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知菌亚门鞭毛菌亚门真菌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真菌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分类概况

植物病理学分类概况

半知菌亚门真菌 半知菌亚门真菌
大茎点霉属:苹果、 大茎点霉属:苹果、梨轮纹病 聚端孢属:苹果、 瓜果等果实腐烂, 聚端孢属:苹果、梨、瓜果等果实腐烂,产生粉红色霉层 青霉属: 青霉属:柑桔绿霉病 轮枝孢属: 轮枝孢属:棉花黄萎病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种类不多,在我国为害比较严重 的有50多种。细菌病害,除少数(如苹果根癌 病)外,绝大多数能在受害部位的维管束或薄 受害部位的维管束或薄 壁细胞组织中产生大量的细菌,并且吸水后形 壁细胞组织中 形 成菌溢。蔬菜细菌性病害大概有10多种,如: 成菌溢 白菜软腐病,马铃薯环腐病,辣椒、番茄、茄 子、马铃薯青枯病,辣椒疮痂病,黄瓜细菌性 角斑病,白菜细菌性黑斑病,菜豆细菌性疫病, 姜瘟等。
担子菌亚门 轴黑粉菌属: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 轴黑粉菌属: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 高粱散黑穗病、 高粱散黑穗病、高粱坚黑穗病 团黑粉菌属:高粱长粒黑穗病 团黑粉菌属: 小麦普通腥黑穗病(网腥、光腥) 腥黑粉菌属 :小麦普通腥黑穗病(网腥、光腥) 尾孢黑粉菌属: 尾孢黑粉菌属:水稻粒黑粉病 叶黑粉菌属: 叶黑粉菌属:水稻秆黑粉病 秆黑粉菌属): ):小麦秆黑粉病 条黑粉菌属 (秆黑粉菌属):小麦秆黑粉病 隔担菌属:引起梨、核果、 隔担菌属:引起梨、核果、桑、茶等植物树干 膏药病 卷担子菌属:引起桑、苹果、 花生、 卷担子菌属:引起桑、苹果、梨、花生、甘薯 等作物紫纹羽病 外担菌属: 外担菌属:茶饼病
盘梗霉属: 盘梗霉属:引起莴苣霜霉病、菊科植物霜霉病 单轴霉属: 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 霜霉属: 霜霉属:引起大豆霜霉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假霜霉属: 假霜霉属:引起黄瓜霜霉病。 白锈属: 白锈属:十字花科植物白锈病 霜疫霉属: 霜疫霉属:荔枝霜霉病
接合菌亚门真菌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5分)病害循环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害的三角关系侵染过程侵染性病害二、问答题(45分)1.何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二者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7分)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8分)3.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0分)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5.真菌的营养体有哪些类型?(10分)三、是非题(10分)1.病部形成霉状物是真菌病害特有的。

2.吸器是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

3.分生孢子器为一种无性子实体。

4.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的特点。

5.细菌病害主要通过自然孔口、伤口和直接侵入等方式侵入植物体内。

6.疮痂和穿孔是细菌病害常见的病征。

7. SBMV为南方菜豆花叶病毒,自然状态下由蚜虫传播。

8.蚜虫传播的病毒大多数是属于非持久性的。

9.真菌的菌组织有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两种。

10.以小麦条锈病为材料进行抗性调查时,判断抗感反应型的标准主要看有无过敏性坏死反应。

四、填空题(共20分)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和。

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和亚门。

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

4. 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

5. 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为、。

6. 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有。

7. 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

8.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

9.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有。

五、选择题(10分)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ssRNAb. –ssRNAc. dsRNAd. DsDNA2.由()传播的病毒最可能是非持久性的。

a. 叶蝉b. 蚜虫c. 粉蚧d. 飞虱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a. 酶b. 毒素c. 病原物的代谢物d. 生长调节物质4.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呼吸和光合表现一般为()。

