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 草2010版药典
茜草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茜草药材名称:茜草拼音名称:QIANCAO别名:红茜草,茹藘、茹卢本、茅蒐、藘茹、蒐、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
科属: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寒。
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中成药:共有96种中成药使用茜草:茜草双酯片茜草双酯片庆余辟瘟丹壮骨追风酒茜芷胶囊茜女胶囊益妇止血丸复方血藤药酒消肿镇痛膏清痹通络药酒等。
应用:1、出血证。
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如《简要济众方》治吐血不止,单用本品为末煎服;若治衄血,可与艾叶、乌梅同用,如茜梅丸(《普济本事方》);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若与黄芪、白术、山茱萸等同用,也可用于气虚不摄的崩漏下血,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尿血,常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本品能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治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血瘀经络闭阻之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如《经验广集》治血滞经闭,单用本品酒煎服,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可单味泡酒服,或配三七、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痹证,也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海风藤、延胡等同用。
配伍效用:1、茜草配伍地榆:二者均性寒,有凉血止血之功效,相伍为用,效果更著,用于治疗血热所致之咯血、溺血等证。
2、茜草配伍黄连、地榆:茜草、地榆均凉血止血;黄连清热燥湿。
三药伍用,有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所致之血痢。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0G。
亦入丸、散。
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无淤滞者忌服。
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部凡列

2010版中国药典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word版电子书凡例总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
《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
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
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
任何违反GMP 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材部分所需标准物质整理

