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04第二章第1节感觉世界(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04第二章第1节感觉世界(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04第二章第1节感觉世界(包含答案)

第二章第1节感觉世界

一、味觉

1.生活经验表明,当人处于极度疲劳或生病时,对食物的味觉没有健康状态时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

之无味”。这主要是由于()

A.人产生了味觉疲劳

B.人的味觉器官暂时失去了感觉功能

C.生病或疲劳影响了味觉细胞对食物的敏感性

D.人的味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

2.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是利用味觉感受外界刺激

的是()

A.接听电话

B.闻花香

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D.吃甜甜的糖葫芦

3.味觉感受器(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的味觉是()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甜、咸、苦、辣

D.麻、酸、甜、咸

4.舌头味蕾对什么状态的物质刺激最敏感()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相同

5.在确定舌的哪些部位对甜、酸、苦、咸最为敏感的实验中,清水的用途是()

A.因为口干舌燥要润喉

B.漱口,去除牙齿中残留的食物渣

C.一点用处都没有

D.漱口,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6.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其中不包括()

A.辣

B.甜

C.苦

D.酸

7.你在进餐时,能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荣的味道,手能感受到饭菜的温热,同

时还可以与家人谈话。请你说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种感觉产生?它们分别与哪些感觉器官有关?

二、皮肤与触觉

8.盲人在“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

A.冷觉感受器

B.视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

9.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特护病房里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被烧伤的皮肤()

A.得不到营养

B.失去了相应的保护功能

C.不能调节体温

D.失去了接受刺激的感知功能

10.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

C.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D.在手指受伤处和此处的神经末梢

11.如图是我国第五版人民币,票面的右下角有盲文面额标记,盲文能用皮肤的哪一感觉迅速准确地辨别人

民币的面额大小()

A.触觉

B.冷觉

C.热觉

D.痛觉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皮肤只有冷觉和热觉功能

B.人的皮肤除冷觉和热觉外,还有触觉功能

C.人的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D.皮肤的感觉功能中,触觉和痛觉是相同的

13.小科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

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________,右手感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感受器分别感受不同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________。14.指压板是常见的游戏道具。如图所示,当脚踩在指压板上时,脚底是用________感受器来感知板的软硬

程度,站立时让人觉得疼痛难忍,游戏者形成痛觉的部位是在________。

15.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了处

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比较敏感。

(2)小娟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________。

(3)小娟面对好菜没有胃口的原因是:________。

三、耳朵与听觉

16.手机可以由多种方式感知来电,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________觉;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

靠________觉;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________觉。

17.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1)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盲人是用________来感知“象”的形状,“象”的形状的形成部位是________。

(2)如图,聋哑少女听不到声音而能展现优美的舞姿,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响、舞台产生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响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18.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

②是________的。

四、鼻子与嗅觉

19.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火灾发生后某特勤大队带领十多只搜

救犬展开救援行动,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为搜救犬有灵敏的()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20.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的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

味。这是因为()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C.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21.“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嗅觉和味觉

D.听觉和味觉

22.中国有句古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因为()

A.花的香味小了

B.嗅觉能力减弱

C.嗅觉有适应性

D.时间长了人不感兴趣

23.置身于油菜花中可以闻到的芳香气味,时间久了就感觉不到了,这是因为嗅觉的________(填“适应性”

或“差异性”).当人感冒时,面对好菜闻不到香味而无胃口,说明了________。

24.虽是金秋的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枫走到自家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赞

叹:“真香啊!”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枫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________。

(2)说说小枫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________。

(3)当小枫在橘园呆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味道之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橘香味”了,这是为什么?

25.小飞学了舌头的结构和味觉后得知,图中ABCD四处分别对不同刺激最敏感。试回答:

(1)请你把它们对应的味觉填在图上。

(2)小飞想亲自探究舌头的各部位对什么味觉最敏感,也想证实一下书本上的知识是否正确,就在家进行了如下实验: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在ABCD四处分别用筷子蘸上醋、咖啡、盐水、糖水,然后比较舌头对这些物质的敏感程度。请问小飞的实验合理吗?为什么?

