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二版习题答案
工程制图与公差部分习题答案

工程制图与公差部分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C2、B3、B4、B5、D二、应用题1、直齿斜齿2、蜗轮、蜗杆人字齿轮3、定量泵溢流阀定压驱动单杆油腔往复运动4、5、不去除材料去除材料6、(1) (2) (3)7、A、被测要素的直线度公差为0.1mmB、被测点于平面上位置度公差为0.1mmC、被测点于空间的位置度公差为0.1mmD、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A的平行度公差为0.1mm8、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 a的最大值为3.2μm,最小值为1.6μm。
9、A、过渡配合B、间隙配合C、过盈配合10、工程制图与公差部分习题一、选择1、A3图样的幅面尺寸为。
A、594*420B、841*1189C、297*4202、轴线、对称中心线、轨迹线、节圆及节线均用画出。
A、细实线B、虚线C、波浪线3、新标准规定,方向为看图方向。
A、标题栏中文字B、标注尺寸C、技术要求4、在时,可以用涂黑代替剖面线。
A、被剖面积较大B、狭小面积宽度小于等于2mm时C、装配图中5、标准公差等级分为级。
A、20B、19C、18二、应用题1、分别画出一对圆柱直齿轮和一对人字齿轮啮合的简图。
2、画出矩形花键联接图。
3、画出定量泵溢流阀定压驱动单杆油腔往复运动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4、标注下图中法兰盘的主要加工尺寸要求。
5、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有哪几种?6、请用表面粗糙度符号表示,(1)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 a的上限为3.2μm ;(2)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 a的最大值为3.2μm;(3)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 a的最大值为3.2μm,最小值为1.6μm;(4)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 a的最大值为3.2μm,R y的最大值为12.5μm。
7、用文字说明下列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
8、分别说明以下配合属于哪种配合形式。
A、E8/h7B、JS8/h7C、N8/h79、请用加工符号表示(1)加工余量为3mm(2)镀覆后的R a的最大值为3.2μm。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习题集 2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必须制成绝对精确。
()2.公差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3.在确定产品的参数或参数系列时,应最大限度地采用优先和优先数系。
()4.优先数系是由一些十进制等差数列构成的。
()5.公差值可以为零。
()二、多项选择题1.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制成绝对精确是。
A.有可能B.有必要C.不可能D.没必要的2.加工后的零件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差,称为。
A.形状误差B.尺寸误差C.公差3.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有。
A.便于采用高效专用设备B.便于装配自动化C.便于采用三化D.保证产品质量4.标准化的意义在于。
A.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B.是科学管理的基础C.是产品的设计的基本要求D.是计量工作的前提三、填空题1.优先数系中任何一数值均称为。
2.制造技术水平提高,可以减小,但永远不可能。
3.规定公差的原则是。
4.公差的作用有、等。
5.公差的种类有、和。
6.优先数系的特点、。
7.公差课程是从保证产品的和如何实现的角度出发,围绕与这两个概念,研究与的矛盾。
8.标准分为、、和。
四、简答题1.什么是互换性?2.什么是加工误差?3.什么是公差?4.什么是几何参数?5.公差和误差的区别?6.什么是优先数系?7.什么是标准化、技术标准?答案:一、判断题1. ╳2. ╳3.√4. ╳5. ╳二、多项选择题1. C2. CD3. B4. ABCD5. ABCD三、填空题1. 优先数2.尺寸误差消除尺寸误差3.在保证满足产品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给出尽可能大的公差4.限制误差保证互换性生产5.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510101*********6.等比数列公比为7.高质量互换性误差公差使用要求制造要求四、简答题1.答:是指机械产品在装配时,同一规格的零件或部件能够不经选择、不经调整、不经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检测答案(第二套)

一、填空题(本题共30个空,每个空0.5分,共15分)1.按表面轮廓的高度特征评定表面粗糙度的三个参数依次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轮廓最大高度。
2.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
3.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当孔、轴以最大实体尺寸相配时,配合最紧。
4.一光滑轴与多孔配合,且配合性质不同时,应当选用基轴制配合。
5.已知基孔制配合为Φ25H6()/n5(),改为配合性质相同的基轴制配合,其代号用极限偏差φ25N6/h5。