药典品种对照药材对照品一枝黄花一枝黄花芦丁对照品(薄层、液相)丁公藤东莨菪内酯(薄层、液相)丁香丁香酚(薄层、液相)八角茴香八角茴香茴香醛(薄层)、反式茴香脑(液相)人参人参对照药材人参皂苷RB1(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E(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F(薄层)人参皂苷Rg1(薄层、液相)人参叶人参皂苷Rg1(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e(薄层、液相)儿茶儿茶素(薄层、液相)表儿茶素(薄层、液相)九里香九香虫九香虫对照药材油酸对照品刀豆三七人参皂苷Rb1(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e(薄层)人参皂苷Rg1(薄层、液相)三七皂苷R1(薄层、液相)三白草三白草对照药材三白草酮(薄层、液相)三棱三棱对照药材三颗针盐酸小檗碱(薄层、液相)干姜干姜对照药材6-姜辣素(薄层、液相)炮姜6-姜辣素(薄层、液相)干漆土木香土木香对照药材土木香内酯(薄层、气相)异土木香内酯(薄层、气相)土贝母土贝母苷甲(液相)土荆皮土荆皮对照药材土荆皮乙酸(薄层、液相)土茯苓落新妇苷(薄层,液相)土鳖虫土鳖虫对照药材大叶紫珠熊果酸(薄层)毛蕊花糖苷-麦角甾苷(液相)大血藤大血藤对照药材大豆黄卷亮氨酸(薄层)染料木苷(薄层、液相)大豆苷(液相)大皂角大皂角对照药材大青叶靛蓝(薄层)靛玉红(薄层、液相)大青盐大枣大枣对照药材齐墩果酸(薄层)白桦脂酸(薄层)大黄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薄层)液相(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蒜大蒜素(薄层、液相)大蓟大蓟对照药材柳穿鱼叶苷(液相)大蓟炭大蓟对照药材柳穿鱼叶苷(薄层)大腹皮山麦冬山麦冬皂苷B(薄层)短亭山麦冬皂苷C(薄层)山豆根苦参碱(薄层、液相)氧化苦参碱(薄层、液相)山茱萸熊果酸(薄层)马钱苷(液相)山药山药对照药材山柰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薄层)山香圆叶山香圆叶对照药材女贞苷(薄层、液相)野漆树苷(薄层、液相)山银花绿原酸(薄层、液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液相)川续断皂苷乙(液相)山楂熊果酸(薄层)山楂叶芦丁对照品(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金丝桃苷(薄层、液相)山慈菇千年健千年健对照药材芳樟醇对照品(液相)千里光千里光对照药材阿多尼弗林碱(液相-质谱)金丝桃苷(液相)千金子秦皮乙素(薄层)千金子甾醇(液相)川木香川木香对照药材川木通川木通对照药材川贝母贝母辛(薄层)贝母素乙(薄层)西贝母碱(紫外分光)川牛膝川牛膝对照药材杯苋甾酮(薄层、液相)川乌乌头碱(薄层、液相)次乌头碱(薄层、液相)新乌头碱(薄层、液相)制川乌苯甲酰乌头原碱(薄层、液相)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薄层、液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薄层、液相)川芎川芎对照药材欧当归内酯A(薄层)阿魏酸(液相)川射干川射干对照药材射干苷(薄层、液相)川楝子川楝子对照药材川楝素(薄层、高液-质谱)广东紫珠广东紫珠对照药材连翘酯苷B(液相)金石蚕苷(液相)广枣没食子酸(薄层、液相)广金钱草广金钱草对照药材夏佛塔苷(薄层、液相)广藿香白秋李醇(薄层、气相)女贞子齐墩果酸(薄层、)特女贞苷(液相)小叶莲鬼臼毒素(薄层)小驳骨小驳骨对照药材小茴香茴香醛(薄层)反式茴香脑(气相)小通草小蓟小蓟对照药材蒙花苷(薄层、液相)飞杨草飞杨草对照药材槲皮苷(薄层)没食子酸(薄层)马齿苋马齿苋对照药材马勃马勃对照药材马钱子士的宁(薄层、液相)马钱子碱(薄层、液相)马钱子粉士的宁(薄层、液相)马钱子碱(薄层、液相)马兜铃马兜铃对照药材马兜铃酸A(薄层)马鞭草马鞭草对照药材熊果酸(薄层、液相)齐墩果酸(液相)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对照药材王不留行黄酮苷(薄层、液相)天山雪莲天山雪莲对照药材芦丁(薄层、液相)绿原酸(薄层)天仙子氢溴酸东莨菪碱(薄层、液相)硫酸阿托品(薄层、液相)天仙藤天冬天花粉天花粉对照药材瓜氨酸(薄层)天竺黄天南星天南星对照药材芹菜素(紫外)制天南星干姜对照药材芹菜素(紫外)天麻天麻对照药材天麻素(薄层、液相)天葵子格列风内酯(薄层)紫草氰苷(薄层)云芝木瓜木瓜对照药材熊果酸(薄层、液相)齐墩果酸(液相)木香去氢木香内酯(薄层、液相)木香烃内酯(薄层、液相)木贼山柰素(薄层、液相)木通木通苯乙醇苷B(薄层、液相)木棉花木棉花对照药材木蝴蝶木蝴蝶苷B(薄层)