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规范标准[详]

合集下载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1 . 目的和合用范围1 .1 本规范对本公司特殊过程 ――焊接过程进行控制,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焊接。

合用的焊接方法包括: 手工电弧焊、 气体保护焊、 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3 . 焊接通用规范3 . 1 焊接设备3 .1 .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 .1 .2 焊接设备的选用:手工电弧焊选用 ZX3-400 型、 BX1-500 型焊机CO2 气体保护焊选用 KR Ⅱ-500 型、 HKR -630 型焊机埋弧自动焊选用 ZD5 (L )-1000 型焊机3 .2 焊接材料3 .2 .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 /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 /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 /T10045)、《低合金钢 药芯焊丝》(GB /T17493)的规定。

3 .2 .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 /T52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 /T12470)的规定。

的规定。

3.2.2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 /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 /T5118) 证明书或者检验报告; 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3 .2 .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81-2002 《建造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 和普通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 钢材厚度≥4mm 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造 2. 1.2 本规范合用于各类铁塔结构、 桁架结构、气体质量应符合该标准中优等品的要求,即其 CO2 含量(V /V )不得低于 99.9%,水3 .2 .6 焊缝金属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

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规程是指在焊接过程中要遵守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它是确保焊接质量,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以及保证工作环境的重要依据。

以下将详细介绍焊接工艺规程的相关内容。

焊接工艺规程通常包括焊接设备的准备、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焊接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焊接操作步骤的要求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焊接设备的准备,包括检查焊机、气瓶和接地线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要检查焊接设备的接线是否牢固,以免发生电气事故。

焊工在操作设备前,还需戴好防护用具,如焊接面罩、焊手套、防护服等,确保自身安全。

其次是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根据所需焊接材料的厚度、类型和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和速度等参数。

对于不同焊接材料和焊缝形式,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注意保持合适的焊接温度,避免焊接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焊接质量下降。

焊接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也是焊接工艺规程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所需焊接材料的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条或焊丝。

在进行焊接操作前,还需对焊接材料进行处理,如除去焊条表面的油污、氧化物等杂质,确保焊接时焊缝的质量。

焊接操作步骤的要求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

焊工在进行焊接操作前,需要对焊缝进行清洁和加热,以保证焊接时的质量。

在焊接过程中,焊工需要掌握合适的焊接速度和焊接角度,以确保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注意焊接时的保护措施,如用气体保护焊时,需保持足够的氩气流量,以避免气体泄漏造成焊接缺陷。

此外,焊接工艺规程还包括焊后处理的要求。

焊工在完成焊接任务后,应及时清理焊渣和焊接残余物,确保焊缝表面光滑,无锈蚀和杂质。

对于关键部位的焊接,还需进行焊缝的力学性能和无损检测,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焊接工艺规程是焊接过程中重要的依据,对保证焊接质量和工作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焊接质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因此,焊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每个焊工都应重视的事情。

只有在该规程的指导下,我们才能进行高质量的焊接工作,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钢筋焊接及规范标准[详]

钢筋焊接及规范标准[详]

1 总则1.0.1为了在钢筋焊接施工中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统一质量验收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确保质量,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施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

1.0.3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书,才能上岗操作。

1.0.4在进行钢筋焊接施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时,除按本规程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钢筋电阻点焊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将两钢筋安放成交叉叠接形式,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加压形成焊点的一种压焊方法。

2.0.2钢筋闪光对焊 flash butt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将两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电阻热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2.0.3钢筋电弧焊 arc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以焊条作为一极,钢筋为另一极,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弧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

2.0.4钢筋窄间隙电弧焊 narrow-gap arc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将两钢筋安放成水平对接形式,并置于铜模,中间留有少量间隙,用焊条从接头根部引弧,连续向上焊接完成的一种电弧焊方法。

2.0.5钢筋电渣压力焊 electroslag pressure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将两钢筋安放成竖向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端面间隙,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钢筋,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2.0.6钢筋气压焊 gas pressure welding of reinforcingsteel bar 采用氧乙炔火焰或其他火焰对两钢筋对接处加热,使其达到塑性状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熔态)后,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焊接工艺,确保焊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涉及焊接的工作和项目。

2.术语定义焊接: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通过加热和熔化,然后冷却固化,使其相互连接的工艺。

焊工:进行焊接操作的技术人员。

3.安全要求3.1.焊接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阻碍操作或引发火灾。

3.2.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的防护装备,包括焊接面罩、防护服和手套等。

3.3.必须确保焊接区域有足够的通风,以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3.4.任何设备或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其运行良好且符合安全要求。

4.焊接过程规范4.1.焊接前准备工作仔细检查焊接材料和接头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和设备。

