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合集下载

空战战术编队(参考)

空战战术编队(参考)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可参考基中的编队原则,可减小基中的编队距离为电风扇编队作战编队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1)在兵力上要处于数量优势,同时编成利于攻击的队形。

(2)空战中尽量攻击敌长机,并分割敌僚机,使之丧失战斗力。

(3)长机要主动攻击敌机,僚机要时刻观察敌长、僚机行动,掩护长机行动。

如条件具备,应主动攻击敌机,并及时报告长机。

(4)长机出现弹药耗尽、负伤、机械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僚机应主动承担空中指挥任务。

(5)退出战斗时,编队应向战区的己方一侧、有地面防空火力掩护地区退出。

剩余油料较多、位置有利的飞机,应积极掩护其它飞机先行退出战斗。

编队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1)当双机编队被敌机追踪时,应根据敌机的位置和距离,采取向外上下分开的机动动作,迫使敌顾此失彼。

(2)编队其中一架被跟踪时,其它飞机应全力实施火力掩护,努力使敌机放弃攻击。

(3)尽量用一架(双)飞机引诱敌机,其余飞机对敌攻击;防御的双(单)机向敌机转弯,诱使敌机跟随,另一对己机寻找机会攻敌。

(4)当敌机数量明显多于自己编队,或编队失去战斗力的飞机较多时,应主动退出战斗。

单机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1)进入作战空域和判明敌机已开始实施攻击时要投掉副油箱。

要不间断地观察敌情。

要尽量减少无线电通话。

在作战地域要以更大的速度飞行。

(2)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敌人。

要把对方的飞机当成最好的飞机。

在攻击前要实施目的明确的机动。

(3)要尽可能从敌机尾后或下方进行攻击。

如果己机机动性不及对手,应以高度优势攻击。

当有速度较快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

(4)未确认敌机时不要攻击。

攻击机动动作和射击、发射动作要协调一致。

(5)遵守战斗纪律,要有全局意识和牺牲精神。

单机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1)发现己机处于被动时,要迅速采取果断动作,摆脱敌机追踪和导弹攻击。

当有更快速或更高位置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以获得同伴支援。

(2)要注意来自太阳方向的敌人。

不要让敌人尾随。

面向第四代战斗机的超视距空战

面向第四代战斗机的超视距空战
V01 3 No. . 4, 6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ieCo to r n r l&. mm a d Co to Co n nrlΒιβλιοθήκη J n, 0 9 u 2 0
第 3 4卷 第 6 期 20 0 9年 6月
文 章 编 号 : 0 2 O 4 ( o 9 O — 1 40 1 0 一 6 O 2 O ) 60 5 — 4
f ur . ut e
Ke r s:ou t e e a i n fgh e s,BV R o b t r d r, i— o a rm isl a rc m b t y wo d f r h g n r to i t r c m a , a a a r t — i s ie, i o a
Abs r c : he f ur h g n r to i t r s r ie f r t i o c t a t As t o t e e a i n fgh e s e v c o he a r f r e,t e a va c d t c o o e n h d n e e hn l gis a d t c is o he f ur h ge r to i ht r d h a tc f t o t ne a i n fg e s ma e t e BVR omba de be o r n c t mo c me mo e a d mor mpo t n n ei r a t i t e u ur . h f t e The BVR c m b t o a ha s e i l a tc c a a t rs i . Al o h BVR c s p ca t c i s h r c e itc s t e omb t fe t a e f c ha b e s en a f c e b a y f c o s Es ca l h a r or e ie o t olr da a d i— o a r fe t d y m n a t r . pe i ly t e ib n fr c n r a r n ar t — i mi sl o h o r h s ie n t e f u t ge r to i t r v e t i e to o ne a i n fgh e s ha e a gr a nf c i n f r BVR o c mba . S v o k w n o r lt e fgh e s t o we ha e t no a d c nt o h i t r a r il Bu he pio n o ma e ho d dipo e n a l d o ty. tt lta d c m nd r s ul s s e ty whe he a r i h ng u de l As t n t ifghtc a e s d n y. he fg e s de e o d,wes ou d s ud he BVR o i ht r v l pe h l t yt c mba a tc n tme.So t twe c n wi h ifgh n t tt c isi i ha a n t e a r i ti he

