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综述

合集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概述
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生长和健康造成威胁的病害和虫害。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二、森林病害防治措施
1.健康种子和苗木的选育和繁殖,确保森林起源的健康和免疫性。

2.加强对森林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诊断病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采用合理的林木配置和森林结构调整,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4.加强对森林病害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机制的研究,以便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5.合理施肥、灌溉和栽培管理,提高森林抗病能力。

6.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和捕食性生物等,控制和防治森林病害。

三、森林虫害防治措施
1.森林虫害监测和预警,在虫害季节开展监测,及早发现虫害的蔓延情况。

2.采用森林间伐和人工标本树的建立,排除虫害的繁殖和传播源。

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和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虫害的发生。

4.运用化学防治方法,合理选用农药,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喷洒,确保防治效果和环境安全。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列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森林法:指规定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法律法规。

2.农药管理办法:指规范农药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农药的注册、使用和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

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评估 其传播风险和对森林资源的威胁程度,为制 定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指导防治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
预警系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指导相关 部门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 效果。
通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有利于保 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
如气象、地理、生物、历史病情等。
数据分析
02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预警发布
03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做
好防范措施。
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的作用
及时发现病虫害
评估病虫害风险
通过对森林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 虫害的发生,为早期防治提供时间保障。
202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
contents
目录
• 森林病虫害概述 • 森林病虫害预防技术 • 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案例 •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
01
森林病虫害概述
森林病虫害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不良环 境条件的影响,导致其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或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 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的现象。
重要性
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 衡,同时还能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02
森林病虫害预防技术
营林技术
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树种进行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森林是自然生成的,许多生物都在其中繁衍生息。

虽然森林可以给人们提供宝贵的资源,但有时也会带来森林病虫害的问题。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森林病虫害不仅对森林本身,而且对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此文档中,我将讨论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且提供一些综合防治的建议。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1. 生态破坏: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

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使得森林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了破坏,使得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气温升高、干旱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等,也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增加。

例如,气温升高会影响某些虫害的增殖周期,造成虫害的暴发。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造成病虫害的爆发。

3.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人为开发活动会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某些病虫害的数量爆发。

此外,不良的人类生活习惯,如乱扔垃圾,也会给森林病虫害的爆发造成不良影响。

4. 森林管理不当: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全面而科学的措施,必须进行全方位管理。

如果管理不当,如不及时进行病虫害的检测和防治,就会使得病虫害的数量增长,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森林保护:通过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管理和保护,保证防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事,加强人与森林之间的联结关系,促进森林保护的落地。

2.建立科学的防治体系: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疫情分布等参数,建立科学的防治体系,包括防治计划的制定、防治力量的调配和防治措施的实施等。

3.提高森林管理水平:在日常的森林管理中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潜藏期和根基期的病虫害。

4.加强科技支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地面探测技术等,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治进行支持。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概述:森林病虫害是指在森林中广泛存在的病害和虫害问题,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和影响、防治策略和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正文内容:1.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和影响1.1森林病虫害的分类和常见病虫害种类1.2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3森林病虫害对经济的影响2.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2.1预防为主的原则2.2综合治理和综合防治的重要性2.3生物防治的优势和应用2.4化学防治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2.5机械防治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3.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3.1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3.2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3.3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技术体系建设3.4防治方法的选择与策略的制定3.5病虫害防治经验的总结与推广4.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和评估4.1预案和组织管理的重要性4.2防治效果和防治成本的评估4.3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4.4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信息化建设4.5病虫害防治管理的法律和政策支持5.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挑战和展望5.1气候变化对森林病虫害的影响5.2新型病虫害的出现和防治对策5.3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修复的角色5.4跨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5.5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前景总结: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森林病虫害现状和影响的了解,我们认识到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的重要性。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策略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减轻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强化研发和推广、加强防治管理和评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型病虫害等方面的挑战,是未来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工作方向。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各级政府、专业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及综合治理方法

