分析张涛作者简介:张涛(1987—),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百色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一、引言2012年6月15日,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姊妹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两国双园”),它是由两国总理共同推动、两国有关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共建的重大项目。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以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的示范园区———“中马智造城、共赢示范区”为目标,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为“先进制造基地、信息智慧走廊、文化生态新城、合作交流窗口”。

首先,利用区位优势以及东盟资源优势,培育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延伸北部湾产业链条的集聚区———先进智造园区。

其次,通过借鉴马来西亚“所媒体超级走廊”(MSC 计划)的成功经验,通过双园互惠互利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先导区———信息智慧基地。

再次,将中马产业园的城市空间与园区周边的环境有机融合,创造绿色生态的山、水、城相融合的艺术空间,在城市景观的塑造中尽量展现东南亚风情特色,建设成为展现东南亚风情的宜居山水城———文化生态新城。

最后,依托临近东盟的优势区位,借助中马两国政府的高度合作,将中马产业园打造成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信息发布平台、贸易往来平台、项目展示及商务合作窗口,建设成为亲近东盟联系世界的开放区域———合作交流窗口。

这种“两国双园”模式不仅能帮助两国企业的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而且将创新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互利共赢的模式。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还处于设计阶段,将借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设立委员会,成立相关的运营管理机构,同时园区还将推动广西新战略支点的构建。

二、“两国双园”发展环境的SWOT 分析优势:(1)舒适宜人的气候资源:钦州市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

温度适宜,冬暖夏凉的气候可以吸引高端人才的聚集,并有条件发展对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的加工业,同时还可以减低能耗,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供暖供气等设备的高额投入。

如何发挥中马钦州产业园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作用

如何发挥中马钦州产业园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作用

如何发挥中马钦州产业园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作用作者:冼艳李兴智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4期摘要:2012年4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这是马来西亚在中国设立的首个产业园区,是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第三个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园区,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新的典范。

本文从园区自身建设、园区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发挥中马钦州产业园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作用。

关键词:中马钦州产业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中马钦州产业园由中国商务部和马来西亚贸工部共同合作,以“中马智造城、共赢示范区”为目标定位,按照“政府搭台、园区支撑、企业运作、项目带动、利益共享”的合作开发模式,定位为“先进制造基地、信息智囊走廊、文化生态新城、合作交流窗口”,以综合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致力打造成集工业、商业、居住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成为中马两国经贸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共赢的示范区。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50万人,其中启动区7.78平方公里,规划产业用地约占39%,居住用地约占22%,商业用地约占3%。

园区分为四大功能分区:工业区总占地面积30.2平方公里,科技研发区总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配套服务区总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生活居住区总占地面积18.6平方公里。

中马钦州产业园建成后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马两国,乃至整个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发挥中马钦州产业园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的优势地位和重要作用时,尽可能最大化的发挥区位优势,扬长避短,减少阻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全球的投资者。

一是投资优惠。

允许两国企业合资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对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和园区地方税收收入共享,并将10年的地方税收收入返还园区,用于园区的后续发展。

《钦州市河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

《钦州市河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

《钦州市河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
《钦州市河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编制完成,其主要内容为:
一、规划范围:东至钦江,北至南北二级公路,西至南防铁路,南以南珠西大街—文峰路—金海湾西大街—大榄江为界。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14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通过土地的整合和用地功能置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改善交通条件,串联县城各功能区及规划区内各组团,促进该片区城市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整体提升该片区的城市景观、空间质量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配套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三、发展定位及人口规模:
发展定位:钦州市的商业中心,以城市更新改造为重点,形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滨水宜居生活片区。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约23 万人。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两廊、四心、五组团”的规划布局结构。

