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0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四)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四)分类:原创史评 | 标签: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2007-02-05 09:40阅读(45)评论(1)志摩是怎么死的,相信大家都知道,1931年11月份,他从上海飞往北京协和礼堂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艺术讲座。
我猜想当时可能也是因为生活过于窘迫,想省钱才去坐友人的免费邮机。
半路上,在济南附近撞上山头坠毁。
我想他去世也算是一种解脱吧,因为那时候,他跟小曼的婚姻也已经快走不下去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结局,我看他还是要离婚,回到追求徽因的起点,到时就不知道要伤害多少人了。
他之所以会如此执着于对徽因的感情,我看大概就应证了那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珍贵的”,不是么?总之,我仍觉得志摩是幸运的,在过世以后,这三个女人都这么有情有义地为他,也该感到欣慰了。
幼仪事业有成,还无怨无悔地照顾志摩的父母,抚养他的儿子。
不过她一直恨的都是林徽因,而不是陆小曼,这也是人之常情。
因为毕竟自己的丈夫的心里装了这个女人一辈子,而小曼在志摩的生命里不过是个后来者。
幼仪直到50多岁才嫁给了一个姓苏的医生,晚年过得很安乐。
其实客观上讲,志摩真的不是什么好男人,他很自私,可能当时真的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和理由。
我时常想,如果他一生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他所谓的真爱。
而从始至终都没有爱过幼仪,哪怕是一刹那都好,那么像他这样的人,怎么还会跟幼仪生下两个孩子呢?现在有很多男人可能都会,因为他们都是把爱与性,灵与肉分离的。
而我一直觉得志摩应该是一个追求这两个方面完美统一的人。
他能允许把自己分成灵与肉的两个部分吗?至于陆小曼,也是悔恨不已,戒了鸦片,深居简出,终生素衣素服,清灯守节,闭门思过。
不再踏足社交场所,还为志摩整理一些遗作,出版了几本诗集。
而徽因则为他成立了一个志摩基金,奖励文学青年。
另外当时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帮忙处理丧事(当时同去的还有金岳霖、沈从文、闻一多、梁实秋等人)时,从现场捡了一块飞机的残骸,给林徽因作纪念。
以后,这块残骸一直挂在林徽因的床头,直到她去世。
徐志摩生命中三个女人

陆小曼:志摩死后,小曼素服终身。 她在自己的卧室悬挂着志摩的大幅遗像, 每隔几天,总要买一束鲜花献上。1933 年清明,小曼回硖石为志摩扫墓,写了 一首感伤的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 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 湖山总寂寥。”她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努力习画,终生不辍。
课 文 拓 展
徐志摩与张幼仪
林徽音
林徽因与徐志摩
林徽因 泰戈尔 徐志摩
林徽因与梁思成
梁 思 成
林长明
泰戈尔 林徽音
徐 志 摩
陆小曼
志摩更注重 精神的追求, 他要拉著爱人 飞往更高处同 看宇宙的奥妙, 但陆小曼却宁 愿蜷缩万丈红 尘,志摩爱她 只能随她坠落。
陆小曼
张幼仪在离婚后成为一个新女性, 她独立生活,事业有成,还为志摩的 父亲养老送终,尽了志摩未尽的责任。 她心如止水,尽心抚养儿子,在她56 岁时,儿子徐积锴在美国成家立业, 她这才与邻居医生结婚。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 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林徽因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
林徽音缺少的是 狂放激情的能量,当 一切都被理性的思惟 耙梳过之後,生命只 剩余灰而非火焰。徐 志摩是火焰,他以自 身为中心向外延烧, 凡与他交会者无不立 即发生变化。徽音爱 这激越的能量,然而 火焰炙人,徽音不能 焚身相随,便只能选 择逃开了。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 张幼仪说过她爱志 摩,即便她仍是他的 妻子时,也没有机会说 出一个爱字。於是她 便用漫长的人生来说, 因为那正是她所相信 的——爱即是承担、 即是责任。如果从这 个角度来看,幼仪对 志摩的爱当是最彻底 也最完整的。诚如她 所言,三个女人之中 她最爱志摩。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看到一个爱一个,就是一个人渣。
是徐志摩,爱一个,伤一个。
在徐志摩有限而辉煌的35年人生中,他与三个女人有着源源不断的恋情。
首先是张友爱,她一生的妻子。
他们是典型的由父母安排的婚姻。
当时,徐志摩被迫嫁给张友爱。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封建社会的陋习,但这种关系实际上是徐志摩一生中的一段真实的婚姻。
张友爱从小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
1915年,她与徐志摩在家乡浙江夏至结为夫妻。
婚后第二年,徐志摩去上学了。
学识渊博的张友爱在家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帮公公照顾家里的一切。
1921年,张友毅随徐志摩赴英国留学。
这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不过,在徐志摩看来,他想要的是。
“我要在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的灵魂伴侣。
我很幸运能得到它,但如果我做不到,我就注定要失败。