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及综合治理方法
因进行 了论述 , 并在此基础 上, 分析 了我 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将要 面临的形势及其应采取 的对 策。
关 键 词 : 林 病 虫害 ; 因 ; 治 森 原 防
近年来 , 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 , 危害极为严重 : 一是危 水 、 松土锄草 , 提高植物 自身 的抗病虫能 力 , 并结合秋冬 季修 剪 , 除 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 , 我国森林资源和 自然景观构成巨 去染病虫枝条 。 对 这样 不但 可以调节植物养分 , 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 , 大威胁 。二是常发性 森林病虫如松毛虫 、 森林 鼠、 光肩星天牛 、 黄斑 通 风透 光增强树势 , 营造 不利于病 虫害越冬 、 繁衍 、 为害 的环境条 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 高不下 , 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是偶 发性 件 。 森林病虫 害大面积暴 发。 3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 4 1我国森林病虫 害的发生特点 341保护利用天敌 , . . 开展生 物防治。生 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 是常发性 森林病虫 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总体呈上升趋势; 作用是持久的 , 效果是显着 的。 一旦 天敌在 田间建立了 自己的种群 , 二是偶发性森林病 虫害大面 积暴 发 , 失严重; 损 三是危险性病 虫害 它就可 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 , 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 扩散蔓延迅速 , 对我 国森林资源 、 生态环境和 自然景观构成 巨大威 到 的。 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 的条件 , 一是城市林业种类 丰富, 适合 胁; 多种次要害虫在一 些地方上升 为主要 害虫 , 四是 致使造成重 大 天敌 的生存 和繁衍 , 我们应该加 强对 天敌的利用和保护 , 尽量减 少 危害 的病虫种类 不断增多; 五是经济林病 虫危害 日趋严 重 , 严重制 使用化学农 药 , 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 。二是城市 建筑对 园 约着山区经济 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 程。 林植被的分 割形成 的“ 岛生态” 海 有利于释放天敌 。目前 , 一些发达 2 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 生 日趋严重的主要原 因 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 , 建立 了植物保 护工作新 的管 21人工林面积不 断增加 。 .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约 1 30万 h 理标准 ,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 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 , 37 m, 其中天然林约 8 2 万 hn, 6 %, 75 r 占 5 人工林约 4 4 2 6 5万 h 占 3 %。 在许多 国家和地 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 m, 5 取得了 良好 的成效 。有很 多生 近几十年 中国森林病虫 害发 生 日趋严 重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人 工林 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 品的公司 , 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 化的方 向 面积迅速扩大。 自 2 0世纪 5 0年代起至 2 0世纪 8 年代 , 0 中国的人 发 展 。 工林面积增加近 5 %。与此同时 , 0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 加了 34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 中能有 . 将近 4 %, 0 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 多 效地保护天敌 , 消灭害虫 , 对人畜危 害小 , 对环境污染小 , 相对 于化 为单一树种 、 单一结构的纯林 , 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 t 利用 B 乳剂 防治 l l t 因此 , 有害生物一旦传人发生 , 在较短的时间 内就可造成大面 积的 国槐尺蠖 , 每年喷两遍药 即可控 制其 危害 , 而用 化学农 药每代 害虫 暴发流行 , 从而导致 巨大的经济损 失。 都必须 防治两遍 以上 。1 8 9 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 ,危 害成 22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 的林业经济产 灾 ,施用生 物农 药灭 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 防治 ,防治效果达 到 . 业, 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 , 致使 天然林 的数量和质量下降 , 9 %以上 , 8 完全控制 了该 虫再度大 发生 , 分析原 因主要 是既消灭 了 森林生物多样性 、 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 生态环境遭 害虫又保护了天敌 。生物农 药除 了 B t乳剂 、 灭幼脲外 , 最近几年生 到了不 同程度的破坏 , 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 产 的花保 、 烟渗碱等 , 这些都是 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 23 国内 、 , 国际间的交流 日益频 繁 , 险性病虫杂草 长距离 的 危 3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 . 化学 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 , 实施靶 人为传播加剧 松 材线虫 、 国白蛾 、 突圆蚧 、 美 松 松针褐斑病等重大 标 防治 , 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 、 低毒 、 对环境污染小 的药剂 , 少 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 由于有 害生物从 国外 随林产品进 口而传人 用或不用广谱性 的化学农 药 , 常变化用 药品种和混用 配方 , 经 以免 的。在 国内, 多重大病虫害疫 区的迅速扩大也是 由于人 为活动的 害虫产生抗药性 。 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 、 许 施 根施和注射等方法 , 以减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病害与虫害防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病害与虫害防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病害与虫害防治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担负着维系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病虫害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森林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病害与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病害(一)病害类型森林病害是指一切对森林树种或物种团体造成内外部损害的所有疾病或生物体如病菌、真菌、细菌、病毒等引发的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

