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卒中病例
最新:全球卒中数据报告解读(完整版)

最新:全球卒中数据报告解读(完整版)摘要2022年,世界卒中组织在旗下《国际卒中杂志》上发表了2项最新全球卒中统计报告,更新了全球的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布,分析了性别和地理差异,并提供了卒中归因危险因素最新数据。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卒中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第三大残疾合并死亡原因。
从1990年至2019年,卒中的疾病负担(按绝对病例数计算)大幅增加,目前全球卒中负担以较大比例分布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且70岁以下人群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显著增加。
全球卒中的五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高体重指数、高空腹血糖、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吸烟。
中国卒中防治正面临巨大挑战,卒中已成为中国成人致死、致残的第一位病因,也是中国伤残调整生命年的首位原因。
全球卒中疾病负担从1990年至2019年,全球卒中的疾病负担(按绝对病例数计算)大幅增加,卒中的发病率增加了70.0%,卒中死亡人数增加了43.0%,卒中导致的DALY增加了32%。
2019年,全球范围内估计共有1220万新发卒中患者[95%不确定区间(UnCertaintyinterval z UI)1100万~1360万],患病人数估计达1.01亿,卒中导致了1.43亿DALY o 全球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会发生卒中。
全球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总体概况2019年,全球范围内估计共有1220万新发卒中患者(1100万~1360万),患病人数估计达1.01亿,卒中导致了1.43亿DALY o 卒中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每年有超过16%的卒中发生在15-49岁的人群中,62%以上的卒中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中。
曾经历过卒中且目前健在的患者中,15~49岁的人群占22%,70岁以下人群占67%,其中56%为女性。
卒中导致了650万人死亡(51%是男性),其中6%发生在15~49岁人群中;34%发生在70卒中信息BB ©全球毒年诃1220万新发卒中, 每3眇钟有一个全球89%的卒中死亡及卒中后 遢症发生在中低收入国事. 。
脑卒中患者完整病历案例

脑卒中患者完整病历案例脑卒中患者完整病历案例病人,男性,70岁,退休工人,因突发性左侧肢体无力、口眼歪斜,就诊于当地医院。
诊断为脑卒中后,口服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支持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后转入我院。
入院后经初步检查,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为9分,左侧肢体肌力1级,深感觉和浅感觉均存在障碍,左侧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口干,头晕。
神经影像检查如下:头颅CT示右脑半球内出血占据大部分右侧脑室,脑干向左侧移位并压迫,胶质纤维条缺失。
病变早期,颅内治疗效果欠佳。
因入院时昏迷状态较重,先给予对症支持疗法治疗,包括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治疗措施。
在危急阶段治疗后,患者恢复的比预期的要快,和他的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我们为患者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产后护理计划,以确保他获得最佳的康复结果。
康复方案的内容包括:评估功能状态,制定个性化计划,给予物理和职业康复治疗以及心理康复支持等。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各种方法来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我们使用了机械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包括持续性挤压袜和低分子肝素注射。
我们还提供了一些饮食和营养方面的建议,以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在康复期间,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各种评估,并根据他的症状和进展制定了个性化治疗计划。
我们还为他提供了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康复护理和社会支持等服务。
我们的康复团队与患者的家庭密切配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来改善他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改善。
我们还向他的家属提供了康复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
在出院前,我们还组织了康复评估,确保患者能够正常生活并保持其独立性。
通过这次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我们深刻认识到,除了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使患者在恢复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
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对这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评估。
结果显示,有147例(51.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有96例(33.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其中,有43例(15.0%)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说明在脑卒中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是比较常见的精神问题。
其次,我们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P<0.05);未婚或离异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已婚的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和焦虑、抑郁存在相关性(P<0.05)。
这些结果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
最后,我们分析了焦虑和抑郁与患者康复的关系。
结果显示,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总体上表现较差,康复周期较长,康复效果较差。
这说明焦虑和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身体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焦虑和抑郁问题,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女性、年龄较大、教育程度低、家庭状况不稳定、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些心理问题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脑卒中病例1

赵XX,男,48岁,博士,机关公务员。
“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不灵20天”入院。
11月08日下午2点左右活动过程中突然出现口角歪斜,随即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查颅脑CT示:右侧基底节出血,面积较大,破入侧脑室。
送神经外科开颅吸血等治疗。
现患者神志清楚,已经可以在室内短距离丢拐步行,左肩疼痛明显,饮食尚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5年。
家庭背景:一家三口,妻子机关公务员,儿子小学3年,患者病后被孩子外公外婆带回
老家读书,双方父母及亲戚均在外地。
居住环境:城区某小区六楼无电梯。
兴趣爱好:体育运动(打篮球)、社会交往。
临床脑卒中疾病病例分享、诊治过程及总结分析

