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
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程序

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程序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程序的详细步骤和流程,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定校准的目的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旨在验证设备的测量准确度,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通过定期的检定校准,可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3. 检定校准的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的检定校准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所需的检定校准标准和要求。
- 验证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确保所需的检定校准仪器和设备可用并准备好。
3.2 检定校准过程以下是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步骤:1. 设定适当的测试条件和环境。
2. 对设备进行预热和稳定时间。
3. 根据所需的标准和要求,使用适当的检定校准仪器对设备进行校准。
4. 记录并比较设备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
5. 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设备的校准参数。
6. 重复步骤3至步骤5,直至设备的测量结果满足标准要求。
7. 对设备进行最终的验收测试,确保设备的测量准确性达到预期。
3.3 校准记录与报告在进行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保存校准数据和结果。
校准记录应包括以下信息:- 校准日期和时间。
- 测量设备的标识信息。
- 使用的检定校准仪器和设备。
- 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比较。
- 调整设备校准参数的记录。
- 最终的验收测试结果。
校准记录应保存在安全的文件系统中,并定期进行备份。
根据需要,可以生成校准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检定校准的频率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频率应根据设备的类型、用途和要求进行确定。
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并确保按计划进行定期检定校准。
5. 设备维护和质量管理除了定期的检定校准,还应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设备维护应包括定期的清洁、润滑和更换备件等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定校准程序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6. 结论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程序是保证设备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医院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

医院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1.目的: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程序,保证仪器设备正常使用,使得测量数据和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溯源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范围:检验科计量设备和检验仪器。
3.定义:无。
4.权责4.1计量检定所或设备厂商工程师负责检测仪器的检定和校准。
4.2检验科主任批准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4.3医院设备科负责联系法定计量检定所检定或校准。
5.制度内容5.1计量设备的检定5.1.1设备科负责收集需要检定的计量设备报医院设备科批准和联系法定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
5.1.2对小型计量设备可以送医院设备科,然后再送计量所检定,对较大型设备一般由计量所来检验科进行检定。
5.1.3检验科使用的计量设备都应当是经过检定合格的计量设备。
5.2检测仪器的校准5.2.1绝对量值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校准合格鉴定,以维持计量的可信度,定期对其性能进行适当的评价。
5.2.2对曾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的设备和长期不用的设备,在重新投入使用前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校准或核查,确保其功能和校准状态符合检测要求。
5.2.3在计量所不能对专业的大型检测仪器进行检定的情况下,由仪器厂商工程师进行校准。
5.2.4对检测仪器,每年进行坎全面保养维护和校准,特殊仪器按需要进行检定、校准。
5.2.5在常规工作中,使用校准物对仪器进行的校准,可由检验科工作人员执行,并做好记录。
5.3仪器校准后的验证:检测仪器校准后,应当进行验证,确保校准的可靠性,可采用的验证方法有下列四种。
5.3.1参考物测定。
5.3.2定值质控物测定在控。
5.3.3低中高标本仪器间比对。
5.3.4检测项目重复测定同一标本,计算精密度是否达到仪器要求的允许范围。
5.4校准评估报告:每次检定、校准后,要写1份完整的报告,以表明仪器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下列七项。
5.4.1仪器名称;5.4.2仪器型号;5.4.3仪器编号或序列号;5.4.4校准工作纪要:校准的项目、校准品名称、厂家、批号、校准结果;5.4.5校准验证记录;5.4.6校准人,日期;5.4.7附页(原始数据或材料)。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1

一、检定与校准
4. 自校准
2. 问题探讨
1.