(二)病害影响森林病害不仅危害森林种植业的收益和国家经济发展,更会给森林生态和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例如导致森林树种死亡、繁殖受阻、陆续倒木等等,以及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系统如水源地的供给收缩。

极大地损失了生态环境和经济资源。

(三)病害防治森林病害的防治包括两个方面——病原体防控与生态治理。

在病原体防控方面,有两种以上的方法,一种是化学药剂控制,这种方法需要在病害爆发时立即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并且有一定的环境污染。

另一种就是生物学防治,也称为“微生物防治”,数据证明这种方法使用范围非常广,效果也很好。

【比如针对白松毛虫这种树种而言,由于其一般在林冠层出现,所以需要将病害杀虫剂涂在树干上,往往需要使用较高的瘤蝥(如朝若木酸、丁醇等)以加强效果。

】在生态治理方面,就是要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维护系统的健康平衡,增强森林的抗病能力。

例如,加强森林防火预防、绿化城市、推广生态修复、加强人工抚育等通常都体现了这种方法。

因为这项工作的特点是系统性,从整个生态系统中寻找并修复生态问题,通常才能提高森林抗病能力。

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虫害(一)虫害类型森林虫害的发生同森林病害类似,可能包括千禧虫、深山毒蜱、漆树小蠹等等。

虫类分布区、数量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虫害在分布和寄生方面极为广泛,因此对森林生态系统危害严重。

(二)虫害影响与树木病害相似,虫害同样会导致昆虫密度增加、植物叶片变黄脱落、导致枝条萎缩、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林业森林病虫防治工作总结

林业森林病虫防治工作总结

林业森林病虫防治工作总结
林业森林病虫防治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生长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我国林业森林病虫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定期巡查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病虫害的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森林经营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综合防治方法,有效控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特别是在生物防治方面,我们大力推广天敌、天敌复合、微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了森林从业人员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了他们自觉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看,林业森林病虫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大综合防治力度、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努力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发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发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发展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森林的生长和健康。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森林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现代社会,科技与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介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发展,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展望。

一、森林病虫害的现状森林病虫害是指影响森林健康、生长和生态平衡的疾病和虫害。

森林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包括树木、灌木及其他植物的病害和虫害。

南方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珍贵树种黑松松材线虫病等,这些病害都给森林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快,对森林的危害性大,甚至可能引发森林灾害。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

化学防治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或杀菌剂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但化学防治存在着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也容易产生抗药性和残留问题。

生物防治则利用天敌、病原体、寄生菌等天然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

物理防治则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隔离病虫源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这些传统的防治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除了传统的防治手段外,现代科技也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机遇。

基因工程技术、遥感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够更加精确和及时,对防治手段的选择和实施也更加科学和有效。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综述
[摘要] 目前有害生物入侵林业十分严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有扩大之势,对此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防治工作。

要建立测报体系,提高检疫水平,明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

切实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
一、前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

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

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二、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三、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
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

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

当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他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

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

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

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

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

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

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

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四、?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

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
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县林业构成威胁。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

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

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

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

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

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
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

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

1987年郑州市泡桐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

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

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

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

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7.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

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增加投入是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防治投入。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也要从育林基金中提取3-4%,用于病虫害防治。

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投资中,也要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病虫害预防和除治。

要强化森防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