临床脑卒中疾病病例分享、诊治过程及总结分析患者王某,女,76岁。
▌主诉:突发胸闷胸痛、左下肢麻木乏力3小时。
▌现病史:患者3小时前在家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随即发现左下肢活动不利及麻木,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4次,无小便障碍。
自服“速效救心丸”后胸痛稍缓解。
就诊于本院急诊。
内科完善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大,ST-T改变,遂转诊于神经内科。
▌既往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10余年,有冠心病10余年,2年前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置入4个支架),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体格检查:左侧血压166/104mmHg,右侧血压164/98mmHg,心肺查体无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左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痛触觉减退,左侧Babinski征阳性,余查体大致正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4分。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cTnI未见明显异常。
定位、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患者老年女性,急性起病,根据病史,患者胸部疼痛伴有左下肢麻木无力,查体左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痛触觉减退,左侧Babinski征阳性,考虑定位于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不排除锥体束和脊髓丘脑束。
■定性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综合考虑,考虑为卒中(梗死)类疾病——脑梗死或者脊髓梗死。
患者胸痛原因考虑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诊疗过程患者为脑梗死可能性大,为了不耽误患者治疗,立即静脉溶栓(距发病4小时10分钟),使用阿替普酶0.6mg/kg(总量为30mg)。
溶栓过程中行主动脉全长CTA检查:主动脉多发局限性夹层及壁间血肿,多发附壁血栓形成及穿透性溃疡。
患者主动脉CTA提示局限性夹层,立即停止溶栓。
在患者发病后8小时,患者又出现了尿潴留。
再次查体:左下肢肌力2级,左侧T7-8平面以下痛触觉减退,深感觉正常。
左侧Babinski 征阳性。
修正诊断:脊髓梗死可能性大。
此时影像学检查中颅脑MRI未见异常,MRA提示脑动脉硬化。
脑卒中康复病例

脑卒中康复病例
以下是一个脑卒中康复病例的描述:
患者姓名:张先生
年龄:62岁
性别:男性
就诊日期:2020年1月15日
医疗历史:
张先生于2020年1月5日突发脑卒中,被送往急诊科进行急诊治疗。
经过MRI检查,确定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脑栓塞。
他随后接受了溶栓治疗,成功恢复了血流通畅。
治疗过程:
- 张先生接受了数天的住院观察,在此期间,医生监测他的血压、心率和脑部CT扫描。
- 在康复期间,张先生接受了多科室的评估,包括神经学、康复医学和职业治疗等。
这些评估帮助医生了解他的康复
需求和能力水平。
- 张先生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
- 他也接受了言语治疗,以帮助他恢复语言和沟通能力。
- 营养师为他制定了适合脑卒中患者的饮食计划,以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压。
- 张先生的家人也接受了康复教育,了解如何在家中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康复进展:
张先生在康复期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 他的肌肉力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他能够独立行走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 张先生的言语能力也有所恢复,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 他的血压和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范围内。
建议:
医生建议张先生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定期复查。
此外,他还应该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以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这个病例描述了一个脑卒中康复病例的治疗和进展情况。
请注意,每个病例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案和康复进展会因人而异。
中国脑卒中报告2023

中国脑卒中报告2023简介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本文将对中国2023年的脑卒中报告进行综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脑卒中的现状和趋势。
脑卒中的定义和分类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异常,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的疾病。
根据病因和病理类型的不同,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大部分比例,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相对较少见,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进而引发脑卒中。
中国脑卒中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
根据中国脑卒中报告2023的数据,以下是中国脑卒中的一些现状:1.发病率: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
据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脑卒中的总发病率为X%,较上年有所增加。
2.死亡率:脑卒中在中国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
据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脑卒中的死亡率为X%,较上年有所增加。
3.高危人群:报告还指出,中国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等。
这些因素都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4.区域差异:中国各地脑卒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报告中提到,东部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低,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高。
这种差异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脑卒中预防与治疗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预防成为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1.生活方式干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报告强调,饮食均衡、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都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2.高危因素管理:管理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策略。
及时诊治并积极控制这些疾病,可以有效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3.早期干预与治疗: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分享