6.齿轮副齿侧间隙的作用在于贮存润滑油和补偿由于温度、弹塑性变形、制造误差及安装误差所引起的尺寸变形。
7.公法线长度变动反映齿轮的传递运动准确性误差,属于控制齿轮传动的的公差项目。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反映侧隙合理性,属于控制齿轮传动的的公差项目。
8.齿轮副的配合制度可以有基齿距制和基齿厚制。
9.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职能。
10.某孔、轴配合的配合公差为0.041mm,孔的下偏差为零,轴的上偏差为-0.023mm,轴的公差为0.016mm,则孔的公差为0.025__mm,孔轴之间为过渡配合。
11.被测要素采用包容要求时,应遵守的边界为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应遵守的边界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包容要求通常用于保证孔、轴的配合性质,最大实体要求通常用于只要求装配互换的要素。
12.已知基本尺寸为φ50mm的轴,其最小极限尺寸为φ49.98mm,公差为0.01mm,则它的上偏差是-0.01mm,最大极限尺寸是φ49.99mm。
13.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包括__尺寸精度、_形位精度和表面质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④)。
①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②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才能称为有互换性的生产③一个零件经过调整后再进行装配,检验合格,也称为具有互换性的生产④不完全互换会降低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2.Ф30G7/h6表示()的(②)。
公差与配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差与配合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1.什么叫互换性?为什么说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原则?列举互换性应用实例。
(至少三个)。
答:(1)互换性是指机器零件(或部件)相互之间可以代换且能保证使用要求的一种特性。
(2)因为互换性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3)列举应用实例如下:a、自行车的螺钉掉了,买一个相同规格的螺钉装上后就能照常使用。
b、手机的显示屏坏了,买一个相同型号的显示屏装上后就能正常使用。
c、缝纫机的传动带失效了,买一个相同型号的传动带换上后就能照常使用。
d、灯泡坏了,买一个相同的灯泡换上即可。
1-2 按互换程度来分,互换性可分为哪两类?它们有何区别?各适用于什么场合?答:(1)按互换的程来分,互换性可以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2)其区别是:a、完全互换是一批零件或部件在装配时不需分组、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要求。
而不完全互换是零件加工好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为若干组,仅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
b、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制造精度要求提高,加工困难,成本增高;而采用不完全互换,可适当降低零件的制造精度,使之便于加工,成本降低。
(3)适用场合:一般来说,使用要求与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时,可采用完全互换;反之,采用不完全互换。
1-3.什么叫公差、检测和标准化?它们与互换性有何关系?答:(1)公差是零件几何参数误差的允许范围。
(2)检测是兼有测量和检验两种特性的一个综合鉴别过程。
(3)标准化是反映制定、贯彻标准的全过程。
(4)公差与检测是实现互换性的手段和条件,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1-4.按标准颁布的级别来分,我国的标准有哪几种?答:按标准颁布的级别来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5.什么叫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答:(1)优先数系是一种无量纲的分级数值,它是十进制等比数列,适用于各种量值的分级。
公差习题解答

-19
-21
3-4答案
X max X min X av X min 2 X av X max 2 47 74 20m 2 T f Th Ts X max X min 74 20 54 Th T f Ts 54 21 33m 基孔制:EI 0 ES Th EI 33 0 33m X min EI es es EI X min 0 20 20m TS es ei ei es Ts 20 21 41m
最大实 体尺寸 /mm Φ 40 Φ 40 φ 40
最小实 体尺寸 /mm φ 39.975 φ 40.039
采用的公差 原则
边界名称及边 界尺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最大实体 要求 最大实体 要求
最大实体实效 边界φ 40.01 最大实体实效 边界φ 40 最大实体边界 φ 40
最大实体状 态时形位公 差值/mm
40F8/h7
-25
+25
基孔制
基轴制:
0.039 0 0.025 0.050
H 8( 40 f 7(
) )
F8 40 h7(
+64
+25
0.064 0.025 0 0.025
)
+39 + 0 φ 25
-25 -50
+ 0 φ 25
-25
(2) D=100mm . Ymin =-36m , Ymax=-93m .
