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成矿阶段及含矿裂隙分布规律
我国钼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我国钼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周建川;周刊【摘要】根据我国钼矿床的成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脉状钼矿床.各类矿床有其不同的围岩性质和矿体特征.但各类型矿床在成因和物质来源方面又有其相同的演化过程,都属于花岗斑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斑岩型钼矿床与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相同,均属于高温的强酸性花岗斑岩系列岩株,只不过矽卡岩型钼矿床的赋矿围岩有一部分为矽卡岩或碳酸盐岩系列岩石而已.斑岩型钼矿床的赋矿围岩则全部为化学性质稳定的岩石,如火山岩、石英岩及片岩等.无论是何种类型矿床,其赋矿地层绝大部分为前寒武系老地层.成矿时代方面,成矿母岩的侵入年龄为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的燕山中晚期,这一时期为我国钼矿床的主要成矿期或风暴期.而脉状钼矿床仅仅是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母岩岩浆上侵过程中转化为矿化热液后沿较大的裂隙贯入的脉状矿化体组成的集合体,该类型矿床规模仅占我国钼矿总资源量的1%.可以看出,地质工作者找矿的主攻方向是斑岩型钼矿床,其次是矽卡岩型钼矿床.%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molybdenum deposit in China,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porphyry molybdenum deposit;skarn type molybdenum deposit;pulsed molybdenumdeposit.Various types of deposit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But all types of deposits in the cause and material sources have their own evolution process,all belong to the granite porphyry magmatic hydrothermal deposits.The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s are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skarn-type molybdenum deposits.They belong to the high-temperature strong acid granite porphyry series.Only the skarn-type molybdenum deposits Cardrock or carbonate rock series.The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s are all chemically stable rocks,such as volcanic rocks,quartzite and schist.No matter what type of ore deposits,most of its ore-bearing strata is the Precambrian old strata.In the metallogenic age,the age of the ore parent rock is the late Jurassic-Late Cretaceous Yanshanian period,which is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period or storm period of China's molybdenum deposit.While the pulsed molybdenum deposit is only a collection of ore-like mineralized bodies that are converted into mineralized hydrothermal fluids along the larger fissur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ore-rock massation of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s.Accounting for only 1% of the total amount of molybdenum ore in China.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ain direction of geological workers is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s,followed by skarn-type molybdenum deposits.【期刊名称】《中国钼业》【年(卷),期】2017(041)005【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分类;钼矿床;板块;围岩;围岩蚀变;成矿母岩;矽卡岩;脉状【作者】周建川;周刊【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洛阳471023;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4+.2我国钼矿床的成因类型是根据矿床的形成机理及矿床基本特征划分为3类: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脉状钼矿床。
吉林省中部地区钼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S re Jl rvne C a g h n1 0 6, in C ia uvyo inP o i , h n cu 3 0 1 J i, hn f i c l
