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思路
浅谈大宝山英安斑岩中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

2023年 6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61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大宝山英安斑岩中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梁 通(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广东 韶关 512127)摘 要:大宝山矿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都起源于英安斑岩,形成于地幔作用下的下地壳重熔,流体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钾代钠能力。
矿区“先铜后钨”两阶段斑岩成矿的“双推双控双层”成因模式决定了在英安斑岩体内、英安斑岩体内碳酸盐岩捕掳体、逆冲推覆构造、远端湿矽卡岩、远端大理岩、上部英安斑岩、英安斑岩上部围岩和沿断裂延伸的远端等部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勘查模型。
关键词:大宝山;斑岩型;铜多金属;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1-0061-3Discussion on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Dabaoshan Ying'an PorphyryLIANG Tong(Guangdong Dabaoshan Mining Co., Ltd.,Shaoguan 512127,China)Abstract: The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and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Dabaosh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originate from the dacite porphyry, formed by the re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mantle, and have strong oxidizing and potassium sodium substitution abilities in the fluid. The "double push and double control" genetic model of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in the two stages of "copper before tungsten" in the mining area determines the exploration model with greater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dacite porphyry body, Carbonate rock xenolith in the dacite porphyry body, thrust nappe structure, distal wet skarn, distal marble, upper dacite porphyry, upper wall rock of dacite porphyry and the distal extension along the fault.Keywords: Dabaoshan; Porphyry type; Copper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model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梁通,男,生于1989年,汉族,江西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技术。
高级矿床学8找矿案例斑岩矿床

找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地质条件复杂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多种地质勘探手段(如地质填图、钻探、坑
探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找矿准确率。
02 03
隐伏矿床识别难
对于隐伏的斑岩型矿床,运用地球物理勘探(如磁法、电法、重力勘探 等)和地球化学勘探(如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等)手 段进行有效识别。
02 斑岩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地质背景
01
02
03
构造背景
斑岩矿床通常形成于板块 俯冲带、碰撞造山带等构 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与区 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地层与岩浆岩
矿区内地层发育,岩浆活 动频繁,为成矿提供了丰 富的物质来源和热能。
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地球化学异常明显, 表现为元素组合复杂、异 常强度高、规模大等特点。
在有利成矿区域加强地质调查,查 明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地层岩性
条件,为找矿提供基础资料。
深化综合找矿方法
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 学和遥感等综合找矿方法,提 高找矿效果和精度。
重视成矿预测研究
在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 成矿预测研究,圈定找矿远景区 和靶区,为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战略意义
斑岩型矿床是当今世界铜、钼、金等有 色金属和贵金属的重要来源,对国家的 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寻找新的斑岩矿床成为地质学 领域的重要任务。
研究目的
通过对斑岩矿床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为地 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对斑岩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 物理和遥感等勘探方法的研究,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
广东省大宝山矿山外围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广东省大宝山矿山外围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对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相关性等分析認为,区内主成矿元素为W、Mo、Cu、Au,其中土壤测量异常规模较大、峰值高、富集系数高;成矿主元素Mo、Cu、Au等相关性好。
同时根据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及所处地质环境,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标签:大宝山主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方向1地质背景大宝山矿山密集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区外围,区域上位于粤北拗陷的南东部,东西向大东山-贵东构造岩浆岩带、东西向佛冈-丰良构造岩浆岩带、北东向吴川-四会-赣江断裂带、北东向恩平-新丰-连平断裂带所挟持。
区内已知最老地层为下南华统。
从南华纪至第四纪各时代(志留纪除外)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多(图1)。
中泥盆统棋梓桥组是“层控式”铅、锌、铜、银、锰、硫矿的重要赋存层位,如曲江大宝山大型多金属矿赋矿层位为棋梓桥组。
也是“层状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如大宝山铁铜铅锌矿、翁源陈村中型铁矿、大顶铁矿、金门铁铜矿等等。
自早古生代以来,几乎每一次地壳运动都伴随有岩浆活动,但以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形成了大规模的花岗岩岩基或岩株。
本区构造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运动频繁、强烈,造成复杂的构造形态,不同方向构造带的交会地带,是成矿有利部位,往往控制着矿田的分布,而较低序次的构造,往往控制着矿床、矿体的分布。
如大宝山多金属矿田位于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北西向、北东向构造带的交会地带。
2地球化学特征2.1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据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单点样品分析成果重新圈出的各元素异常,于雪山嶂地区分布有大小综合异常30多处。