清洁焊接材料和接头,去除油脂、灰尘和其他污染物。

4.2.焊接操作要求按照焊接工艺参数进行预热和热处理,以确保焊接质量。

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以保证焊缝的质量。

坚持良好的焊接技术,如均匀施加焊接电流、合适的焊接角度和适当的电弧长度等。

4.3.焊接后处理进行焊缝的清理和喷涂防护涂料。

检查焊接质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对焊接材料和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其长期可靠性。

5.质量控制5.1.对焊接过程进行监控和测试,以确保焊缝的强度、密度和质量。

5.2.使用合适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检查焊缝,如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检测等。

5.3.定期进行焊工的培训和技术评估,以提高他们的焊接技能和质量意识。

5.4.建立焊接质量记录和档案,便于事后追溯和检查。

6.风险管理6.1.识别并评估焊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安全。

6.2.为焊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设备,降低职业风险。

6.3.建立应急预案,处理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7.法律和法规遵从7.1.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等。

7.2.确保焊接工艺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7.3.未经许可或授权,不得使用任何受版权保护的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范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范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范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范是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的一项重要标准,它对于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焊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焊接工艺评定的概念、内容、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概念。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对焊接工艺进行检验和评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过程。

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焊接工艺的可行性、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

二、内容。

焊接工艺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接温度等参数的确定,以确保焊接质量和效率。

2. 焊接材料的选择,包括焊接材料的种类、规格、质量等方面的选择,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3. 焊接设备的选择,包括焊接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等方面的选择,以确保焊接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焊接工艺的操作规程,包括焊接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焊接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标准和规范。

焊接工艺评定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标准,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规范》等国家标准,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了规定。

2. 行业标准,包括《焊接工艺评定行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行业规范》等行业标准,对不同行业的焊接工艺评定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3. 企业标准,包括各个企业自行制定的《焊接工艺评定企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企业规范》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焊接工艺评定进行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四、总结。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范是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焊接质量和效率。

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焊接工艺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焊接技术和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推动焊接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完整word版)焊接工艺规程

(完整word版)焊接工艺规程
B
Ⅰ级
熔透
RT
10%
焊缝两端各250-300mm
焊缝长度大于1。2m时,中间加探250-300mm
GB/T 3323—2005
B
Ⅱ级
7
其他对接焊缝
12-60
Ⅰ级
UT
100%
焊缝全长
GB/T11345—2013
B
Ⅰ级
熔透
RT
10%
焊缝两端各250-300mm
焊缝长度大于1.2m时,中间加探250—300mm
2)底板间的横向对接焊缝;
3)组装隔板单元后首先焊接隔板和底板的焊缝、然后焊接隔板和底板加劲肋的焊缝;
4)组装腹板单元后首先焊接腹板和底板的角焊缝(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焊接,同一梁段上的多个腹板,应从梁段中间的向两侧的腹板对称焊接),然后焊接隔板和腹板的焊缝,最后焊接隔板和翼板的焊缝;
5)组装顶板单元后,先焊接顶板和隔板,后焊接顶板和腹板。
4。8埋弧焊焊剂使用前放入烘干箱烘干,烘干温度300-350℃,烘焙2h,放到干燥器中冷却。
5。焊前监控措施
5。1熟悉有关图纸和工艺文件,核对焊接部件,确定焊接起点。
5。2检查并确认使用的设备工作状态正常,仪表工具良好、齐全,空气湿度80%以上不允许焊接。
5。3焊前清理:焊接前,必须彻底清除接头坡口及其附件表面的油、锈、底漆和水等污物。
4.焊材储存和使用要求
4。1焊材必须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存放,焊材储存库内,不允许放置有害气体和腐蚀性介质,室内保持整洁。
4.2焊材存放在专用架子上,严防焊条受潮.
4。3 。焊材堆放时应按种类、牌号、规格、入库时间分类堆放,每垛应有明确标记,避免混乱。
4。4焊材在供应给使用单位之后至少在6个月之内可保证使用,入库的焊材应做到先入库的先使用.

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规范一、引言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为了确保焊接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制定了一系列焊接工艺规范。

本文将介绍焊接工艺规范的基本原则、常见焊接方法和相关要求。

二、焊接工艺规范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焊接作业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范,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焊接技能,并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2. 质量控制原则:焊接作业必须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包括材料选择、设备调试、焊接参数设定等方面的控制。

3. 符合标准原则:焊接工艺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焊接连接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常见焊接方法及相关要求1. 电弧焊电弧焊是最常见的焊接方法之一。

在电弧焊作业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选择适当的电极和焊接材料,确保焊接质量。

(2)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压,以保持焊接速度和熔深的合理比例。

(3)控制电弧稳定,避免产生气孔、熔核不均匀等缺陷。

2. 气体保护焊气体保护焊包括氩弧焊、氩气保护焊等。

在气体保护焊作业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选择适当的保护气体和焊丝,以保证焊缝的质量和外观。