第三章作业解答
3-2 答案
组号 公差代 基本偏差 号 m 1 60H6 60g5 EI=0 Th=19 es= - 10 Ts=13 ei=- 23 标准 公差 m 另一极限 偏差m ES=+ 19 极限间隙 配合公 配合 或过盈m 差m 性质 Xmax= Tf= + 42 Th+Ts Xmin=+10 = 32 间隙
偏差公差的习题及答案

偏差公差的习题及答案偏差公差的习题及答案偏差公差是在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产品的精度和质量控制,对于确保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偏差公差的习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习题一:某公司生产的零件要求直径为20mm,偏差公差为±0.02mm。
请问这个零件的最小和最大直径分别是多少?答案一:最小直径 = 20mm - 0.02mm = 19.98mm最大直径 = 20mm + 0.02mm = 20.02mm习题二:一台机器的尺寸公差为±0.1mm,每个零件的尺寸偏差为±0.02mm。
如果这台机器由100个零件组成,请问整个机器的尺寸公差是多少?答案二:每个零件的尺寸偏差为0.02mm,共有100个零件,所以整个机器的尺寸偏差为0.02mm × 100 = 2mm。
因此,整个机器的尺寸公差为±2mm。
习题三:一根金属杆的长度为100cm,偏差公差为±0.5cm。
如果将这根金属杆切割成10段,每段长度相等,请问每段的长度公差是多少?答案三:整根金属杆的长度公差为±0.5cm,切割成10段,所以每段的长度公差为0.5cm ÷ 10 = ±0.05cm。
习题四:某产品的重量为100g,偏差公差为±5g。
如果将这个产品分成4个等重的部分,请问每个部分的重量公差是多少?答案四:整个产品的重量公差为±5g,分成4个部分,所以每个部分的重量公差为5g ÷4 = ±1.25g。
习题五:一台车的轮胎直径为60cm,偏差公差为±2cm。
如果车上装有4个轮胎,请问整个车的轮胎直径公差是多少?答案五:每个轮胎的直径公差为±2cm,共有4个轮胎,所以整个车的轮胎直径公差为2cm × 4 = ±8cm。
公差复习题 及的答案

9、 说明齿轮标注7 GM GB10095-88中数字和 字母的 含义。
10、 滚动轴承的精度有几级? 答;7指第123组公差精度为7级G指齿后上偏差 M指
齿后下偏差
5个精度等级为0 6 5 4 2
、计算
1 V已知孔045 -0025 x轴045 0配合 计算孔和轴的蕞貨实体尺寸与最大极限尺寸 孔
基孔制配合要求孔的精度高, 基轴制配合要求轴 的精度高。(F )
32. 普通螺纹的中径公差, 既包含半角的公差, 又 包 含螺距公差。(T )
33. 普通螺纹公差标准中, 除了规定中径的公差和 基本偏差外, 还规定了螺距和牙型半角的公差。
(F )
34. 对一般的紧固螺纹来说, 螺栓的作用中径应小 于或等于螺母的作用中径。(F )
—、是非题
1、只要有了公差标准,就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 (F ) 2、 凡是合格的零件一定具有互换性。 (F ) 3、 同一基本尺寸,同一公差等级的孔和轴的标准 公 差值相等。 (F ) 4. 圆度公差对于圆柱是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 面 上量取。 (T )
5、 若两个零件的实际尺寸相等,则它们的作用尺 寸
2若B孔的实际尺寸为050.025mm,其轴线对基 准轴线 的同轴度误差为00.045mm,该孔是否合 格? (合格、 )
3若C轴的实际尺寸为069.970mm其轴线直线度 误差 为00.025mm,该轴是否合格? ( 合 格
④
)
4 B孔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可得到的最大补
偿值为(0.067 )
一定也相等。 (F ) 6. 对同一被测表面,表粗糙度参数Ra值与Rz相等。
F 7、 03Om5, 03Om6,03Om9公差带的基本偏差 相同。 (T ) 8、 最小侧隙的确定与齿轮精度要求无关。 (T ) 9、 轴、孔分别与滚动轴承内、外圈配合时,均应
公差习题及答案

1、光滑圆柱结合精度设计应从哪几方面开始?答: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实际上就是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包括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的选用。
