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合集下载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治疗疾病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等。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建立严格的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至关重要。

一、输血前检测(一)血型鉴定1、 ABO 血型鉴定采用正反定型两种方法进行 ABO 血型鉴定,以确保血型结果的准确性。

正定型是用已知的抗A、抗B 血清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反定型是用已知 A 型、B 型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2、 Rh 血型鉴定对患者进行 Rh(D)血型鉴定,对于 Rh(D)阴性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测是否存在弱 D 或不完全 D 抗原。

(二)交叉配血试验1、主侧交叉配血将患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进行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凝集或溶血。

2、次侧交叉配血将供血者血清与患者红细胞进行反应,同样观察是否有凝集或溶血现象。

3、特殊情况处理对于多次输血或有输血反应史的患者,应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必要时进行特殊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三)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1、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 e 抗原、乙肝e 抗体、乙肝核心抗体)2、丙肝抗体3、艾滋病抗体4、梅毒螺旋体抗体5、谷丙转氨酶(ALT)检测这些检测项目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保障输血安全,同时也符合医疗法规和伦理要求。

二、输血前核对(一)患者信息核对1、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等基本信息,确保输血对象正确无误。

2、核实患者的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判断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二)血液制品核对1、核对血袋标签上的供血者姓名、血型、血量、血袋编号、采血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2、检查血袋外观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凝块等异常情况。

(三)交叉配血结果核对再次确认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确保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或溶血现象。

(四)医嘱核对核对输血医嘱的内容,包括输血成分、输血量、输血速度等,确保与实际准备输注的血液制品一致。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与核对制度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得《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与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得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得核对:一、输血申请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就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得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得血液成分与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ﻩ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得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就是清醒得,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得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得亲属核对患者身份。

《临床输血申请单》得相关信息与受血者得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得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

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正确穿刺。

抽血护士在输血申请单得抽血人处签字。

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得,要同时抽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就是否一致。

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得献血者标本与受血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得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是指在输血操作之前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一系列检验和核对工作,以保证输血安全的制度。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从产生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产生背景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为临床患者提供所需的血液成分,满足患者体内失血或血液功能障碍的需要。

然而,输血操作涉及多个环节,如采集、储存、运输、配血、核对和输注等,其中失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风险,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应运而生。

二、目的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输血操作在安全和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相关的误输、错输和输血反应等风险。

通过检验和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与输血相关的问题,保证输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内容1.供血者检验:对供血者进行必要的检验,如血型、Rh因子、传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指标等。

根据规定,供血者应是健康的成年人,且血液中不应含有与受血者不相容的抗原或病原体。

供血者检验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2.受血者检验: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检验,以确定其血型、血红蛋白水平、免疫指标等。

通过检验,可以了解受血者的体质状况和输血需求,确保合理和个体化的输血治疗。

四、实施步骤1.建立标准的操作规程和流程:设立专门的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并详细规定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要求,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确认患者需求和血型:在输血前,医生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需要哪种血型的血液成分。

同时,要对患者的血型进行确认,避免输血时发生血型不相容的问题。

3.确认供血者合格性:对供血者进行身份核对,确认其是否具备合格的供血条件。

同时,对供血者进行相关的检验,确保其血液安全,符合输血要求。

4.确保血样正确标记: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正确标记,包括标注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份信息、血型和样本采集时间等,防止血样混淆或错误。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一、对每个输血患者都必须进行血型检验。

二、交叉配血时必须用配血标本对血型进行复检,并将结果填报到配血单上。

三、对血站送来的血液制品都必须进行血型复检。

四、凡需申请输血者,必须作输血前检查,检验项目包括ALT、HBsAg、Anti-HCV、AntiHIVl∕2>梅毒。

急诊手术、急需用血者,留取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检验,检验结果随后贴病历保存。

五、配血前,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输血申请表上的内容。

凡资料不全的输血申请单,特别是缺乏输血史、已婚妇女患者缺乏妊娠史和医师未签名的申请单要退回临床科室重新填写。

输血申请单至少提前一天送输血科(急诊例外)。

六、在输血前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做到:
1、确认受血者血标本;
2、了解受血者既往输血情况;
3、对受血者做ABO正反定型和RHl血型验定;
4、必要时对受血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和验定;
5、选择适当的ABo和RHl血型的血液;
6、交叉配血必须采用盐水介质配血法加一种不完全抗体法(抗人球蛋白试验、酶法或聚凝胺法)借以检查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

