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1

合集下载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法律逻辑学教材:《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逻辑”的含义1、指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2、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3、指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

4、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论辩技巧的科学,即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逻辑学)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也必须使用逻辑。

讲逻辑也必须符合逻辑。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什么是逻辑学(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三、逻辑学的功能(一)它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思维。

(二)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特征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语词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二)运用语词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或根本特征,亦称为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根据概念内涵确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认识性内涵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构成性质的确立,只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水平相关的,并且也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人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法律逻辑学第一章-优质课件

法律逻辑学第一章-优质课件

洧(wěi)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死者, 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 多,以告邓析。
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
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
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 买矣。”
惠施
濠梁之辩
《庄子.秋水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 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 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 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 ,列举7大基础学科:数学、逻辑学、天文 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及空间科学、 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最近对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商的一项研究表明,处于令
人舒适工作环境中的雇员比处于不大舒适的工作环境中的同
事的效率要高25%。评价工作业绩的客观标准包括工作量与
所有S都是P
例2: (1)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
铜是金属 所以,铜是导电体
(2)所有法律都是强制性的 刑法是法律 所以,刑法是强制性的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以,所有S都是P
• 逻辑常项 • 逻辑变项
3.思维形式的规律.
• 逻辑规律 • 逻辑矛盾
三、逻辑学的性质
• 逻辑学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虽然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 知识,但它为人们正确思维、表达、论证 ,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这就是逻 辑学的工具性。西方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 多德所著的6篇逻辑著作,名为《工具论》 ,培根的逻辑著作,名为《新工具》。
•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缺陷补偿的是:

法律逻辑学(讲义)

法律逻辑学(讲义)
——《牛津法律指南》
二、法律:逻辑的应用场域
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 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 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 事物妨碍了我们获得确切的知 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 短促。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 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Protagoras悖論:半费之讼
著名智者普洛塔哥拉(Protagoras), 收了一個徒弟叫愛那梯勒 (Enathias),教他法院辯論取勝的 祕訣。事先簽了合約:入學前先繳一 半學費,另一半學費等畢業後第一次 出庭辯論獲勝才繳。徒弟畢業後,一 直未參與訴訟,因而一直沒繳另一半 的學費。智者為了得到這筆學費,就 到法院控告徒弟。
智者的如意想法是:「如果勝訴,則 根據法院的判決,徒弟必須繳交另一 半學費;如果敗訴,則根據合約內容, 徒弟也必須繳交另一半學費」。沒想 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徒弟將兩個根 據互換,也就是:「如果智者勝訴徒 弟敗訴,則根據合約徒弟不必繳交另 一半學費;如果智者敗訴,則根據法 院判決,智者無理,徒弟也不必繳交 另一半學費。」結果呢?【法院對此 無能為力嗎?】
如果不是特别喜爱城邦,你决不会比 所有的雅典人都甘愿留在雅典……如 果有人留在这里不走,看清了我们如 何执行法律、管理城邦,仍然无意离 开,那我就要说,事实上他已经跟我 取得协议,我可以向他发号施令,他 愿意执行。
如果他不服从,我说他就是在三方 面犯了法:首先是他不服从那让他出 世的法律,其次是他不服从那使他成 长的法律,第三是他在同意服从法律 之后既不服从又不对我进行说服…… 在受审的时候,本来可以提出流放来 作为刑罚,可以在城邦允许下做到你 现在打算偷偷进行的事。但是当时你 装模作样,说如果判死刑你并不在意, 说你宁愿处死不要放逐。
• 逻辑学家的任务是相同的:提出大量 的有效和谬误的推论,从而允许人们 区别出好论证和坏论证。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B. 对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B. 主项和量项C. 谓项和联项D. 量项和联项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B. 主、谓项都不周延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 ASB. EC. ED. I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 某甲或某乙有罪D. 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B. 某甲可能是凶手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 或然性推理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熊明辉教授网课《法律逻辑学》第一、二章课堂笔记

熊明辉教授网课《法律逻辑学》第一、二章课堂笔记

《法律逻辑学课堂笔记》第一章-引论:走进逻辑学1.1逻辑学是什么?1、逻辑学含义: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的分析与评价的科学。

2、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古印度的《吠陀fei tuo经》、波斯的阿维森纳逻辑以及中国古代墨翟(di)以及弟子所写的《墨经》等。

3、定理:一般来说,逻辑形式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是逻辑学讲究的最常见的推理类型,一致性定理、有效性定理、可靠性定理和完全性定理是逻辑系统的四大定理。

4、类型:逻辑学类型的常见区分是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像亚里士多德逻辑、符号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拟逻辑、哲学逻辑、辩论逻辑等都是逻辑学的经典范例。

5、争论问题:逻辑学中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论,主要有“二值逻辑与排中律问题”、“严格蕴含、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逻辑是经验吗?“不一致可逆以容忍吗?”以及“逻辑真理可以拒斥吗?”。