一轴,钦州湾大道及人民路串联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轴。

两廊,滨水景观廊和生态防护廊。

四心,即旧城区市级商业中心、钦州湾广场片区级商业中心、城北行政中心和城西教育中心。

五组团,主要为河西区A、B、C、D、E五个规划编制单元组团。

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以北部湾大道、钦州湾大道、南珠西大街、永福西大街为核心,结合周边的环城路等道路,形成了“八横三纵”的道路网骨架结构。

六、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绿地结合规划区的自然资源、路网、山体、水系,形成了沿钦江的城市滨水景观带。

规划绿地系统由钦江两侧的滨水带状绿地及道路两侧控制绿带将规划区内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等串联起来,构筑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绿网结构。

从共识到共建——写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式启动之际

从共识到共建——写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式启动之际

从共识到共建——写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式启动之际3月21日,从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沿着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往北不到5分钟,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出现在面前:在2000多亩刚刚完成平整的土地上,一座气势宏伟的雕塑耸立其间,正面镶着中国和马来西亚国旗,两侧是马来西亚的双峰塔和跳跃的白海豚,这是以去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马两国总理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揭牌为背景的大型雕塑。

以雕塑为中心,四周热闹非凡。

吊车在高空‚盘旋‛,铺路机一路轰鸣,施工现场在争分夺秒。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在这里正式启动,钦州市已举全市之力投入到园区的基础建设中。

‛坐镇现场协调施工的钦州市领导说,园区的中马大街、海浪广场、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工程均在火热施工中。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我国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的第一个园区,是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我国第三个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园区。

它的正式启动,标示着该园区完成了从共识到共建的实质性跨越。

两国总理“联手推动”2011年10月21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与纳吉布总理缓缓揭开‚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牌扉,成为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最大亮点。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是中国与马来西亚这两个亚洲经济快速增长国家扩大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推进的历程中,中马两国总理关心、重视的片段,无论在马来西亚还是在我国,处处精彩。

2011年4月,中国-马来西亚经贸投资合作论坛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4月28日,出席论坛的温家宝发表演讲,提议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并指出‚广西钦州中马产业园区是双方在中国西部地区合作的第一个工业园区,具有示范意义,中国政府欢迎马方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园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

同日,温家宝与纳吉布进行会谈时,再次提议双方合作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纳吉布十分赞同。

当年的金秋十月,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温家宝与纳吉布共同见证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签字仪式,并一同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揭牌。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获国家层面优惠政策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获国家层面优惠政策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获国家层面优惠政策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义华张冠年| 日期:2014年07月31日7月29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接到自治区政府转来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作出《关于支持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复函》,明确支持园区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在产业发展、金融创新、外汇管理、人才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给予园区一系列政策支持。

国务院同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实现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管理法制化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先导区、创新开放试验区、睦邻友好示范区。

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和新材料、生物技术、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和产业专项,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园区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激励政策,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转让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实力度。

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支持中马两国科技成果在钦州园区转化,支持钦州园区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鼓励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进行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

加大对外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入园准入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股权市场、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领域改革创新。

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在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对已到位的园区内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允许试行“意愿结汇制”结汇。

允许负责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合资公司外资资本金及外汇结汇后所得人民币资金用于园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等经批准的业务。

在符合全国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支持园区在条件成熟时按现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人才特区,创新有利于人才集聚的政策和机制,为外国籍人才、港澳台人才、海外华侨和留学归国人才在园区的就业、生活以及出入境等提供便利。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简介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简介

附件3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简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外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园区。

在中马两国政府大力支持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共同开创“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重要探索。

中马双方建立了部长级的“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和司局级协调机制,两园在“两国双园”合作框架下推进政策创新、积极探索开展联合招商、“两国一检”、国际产能合作和跨国金融服务支持,在金融、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随着园区启动区“三年打基础”工作基本完成,从2016年开始,园区开发建设进入产城项目加快推进的“五年见成效”新阶段。

