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主旨题中的“理解概括”之题干太长读不懂怎么办

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主旨题中的“理解概括”之题干太长读不懂怎么办

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主旨题中的“理解概括”之题干太长读不懂怎么办如果出现了以上问题,首先大家要明确,出错的原因并不在于能力不行,而在于方法不对。

在国省考考试大纲中提到,言语理解“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其中片段阅读部分,考察“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从考纲中,大家不难发现,考察的核心不是所谓的做题技巧,而在于大家对文字材料的理解。

但是理解这个词很大也很抽象,我们到底要如何做好理解呢?首先大家要树立信心,自己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理解的过程中,并未做好概括归纳。

所以,从概括的层面来说说片段阅读主旨题。

例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已取得不少成效,但治理模式仍存在碎片化的问题。

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归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管辖,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由不同职能部门管理,使得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呈现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纵向分级、横向分散”的碎片化特征。

碎片化治理不符合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影响治理成效。

而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主体之间有效、充分协同,必须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A.治理的模式存在碎片化的问题B.应形成法治化协同大治理体系C.应建立跨行政区生态补偿制度D.违背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中公点拨】第一句话,是说成效和问题(碎片化);第二句话,是具体阐述碎片化问题;第三句话,是说碎片化的危害;第四句话是说解决办法(讲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整个文段:问题+危害+解决,重点在解决。

故,文段主旨是:必须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对比选项选择B。

通过这个题目,大家可以看到,材料整体内容很长,要读短和读懂,必须要对题干进行概括。

概括不求精确,但求到位,可以尝试从事实、介绍、背景、举例、问题、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角度进行概括,如例1,一段长材料最终变成“问题+危害+解决”六个字。

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答题技巧:主旨概括之转折关联词语技法

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答题技巧:主旨概括之转折关联词语技法

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答题技巧:主旨概括之转折关联词语技法主旨概括类试题的标志性语言表述形式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这段文字的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的主题是”、“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等。

主旨概括类试题对报考者要求的特点是:要求体现对文段整体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与抽取能力。

大家都知道考试时时间是非常紧张而宝贵的,那么我们在做题时如果能够快速定位文段的重点所在,那么就能迅速抓住文段的主旨句。

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

那今天就为考生介绍利用关联词语中转折关系判定文段重点的技巧方法。

表示转折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虽然……但是……”。

跟“虽然”作用相同的还有“尽管”、“虽说”、“固然”等;跟“但是”作用相同的还有“可是”、“不过”、“然而”、“却”等。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也表示转折关系,为弱转折。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

因此,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快速阅读。

强转折和弱转折同时出现时,强转折通常是重点。

【例1】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但目前我们推行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

A.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B.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C.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D.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答案:D。

“虽然……但是……”是转折中的典型格式,转折之后往往是作者的主题句,是文段的重点所在,因此,但是之后的句子精简压缩就是D选项。

【例2】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

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言语理解诀窍

言语理解诀窍

从提问来看,这里面可分为四类。

一、(广义主旨题)先看第一类,是抽出文意主旨。

主旨题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另外切忌推理引申。

这里面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

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1)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

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主旨所在。

2)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

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

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

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

(篇章阅读)3.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4.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

1)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没有讲到,尽管文章其他部分竟到了,依旧属于无关选项,不是正确答案。

2)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虽然讲到了,但与整个原文意思不符,也不对。

3)有二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都讲到了,而且意思也符合,应该选择那个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义比较宽阔的,比较富含深意的,比较抽象的。

5.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

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

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

过分肯定或否定。

目的题解题方法:(我把作者目的题并入主旨了)1.判断目的的主体和对象。

2.找相应的得分句。

3.答案一定在得分句、辅助句中产生。

上面还有一些表述,是要注意的。

比如“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题略读技巧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题略读技巧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因此,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不看。强转折和弱转折同时出现时,强转折通常是重点。例如: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例2】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六、主句部分要看,方式状语可不看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遇到长难句时,我们要把握句子的主干,即句子的主谓宾。句子的枝叶,包括定语、状语、补语,是为修饰句子的主干服务的,可以省略不看。“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得”连接补语和中心语,这些助词是句子枝叶的标志。例如: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必要条件句引得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通常是文段中的重点。因此,必要条件要看,条件之外可不看。例如: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例4】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约束,这种“雪亮”有可能变成一种偏执,一种没有方向的自负。而建立在“多数人”压过“少数人”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进片面和偏狭的陷井中,“上级”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个人”;“公众”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顶天”的压力和“立地”的责任互相补充下才能真正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个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三、结论部分要看,结论之外可不看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一个分句说出原因,另一分句表示结果,这两个分句是一种因果关系。C3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在各类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部分题目旨在考查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