在大宝山矿集区内主要异常有大宝山异常和六里异常,其中大宝山异常分布于本区西北部曲江大宝山—翁源新江一带,呈长椭圆形北西向展布,面积约260km2。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通过分析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体产出特征入手,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矿区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标签:成矿规律找矿方向铜多金属矿床宝山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逊克县。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矿床今后的找矿方向,以期对矿床进一步勘查有所帮助。
1区域地质背景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加里东中期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乌底河断陷盆地中库尔滨凹陷与宝山隆起衔接地带。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额头山组(Pt32e),古生界铅山组(C1q)和红山组(P2h),中生界龙江组(K1l)、宁远村组(K1n)、九峰山组(K1j)及甘河组(K1g),新生界第三系孙吴组及第四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其中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侵入岩多呈岩基状产出,少部分呈岩株状产出,燕山晚期侵入岩规模小,多呈小岩株状或岩墙状产出,与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常与同时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相伴出现。
区内断陷盆地中隆起和凹陷发育。
受岩浆活动影响,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地层多呈残留体分布,褶皱残缺不全,难以恢复。
2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地层较为简单,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岩性组合为:砂岩夹角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灰—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夹薄层状变质砂岩。
为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赋矿围岩之一。
2.2 侵入岩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中奥陶世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
花岗闪长岩是铜矿内铜多金属矿体的主要围岩,与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2.3 构造NE向断裂是宝山铜矿主要的控岩控矿断裂,为阿廷河断裂的次级断裂。
为成矿前断裂,长大于3.5km,其控制了区内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的分布,受其影响区内铅山组地层中北东向层间破碎带发育。
2.4围岩蚀变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侵入岩主要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遭受了强弱不均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宝山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宝山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作者:薛峰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2年第05期摘要:湖南宝山矿地处耒临南北向构造带中段,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
宝山矿田从矿床类型、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等各方面显示矿田是具有典型的与深源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矿床。
关键词:宝山矿田;矿区地质;围岩蚀变;找矿标志;找矿前景1矿田地质特征宝山矿田纵跨江南古陆和华南加里东—印支褶皱带两个构造单元,耒临南北向构造带中段。
1.1 矿区地层宝山矿区出露有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下石炭统孟公坳组、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中上统壶天群等地层。
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锡矿山组(D3x)分布在矿区西部,分布范围有限,岩性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
石炭系地层在区内分布较普遍,岩性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岩,个别层位如测水组为浅海相碎屑岩。
其中石磴子组灰岩、测水组砂页岩、梓门桥组白云岩是矿区内Cu、Pb、Zn等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赋矿层位。
1.2 矿区构造区内构造复杂,主要由一系列倒转背、向斜及压性、压扭性断裂构造所构成,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后期横断层F3将矿区划分为南北两区。
1.2.1褶皱构造主要有宝岭倒转倾伏背斜、宝岭北倒转向斜、牛心倒转复式背斜、财神庙倒转背斜、杉木岭—桂阳一中倒转向斜等。
主要控矿褶皱有:宝岭倒转倾伏背斜:背斜顶部位于矿区中部,其核部由石磴子组灰岩组成,轴面南倒北倾,倾角约30°—45°,轴面走向80°—90°。
该背斜的东端及南翼被F1、F38破坏,北翼被F0切割。
该倒转背斜的轴部和正常翼控制着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而倒转翼则控制着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
宝岭北倒转向斜:位于西部矿床的中部。
向斜核部主要由壶天群白云岩组成,轴面走向70°—80°,南倒北倾,倾角45°—50°。
该向斜北翼被F21、南翼被F0、东端被F3、西端被F5切割,向斜核部被隐伏的F0-1斜切。
大宝山矿区斑岩型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分析

2020年 4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 133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3 接触带构造
42、43 号矿体。23 线往北与大宝山钼矿相连接 ;32 线往南
目前接触带构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类 :①区内主要矿 界线未确定,根据化探原生晕异常延长至徐屋次英安斑岩北
床分在深大断裂旁侧、不同方向深大断裂交汇部位,或隆起 缘,可能为矿带最南端的另一矿体之引起,但限于当初技术
导。
关键词 :大宝山矿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0)07-0133-2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dabaoshan mining area
矿区内发育大量成矿后断层,主要有 3 组方向,NNW 向 Fa 系列断层(Fa1、Fa2、Fa3、Fa4)、NNE 向的 Fb 系列 断层(多发育于矿区北西至船肚)和 NE 向 Fc 系列断层(Fc1、 Fc2、Fc3、Fc4)(见图 1)。Fa 和 Fc 系列断层特征相似,普 遍保留有次圆状的角砾碎屑,向南缓倾的擦痕和断层面上强 烈的绢云母化蚀变 [3]。Fa 系列断层 NNW 走向,陡倾,倾向 东,Fc 系列断层 NNE-NE 走向,陡倾,倾向东或者西。
从目前的研究分析来看,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与地质 环境等有显著的关系,所以在详细分析成矿地质环境的背景 下,可以以某矿的成矿条件为参考进行找矿和探矿,如此一 来可以有效的提升找矿和探矿的实际效果 [1]。大宝山矿区斑 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因分析可以为此类型的铜矿 找矿和探矿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资料。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江西宝山钨多金属矿床“一体多位”成矿定位模式

前 已述及 , 矿区为一向东缓倾的单斜构造。 宝山 花 岗岩 株 侵入 于 向东缓 倾 的石炭 系 碳酸 盐 岩一 屑 碎 岩中, 对围岩的选择性交代或沿层间虚脱部位呈舌状
灌入 。 宝山岩体接触带形成“ 多层凹槽” 接触带构造 系统 。
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一 棋子桥组出露于矿区西
1 围岩蚀 变[ 1 . 4 2 - -  ̄ 1 4 1 蚀 变类 型 ..