(2)控制气体流量和气压,确保焊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气体保护环境。

(3)合理控制焊接速度和电流,以避免产生焊缝裂纹、气孔等焊接缺陷。

3. 焊接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焊接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对焊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在焊接作业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选择合适的焊材,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可靠性。

(2)对焊接材料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氧化膜、减少杂质等。

(3)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和退火处理。

四、焊接工艺规范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焊接质量,需要进行焊接工艺规范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1. 焊接过程参数的控制:控制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以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检测和评估:使用相关的检测手段,如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测和评估。

3. 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建立焊接质量记录和文件,包括焊接参数、焊接材料、检测报告等,以备后续参考和追溯。

焊接工艺规范要求

焊接工艺规范要求

焊接工艺规范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定焊接工艺的规范要求,以确保焊接过程安全可靠,并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焊接工作,包括基本焊接、结构焊接和管道焊接等。

2. 安全要求- 所有参与焊接操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格和证书,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加强火灾防范措施,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齐,并配备合适的消防设备。

- 防止焊接过程中的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和粉尘的泄漏,需要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

3. 焊接设备和材料- 确保焊接设备的选用符合工作要求,并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

- 使用合适的焊接电极、焊丝和保护气体等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 严格控制焊接材料的贮存、搬运和使用,避免受潮、破损或污染。

4. 工艺规范- 在进行实际焊接前,根据焊接对象的要求,制定详细的焊接工艺规程,并进行预热和预处理等必要的准备工作。

- 控制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和焊接层数等,确保焊缝质量和强度满足要求。

- 采取适当的焊接顺序和方法,以避免变形、裂缝和气孔等焊接缺陷的产生。

- 定期对已焊接部分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密度。

5. 质量控制- 进行焊接过程的实时监控,记录关键参数和操作细节,确保质量可追溯。

- 严格执行焊接检验标准,对焊接件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测量,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 对焊接过程进行过程审核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6. 合规要求-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焊接工作符合安全、环保和质量要求。

- 建立焊接工作台账,记录焊接人员、焊接日期和焊接位置等信息,以备查验和审计。

以上为焊接工艺规范要求的概要,具体操作细节和技术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定和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工艺的技术要求。

2.1 焊工必须经专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 ,经考试合格取患上有关部门颁发证书,方可担任焊接工作。

2.2 对中断焊接工作六个月以上的焊工,必须重新考核。

2.3 焊工在施焊前应认真熟悉图纸和焊接工艺。

2.4 核查待焊焊缝坡口的装配质量和组对要求 ,对不符合装配质量和组对要求的焊缝应拒焊,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2.5 进行焊缝质量的自检,做好自检记录、焊缝标记或者焊缝跟踪记录等工作。

3.1 应根据焊接施工时需用的焊接电流和实际负载持续率,选用焊机。

3.2 每台焊接设备都应有接地装置,并可靠接地。

3.3 焊接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检定合格。

4.1 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等应为进货验收合格品。

对材质有怀疑时,应进行复验,合格后才干使用。

4.2 焊前应根据焊条使用说明的规定对焊条进行烘干处理。

4.3 烘干后的焊条应放入100~150℃的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

低氢型焊条普通在常温下超过四小时应重新烘干。

重新烘干次数不应超过三次。

5.1 坡口加工
材料为碳素钢和碳锰钢〔标准抗拉强度≤540MPa 的坡口可采用冷加工或者热加工方法制备。

碳锰钢〔标准抗拉强度>540MPa、铬钼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宜采用冷加工法。

若采用热加工方法,对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淬硬层,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

5.2 焊接坡口应符合图样规定。

5.3 焊接坡口应保持平整,不患上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5.4 焊前应将坡口表面及两侧的水、氧化物、油污、锈、熔渣等杂质清除干净。

5.5 焊接环境
焊接环境惟独在满足下列情况时才允许施焊。

a 风速:气体保护焊时≤2m/s,其它焊接方法≤10m/s;
b 相对湿度≤90%。

c 焊件温度高于- 10℃。

5.6 预热
对碳钢和低合金钢,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应在始焊处 100mm 宽度范围内预热至15℃以上。

常用钢焊接时预热温度参考表如下
钢号 20〔Q235-A 16Mn〔Q345
厚度〔mm ≤ 30 ~ 38 ~ >64 ≤ 30 ~ 38 ~ >64
30 38 64 30 38 64
预热温度〔℃ ≥ ≥50 ≥ 100 ≥ ≥ ≥80 ≥ 120 ≥
采取局部预热时,预热的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的 3 倍,且不小于
100mm 。

不同钢号相焊时,按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预热温度。

需要预热的焊件,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采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者施焊暂时焊缝时,应按 6.6.1~6.
6.3 的要求进行预热。