明确需进行自校准的仪器
■ 我所开展自校的部分仪器设备
血小板聚集仪
细菌内毒素测定仪
渗透压测定仪
融变时限测定仪
脆碎度仪
钠、钾、氯分析仪
单通道凝血分析仪
■ 其他
溶出度仪
自动定氮仪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毛细管电泳仪
一、检定与校准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5.5.10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针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可信度)
5.6.3.3 期间核查 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 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 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针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 (置信度)
1 检定证书;
2 检定结果通知书(表明检定结果不合格)、也 称不合格通知书;
3 检定合格证;
4 检定合格印:契印、喷印、钳印、漆封印、注 销印。
2.检定的对象
检定的对象是依法管理的标准计量器具和工作计量器 具(包括标准物质和专用计量器具)。执行计量鉴定 机构必须满足4个基本条件: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一、检定与校准
1 定义—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 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 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强制性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进行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文(3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确保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测量数据的可比性,制定本校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仪器设备的测量、测试、检验等工作。
三、校准要求1. 仪器设备应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进行校准。
2. 校准应由经过资质认证的专业校准机构或资深的专业人员进行。
3. 校准周期应基于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环境条件和重要程度进行评估确定。
校准周期一般为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
4. 校准应记录并保存校准结果、校准日期、有效期等相关信息,并注明校准机构或人员的资质证书编号、签名和盖章。
四、校准程序1. 确定校准需求:根据工作需要和相关标准规定,确定哪些仪器设备需要进行校准。
2. 选择校准机构或人员:选择符合要求的校准机构或人员进行校准。
3. 安排校准时间:根据校准周期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安排,提前预约校准时间。
4. 交付校准:将需要校准的仪器设备送至校准机构,或安排校准人员上门进行校准。
5. 进行校准:校准机构或人员按照相应标准和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
6. 撰写校准报告:校准机构或人员应撰写校准报告,明确仪器设备的校准结果和有效期,并附上相关证书和签名。
7. 更新记录:及时将校准结果和有效期更新至仪器设备的校准记录中。
8. 使用校准: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可继续使用,校准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应立即进行维修或备用。
五、校准管理1. 仪器设备校准记录应进行归档,并与相关仪器设备维护记录进行关联管理。
2. 对于不符合校准标准的仪器设备,应追踪整改并重新校准,确保达到标准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
3. 定期进行校准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确保校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六、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相关部门所有。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为仪器设备校准制度的范文,供参考使用。
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文(2)1目的通过对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规程⼀、⽬的为了对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进⾏管理,确保所有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正常、稳定的⼯作,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有效,制定本管理规程。
⼆、适⽤范围本规程适⽤于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三、职责QC检验⼈员:确保校准检查⼯作能够及时执⾏,使⽤前检查仪器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进⾏仪器的开机校准⼯作。
设备管理部:负责计量仪器设备的统计、编号、标志管理。
负责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送检⼯作和有关计量设备档案的管理。
设备管理部部长: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QC主管: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质量管理部部长:负责本规程的批准执⾏。
四、内容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1.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分为外部检定校验和内部校准。
外部检定校验由具有计量检定资质的单位执⾏;内部校准主要针对必须进⾏开机校准才能运⾏的仪器的校准,该校准由QC检验员进⾏。
2.外部检定、校准的管理2.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和公司统⼀要求进⾏计量检定及校准。
2.2质量管理部QC检验员每年年底对下年度需要购进并校准的玻璃器具(容量瓶、移液管等)提出计划,报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备案。
2.3质量管理部确定需要进⾏检定校验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录、检定⽅式(见附表),且每年⼀次进⾏跟踪和修改。
2.4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负责编制检验⽤仪器设备的年度计量检测计划表,按计划定期组织进⾏检定或校准。
在距检定⽇期⼀个⽉或半个⽉以前,由计量管理员统安排检定及校准,相关记录及校准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或校验证书由计量管理员统⼀保管。
2.52.5.1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检验仪器设备,正常使⽤期间,均使⽤绿⾊的“合格”标识。
且标识完好。
2.5.2标识粘贴在仪器设备的明显位置以表明其状态,标识上有仪器设备的检定编号及有效期。
2.6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使⽤2.6.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投⼊使⽤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制度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制度概述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公司仪器设备的精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制度为公司的业务开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质量保障。
管理流程设备分类根据仪器设备不同的用途和特性,将其分为专业设备和通用设备两大类。
•专业设备:指需专门人员操作,有独特的特性和应用范围的设备。
•通用设备:指可由多人操作,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范围的设备。
检定校准设备的检定校准应符合以下流程:•由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人负责指定检定单位;•检定单位在指定时间内对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检定单位出具检定报告和校准证书;•根据检定结果,对设备进行合理调整或维修。
审核确认设备检定校准结果须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认。
审核人员应进行仪器设备操作、调试等方面的了解,对检定校准情况进行确认。
归档管理设备检定校准结果应及时归档,记录以下信息:•设备名称及型号、出厂编号;•检定校准单位和检定人员;•检定校准日期及有效期限;•检定校准方法和结果;•审核确认人员和日期。
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人应按以下流程使用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制度:1.选择符合检定要求的检定单位,与其签订合同;2.协调工程部门将待检设备向检定单位送检或出借;3.检定单位实行标准检定方法,对设备进行检定校准;4.检定单位出具检定报告和校准证书并向保养单位传达检定要求;5.设备经过负责人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注意事项•设备检定校准按计划进行,如遇紧急情况需要提前或推迟进行,应及时通知检定单位;•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按规定的流程进行检定校准;•设备检定校准记录应保密保存,未经相关部门同意不得向外透露。
结语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制度的实施,可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保障,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检定校准,能够降低设备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步骤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准备工作:确定需要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并查阅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了解检定校准的要求和方法。