双机编队超视距攻击协同优势评估

双机编队超视距攻击协同优势评估

e s t a b l i s h e d ; f i n a l l y t h e me t h o d s f o r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a s s e s s me n t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ma t i o n s t a t u s a n d mo d e l e d f or t h e m.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i s a l g o it r h mi c mo d e 1 c a n mo r e a c c u r a t e l y a s s e s s t h e f o r ma t i o n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i n B VR a i r c o mb a t . Ke y wo r d s : BVR,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 a s s e s s me n t , o p e r a t i o n a l s t a t u s
双机编队超视距攻击协同优势评估
康志 强 , 寇 英信 , 李 战武 , 罗卫 平
(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西安 7 1 0 0 3 8 )
摘 要: 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双机协 同超视距 攻击 中的态势评估和协 同优势评估 ,提出了基 于编 队状态 的协 同优势评估方法 。
首先分析并将 编队完成超视距攻击的过程划分为 4个状态 阶段 ; 其次建立 了基本的超视距攻击态势评估模 型; 最后 讨论 了编队不同状 态下 的协 同优势评估方法并建 立了模 型。仿真结果表明 , 该算法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双机编

多机协同超视距空战决策算法

多机协同超视距空战决策算法

多机协同超视距空战决策算法
多机协同超视距空战决策算法是一种针对空中编队作战的算法,其核
心思想是通过多机协同,提高作战效率与战斗力。

该算法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以及系统工程等学科领域的成果,可有效应对现代高技术条件
下的空中战斗挑战。

算法流程如下:
1.目标识别与跟踪:通过雷达、光电等装备获取目标信息,实现目标
识别与跟踪。

2.目标分配:基于目标信息,对编队中的飞机进行目标分配,确保每
个飞机都有一个目标攻击。

3.路径规划:根据编队任务和目标分配结果,设定编队成员的任务及
路径,通过避免障碍物和优化路径,使各成员飞机能够尽快到达指定位置,配合作战。

4.指挥与控制:通过建立分布式控制网络,把各成员飞机的控制信息
汇集到一个决策中心,进行指挥控制,实现多机协同行动。

5.战术规划:基于现有的信息,通过各种战术规划算法,制定作战方案,并指示各飞机执行任务。

6.执行与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评估执行效果,调整算法参数,
优化算法,提高作战效率。

该算法的优点包括:
1.提高作战效率,增强战斗力:通过多机协同,可实现高效率执行作
战任务,提高战斗力和作战效率。

2.减小人员伤亡和战斗损失:不仅提高了参战人员的生存几率,还可减小航空器损失,降低作战成本。

3.具有高灵活性: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该算法具备高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作战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4.应对复杂环境:该算法具有强大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可以在高度复杂的作战环境中应对挑战。

超视距空战战法探讨

超视距空战战法探讨

“霍克,三点钟方向,敌机两架。

”接到E-3A预警机的目标信息通报,霍克上尉驾驶F-15C战斗机快速右转,紧接着,僚机格雷中尉也跟着右转。

随着E—3A不断传来指令,霍克和格雷驾驶着F-15C保持无线电静默隐密向敌机逼近。

在距敌机约100公里处,霍克打开机载雷达对前方进行搜索。

很快,雷达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为了慎重起见,霍克对目标又跟踪了几秒钟并由敌我识别器进行敌我识别,当确系为敌机后,霍克把雷达转为锁定状态,马上锁定一架敌机。

与此同时,打开了武器发射开关。

在距敌机约45公里时,霍克按动了导弹发射按钮。

“砰”地了声,一枚AIM-120空空导弹离开挂架快速向目标扑去。

数秒钟后,远处闪起一团火光,目标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这时,格雷也用同样的方法打掉了另一架敌机......这并不是一场真实的战斗,而是美军经常进行的超视距空战演练。

在海湾战争中,第一次出现了中距空空导弹击落的飞机数超过了近距格斗导弹击落的飞机数,它标志着一个空战时代——超视距空战时代的到来。

如何对付超视距空战,成为世界各国空军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打掉预警机人们在谈论空战时,常常把焦点集中在战斗机身上,却往往忽视了预警机的作用。

其实,对于超视距空战而言,预警机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决定性的。

因为在现代空战中,谁先发现对方,谁就掌握了空战的主动权。

战斗机由于机体有限,不能容纳直径较大的雷达,搜索距离近,且存在很大的死角(只能对前方一定区域内的目标进行搜索),对所处空域的空情了解有限。

而预警机则不同,其机体大,能载直径很大的雷达天线,且能360度搜索,不存在雷达盲区,对空情的掌握远远超过战斗机,如美E-3A预警机,能在9000米高空,据测到方圆400 公里以外低空飞行的战斗机;能同时处理600批目标。