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从一段文字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关注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很多时候主旨句会出现在这些位置。

其次,要注意文段中的关联词,比如“但是”“然而”“因此”等,这些词后面往往会跟着重要的观点。

此外,对文段进行层次划分,明确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我们找出主旨。

例如:文段先介绍了某种现象,接着列举了一些相关的例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那么这个结论很可能就是文段的主旨。

二、意图判断题意图判断题需要我们揣摩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解题时,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要思考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表达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如果文段只是提出了问题,那么选项中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往往是正确答案。

但要注意,对策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比如:文段提到环境污染严重,那么选项中关于加强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就可能是作者的意图。

三、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文段细节信息的把握。

做这类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将选项与原文逐一进行对比。

要特别留意一些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等错误类型。

举个例子:原文说“部分地区”,选项说成“所有地区”,这就是以偏概全。

四、词句理解题对于词句理解题,我们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指定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先在文段中找到该词句,然后分析其前后的语境,从而准确把握其意思。

比如说,一个词语在文中是比喻义,我们就要从比喻的角度去理解。

五、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可以先从选项入手,根据首句的特点来排除一些选项。

比如,一些以总结性语句、背景介绍等开头的句子,通常更适合作为首句。

然后通过关键词、关联词、指代词等,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比如:出现“这”“那”等指代词的句子,前面一般会有对应的内容,所以不能作为首句。

六、语句填空题这类题目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来填写合适的内容。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做题技巧:引出论题+阐述论题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做题技巧:引出论题+阐述论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概括题型分析及秒杀技巧在各类考试中,主旨概括题在言语模块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学生对于主旨题,只是凭单纯的语感去做题,孰不知掌握住方法更重要。

接下来京佳教育崔老师把这类题型的特点及做题技巧给大家做一论述。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材料来源以主流媒体的时评性文章为主,截取的段落一般具有相对独立性,脱离了文章的语境依然可以表达完整的含义。

其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截取其中一个小标题下的一段文字,或是删去起提示作用的首句或末句的一段文字。

所以,建议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可联系选材上的这一特点,对文段所处的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以帮助确定答案。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提问方式灵活,常见的有“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旨在阐明”、“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

无论以何种方式提问,此类题型的核心考点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段整体的把握能力。

话题阐述法所谓话题阐述法,是指当文段前文出现某一话题或论述对象,后文以转折词、结语词等关键词阐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处理方式,即是话题阐述法。

话题阐述论类文段的入手点是识别“引出论题”的句子。

若一句话引出一个论述话题,(所谓论述对象,是指作者围绕文段所展开的中心话题。

也就是文段说的中心话题。

)则认为该语句作用为引出论题。

也就可以把此句话看作是中心句。

【例1】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解析】第一步,读文段找主旨材料第一句话引出论述话题,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十大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运用和逻辑思维水平。

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对于提高言语理解题目的答题准确率和效率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介绍行测言语理解的十大技巧:技巧一:关键词定位法在阅读题干时,迅速抓住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文段的主旨。

关键词通常包括关联词(如“但是”“然而”“因此”等)、高频词以及能够体现文段重点的实词。

例如,“然而”之后的内容往往是重点所在;高频出现的词可能暗示着文段的主题。

技巧二:分析文段结构了解文段的结构有助于把握主旨。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是总分结构,重点通常在“总”的部分;分总结构则要重点关注“总”的表述。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可以快速明确文段的核心观点。

技巧三: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依靠其本身的含义,还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有时候,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会有特殊的含义或用法。

通过分析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思。

技巧四:排除干扰选项在做选择题时,要善于排除那些明显错误或与文段无关的选项。

有些选项可能表述过于绝对、片面,或者与文段的主题不符。

通过逐一分析选项,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正确答案的命中率。

技巧五:抓住主旨句主旨句往往能够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主旨句可能出现在开头、结尾,或者通过一些标志性的语句来体现。

找到主旨句,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段的核心思想。

技巧六:注意细节差异在一些细节理解题中,要特别注意选项与原文之间的细微差别。

可能只是一个字、一个词的不同,就会导致答案的错误。

所以在阅读选项时要仔细比对原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技巧七:运用逻辑推理根据文段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例如,通过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推断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但要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不能过度引申。

