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优秀课件(用)

合集下载

高二精品《晋灵公不君》优秀课件

高二精品《晋灵公不君》优秀课件

骤谏灵公(忠君) 盛服候朝(守职) 忠君爱民的 救济饿民(养民) 良臣 尊重史官(尊礼)
2. 哪些事情、哪些人物可以反面衬 托晋灵公的“不君”? 士季的警示 鉏麑的自杀 赵盾的责备 灵辄的倒戈 赵穿的弑君
反面衬托 晋灵公不君
3.人物形象概括:
士 季:聪明善谏
侧面烘托 鉏 麑:舍生取义 提弥明: 机智勇敢 忠肝义胆 灵 辄:知恩图报
翻 译
概括第四段大意
写灵辄报恩,赵盾死里逃生。
第五段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 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 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 “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 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 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 法”或“微言大义”,它是我国古代 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即按照 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 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 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 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 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 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 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 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的原因:“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 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惧,作《春秋》 。“而“春秋笔法”作为孔子 品评历史人物的一种方法,便充分反映了孔子 的思想取向,司马迁认为:“《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史记· 孔子世家》)。 为了实现匡救时弊,拨乱反正,宣扬王道,维护 礼法的政治理想,孔子在编修《春秋》时,或 直书善恶,或暗寓褒贬,后人把这种笔法称为 “春秋笔法”。

晋灵公不君优秀公开课(课堂PPT)

晋灵公不君优秀公开课(课堂PPT)

《 左
《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 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 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
传 传为左丘明 所著。

《左传》继承和发扬了“春秋笔
介 法”,在叙事中敢于直言不讳,往
绍 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 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
道德倾向。

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 他不是一个好国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篇文。大意是:没有谁没有一个向善的开始, 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靡:否定性无定代词。 初:开始。鲜:少。克:能。
夫——发语词。 如是——照这样改过。
社稷——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古 代天子、诸侯得以祭土神、谷神。后来“社稷” 连用,指代国家、政权。
固——巩固。 社稷之固——“社稷”和“固”之间是主 谓关系。 惟——同“唯”。 赖——依赖。
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
题 作动词。

表扬
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叡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
题 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 布刚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

批评
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 杀戳无辜曰厉,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
春 言 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 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
秋 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 笔 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
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
法 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 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 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着讳” 的曲笔的一面。

古代汉语晋灵公不君PPT课件

古代汉语晋灵公不君PPT课件
23
❖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 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 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
24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 補過者鮮矣。
“靡不”是一個雙重否定,是加強性的肯定。“靡”,同 “莫”,都是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誰”講。 “初”,本義為裁衣之始,從衣、從刀會意,後引申為一 切行動的開始。 鮮,少也。本義是一種魚的名稱。尟,《說文·是部》: “尟,是少也。”《周易·繫辭》“是故君子之道鮮矣”, 鄭玄注本正作“尟”,可見“鮮”為“尟”的通假字。 為善,一般人都有一個好的開始,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 生命的最後一刻。
❖ 用像面瓜一样的铜锤(面瓜也是黄色的),击打 头顶,使人脑内伤而死.
5
炮烙
❖ 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 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 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
6
7
8
9
10
11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少时 ,好声色、好玩狗,在曲沃专门修筑了狗圈 ,给它穿上绣花衣
19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 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而,表假設的連詞。 入,內是古今字的關係。“內”,也就是“納”, 莫,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人”講。 之,活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代趙盾。“莫之繼也”是一 個賓語前置的句式。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 會請先:自稱以名是表示謙敬。“請”在這裏是表謙敬 的副詞,請您允許我。 則,連詞,那麼。子是對聽話人的尊稱。之,活用作第 一人稱。代說話人自己。
之:指示代词,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很少见。 20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 將改之。” 三進,即向前走一步行一次伏地叩拜的大禮,以示 莊重。 溜,通霤,本指房頂瓦溝滴水處,這裏代指屋簷下。 所,特指代詞,與“過”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 構,作知的賓語。所字结构:所字后跟动词。 過,過錯,為名詞,這裏用作動詞,犯過錯。所過, 即犯的過錯。 矣,表報道的句尾語氣詞。

高二语文《晋灵公不君》ppt课件(42页)

高二语文《晋灵公不君》ppt课件(42页)

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 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 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
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 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
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
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 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征引了许
多古代史实。
《左传》虽是史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也可以说是中
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文学作品。较以前任何一本著作, 它的叙事能力都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 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 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出色。另外还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
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
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 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修身名句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
赏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 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劝谏卫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
的大量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 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传著有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
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
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
二、文体常识 1.《左传》的编纂特色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著史事, 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 468年 )。《左传》补充并丰富 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

晋灵公不君优秀公开课 ppt课件

晋灵公不君优秀公开课 ppt课件

本段写晋灵公行为不符合君道被杀,赵盾 听说后返国。表现了赵盾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 心。
第六段
良史——好史官。 书法——书写历史的法则。 不隐——不为任何人隐讳。 受恶——指蒙受弑君的恶名。 免——指免于受恶。杜预注:“越竟则君 臣之义绝,可以不讨贼”,当然也就可以不受 弑君的恶名了。 竟——通“境”,国境。
《左传》