真菌的主要类群

真菌的主要类群
(2)子囊孢子:Ascospore 形态多种多样,圆形,椭圆形,丝状,单胞,双
胞,多胞,无色或有色。 在子囊内排列的有散生,单 列,双列,并列,螺旋形排列。
整理课件
48
子囊形成的方式、形状、大小
整理课件
49
子囊孢子
整理课件
50
(3)子囊果:Ascocarp 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子
10
整理课件
11
( 3) 腐霉属(Pythium):
①腐霉是低等的鞭毛菌, 无性繁殖在菌丝顶端形成孢 子囊,孢子囊近球形或不规 则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 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
②有性繁殖在藏卵器内形 成一个卵孢子。
③ 如引起黄瓜、茄子等幼 苗瘁倒病的病菌,都属于腐霉 属。
上图为腐霉菌的孢整子理课囊件 、游动孢子、雄器和藏卵器12
3、有一根茸鞭 和一根尾鞭
4、前端有两根 长短不等的尾鞭
整理课件
4
2、致病特征
(1)常见症状:腐烂、斑点、猝倒、流胶。
(2)果实上腐烂使果变褐色、呈软腐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 状或灰白色霜状霉层。
(3)茎基和根部被害使皮层变褐色腐烂。
(4)叶上斑点,若由疫霉引起,病斑较大,暗褐色圆形水渍 病斑;若由霜霉引起,病斑较小,黄色至褐色,边缘不明显, 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白色至灰白色霜 状霉层。
(5)病菌以卵孢子越冬,由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引起初侵染和 再侵染,借雨水和气流传播。
(6)潜伏期短,可多次再侵染,一般在低温多雨潮湿多雾、
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病整害理课容件易发生。
5
整理课件
6
3、鞭毛菌分纲

鞭毛菌亚门 分4个纲,共 1100多种。分纲 依据是游动孢子 鞭毛的数目、类 型及着生位置。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 三。子囊菌亚门病害:包括果树腐烂病,轮 纹病,炭疽病,缩叶病,白粉病,水稻烂 秧,各种根腐,各种叶斑,叶霉,根腐等 病害。是最多的一个亚门病菌。
常用杀菌剂:唑类,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 环唑、氟硅唑、睛菌唑、亚胺唑、恶唑菌酮、 悪咪唑、多菌灵、甲托、多抗霉素、霜脲、咪 鲜胺等。
圈。 • 褐斑病(褐腐病):鞭毛菌亚门,阴雨高温潮湿有利发生,下叶开始。 • 纹枯病:半知菌亚门,(有性世代担子菌亚门),危害茎秆、叶鞘和
早穗苞叶,成褐色椭圆斑。 • 干腐病:半知菌亚门,危害果穗和茎秆,粒间有白色菌丝。 • 锈病:担子菌亚门,10%石灰水浸种2-4天。 • 青枯病:半知菌亚门,乳熟期突然萎蔫,遇大雨3-4天病株萎蔫。 • 茎基腐病:鞭毛菌亚门,7月下8月上抽穗前后,高温(34-35度)多
病毒病害及防止用药
• 病毒的种类有80多种,有花叶病毒、矮化 病毒、黄化病毒等。大部分表现是:黄叶、 黄化、矮化、蕨叶、小叶、斑驳、条纹、 斑点等形状。
• 病毒用药:植病灵、菌毒清、盐酸吗啉胍、 菌毒杀星、菇类蛋白多糖、十二烷基硫酸 钠、氯溴异氰尿酸、牛奶葡萄糖复配制剂、 氨基寡糖素、葡聚烯糖、83增抗剂、世奇 悬浮剂、三氮唑核甘硫酸铜、宁南霉素、 年年乐、10%磷酸三钠、克毒灵、病毒宁、 苦参碱、硫磺氧化钙等。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芦笋)
• 茎枯病:半知菌亚门。 • 褐斑病:半知菌亚门。 • 炭疽病:子囊菌亚门。 • 梢枯病:半知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韭菜)
• 疫病:鞭毛菌亚门。 • 软腐病:细菌性病害。 • 灰霉病:半知菌亚门。 • 茎枯病:半知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大葱)
• 紫斑病:半知菌亚门。 • 疫病:鞭毛菌亚门。 • 灰霉病:半知菌亚门。 • 霜霉病:鞭毛菌亚门。 • 叶枯病:子囊菌亚门。