指挥100架战斗机进行空战。

同时,大量的实战也说明有无预警机,空战结果大不一样。

以叙贝卡谷地空战、海湾空战。

空战战术

空战战术
从这次模拟交战和其他试验中可得到3个教训。第一个是现代头盔显示器(HMD)和短距空空导弹是战斗机的基本装备。第二个是视距内战斗极其危险,而且正在变得愈来愈危险。最近的空战历史表明,过去的"乱成一团"的战斗机格斗,即在几千米范围的空中有多处格斗的情况将会逐渐消失。在近期的空战中,尚没有看到大过载机动,因而这种机动练练可以,而对它刻意追求则是不明智的。第三个教训是视距内空战似乎具有一种均衡机制,即装有大离轴角导弹和头盔显示器的F-5或米格-21在与F-22一对一的作战中具有相似的能力。
8、分离S机动:
非常实用的机动
适用情况:反击在尾部敌机
战术运用:分离S能突然改变你的航向并使你获得极高的机动性能,快速的反击敌人。做分离S之前首先确定你要有充足的高度(距地8000-10000米)还要有一架性能优秀的战斗机,否则还没等你转过一半你就over了。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保持中等航速,翻转,使机腹向上(如果航速过快可以先做几个滚筒)。然后向下拉杆到底保持,这时飞机将会向下做筋斗,不要改变航速。当机身再次与地面平行的时候放开操纵杆检查高度然后转弯重新捕捉目标。机动结束。分离S对处于你6点方向并正在用机炮攻击你的敌机极为有效(成功率90%)但千万别用它来规避导弹(导弹的seeker范围很宽)在包括JAS 39、"阵风"、"台风"、F-22、JSF在内的21世纪战斗机尚未投入实战应用之前,人们更多的注意力正在集中到在这些飞机上所用的各种新技术和它们所具有的各种先进性能上(隐身、超音速机动性等等),但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投入实战后可能会对未来空战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关心JSF垂直着降型的重量,已决定把航炮装在内部武器舱内,它将占有一个可安装炸弹的位置,这样军方可根据执行任务的需要决定是安装机炮还是炸弹。

空战基本战术

空战基本战术

空战基本战术
1、双机双向夹击
攻击方的双机编队迎头发现目标后即在适当距离左右分开。

僚机从目标左侧进入,在目视发现前即实施超视距攻击。

而长机则从目标右侧进入,高度略高,到目视发现距离发射格斗导弹攻击。

当然两者的攻击方法也可以互换。

如在尾后发现目标,双机也??以转头攻击对方,反之亦然,成互相掩护态势。

2、徉动夹击
这是一种诱饵战术,适于双机或四机编队。

当该编队在远距离发现目标后,在适当距离长机或长机组向目标机容易发现的正前方徉动。

而僚机或僚机组稍迟一些向目标侧后转过去。

当长机快速通过目标前方(以正侧方对着目标,即航向差90度,对方导弹在正侧方攻击快速目标一般较难),僚机组已稍稍对着目标的腹部(如它在转弯攻击长机)或尾后,并立即用导弹攻击。

长机通过目标前方后,立即转过头来夹击目标。

3、磨盘式攻击
对于有多目标攻击能力的飞机可以使用这种战术,在远距离迎头自左到右或自右到左同时向多目标连续发射中距导弹,然后立即急盘旋下降以防止或甩掉对方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射的导弹,并相机再次上升攻击。