启动区基础设施框架全面建成。

启动区“三纵三横”路网全面建成,绿化、照明、通信、管道天然气等基础配套工程同步加快推进,马莱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友谊大道下穿铁路道路工程、友谊大道北段(含友谊大桥)、锦绣大道北段等项目加快推进;孔雀大道、中马南四街、丹桂路、管道天然气等竣工;孔雀湾生态保护及岸线治理一期、金鼓江水域清淤及岸线整治工程以及一期北片区次/支路网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部分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为适应项目建设需要,从2016年开始,园区及时启动一期开发范围余下7平方公里(启动区以北)土地征搬工作,—1 —今年年中完成征搬任务,正在进行土地大规模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园创造条件。

目前已有马来西亚创新城、海峡两岸(钦州)产业园区、特色扶贫小镇、国际教育集聚区、国际医疗养生基地等一批项目在启动区以北区域布局,园区一期1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任务有望比原计划的2020年提前1-2年实现。

启动区产业项目布局基本完成。

园区管委会建立了以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由主要领导直接分管招商工作,全力以赴突破项目偏少、质量不高和落地难问题。

截至2017年7月,园区招商引资共引进产业项目约90项,总投资约400亿元。

中马钦州产业园的新思路

中马钦州产业园的新思路

龙源期刊网 中马钦州产业园的新思路作者: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07期2011年4月28日,中马达成共识,共建钦州产业园;同年10月21日,两国签署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合作文件;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2013年2月5日,启动“两国双园”(中国钦州和马来西亚关丹)模式。

至2016年年初,中马钦州产业园将迎来新的发展模式。

据《南洋商报》1月5日报道,中马钦州产业园将不仅服务中马两国企业,同时面向全球招商。

前马驻华使馆官员、新任中马钦州产业园合资开发公司总裁翁忠义指出,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城的规划逐渐转成东盟商谷的概念,主要考虑到钦州园除了服务马商家外,也鼓励东盟及其他区域企业前来投资。

翁忠义表示,两国政府成立了“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主要是探讨如何把两个园区有效衔接,加强双园的互补性,在通关便利、物流方面加强合作,为商家提供更多便利。

“两国双园”的合作,也促成中国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在关丹地区投资关丹港的扩建项目。

他认为,关丹港口的扩建项目一旦完成,航线将会有所增加,两个产业园区投产后将有更多互动。

目前马中贸易主要通过巴生港衔接中国主要城市的港口(如广东、深圳、上海等),至少需要7~8日的航程,但如果开通关丹港至钦州直航,只需要3~4日。

这是“两国双园”的优势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方面的发展将有以下方向:今后三年,钦州园区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光电新材料、跨境电子商务、卫星应用和科技创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发展平台建设,通过设立多种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其他金融扶持形式,促进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入园,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园区已建立了中国-东盟植物药与天然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易通浩光电产业园、弘信创业工场(物流电商平台)、中马科技园(科技孵化平台)等产业发展平台。

中国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

中国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

中国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作者: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20期中国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据《星洲日报》日前报道,中国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先导区和创新开放实验区,并明确在产业发展、金融创新、外汇管理、土地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给予一系列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支持。

该园区管委会官员表示,中国国务院同意支持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和新材料、生物技术、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激励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技术转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进行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

蒙古将降低主权债务风险中国驻蒙古经商参处消息,蒙古《乌兰巴托邮报》日前报道,蒙古国财政部长乌兰称,蒙古国政府将在年内通过解决奥尤陶勒盖(OT)矿问题以及重启长期停滞的矿产开采,来降低主权债务风险。

蒙古国当前经济情况堪忧,7月份美国穆迪公司因蒙古国外国直接投资、外汇储备大幅减少,将蒙古国主权债务评级降至B2(高违约风险)。

乌兰表示,蒙古国将通过增加投资、扩大出口、削减福利、增加外汇储备等努力将财政赤字水平降至国内生产总值的40%,蒙古国政府当前或未来偿还国际债务均不存在任何问题。

缅甸拟加强与欧洲企业合作中国驻缅甸经商参处日前消息,缅甸电力部副部长吴莫达推近期表示,新的水电项目将逐步转向与西方国家合作,拟寻求设备质量好、资金雄厚的国际知名企业作为合作方。

