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常规
产科前五位疾病护理常规 综合

背景产科以接收足月妊娠的孕妇为主要工作,其中分为正常分娩和剖宫产两大类,占产科工作的大部分,因此产前产后的护理和剖宫产产前产后护理最为重要。
病理产科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糖尿病最为多见。
胎膜早破在妊娠晚期较多。
产后出血相对少,羊水栓塞是产科的急危重症。
产科前五位疾病是:足月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后出血。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人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安置床位,签署入院须知、新生儿疾病筛查协议书,做入院介绍,了解全身健康情况。
2.测T、P、R、BP及体重;入院后每日测试体温1次,体温不升或超过37.5℃者改为4小时1次,体温正常后连续3次正常,再改为常规测试;每日记录大便次数。
3.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4.助产士做常规骨盆测量、听胎心、胎儿电子监护,有异常时通知主管医师。
5.做好卫生宣教,使孕妇对分娩有正确认识,高危妊娠者,应做好充分准备。
6.入院24小时酌情做好卫生处置。
7.指导孕妇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8.认真观察产兆,鉴别是否临产,如果产程已经开始,至待产室待产。
9.产程过程中,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监测胎心及宫缩情况。
有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师。
10 分娩结束,产妇在产房观察2小时,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观察期间,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2小时后宫缩良好送至病房,并与责任护士做好交接班。
11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外阴1-2次。
会阴侧切的产妇,产后24小时,遵医嘱给予红外线照射,以促进会阴侧切口的愈合。
12 产褥期做好卫生健康指导,指导母乳喂养,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13 做好新生儿护理。
14 高危妊娠孕妇及病理产科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好急救物品准备。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护理纪录。
一足月妊娠(分娩剖宫产)【产前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1.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开窗通风。
2.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左侧卧位,适当活动,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孕产史、健康史及家族史。
2 .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胎心、胎动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观察是否有“三多一少”的症状。
3 .了解实验室检查如尿糖、糖筛查、糖耐量试验及电解质等检查结果。
4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 .监测血糖、胎心、胎动及产兆,定期产前检查。
每次产前检查均应作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以及血压和体重的测定。
2 .坚持饮食治疗。
不论病情轻重或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不论糖尿病属何类型或有无并发症,均应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3 .按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
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使孕妇血糖保持接近正常又不引起低血糖水平,防止因高血糖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 .指导孕妇自我监护,教会孕妇自测胎动,如每小时胎动计数V3次或12小时累计小于10次提示胎儿缺氧。
5 .术前按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以促使胎儿肺成熟,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6 .新生儿无论体重多少均按早产儿护理。
注意保暖、吸氧、提早喂糖水、早开奶。
出生后30分钟喂葡萄糖水10~30m1,以后每4小时1次,连续24小时。
7 .给予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避免血糖过度波动,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发生。
2.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和自测胎动。
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护理常规
一、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一)观察要点:
1、饮食
2、监测血糖、尿糖
(二)护理措施:
1、观察产妇血糖、尿痛等情况
2、解释产生血糖变化的原因,告知预防措施及自我护理方法
3、准确用药,监测血糖、尿糖情况
4、给予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异常时报告医生进 行处理,邀请相关科室协商解决
三、术后护理:
(一)护理措施:
1、观察产妇血糖、尿痛等情况
2、解释新生儿分娩后易发生低血糖、低血钙的原因,加强新 生儿观察和护理,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血糖发生
3、指导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勤擦身,预防皮肤感 染,做好母婴护理
4、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保持床铺清洁、平整,避免皮肤受压
四、出院指导:
2014年6月 修 订
1、药物:服用口服药,给予药物指导
2、饮食: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运动与休息:与婴儿同步休息,根据身体状况进行产后操
锻炼
新绛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 式干预措施,辅助控制血 糖。
远期健康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远期健康风险评估
对产妇进行远期健康风险评估,预测未பைடு நூலகம்患糖尿 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干预措施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 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
跟踪随访
对产妇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 问题。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02
03
疾病知识教育
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妊娠 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 括病因、症状、治疗及护 理等。
心理疏导与支持
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 孕妇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
家庭参与与协作
鼓励孕妇的家属参与护理 过程,提供家庭支持和协 作,共同应对妊娠期糖尿 病的挑战。
鉴别诊断
GDM需要与孕前已诊断的糖尿病、妊娠期一过性糖尿病等进 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PART 02