宝 山矿 区 围岩 蚀变 类型 复杂 。 交代蚀变 。 有 有热
控制 了矿 床成矿 时空定 位 ,岩 体接触 面 控制 接触蚀
石炭系梓山组 出露于矿区西侧 , 20m 岩性 厚 0 , 为含钙砂岩 、 杂砂岩 、 粉砂质 页岩、 含碳页岩( 薄煤
层、 线) 煤 及灰 岩透 镜 体 。 该组上 部 黑色灰 岩 、 泥灰 岩 夹层 增多 、 单层 增 大 , 部假 整 合覆 于泥盆 系之上 的 底 含 砾砂 岩 、 杂砂 岩胶 结物 含 黄铁矿 , 碳页岩 多夹黄 含 铁 矿层 纹 。 石 炭 系黄 龙 组 一 山组 出露 于矿 区 中一 船 东部 . 厚 约 1 0 自下 而 上 可 分 为 4个 岩 性段 : 0m。 0 白云 质灰 岩段 , 白色 细 粒 致 密 块 状 , 约 10m; 岩 夹钙 质 厚 0 灰
粉 砂 岩段 , 7 0m, 深 部 矿 体 的主 要 赋 矿 围岩 ; 厚 0 是
变带及其分带空间范围, 厚层灰岩 、 含钙砂岩及其层 间构造控制“ 多层” 矿化环圈斜套接触带产 出. 提出 以岩体为中心接触带多个部位矿化 的“ 一体多位” 成
矿 定位 模 式 , 为拓 宽矿 区 找矿 思 路 、 导找矿工 程布 指
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
新疆伊吾县宝山铁矿地质特征_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项目资助: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新疆重点大型矿集区预测与关键勘查技术集成研究”课题“东准噶尔喀腊萨依-北塔山-琼河坝一带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研究与大型矿床靶区评价”(kzcx2-yw-107-2)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07-08-21;修订日期:2007-09-25;作者E-mai :19870809@第一作者简介:张锦祥(1957-)男,河南太康人,工程师,1989年于成都地质学院大专毕业,从事地质和选矿研究 X 张良臣,王海鹏,周守云,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淖毛湖北山一带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981新疆伊吾县宝山铁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张锦祥1,聂卫东1,赵献丽1,张明君1,朱靖1,徐兴旺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新疆 哈密 839000;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摘 要:宝山铁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晚古生代岛弧岩浆-构造成矿带东部,位于琼河坝铁铜多金属矿集区.宝山铁矿为由热液交代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矿体和黄铜矿-磁铁矿矿体、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矿体和热液充填型黄铜矿矿脉构成的铁矿床,目前开采的主要为磁铁矿型铁矿.矿区岩浆岩类型多样,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绿玢岩.从矿体被花岗岩穿插及贯入型磁铁矿中含Co 高等特征推断,主成矿岩体可能为隐伏的辉长岩.矿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含矿夕卡岩质成矿流体“生产车间”,含矿夕卡岩质流体的形成与迁移是脉动的,成矿后期以铜的成矿为主.宝山铁矿下步的找矿重点应放在对露天采坑深部隐伏铁矿和矿区深部隐伏铜矿的预测与探查. 关键词:宝山铁矿;夕卡岩;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找矿方向宝山铁矿是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于1980年发现的,经10余年露天和地下开采及勘探,矿床储量不断扩大,并不断发现新的矿体和新的成矿类型.目前,该矿床不仅是伊吾县最大的铁矿,也是东准噶尔地区规模最大的磁铁矿矿床.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调查成果,尝试性地总结宝山铁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并提出进一步的找矿设想.1 区域地质背景宝山铁矿位于东准噶尔晚古生代岛弧岩浆-构造成矿带东部,琼河坝铁铜多金属矿集区[1].区域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下亚组.区域断裂构造以NW 向、近EW 向、近NS 向为主(图1).其中NW 向断裂形成时代较早,起着控岩控矿作用.褶皱表现为近NS 向的宽缓褶皱,宝山铁矿位于宝山背斜的西翼.区域岩浆岩十分发育,主要为海西中期的产物.据1∶5万区调资料,琼河坝地区的岩浆活动可划分为3个侵入期次X .其中第二侵入期次较为强烈、分布图1 宝山地区区域地质略图Fig.1 Sketch regional map of the Baoshan area1.地质界线;2.背斜;3.向斜;4.正断层;5.逆断层;6.平推断层Q——第四系;C 1——下石碳统;D 1d 1——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下亚组;γ42b ——花岗岩;γδ42b ——花岗闪长岩; νµ42a ——辉长玢岩面积最广,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其中角闪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等构成的花岗岩岩基分布于矿区以西地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等中基性杂岩体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以东地区.