前政府签订的水电项目有60多个,合作方主要是中国、泰国和印度。

新政府时期因各种原因取消了部分原定水电项目,目前剩下37个项目,如果没有环境及社会负面影响,这些项目将继续实施。

新的水电项目中,瑞丽项目将与英格兰和法国公司合作,中耶涯项目、波格达项目将与挪威公司合作,中邦朗项目拟与奥地利公司或英格兰公司合作。

越南橡胶出口量价齐跌中国驻胡志明市总领馆经商室消息,《越南新闻》日前报道,今年1~8月,越南橡胶出口量为54.8万吨,同比下降9.8%;出口额为9.89亿美元,同比下降3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文本主要内容简介
一、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号(年月日)
、《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钦州市国民经济和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年公示版)
、《钦州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成果样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二、规划范围
东至六钦高速、南至中马南五街(远期规划为环北大道)、西至金鼓江、北至金鼓江支流,规划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三、功能定位及规模
集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居住、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低碳生态示范区。

规划人口规模:万人。

四、规划结构
()“一城”:——“马来西亚城”片区中心
在片区中心内设置为启动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如高档商务服务、金融贸易、保险、企业总部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商业服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中马产业园乃至北部湾提供服务。

()“一湾”:——“孔雀湾”滨江景观带
沿金鼓江东岸打造“孔雀湾”滨江亲水景观带,保留现有芭蕉墩遗址,结合景观带设置不同主题及功能的活动区与绿化空间,并融入文化休闲、宾馆酒店、特色商业等功能。

()“双轴”:——中马大街、友谊大道城市景观轴
以中马大街、友谊大道为骨架,设置启动区发展的“十”字型轴线。

()“两片”:——产业、生活两大功能片区
规划将启动区分为两大功能片区,东侧、南侧片区以产业功能为主,西侧、北侧片区以生活功能为主。

五、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规划启动区形成个居住社区、个基层社区。

居住配套设施以社区划分为基础,按照“居住社区——基层社区”分级配置社区服务中心。

幼儿园规划设置标准:生千人,班级人数人,生均用地面积按平方米控制。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中心体系为“片区中心—居住社区中心”。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公顷,主要为启动区行政服务中心。

、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结合社区中心建设。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公顷。

包括处科研设计用地、处中小学用地和处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体育用地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为公顷。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公顷。

设置处片区医院和处医疗服务区,社区医疗设施建设与居住社区中心相结合,共设置处卫生服务中心
(三)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为公顷。

(四)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

规划工业用地布置在友谊大道以东至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区域,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包括独立划地企业、标准厂房区、高能级的孵化园等。

六、综合交通规划
(一)对外交通系统
、铁路:
钦州港至大榄坪铁路从启动区南侧经过,西接西港区、南接钦州保税港区,向东联系三娘湾片区及东港区。

规划疏港铁路位于启动区外围、六景高速公路东侧,南接保税港区、北接南北铁路,是未来中港区疏港集疏运的主要铁路通道。

、公路:利用位于东侧的六景高速连接线与南北高速公路和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互通;通过产业园南侧的中马南五街(以后规划为环北大道)向西实现与防东高速公路的换乘。

(二)对内交通系统
规划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公顷。

规划区内规划道路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部分组
成。

、快速路——“一横一纵”结构
、主干路——“二横三纵”结构
、次干路——“三横”结构
、支路——丹兰路、丹桂路、丹菊路、北一街、南二街和规划支路。

七、空间景观规划
形象定位:国际间合作共赢的示范区、北部湾低碳发展的样板区、宜居宜业逸生活的活力区。

总体目标:传承中马文化、展示共赢新风。

总体风貌特征:江城相依栖绿谷、中马和合展新颜。

八、城市设计引导
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优先,依托金鼓江、周边山体等生态环境资源,构筑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生态景观格局。