1)配合制的选择基孔制和基轴制是两种平行的配合制。
基孔制配合能满足要求的,用同一偏差代号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也能满足使用要求。
所以,配合制的选择与功能要求无关,主要是考虑加工的经济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从制造加工方面考虑,两种基准制适用的场合不同;从加工工艺的角度来看,对应用最广泛的中小直径尺寸的孔,通常采用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等)加工和定尺寸量具(如塞规、心轴等)检验。
而一种规格的定尺寸刀具和量具,只能满足一种孔公差带的需要。
对于轴的加工和检验,一种通用的外尺寸量具,也能方便地对多种轴的公差带进行检验。
由此可见:对于中小尺寸的配合,应尽量采用基孔制配合。
当孔的尺寸增大到一定的程度,采用定尺寸的刀具和量具来制造,将逐渐变得不方便也不经济。
这时如都用通用工具制造孔和轴,则选择哪种基准制都一样。
标准规定: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下列特殊情况下,由于结构和工艺的影响,采用基轴制更为合理:(1)用冷拉光轴作轴时。
冷拉圆型材,其尺寸公差可达IT7~IT9,能够满足农业机械、纺织机械上的轴颈精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基轴制,可免去轴的加工。
(2)采用标准件时。
例:滚动轴承为标准件,它的内圈与轴颈配合无疑应是基孔制,而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应是基轴制。
(3)一轴与多孔相配合,且配合性质要求不同时。
2)公差等级的选择公差等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精度等级。
(1)应遵循工艺等价的原则,即相互结合的零件,其加工的难易程度应基本相当。
(2)相配合的零、部件的精度应相匹配。
如:与齿轮孔相配合的轴的精度就受齿轮精度的制约;与滚动轴承相配合的外壳孔和轴的精度应当与滚动轴承的精度相匹配。
(3)过盈、过渡和较紧的间隙配合,精度等级不能太低。
一般孔的公差等级应不低于IT8级,轴的不低于IT7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笫二版)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习题1—10解:1)该配合用于对心与可拆卸,根据给出条件,x max ≯20μm,Y max ≯-20μm 可知 为过渡配合。
2)考虑到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该配合未提出其它要求,故选用基孔制。
3)求出配合公差 T f =|X max --Y max |=40μm查教材P14表1—2 IT6+IT7=13+21=34μm <40μm 故令孔选用IT7 轴选用IT64)确定孔、轴极限偏差并选定配合 ∵基准孔 EI=0 ES=+IT7=+21μm ∴X max =ES-ei=21-ei 设X max 暂按20代入则ei=21-20=1μmY max =EI-es=0-es 则es=0-(-20)=+20μm查表1—5 只有轴的基本偏差k 为ei=+2μm 与计算的值相接近,故选k ,对前 计算值重新修正: X max =ES-ei=21-2=19μm 显然,X max 仍小于20μm ,符合题意。
即:配合应为 Φ25H7∕k6 5)验算Φ25H7: ES=21μm EI=0μm Φ25k6: es=20μm ei=2μm X max =ES-ei=21-2μm=19μm Y max =EI-es=0-20μm =-20μm即: X max ≯20μm ,Y max ≯-20μm 符合题意。