一、扬急救之帆,为生命护航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分享汇报时间:2023.04二、主目录:1.病例资料2.急诊室救治过程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护理体会与讨论三、病例资料张某某,男,65岁。
3月7日中午13:00左右突发言语不清、呕吐,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10分钟后120救护车到达救治现场,怀疑急性脑卒中的可能性较大,立即启动120指挥中心(脑卒中心信息网络微信群),通知到达医院做好相应的准备,120救护车利用GPS开始实施准确定位,随时在脑卒中信息网络微信群发布到达定位,缩短院前救治时间!参考文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院前急救人员、网络医院、其他等准确计时(出现脑卒中系列症状开始时间),明确交接!四、张某某,男,65岁。
13:36患者到达急诊室,急诊卒中护士立即启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
贴好明显的标识,抬放到脑卒中治疗床,利用卒中治疗床记录患者计时的体重,并进行神经内科医生会诊诊疗服务。
启用贝肯系统(平板电脑和佩戴手环),准确上传发病时间、救治时间、处置时间,记录随时的护理内容。
五、张某某,男,65岁。
13:40现病史:患者约3小时前(12:30)突然出现不能言语,问话不答,不能正常发音,双下肢无力,恶心、呕吐,呕吐多次,呕吐物见少许咖啡色胃内容物。
既往史:脑梗死病史约2年;高血压病史约4-5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具体不详;心肌梗死病史约10余年;否认糖尿病等其他病史。
个人史:吸烟史约20年,已戒约30年;否认饮酒史。
家族史:无遗传病史。
六、张某某,男,65岁。
13:40体格检查:T:36.5℃,P:84次/分,R:18次/分,BP:162∕104mmHg,营养中等,查体欠合作,舌尖少量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
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
七、张某某,男,65岁。
13:40神经专科查体:神志清醒,混合性失语,双瞳孔等大正圆居中,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感觉查体欠合作,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张力正常,上肢肌力(左:5级,右:5级),下肢肌力(左粗测5-级,右粗测5-级),腱反射对称,BabinSki(左-、右-),共济运动:双手指鼻试验稳准,双跟膝胫试验欠合作,脑膜刺激征:颈抵抗(一),Kernig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一
患者陈亚勤,女,42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年余收住入院,患者于2008-11-18晚8点左右于跳绳时突感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无意识模糊,无呕吐,恶心,后被家人送至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CT查示脑出血,予挂水等保守治疗,后病情平稳,回家自行康复。
其间,曾于常州当地康复医院康复一月,目前患者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进一步康复入住我科。
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平时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空血压,血压控制尚可,在130/85mmHg,有继发性癫痫病史一年余,服药控制,否认药敏史。
体格检查:T36.5℃,P72次/分,R18次/分,BP125/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精神状况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耳口鼻无特殊,颈转无敌抗,未及肿大甲状腺,胸廓对称无畸形,心肺无特殊,腰转无抵抗,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检。
专科检查,神清,听理解可,语利,对答切题,轮椅推入病房。
可在一人辅助下步行,浅感觉(左侧)正常,左侧深感觉减退,左侧腱反射亢进,左巴氏征(+),左踝阵挛(+),肌力(MMT):左上肢:肩前屈、外展2级,肩后伸0级,肘屈2级,肘伸1级,腕伸2级,腕屈曲1级;左下肢:髋屈伸3级,膝屈3级,伸4级,踝背伸0级,跖屈2级。
肌张力(mA):左屈肘肌1+级,左伸肘肌1级,左腕伸肌1级,左指屈肌1+级,左小腿三头肌1级,关节被动活动度:左踝背伸至0°时受限,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2级。
左侧Brunnstrom分级:Ⅲ-Ⅱ-Ⅳ。
ADL(MBI):60分(吃饭10分,穿衣5分,大小便各10分,上厕所5分,床椅转移15分,平平地走5分。
辅检:头颅MRI:右侧基底节区出血。
初步诊断:1、脑出血后遗症,左侧偏瘫;2、继发性癫痫;3、高血压病。
诊断依据:1、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年余入院;2、病史明确;3、辅检支持;4、左巴氏征(+)。
鉴别诊断:与脑梗塞相鉴别。
病例二
患者徐建明,男,54岁,因“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九个月余”入院。
患者于2010年8月27日晚7时许疲劳诱因下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当即有呕心呕吐,二便失禁,于当地医院急查头颅CT示“脑出血”,出血量约38ml,测血压180/130mmhg,于急诊行“去颅瓣减压术”。
术后患者昏迷,呼之不应,于当地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气管切开治疗。
二十余日后转南京紫金医院行高压氧治疗,二十余日后患者神志渐清,但遗留右侧肢体功能障碍。