()以人为本,深入分析启动区内各类活动的行为特征,塑造与人的行为活动相契合的多尺度场所空间;构建慢行交通网络,营造与绿色出行方式相适应的人性化慢行景观环境。

()激发活力,促进空间高效复合利用,针对启动区内人群的特殊要求构建公共交流场所,激发城市活力。

根据城市策略引导生态空间设计、城市高度控制、城市界面控制及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要求。

九、水系及绿地系统规划
以保障东侧山洪排泄及区内排涝安全为目标,以现状水系为基础,构建形态自然、沟通顺畅的水系格局。

充分体现地域文脉特点,充分利用基地山体及水系等自然资源精华,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打造以孔雀湾公园为核心、沿路及滨水绿化为骨架,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网络系统。

形成“一带、双轴、多点”规划绿地系统结构。

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透水率的途径包括加强城市绿化、推广透水性铺装和强化雨水生态管理。

十、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总用水量为万立方米日。

给水干管沿友谊大道、环北大道、锦绣大道、中马大街、中马南三街等道路敷设,管径,其他道路布置给水管。

(二)污水工程规划
规划最高日污水量为万立方米日,主要为综合生活、生产污水,集中处理的污水总量为万立方米日。

污水管网呈树枝状布置,管网管径为~。

(三)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取年。

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分散、重力流排入附近水体。

(四)供电工程规划
规划最高负荷万千瓦,建设用地平均负荷密度为万千瓦平方公里。

(五)通信工程规划
规划设置座通信交换局所,座邮政支局。

集约化建设通信基础设施。

(六)燃气工程规划
启动区以天然气作为主要气源,气源自启动区天然气门站;同时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作为必要的补充。

规划设置座天然气接气门站。

(七)供热工程规划
规划以协鑫热电厂为热源,以过热蒸汽为介质,采用开式热力网供汽。

(八)综合管廊规划
规划沿锦绣大道、友谊大道、南一街、环北大道建设综合管沟,安排入沟的管线包括千伏高压电缆、千伏电力管线、电信、供热、给水、垃圾收集管道(部分道路)。

十一、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为年一遇,防风暴潮标准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达到年一遇。

排涝标准为有效应对不低于年一遇的暴雨。

(二)消防规划
新建一级普通消防站座。

(三)人防规划
设置区级人防指挥中心一个,规划设置急救医院所,救护站个。


合综合医院设置。

启动区的防空专业队工程应着重配置在环北大道跨金鼓江大桥附近,其次为各生活片区。

(四)抗震减灾规划
规划将孔雀湾周边的公共绿地作为区内主要固定避震疏散场地。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用地面积不宜小于公顷。

规划以孔雀湾大道、友谊大道、锦绣大道、中马大街、南三街等作为主要避震疏散与救援通道。

十二、环境保护规划
(一)水环境质量控制
规划范围内新建污水、雨水管道,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二)环境空气质量控制
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减少小汽车使用量,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治理汽车尾气,以减少空气污染。

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在生活与生产建筑中全面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

(三)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采取减量化优先、资源化为本、无害化处置、市场化运作等综合控制措施。

加强危险废弃物申报登记的管理,加强对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环节的追踪和管理。

(四)噪声控制
对固定噪声源加强治理,严格控制车辆等流动源污染。

制定噪声控
制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控制区的覆盖率。

(五)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在启动区范围内设置套垃圾分类收集真空管道输送系统,未覆盖区域,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密闭垃圾车分类收集至垃圾收集转运站统一外运、处置。

新建座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设置座公共厕所。

(六)红树林保护
以“规划红树林成为中马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为总体目标,通过对规划区内的红树林采取内湖外江的手法,将红树林与城市开发隔离。

既维护了红树林原有的生长环境,又可以打造城市亲水景观,促进现代园区、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