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发育不同程度的角岩化、夕卡岩化、硅化及孔雀石化,并伴生有Cu 、Fe 、Au 等矿床(点).该地区已发现诸如桑德乌兰-蒙西铜矿、琼河坝铁矿、宝山铁矿、绿石沟铜铁矿、天工石铁铜金矿、北山金矿、和尔赛铜矿等数处矿床与矿点,是一个潜在的Fe-Cu-Au 多金属矿集区.2 矿区地质概况出露地层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下亚组中-基性火山熔岩及中-酸性火山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X .地层倾向南西,倾角30°~50°,为单斜构造.矿区断裂主要有F 1、F 2、F 3、F 4、F 5、F 6和隐伏断裂F 7(图2).依断裂与矿体的关系,可分为成矿期断裂和成矿后断裂:①成矿期断裂有F 1—F 5和隐伏断裂F 7,其中F 1断裂平面上为舒缓波状,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产状325°38°~78°,∠地表缓而向下渐陡,断裂面不规则,1号主矿体产于其中及其附近;分布于矿区中西部的F 3断裂,产状240°70°~85°,∠沿断裂带发育有夕卡岩(图3-a)和局部膨大的富磁铁矿透镜体,可能为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之一;隐伏断裂F 7分布于Fe15号矿体上盘,严格地沿磁铁矿体与层状石榴石夕卡岩之间接触面发育,断层面平直,产状232°31°;∠②成矿后断裂以近NS 向F 6为代表,位于矿区中部,穿过全矿区向北延出图外,将矿区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将两侧的夕卡岩(矿)带错移200多米.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以海西中期第一、二侵入次为主.第一侵入次规模较小,以辉长(玢)岩为主,零星分布于矿区南部和和北东部;第二侵入次之花岗岩最为发育,大面积分布于矿区北西部,岩体外接触带发育有角岩带.X 张拓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宝山铁矿普查地质报告,2003矿化蚀变类型多样,主要有夕卡岩化、角岩化、铜矿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和钾化.其中夕卡岩化以形成石榴石夕卡岩为特征,主要发育于大理岩的接触带或大理岩中.值得指出的是,矿区凝灰岩中还发育有许多贯入成因的(含)磁铁矿石榴石夕卡岩体(脉)和石榴石夕卡岩磁铁矿体,它们可能为异地夕卡岩. 图3 宝山铁矿典型矿体与夕卡岩脉关系图Fig.3 Photograph showing some typical skarn rocks andiron bodies in the Baoshan iron deposita ——凝灰岩中沿断裂分布,产状陡立的石榴石夕卡岩脉;b ——贯入成因磁铁矿体与围岩界面截然并表现为滑动面构造;c ——大理岩接触带的夕卡岩与矿体;d ——花岗岩脉穿切铁矿体并含有铁矿角砾经20 m×20 m 面积磁测,磁异常等值线可分为3部分:①在北部大片的负异常中呈现多处正磁异常,△Z max =7 000 nT,一般2 000~4 000 nT,这些异常均对应地表出露的磁铁矿体上;②西南部存在一规模较大的正磁异常,△Z max >2×104 nT,一般4 000~6 000 nT,异常图2 宝山铁矿矿区地质图Fig. 2 Geological map of the Baoshan iron district1.地质界线;2.断层及编号;3矿体及编号;4.未见矿、见矿钻孔 D 1d 1——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下亚组;γ42b ——花岗岩;γδ42b ——花岗闪长岩;νμ42b ——辉长玢岩;at——安山质凝灰岩; φt——英安质凝灰岩; sk——夕卡岩370 新 疆 地 质对应Fe1号主矿体,矿体深部对应负异常区;③东南部一规模较大的低缓正磁异常,以4 000 nT 等值线圈定异常,形成3个异常中心,分别对应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微量元素Co 、Mo 、As 、Cu 、Zn 、B 、Bi 等具较高的丰度值,特别是磁铁富矿较为明显:Mo 平均值为克拉克值的19倍以上;Co 平均值238×10-6,达到综合回收品位;Bi 平均值是克拉克值的100倍以上X .以上元素组合特征,反映了矿床与热液交代成因的内在联系和多期热液活动叠加的特点.3 矿床地质特征3.1 矿体类型宝山铁矿主体为磁铁矿型铁矿,按成因分为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体和热液交代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体与磁铁矿-黄铜矿矿体(铁铜矿).在新开拓的井下三中段,又发现热液充填成因的方解石黄铜矿脉.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部,以1号矿体为代表.1号矿体产于NE 向(F 1)和NW 向(F 2)断裂相交形成的三角地带,花岗岩与大南湖组下亚组的接触带(即F 1断裂)附近.矿体长240 m,地表出露80 m,垂深大于200 m,平均厚度12 m.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体状、不规则状等.产状325°38°~75°,∠矿体倾角上部缓下部变陡.矿体向西南倾伏、北东翘起.矿体顶板围岩近地表为角岩化英安质凝灰岩,深部为角岩,底板围岩为安山质凝灰岩.矿体与围岩界面截然,并表现为滑动面的特征(图3-b),滑面上发育磁铁矿薄膜和擦线构造,滑面和擦线的形成意味着铁质流体的贯入具冷侵位与强力侵位的特征.沿矿体接触面及矿体中的节理与裂隙有块状和脉状硫化物充填与穿插.矿体特富矿石占82.2%,平均品位达55%,最高67.70%.矿石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镶嵌、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等.矿体主要由磁铁矿石组成,含少量石榴石夕卡岩.热液交代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体,主要产于矿区中东部,以发育于大理岩的接触带为其特征.