Absr c : i g r g o a e c e ity s r e e u t f 1 2 0 0 0 o i n P o i c ,e a o a e h b n a c , t a t Us n e i n lg o h m sr u v y r s ls o : 5 0 f Jl r v n e l b r t d t e a u d n e i d sr u i n lf au e n o iti t a e t r s a d c mb n t n a o l u e t r s o l b e u s i o e c n r l a to i n P o i c , b o i a i n ma o s f au e fmo y d n m o l ft e ta r fJl r v n e o h p i f c s g o n l sso e s i a o ao e t r s o n wn mo y d n m e o i o u i n a ay i ft o ln m lusf au e fk o lb e u d p s n h t,a d g o h mity f a r s o o l n e c e sr e t e fs i u
第1 期
毕 晓刚等 : 吉林 省 中部地区钼元素土壤地球化 学特 征
9 9
接近于克拉克值 ,而 Mo 则低 于克拉克值 ; 变 Mo 区域 异常元 素 组合 为 W、Mo i g n 、B 、A 、Z , 异系数大 ,说明区域性离散程度大 ,分布不均匀 , 其 中 w、Mo i 、B 异常一般集中在浓集 中心部位 ,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引言钼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钼矿资源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其成矿规律。
钼矿资源特征地理分布中国钼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钼矿的主要产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西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华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
矿石类型中国钼矿主要以钼矿石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石有辉钼矿、钼闪石和钼铜矿等。
其中,辉钼矿是最常见的钼矿石,钼的含量较高,在中国的钼矿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矿床类型中国钼矿矿床类型多样,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蚀变型、砂岩型和热液型等。
其中,矽卡岩型和斑岩型是中国钼矿的主要矿床类型。
矽卡岩型钼矿矿床分布广泛,形成于岩浆侵入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的钼元素;斑岩型钼矿矿床则是在斑岩侵入过程中形成,富含钼矿石。
钼矿成矿规律成矿控制因素钼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壳演化和流体作用等。
地质构造对于钼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活动会导致岩浆上升和成矿物质富集。
岩浆活动是形成钼矿的关键因素,岩浆中富集的钼元素在地壳演化过程中会富集形成钼矿石。
成矿过程钼矿的成矿过程通常经历岩浆活动、矿质输运和成矿作用三个阶段。
岩浆活动阶段是形成钼矿矿床的起始阶段,岩浆中所携带的钼元素通过热液活动实现富集和沉淀。
矿质输运阶段是指钼矿石通过流体的输运和迁移形成矿体。
成矿作用阶段是指热液流体在矿体形成后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的过程。
成矿规律中国钼矿成矿规律主要受到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
东北地区的钼矿多与中生代花岗岩、变质岩和拉旗山岩等有机岩体相关;西南地区的钼矿则多与侵入岩有关,例如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等。
此外,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钼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矿物赋存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中国钼矿资源广泛分布,矿床类型多样。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到2009年末,吉林省已发现矿产158种,计算到亚矿种19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包括亚矿种),已发现矿种和有查明储量的矿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6.7%和50.9%;储量排名在全国前11位的有70种,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有38种,排名全国第一位的有12种,分别是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硅灰石、硅藻土、冰洲石、浮石、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安山岩、饰面用辉长岩,其中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是吉林省绝对优势矿产。
按照对经济建设需要保证程度,可将全省的矿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储量丰富、能满足中长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不但能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外供。
主要有矿泉水、油页岩、钼、炼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陶粒页岩、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泥炭等;第二类是储量中等、能满足近中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金、银、硼、钨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储量不足、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较低;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
煤炭。
主要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的31个县,查明资源储量25.6亿吨。