黄芩苷(薄层)木鳖子五加皮五味子五味子对照药材五味子甲素(薄层)五味子醇甲(液相)五倍子五倍子对照药材没食子酸(薄层、液相)太子参太子参对照药材太子参环肽B(液相)车前子京尼平苷酸(薄层、液相)毛蕊花糖苷(麦角甾苷)(薄层、液相)车前草大车前苷(薄层、液相)瓦松瓦松对照药材山柰素(薄层、液相)槲皮素(液相)瓦楞子牛蒡子牛蒡子对照药材牛蒡苷(薄层、液相)牛膝牛膝对照药材β-脱皮甾醇(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0(薄层)毛诃子毛诃子对照药材升麻阿魏酸(薄层)异阿魏酸(薄层、液相)片姜黄片姜黄对照药材化橘红柚皮苷(薄层、液相)月季花金丝桃苷(薄层)丹参丹参对照药材丹参酮ⅡA(薄层、液相)丹酚酸B(薄层、液相)乌药乌药对照药材乌药醚内酯(薄层、液相)去甲异波而定(液相)乌梢蛇乌梅乌梅对照药材熊果酸(薄层)枸橼酸(液相)火麻仁火麻仁对照药材巴豆巴豆对照药材巴豆苷(液相)巴戟天巴戟天对照药材耐斯糖(液相)水飞蓟水飞蓟宾(薄层、液相)水牛角水红花子花旗松素(薄层、液相)水蛭水蛭对照药材功劳木盐酸小檗碱(薄层、液相)盐酸药根碱(薄层)盐酸巴马汀(薄层、液相)玉竹无水葡萄糖(紫外)甘松甘松对照药材甘松新酮(薄层)甘草甘草对照药材甘草酸单铵盐(薄层)甘草苷(液相)甘草酸铵(液相)甘遂甘遂对照药材大戟二烯醇(薄层、液相)艾叶艾叶对照药材桉油精(气相)石韦绿原酸(液相)石吊兰石吊兰素(薄层、液相)石决明石菖蒲石菖蒲对照药材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石斛碱(薄层)奈(气相)毛兰素(薄层、液相)石榴皮没食子酸(薄层)石膏布渣叶布渣叶对照药材牡荆苷(液相)龙胆龙胆苦苷(薄层、液相)龙眼肉龙眼肉对照药材龙脷叶龙脷叶对照药材平贝母平贝母对照药材贝母素乙(紫外)北刘寄奴木犀草素(薄层、液相)北豆根北豆根对照药材北沙参四季青原儿茶酸(薄层)长梗冬青苷(薄层、液相)生姜6-姜辣素(薄层、液相)仙茅仙茅苷(薄层、液相)仙鹤草仙鹤草对照药材仙鹤草酚B(薄层)白及白及对照药材白术白术对照药材白头翁白头翁对照药材白头翁皂苷B4白芍芍药苷(薄层、液相)白芷白芷对照药材欧前胡素(薄层、液相)异欧前胡素(薄层)白附子白附子对照药材β-谷甾醇(薄层)白茅根白茅根对照药材白矾白果银杏内酯A(薄层)银杏内酯C(薄层)白屈菜白屈菜对照药材白屈菜红碱(薄层、液相)白前白扁豆白蔹白蔹对照药材白鲜皮黄柏酮(薄层、液相)梣酮(薄层、液相)白薇白薇对照药材瓜子金瓜子金对照药材瓜子金皂苷己(薄层、液相)瓜蒌瓜蒌对照药材瓜蒌子3,29-二笨甲酰基栝楼仁三醇(薄层、液相)瓜蒌皮瓜蒌皮对照药材冬瓜皮冬虫夏草腺苷(液相)冬凌草冬凌草对照药材冬凌草甲素(薄层、液相)冬葵果咖啡酸(薄层、紫外)玄明粉玄参玄参对照药材哈巴俄苷(薄层、液相)哈巴苷(液相)半边莲半边莲对照药材半枝莲野黄芩苷(紫外、液相)半夏半夏对照药材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薄层)法半夏半夏对照药材甘草次酸(薄层)姜半夏半夏对照药材干姜对照药材清半夏母丁香母丁香对照药材丁香酚(薄层、液相)丝瓜络老鹳草地龙地龙对照药材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薄层)地枫皮地肤子地肤子皂苷Ic(薄层、液相)地骨皮地骨皮对照药材地黄梓醇(薄层、液相)毛蕊花糖苷(麦角甾苷)(薄层、液相)熟地黄毛蕊花糖苷(麦角甾苷)(薄层、液相)地榆没食子酸(薄层、液相)地锦草槲皮素(薄层、液相)亚乎奴亚麻子亚油酸(气相)а-亚麻酸(气相)西红花西红花对照药材西红花苷-Ⅰ(液相)西红花苷-Ⅱ(液相)西青果西青果对照药材西河柳西河柳对照药材西洋参西洋参对照药材人参皂苷Rb1(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e(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g1(薄层、液相)拟人参皂苷F11(薄层)百合百合对照药材百部当归当归对照药材阿魏酸(薄层、液相)当药獐牙菜苦苷(薄层、液相)当药苷(液相)虫白蜡肉苁蓉松果菊苷(薄层、液相)毛蕊花糖苷(麦角甾苷)(薄层、液相)肉豆蔻肉豆蔻对照药材去氢二异丁香酚(液相)肉桂桂皮醛(薄层、液相)朱砂根岩白菜素(薄层、液相)竹节参齐墩果酸(薄层)人参二醇(薄层)人参三醇(薄层)竹茹延胡索延胡索对照药材延胡索乙素(薄层、液相)自然铜伊贝母伊贝母对照药材西贝母碱(薄层、液相)西贝母碱苷(液相)血余炭血竭血竭对照药材血竭素高氯