矿区已探X 张拓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宝山铁矿普查地质报告,2003明此类矿体20多个,其中15号矿体规模最大,15号矿体呈“皮壳”状发育于透镜状大理岩的上下接触带,下接触带矿体为含石榴石夕卡岩的磁铁矿体;上接触带的矿体为较纯的磁铁矿石,且具强烈的劈理化,其上还发育一层石榴石夕卡岩,两者之间为F 7断层,以发育断层角砾和断层泥为特征,断层角砾有明显的压扁定向,说明矿体的生成晚于其上的石榴石夕卡岩.矿体、岩层、断层三者产状基本一致(图4).矿体向东南倾伏,北西翘起.矿体长350 m,地表出露长度53 m,真厚度1.4~13.8 m,平均9 m,斜深136 m,为磁铁富矿.矿石主要为粒状变晶及交代结构、块状、角砾状、浸染状构造等.热液交代成因夕卡岩型铜铁矿体,以7号矿体为代表,该矿体发育于大理岩下接触带,为含孔雀石和磁铁矿的石榴石夕卡岩,Cu 品位0.3%~0.8%,平均0.5%,Fe 含量30%~40%.勘探结果显示,在2号勘探线ZK2-1孔与ZK2-2孔大理岩上下接触带可见分带明显的夕卡岩及矿体.从大理岩往外依次为石榴石夕卡岩、黄铜矿层、含黄铜矿的磁铁矿体(图3-c),其中石榴石夕卡岩厚约0.03 m 、黄铜矿矿层厚约0.15 m 、含黄铜矿的磁铁矿矿体厚1 m.含黄铜矿的磁铁矿体中,黄铜矿呈细条带状分布,Cu 品位可达0.5%.该矿体尽管规模有限,但这是一个重要的找矿线索. 3.2 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宝山铁矿床共有大小矿体24个.其中地表矿体19个,隐伏矿体5个.工业价值较高的矿体有Fe1、Fe15.由于受NE 向和NW 向2组交叉断裂控制,矿带以Fe1北东端为拐点向SW 和SE 两个方向延伸.矿体的分布可分为东西2个矿带.图4 宝山铁矿+4线勘探剖面图Fig.4 Geological profile along the +4 exploration line in the Baoshan iron deposit Sk ——夕卡岩;mb ——大理岩;tf ——凝灰岩;Fesk ——磁铁矿夕卡岩西矿带由Fe1、Fe2、Fe3、Fe4和隐伏矿体Fe1号东、Fe2号南、Fe19、Fe22八个矿体构成,其中Fe1是主矿体.矿带长350 m,总体倾向NW,倾角35°~75°;矿体呈似层状、透镜体状、脉状、月牙状等,产状与F1断裂相似.矿带向西南倾伏,斜深大于260 m;北东端各有小矿体出露地表,斜深最大不超过150 m,其中Fe3、Fe4、Fe1号东、Fe2号南矿体延深小于40 m;矿体围岩主要为凝灰岩、角岩等,以贯入成因的磁铁矿体为主.在Fe1号矿体中三段,矿体明显被花岗岩脉穿切,花岗岩中可见磁铁矿石角砾(图3-d).东矿带长约2 000 m,宽50~150 m,分布有大小16个矿体.以Fe8、Fe10、Fe15、Fe26号矿体规模较大.矿体总体倾向南西,倾角20°~70°.矿体呈凸透镜状、似层状、长条状、马鞍状、不规则状等.矿体产状与围岩近一致.其中Fe10矿体倾角32°~45°,产于断层上盘的凝灰岩中.Fe26号矿体规模较大,矿体总体倾向南西,倾角20°~70°.矿体呈凸透镜状、似层状、长条状、马鞍状、不规则状等.矿体产状与围岩近一致.其中Fe10矿体倾角32°~45°,产于断层上盘的凝灰岩中;Fe26号矿体分布于矿区的最东南边部附近,产于F2断裂中,长152 m,宽200 m,厚10~20 m,产状238°77°,∠矿体呈薄层状、长条状、脉状、透镜体状等,矿体与围岩为断层接触,围岩为蚀变英安质凝灰岩,矿石平均品位55.64%.4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探讨尽管宝山铁矿体有含量不同的夕卡岩伴生与共生、交代成因夕卡岩型铁矿发育于大理岩接触带及大理岩中,但到目前为止,矿区还没有发现岩体、夕卡岩与磁铁矿体、碳酸盐岩“三体同位”的现象,成矿岩体尚不能直接确定.从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体被花岗岩穿切与包裹及矿石中含Co高的特征推断,成矿岩体可能为基性的辉长岩.这与区域上灰西沟夕卡岩型铁矿成矿岩体为闪长岩、绿石沟夕卡岩型铜铁矿成矿岩体为辉长岩的特征是一致的.宝山铁矿交代成因夕卡岩应属热液交代成因,矿区沿断裂分布的夕卡岩脉和贯入成因夕卡岩型铁矿应为深部岩浆与碳酸盐岩相互作用形成的含矿夕卡岩质流体于“生产车间”上部贯入与定位的产物[2].宝山铁矿矿体的产出与分布受构造与岩性地层的控制.其中NW向断裂是主控矿断裂,矿体分布在该组断裂的两侧,它既是控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NE向与NW 向断裂斜交形成的三角地带,是矿体集中分布地带.矿体产于大南湖组下亚组地层中,其中热液交代成因的夕卡岩型磁铁矿与碳酸盐岩密切伴生与共生.综合矿区矿体类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岩性的相互关系,可以建立宝山铁矿的成矿模式(图5),即: ①宝山铁矿为夕卡岩型铁矿,矿体类型有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热液交代成因夕卡岩型(包括铜铁矿体)2大类,其中与大理岩共生的交代成因夕卡岩型铁矿为热液交代成因,而夕卡岩脉和贯入的铁矿为贯入成因;②断裂构造与碳酸盐岩地层是宝山铁矿形成的主要控矿要素.贯入型铁矿与夕卡岩脉的产状与断裂构造的产状有关,而交代成因夕卡岩型铁矿和铁铜矿分布于大理岩或凝灰岩的接触带或大理岩中;③成矿岩体为辉长岩,岩体和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海西中期;④矿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含矿夕卡岩质成矿流体”的“生产车间”,且“含矿夕卡岩质流体”的形成与迁移可能是脉动的,成矿作用后期发生以铜为主的成矿作用.但是,这种“生产车间”是深部辉长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的产物还是其它机制形成尚待进一步研究.图5宝山铁矿成矿模式图Fig. 5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Baoshan irondeposit in the Yiwu county, Xinjiang1.大理岩;2.角岩化带;3.石榴石夕卡岩;4.