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作品节选
萧红节选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
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于是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
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给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趴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阅读理解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阅读理解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文章,回答下面的小题。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了功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①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老靶子路有一家小吃茶店,只有门面一间,在门面里边设座,座少,安静,光线不充足,有些冷落。
鲁迅先生这一位老人,穿着布袍子,有时到这里来,泡一壶红茶,和青年人坐在一道谈了一两个钟头。
鬼到底是有的是没有的?鲁迅先生讲了他看见过鬼的故事给大家听:“是在绍兴……”鲁迅先生说,“三十年前……”有一天鲁迅先生就回去得很晚,天空有很大的月亮。
鲁迅先生向着归路走得很起劲时,往远处一看,远远有一个白影。
走了不几步,那远处的白影没有了,再看突然又有了。
并且时小时大,时高时低,正和鬼一样。
鬼不就是变幻无常的吗?鲁迅先生有点踌躇了,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本来回学堂不止这一条路,这不过是最近的一条就是了。
鲁迅先生仍是向前走,到底要看一看鬼是什么样,虽然那时候也怕了。
鲁迅先生那时从日本回来不久,所以还穿着硬底皮鞋。
鲁迅先生决心要给那鬼一个致命的打击,等走到那白影旁边时,那白影缩小了,蹲下了,一声不响地靠住了一个坟堆。
鲁迅先生就用了他的硬皮鞋踢了出去。
那白影噢的一声叫起来,随着就站起来,鲁迅先生定眼看去,他却是个人。
鲁迅先生说在他踢的时候,他是很害怕的,好象若一下不把那东西踢死,自己反而会遭殃的,所以用了全力踢出去。
原来是个盗墓子的人在坟场上半夜作着工作。
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
萧红经典作品选中的细节描写

--萧红经典作品选中的细节描写1、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萧红《呼兰河传》2、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3、郎华作了家庭教师,大概他自己想也应该吃了。
当我下楼时,他就自己在买,长形的大提篮已经摆在我们房间的门口。
他仿佛一个大蝎虎样,贪婪的,为着他的食欲,从篮子里往外捉取着面包,圆形的点心和列巴圈,他强健的两臂,好像要把整个篮子抱到房间里才能满足。
最后他付过钱,下了最大的决心,舍弃了篮子跑回房中来吃。
4、雨一停下来,穿着街灯的树叶好象萤火似的发光,过了一些时候,我再看树叶时那就完全漆黑了。
--萧红《孤独的生活》5、但在我的窗外,飞着,飞着,飞去又飞来了的,飞得那么高,好象有一分钟那飞机也没离开我的窗口。
因为灰色的云层的掠过,真切了,朦胧了,消失了,又出现了,一个来了,一个又来了。
看着这些东西,实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
--萧红《天空的点缀》6、这是第一天,他起得很早,并且脸上也像愉悦了些。
我欢喜的跑到过道去倒脸水。
心中埋藏不住这些愉快,使我一面折着被子,一面嘴里任意唱着什么歌的句子。
而后坐到床沿,两腿轻轻的跳动,单衫的衣角在腿下面抖荡。
我又跑出门外,看了几次那个提篮卖面包的人,我想他应该吃些点心吧,八点钟他要去教书,天寒,衣单,又空着肚子,那是不行的。
7、我仍搅着杯子,也许漂流久了的心情,就和离了岸的海水一般,若非遇到大风是不会翻起的。
--萧红《最末的一块木柈》8、河水是寂静如常的,小风把河水皱着极细的波浪。
月光在河水上边并不像在海水上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似乎那渔船上的人,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来似的。
--萧红《呼兰河传》9、人生激越之处,在于永不停息地向前,背负悲凉,仍有勇气迎接朝阳。
--萧红《爱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10、但那飞机的奇怪的翅子,我是看见了的,我是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不,我若真的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导魔鬼那般没有道理。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关于〈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鲁迅先生形象的解读指南》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鲁迅先生就像是我们生活中那个亲切又独特的长辈。
你看,他的笑就很有特点。
萧红写他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这笑不是那种故作姿态的笑,而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畅快的笑。
就好比冬日里的暖阳突然破云而出,一下子就把那种温暖和明亮洒向四周。
这笑里藏着鲁迅先生的真性情,他不是那个只会板着脸写严肃文章的人,他也有着如同孩子般纯真的一面。
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态度也特别让人敬佩。
他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那些青年就如同花园里的幼苗。
他细心地呵护着他们,给他们指导,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养分。
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就高高在上,而是真正地关心青年们的创作和生活。
你想啊,要是没有这样一位耐心的前辈,多少青年的才华可能就被埋没了。
这就如同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如果没有一盏明灯指引,很容易就迷失方向。
鲁迅先生就是那盏明灯,照亮了许多青年前行的道路。
他的生活习惯也很有趣。
就拿他夜里工作这事儿来说,夜晚对他来说好像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时候。
别人都睡了,他还在灯下奋笔疾书。
这有点像夜猫子,不过他可不是在虚度光阴。
他是在与黑暗的社会、旧的思想做斗争。
他的笔就是他的武器,每一个字都是射向敌人的子弹。
他在夜里的工作就像是一个孤独的战士在坚守阵地,不管周围多么安静,不管有多疲惫,他都不停地战斗着。
再说说他的家,那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
他和家人的相处也很温馨。
他不是那种只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对家人不管不顾的人。
他会关心孩子的成长,会和家人聊天。
这就像我们普通人家一样,家庭的温暖是他在战斗之余的港湾。
如果把他的文学创作比作航海,那家庭就是他可以停靠休息、补充能量的港口。
在他的穿着打扮上,也是很随性的。
他不会刻意去追求华丽的服饰,就像一个质朴的学者。
他的形象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和文字上,而不是外表的修饰。
这就好比一个真正有内涵的人,不需要用华丽的包装来证明自己,他本身散发出来的气质就足够吸引人。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①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伟大的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 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 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 文化的方向”。鲁迅被誉为“二十世 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 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整体感知:18件小事
开怀的笑 走路姿势 评价穿衣 不逛公园 看电影不乘车 不同的纸烟 休息是读书 工作在深夜 踢鬼的故事 吃鱼丸 生病状况 海婴的夸耀 父子情深 病情好转 一张小画 “若没我呢” 多做事 他休息了