酸盐全蝎合欢皮合欢皮对照药材(-)-丁香树脂酚-4-0-β-D-呋喃糖基-(1→2)-β-D-呋喃葡萄糖苷(液相)合欢花合欢花对照药材槲皮素苷(薄层、液相)决明子橙黄决明素(薄层、液相)大黄酚(薄层、液相)关黄柏关黄柏对照药材黄柏酮(薄层)盐酸小檗碱(液相)盐酸巴马汀(液相)灯心草灯心草对照药材灯盏细辛野黄芩苷(液相)安息香安息香对照药材苯甲酸(薄层、液相)防己粉防己碱(薄层、液相)防己诺林碱(薄层、液相)防风防风对照药材升麻素苷(薄层、液相)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薄层、液相)红大戟红大戟对照药材红花红花对照药材羟基红花素黄色素A(液相)山柰素(液相)红芪红芪对照药材红豆蔻红豆蔻对照药材红参人参对照药材人参皂苷Rb1(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e(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g1(薄层、液相)红粉(国药)红景天红景天苷(薄层、液相)麦冬麦冬对照药材鲁斯可皂苷元(紫外)麦芽麦芽对照药材远志远志口山酮Ⅲ(薄层、液相)3,6’-二芥子酰基蔗糖(液相)赤小豆赤芍芍药苷(薄层、液相)芫花芫花对照药材芫花素(薄层、液相)花椒花椒对照药材花蕊石芥子芥子碱硫氰酸盐(薄层、液相)苍术苍术对照药材苍术素(薄层、液相)苍耳子苍耳子对照药材芡实芡实对照药材芦荟芦荟苷(薄层、液相)芦根芦根对照药材苏木苏木对照药材巴西苏木素(薄层、液相)原苏木素B(液相)苏合香桂皮醛(薄层)肉桂酸(薄层、液相)杜仲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液相)杜仲叶杜仲叶对照药材绿原酸(薄层、液相)杠板归咖啡酸(薄层)槲皮素(液相)巫山淫羊藿朝藿定C(薄层、液相)豆蔻桉油精(薄层、气相)两头尖竹节香附素A(薄层、液相)两面针两面针对照药材氯化两面针碱(薄层、液相)乙氧基白屈菜红碱(薄层)连钱草连钱草对照药材木犀草素(薄层)连翘连翘对照药材连翘苷(薄层、液相)连翘酯苷A(液相)吴茱萸吴茱萸次碱(薄层、液相)吴茱萸碱(薄层、液相)牡丹皮丹皮酚(薄层、液相)牡荆叶牡蛎何首乌何首乌对照药材2.3.5.4--二苯乙烯苷(液相)大黄素(液相)大黄素甲醚(液相)伸筋草伸筋草对照药材皂角刺皂角刺对照药材佛手佛手对照药材橙皮苷(液相)余甘子余甘子对照药材没食子酸(液相)谷芽谷精草谷精草对照药材龟甲龟甲对照药材胆固醇(薄层)辛夷木兰脂素(薄层、液相)羌活紫花前胡苷(薄层)羌活醇(液相)异欧前胡素(液相)沙苑子沙苑子对照药材沙苑子苷(薄层、液相)沙棘异鼠李素(薄层、液相)槲皮素(薄层)芦丁(紫外)沉香沉香对照药材没药没药对照药材诃子诃子对照药材补骨脂补骨脂素(薄层、液相)异补骨脂素(薄层、液相)灵芝灵芝对照药材葡萄糖(紫外)阿魏阿魏酸(薄层)陈皮橙皮苷(薄层、液相)附子苯甲酰乌头原碱(薄层、液相)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薄层、液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薄层、液相)新乌头碱(薄层、液相)次乌头碱(薄层、液相)乌头碱(薄层、液相)忍冬藤忍冬藤对照药材马钱苷(薄层、液相)绿原酸(液相)鸡内金鸡血藤芒柄花素(薄层)鸡骨草相思子碱鸡冠花鸡冠花对照药材青风藤青藤碱(薄层、液相)青叶胆齐墩果酸(薄层)獐牙菜苦苷(薄层)青皮橙皮苷(薄层、液相)青果青果对照药材没食子酸(薄层)青葙子青蒿青蒿素(薄层)青礞石玫瑰花苦木苦木对照药材苦玄参苦玄参对照药材苦玄参苷ⅠA(薄层、液相)苦地丁紫堇灵(薄层、液相)苦杏仁苦杏仁苷(薄层、液相)苦参苦参碱(薄层、液相)氧化苦参碱(薄层、液相)槐定碱(薄层)苦楝皮苦楝皮对照药材儿茶素(薄层)川楝素(液相)苘麻子苘麻子对照药材枇杷叶枇杷叶对照药材熊果酸(薄层、液相)齐墩果酸(液相)板蓝根板蓝根对照药材精氨酸(薄层)(R,S)-告依春(薄层、液相)松花粉枫香脂枫香脂对照药材刺五加刺五加对照药材异嗪皮啶(薄层)紫丁香苷(液相)郁李仁苦杏仁苷(薄层、液相)郁金郁金对照药材虎杖虎杖对照药材大黄素(薄层、液相)大黄素甲醚(薄层)虎杖苷(液相)昆布明党参明党参对照药材罗布麻叶罗布麻叶对照药材槲皮素(薄层)山柰素(薄层)金丝桃苷(液相)罗汉果罗汉果对照药材罗汉果皂苷V(薄层、液相)知母芒果苷(薄层、液相)知母皂苷BⅡ(薄层、液相)垂盆草垂盆草对照药材槲皮素(液相)山柰素(液相)异鼠李素(液相)委陵菜委陵菜对照药材没食子酸(薄层)使君子使君