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生产煤炭矿山剩余资源储量更低,一些煤炭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通化、舒兰、辽源、珲春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原有20个煤矿中已关闭13个煤矿。
目前吉林省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0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万吨,届时全省煤炭产量只能达到4000万吨,缺口近50%。
如全部从邻省调入,仅运费一项,每年需多负担32亿元,而且没有保障。
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石油、天然气。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1.66亿吨,占全国总量5.88%,全国排第7位。
除扶余油田资源储量属大型外,其余均为小型。
钼矿基本状况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东部的钼、铜-钼、钼-钨等矿床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西部在三江地区的铜-钼矿床隶属三江褶皱系铜-钼成矿带(属古地中海成矿带)。
根据钼矿床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及成矿特点,把东部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进一步划分成为四个成矿省:①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②东北海西褶皱系铜-钼成矿省;③扬子准地台铜-钼成矿省;④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
业已查明,北缘的燕辽钼矿带和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两个钼矿带,它们约占全国已探明工业钼储量的60%以上,尤其是东秦岭钼矿带,钼矿总储量达360万t,共有钼(钨)矿床(点)46个,其中特大型矿床4个:金堆城钼矿、上房沟钼(铁)矿、南泥湖钼(钨)矿、三道庄钼(钨)矿;大型矿床4个:大石沟钼(铼)矿、石家湾钼矿、夜长坪钼钨矿、雷门沟钼矿;中型矿床有:南台钼钨矿、银家沟钼矿、秋树湾铜钼矿等等。
区内东西向构造具有一级控制意义;不同构造体系的联合、复合部位控制着岩群及矿带的分布,具有二级控制意义,成矿带内的大矿田或矿区等,均处在新华夏系或弧形构造与纬向构造斜接叠加部位,像金堆城、黄龙铺等矿区处于纬向构造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复合部位,栾川南泥湖矿田处在纬向构造与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叠加部位;低序次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交接复合部位,控制着小岩体或矿体,具有三级控制意义。
西部三江印支褶皱系铜-钼成矿带。
该区沿深断裂带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喜马拉雅早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床和马厂箐斑岩-夕卡岩型钼(铜)矿床。
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就全世界而言,主要为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两个时期形成的钼矿床约占世界上已探明钼总储量的90%左右。
我国除少数铜(钼)矿床形成于古生代的海西期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和铜(钼)矿床均为中生代燕山期的产物,这是由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燕山期断裂构造和花岗岩类侵入活动广泛发育所致。
第二章 矿山地质概况

第二章矿山地质概况1.矿区概况吉林大黑山钼矿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境内,是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钼矿之一。
矿床属斑岩型钼矿床,钼金属量达 109 万吨,是我国的第二大钼矿床。
大黑山、福安堡、季德屯等钼矿同处吉黑成矿省吉中-延边(活动陆缘)成矿带,它们在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选择大黑山钼矿作为研究对象在区域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些钼矿床与小兴安岭地区的霍吉河、鹿鸣等大型-超大型钼矿产出背景及成矿时代均相似,共同构成了我国东部环太平洋钼成矿带的北部。
2.矿区自燃及经济地理吉林大黑山位于永吉县境内,属于长白山系哈达岭山脉,主体由海西和燕山晚期两次构造—岩浆活动形成。
哈达岭山脉东起松花湖,向西分布在旺起、口前、五里河、西阳、大岗子、双河镇、黄榆等乡镇。
蜿蜒起伏的哈达岭主脉脊岭,构成永吉县与桦甸县的天然分界线。
岭北一则有 5 条向北伸入县内的支脉:大顶子-花砬子支脉,摩天岭-大砬子-青山子支脉,荒沟岭-白马虎山支脉,西大山-大黑山-磨盘山支脉,白石砬子-华道山-后老虎林子支脉。
其中大黑山属于西大山-大黑山-磨盘山支脉,该支脉由主脉至西大山向西北至大黑山,再逶迤向北至磨盘山,南北近 40 公里,南段分别为西阳镇、双河镇界山,向北分布在大岗子、西阳,拉溪、搜登站、春登和大绥河等乡镇;由西大山至北分支抵西阳镇马鞍山,长约 11km。
大黑山主峰位于西阳镇西南 12.5km 处,海拔位高度671.3m,为西阳镇与双河镇的界线,山体狭长,走向北东。
永吉县大黑山钼矿床位于永吉县西阳镇前撮落屯,距沈吉铁路线最近的长岗火车站仅 4km,据口前镇 32km,交通十分方便(图 1)。
该矿床在五十年代中期已完成地质勘探工作。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吉黑造山带,位于永吉复背斜西翼,在北东走向的吉林盘石构造带与近东西走向的桦甸-双河镇构造带的交汇部位。
永吉县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4.9℃,年平均降水量 690mm,无霜期 130 天左右。
