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1
慢性泪囊炎病人护理常规

慢性泪囊炎病人护理常规
一、执行眼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向病人或家属讲明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2、针对护理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
3、术前3天遵医嘱开始滴抗生素眼药水。
4、做好术前准备
(1)协助完善各项检查。
(2)个人卫生、术眼准备。
(3)全麻病人术前6~8h禁食、禁饮。
(4)病人若有发热或月经期等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5)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6)去手术室前请病人排空大小便。
(7)按照麻醉方式、术式,准备床单位,用物及抢救药品、器械。
三、术后护理
1、根据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及意识情况,安置病人,并遵医嘱采取适当卧位。
2、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全麻病人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护。
3、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血、绷带松紧及鼻腔有无出血等情况。
4、保持术眼敷料在位、干燥,预防伤口感染。
5、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评估并解决病人存在的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必要时给予止痛剂、止血剂和镇静剂。
7、术后指导病人进软食,1~3天内避免过热食物。
8、术后不能擤鼻子、抠鼻子,打喷嚏时要把鼻子捏住,以防鼻出血。
9、出院前全面评估,针对具体问题实施出院指导。
(1)出院用药指导。
(2)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指导。
(3)合理安排膳食,保持生活规律。
(4)
注意眼部卫生。
(5)指导认识疾病复发征象及复诊时间,不适随访。
泪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症状:1.慢性泪囊炎可分为卡他性泪囊炎、黏液囊肿和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等几种。
(1)卡他性泪囊炎(catarrhal dacryocystitis):表现为泪溢,与单纯泪道阻塞相似,伴有内眦性结膜充血和刺激症状,冲洗泪道有黏液分泌物回流,有时可部分通畅。
(2) 黏液囊肿(mucocele):泪囊壁失去张力而扩张,分泌物在泪囊内积聚形成囊肿。
在内眦韧带下方一有波动的突起,挤压时有胶冻样透明或乳白色的分泌物从泪小管回流或压入鼻腔。
一旦因为炎症上、下泪小管闭塞,囊肿将继续扩张,在皮下形成相当大的略呈蓝色的囊性肿块,但不与皮肤粘连。
CT 扫描显示泪囊区为一囊性占位病变,中低密度,因内侧为骨性结构病变多向眶内突出(图1)。
(3)慢性化脓性泪囊炎(chronic suppurative dacryocystitis):是滞留在泪囊内的分泌物积聚,合并细菌繁殖引起泪囊壁炎症。
分泌物初为黏液性,以后变成脓性,压迫泪囊区时有黄色黏稠脓液回流,且经常排入结膜囊,成为感染源。
慢性泪囊炎可由急性泪囊炎演变而来,也可以反复急性发作。
慢性泪囊炎的囊壁由于慢性炎症而增厚,加之脓液积聚,囊壁扩张,形成类似黏液囊肿的化脓性囊肿。
脓性分泌物排入结膜囊,引起结膜炎和湿疹性睑缘炎。
以上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都不会自行痊愈,且任何时候多有可能急性发作。
无论黏液囊肿或化脓性囊肿多可以与筛窦沟通,形成筛窦泪囊瘘,当分泌物经筛窦从鼻腔排出,囊肿可缩小甚至消失,症状可减轻,有和鼻腔引流手术一样的效果。
2.急性泪囊炎是由于毒力强的细菌如链球菌或混合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所致。
多为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也可以无泪溢史而突然发生。
3.特殊型泪囊炎(1)沙眼性泪囊炎:原发性沙眼泪囊炎极少见。
继发者是沙眼病变沿结膜经泪小管而至泪囊。
典型病变是泪道黏膜有沙眼性滤泡(有上皮细胞生长中心),泪囊黏膜上皮内有沙眼包涵体。
沙眼患者的泪道阻塞的发生率高于非沙眼患者,其比例约为15∶4。
慢性泪囊炎

泛影葡胺
• 泛影葡胺(Meglumin diatrizoate)为水溶性造影剂。静脉注射后, 绝大部分于较短时间内经肾滤过而随尿排出。对肾脏显影较好, 常用于泌尿系统造影。因其毒性较小,也适合于有选择地内脏动 脉、脑血管、心脏大血管和关节腔造影,还可直接注入胆管、腮 腺、子宫、输卵管及其他管官腔等的造影,但不能用于脑室或脊 髓造影。
侧,即针头的长铀平行于险缘。便针尖沿泪小管缓慢前进,如无阻力可推进5~6mm。向管 内推注液体,用力均匀、适当。冲洗时如阻力较大,有逆流或从另一泪小管流出,表示泪 道阻塞。泪道的不同部位阻塞液体逆流的方向也不同。进针时注意深度以免损伤粘膜。
泪道造影
• 1.螺旋CT • 2.泛影葡胺5ml • 3.5ml注射器,冲洗针头,10ml 盐水,纱布。
赵越.拔管时问对顺向泪道置管术疗效影响的对照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
内路和外路DCR的比较
内路和外路DCR的比较
• 谈群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 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45-46
第五代泪道内窥镜
• A组66例(66只眼)行第五代泪道内窥镜下微钻联合全泪道置管术; B组62例(62只眼)行第五代泪道内窥镜下激光联合全泪道置管术。
第五代泪道内窥镜
• 唐永哲.吕红玲.马海智. 梁康福 .刘肖霞 .梁结玲.第五代泪道内窥镜经泪小 点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2016.34(10).1058-1063
泪道激光治疗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
目前,EXT-DCR的手术成功率已达85%以上.鼻腔泪囊吻合术仍是治 疗慢性泪囊炎的主要手术方式。 激光治疗的手术成功率是82% 徐春玲.杨隆艳.王霁.王莹雪.泪道激光治疗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28 例.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1.1(31).145-146.