习题 1—11解:1)确定基准制 因为一般情况,可选用基孔制 2)确定孔、轴公差等级由于 T f =︱X max -X min ︱=︱0.097-0.04︱=0.057mm=57μm查表1—2,与计算相接近的孔、轴公差等级为:IT6=22μm IT7=35μm 取孔公差等级为IT7(比轴低一级) 即 T D =35μm ∕轴公差等级为IT6 T d =22μm 则基准孔 ES=+35μm EI=03)计算热变形所引进的间隙变化量ΔX=95〔22×10-6(100-20)-22×10-6(150-20)〕=-0.1045㎜=-105μm 4)确定非基准件轴的基本偏差因基准孔 ES=35μm EI=0∵ X min =EI-es=40μm ∴es=- X min =-40μm ei=es-T d =-62μm 为了补偿热变形,在所计算的轴的上下偏差中加入补偿值ΔX ,即:es '=es +ΔΧ=-145μm ei '=ei +ΔΧ=-167μm故气缸孔的尺寸及偏差应为: Φ95035.00(mm )活塞的尺寸及偏差应为 : Φ95145.0167.0--(mm )习题1—17解:1)减速器属于一般机械,题意已明确采用P 0级精度2)查《现代综合机械设计手册》(中) 北京出版社 P1249页轴承内径 d=45mm 外径 D=75mm 宽 B=16mm 额定径向动负荷 C=21KN 实际径向动负荷为:1500N ∴P=1500∕21000=0.07 查表1-28 P <0.07C 应属于轻负荷3)查表1—24 轴承内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应为Φ45j6 ;查表1—25 轴承和外壳配合的公差带应为φ75H7 习题1—18解:1)参照教材P45各级精度应用的范围,应选择P0级2)已知该汽车所用前轴承的负荷为轻系列深沟球轴承,型号可选为:61810 3)该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查表1—24,应选公差带为:Φ50j6;查表1—25与轴承配合的外壳孔公差带为:φ65J7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习题2—23解:1)假设经过判断,不存在已定系统误差2)求出测量列算术平均值 X =10.01275㎜3)计算残差∑=121i νi=0 不存在未定系统误差4)计算测量列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差S ≈1.865μm5)判断粗大误差3S=3×1.865μm=5.595μm由于测量列的各残差值皆小于3S ,故无粗大误差6)计算测量列总体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xσ=nS =12865.1≈0.54μm7)计算测量列总体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x lim δ=±3-xσ=0.543⨯±μm=62.1±μm ≈1.6μm8)确定测量结果单次测量结果(第五次) X 5=10.014±3S=10.014±0.0056㎜算术平均值表示的测量结果 X C =-x ±3-xσ=10.±.0016㎜习题2—24解:1)如果只测量1次,则测量值20.020㎜为不定值(∵S=0),此时测量结果 为20.020±lim δ=20.020±0.005㎜ 即测量值可能为20.025~20.015㎜内的任何值。
2)如测量5次 算术平均值 -X 5=20.021㎜ 则 S=1.58 -5X σ=nS =500158.0≈0.00071㎜∴ ±3-xσ=0.00210㎜3)测量列为5次的测量结果表示 -5X ±3-5x σ=20.021±0.0021㎜4)如lim δ<0.002㎜,应重复测量几次?由3)计算可知,测量5次已使3-5x σ=lim δ=0.0021㎜ ,即需要5次测量;若lim δ<0.002㎜ ,n 显然要大于5次以上,由于n >10以后lim δ减少不明显,为了降低测量成本,生产中一般情况下取n ≤10次为宜。
习题2—25解:1)确定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因工件公差 T=25μm (相当于IT7) 查表2—9 A=2.5μm则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为u 1=0.9A ≈2.25μm2)选择计量器具查表2—10若选分度值0.01的外径千分尺,不确定度u )1=0.004㎜=4μm由于 u )1>u 1根据表2—4附注①,当 u )1>u 1 时,可采用比较测量(即采用尺寸等于φ40 量块,调整分度值0.01千分尺的零位,再用千分尺,测量工件);根据附注②,应重新计算安全裕度A '值A '=9.01u '1=9.01×4=4.4μm此时采用分度值0.01的千分尺进行比较测量时,应按以下极限尺寸验收工件:φ39.95-A ,=φ39.95-0.0044=39.946㎜ φ39.25-A ,=φ39.925-0.0044=39.921㎜即:使用分度值0.01的外径千分尺进行比较测量4005.0075.0φ--的工件时,测出的工件实际尺寸应在39.9216~39.946㎜范围内方合格。