子仁对照药材胡芦巴碱(液相)侧柏叶槲皮素(薄层)槲皮苷(液相)佩兰佩兰对照药材金龙胆草苦蒿素(薄层、液相)金果榄古伦宾(薄层、液相)金沸草金沸草对照药材金荞麦金荞麦对照药材表儿茶素(薄层、液相)金钱白花蛇金钱草槲皮素(薄层、液相)山柰素(薄层、液相)金铁锁金铁锁对照药材金银花绿原酸(薄层、液相)木犀草苷(液相)金樱子金樱子对照药材无水葡萄糖(紫外)金礞石乳香α-蒎烯(气相)肿节风肿节风对照药材异嗪皮啶(薄层、液相)迷迭香酸(液相)鱼腥草甲基正壬酮(薄层)狗脊狗脊对照药材烫狗脊原儿茶醛(薄层)原儿茶酸(薄层、液相)京大戟闹羊花闹羊花对照药材卷柏卷柏对照药材穗花杉双黄酮(液相)炉甘石油松节α-松油醇(薄层)α-蒎烯(气相)泽兰熊果酸(薄层)泽泻23-乙酰泽泻醇B(薄层、液相)降香降香对照药材细辛细辛对照药材细辛酯素(薄层、液相)马兜铃酸Ⅰ(液相)贯叶金丝桃贯叶金丝桃对照药材金丝桃苷(薄层、液相)芦丁(薄层)珍珠珍珠母荆芥荆芥对照药材胡薄荷酮(液相)荆芥穗荆芥穗对照药材胡薄荷酮(薄层、液相)茜草茜草对照药材大叶茜草素(薄层、液相)羟基茜草素(液相)荜茇胡椒碱(薄层、液相)荜澄茄荜澄茄对照药材草乌乌头碱(薄层、液相)次乌头碱(薄层、液相)新乌头碱(薄层、液相)制草乌苯甲酰乌头原碱(薄层、液相)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薄层、液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薄层、液相)新乌头碱(液相)次乌头碱(液相)乌头碱(液相)草豆蔻山姜素(薄层、液相)小豆蔻明(薄层、液相)乔松素(液相)桤木酮(液相)草果桉油精(薄层)茵陈(绵)绿原酸(薄层、液相)茯苓茯苓对照药材茯苓皮茺蔚子盐酸水苏碱(薄层)胡芦巴胡芦巴对照药材胡芦巴碱(薄层、液相)胡黄连香草酸(薄层)肉桂酸(薄层)胡黄连苷Ⅱ(液相)胡黄连苷Ⅰ(液相)胡椒胡椒碱(薄层、液相)荔枝核南五味子南五味子对照药材安五脂素(薄层)五味子酯甲(液相)南沙参南沙参对照药材南板蓝根靛蓝(薄层)靛玉红(薄层)南鹤虱南鹤虱对照药材枳壳柚皮苷(薄层、液相)新橙皮苷(薄层、液相)枳实辛弗林(薄层、液相)柏子仁栀子栀子对照药材栀子苷(薄层、液相)枸杞子枸杞子对照药材无水葡萄糖(紫外)枸骨叶枸骨叶对照药材威灵仙齐墩果酸(薄层、液相)常春藤皂苷元(液相)厚朴厚朴酚(薄层、液相)和厚朴酚(薄层、液相)厚朴花厚朴酚(薄层、液相)和厚朴酚(薄层、液相)砂仁乙酸龙脑酯(薄层、气相)牵牛子牵牛子对照药材咖啡酸(薄层)鸦胆子鸦胆子对照药材韭菜子哈蟆油1-甲基海因(薄层)骨碎补柚皮苷(薄层、液相)钟乳石钩藤异钩藤碱(薄层)香加皮4-甲氧基水杨醛(薄层、液相)香附α-香附酮(薄层)香橼香橼对照药材柚皮苷(液相)香薷麝香草酚(薄层、气相)香荆芥酚(薄层、气相)重楼重楼对照药材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液相)禹州漏芦α-三联噻吩(薄层、液相)禹余粮胆南星胖大海独一味独一味对照药材山栀苷甲酯(薄层、液相)8-O-乙酰山栀苷甲酯(薄层、液相)独活独活对照药材蛇床子素(薄层、液相)二氢欧芹醇当归酸酯(薄层、液相)急性子急性子对照药材姜黄姜黄对照药材姜黄素(薄层、液相)前胡白花前胡甲素(薄层、液相)白花前胡乙素(薄层、液相)首乌藤首乌藤对照药材大黄素(薄层)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液相)洪连松果菊苷(薄层、液相)毛蕊花糖(薄层)洋金花硫酸阿托品(薄层)氢溴酸东莨菪碱(薄层、液相)穿山龙薯蓣皂苷元(薄层、液相)穿心莲穿心莲内酯(薄层、液相)脱水穿心莲内酯(薄层、液相)络石藤络石藤对照药材络石苷(薄层、液相)秦艽龙胆苦苷(薄层、液相)栎瘿酸(薄层)马钱苷酸(液相)秦皮秦皮甲素(薄层、液相)秦皮乙素(薄层、液相)珠子参竹节参皂苷Ⅳa(薄层、液相)人参皂苷Ro莱菔子莱菔子对照药材芥子碱硫氰酸盐(薄层、液相)莲子莲子对照药材莲子心莲心碱高氯酸盐(薄层、液相)莲房莲须莪术吉马酮(薄层)荷叶荷叶碱(液相)桂枝桂枝对照药材桂皮醛(薄层、液相)桔梗桔梗对照药材桔梗皂苷D(液相)桃仁苦杏仁苷(薄层、液相)桃枝桃枝对照药材核桃仁夏天无原阿片碱(薄层、液相)盐酸巴马汀(液相)夏枯草迷迭香酸(薄层、液相)北柴胡北柴胡对照药材柴胡皂苷a(薄层、液相)柴胡皂苷d(薄层、液相)南柴胡党参党参炔苷(薄层)鸭跖草鸭跖草对照药材铁皮石斛铁皮石斛对照药材无水葡萄糖(紫外)甘露糖(液相)积雪草积雪草苷(薄层、液相)羟基积雪草苷(薄层、液相)臭灵丹洋艾素(薄层、液相)射干射干对照药材次野鸢