秋 《春秋》:十年春,王正月,公败
齐师于长勺
笔 《春秋》:晋人、秦人围郑 法
《春秋》: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 夷皋。
“春秋三传” 《公羊传》 《谷(榖)梁传》 《左传》

《春秋》,相传为孔子
秋 所修的一“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 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姑息养奸,纵 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 打败共叔段。对此,《左传》是这样解释 的:由于段未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就 没用“弟”这一称谓,而由于他们是像两 国君主一样交战,所以郑伯对段的胜利也 就称之为“克”,称“郑伯”不称“庄 公”,则是讥刺他没有尽到教育兄弟之责。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
春 言 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 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
秋 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 笔 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
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
法 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 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 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着讳” 的曲笔的一面。
不食三日——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食(音si去声)之——给他东西吃。食: 使动用法。 舍——同“捨”,这里指留下来。 宦——学习做事、谋生。“宦”和“学” 的区别:宦者学仕宦,学者寻经义。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精选教学PPT课件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精选教学PPT课件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动词,穿过 名词,犯错误
名词,过错 动词,超过 动词,看望
副词,能 动词,克制 动词,战胜 动词,严格限定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形容词,非正式的 连词,如果 动词,借助 动词,宽容 名词,假日 动词,登上 动词,登到 动词,上 副词,立刻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 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 下自己的锚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 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 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 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 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 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其 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曾与孔子一起 “乘如周,观书于周史”,相传他据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 的大量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 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传著有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 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 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
赏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