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同急性泪囊炎。
【护理措施】
1.慢性泪囊炎的彻底治疗是手术,做好术前检查、宣教及准备,术前3天滴用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泪道冲洗,术前当天冲洗鼻腔,用1%麻黄素液滴鼻,以收缩鼻黏膜,利于引流及预防感染。
介绍手术方式,消除患者恐惧、惊慌及紧张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术后半坐卧位,利于伤口积血的引流,减少出血量。
手术当天勿进食过热饮食。
出血量较多者,可行颊部冰敷。
术后第3天开始泪道冲洗,连续冲洗泪道并保持泪道通畅。
3.对于新生儿泪囊炎可每日向下挤压泪囊,使先天残膜被泪囊内液体冲破,若数周不愈,可作泪道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术。
【健康指导】
同急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的科普知识PPT

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眼部不适、流泪、眼屎增多、红肿 等。
有时患者还会感到眼睛有异物感。
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类型
慢性泪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泪囊炎 症状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
急性发作时可能伴随明显的疼痛和发热。
造成慢性泪囊炎的原因
造成慢性泪囊炎的原因
泪道阻塞
大多数情况下,慢性泪囊炎是由于泪道部分 或完全阻塞引起的。
慢性泪囊炎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2. 造成慢性泪囊炎的原因 3. 如何诊断慢性泪囊炎? 4.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5. 慢性泪囊炎的预防
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定义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的慢性炎症,通常由泪道阻塞 引起。
泪囊位于眼睛内侧,负责泪液的排放和储存。
医生会通过眼部检查、泪液分泌试验等方法来判 断是否存在泪囊炎症。
眼科医生会查看眼部的红肿和排泪情况。
如何诊断慢性泪囊炎? 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以进行泪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泪 道的结构状况。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确认是否存在泪道阻塞。
如何诊断慢性泪囊炎? 实验室检查
有时需要进行细菌培养,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 其类型。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消炎药物可以缓解炎症和感染。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若泪道阻塞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泪道探通或 泪囊切开等手术。
手术可以有效恢复泪液的正常排放功能。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日常护理
老年人、感染、外伤等因素可能导致泪道阻 塞。
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泪囊粘膜发生慢性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称为慢性泪囊炎。
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农村和边远地区多见。
一般必须手术治疗才能痊愈。
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是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此病与粘液囊肿性之主要鉴别,是为泪囊部皮肤呈现一定程度的弥漫性充血,结膜炎与泪溢症较为明显。
严重者可形成化脓性囊肿。
发病机制泪液的滞留继而引起细菌感染,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局部多数发生非肉芽肿性炎症。
而因结核、梅毒、麻风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组织疾病多发生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多主诉泪溢(即无刺激时爱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外观皮肤正常或者内眼角部位的皮肤湿疹,泪阜、半月瓣及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部位无压痛,挤压泪囊有粘液性、粘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有时由于分泌物的聚集、泪囊失去张力,在皮肤表现可看到泪囊部有一半球形隆起,接之较硬用力挤压后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溢出称为泪囊粘液囊肿。
慢性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病灶,对眼球构成潜在威胁。