2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目的是在鼻腔顶端形成一种气旋,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________。

(2)人在感冒的时候,嗅觉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_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

(3)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________。

(4)在测试舌头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________。如果没有用清水漱口,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味觉

1. C

2. D

3. A

4. B

5. D

6. A

7. 触觉——皮肤;视觉——眼睛;嗅觉——鼻;味觉——舌;听觉——耳。

二、皮肤与触觉

8. D 9. B 10. C 11. A 12. C

13. 热;冷;冷热觉;大脑皮层

14. 触觉;大脑或大脑皮层(或痛觉中枢)

15. (1)冷热(2)不好,痛觉对人体有保护作用3)感冒使嗅觉失灵,而味觉是各种感觉的综合感觉

三、耳朵与听觉

16. 触觉;听觉;视觉

17. (1)触觉;大脑皮层(2)振动

18. (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

四、鼻子与嗅觉

19. B

20. C

21. D

22. C

23. 适应性;嗅觉对味觉有影响

24. (1)皮肤、鼻、眼睛、舌

(2)橘香味通过鼻腔刺激了嗅觉神经末梢,通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从而成形嗅觉。(3)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已经适应

25. (1)A酸B苦C咸D甜

(2)不合理,应该依次在四个地方放同一种物质比较敏感度。

26. (1)嗅细胞(2)不正常(3)舌感受液态物质的刺激更敏感

(4)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串味,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不准确

七年级科学下册2.1感觉世界2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2.1感觉世界(2) 1.感受味道的感觉器官是舌,其感受器是____,其上有许多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刺激,尤其对______的刺激特别敏感。 2.《论语》记载的“子在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3.古人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科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C.人的嗅觉中枢不敏感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4.公安部门通常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 ( ) A.敏锐的目光 B.敏捷的动作 C.发达的味觉 D.发达的嗅觉 5. 2012年“五一”期间,远在上海的表哥来做客,家里做了许多好吃的,特别是红烧肉,让小明闻了直流口水。嗅觉的形成部位是在 ( ) A.鼻腔 B.嗅神经 C.嗅觉感受器 D.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6.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是利用了人的 ( ) A.嗅觉 B.触觉 C.味觉 D.痛觉 7.酒鬼干不了品酒师的职业,是因为 ( ) A.酒鬼经常酗酒,味觉灵敏度降低了 B.酒鬼易喝醉而耽误工作 C.酒鬼贪酒从而会浪费酒 D.酒鬼醉酒后喜欢闹事 8.小明同学在家里喝汤时,舌头不小心被烫了一下,后来吃饭时感觉到饭菜一点味道也没有,其原因是 ( ) A.小明同学喜欢喝汤,不喜欢吃饭 B.小明同学在喝汤时烫伤了味蕾 C.这顿饭没有什么味道 D.汤味道太浓了 9.吃完糖以后马上吃橘子,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而没有甜味,下列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吃了糖后各种味觉的灵敏度降低了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1-3节测试卷

七下科学·优化训练·第四章·第1-3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浙江省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如图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 A.地幔、地核、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 C.地核、地壳、地幔D.地核、地幔、地壳 3、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是( ) A.日核、光球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太阳黑子、色球层、日冕层D.太阳黑子、耀斑、色球层 4、登月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愿望。假如“嫦娥X号”登月开始了,而你就作为一名宇航员到月 球上进行考察时,下面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 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5、登月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愿望。假如“嫦娥三号”登月的其中一名宇航员到月球上进行考察 时,下面不符合实际的是() A、在月球上行走像在水中漫步一样,轻飘飘的,可以跳跃很远 B、虽然是白天,但天空却像地球的晴朗黑夜一般,繁星满天 C、月球上万籁俱寂,宇航员的脚步声显得震耳欲聋 D、月球上的一天特别漫长,几乎是地球上的一个月 6、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B.地球自东向西绕着太阳转 C.地球自东向西不停地自转D.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7、下列组合中,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④北半球河流 的右岸冲刷严重。能证明自转现象的组合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D.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感觉世界教案

第1节感觉世界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2、让学生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 2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第一节内容,结合本章内容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的各种感觉,感知周围的运动和变化环境。学生能够说出各种感觉器官对应感受到的不同环境刺激,从人的感觉为主线展开学习,便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加深学习记忆。 3重点难点 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 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学时重点 认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和对应的感觉,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学时难点 认识到人多感觉不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而是在大脑中形成。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以导激活学】 一、人体对环境的感觉 【问】你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到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来感觉的? 【答】声音、光线、温度、呼吸、空间位置…… 走近一个学生,做要打他的姿势,他躲避了。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停地感觉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反应,以至于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知温度,增减衣服。