2. 选择合适的检定校准方法: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检定校准方法,包括测量方法、标准器具的选择等。
3. 校准准备:根据检定校准方法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标准器具、校准装置和校准样品等。
4. 进行检定校准:按照选定的检定校准方法,进行实际的检定校准操作,包括对仪器设备进行测量、调整和校准等。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检定校准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误差、不确定度等指标,评估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准确度。
6. 结果报告:根据检定校准的结果,编制检定校准报告,包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检定校准过程和结果等内容。
7. 校准后的处理:根据检定校准的结果,对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护,确保其在正常使用中能够满足要求。
8. 定期复检: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复检,以保证其长期稳定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可能有不同的检定校准步骤和要求,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仪器设备和检定校准要求来确定。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步骤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步骤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是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程序,它包括一系列步骤,以保证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以下是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主要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检定校准的目的和范围,即明确需要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的参数和测量范围;其次,要准备好相应的检定校准标准和参考资料,例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最后,要清理和修复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2. 环境条件控制在进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之前,需要对检定校准环境进行必要的控制。
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控制,以保证仪器设备在实验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 测量检定测量检定是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核心步骤,通过检定校准标准,对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性进行验证。
首先,选择适当的检定校准标准和测量方法,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特性和测量参数进行测量。
其次,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获取稳定的测量结果,并与检定校准标准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
最后,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对仪器设备进行调整和校准,以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检定校准报告在完成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后,需要编制检定校准报告,记录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和过程。
检定校准报告应包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检定校准的目的和范围、检定校准的方法和过程、检定校准结果和误差分析等内容,以供后续的使用和追溯。
5. 后续跟踪和维护在完成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后,需要进行后续的跟踪和维护工作,以保证仪器设备长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定期的检定校准,记录并分析检定校准结果,以及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此外,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检定校准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例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17025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标准等。
总之,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是一个严谨而系统的过程,需要进行前期准备、环境条件控制、测量检定、检定校准报告和后续跟踪维护等一系列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规范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程序,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使得测量数据和检测
结果具有良好的溯源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检验科计量设备和检测仪器。
3 职责
3.1 设备责任人负责检测仪器的校准与验证或检定。
3.2 技术负责人批准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3. 3医院设备部负责联系法定计量检定所的检定。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设备的检定
4.1.1 设备责任人收集需要检定的计量设备(如分光光度计、天平、离心机、电导仪、
酶标仪等),分类整理,报技术负责人审核。
4.1.2 医院设备部批准和联系法定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
4.1.3 对小型计量设备(如温度计、加样器、移液管等),可以送医院设备部,然后再
送计量所;对较大设备(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一般由计量所来检验科进行检
定。
4.1.4 检验科可以制定作业指导书,对温度计、加样器、移液管等进行自校。
可以
采用计量所检定合格的计量设备来校准其它相应的计量设备,用来校准其它计量设备
的校准设备的精确度不能低于被校准的计量设备。
自校的计量设备也要报技术负责人
4.1.5 检验科使用的计量设备应当都是经过检定合格或校准合格的计量设备。
4.2 检测仪器的校准
4.2.1 对测量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校准鉴定合格,应
制定校准计划;在使用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期间核查或质量控制,以维持其校准状态的
可信度。
其它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定期对其性能进行适当评价。
4.2.2 对曾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的设备和长期不用的设备在重新投入使用前应按
规定程序进行校准或核查,确保其功能和校准状态符合检测的要求。
4.2.3 在计量所不能对专业的大型检测仪器进行检定的情况下,由仪器工程师进行校
准。
4.2.4 对检测仪器,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维护和校准。
4.2.5 对大型分析仪器(如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细胞仪、化学发光仪等),由设备责
任人联系仪器工程师校准。
在进行校正或校准前,对仪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保养,包
括对光路、采样针、样品轨道、各机械运动进行检查、校正,然后使用校准物对仪器进
行校准,并验证。
由工程师出具仪器检修校准报告,以明确仪器运转良好。
4.2.6 在常规工作中,使用校准物对检测仪器进行的校准,可由检验科工作人员执行,
并做好记录。
4.3 检测仪器校准后的验证
检测仪器在进行校准后,应当进行验证,以确保校准的可靠性。
可采用的验证方法
a)校准品和真实度质控品验证;
b)室内质控在控;
c)室间质评获得良好的结果或室间比对的偏倚小于卫生部室间质评允许的50%;
d) 检测项目的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达到仪器要求的允许范围。
4.4 在进行年度校准时,要写出一份完整的报告,以表明仪器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a)仪器名称;
b)仪器型号;
c) 仪器编号或序列号;
d) 工作环境状态(温度、湿度、电源是否符合要求);
e) 系统保养、光路校正及机械检查的内容;
f)校准品名称、厂家、批号;
g)校准的项目;
h)对校准曲线的评价;
i)校准品和真实度质控品验证;
J)室内质控;
k)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
1)校准人、日期和单位;
m)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或材料;
n) 附页(原始数据或其它材料)。
4.5 检定合格或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由设备责任人负责贴上状态标识。
5 支持性文件
LAB-PF-016《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LAB-PF-017《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程序》
6 质量记录
LAB-PF一018—01《年度仪器设备校准验证计划及实施表》
仪器设备校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