妊娠期糖尿病风险评估
孕妇个体因素评估
年龄 高龄孕妇(≥35岁)患GDM的风险增加。 孕前体重指数(BMI) BMI≥24 kg/m²的孕妇患GDM的风险较高。 糖尿病家族史 有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中有糖尿病患者,孕妇患GDM的风险增加。 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孕妇患GDM的风险高于单胎妊娠。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营养评估与指导
对孕妇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 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确保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得到满足。
饮食结构调整
指导孕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糖分 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等营 养素的摄入。
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孕妇的饮食与运动情况。
2.评估生命体征、体重、皮肤黏膜情况。
3.了解糖尿病的病史,有无家族史及不良孕产史。
4.了解妊娠经过,血糖控制及用药情况。
5.评估有无糖代谢紊乱症候群(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及血脂代谢紊乱情况。
6.评估有无产科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感染等。
7.评估胎儿发育状况及子宫张力、腹围、宫高、胎心、胎动、宫缩情况。
8.了解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9.评估孕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认知态度。
【护理措施】妊娠期1、指导孕妇正确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监护和自我护理能力,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药物作用的药峰时间。
2、孕期母儿监护:孕前患糖尿病者孕早期应每周产前检查1次至第10周。
妊娠中期每2周检查一次,一般妊娠20周时需要及时增加胰岛素的用量,32周后每周检查一次。
3、孕妇监护:应对孕妇进行严密监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①血糖监测:指导病人利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SMBG),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及时发现低血糖,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②肾功能监测及眼底监测:每次产检应做尿常规,因15%孕妇餐后出现尿糖,尿糖易出现假阳性,所以尿常规检查多用于监测尿酮体和尿蛋白。
每月一次肾功能检查及眼底检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胎儿监测:了解胎儿健康状况:①超声波和血清学筛查胎儿是否存在畸形。
②胎动计数,为预防胎死宫内,妊娠28周以后,指导孕妇掌握自我监护胎动的方法,若12小时胎动计数<10次,或胎动次数减少超过原胎动计数50%而不能恢复者,则表示胎儿宫内缺氧。
③无激惹试验,了解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④胎盘功能测定,连续动态的监测孕妇尿雌三醇及血中HPL值可及时判定胎盘功能。
5、控制饮食:75%~80%GDM病人仅需通过控制饮食量和种类,即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根据体重计算每日需要的热量,体重≤标准体重的10%者,每日需36~40kcal/kg,标准体重者每日需30~35kal/kg需合理控制食物摄入总热量,鼓励称重法准确估计食物的重量,并使用等量食物交换份:食品交换份:将食物按照来源、性质分成几大类。
妊娠期糖尿病诊疗常规

产科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概述】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占不足20%;另外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占80%以上。
我国发生率1-5%。
1、产前检查,≥28周者,Qd,<28周者,Qw。
2、如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建议查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及超声心动图。
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为1-2个月(8-10周)血糖控制情况,正常值应为6.5%以下(正常为4-6%),孕晚期只能反映过去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了。
【监测】1、血糖监测应每天进行,入院初期,血糖未达标准时,应行“大轮廓”血糖试验(三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及22时微机血糖,下同)。
血糖达标准后可改测“小轮廓”试验(即三餐后2小时及22时血糖值,下同),如住院时间较长,且一直血糖稳定达标,可每天随机抽查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但必须每周至少测定一次“大轮廓”式样。
2、大于32周者,每周至少行2次电子胎心监护及每周1次的羊水指数和生物物理评分(BPS评分)试验。
大于28周,入院后每周行至少一次胎心监护,如胎心监护有异常者酌情注意复查,当天或第二天早上执行。
每周至少测三次尿酮(尿常规)情况。
每周至沙复查一次B超,以了解胎儿及羊水等情况。
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生化、电解质情况,心功和血脂酌情复查。
糖化血红蛋白应1-2个月(6周)复查一次(正常值4-6%)。
【饮食、胰岛素使用原则】1、饮食控制原则为:少量、多餐。
每日分5-6餐,淀粉及碳水化合物相对减少,增加蛋白及脂肪类摄入,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25%,脂肪20-25%。
早餐占10%-20%,午餐占20%-30%,晚餐占30%,各种加餐占30%,特别应注意睡前加餐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控制3-5日后收住院测定24小时血糖(血糖轮廓试验)和相应尿酮体(尿常规),严格饮食控制后出现尿酮体阳性,应重新调整饮食。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4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针对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孕妇分娩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围生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实施针对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孕妇的分娩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改善孕妇及围生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母体围产儿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226-02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两种情况,其中有80%孕妇并发妊娠期糖尿病,20%孕妇在妊娠前已有糖尿病。
通常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产后糖代谢恢复正常,而出现糖尿病的机率会增加。
据统计妊娠期孕妇患糖尿病的比例为1%~2%,呈上升趋势,而且病情不易控制,所以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我院对4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实施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就诊的40例妊娠期并发糖尿病的孕妇,其中30例为初产妇,10例为经产妇,年龄在25~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岁。