如果眼球外伤或施行内眼手术,容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发生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对于急性泪囊炎者泪囊区有急性炎症表现,局部皮肤红肿、坚硬、压痛明显,炎症还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及面颊部,严重进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
数月后红肿局限,脓肿可以穿破皮肤,排出脓液、炎症减轻。
但有时局部会形成瘘道,瘘道闭死后又引起发作,故可表现为时愈时发。
病因病理慢性泪囊炎常因鼻泪管阻塞所致。
鼻泪管阻塞可发生在沙眼或慢性鼻炎、鼻粘膜、鼻粘膜肥厚、鼻中隔弯曲和鼻息肉等病。
因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在泪囊内,不能流入鼻腔,随着泪液流入的细菌得以在泪囊内繁殖,使粘膜受到感染,产生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女性鼻泪管骨部管道较男性细长,故泪囊炎的患病率较男性为高。
泪囊炎

运城市中心医院眼科 孙松林
分类
• 慢性泪囊炎 • 急性泪囊炎 • 新生儿泪囊炎
应用解剖
慢性泪囊炎
• 定义:是最常见的泪囊病,多继发于鼻泪 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 细菌感染引起,多为单侧发病。常见致病 菌为肺炎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但一般不 发生混合感染,泪小点反流的分泌物做涂 片染色可鉴定病原微生物。
急性泪囊炎
• 概述:大多数是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细菌 毒力或机体抵抗力低有关,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萄 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儿童患者常为流感嗜血杆菌。
• 临床表现:患眼充血、流泪,有脓性分泌 物,泪囊区局部皮肤红肿、坚硬、疼痛, 压痛明显。
• 进展:1、抗生素治疗后,炎症症状消失, 转变为慢性泪囊炎。 • 2、炎症扩展到眼睑、鼻根和面颊部, 引起眶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 热等全身症状。 • 3、脓肿局限,脓肿穿破皮肤,脓液排除 ,炎症减轻。有时可形成泪囊瘘,经久不 愈。
• 发病相关因素: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 、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有关。
临床表现
• 症状:泪溢(与流泪鉴别)、流脓。
• 体征:结膜充血,用手指挤压泪囊区,有粘液或黏液脓性 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 泪道冲洗时,冲洗液字上下泪小点反流,同时有粘液脓性 分泌物。 • 由于分泌物大量潴留,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黏液囊肿。
危害性
• 慢性泪囊炎是眼部的感染病灶。由于 常有黏液和脓液返流入结膜囊,使结 膜囊长期处于带菌状态,如果发生眼外 伤或施行内眼手术,则容易引起化脓 性感染,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 性眼内炎,因此在泪眼手术前首先治 疗泪囊感染。
治疗
• 药物治疗:广谱抗生素滴眼 • 手术治疗:开通阻塞的鼻泪管是泪囊炎治 疗的关键。 • 传统术式: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 • 微创术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炎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泪囊炎的症状有哪些表现泪囊炎是因沙眼、鼻窦炎、结核等原因引起鼻泪管阻塞、泪囊里泪液潴留并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证见经常流泪及视物模糊、眼部烧灼感等,用手指压迫泪囊处,常有脓液或粘液由泪点流出。
急性泪囊炎的泪囊区皮肤红肿、疼痛,数日后化脓穿破,可遗留瘘管。
一、慢性泪囊炎分为卡他性泪囊炎、黏液囊肿和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等几种。
(1)卡他性泪囊炎:表现为泪溢,与单纯泪道阻塞相似,伴有内眦性结膜充血和刺激症状,冲洗泪道有黏液分泌物回流,有时可部分通畅。
(2)黏液囊肿:泪囊壁失去张力而扩张,分泌物在泪囊内积聚形成囊肿。
在内眦韧带下方一有波动的突起,挤压时有胶冻样透明或乳白色的分泌物从泪小管回流或压入鼻腔。
一旦因为炎症上、下泪小管闭塞,囊肿将继续扩张,在皮下形成相当大的略呈蓝色的囊性肿块,但不与皮肤粘连。
(3)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是滞留在泪囊内的分泌物积聚,合并细菌繁殖引起泪囊壁炎症。
分泌物初为黏液性,以后变成脓性,压迫泪囊区时有黄色黏稠脓液回流,且经常排入结膜囊,成为感染源。
慢性泪囊炎可由急性泪囊炎演变而来,也可以反复急性发作。
慢性泪囊炎的囊壁由于慢性炎症而增厚,加之脓液积聚,囊壁扩张,形成类似黏液囊肿的化脓性囊肿。
脓性分泌物排入结膜囊,引起结膜炎和湿疹性睑缘炎。
以上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都不会自行痊愈,且任何时候多有可能急性发作。
二、急性泪囊炎由于毒力强的细菌如链球菌或混合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所致。
多为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也可以无泪溢史而突然发生。
二、特殊型泪囊炎(1)沙眼性泪囊炎:原发性沙眼泪囊炎极少见。
继发者是沙眼病变沿结膜经泪小管而至泪囊。
典型病变是泪道黏膜有沙眼性滤泡(有上皮细胞生长中心),泪囊黏膜上皮内有沙眼包涵体。