《真菌的五个亚门》PPT课件

《真菌的五个亚门》PPT课件
• 最高等亚门,全部陆生、腐生、寄生、共生,菌丝体发达,有分隔,细胞一般双核, 无性繁殖除锈菌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 担子上产生四个小梗和四个担孢子。多数菌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 分为三个主要纲:黑粉菌,锈菌
• 只发现无性阶段,陆生、腐生或寄生,菌丝体发 达,有隔膜,从菌丝体上形成不同分生孢子梗, 梗上产生分生孢子,有的形成盘状或球状的孢子 果。其中约有300属是农作物和森林病害的病原菌 ,还有些属是能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皮肤病的病 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节瘟和谷里 瘟等。
• 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
二、接合菌亚门
菌丝体无隔,少数在幼嫩时产生隔膜,细胞壁由几丁质和壳聚质构成。多为腐生,少 数为寄生,营养体主要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成虫菌体,无性繁殖多产生孢囊孢子,孢 囊孢子无鞭毛,不能游动。少数种类还可形成虫菌体、节孢子、变形细胞等;有性繁 殖多产生接合孢子。条件适宜时常可引起食品、果蔬等霉烂变质。 • 根霉属
三、子囊菌亚门
• 是真菌门中最大的一亚门。主要特征是营养体除极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如酵母菌 )外,均为有隔菌丝构成的菌丝体。细胞壁由几丁质构成。有性过程中形成子囊,是 子囊菌有性过程中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在子囊中产生具有一定数目的子 囊孢子。
• 白粉菌类,黑粉菌类,锈菌
子囊菌
木耳
四、担子菌亚门
• 炭疽病属,葡萄孢属,叶点霉属,镰刀菌属,盘 二孢属,丝核菌属
感谢下 载
感谢下 载
最高等亚门全部陆生腐生寄生共生菌丝体兴隆有分隔细胞普通双核无性繁衍除锈菌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衍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上产生四个小梗和四个担孢子
真菌的五个亚 门园林1002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

细胞生物分类比较表
1753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分类系统
• 根据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的异同归类从而建立分类系统
•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依次排列。需要时在分类单元之间增 加一级,如亚门、亚纲等
• 规定的标准子尾:门(-mycota)、亚门(-mycotina)、纲(-mycetes)、目(ales)、科(-aceae)
• 属和种无统一字尾
• 真菌学诞生至今的二百多年间,各种真菌分类系统层出不穷
第十页,编辑于期三:点 十五分。
Christian Hendrick Persoon
1761 - 1836 生物学家,系统真菌学之父
生于南非,学习工作于荷兰、德国和法国
《真菌方法纲要》 (1801.12.31)
锈菌、黑粉菌、腹菌(认可名称)
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 ①裸菌门 ②鞭毛菌门 ③无鞭毛菌门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的5个亚门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亚门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Introduction to Mycology,1979
真菌界
真菌学概论, 1983,裘维蕃
裸菌门(Gymnomycota)
集胞黏菌亚门 (Acrasiogymnomycotina) 集胞黏菌纲 (Acrasiomycetes)
原质体裸菌亚门 (Plasmodiogymnomycotina)

五大亚门真菌五

五大亚门真菌五

五大亚门真菌五五大亚门真菌引起病害类型1、鞭毛菌亚门2、接合菌亚门3、子囊菌亚门4、担子菌亚门5、半知菌亚门(1)鞭毛菌亚门(低等)病种:腐霉、疫霉、白锈、猝倒、根腐、黑胫、叶腐、果腐、绵腐、茎基腐、晚疫、疫病、溃疡、斑点、根肿、叶霉等。

(2)接合菌亚门(低等)病种:褐腐、果腐、花腐、腐烂、茎腐、蒂腐、冠腐。

(3)子囊菌亚门(高等)病种:白粉、缩叶、丛枝、黑痣、落叶、菌核、叶斑、芽腐、果畸、煤污、树脂、黑痘、赤霉等。

(4)担子菌亚门(高等)病种:黑粉、黑穗、纹枯、锈病、紫纹羽、白纹羽、黄粉、木腐等。

(5)半知菌亚门(高等)病种:灰霉、早疫、炭疽、褐斑、叶斑、黑斑、(角、圆、大、小、黄、网、灰、紫)斑、赤霉、流胶、轮枯、轮纹、斑点落叶、立枯、茎枯、折梢、枝枯、恶苗、黄萎、枯萎、黑星、赤星、稻瘟、稻曲、疮痂、纹枯、房枯等大亚门真菌真菌引起症状1、不仅有病症:如,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2、有明显病症: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物。