”许志摩见了林徽因,觉得自己很幸运找到了自己的“唯一灵魂伴侣”。
此时,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与林徽因相比,他24岁时大了8岁,是老一辈的真实写照。
不过,虽然当时妻子张友爱和孩子来到伦敦,徐志摩还是向林徽因发起了一场爱情告白。
林徽因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线,挡不住徐志摩浪漫的“人渣男”攻势。
她对他说:我不是一个感情随便的女人,你必须在我和张友爱之间做出选择。
于是徐志摩马上回家告诉张友爱,说她要离婚了。
虽然张友爱觉得不理解,但她还是理性地处理了此事,带着孩子去德国留学。
其实当时张友爱已经怀孕了,她又为徐志摩怀了一个孩子,但徐志摩只是冷冷地说:“吵架,离婚”。
第二,“唯一的灵魂伴侣”林徽因。
他们的感情在今天的眼里是最血腥的,这就是狗血戏的剧本。
有了家庭,徐志摩遇到了才华横溢的林伟茵。
他毅然抛弃妻儿,坚持追求自己所爱的女人林徽因。
许智霖与许智霖离婚,成为第三者。
但事实上,徐志摩也是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已被父亲许配给梁思成。
然而,当时林徽因的父亲林昌民同意了女儿和徐志摩的关系,忘记了自己曾把林徽因许志摩许配给梁思成。
之后不久,林徽因在欧洲巡演结束后不得不和父亲一起回去。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常常会想起徐志摩,不仅因为他的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
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
如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
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
她们的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
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
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
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
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
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
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
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
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
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
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
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
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的三个女人徐志摩一生有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分别是他的第一任夫人张幼仪、他在留学期间追求过的“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以及上海有名的交际花陆小曼。
对于第一个女人,我想,徐志摩是万般不情愿的,也许是出于对父母命令的屈从,也许是为了家族利益,但绝对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他爱她,这样的证据太多了。
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的照片时,用极度鄙夷的口气吐出一句“乡下土包子。
”婚后两人的感情也是平平淡淡,甚至可以说是毫无生气,徐志摩从来不肯正眼瞧过张幼仪一眼,就连传宗接代这种事徐志摩也只是奉父母之命而不得不为之。
当徐志摩在伦敦求学时,她前往与他团聚,而当时徐志摩已疯狂地爱上了林徽因,一个十六岁的少女。
也正是在这多事之秋,当徐志摩得知张幼仪已经身怀六甲时,他竟冷冷对她说:“把孩子打掉。
”张说:“现在打孩子很危险的,我听说有人因为这个死了呢!”徐说:“还有人坐火车死了呢,难道因为坐火车会死人就不去坐火车了吗?”这就是徐志摩的正牌妻子所钟爱的丈夫对待妻子的态度,简直可以用“刻薄残酷”来形容。
我同情张幼仪,同时也怪她不争气。
她跟了徐志摩那么多年,怎么就没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
徐志摩可以用情不专,可以一生只为了“爱、美、自由”而抛弃道德舆论,抛弃作为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抛弃一个全心全意忠于他的妻子,那么张幼仪为什么就不能结束这种婚姻的折磨和羁绊,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呢?以她的家庭背景,就算找不到一个高富帅,找一个爱她宠她的忠厚之辈也完全没有虞虑。
可她为什么没有这么做?我觉得,原因有三:一、张幼仪是个温婉贤淑派,宁可天下人负我,也不可我负天下人。
她的这种性格使她在这一场没有爱情根基的婚姻里一直充当着弱势的角色,对周遭的一切逆来顺受。
懦弱的她不会选择背叛婚姻,背叛丈夫,除非徐志摩一纸休书先抛弃了她,事实证明,结局的确如此。
二、张幼仪是个受传统思想严重束缚的旧社会女子,思想还是尚未开化到背夫弃子另寻他爱的境界。
徐志摩过于自由,而她过于保守,他们的结合就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但这种结合显然是悲哀的,所以造成了悲剧。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张幼仪张幼仪(1900——1988)名嘉玢。