交代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体;5.交代成因夕卡岩型铁铜矿体;6.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体;7.铜矿体;8.含铁铜夕卡岩质成矿流体形成区,9.成矿流体运移方向,10.断裂(层)与编号;11.矿体编号;12.钻孔位置D1d——泥盆系下统大南湖组;γ42a ——花岗岩;ν42b——辉长岩5 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构造标志 NW向断裂既是控矿构造又是容矿372新疆地质构造,NE向与NW向断裂斜交形成的三角地带是矿体集中分布地带.岩性地层标志矿区大南湖组下亚组大理岩是直接而明显的找矿标志.矿化蚀变标志宝山铁矿除后期热液脉状铜矿外,其它类型的矿体都含有石榴石夕卡岩,石榴石夕卡岩是寻找磁铁矿矿体的重要标志;另外,许多交代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体上部围岩中常见孔雀石化,即孔雀石化也是重要找矿标志.地球物理标志磁异常是直接的找矿标志.大于4 000 nT的磁异常对应磁铁矿体;2 000~1 000 nT甚至更低、且有一定规模、形态规则的磁异常下也有望找到较好的矿体,这在近几年的钻探和开采过程中已得到验证.综合标志与重、磁异常对应的构造、中基性侵入体与下泥盆统的接触带的复合部位,即可能为磁铁矿体的产出位置.宝山铁矿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可分为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寻找与矿区外围区域成矿预测2个方面.矿区深部找矿工作的重点是拓展找矿深度与矿床类型.例如东矿区露采坑Fe10、Fe12、Fe15号矿体采完后,可重新开展磁法测量,以探寻深部可能存在的隐伏矿体.在矿床类型方面,应注意夕卡岩型铜矿的成矿预测研究.在区域成矿预测方面,注意研究与寻找断裂构造、大南湖组下亚组(特别是大理岩)及海西中期中基性岩体的复合部位,这些部位可能是夕卡岩型铁矿成矿的有利地区.致谢:本文是宝山铁矿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在研究与撰写论文过程得到了宝山铁矿领导与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并得到大队程松林总工和邓刚副总的有益建议与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参考文献[1] 杨树德.新疆北部的古板块构造[J].新疆地质,1994.12(1):1-8.[2] 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地质出版社.1985.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MODEL OF THE BAOSHAN IRON DEPOSIT AND SOM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IN THE YIWU COUNTY, XINJIANG ZHANG Jin-xiang1, NIE Wei-dong1, ZHAO Xian-li1, ZHANG Ming-jun1, ZHU Jing1, XU Xing-wang2(1.No. 6 Geological Party, Xinjia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ami, Xinjiang, 839000,China;2.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29, China.)Abstract:The Baoshan iron deposit in the Yiwu county, 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Qiongheba Fe-Cu polymetallic deposit cluster situated in the eastern of the Zhungaer later Paleozoic island arc-type magmatism – tectonics – mineralization belts. The Baoshan iron deposit consists of skarn-type magnetite and pyrite- magnetite ore bodies formed by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skarn-type magnetite ore bodies injected along fractures or faults, and hydrothermal chalcopyrite veins filled along fractures respectively. The magnetite ore bodies are the main ores exploited in the Baoshan iron deposit at present time. There are abundant of magmatic rocks, including granite, gabbro and diabase. Evidences that some magnetite ore bodies was intruded and cut by granite and some magnetite ores contain high Co el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ore- forming intrusive bodies are most likely some gabbro located in deep position of the Baoshan iron deposit. There was possible a big “factory” producing the skarn-type ore-forming fluids in the deep area of the ore district, and formation and migration of these