6、逻辑学是什么?()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逻辑(logcis)学是关于推理(reasoning)或论证(argument)的学问。

*推论:inference7、人物:*严复翻译著作:John Stuart Mill(穆勒或弥尔英国哲学家、公务员)的著作《A System of Logic》即《逻辑体系演绎与归纳》,名字为翻译成《穆勒名学》;William Stanley Jevons(耶方斯)的著作《Logic paino》为《名学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确立了逻辑学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8、四大数学流派:四大数学流流派是围绕数学基础问题进行的不同探讨尔形成的四大学派为:柏拉图主义(代表为哥德尔)、逻辑主义(波特兰·罗素)、形式主义(大卫·希尔伯特)、直觉主义(L.E.J.布劳威尔)。

*形式主义者如大卫·希尔伯特,他们认为数学基于集合论和逻辑的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把做数学的过程视为根据某些既定规则所作的本质上毫无意义的符号洗牌。

法律逻辑学课件第一章

法律逻辑学课件第一章
…bad reasoning well as good reasoning is possible; and this fac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actical side of logic. —Charles Sanders Peirce
课程目的: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 掌握评估论证的标准和技巧; 提高理解能力和论说水平
自然语言: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日常使用 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特点:语义的丰富性和模糊性。 人工语言:人为构造的表意符号系统,即符号 语言。
特点:语义的单一性和精确性。 传统逻辑用自然语言,现代逻辑用人工语言, 如
所有S是P x(SxPx)
对象语言与元语言
对象语言:作为讨论对象的那种语言。对象语言一般 指称客观事物。
证明了狭谓词演算的 有效公式皆可证;如 果一个初等数论的形 式系统一致,则它是 不完全的;这种系统 的一致性在本系统中 不能证明,更不能用 有穷方法证明。他的 这些工作正面或反面 地,或是部分地解答 了20世纪以来数学基 础问题争论的最根本 或最重要的问题
把概率作为 一个逻辑概 念来处理, 区别于以相 对频率为根 据的统计概 率。逻辑概 率是一切不
表象
推理 形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与语言不可分离
逻辑形式
逻辑形式:具有不同内容的思维(命题和推 理)所共同具有的形式或结构
操作定义:用抽象字母代换命题或推 理中的具体内容所得到的东西
命题的逻辑形式
S
P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所有团员都是青年 所有我班学生都是大学生 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以上四个命题具有不同的内容,但用抽象字母替换 其具体内容后,所得到的结构是: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选择题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选择题

法律逻辑学试题⼀选择题《法律逻辑学》作业(1)参考答案⼀、填空(10分)1、在三段论的第三格中,中项M在⼤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在⼩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

2、根据性质判断词项周延性的规定,全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3、若⼀个推理正确,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有效。

4、根据简单真值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必然P与可能P之间具有差等关系;可能P与可能⾮P之间具有下反对关系。

5、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M I PM(A)SS(I)P⼆、单项选择(20分)1、“p要么q”与“p并且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C)。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2下列各句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A、选⾔判断分为选⾔肢和选⾔联结项;B、假⾔直接推理分为假⾔易位推理、假⾔换质推理和假⾔易位换质推理;C、规范模范判断分为规范模范词和基础判断;D、反驳分为被反驳的论题、⽤以反驳的论据和⽤以反驳的论证⽅式。

3、“没有⼀个腐败分⼦不应受到法律的惩处”这⼀判断的逻辑形式为(A)A、SAP;B、SEP;C、SIP;D、SOP4、“中国⼈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万⾥长城”作为定义,则(A)A、犯了“以⽐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D、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5、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B)A、把“律师”概括为“先进律师”;B、把“刑法”概括为“法律”;C、把“中级⼈民法院”概括为“⾼级⼈民法院”;D、把“判断”概括为“推理”。

6、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D)A、交叉关系;B、全同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

7、“所有的执法者都是公正的”和“有些执法者不是公正的”这两个判断间具有(C)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C、⽭盾关系;D、差等关系。

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第一章法律逻辑学一,什么是逻辑学:逻辑学是指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思维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推断与推理,对事物奇迹属性作出抽象的,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

思维形式是指不一致的思想内容中所共同具有的结构方式。

(1)所有法律都是强制性的。

(2)所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的。

用符号表示:“所有S都是P”其中,“所有”,“都是”称之逻辑常项,“S”,“P”称之逻辑变项。

(1)所有法律都是强制性的,有的行为规范是法律,所有,有的行为规范是强制性的。

用符号表示:所有M都是P,有的S是M,因此有的S是P。

逻辑规律分为基本的逻辑规律与非基本的逻辑规律。

基本的逻辑规律是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

非基本的逻辑规律是指存在于脱离论证中等特定思维形式中的特殊规律,常被称之逻辑规则。

如三段论的规则,论证与反驳的规则等。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准确地,严密地表述与论证思想。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揭露诡辩,反驳谬误。