吉林大黑山超大型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吉林大黑山超大型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王成辉;松权衡;王登红;李立兴;于城;汪志刚;屈文俊;杜安道;应立娟【摘要】吉林大黑山钼矿位于吉黑成矿省,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一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文章首次对采自矿床不同类型矿石中的辉钼矿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68.2±3.2)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56,表明大黑山钼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结合该区域其他钼矿的成矿年龄,燕山早期可能为吉林中部钼矿的成矿集中期.根据辉钼矿中的铼含量及矿床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源.矿床的形成可能与谷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构造作用与岩浆作用的耦合是成矿的关键因素.【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09(028)003【总页数】5页(P269-273)【关键词】大黑山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成矿过程【作者】王成辉;松权衡;王登红;李立兴;于城;汪志刚;屈文俊;杜安道;应立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13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130061;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9.3;P578.291吉林大黑山钼矿位于吉黑成矿省,是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钼矿之一。
矿床属斑岩型钼矿,规模较大,储量达109万吨,是我国的第二大钼矿床。
迄今为止,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矿床进行了研究,总体上矿床的研究程度较高;但关于矿床年代学特别是精确测年的相关资料较少。
本文对矿床不同类型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得到了精确的成矿年龄。
吉林大黑山钼矿流体包裹体及矿床成因

N C 体 系。流 体 沸 腾 作 用 是 金属 硫 化 物 大 量沉 淀 的主 要 机 制 ,该矿 床 形 成 于 陆缘 弧 环境 。 a1
关键 词 :流体 包 裹体 ;矿 床 成 因 ;大 黑 山钼 矿 床 ; 吉林 省
中图分类号 :P 1 .5 6 86 文献标识码 :A d i 0 3 6 /.sn 10 ・5 9 2 1 . 1 0 7 o :1 . 9 9 jis. 0 45 8 . 0 2 0 . 0
收 稿 日期 :2 1 -22 ; 改 回 日期 :2 1-3 1 0 2 -7 0 0 20 .2
基金项 目:吉黑东部成矿规律和找矿方 向综合研究 ( [ 00]矿评 0 -0 6 资 21 12 - ) 0 通讯作者 : 孙丰月 (9 3一) 16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 从事矿 床地质学教学和研究.Ema : @j1eu c - i l h. d .n
c ni e tlm agna r n io m e t o t n a r i la c e v r n n . n
Ke r s f i n ls n;d p st e ei;Da es a lb e u d p s ;J i rvn e y wo d : l d icui u o e oi g n ss h ih n moy d n m e oi in P o ic t l
i c.Th e e r h o u d i c u i n h we h tt e s mp e i l e eo e a -i u d t — h s ncu in nd e r s a c n f i n l so s s o d t a h a l sma n y d v l p d g s lq i wo p a e i l so s a l d u h e n r l - e rn h e — h s ncu in n Da es a e o i.Th r —omi g fu d e e t d a c n i u a g t rmi e as b ai g tr e p a e i l so s i h ih n d p st e oe f r n i s rf ce o tn - l l O v l t n p o e s o mig g s l u d t — h s q o s i l so s a d d u h e n r l— a i g t r e p a e USe o ui r c s .f r n a —i i wo p a e a ue u ncu in n a g t rmi ea sbe rn h e — h s o 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成矿阶段及含矿裂
隙分布规律
吉林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是一种典型的斑岩型矿床,成矿阶段主要为侵入后阶段。
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化脉体和裂隙中,矿化裂隙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分布规律。
矿化裂隙主要分为张性断裂和剪性断裂两类。
张性断裂主要发育在矿化脉体中,呈伸展状,其走向主要北北西向和北东向,倾角范围在30°~80°之间。
剪性断裂主要发育在矿化围岩中,呈走向和倾向复杂的脉状、网状和散状,裂隙宽度一般在0.1~1.0m之间,长度可达数十米。
矿化裂隙的分布规律与岩体变形和矿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在岩体变形作用下,原有的构造裂隙被扩张和拉长,形成了伸展性裂隙,并且伴随着矿物沉淀作用,形成了矿化脉体。
在后期成矿作用中,裂隙被进一步扩张剪切,形成了剪性裂隙,并伴随着石英、方解石、蛋白石、钨酸盐等矿物的沉淀作用,形成了矿化围岩中的散状和网状矿化带。
综上所述,吉林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阶段主要为侵入后阶段,矿化裂隙主要是张性断裂和剪性断裂两类,张性断裂主要发育在矿化脉体中,剪性断裂主要发育在矿化围岩中,并伴随着矿物沉淀作用,形成了矿化脉体和矿化围岩中的散状和网状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