血压为90—140/60~90 mm Hg,体重60—80 kg,而体重较原来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尽相同。
其中75%的孕妇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
两组孕妇的年龄、疾病情况及胎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孕妇实施针对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2.1妊娠期护理2.1.1妊娠期孕妇在确诊初期,注意密切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前、餐后的血糖水平,当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后,过渡为每周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妇产科妊娠期糖尿病”一病一品“

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病一品”护理框架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病一品”护理方案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1.diabetesme1.1.itus,PG-DM)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1.diabetesme1.1.itus,GDM)o糖尿病患者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o妊娠期糖尿病(以下简称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出现的糖耐量异常,GDM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
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生率为1%〜5%,近些年有明显增高趋势。
GDM临床经过复杂,可对母婴产生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
对GDM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管理,减少围产期并发症的产生,保障母婴健康是医务人员诊疗和护理的当务之急。
XX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开展“以循证为核心,以优质护理为中心,以安全为保障,以健康分娩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从母儿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合理用药、健康教育5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科学、综合性的管理,从而使患者孕期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母婴的健康与安全,顺利完成分娩。
(-)GDM患者入院时【热心接】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并将患者带入房间。
(1)入院介绍:对以下内容进行讲解与告知:1)人员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病友。
2)病房环境及设施:病房、卫生间、护士站、医师办公室、检查室、污物间、消防安全通道、开水间、谈话室、标本留取处、呼叫器、床头灯、病床、储物柜。
3)规章制度:探视制度、陪住制度、作息制度、饮食制度、作息时间,个人财物保管注意事项。
4)告知与警示:患者权利及义务;不得在病房内吸烟及使用电器及明火。
(2)入院评估评估方法:责任护士采用AD1.评估表、跌倒/坠床评估表、压疮评估表、入院护理评估表进行评估并记录。
护理措施:责任护士根据AD1.评分结果进行生活护理。
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患者悬挂提示牌并告知防范措施,留置管路患者告知管路滑脱的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
1、指导孕妇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给低糖饮食。
2、遵医嘱按时监测血糖、尿糖,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征象,如出现头晕、心慌、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增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3、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避免过度疲劳。
4、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于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餐,严密观察用药后反
应,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烦躁不安、心悸、出冷汗、脉搏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5、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护,指导孕妇自测胎动。
6、指导孕妇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胎膜早破者勤换会阴垫,每日会阴擦洗两次,必要
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7、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促胎儿肺部成熟。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恶吐、嗜睡、呼吸深大、呼气可闻及烂苹果
味、眼球下陷等酮症酸中毒征象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10.注意皮肤清洁,观察下肢皮肤情况,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措施预防压疮、肺炎、尿路感染等。
11、加强产后观察,预防产后出血。
12、指导产妇做好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13、做好出院指导,如尿糖的自我监测,定期产科保健和内科复查、做好避孕等。
先兆流产护理常规
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3.安慰孕妇,遵医嘱用药。
4.注意阴道出血和腹痛情况,若出血超过月经量或伴有阵发性腹痛,报告医生。
5.保持外阴清洁。
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1.按产前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尽量不做或少做腹部,肛门检查,必要检查时动作轻柔,
3.胎膜早破者,按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4.孕未满28周者每日听胎心1-2次。
5.遵医嘱给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6.有宫缩者报告医生,按医嘱给硫酸镁或安宝等抑制宫缩,注意控制药物滴速。
使用硫酸
镁,应注意孕妇的膝腱反射、呼吸、尿量情况;使用安宝注意观察孕妇心率。
7.注意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宫口开3cm以上应送产房,初产妇宫口开全应行会阴切开,缩短第二产程。
妊娠剧吐护理常规
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呕吐情况,遵医嘱送尿行酮体检查直至阴性,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预防代谢性酸中毒。
3、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行穴位注射。
4、注意口腔卫生,指导患者经常漱口。
5、饮食指导,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减少周围一切容易引起呕吐的刺激性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