尾黄素(液相)徐长卿徐长卿对照药材丹皮酚(薄层、液相)狼毒狼毒对照药材凌霄花凌霄花对照药材高山辣根菜高山辣根菜对照药材高良姜高良姜对照药材高良姜素(液相)拳参拳参对照药材没食子酸(薄层)绿原酸(薄层)粉萆薢粉萆薢对照药材粉葛葛根素(薄层、液相)益母草盐酸水苏碱(薄层、液相)益智益智对照药材浙贝母贝母素甲(薄层、液相)贝母素乙(薄层、液相)娑罗子七叶皂苷钠(液相)海马海风藤海风藤对照药材海龙海金沙海金沙对照药材海螵蛸海藻浮萍浮萍对照药材通关藤通关藤对照药材通关藤苷H(薄层、紫外)通草预知子预知子对照药材α-常春藤皂苷(薄层、液相)桑叶桑叶对照药材芦丁(液相)桑白皮桑白皮对照药材桑枝桑寄生槲皮素(薄层)桑椹桑螵蛸黄山药伪原薯蓣皂苷(薄层、液相)黄芩黄芩对照药材黄芩苷(薄层、液相)黄芩素(薄层)黄芪黄芪(蒙古黄芪)黄芪甲苷(薄层、液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液相)黄连黄连对照药材盐酸小檗碱(薄层、液相)黄柏黄柏对照药材盐酸黄柏碱(薄层、液相)盐酸小檗碱(液相)黄蜀葵花槲皮素(薄层)金丝桃苷(液相)黄精黄精对照药材无水葡萄糖(紫外)黄藤盐酸巴马汀(薄层、液相)菥瞑菥瞑对照药材菝葜薯蓣皂苷元(薄层)落新妇苷(液相)黄杞苷(液相)菟丝子菟丝子对照药材金丝桃苷(薄层、液相)菊苣菊苣对照药材菊花菊花对照药材绿原酸(薄层、液相)木犀草苷(液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液相)梅花救必应救必应对照药材紫丁香苷(薄层、液相)长梗冬青苷(液相)常山常山对照药材野马追金丝桃苷(薄层、液相)野马追内酯A(薄层)野木瓜荷苞花苷B(薄层、液相)野菊花野菊花对照药材蒙花苷(薄层、液相)蛇床子蛇床子对照药材蛇床子素(薄层、液相)蛇蜕银杏叶银杏叶对照药材银杏内酯A(薄层)银杏内酯B(薄层)槲皮素(液相)异鼠李素(液相)山柰素(液相)银柴胡甜瓜子猪牙皂猪牙皂对照药材猪苓麦角甾醇(薄层、液相)猪胆粉牛、羊胆对照药材猪去氧胆酸(薄层、滴定)猫爪草猫爪草对照药材麻黄盐酸麻黄碱(薄层、液相)盐酸伪麻黄碱(液相)麻黄根麻黄根对照药材鹿角鹿茸鹿茸对照药材(梅花鹿)甘氨酸(薄层)鹿衔草鹿衔草对照药材水晶兰苷(液相)商陆商陆皂苷甲(薄层、液相)旋覆花旋覆花对照药材断血流醉鱼草皂苷Ⅳb(薄层)淫羊藿淫羊藿苷(薄层、液相、紫外)淡竹叶淡豆豉淡豆豉对照药材青蒿对照药材密蒙花蒙花苷(液相)续断续断对照药材川续断皂苷Ⅵ(薄层、液相)绵马贯众绵马贯众对照药材绵萆薢绵萆薢对照药材斑蝥斑蟊素(薄层、液相)款冬花款冬花对照药材款冬酮(液相)葛根葛根对照药材葛根素(薄层、液相)葶苈子萹蓄杨梅苷(薄层、液相)棕榈棕榈炭原儿茶醛(薄层)原儿茶酸(薄层)硫黄紫石英紫花地丁紫花地丁对照药材紫花前胡紫花前胡苷(薄层、液相)紫苏子紫苏子对照药材迷迭香酸(液相)紫苏叶紫苏叶对照药材紫苏梗迷迭香酸(薄层、液相)紫河车紫草紫草对照药材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液相)紫珠叶熊果酸(薄层)毛蕊花糖(液相)紫萁贯众紫萁酮(薄层)紫菀紫菀酮(薄层、液相)蛤壳蛤蚧蛤蚧对照药材黑芝麻黑芝麻对照药材芝麻素(薄层)β-谷甾醇(薄层)黑豆黑豆对照药材大豆苷(薄层)大豆苷元(薄层)黑种草子常春藤皂苷元(薄层、液相)锁阳脯氨酸(薄层)熊果酸(薄层)筋骨草哈巴苷(薄层)乙酰哈巴苷(薄层、液相)鹅不食草鹅不食草对照药材番泻叶番泻叶对照药材番泻苷A(液相)番泻苷B(液相)湖北贝母湖北贝母对照药材湖贝甲素(薄层)贝母素乙(液相)滑石蓍草蓍草对照药材绿原酸(薄层、液相)蓝布正蓝布正对照药材没食子酸(薄层、液相)蓖麻子蓖麻酸(薄层)蒺藜蒺藜对照药材蒲公英咖啡酸(薄层、液相)蒲黄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薄层、液相香蒲新苷(薄层、液相)椿皮椿皮对照药材槐花芦丁(薄层、紫外、液相)槐角槐角苷(液相)雷丸麦角甾醇(薄层)牛血清白蛋白(紫外)路路通路路通酸(薄层、液相)。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增补本品种临床标准

妇宁康片 【功能与主治】 补肾助阳,调补冲任,益气养血,安神解郁。用于肝肾不足、冲任失 调所致月经不调,阴道干燥,情志抑郁,心神不安;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品名:川木香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 【用法与用量】3~9g。