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习题4—8解:1)列出下表并将测量值换算为线性累计值注:每格线性值=100001.0×250㎜=0.0025㎜=2.5μm 2)按表中线性累计值作图(见后)3)按最小条件法与二端点连线法确定误差值最小条件法 f 1=0.009㎜二端点连线法 f 2=Δ1+Δ2 =0.005+0.006㎜=0.011㎜见下图所示。
习题4—9解: 1)根据图4—121 习题图4—9 a)图网格布线指示的测量方向,重新求出各测点读数的累计值,见下图所示。
2)上图中各测点累计值是根据图4—121习题图4—9 a)所表示的测量方向,将b)图左、右测值叠加而成。
如上图中的“0”是习题图4-9b)左边的“0”与右边的“0”的累计值;又如上图中的“+12.5”是习题图4—9 b)左边的“0”与右边的“+12.5”的叠加;而上图中的“+2.5”则是b)中“+12.5“与“-10”的叠加;而上图的“+7.5”则是b)左“7.5”与右“0”的叠加;上图的“+20”是b)图的“+12.5”与左边的“+7.5”的叠加…∵每格线性值=100002.0×200㎜=0.004㎜=4μm4)计算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值由于被测各点的测量值的分布己符合对角线平面法原则,故f=︱+80—(-40)|μm=120μm=0.12㎜习题4—10解: 1)将表4-27中D 面与B 面各测点读数列成下表形式2)按上表中D 面与B 面的累计线性值分别作图,便可得到D 面与B 面的直线度误差曲线,将两条曲线的首尾端点分别相连,可得到OA 与KF 两条直线,再过O 点作平行于KF 的直线OS ,则OA 与OS 两条直线的平行度误差(即D 面与B 面在给定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为测点8处的坐标值的绝对值之和,不难看出:其值为22(μm )习题4—11解:1)按两个坐标方向的正确理论尺寸所确定的1、2、3、4号孔的中心绘出位置度φ0.5㎜公差带,显然,各孔在两个坐标方向的位置度误差值不能越出半径公差值0.25㎜2)不难看出:1号孔的最大位置度误差值为 f1=0.1㎜2号孔的最大位置度误差值为 f2=0.15㎜3号孔的最大位置度误差值为 f3=0.18㎜=0.15㎜ 4号孔的最大位置度误差值为 f43)由于各孔的位置度误差值皆小于0.25㎜,该零件应判为合格第五章位置量规习题5-3解: 1)下图为检验该零件垂直度要求的工作量规示意图,要求垂直度量规插入孔内后,量规上的两刀口面与工件基准面A贴合,不能透光,则垂直度合格,否则不合格。
2)量规测量部位的尺寸应以孔的实体实效尺寸作为基本尺寸,见图5-5右上部即 d Bm=D m-t=25-0.05㎜=24.95㎜量规的极限尺寸为:d Lm=(d Bm+F m)0-T m=(24.95+0.012)0-0.005故量规测量部位的尺寸为d Lm=¢24.962 0-0.005==φ25038.0043.0--工作部位的最小磨损极限尺寸为:d LWmin= d Bm+ F m-T m-W m∵综合公差T t=T+t=0.084+0.05=0.134㎜查表5-3 T m=0.005㎜W m=0.005㎜∴d LWmin=24.95+0.012-0.005-0.005㎜=24.952㎜3)将计算的量规的极限尺寸、公差等标注在量规的工作图上,见下图。
第七章 圆锥的公差配合与检测习题7-1解: 锥度 C=L d D e e -=100520-=0.15 锥角 ∵C=2tg2α=0.15 ∴2α=4.3° 即 α=8.6°=8°36′ 习题7-2解: 查表7-2 莫氏锥度 No 4 C=1∶19254 α=58°30.4217′ 若α按公差等级AT7(p209推荐) ,则锥角公差值可查表7-4得 :AT a =41″AT D =25μm习题7-3解: 查表7-2 当 C=1:19.922时 圆锥为莫氏锥度No3 α=2.