(子实体)。

3、如子实体(霉状、粉状、堆装)没形成则将叶片保湿24小时,即可出现。

半知菌亚门真菌四大菌属1、无孢菌类:主要为害根、茎、果等部位,引起立枯、茎腐和果腐等症状,如:幼苗立枯和花生白绢病。

2、丛梗孢菌类:主要引起叶斑病、穿孔病、灰霉病、红斑病、黄萎病、轮斑病、黑斑病。

3、球壳孢菌类:主要引起斑点、斑枯、褐斑、枝枯病等。

4、盘菌类:引起植物,炭疽、叶斑、叶枯、黑斑、灰斑病等。

二、半知菌小结1、半知菌,除少数侵染维管束,引起系统性萎嫣外,大多数引起局部坏死和腐烂症状,如侵害叶片,可以引起圆斑、角斑、轮斑。

为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如黑腐,褐腐。

侵害根、茎,引起根腐,茎腐和枝干腐烂。

侵害幼苗引起立枯等症状。

2、注:半知菌是指一群只有无性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它们中大多数属于子囊,部分属于担子菌,由于为观察到他们的有性阶段无法定性分类地位,暂归半知菌担子菌亚门真菌三大菌属1、层菌类:为害叶、茎、果、受害部位常发生膨肿状,有的组织坏死。

植物学 菌物概论

植物学 菌物概论

第六章 菌物 (Fungi)第一节:菌物概论 第二节:粘菌门 第三节:真菌门 第四节:鞭毛菌亚门 第五节:接合菌亚门 第六节:子囊菌亚门 第七节:担子菌亚门 第八节:半知菌亚门 第九节:菌物的演化 第十节:菌物与人类生活第一节 菌物概论一、概念 ƒ 菌物:缺乏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行腐生或寄生的一群真核生物。

菌物通常呈单细胞或菌丝体状,具细胞 壁,能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ƒ 1753年,林奈将菌物归入植物界; ƒ 目前大多数学者赞成将菌物独立为菌物界。

菌物界的建立ƒ (1) 1969年, 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即: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

其中, 多细胞的真核生物,按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吞食等)分为 3界: 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动物界Animalia。

ƒ (2) 1993 年, 在全国菌物学会上,裘维蕃院士认为早期将 “Fungi”翻释为“真菌界”是一个错误,应译为: 菌物界。

ƒ (3) 1971年,安兹沃斯(Ainsworth) 提出“菌物界的分类系统”, 并于1973年进行修订。

他认为“Fungi Kingdom”是革新的、向 前看的,有意义的。

目前,大多数生物学家都赞成成立菌物界。

二、 营养方式:异养ƒ 寄生:从活的生物组织中吸收营养,被寄生的生物称寄主。

ƒ 腐生:通过分解死的生物残骸,有机物或土壤腐殖质吸收营养。

¾ 专性寄生 ¾ 专性腐生 ¾ 兼性腐生物 ¾ 兼性寄生物 ƒ *寄生和腐生并无严格的界线,很多真菌先寄生于活体上,待 活体死亡之后这些真菌仍继续生活,此时寄生转为腐生。