技巧八:归纳概括能力对于较长的文段,要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

主旨概括题解题技巧

主旨概括题解题技巧

主旨概括题解题技巧
1. 哎呀呀,做主旨概括题,首先得学会抓关键信息呀!就像在一堆杂物里找宝贝一样。

比如说文章里反复出现的词,那很可能就是重点哟!比如“梦想”这个词在文章里出现了好几次,那大概率跟梦想有关嘛!
2. 嘿,还有要注意文章的首尾段呀!很多时候主旨就藏在那里呢,就像宝藏的入口一样。

比如开头就说“我这辈子最难忘的就是那次冒险”,那主旨不就差不多清楚了嘛!
3. 哇塞,然后呢,有些题目会给出小标题或者图表啥的,那可是大大的提示呀!就如同黑夜里的明灯。

像图表里明显的数据对比,不就是关键信息嘛!
4. 别忘了,对于一些复杂的文章,要理清文章结构呀!就好像给迷宫找到出口。

比如总分总结构,那总的部分肯定很重要啦!
5. 呀,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也别放过呀!它们可能就是解开主旨谜团的钥匙。

比如问“主要说明什么”,那肯定要抓住主要的东西咯!
6. 哈哈,还要留意文中的情感倾向呀!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也能帮助理解主旨呢。

像说“多么美好呀”,那主旨肯定偏积极嘛!
7. 最后哦,多练多总结,你就会越来越厉害啦!就如同打怪升级一样。

每次做完题都想想,下次遇到类似的就轻松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主旨概括题就不再那么难啦,加油去练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主旨概括技巧
一、关联词法
关联词语是连接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载体,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句子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只需要找出能提示重点作用的关联词语,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中心和主旨,从而快速有效的答题,平时做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关联词语的标注,从关联词切入。

比较重要的关联词有:递进关联词,(“而且”、“并且”、“也”、“还”);转折关联词(“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因果关联词(“因此”、“所以”、“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除非”、“必须”、“应该”、“应当”、“需要”、“怎样”、“务必”、“如何”、“为了”等。

)主旨句经常出现在这些词语后边,抓住这些关联词,也就抓住文段的主旨。

【例1】据悉,一只成熟的母鼠大约20天左右即繁殖一次,一胎少的可生六七只,多则十来只小老鼠。

而一只小老鼠出生 1.5-2.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功能。

当一个地区老鼠的总量较多时,老鼠会减缓其繁殖频率,而在老鼠较少或人们大举灭鼠后,它们会加快繁殖力度,使老鼠快速地成倍增长。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老鼠的寿命短,因此生育周期也短
B.老鼠中存在着生育数量自我调节现象
C.老鼠的繁殖能力惊人,危害性很大
D.老鼠的繁殖能力取决于外界环境因素
【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说是老鼠的生育功能比较强大,接着看到很明显的递进关联词“有趣的是”,递进之后是重点,那么重点叙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功能,后文在对计划生育进行解释说明。

自我调节和计划生育是同义替换,所以选择B。

【例2】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

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

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比较典型,前文中用并列关联词“此外”连接,此外之前讲述的是豆浆在美国不受欢迎,此外之后讲述的是豆浆不容易保存,最后用因果关联词“导致”表示结论,在因果关联词中讲过,结论是重点,那么最后的结论是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因此选择B。

这道题当中许多同学会错选C,C选项只是对此外之前的这部分原因进行叙述,不够全面排除。

二、主体排除法
任何一个文段都有一个论述的对象,即主体,在做题中我们应该注意陈述主体与选项陈述主体的一致性。

运用陈述主体是否一致来衡量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答案选项中的论述主体一定是与文段论述主体一样的,如果选项中出现论述主体与文段不一致的往往是干扰选项,可排除。

主体一般通过高频词,即文段多次出现的名词来判断,或者找到主题句之后,主题句中的主语往往也是文段论述的主体。

有的时候选项论述的主体是对的,但是对于主体的特征、状态相关阐述是错的,也不能选,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应用。

【例3】每100克巧克力中含40-500毫克可可碱,可可碱能刺激平滑肌,还能加速神经传导。

但和咖啡因不同的是,可可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每100克巧克
1
力中含70毫克咖啡因,咖啡因的作用在于提高警觉性,促使人超常发挥,提升观察力,抵抗疲劳,提高脑力活动的效率。

巧克力中还含有苯丙胺,也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刺激下丘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
B.巧克力和咖啡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C.可可碱比咖啡因对人体更加有益
D.咖啡因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此题为并列关系,看到题目中的标点符号(分号),都是在讲述巧克力中的各种成分,巧克力中含有可可碱,可可碱的作用;巧克力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的作用;巧克力中含有苯丙胺,苯丙胺的作用。

所以此题的主体为巧克力,答案中一定包含巧克力,选择A。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