另附:在现代空战中,迎头攻击的概率高达45%左右,尾后攻击约45%,侧方攻击约10%。

另外用计算机模拟空战表明,在正前方偏10度左右攻击(用红外制导格斗导弹,离轴40度)命中概率高达71%,若偏20度,为52。

2%,而正侧方攻击命中概率19。

3%,尾后左右45度攻击,命中概率只有12。

5%。

由此可见,最有利的进攻方向是目标正前方偏+/-20度左右。

因此今后的空战不一定从目标后方进入。

划分超视距、近距的多机协同作战战术决策

划分超视距、近距的多机协同作战战术决策
战 阶段 转 变的规 则。仿真验证 了不 同阶段 的协 同作战模型 以及 转变规 则的合理 性与正确性 。 关 键 词: 超视 距 空战 , 距 空战 , 胁估 计 , 近 威 目标分 配 , 变规 则 , 转 模糊 模 型
中图分 类号 :29 V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 5 (0 1 0 -9 1 7 1 02 8 2 1 )60 7 - 0 7 0 视距 阶段进 入 近距格 斗过 程 。
1 超视距协 同作 战方案
11 超视距空战的威胁评估 . 威胁估计是 目标排序与分配的前提 。目 前常用
距格斗的作战过程 , 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过深入 的 研究 , 如文献 [ 2—8 研究 了超视距 的多机协 同作 ] 战, 文献[ , ] 9 1 研究 了近距 的多机协 同作战。但是 0 关于这两个作战过程的研究 都是相互独立 的, 没有
划分 超 视 距 、 近距 的 多机 协 同作 战 战术 决 策
牛绿伟 ,高晓光 , 张 坤 ,李 波
( 西北 工业 大学 电子信息学 院, 陕西 西安 702 ) 119

要: 针对 战斗机 超视距 协 同作战和近距协 同作 战 的不 同, 出 了划分超视 距 、 提 近距 的 多机 协 同作
随着战场探测技术 、 指挥 自 动化技术、 数据链技 术、 新一代战机和空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 ,
现代空战逐渐演化成为超视距 的多机协同作战和近 距 的超 机 动 空 战 两 种 形 式 … 。超 视 距 空 战又 分 为 中距空战 和远距空 战 , 距空 战一 般指双 机相距 远 10k 0 m以上, 自 各 在预警机的指挥下通过发射远距 空空导弹攻击 目标 的空战 ; 中距空战一般指双机在 相距 1 — 0 m时, 0 10k 通过发射中距空空导弹攻击 目 标的空战; 近距空战是指双机在相距 1 m或可 目 0k 视距离 内, 通过发射红外空空导弹或者航炮进行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编队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1)在兵力上要处于数量优势,同时编成利于攻击的队形。

(2)空战中尽量攻击敌长机,并分割敌僚机,使之丧失战斗力。

(3)长机要主动攻击敌机,僚机要时刻观察敌长、僚机行动,掩护长机行动。

如条件具备,应主动攻击敌机,并及时报告长机。

(4)长机出现弹药耗尽、负伤、机械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僚机应主动承担空中指挥任务。

(5)退出战斗时,编队应向战区的己方一侧、有地面防空火力掩护地区退出。

剩余油料较多、位置有利的飞机,应积极掩护其它飞机先行退出战斗。

编队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1)当双机编队被敌机追踪时,应根据敌机的位置和距离,采取向外上下分开的机动动作,迫使敌顾此失彼。

(2)编队其中一架被跟踪时,其它飞机应全力实施火力掩护,努力使敌机放弃攻击。

(3)尽量用一架(双)飞机引诱敌机,其余飞机对敌攻击;防御的双(单)机向敌机转弯,诱使敌机跟随,另一对己机寻找机会攻敌。

(4)当敌机数量明显多于自己编队,或编队失去战斗力的飞机较多时,应主动退出战斗。

单机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1)进入作战空域和判明敌机已开始实施攻击时要投掉副油箱。

要不间断地观察敌情。

要尽量减少无线电通话。

在作战地域要以更大的速度飞行。

(2)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敌人。

要把对方的飞机当成最好的飞机。

在攻击前要实施目的明确的机动。

(3)要尽可能从敌机尾后或下方进行攻击。

如果己机机动性不及对手,应以高度优势攻击。

当有速度较快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

(4)未确认敌机时不要攻击。

攻击机动动作和射击、发射动作要协调一致。

(5)遵守战斗纪律,要有全局意识和牺牲精神。

单机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1)发现己机处于被动时,要迅速采取果断动作,摆脱敌机追踪和导弹攻击。

当有更快速或更高位置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以获得同伴支援。

(2)要注意来自太阳方向的敌人。

不要让敌人尾随。

敌机位于己机尾后时,要向敌机方向做“S ”减速机动。

(3)任何防御的目的是摆脱敌人转入进攻。

要识别并预测敌人的攻击意图,并准备随时转入攻击。

(4)如果投不掉副油箱就应立即离开交战空域;双机编队中若被击落一架,另一架应及时退出战斗。

(5)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若己机低空性能优越,要充分利用之.尽且与敌在低空周旋.并适时退出战斗。