诡辩是指似是而非的辩论。

谬误是指思维认识上的错误。

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懂得与掌握其他各门学科知识。

三,法律逻辑学的含义: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逻辑学应用学科。

一方面,它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应用于法律与司法活动过程,从未探讨涉法思维活动的通常逻辑形式与逻辑规律;另一方面,它要结合法律与司法活动的特殊性,研究设法思维活动的特殊思维形式及其合理性规则。

第二章概念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与语词: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区别:概念与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任何概念都务必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2)同一概念能够用不一致的语词来表达。

(3)一个语词在不一致的语境中,能够用来表达多个不一致的概念。

3,法律概念的特征:(1)法律概念具有明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

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

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

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8.“有些犯罪是过失犯罪”这个判断的主、谓项周延情况是()
A、主、谓项都周延
B、主、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9.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由SIP可以推出()
A、OS
B、I
C、I
D、PO
10.与“并非所有被告都是有罪的”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被告都是有罪的
B、所有被告都不是有罪的
C、有些被告是有罪的
D、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
11.与“并非如果某甲有罪则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某甲有罪而某乙无罪
D、某甲无罪而某乙有罪
12.若“某甲必然是凶手”为假,则()为真。

A、某甲必然不是凶手
B、某甲可能是凶手
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1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思维对象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并且(),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

A、有因果关系
B、有本质联系
C、有必然联系
D、没有遇到相矛盾的情况
14.“甲、乙两地区的其他方面情况基本相同,惟有一点不同,甲地区普法教育搞得教好,而乙地区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结果,甲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而乙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则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才、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5.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题必须明确的规则,就会犯()
A、论题含混不清B、转换论题
C、循环论证D、推不出
16.“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该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该行为是贪污罪。

”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中项不周延
D、两否定推结论
17.与“允许被告上诉”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是()。

A、禁止被告上诉
B、不禁止被告上诉
C、被告必须上诉
D、被告不必须上诉
18.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犯罪→经济犯→贪污贿赂罪
B、罪犯→经济罪→贪污犯
C、刑事犯→杀人犯→抢劫杀人犯
D、回溯推理→类比推理→推理
19.下列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A、法律逻辑学不是哲学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成就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D、有的被告是无罪的
20.如果一个证明的论据不充分,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理由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双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是()()。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2.当“p←q”为真时,则其肢判断真假情况是()()。

A、p真q真
B、不能断定
C、p真q假
D、p假q真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进行推理,从“所有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可以推出()和()。

①所有盗窃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②有些盗窃罪是故意犯罪
③有些盗窃罪不是故意犯罪
④并非有些盗窃罪不是故意犯罪
4、已知p为假,q为真,则()和()为假。

①p并且 q ②p或者q
③如果p,那么q ④只有p,才q
5、下列各组判断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是()和()。

①SAP并且SEP ②并且
③SIP并且SOP ④并且
四、欧拉图表表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A.广播电视大学
B.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
C.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学生
2.A.律师
B.法律工作者
C.党员
3.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思维的基本形式
五、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1.法律分为国际法、国内法、宪法、程序法。

答:其逻辑错误是。

2.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暴力机关。

答:其逻辑错误是。

3.抢夺罪不是抢劫罪。

答:其逻辑错误是。

4.诉讼就是打官司,打官司就是诉讼。

答:其逻辑错误是。

5.人民法院可以分为: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等等。

答:其逻辑错误是。

六、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说明其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1.一个人犯罪或有其主观原因,或有其客观原因;这个人犯罪的确有客观原因,所以,这个人犯罪没有主观原因。

2.这个被告是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这个被告是抢劫犯,所以,凡抢劫犯都是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

3.走私不是贩毒,贩毒不是吸毒,所以,走私不是吸毒。

4.只有该行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才是盗窃罪;该行为不是盗窃罪,所以,该行为在主观上不是故意的。

5.这个凶手的杀人动机或是侵占财产,或是挟嫌报复,现已查明,这个凶手是挟嫌报复,所以,这个凶手不是要侵占被害人的财产。

6.这个行为是正当防卫,所以,该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7.某甲犯玩忽职守罪,某甲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犯玩忽职守罪的都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8.如果她是自杀,那么,她一定有自杀因素;她的确有自杀因素,所以,她是自杀无疑。

9.只有年满十八岁的人,才有选举权;这个年轻人已满十八岁,所以,他有选举权。

七、分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如违反,指出其违反哪条逻辑基本规律,犯什么逻辑错误。

1.民警:“你为什么骑车带人?”
骑车人答:“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过人。


2.某博物馆被人盗去了1000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3.这次汽车撞人,司机既不是有意的,也不是无意的。

所以,我们既不能说他有罪,也不能说他无罪。

八、分析下列案例中的论证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某村发生一起枪杀案,被害人的妻子说:“凶手一定是张三,因为我丈夫被害的那天晚上,张三很晚才回家;而且他是民兵,打枪很准,;加上我丈夫过去当队长时批评过他,有旧仇,所以,一定是张三挟嫌报复害死我丈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