品名:北豆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3~9g。
品名:诃子 【性味与归经】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 嗽不止,咽痛音哑。 【用法与用量】3~10g。
品名:胡椒的饮片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 【用法与用量】0.6~1.5g,研粉吞服。外用适量。
加减地黄丸 【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用于肝肾不足,头晕耳鸣,潮热,盗汗,遗精。
加味八珍益母膏 【功能与主治】 活血养血,补气调经。用于瘀血内阻,气血不足所致的月经不调、闭 经、痛经、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月经期错后、经水量少、有血块或淋漓不净、经闭不行、行 经腹痛、拒按、产后恶露不净。 【注意】 孕妇禁服;月经过多、月经提前者慎服。
复方丹参喷雾剂 【功能与主治】、【注意】同“复方丹参片”。
肛泰软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用于大肠湿热瘀阻所引 起的内痔、外痔、混合痔所出现的便血、肿胀、疼痛。 【注意】 孕妇禁用。
茜草

选方
①治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 服之。(《简要济众方》) ②治吐血后虚热躁渴及解毒:茜草(锉)、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锉)各等分。 上三味,捣罗为细末,井华水和丸加弹子大。每服一丸,温热水化下,不拘时服。(《圣济 总录》茜草丸) ③治吐血:鸡血藤膏10克,三七5克,茜根7.5克。煎服。(《医门补要》) ④治衄血无时:茜草根、艾叶各50克,乌梅肉(焙干)25克。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 乌梅汤下三十丸。(《本事方》茜梅丸) ⑤治妇女经水不通:茜草50克。黄酒煎,空心服。(《经验广集》) ⑥治风湿痛,关节炎:鲜茜草根200克,白酒500克。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一 周,取酒炖温,空腹饮。第-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天一次。服药后七 天不能下水。(《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⑦治荨麻疹:茜草根25克,阴地蕨15克。水煎,加黄酒100克冲服。(《单方验方调查 资料选编》) ⑧预防疮疹:服茜根汁。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奇效良 方》) ⑨治疔疮:地苏木,阴干为末,重者40克,轻者25克,好酒煎服;如放黄者,冲酒服: 渣罨疔上。(《纲目拾遗》)
4. 对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兔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 碱的收缩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 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在小鼠离体小肠试验中,紫茜素、 茜素无明显解痉作用. 5.其他作用 茜草制剂能治疗膀胱结石.其对由镁和胺构成的 结石有一定的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并无多大作用,机 制可能是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的排除.对大鼠的实验性 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作用. 大剂量茜草素能降低动物血压,却不影响心脏;有某些利尿及兴 奋离体肠管(张力则略有降低)的作用. 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通透性,与芦丁相似,可能有抗炎 作用.