三、分类ƒ 自然界菌物约150万种,实定种的仅约10万种,我国 被记录的约1万种。

ƒ 本教材仍采用Ainsworth (1973) 提出的分类系统,该 分类系统根据营养阶段是否为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 将菌物划为粘菌门和真菌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三、多选题 1、菌物界分有( AB )。 A、真菌门 B、粘菌门 C、蕨类植物门 D、被子植物门 2、真菌学名组成部分有( BCD )。 A、科名 B、属名 C、种名 D、定名人姓氏或名字
课后作业
1、真菌有哪些基本分类 阶元?
种以上分类阶(单)元有:界、 门、纲、目、科、属、种是种以 上的基本阶元。种是最基本的分 类阶元。
课堂练习
5、真菌学名的命名法采用的是 ( C )。 A、中文 B、英文 C、拉丁文 D、阿拉伯文 6、真菌的学名方法是( A )。 A、双名法 B、单名法 C、三名法 D、四名法 7、真菌的中名法,可在( A )使用。 A、全世界 B、中国 C、亚洲 D、南亚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真菌学名使用的是英文,全世界通用。 ( × ) 2、亚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都是 种以下的分类阶元。( √ ) 3、有些真菌有两个学名,一个是无性阶 段的学号,另一个是有性阶段的学名。 ( √) 4、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等不 是真菌的分类阶元。( × )
• 真菌属菌物界(或真菌界)、真菌门的生物统称。
粘菌门 菌物界
粘菌:营养体为原生质团,多核而无 细胞壁,能变形运动和摄入有机物。
真菌门
真菌:营养体大多为有细胞壁的菌丝 体,极少数为原生质团和单细胞。
粘菌
( 三 ) 真 菌 的 分 类 系 统
鞭毛菌亚门
(
五 亚 门 分 类 系 统
接合菌亚门
真菌门
子囊菌亚门
植物界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菌物界 动物界 真 菌
真菌属菌物界(真菌界) 真菌门
( 二 ) 真 菌 的 各 级 分 类 阶 元
1、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种以上分界阶元主要有界、门、 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阶元。
2、种以下的分类阶元
种以下的分类阶元有亚种、 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等。
担子菌亚门
)
半知菌亚门
真菌的分类系统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是 由安斯沃司( Ainsworth )等人创立“五个 亚门”的分类系统。
真菌五亚门特征对比表
营养体
一般为无隔菌丝
发达无隔菌丝 单细胞或发达有 隔菌丝 发达有隔菌丝
真菌类别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有性孢子
合子或卵孢子
接合孢子
种以上分类阶(单)元有:界、门、纲、目、科、属、 种是种以上的基本阶元。必要时在两个分类阶元之间还可 增加一级,如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等。种是真菌最基 本的分类阶元。种与种之间在主要形态上应该有显著而稳 定差别,有时还应考虑生态、生理、生化及遗传等方面的 差别。
种以下的分类阶(单)元有:亚种、变种、专化型 ( f.sp) 、生理小种等。亚种:种内地理分布不同或宿主 不同,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亚群; 变种种内某一个体可 能由于突变而发生变异,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这种 变异会在种内不断扩散,最后形成某些遗传性不同于原种 的一个群体,这就是变种。变种和亚种没有本质差别,有 时常混用,变种在分类学上更不稳定;专化型和生理小种 在形态上基本没有差别,根据其致病性的差异来划分;专 化型的划分大多是以同一种真菌对寄主植物不同科、属的 致病性差异为依据;生理小种的划分大多是以同一种真菌 对寄主不同种和品种的致病性差异为依据。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知识点导学
(一)真菌分类地位
(二)真菌的分类阶名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知识点导学
复习巩固生物五(六)界系统,掌握真菌分类地位
识记种以上及种以下分类阶元的名称
掌握真菌五亚门分类系统及各亚门主要特征 掌握掌握真菌学名的命名方法和规则
(一)真菌的分类地侠
五、真菌的分类 及命名
(二)真菌各级分类阶元
(三)真菌的分类系统
(四)真菌的命名
思考:
1、真菌属于哪个界?真菌分几个亚门呢?真菌全世界通用名是什么?
( 一 ) 真 菌 的 分 类 地 位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植物病害学中 最普遍采用约翰(John,1949)、惠特克 (Whittaker,1969)等学者五(六)界分类说。 生物五(六)界分类系统
2、中名法 就是用中文(汉字)命名,只 能在中国使用,全世界不通用. 命名规则一般为“寄主+症状+ 菌”来命名。 如: 小麦白粉菌、水稻胡麻叶斑菌。
小麦条锈病
小麦秆锈病
葡萄黑痘病(鸟眼病、疮痂病)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植物病理学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 D )生物 分类系统。 A、二界 B、三界 C、四界 D、五(六)界 2、真菌的分类阶元中最基本的阶元是( D )。 A、目 B、科 C、属 D、种 3、下面是种以下分阶元的是( D )。 A、纲 B、目 C、属 D、生理小种 4、营养体为原生质团的是( A )。 A、粘菌门 B、真菌门 C、被子植物门 D、裸子植物门
课后作业
2、比较真菌五亚门特征。
真菌类别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营养体
一般为无隔菌丝
发达无隔菌丝 单细胞或发达有隔菌 丝
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
合子或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发达有隔菌丝
发达有隔菌丝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无或未发现或极少 见
半知菌亚门
发达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 四 ) 真 菌 的 命 名
1、学名法
用拉丁文命名, 全世界通用。
2、中名法 用汉字命名, 全世界不通用
真菌的命名方法有两种:学名法和中名法。 1、学名法:又称双名法,双命名法,全世界通 用,使用拉丁文命名,是除病毒类以外的所有生物 命名方法。命名规则是“属名+种名+定名人姓氏或 姓名缩写” 如:禾柄锈菌(小麦秆锈病) Puccinia graminis Pers. 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 有些真菌有两个学名,这是因为最初命名时只 发现其无性阶段,以后发现了有性阶段时又另外命 名。 如:葡萄黑痘病菌 无性阶段学名为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 有性阶段的学名为El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