5.7 定位焊
定位焊使用的焊接材料应与施焊时采用的焊接材料牌号相同。

定位焊时,应在坡口内、引弧板上或者待焊区内引弧,不允许在非焊接部位引弧。

定位焊缝的厚度普通不应超过正式焊缝的 1/2,通常为 4mm~6mm 。

定位
焊缝的长度普通为 30mm~60mm,间距不超过 400mm 。

冬季施工的低合金结 构钢,其定位焊缝的厚度可增加至 8mm,长度为 80mm~100mm 。

如发现定位焊 缝有夹渣、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应将缺陷部份除尽后再补焊。

当定位焊缝作为最 终焊缝的一部份时,定位焊缝两端应便于接弧,否则应予修整。

6.1 施焊的基本要求
焊工必须按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施焊。

施焊前应按焊接工艺卡的规定调整好焊接参数。

不应在施焊产品上进行调整
焊接参数。

对容易产生变形的焊接件,可以使用工装夹具,并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

6.1.4 对图纸所规定的重要的焊缝 ,应在焊缝两端设置尺寸合适的引弧板和
120 150 15 15
引出板。

在不能使用引弧板和引出板时,不患上在引弧处和收弧处产生焊接缺陷。

6.1.5 工件尽可能置于平焊位置进行施焊。

6.1.6 在焊接过程中,应去除影响下一道焊缝施焊的任何缺陷。

电弧擦伤处的弧坑需经打磨,使其均匀过渡到母材表面, 当打磨后的母材厚度小于规定值时,则需补焊。

接弧处应保证焊透和熔合。

施焊过程中按工艺文件规定控制层间温度。

每条焊缝应尽可能一次焊完。

焊接中断时 ,应对冷裂纹敏感的焊件应及时采取后热、缓冷等措施。

重新施焊时,仍需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预热。

采用锤击改善焊接质量时,第一层焊缝和盖面层焊缝不患上锤击。

焊后应清除熔渣和焊接飞溅,并目测检查外观质量。

必要时可做局部返修,但必须符合本标准第 8 节的规定。

6.1.13 做好焊接记录。

6.2 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除应满足 6.1 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多层焊缝的根部焊道可打底焊道及单道角焊缝的最小尺寸应足以防止产生
裂纹。

坡口焊缝根部焊道或者打底焊道允许最大厚度为 6mm。

单道角焊缝和多层角焊缝根部焊道的允许最大焊脚尺寸为:
a 平焊: 8mm
b 横焊、仰焊: 7mm
c 立焊: 10mm
坡口焊缝和角焊缝后续各层焊缝的允许最大厚度为:
a 平焊:焊条直径 + 2mm
b 立焊、横焊、仰焊:焊条直径 + 2mm
6.3CO2 气体保护焊和药芯焊丝电弧焊
CO2 气体保护焊和药芯焊丝电弧焊除应满足 6.1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CO2 气体保护焊和药芯焊丝电弧焊单道角焊缝允许的最大焊脚尺寸为:
a 平焊、立焊: 10mm
b 横焊: 8mm
c 仰焊: 7mm
6.3.2CO2 气体保护焊和药芯焊丝电弧焊坡口焊缝除根部和盖面层外 ,其余焊层的厚度不大于 6mm。

6.4 角焊缝要求
图纸未作规定时,角焊缝焊脚尺寸按较薄板厚度的 0.7 倍选取。

7.1 焊件的矫形
低合金调质结构钢应采用机械方法进行矫形,其它材料宜采用机械方法进行矫形, 当采用局部加热方法矫形时,其加热区温度应控制在800℃以下。

7.2 后热处理
焊接中断时,对冷裂敏感的焊件应采取后热处理。

后热处理应在焊后即将时行,后热处理温度普通为200~350℃,保温 1 小时以上。

对焊后即将进行热处理的焊件可不作后热处理。

8.1 对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允许返修。

焊缝产生裂纹 ,应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原因,订出措施后方可返修。

8.2 返修前需将缺陷清除干净,必要时采用表面探伤检验确定。

8.3 待补焊部位的施焊凹槽应宽度均匀、表面平整,且两端有一定坡度。

8.4 如需预热,则预热温度应比焊接原焊缝时的预热温度适当提高。

8.5 返修焊缝质量要求应与原焊缝相同。

8.6 要求热处理的工件如在热处理后返修时,必须重作热处理。

9.1 焊接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卫生教育,掌握安全生产技术。

9.2 焊接人员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工作服、焊工手套、绝缘鞋、工作帽、面罩等>。

9.3 焊工施工场所必须有防触电、火灾、中毒的安全措施,应注意通风, 同时, 为防止弧光、飞溅对人体的影响,应在挡板内焊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