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2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二、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在生产过程中需将3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

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三、具体要求本设计要求完成以下设计及计算:1、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包括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选定及其计算;2、换热器结构设计:包括换热设备的主要结构设计及其尺寸的确定等;3、绘制换热器装配图:包括设备的各类尺寸、技术特性表等,用1号图纸绘制;4、编写设计说明书:作为整个设计工作的书面总结,说明书应简练、整洁、文字准确。

内容应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或引言、设计方案的说明和论证、设计计算与说明、对设计中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设计结果汇总(主要设备尺寸、各物料量和状态、能耗、主要操作参数以及附属设备的规格、型号等)、参考文献目录、总结及感想等。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换热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3、根据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换热器结构设计;4、以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换热器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换热器装配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五、进度安排1、搜集资料、阅读教材,拟定设计方案0.3周2、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0.5周3、换热器结构设计0.4周4、绘制换热器装配图0.4周5、编写设计说明书0.4周六、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1、设计说明书1份2、换热器装配图1张七、推荐参考资料1、《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4、《换热器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5、《压力容器手册》劳动人事出版社6、《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7、《化工管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二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二、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在生产过程中需将5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

钢结构课程设计(2)

钢结构课程设计(2)

目录一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1)二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3)1 支撑布置 (3)2 荷载计算 (4)3 内力计算 (6)4 杆件设计 (7)5 节点设计 (18)三附图1钢屋架施工图2钢屋架节点详图和材料表一、 钢 结 构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一、设计资料 1、结构形式某厂房跨度为21m ,总长90m ,柱距6m ,采用梯形钢屋架、1.5×6.0m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屋面坡度为10:1 i 。

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 ,无侵蚀性介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架下弦标高为18m ;厂房内桥式吊车为2台150/30t (中级工作制),锻锤为2台5t 。

2、 屋架形式及选材屋架形式、几何尺寸及内力系数如附图所示。

屋架采用的钢材及焊条为:1班学号为单号的同学用235Q 钢,焊条为43E 型,学号为双号的同学用345Q 钢,焊条为50E 型;2班学号为单号的同学用345Q 钢,焊条为50E 型,学号为双号的同学用235Q 钢,焊条为43E 型。

3、荷载标准值(水平投影面计)① 永久荷载: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4 KN/m 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 2保温层 0.65KN/m 2(按附表取) 一毡二油隔气层 0.05 KN/m 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3 KN/m 2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m 2屋架及支撑自重:按经验公式L=计算: KN/m212.0+.0q11悬挂管道: 0.15 KN/m2②可变荷载:屋面活荷载标准值:27.0mkN/雪荷载标准值: 0.35KN/m2积灰荷载标准值: 1.0 KN/m2(按附表取)二、设计内容1、计算书部分进行桁架支撑布置,画出屋架结构及支撑的布置图;选择钢材及焊接材料,并明确提出对保证项目的要求;进行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设计各杆件截面;设计一个下弦节点、一个上弦节点、支座节点、屋脊节点及下弦中央节点。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_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_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异丙醇是一种具有重大工业应用价值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药品和电子工业等许多领域,尤其是异丙醇在电子工业等应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机遇。

近年来我国异丙醇产能增长迅速,而国内异丙醇需求则呈平稳,还面临进口产品的竞争。

由于我国异丙醇现有产能多基于较为陈旧的工艺和装备技术,与绿色制造水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现有产能的市场竞争力低下,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

我国异丙醇行业要更好地前进,唯有遵循《中国制造2025》指出的发展方针,以创新驱动,发展资源多元化、低耗、高效、安全、清洁的绿色制造技术,才能迎来我国异丙醇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景。

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座异丙醇生产分厂或为现有的异丙醇生产分厂设计技术改造方案。

二、设计基础条件1、原料原料类型及原料规格由参赛队根据资源调研结果自行确定。

2、产品产品结构及其技术规格由参赛队根据本队的市场规划自行拟订。

3、生产规模生产规模自行确定。

4、安全要求在设计中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5、环境要求尽量采取可行的清洁生产技术。

6、公用工程与总厂公用工程系统集成。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1、项目可行性论证1) 建设意义2) 建设规模3) 技术方案4) 与总厂的系统集成方案5) 厂址选择6) 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包括安全、环保和资源利用)2、工艺流程设计1) 工艺方案选择及论证2) 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3) 先进单元过程技术的应用4) 集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5) 工艺流程计算机仿真设计6) 绘制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3、设备选型及典型设备设计1) 典型非标设备一反应器和塔器的工艺设计,编制计算说明书。

2) 典型标准设备一换热器的工艺选型设计,编制计算说明书。

3) 其他重要设备的工艺设计及选型说明。

4) 编制设备一览表。

4、车间设备布置设计选择至少一个主要工艺车间,进行车间布置设计:1) 车间布置设计2) 车间主要工艺管道配管设计3) 绘制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4) 绘制车间设备立面布置图5) 运用三维工厂设计工具软件进行车间布置和主要工艺管道的配管设计5、装置总体布置设计1) 对主要工艺车间、辅助车间、原料及产品储存区、中心控制室、分析化验室、行政管理及生活等辅助用房、设备检修区、三废处理区、安全生产设施、厂区内部道路等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说明。