海婴的夸耀: 看电影不乘车: 踢鬼: 开怀的笑: 评价穿衣: 语言描写:“……你们有吗?” 一张小画: 明确:对家人、朋友的体恤和关爱。 明确:勇敢无畏、唯物主义、做事追根溯源。 语言描写: ……而后 动作描写:“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常常 动作描写:““你的裙子的颜色不对 ……他拍着手骄傲地呼叫起来。” 明确:热爱生命 不同的纸烟: 笑的咳嗽起来” ……” “……人瘦不要穿黑 穿一件白上衣的 吃鱼丸: 明确:孩子的天真和先生的病重相对比,让人心痛。 “若没我呢”: 明确:生活节俭,待客有道。 衣裳 …… 横的把人显得宽……” 明确: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父子情深: 语言描写:“他说不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 明确:告诫别人要学会自强、自立。 休息是读书: 动作描写:“他的眼皮往下一放” 动作描写:“先生挣扎着把头抬起来 走路的姿势: 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不留下一个活口 我轻轻地挥一挥匕首 正如我轻轻地走 我轻轻地来
额…走…咧……
青 年 鲁 迅
中 年 时 的 鲁 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 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 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 央也来电吊唁。22日,送葬 群众多达数万人。鲁迅遗体 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民族魂 "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 墓。
萧红《生死场(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生死场(节选)萧红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
那天赵三进城,他披着两张羊皮回家。
王婆问他:“哪里来的羊皮?——你买的吗?哪来的钱呢?”赵三像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什么也没言语,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着。
他走出去了。
夜深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于是王婆就到打鱼村去了。
赵三阔大的喉咙从李青山家的窗纸透出,王婆知道他又是喝过了酒。
当推门的时候,她就说:“什么时候了?还不回家去睡!”这样立刻全屋别的男人们也把嘴角合起来。
王婆感到不能意料了,青山的女人没在家,孩子也不见。
赵三说:“你来干么?回家睡吧!我就去……去……”王婆看了看赵三的神色,她转身出来,她的心徘徊着:青山的媳妇怎么不在家呢?这些人是在做什么?又是一个晚间。
赵三穿好新制成的羊皮小袄出去,夜半才回来,披着月亮敲门。
王婆只道他又是喝过了酒,但他睡的时候,王婆一点酒味也没嗅到:那么出去做了什么呢?总是愤怒地回来!李二婶子拖了她的孩子来了,她问:“是地租加了价吗?”王婆说:“我还没听说。
”李二婶子做出一个确定的表情:“是的呀!你还不知道吗?三哥天天到我家去和他爹商量这事。
我看这种情形非出事不可,他们天天夜晚计算着,就连我,他们也躲着。
昨夜我站在窗外才听到他们说哩:‘打死他吧!那个恶祸。
’你想他们是要打死谁呢?这不是要出人命吗?”李二婶子抚着孩子的头顶,有一点哀怜的样子:“你要劝说三哥,他们若是出了事,像我们怎样活?孩子还都小着哩!”五姑姑和别的村妇们带着她们的小包袱,约会着来的。
踏进来的时候,她们满脸盈笑,但听了这件事,也立刻忧郁起来,一点闲情也没有了。
每个人呆呆地想了想,惊恐地探问了几句。
五姑姑的姐姐,她第一个扭着大圆的肚子走出去,就这样一个连着一个寂寞地走去。
她们好像群聚的鱼似的,忽然有钓竿投下来,她们就四下分行去了!李二婶子仍没有走,她为的是嘱告王婆怎样破坏这件险事。
赵三这几天常常不在家吃饭。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她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和印象。
以下是部分节选内容:
节选一: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
节选二: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
节选三: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落着雨的天,许先生就打起伞来。
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
我们上车了。
”。
初中课文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PPT

中心思想
《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 的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追忆鲁迅,去怀念他那种智慧、 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将鲁迅更拉近人们身 边。 中心思想: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 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 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 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体现了他从心底的欢喜。 如果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会笑得十分开心,甚至笑得咳嗽 起来。 第二部分:描述鲁迅先生走路的姿势轻捷,表现出他的一种不顾一切的 特点。 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具体记叙了鲁迅先生在家中的情形,包括他如何 待客、处理校样纸、 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等,展示了他生活中的细腻和平凡。Fra bibliotek语言质朴
文章的语言质朴而不做作。作者运用了朴实无华的语言, 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饰,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鲁迅先 生的魅力和精神风貌。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不仅符合鲁迅 先生本人的性格特点,也使得文章更加贴近读者,易于理 解和接受。
第四章 问题探究
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
明确: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 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 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 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写作背景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 十几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 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 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 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 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长远的影响。
萧红作品:呼兰河传(节选)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
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
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
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
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
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祖父老远地回答着:“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祖父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
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
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很多的高兴。
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水平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
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个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