战斗机性能差距是现实,但空战局面不是性能差距的简单推导,否则战争早消亡了。

战术能在相当程度上杭衡技术,战场上也几乎不存在纯教科书式的单机对抗。

下面请专家结合不同机型的情况介绍超视距空战基本战术,以期能对空战实际情形有所感受,并体会到敌人的思路和己之对策。

空战分进攻性空战和防御性空战两种基本类型,有不同的战术原则。

理解这些原则是了解空战战术的基础。

空战队形目前各国第三代战斗机主要采用双机(四机)雷达跟进队形、双机密集队形、双机橄榄形编队、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等。

双(四)机雷达跟进队形此队形多用于中距空战和侦察,搜索和警戒范围较大,灵活性强,便于相互策应和掩护。

各机型运用这一队形特征不同。

F-15:距离20千米,高度差600米,观察角0~10°。

F-16:距离15~20千米,高度差0~600米,四机编队时,机组内保持防御队形。

“幻影”2000:距离20~30千米(一般是25千米),高度差6 00~1000米(一般是600米),间隔3~8千米。

这种队形属大间隔、大距离队形,发现目标后可迅速调整变换,迅速转向目标。

双机密集队形此队形是相对于中距战中的雷达编队队形而言,不是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

这是F-16在超视距接敌中使用的主要队形,主要用于二对一、二对二的对抗。

双机横向间隔4千米以内,前后距离保持在1千米以内,高度差0~200米。

双机橄榄形队形这是F-15、“幻影”2000的主要队形。

通过双机相互对向和背向盘旋保持队形和逐步前进,高度差600~2000米,各机的盘旋环形航线相互衔接,基本上构成一个不规则的橄榄形,F-15的半径为9~20千米,“幻影”2000为8~18千米。

盘旋期间,始终保持一架机头朝向敌机、一架背向敌机,不断互相转换,保持攻击和防卫的连续性。

其中对向飞行距离较短,多在10 ~20千米,一般不超过20秒,以保持编队不断前进。

前位机在距目标25~40千米便转弯回头,以便及时回避威胁及诱敌深入。

随着双方距离不断接近,双机轮番进入对向敌机的频率增加。

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此队形主要用于战术进攻,是美空军常用的三机战术队形,编队的间隔、距离不大于5千米,最小800米,双机置前配置为防御队形,置后配置为支援队形,各单机间插空布局,具有较大的战术空间。

三点前后相守,左右交联,进攻点多,队形变换灵活。

各阶段战术要点中远距空战过程一般经过目标搜索与识别、接敌、攻击三个阶段,也有搜索完了直接发射远程导弹攻击的。

第一阶段,F-15、F-16除了用机载雷达和电子光学设备对目标进行识别,通常还出动两架飞机对目标进行监视。

其中一架飞机以最大速度从目标附近飞过,进行目视识别,并将目标信息传给另一架飞机,由另一架攻击。

特殊情况下(如无远距雷达监控,双机不宜疏开),双机要么直接攻击未被识别目标,要么接近目标目视观察,然后攻击。

接敌和攻击阶段在中远距空战中是个统一的过程。

飞行员在接敌的同时进行机动,占据有利位置。

锁定目标后,机载雷达转入“自动”状态,并向计算机传递必要数据,计算使用武器的各项指数。

在接敌过程中,飞机通常以大俯仰角进入射击区。

满足必要条件后,发射导弹。

以双机以上编队行动时,F-15、F-16通常分成突击编队和掩护编队,按高度向纵深沿正面疏开。

突击编队位于佯动编队的前面或后面,距离通常为2000~5000米。

“幻影”2000的中距战比较注重通过相互间密切策应和掩护,创造中距攻击条件。

它的中距战术分三种态势。

主动态势下直接攻击“幻影”2000双机保持跟踪队形,前后距离约4千米,从约110千米外与机载雷达性能稍逊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敌,速度550~650千米/小时,目标机双机保持密集队形。

“幻影”2000双机加速到0.9马赫,以240千米/小时速度差、600~900米负高度差接敌。

距离目标机37~74千米时,“幻影”2000锁定目标机双机,同时实施中距导弹攻击,然后进入近距实施格斗。

均衡态势下机动攻击“幻影”2000双机与机载雷达性能相近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互相接近。

双方同时发现对方时一般距离70~80千米,“幻影”2000在距目标机约56千米危险空域之外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伺机接敌并实施中距攻击。