1900年出生,原籍江苏宝山,后移嘉定。
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县里的巨富。
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
她的二哥张君劢,在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是民社党创立者。
四哥张嘉璈曾任中国银行总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
张幼仪15岁时奉父母之命曾嫁给徐志摩。
名门望族之女张幼仪生于1900年,她的家庭是上海宝山的一个大户人家。
在张幼仪14岁那年,张嘉璈奉命视察杭州一中,看到了徐志摩的考卷,颇为赞赏,主动向徐家求亲,当然这里也有经济政治联姻的意思,当时徐家以二妹相许。
张幼仪比徐志摩小4岁。
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家中开办有灯泡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和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他一口答应,并送了聘礼。
聚少离多的婚后生活1915年10月,张幼仪和徐志摩结婚,徐志摩并不喜欢她。
婚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话说,张幼仪个性沉默坚毅,帮助公公理财,甚为得力,但这些老人眼中的优点,在活泼飘逸、热情奔放的诗人眼里,就是呆板无趣、僵硬乏味。
1916年秋,徐志摩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
由妻兄张君劢介绍,徐志摩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
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
1920年9月,他由美国来到英国留学。
婚后4年,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只有4个月。
张幼仪足不出户,总是长时间跟着婆婆坐在院子里缝缝补补。
婚后她也曾写信给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希望能完成中断的学业,但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这些事情,使得读书的愿望成为泡影。
1920年初秋,徐志摩在伦敦见到17岁的林徽因,一见钟情,陷入单相思。
是年冬,林去苏格兰上学,不久后随父回国。
团聚后的别离1920年底,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先到马赛再到伦敦。
据说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相聚,是公公婆婆安排的,为的是让徐志摩知道要对家负起责任。
徐志摩与三个女性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性的故事林徽因林徽因是徐志摩最早认识的女性之一。
在1925年的春天,徐志摩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在北京大学为林徽因的“建筑美学”作了一场讲座。
这次相遇,促使两人迅速建立了感情。
他们之间的爱情充满着纯真和热烈。
徐志摩以林徽因为灵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再别康桥》和《无题》。
这些作品中体现了他对于林徽因深深的倾慕和眷恋。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因众多原因没有得以长久。
林徽因后来与梁思成结婚,徐志摩也迎娶了陆小曼,但他们之间的情感却继续留存,成为彼此心中永远的痛。
毛熙震毛熙震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
他们相识于1930年代的香港,徐志摩是她的老师。
在他们的相处过程中,徐志摩感受到了毛熙震的温柔和勇气,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徐志摩的婚姻与毛熙震是一个悲剧。
他们的婚姻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
徐志摩的旅行和工作常常使两人长时间分离,而且毛熙震的精神健康问题也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了困扰。
最终,他们的婚姻以悲剧收场,让徐志摩陷入了深深的忧伤与自责之中。
陆小曼陆小曼是徐志摩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投入的爱情。
他们相识于1945年的重庆,徐志摩被陆小曼的美丽和聪慧所吸引。
他们彼此倾诉,建立起一段深厚的情感。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如同他的前两段婚姻一样,受到了种种困扰和障碍。
战乱和生活压力使两人经常分离,而且陆小曼也有着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尽管如此,他们的爱情却在岁月的洗礼中坚持了下来,成为徐志摩一生中最后的情感依托。
徐志摩与三个女性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于爱情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这些故事中有甜蜜和快乐,也有痛苦和困惑。
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徐志摩诉说了自己对于女性的崇敬和赞美。
这些故事让我们对于徐志摩的一生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再别康桥番外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徐志摩何以如此迷恋康桥?仅仅是因为在这里读过书吗?显 然不是。是因为康河的风光秀美吗?