ore-forming fluids are possible periodically. The copper ore bodies were mainly formed in the late metallogenic stage. We suggest to prospect the deep buried magnetite ore bodies under the open pit and the hidden copper deposit in the deep position of the ore district in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for the Baoshan iron deposit.Key words:Baoshan iron deposit;Skarn rock;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allogenic model;Prospecting indicato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思路
宝山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区之一,位于江苏南部的宝应县境内,是一处以斑岩型矿床为主的矿区。
本文将分析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思路。
一、地质背景
宝山矿区位于扬子板块东缘中段,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由华南岩体与华北岩体相互交错的地带。
该地区早生代时期经历了岛弧的形成和消失,从而形成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良好条件。
随着板块构造演化,该地区先后发生了多期活动的岩浆侵入和断裂变形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斑岩型矿床。
二、矿床类型
宝山矿区主要矿化类型为铜、钼、铅、锌、金、银等多金属矿床。
其中,铜、钼矿床主要分布在宝山南部和西南部,以斑岩型矿床为主,富含铜、钼等元素。
铅、锌矿床则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和北部,以层控型矿床为主。
金、银矿床则分布广泛,主要是以层控型、脉状型和胶体型为主。
三、地质特征
1. 斑岩体:宝山矿区的斑岩体主要是花岗斑岩、斑岩和正长岩等,都是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
这些斑岩体与区域断裂和构造破碎带密切相关,形成了多个矿化中心。
2. 矿化类型:宝山矿区的矿化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硫化物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和含钼型矿床。
这些矿床的矿物组成、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各异。
3. 矿化特征:宝山矿区的铜、钼矿床主要由斑岩体内嵌的硫化物矿物组成,包括黄铜矿、黄铜母矿、闪锌矿、黝黑铜矿等。
这些矿物形成了复杂的矿物粒度和组成结构,有些还具有显微孪生现象。
另外,钼矿床中还含有蓝鸟石、黄钾石、鸟石石等常见的硅酸盐矿物。
4. 控矿因素: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构造和岩体特征。
区域性断裂和构造破碎带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背景,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
而岩体特征主要是指斑岩体的形状、构造和化学成因等,这些因素都对矿床的形成、成矿物质的来源和矿床特征产生了影响。
四、找矿思路
1. 选址:在找矿前需要对区域的地形、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可能具有矿化条件和找矿潜力的区域。
2. 实施地质调查:在选定的矿区内进行实地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岩石、地形、地貌、断层、岩浆岩、热液交代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3. 选取适当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地质调查后,结合不同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选取适当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如重力、
磁力、电法、地震、综合地球物理等,对寻找矿床起到重要作用。
4. 结合化探工作:地球化学勘查是一项重要的找矿工作,通过采集地表矿化纹理、土壤、水和植物等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很多宝贵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发现隐藏在深部的矿床。
5. 岩矿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工作:利用岩矿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方法,可以对找矿的目标区域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质特征分析,有助于快速确定矿床所在的地层层位和矿化特征。
总之,宝山矿区的斑岩型矿床是在复杂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具有成矿物质来源多、矿化类型多样等特点。
在找矿工作中,需要结合地质特征,选取适当的勘探方法,并加强对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的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找到潜在的矿床。