被动态势下伺机攻击“幻影”2000双机保持防御队形与机载雷达性能较优的敌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近,敌机在距离70~80千米时首先发现“幻影”2000并迅速占位,“幻影”2000也获得机载威胁告警系统或地面引导单位及空中预警机的提示后,迅速变换成球状编队接敌,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并逐步加快“对向”与“背向”转换频率,造成敌机连续丢失目标。

当接近至40~50千米时,“幻影”2000双机同时“对向”加速接敌,集中力量攻击威胁较大的一架,然后再攻击另一架目标机。

双机编队攻击战术双机编队在中远距空战中的战术主要有:直接攻击、钳形攻击、釜底攻击、水平疏开、垂直疏开、组合疏开等。

直接攻击在攻击机与目标相向或同航向飞行时,使用导弹攻击。

当目标处于中空或高空时,攻击机在目标探测距离和导弹最大发射距离方面占较大优势,可在空中或地面指挥所指挥下进行攻击。

如条件允许,攻击机可以1000~2000米的负高度差进入目标前半球或后半球,当机载雷达探测并识别目标后发射导弹。

攻击前通常打开电子战设备干扰对方,防止其进行攻击,而后飞机在上仰时以最大允许发射距离发射导弹。

钳形攻击是指利用两个编队从不同方向(侧面)同时攻击目标。

如果对方发现一个编队并向其转弯,另一个编队即可占据有利战术位置对目标进行尾后攻击。

此时,地面或空中指挥所对飞机进行引导,并观察空中情况和协调各型飞机的行动。

其中有两种典型情况。

一是侧冀迁回,占位攻击。

双机保持跟进队形从70千米外接敌,高度大约在4800~9200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目标机高度3600~9500米。

距离40~60千米发现目标机,距离30~40千米时前位长机向一侧反转诱敌,后位僚机接敌并发射中距导弹,长机再反转进入攻击。

若僚机攻击前被目标机锁定,则僚机实施反转诱敌,由长机转入攻击。

二是双向迂回,左右夹击。

双机保持跟进队形,高度4800~9200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

距离30~60千米雷达发现目标机,15~40千米锁定,双机同时向两侧分开,并反转迁回,再回头对目标机实施包抄夹击。

釜底攻击是F-15、F-16等型机混合编队进行空战的主要战术,经常与“钳形攻击”组合使用,适用于中队以上编队空战。

在空中预警机发现目标后,F-16双机立即机动至目标侧翼,并进行防御机动,吸引对方,迫使对方中队进行双机水平疏开,其中对方一个双机编队跟踪F-16双机,而后F-15双机投入战斗,对F-16双机在低空从相反方向投入战斗,与F-15形成“钳形攻击”。

如果隐蔽攻击失败,F-16将吸引对方跟踪,并展开近距空战。

远处的F-15在情况适宜时,有选择地发射中距导弹攻击。

水平疏开在低空空战和条件不允许进行垂直机动时使用。

其要领是数架或双架飞机同时施放有源干扰,并按预定角度沿水平面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

完成疏开后,继续接近目标,使敌无法发挥导弹发射的距离优势,同时可保障攻击编队顺利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目标转弯后,先敌实施发射。

战斗开始前,为达成攻击的隐蔽性,战斗机双机须编成密集梯队战斗队形,前后距离200米以内,左右间隔100米以内。

当与目标距离达到60~65千米(约为最大探测距离的70%)时,敌雷达进入自动跟踪状态,编队立即改变队形。

当发现在捕捉到目标的同时也被敌雷达截获时,飞行员立即施放干扰15~20秒,而后以30°~45°的角度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并直飞60~70秒。

直飞时间取决于修正转弯的角度,角度越大,直飞时间越短。

直飞过程中为防止目标脱离雷达跟踪区域,飞行员应尽量缩小角度,修正自己的位置。

这些机动动作可最大限度缩短对方导弹发射距离,破坏其雷达自动跟踪,迫使其重新判断形势,重新定位和锁定目标,重新准备导弹发射。

即便对方双机编队长机雷达锁定没有被破坏,从发现己方双机疏开到重新定位也需要50~60秒。

利用此间隙,己方双机可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对方转弯,并根据情况做如下选择:双机同时对对方实施攻击;长机对对方实施攻击,僚机对长机进行保障,或相反。

假如己方双机完成疏开后,长机仍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长机应在转向目标后,重新施放干扰,掩护僚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