°若 D i =23.825㎜ d i =20.2㎜ 则L i =㎜Cd D ii 22.72=- 根据题意要用直径公差控制锥角误差,由图可见,最大与最小锥角误差为:tg 2m ax α =0.0253 2m ax α=1.45°∴ αmax =2.9° tg0249.02min=α=2minα 1.425°∴αmin =2.85°则 Δα=αmax -αmin =0.05°=3′习题7-5已知 D 与d M 、N 可测出 求出锥角的计算公式 解:由图可知βα-︒=902只要求出β就可以计算出α作辅助线,在ΔAFE 中 FE=2D -2d AF=2D )(M --2d )(N -∴ tg 2β=AFFE =22)()()(d N D M d D ---- 故tg β=d )(D N M d D ---- =dD N M dD +---由上式求出β再代入前式即可求出α第八章 平键、花键联接的公差与检测习题8-8解:1)主要表面的公差带、偏差、极限尺寸2)主要表面的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习题8-9解:花键孔与花键轴的标注见下图第九章普通螺纹的公差与检测习题9-8解: 1)已知外螺纹为M27×2—6h 中径尺寸d2=25.701㎜中径公差 T d2=170μm 则 es=0 ei=-170μm2)∵f p=1.732|ΔPΣ|=61μmf 2α=0.073P [k 1|Δ左2α|+k 2|Δ右2α|]=32μm3)求作用中径d 2作用= d 2单一+ f 2α+ f p =25.593㎜4)判断∵ d 2单一<d 2最小 即 25.5<25.531 不合格d 作用2<d 最大2 即 25.593<<d 最大2 合格但因其单一中径小于规定的最小中径,虽然该螺纹的作用中径小于规定的最大中径,该螺纹仍不合格习题9-9解: 1)已知外螺纹为M18×2—6g查出中径尺寸 d 2=16.701㎜ 中径 公差为 T d2=160μm =0.043㎜ 上偏差 es=-38μm 下偏差 ei=-198μm2)∵f p =1.732|ΔP Σ|=1.732×|+25|=43.3μm f 2α=0.073P [k 1|Δ左2α|+k 2|Δ右2α|]≈26.3μm =0.0263㎜3)作用中径D 作用2=d 单一2+ f 2α+ f p = d 2单一+0.0433+0.0263 ㎜4)由下图可以推算出此加工方法允许的实际中径尺寸变动范围为:16.503~16.593 ㎜第十章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习题10-10解: 1)d = m·z d小1=3×30=90㎜ d大1=3×90=270㎜2)a = m(z1+z2)/2=180㎜3)精度等级:6级4)检验组:选表10-10序号2第Ⅰ公差组指标 F P第Ⅱ公差组指标 f f与f P t第Ⅲ公差组指标 F5)查出各指标公差值或极限偏差值:F P!=32μm F P2=63μmf f1=8μm f f2=9μmf Pt1=±10μm f Pt2=±11μmFβ=9μmF r1=25μm F r2=36μm6)齿厚极限偏差E ss —为J E si —为L则 E ss1=-10 f Pt1=-0.1㎜ E ss2=-10 f Pt2=-0.11㎜ E si1=-16 f Pt1=-0.16㎜ E si2=-16 f Pt2=-0.176㎜ 7)中心距极限偏差 F a =21IT7=20μm=±0.02㎜8)轴线平行度公差f x =F β=0.009㎜ f Y =21F β=0.0045㎜习题10-11解: 在教材表中因未列有F 'i 与f ’i 的公差值,可参考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i =F P +f f f 'i =0.6(f P t + f P t ) (见机工出版社方昆凡《公差与配合实用手册》P622)F '1i =F P +f f =32+8=40μm f '1i =0.6(f P t + f P t )=0.6×18=10.8μmF '2i =F P +f f =63+9=72μm f '2i =0.6×20=12 μm 通过比较发现:△F '1i <F '1i △F '2i <F '2i△f '1i <f '1i △f '2i <f '2i由上可知:所测两齿轮虽然△f '1i 与△f '2i 小于规定的公差值,但因△F '1i >F '1i 与 △F '2i >F '2i ,该两齿轮指标符合第Ⅰ公差组要求应合格;再查表10-6,6级精度的齿轮沿齿 高接触班点不应少于50%(实际为60%);沿齿宽方向不应少于70%(实际为75%),故该齿轮副接触精度(第Ⅲ公差组)不合格,故该齿轮副仍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