2010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J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査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 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査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C;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C,检验结果以lg、lml、10g、10ml或10cm2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检验量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或cm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要求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于阳性对照试验)。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膜剂还不得少于4片。
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两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供试品。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人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
1. 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油剂可加人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2. 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取供试品10g ,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茜草(《本经》)

茜草(《本经》)茜草(《本经》)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野生或栽培。
全国各地区均产。
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坡、路旁、沟边、田边、灌丛及林缘。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性寒,入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临床用名有茜草、酒茜草、茜草炭。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茜草味辛,寒。
蚀恶肉,败疮,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热气,善忘不乐。
茜根味苦寒,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药性论》:味甘。
主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用之。
《开宝本草》:味苦,寒,无毒。
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
《本草发挥》:洁古云:味苦寒,阴中之阳。
去诸死血。
《本草纲目》:茜根,赤色而气温,味微酸而带成。
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阴血分之药也,专于行血活血。
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本草经疏》:茜根禀土与水之气,而兼得天令少阳之气以生。
《本经》味苦寒。
甄权云甘。
洁古微酸,咸温无毒。
盖尽之矣。
入足厥阴、手足少阴,行血凉血之要药也。
非苦不足以泄热,非甘不足以和血,非咸不足以入血软坚,非温少阳之气不足以通行。
故主痹及疸。
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
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
甘能益血而补中,病去血和,补中可知。
苦寒能下泄热气,故止内崩及下血,除热故益膀胱,踒跌则血瘀,血行则踒跌自安。
凉无病之血,行已伤之血,故治蛊毒。
《药性论》味甘,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日华子:味酸,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皆取其凉血行血,苦寒泄热之功耳。
简误: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
阴中微阳。
无毒。
疗中多蛊毒,吐下血如烂肝;治跌久损伤,凝积血成瘀块。
虚热崩漏不止,劳伤吐衄时来;女人经滞不行,妇人产后血晕。
中药毒性药材

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材名单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毒性中药材名单共收载毒性药材83个:大毒(10个):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
有毒:(42个):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三棵针、白屈菜、臭灵丹草、狼毒。
小毒:(31个):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大皂角、飞扬草、金铁锁、紫萁贯众、榼藤子、翼首草。
二、《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材名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材毒性分类名单(依据炮制等不同)大毒:生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生草乌、斑蝥、生千金子、轻粉、洋金花、雄黄、蟾酥、生甘遂、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白降丹、生藤黄、红升丹、生狼毒、红娘虫、青娘虫、雪上一枝蒿。
有毒: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霜、制川乌、制天南星、木鳖子、制甘遂、仙茅、制白附子、白果、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制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香加皮、常山、商陆、硫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三棵针、白屈菜、臭灵丹草、制狼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茜草
Qiancao
RUBIAE RADIX ET RHIZoMA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o.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和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
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木栓细胞6~12列,含棕色物。
栓内层薄壁细胞有的含红棕色颗粒。
韧皮部细胞较小。
形成层不甚明显。
木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柬。
(2)取本品粉末O.2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静置使分层,水层显红色;醚层无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
(3)取本品粉末O.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茜草对照药材O.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大叶茜草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X:)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1ri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O%(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15.O%(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O%(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9.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O.2%磷酸溶液(25:50: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
理论板数按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峰计算均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大叶茜草素对照品、羟基茜草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大叶茜草素O.1mg、含羟基茜草素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O.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0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
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蒸干,残渣加甲醇25%盐酸(4:1)混合溶液20ml溶解,置水浴中加热水解30分钟,立即冷却,加入三乙胺3ml,混匀,转移至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叶茜草素(C17H1504)不得少于O.40%,羟基茜草素(C14H805)不得少于O.10%。
饮片
【炮制】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段。
根呈圆柱形,外表皮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纹;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
切面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
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大叶茜草素(C17H1504)不得少于O.20%,羟基茜草素(C14H805)不得少于0.080%。
【鉴别】【检查】【浸出物】同药材。
茜草炭取茜草片或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
本品形如茜草片或段,表面黑褐色,内部棕褐色。
气微,味苦、涩。
【鉴别】取本品粉末O.4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静置使分层,水层显红色,醚层无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
【检查】水分同药材,不得过8.O%。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10.o%。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 6~10g。
【贮藏】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