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凡申请输血患者,输血前必须进行输血相关指标以及经血液传播疾病检查,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检查,内容包括: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

二、凡输血患者必须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的检查。

三、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四、交叉配血时除用一套试剂配血外应备用另一套配血试剂进行复查。

五、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的信息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六、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
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七、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一、引言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供血者通过静脉途径输入到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输血在医疗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

本文将以30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的内容。

二、输血前检测内容1.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输血前的基本检测项目之一,其目的是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是否匹配。

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的鉴定。

血型鉴定通过血液样本的反应性测定,可以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关系,以避免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反应。

2. 传染性疾病筛查传染性疾病筛查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项目之一,目的是排除供血者携带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传染性疾病包括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

传染性疾病筛查通过血液样本的实验室检测,可以排除供血者携带这些疾病的可能性,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输血前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确定受血者是否携带特定抗体,以避免输血时发生过敏反应。

免疫学检测包括血清学试验、交叉试验等,可以确定受血者体内的抗体类型,以确保输血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

4. 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是输血前的必要项目之一,其目的是评估受血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避免输血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项目,可以评估受血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三、输血前核对流程1. 病历核对在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受血者的病历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以及输血的指征、血型、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核对病历信息是确保输血过程中正确套用受血者的基本步骤。

2. 标本核对在进行输血前的各项检测时,需要医务人员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送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标本的标签信息,包括受血者姓名、医院编号、检测项目等,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输血品种核对输血时,医务人员需要核对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的信息,包括血型、血浆成分、血液保存时间等。

输血前核对制度范本(四篇)

输血前核对制度范本(四篇)

输血前核对制度范本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大d 三项)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____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____天以便查对。

输血前核对制度范本(二)输血前核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防止输血错误和传播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有效的核对制度能够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对输血前核对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输血前核对制度的意义输血前核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接受到正确的血液制品,减少输血错误的发生。

它是建立在医疗安全的基础之上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核对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输血过程中的错误,保证患者的血型匹配正确,避免因输错血型而引发的严重后果。

输血前核对制度(八篇)

输血前核对制度(八篇)

输血前核对制度一、输血前的检查核对,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一项保障措施,科室全体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血液输用前的最后关口。

二、接到输血申请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各项检查,包括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检,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三、配血前,必须对供血者血型进行复检,确保袋内血液血型准确无误。

四、血浆融化过程中,必须严格对号,严防血浆标签贴错,造成错输异型血浆。

五、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动操作过程,确保配血过程准确无误。

六、输血前必须检测血清学指标,包括乙肝各项指标、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等,确保在发生输血感染疾病时查找原因。

七、血液发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资料和血液信息资料,并与取血人员共同进行核对。

八、血液发出前,再次对血液质量进行核对,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发出。

九、出现异常情况的血液,不准输血到临床。

十、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血液,如出现冷凝集等,要对取血人员交代清楚,或直接通知临床注意输血温度、速度,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输血前核对制度(二)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大d 三项)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
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的核对:
一、输血申请
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
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

《临床输
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

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

抽血护士在输血申请单的抽血人处签字。

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

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与受血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三、实验室核对
1、所有试验操作前必须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检查标本外观正常后方可开始试验操作。

2、试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

3、出检验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管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对患者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一人值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

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结果双签字,确保正确率100%,误差率0%。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五、取、发血核对
1、血液发出前发血人必须核对以下内容:
(1)核对取血单、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原始记录、发血记录单的患者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2)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异常紧急发血和紧急抢救相容性输血除外)
(3)交叉配血原始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的血袋信息与血袋标签相关信息一致。

(4)需交叉配血的血液成分,交叉配血结果相合或必须相容。

2、取血者必须核对领取血液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交叉配血结果相合(异常紧急发血除外),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发血者与取血者给共同核对内容:患者姓名、性别、科室、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的类型和数量、血袋号/条形码、血液的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液的外观质量、血袋封口及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是否完整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4、从血库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血库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血库。

六、输血前核对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与交叉配血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输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七、输血后核对
输血后,输血护理记录填写完整。

医护人员尽快将血袋送回血库,在血袋回收登记表上核对签字。

血袋由血库保存至少24小时,以便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进行追踪调查。

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馈单》送到血库,血库每月汇总上报医务科。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