为进一步恢复功能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无头晕头痛,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
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五年,口服压氏达5mg,尼群地平10mg,血压控制在140/90mmHg;有“饮酒史”二十余年。
查体:T36.5℃P72次/分R19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可,轮椅推入病房。
专科检查:神清,精神可,听理解较差,一步指令有时可完成,言语不畅,不能应答,可复述1-2字;肌力与感觉检查因患者难以理解不能配合检查。
肌张力(改良ashworth)屈肘肌2级,屈指肌2级,下肢内收肌1+级;关节被动活动:右肩屈曲160度,其余未见异常。
Brunstrom分级(右上肢-手-右下肢):III-II-II;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不能;右侧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未引起,双侧巴氏征(+);ADL评分30分(大小便控制各10分,进食5分,修饰5分)。
实验室以及器械检查:头颅MRI示左侧基底节区以及侧脑室出血。
初步诊断:1、脑出血后遗症,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症;2高血压病III级(极高危)。
诊断依据:1、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九月余2、查体:Brunstrom分级:III-II-II;3、实验室以及器械检查。
鉴别诊断:与脑梗塞相鉴别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起病急,头颅CT 可鉴别。
病例三
患者杨善武,男性,64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障碍40天入院。
患者于2011年4月4日10:30扫墓时,右侧肢体无力,在家人扶持下行走,言语不能,遂被送至医院。
查体:150/80mmHg,行头颅CT示:颅内未见任何病灶,予其改善循环不良对症处理后,4月5日患者右侧上肢完全瘫痪,右下肢无法站立,复查头颅CT:左侧半卵圆中心见片状低
密度灶,予对症处理后,遗留有右侧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言语障碍,为改善功能入住我科,入院留置导尿,大便干结。
查体:T38.8℃,P75次/分,R:17次/分,BP:12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可,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合作。
专科检查:神志清,言语不费力,流畅度欠佳,理解部分障碍,有口面部以及手意念运动性失用。
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1级。
Brunstrom分级:右上肢-右手-右下肢:II-I-III。
肌张力正常;被动关节活动度正常,右膝腱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浅感觉基本正常;肌力(MMT):右上肢肱二头肌1级,伸膝和屈髋肌3级,ADL评分25分(大便、床椅转移各10分,进食5分)。
初步诊断:脑梗死,右侧偏瘫、言语障碍。
诊断依据:1、患者右侧肢体不利伴言语障碍入院2、查体Brunnstrom右上肢-右手-右下肢:Ⅱ-Ⅰ-Ⅲ。
3、检示:右侧半高密度影。
鉴别诊断:脑出血相鉴别,脑出血导致,既往有高血压史,同时,头颅CT示:高密度影。
病例四
患者袁存喜,男性,67岁,因“脑出血后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畅3月余”入院。
患者家属诉2011年1月9日劳累后于清晨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双额钻孔以及双额脑室外引流术”。
术后转入ICU,神志清醒后仍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与言语困难,曾入住我科行康复治疗,症状稍有缓解。
现为进一步康复治疗再次入住我科,无发热咳嗽,无呕心呕吐,精神一般,大便时有便秘,小便偶有漏尿,饮食尚可,睡眠一般。
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口服美托洛尔,氨氯地平控制良好;有糖尿病史2月,口服二甲双呱控制尚可;有肺结核病史10余年,无治愈;有冠心病史;前列腺增生;左肾多发结石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T36.6℃ P78次/分 R18次/分 BP140/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语言欠流畅,可简单对答,轮椅推入,查体基本合作。
专科检查情况:神志清楚,语言欠流畅,听理解可,能简单对答,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
集中,能配合指令完成张口,健手动作,鼓腮漏气,伸舌稍偏右。
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未见明显异常。
右侧肢体Brunstrom分期:右上肢-手-下肢II-IV-II级。
肌张力(改良ashworth):右屈肘肌1级,右前臂内旋1级,余未见明显异常。
关节活动度未见明显异常。
坐位平衡2级,站位平衡1级。
右侧踝阵挛(+),巴氏征未引出;ADL(改良barthel 指数)20分(大便10分,小便5分,进食5分)。
辅助检查:头颅CT(大丰市人民医院,2011-01-09,100644):左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
目前诊断:脑出血恢复期,右侧偏瘫,失语症。
诊断依据:1、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畅3月余 2、高血压病史 3、右侧肢体Brunstrom分期右上肢-手-下肢:II-IV-III级 4、影像学证据以及患者诊疗病史。
鉴别诊断:脑梗塞:影像学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