第二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书

第二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书

装配式单层单跨厂房结构设计计算书㈠、设计资料(抄写任务书中的内容) ㈡、结构选型:建议选用的结构形式:1、 屋面板:选自[G410㈠],见图20板重: 1.3kN/ m 2 (沿斜面) 嵌缝重:0.1kN/ m 2 (沿斜面)2、3、 4、5、 预应力钢混筋凝土折线形屋架选自[G415㈠],屋架轴线图尺寸如图23所示。

每榀屋架重60.5kN 。

图 23 6、 屋盖支撑:选自[G415㈠]重量为:0.05kN/ m 2 (沿水平面)7、 基础梁:选自[G320],b ×h=250×450mm , 每根自重:16.90kN 8、吊车梁:选自[G323㈠],见图24每根自重:50kN轨道及垫层重:0.6kN/ m9、连系梁与过梁,截面与尺寸见剖面图。

10、柱间支撑:选自[G142.1]11、基础采用单独杯形基础,基础顶面标高为:-0.6m。

12、柱子尺寸:a)、柱子高度:上柱高H u =11.4-7.8=3.6 m下柱高H l=7.8+0.6=8.4 m(基础顶面标高-0.6m)柱总高H=b)、柱截面尺寸:建议上柱为方形截面,b×h=400×400mm,下柱为工字形截面,b×h×h f =400×800×150mm,牛腿尺寸、柱下端矩形截面部分高度尺寸见图25。

柱截面几何特征值为:A1 =1.6×105 m m2I1 =2.13×10 9 m m4A=1.775×105 m m2I=14.38×10 9 m m4⑵、柱在标高11.10 m以上连系梁及墙体重G2K连系梁重:0.3 ×0.24×6×25 =10.8 kN墙体重: 4.5×1.7×6 =45.9 kNG2k=56.70 kNG2k对上柱轴线的偏心距e2=0.2+0.12=0.32 m⑶、吊车梁及轨道重:G3KG3k=G3k对下柱轴线的偏心距e3=0.75-0.4=0.35 m⑷、柱自重:上柱自重G4k=G4k对下柱轴线的偏心距e4=0.40-0.2=0.2 m下柱自重G5k= (0.2+0.4+0.6×2)×0.4×0.8×25+6.6×0.1775×25+0.2×0.42×25+0.22×0.5×0.4×25=44.68 kN2、屋面可变荷载:Q k⑴、屋面施工活载:Q1k=⑵、雪载:Q‘1k=由于降雪时一般不会上屋面进行施工或维修,因此设计时雪载和屋面施工活载不必同时考虑,仅选用两者中的较大者,即选:Q1k=⑶、屋面积灰荷载:Q“1k=Q k= Q1k+Q“1k=3、风荷载:(由学生完成)风载高度变化系数:柱顶以下为μZ1,按柱顶高度 H=11.4+0.15=11.55 m取值;柱顶以上为μZ2,按屋面平均高度H=11.4+0.15+0.5×(16.92-11.4)=14.31 m取值。

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

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

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物流中心课程设计任务书2的全部内容。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
所在系: 物流管理系课程名称: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签名): 赵小柠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任务背景本任务书是为了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而制定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任务目标本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会使用所学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任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课程成绩管理两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学生信息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学生信息的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

课程成绩管理模块课程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课程成绩的录入和修改;•课程成绩的查询和排序;•课程成绩的统计和报表生成。

其他要求•所有功能模块都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所有功能模块都要进行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代码要求有适当的注释,方便代码的维护和修改。

4. 任务计划任务的计划安排如下:•第1周:项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第2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开发;•第3周:课程成绩管理模块开发;•第4周:系统调试和测试;•第5周:系统上线和用户培训。

5.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任务,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资源:•计算机硬件设备:一台能够运行所需开发环境的个人计算机;•开发工具:合适的集成开发环境或文本编辑器;•技术书籍和在线教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6. 任务交付要求任务的交付要求如下:•报告:按照指定的格式编写任务报告,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等内容;•演示: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项目演示;•源代码:提交项目的完整源代码。

7. 评分标准任务的评分标准如下:•完成度: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质量:根据代码质量、界面设计等进行评分;•报告和演示:按照任务交付要求进行评分;•团队合作:评价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2
一、设计条件
某一水电站网络如图所示,已知:
1.发电机为立式机组,功率因数8.0cos =ϕ、kV U N 3.6=、次暂态电抗
2.0=''d X ,负序阻抗24.02=X ;
2.水电站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5000k W,最小发电容量为5000k W,正常运行方式发电容量为2×5000k W;
3.平行线路同时运行为正常运行方式;
4.变压器的短路电压均为%8=k U ,接线方式为11,d Y ,变比kV 3.6/%)
5.221(5.38⨯⨯;
5.负荷自起动系数ss K =1.3;
6.保护动作时限级差△t =0.5s ;
7.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均为0.4Ω;
二、课程设计要求
对40km 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设计。

三、课程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1)题目
(2)短路电流和残压计算,计算结果用表格列出。

必须说明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点与短路类型的决定原则或依据,以及计算时考虑的其他因素。

(3)保护方式的选择及整定计算结果
要求说明选用保护方式的原则,各保护的整定计算条件,并用表格列出整定计算结果。

整定计算时所采用的公式及各种系数的数值也应列出。

(4)对保护的评价
主要根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及题目给定的要求,从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可靠性四个方面来评价所采用保护的质量。

当某一方面不能满足要求时,要分析它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提出补救措施。

2.保护原理展开图(用AutoCAD 或VISIO 绘制);
3.保护配置图(用AutoCAD 或VISIO 绘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