不完全是,须知诗人是南方人,好山好水是见过不少的。 翻一翻诗人的散文与书信,或许会找到答案。诗人曾说过;“我 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 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 痛苦的时期。)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 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 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 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 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 春信。阿,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 阿,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阿,这不是新来的 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我所知道的康桥》1926年1月15 日)。
作为他的原配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张幼仪真是 无可挑剔了,贤良淑德,相夫教子, 孝顺父母。但志摩爱过她吗?从未。 有的恐怕也仅仅是感激之情,他不是 如此的自私,如此的吝啬自己的爱, 而是他无法左右,梦中他们擦身而过, 相遇却不曾相识。 幼仪为志摩付出了一切,他需要 她时,她留下来照顾他,他要离开她 时,她不给他丝毫的羁畔。志摩的 《笑解烦恼结》是给她的,这笑的背 后蕴涵了幼仪多少的泪和苦痛,而这 仅仅源自一个理由,没有理由的理 由——志摩不爱她。
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小曼留恋 于交际圈,宴游,打牌、应酬,不但 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浪费了自己的天 赋,也在生活上给徐志摩带来了许多 困难,甚至染上了烟瘾,一掷千金, 为了维持生计,志摩不得不身兼数职。 最终徐志摩要去北平了,小曼却离不 开上海的浮华生活,于是志摩只能上 海、北平两地跑,他的心底渗着一片 冰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的故事徐志摩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民国的四大才子之一,那
么关于徐志摩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希望对你有
帮助!徐志摩云游的故事徐志摩生于1987年1月19日,原名章垿,他现在的名字是在去
英国留学的时候改的。
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同时还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新
月诗社的成员之一。
他留下了很多的新体诗,比较著名的就是《再别康桥》,还有就是徐
志摩的《云游》。
徐志摩《云游》这首新体诗中描写的自由、轻盈。
他的这首诗体现出了
他婉转的写作风格,给人一种寂寥但是又向往的感觉。
大概这个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
徐志摩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在英国留学,在那里他见到了林徽因,他欣赏她,想要和她永
远在一起,但是他自己却有妻子,这时的他很悲伤,因为现在的妻子是父母安排的,让他
感觉自己没有自由。
终于他和张幼仪离婚了,却没想到林徽因受不了道德的谴责没有嫁给他,于是他和自己爱的女人陆小曼结婚了。
婚后有一段时间他们过得确实很好,但是不久
陆小曼就染上了毒瘾,陆小曼对钱财的挥霍使得徐志摩生活拮据,不得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生活的压迫让她越来越希望得到释放,于是这一切的东西都放在了他的诗歌中,《云游》就是他描述的最美好的国度,那是他生活的理想环境,那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他得
不到,所以只能想象。
徐志摩《云游》是他一生的渴望,是他对追求想象中世界的描述,
虽然美好,但是那只是一个梦,一个非常美好但
上一页下一页是却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要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最
先提到的就是张幼仪了,虽说他们在徐志摩中学毕业之后就结婚了,那时的张幼仪才15岁,他们在结婚之前素未谋面,可以说得上是靠人介绍而结婚的,当时大多都是听命于父母,而他们的结婚时两家人都是十分满意的,因为两个人的家庭条件都差不多,也可谓是
门当户对。
张幼仪18岁时给徐志摩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没过多久徐志摩就留学在外,张
幼仪也就随着爱人到了英国,去那边陪伴着他。
但是好景不长,徐志摩遇见了他的第二段
爱情,也就是林徽因,他们一见倾心,想要尽快的结婚,组成一个家庭,于是徐志摩向怀
孕两个月的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于是,他们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尽头。
当徐志摩转身回来
找林徽因的时候,林徽因也回了中国,也就不了了之了。
就在他心灰意冷感到孤寂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的最后一段爱情。
他最后遇到了陆小曼,没有过多久他们便结婚了,可谓好景
不长,陆小曼用钱十分的阔绰,挥霍无度,不仅在家里面与徐志摩大吵大闹不知悔改,还
在外面与别人整天厮混在一起不务正业,徐志摩只好在外努力工作补贴家里的用钱,直到
徐志摩因一场意外逝世,陆小曼才顿然醒悟,改过自新,这便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赛珍
珠和徐志摩的故事坊间传闻赛珍珠徐志摩曾经有一段暧昧关系。
两人的相识还跟泰戈尔有
关系。
1924年,泰戈尔接受孙中山的邀请来到中国。
徐志摩不仅精通英文法文,也非常尊敬泰戈尔。
因此,徐志摩充当泰戈尔中国之旅的翻译,同时照顾他的起居。
泰戈尔到达南
京后前往东南大学演讲。
徐志摩的翻译
上一页下一页让大家赞叹不已。
而赛珍珠也早就来到了现场,此次她是专门为徐志摩
而来。
赛珍珠早就通过徐志摩的诗集了解他。
在晚上的欢迎宴会上,赛珍珠主动到徐志摩
的跟前,与他交谈。
有人向徐志摩介绍赛珍珠。
在徐志摩的眼中,赛珍珠身材高大,虽然说不上漂亮,但具备一种神秘的魅力。
徐志摩在与赛珍珠的谈话中知道她在两年前因为想要补贴家用才开始写作,他衷心地劝诫只有热爱写作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当时二十八岁的徐志摩比赛珍珠小了三岁,却已经出版诗集,翻译外国诗歌,这大大鼓励了赛珍珠。
赛珍珠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老实木讷,与她的性情并不匹配。
而两人在婚后更生下了一个残障女儿,这让赛珍珠经受了巨大的压力。
与徐志摩的交谈让赛珍珠的痛苦得到缓解。
赛珍珠的父母笃信宗教,尽管她已经动心,但不敢抛弃家庭。
不久,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街知巷闻,赛珍珠只好将自己的女儿心思藏匿了起来。
赛珍珠着手翻译水浒传时还曾经给徐志摩写信,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点。
赛珍珠和徐志摩之间保持着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