《晋灵公不君》 课件

《晋灵公不君》 课件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18 ,伏甲 19 ,将 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20 , 趋登 21 , 曰:“臣侍君宴,过三爵 22 ,非礼也,”
译文:这年秋天九月,晋灵公设宴赐赵盾 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 击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 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侍奉君王喝 酒,超过三杯 还不告退 ,不合礼仪,”
第二段
犹不改,宣子骤谏 11 ,公患之, 使鉏麑 12 贼之 13 ,晨往,寝门辟 矣 14 ,盛服将朝 15 ,尚早,坐而假 寐 16 ,
11 骤:多次, 12 鉏麑 chú ní :晋国力士, 13 贼:刺杀, 14 辟:开着, 15 盛服:穿 戴好上朝的礼服, 16 假寐:闭目养神,打盹 儿,
阙,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 ⑩衮:指君位,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 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⑦,’夫如是,则能补过者 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⑧,又 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⑨’,能补过也,君能 补过,衮不废矣⑩,”
译: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 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经》说: ‘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有始有终,’如果 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有始有终, 那么国家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 经》中又说:‘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 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 不会失去了,”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31 ,寘诸橐以与 之 32 ,既而与为公介 33 ,倒戟以御公 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 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31 箪:盛饭的圆筐,食,饭, 32 橐:一种盛物的袋子, 33 与:参加,介,铠甲,代指甲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不入:不采纳,不接受。 (6)三进:向前走了三次。及:到。溜:屋 檐下滴水的地方“。 (7)这两句诗出自《诗· 大雅· 荡》。靡:没有 什么。初: 开端。鲜:少。克:能够。 终:结束。 (8)赖:依靠。 (9)这两句诗出 自《诗· 大雅· 烝民》。 衮: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 阙: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 (10)衮:指君位。
3.赵盾身为臣子,他对晋灵公滥杀宰夫直 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赵盾在职守上是 做到了宵衣旰食。他盛服待朝,"不忘恭敬 "。从赵盾对待饿坏了的灵辄来看,又做到 了养民也惠了。赵盾的确是按臣道而行的 一个良臣。 4.写灵辄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一个 孝子的形象。灵辄按子道而行,三天没 吃饭,都快饿死了,当得到一点吃的, 还不忘留下一半带给母亲。这可谓是大 孝。
第二段
犹不改。宣子骤谏(11),公 患之,使鉏麑(12)贼之(13)。 晨往,寝门辟矣(14),盛服将朝 (15)。尚早,坐而假寐(16)。麑 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 之主也(17)。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 如死也!”触槐而死。
(11)骤:多次。 (12)鉏麑(chú ní ):晋国力士。 (13)贼:刺杀。 (14)辟:开着。 (15)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16)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17)主:主人,靠山。
(34)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同族。 (35)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 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 (36)竟:同“境”。贼: 弑君的人,指 赵穿 (37)怀:眷恋。 留下。 伊,此。 (38)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原则. 隐:隐讳,不直写。 (39)恶:指弑君的恶名。
武士提弥明
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 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以此作 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 晋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 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再次表现出 晋灵公的“不君”。提弥明与猛犬、甲士 们英勇搏斗,最终不敌身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确是比较全面深刻 地反映出儒家君臣父子的思想观念。
第五段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4)。宣 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35): “赵盾 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 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36),非子而谁?”宣子曰: “呜呼!《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 伊戚(37)。’其我之谓矣。”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38)。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39)。 惜也,越竟乃免。”
第四段
初,宣子田于首山(25),舍于翳桑 (26)。见灵辄饿(27),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28),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29)”,未知母之 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30)。”使尽 之,而为之箪食与肉(31),寘诸橐以与 之(32)。既而与为公介(33),倒戟以御公 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 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 编撰的《春秋》,也叫做“春秋书法” 或“微言大义” ,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 史叙述方式与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 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者在叙述时使用某 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 达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 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它以合乎礼法为 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 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 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第三段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18),伏甲 (19),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20), 趋登(21),曰:“臣侍君宴,过三爵 (22),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 獒焉(23)。明搏而杀之。盾曰:“弃 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 明死之(24)。
(18)饮:yì n 给· · · · · · 喝。 (19)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 (20)右:车右。 提弥明:晋国勇士, 赵盾的车右。 (21)趋登:快步上殿堂。 (22)三爵:三巡。 爵:古时的酒器。 (23)嗾:唤狗的声音。獒:猛犬。 (24)死:为· · · · · · 死。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 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④,使妇人载 以过朝。 ①不君:不行君道。 ②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 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 生活。 ③宰夫:厨师。胹:煮。 熊蹯:熊掌。 ④畚:用蒲草编织的盛物工具。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 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5), 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 继之。”三进,及溜(6),而后视之, 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 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 善 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7)。’夫如是,则能补过 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岂惟群臣赖之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10)。”
两宋时期是史学的第三个 高峰,无论是史籍的种类、数 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前代,且为 元明所不及。这个时期最重要 的历史著作是司马光主编的编 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左传》介绍: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 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 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 为左丘明 所著。
《左传》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天文、 地理、氏族、制度、人物、军事、外交、 经济、礼俗以及鬼神、灾祥、卜筮之事 无不记载,史料价值非常高。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
晋灵公的不君,体现在哪些方面?
晋 灵 公 不 君
厚敛雕墙 弹人观辟 虐杀宰夫 进谏不纳 患谏暗杀 伏甲嗾獒
贪婪 荒唐 残暴
赵盾是个怎样的人物?
(1)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 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 成为一个好的君主。 (2)“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 忘恭敬”。 (3)体贴下情。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 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 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 (4)虽然“为法受恶”,但充分尊重史 官的记载。
一、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赵盾 作为“古之良大夫”,又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来? 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如下几件事上:
一、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赵盾 作为“古之良大夫”,又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来?
熟读全文,试分析文章如何体现儒家“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的?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 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 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 2.晋灵公不君,是说晋灵公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屠杀宰夫, 不但知错不改,还暗杀、谋害忠臣,哪 里像个国君呢?
5.董狐认为是赵盾弑君。这看起来不公, 但文章结尾为赵盾婉惜说:"为法受恶,惜 也。"这里所说的这个"法"就是儒家的君臣 之道啊!最后,《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 理想的,《左传》号称是解释《春秋》的。 《春秋》说赵盾弑君就是要求一个臣子要" 忠之至",忠到极致才成。也就是说赵盾忠 的还不够,责备他呀!这是名分所在!
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 久。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 《尚书》和《春秋》。 《尚书》是历史文献集, 《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这两部 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列入经部。
中国的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 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著作,但这些 史书大多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失了。流传 至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 和《汉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 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 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 作,同时也是叙事文学的代表作。
《左传》善于用简练精当的语言来 刻画人物和记述事件,叙事富于故事性、 戏剧性,细节描写尤为出色;长于描写 战争,且极富变化;善于记言,无论是 大臣的谏说还是外交辞令都描摹精当, 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晋灵公不君
——《左传》
不行君道
(名词作动词)
提弥明:勇猛善战,而且讲究策略
武士灵辄
灵辄是在提弥明在与甲士们搏斗 中出场,他本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 一击,救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 姓名时,他只说是“翳桑之饿人”。 在灵辄此次出场前,作者运用了插叙 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当年赵盾在首阳 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
(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 来装饰宫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 取乐。(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 妇人载以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 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还让女人拿着畚箕走 过朝堂。(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 之。”“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嗾夫獒 焉”。即不听赵盾等大臣的劝谏,反而屡次想杀 掉赵盾,甚至不惜动用猛犬。以上这些事,说明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行君道。
赵 盾
恪 守 臣 道
忠君爱国 直言敢谏 敬业守职 宵衣旰食 不忘恭敬 养民施惠
良臣



鉏 麑:舍生取义 提弥明:忠肝义胆 灵 辄:知恩图报
思考:赵盾真的弑君了吗? 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这里说的“法”即“书法”,也就是记 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 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 遍认可的礼。 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 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 法受恶”,并不算冤枉。赵盾作为晋国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 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 礼法的。
(25)田:打猎。首山:首阳山,在今 山西永济南。 (26)舍,住宿。翳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27)灵辄:人名,晋国人。 (28)食之:给他东西吃。 (29)宦:给人当奴仆。 (30)遗:送给。 (31)箪:盛饭的圆筐。食:饭。 (32)橐:一种盛物的袋子。 (33)与:参加,介:铠甲,代指甲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