尊敬的客户,由于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和研究对象,此部分将无法提供帮助,还请给出详细数据和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案例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地研究个别事例来获取对更广泛现象的理解和洞察。
案例研究可在各种领域和学科中使用,包括教育、心理学、决策科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案例来介绍案例研究的步骤、优点和局限性。
案例研究:华为的成功之路
案例研究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且令人感兴趣的
案例,以便深入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华为公司的成功之路,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案例,其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知名企业。
步骤一:确定研究问题
在进行案例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这可以帮助研究者保持聚焦和目标,以便更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数据。
对于本文的案例研究,我们的研究问题是:
华为公司在其成功之路上采用了哪些策略和措施?
步骤二:收集数据
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需要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采访、调查和观察等。
对于本文的案例研究,我们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
我们查找了关于华为公司的历史、文化、管理、研发、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和报道。
我们还采访了华为公司的相关人士,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和见解。
步骤三:分析数据
在收集了足够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关于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机制的理解。
对于本文的案例研究,我们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华为公司成功之路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1.注重研发
华为公司始终注重研发,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华为公司拥有一个庞大而专业的研发团队,并建立了全球范围的研发中心。
这使得华为公司能够在市场上推出具有高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创新管理
华为公司在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创新。
它采用了“三个步骤”和“BAT”(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管理方法等创新管理方法,
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
此外,华为公司在去年还推出了“华为数字化转型云解决方案”,助力其数字化转型。
3.品牌力战略
华为公司也有强大的品牌力战略,推出了“全球品牌+本地操作”的战略,进军海外市场。
它还启动了多项全球市场推广活动,并赞助了许多国际体育赛事,如F1车队、“麦当劳公开赛”以及ITF女子网球赛等。
步骤四:提炼结论
在完成数据分析之后,需要通过从数据中提炼结论来回答研究问题。
对于本文的案例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华为公司在其成功之路上采用了注重研发、创新管理和品牌力战略等策略和措施。
这些策略和措施使华为公司成为了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并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优点
案例研究具有以下优点:
1.深度和细节:案例研究可以提供深度和详细的资料,尤其适
合探究一些对某种领域有影响的实践。
2.多样性:案例研究可以涉及各种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场景,使
得研究主题非常广泛。
3.建设性:通过分析实践案例可以获取经验教训,有助于建设
性的改进并提出更好的实践建议,这对于处于实践阶段的研究和实践很有益处。
局限性
与此同时,案例研究也具有局限性:
1.局限性:由于案例的局限性,难以推广到更广泛的现象中。
2.可比性问题:由于案例的个体性,不同案例之间的比较会带
来偏差,不利于研究结论的推广应用。
3.主观性问题:由于案例研究涉及个人和个体实践,根据不同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偏好、个体经验等,生成的研究结论往往存在差异。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分析华为公司的成功之路案例,介绍了案例研究的四个步骤:确定研究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提炼结论,并总结了案例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案例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提供深度和详细的资料,并为实践提供有效的建议。
我们希望本文可以对读者们对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