沙眼患者的泪道阻塞的发生率高于非沙眼患者,其比例约为15∶4。
由于阻塞和潴留更易导致混合感染。
(2)结核性泪囊炎: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年人,特别多见于女性。
原发性结核性泪囊炎少见,曾有病例报告全身无任何结核灶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泪囊炎
一、【概述】为泪囊炎中最常见者.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数继
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少数由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结核梅毒等引起,除泪溢外一般从外表上看似无任何症状,局部不红肿无触痛,有时有轻微结膜炎和内眦部刺激症状,很难与一般单纯泪道阻塞相区别,一般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病因】:由于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
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阻塞鼻泪道,)导致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细菌大量繁殖并刺激泪囊内壁粘膜,引起炎症,大多为肺炎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所致
三、【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应分以下4个步骤进行:
(1)局部点药:各种抗生素眼药水均可使用,每日4~6次,点药前需充分挤压泪囊,排出脓液,以发挥药效。
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抗生素。
(2)泪道冲洗:为了彻底清除脓液,发挥抗生素的疗效,可每周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囊1次,冲洗完毕后向泪囊内注入庆大霉素4万单位或加入地塞米松2.5毫克,以促进炎症消退。
(3)泪道探通:以上两种方法治疗无效时,或经过治疗脓性分泌物暂时消失,但阻塞仍未消除者,可试行泪道探通术,探通时注意勿用力过猛,以免形成假道,造成细菌感染。
(4)手术治疗:一般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时,应尽早行泪囊鼻粘
膜吻合术。
对泪囊破坏严重,囊腔缩小的小泪囊或年龄较大者,可考虑行泪囊摘除,以消除脓液对眼睛的威胁。
近年来,应用YAG 激光或泪道环钻进行泪道原位再通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引起的鼻泪管阻塞,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四、慢性泪囊炎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1)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如点眼药,滴鼻液
(2)患者术前一天冲洗泪道,观察分泌物及脓液的情况
(3)术后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药止血药物
(4)鼻部术后换药及滴眼药严格无菌操作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鼻部及咽部有无出血,术后帮助病人取半坐卧位,以利于伤口积血的引流,减少出血量。
(6)勿拧鼻或用力咳嗽,防止撞击鼻部
(7)术后洗脸时动作轻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勿用毛巾搓眼部及鼻部,鼻腔填塞物是用来压迫伤口止血的,嘱病人勿扯鼻腔填塞物及用力擤鼻。
防止牵拉人工泪管
(8)嘱清淡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安静休息
五、【预防】鼻泪管阻塞或狭窄被认为是造成慢性泪囊炎的基本原
因。
而引起鼻泪管阻塞或狭窄的常见原因主要为外眼部的炎症,如沙眼、睑缘炎、泪小管炎等。
另外,解剖学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如鼻泪管的宽度和长度异常、鼻中隔偏曲、下鼻甲骨肥大、慢性鼻炎等,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慢性泪囊炎的附加因素。
因此,预防泪囊炎应从病因学的几方面着手。
(1)保持眼部清洁卫生,不用脏手揉眼或脏手帕擦眼睛。
(2)及时彻底治疗沙眼、睑缘炎等外眼部炎症,不给细菌以可乘之机。
(3)有迎风流泪的病人,尽早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给予治疗。
(4)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骨肥大或慢性鼻炎者应尽早治疗。
六、【注意事项】慢性泪囊炎由于治疗时间长,见效慢,病人往往缺乏耐心,重视不够。
患了泪囊炎后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上持之以恒。
(2)保持眼部清洁,每日挤压泪囊区(大眼角)2~3次,脓液排干净后点抗生素眼药水(如氯霉素、利福平等),每日3~4次。
(3)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检查有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
(4)多吃水果,禁食辣椒、大葱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5)治疗6个月仍不见效者,应当尽早到医院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