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的? 看图讨论:出示教材图1-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 图片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分别是用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的? 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 可能的答案:1、听音乐的人感觉到优美的音乐,是用耳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心情舒畅…… 2、闻花的人能感觉到花的香味,是用鼻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花真香,开心…… 总结: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在的反应。 思考1: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 2、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的歌曲? 3、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环境刺激的感觉是否完全一样? 4、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种刺激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和反应?请你举例说明。讨论: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 2、你认为图中的小明戴着耳欣赏音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音乐可以听得更清楚;可能会影响别人的学生和生活。 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活动2【讲授】【多元立体学】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 回顾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各层分别分布有哪些组织?有些什么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思考:图中拿冰块的人,感觉冷觉的结构是皮肤的什么结构? 设问:你是否知道冷觉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皮肤你结构你认为人的皮肤还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分别由什么结构来完成? 可能的答案:热觉、触觉、痛觉…… ,皮肤的触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试题 带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质测试 科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的图片,现在,无论是大街上、网络上还是生活中二维码已经随处可见。二维码也成为手机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扫一扫可团购餐饮,扫一扫可拿到打折电影票等等,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识别,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 B. 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反射而成像 C. 当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 D. 扫描仪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 3.下列关于人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女性的子宫是孕育胎儿和形成月经的地方 B. 切除子宫的女性仍具有生殖能力 C. 母体血液直接进入胎儿体内为胎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D. 成年健康男性终生具有生殖能力,而成年健康女性只在生育期内才能具有生殖能力 4.甜美多汁的桃肉、西瓜子、葵花籽分别是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的() A. 子房、子房壁、胚珠 B. 子房、胚珠、子房壁 C. 子房壁、胚珠、子房 D. 胚珠、子房、子房壁 5.下列属于枯草杆菌、酵母菌、青霉的共同特点的是() A. 都是单细胞生物 B. 都具有细胞核 C. 都不含叶绿体 D. 都进行孢子生殖 6.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B.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C.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D.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7.你见过香蕉的种子吗?当你切开香蕉时,里面的黑点就是香蕉种子,不过这些种子已经退化.因此人们常用香蕉地下茎上长出的芽来培育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 出芽生殖 B. 无性生殖 C. 分裂生殖 D. 孢子生殖 8.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青春期女孩乳房已经开始发育,所以应该穿紧身衣服束胸以免被同学发现 B.部分男孩在青春期开始长胡须,看起来很不好看,所以应该趁早拔掉 C.发现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长腋毛而取笑他(她) D.每个人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和所表现出的情况是有差异的 9.如图是昆虫两种发育全过程中各时期的示意图.图中①为卵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为蛹期,③为幼虫期 B.家蚕发育过程是①→②→④ C.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②时期 D.①→②→③→④可表示蝗虫发育过程,并且③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10.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要看到完整的胚的组成,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只需剥去菜豆种子的种皮即可 B.用刀片在菜豆种子中央纵向剖开 C.剥去种皮,然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 D.剥去种皮,掰开合着的两片子叶 11.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 力的作用是相互力的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关于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皮肤处可产生冷热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感觉 B.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 C.耳中的鼓膜是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D.只要眼球正常,就一定会形成视觉 13.汽车沿平直公路向左匀速行驶,如图所示,经过一棵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落下,在空中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车中的人以车为参照物,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下图中的。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 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 7。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水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纯净物的是 ( ) A .矿泉水 B .食盐水 C .自来水D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3.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 2007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下列应对水短缺的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 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⑤提倡节约用水,合理的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 A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6、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 ) A 、汤的上部淡下部咸 B 、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 C 、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 D 、其它原因 7、将一杯质量分数为26%的盐水倒去一半后,剩下的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13% B 、26% C 、52% D 、不一定 8、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 A 、质量、体积中、密度都不变 B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 C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 D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9、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 .冷却热饱和溶液 B .蒸发溶剂 C .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 D .加热冷饱和溶液的方法 10、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 .白醋 B .白酒 C .淘米水 D .雪碧 11.右图是KNO 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10C 时 ,100g KNO 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 3 2 0C 时 ,KNO 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 20 C 时, KNO 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12、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 .凝华、熔化; B .升华、熔化; C .升华、液化; D .凝华、液化。 13、如图1 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S/g t ℃ NaCl KNO 3 t 2 t 1 20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卷

七 下 期 末 考 试 科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 1.你见过香蕉的种子吗?当你切开香蕉时,里面的黑点就是香蕉种子,不过这些种子已经退化。因此人们常用香蕉地下茎上长出的芽来培育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 、有性生殖 B 、无性生殖 C 、分裂生殖 D 、孢子繁殖 2.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 、耳廓 B 、鼓膜 C 、听小骨 D 、耳道 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 A 、地球 B 、金星 C 、月亮 D 、太阳 4.据右图可知,人在一生中快速生长 的时期分别是( )。 A 、a 时期和b 时期 B 、b 时期和c 时期 C 、c 时期和d 时期 D 、a 时期和c 时期 5.下列属于电磁波的是( ) A 、超声波 B 、水面波 C 、可见光 D 、次声波 6.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可是绿豆芽是如何 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伯 咨询。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 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 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 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 A 、水分 B 、空气 C 、阳光 D 、适宜温度 7.教室里的电风扇在转动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 ) A 、机械能 B 、电能 C 、化学能 D 、声能 8.我国古代有位诗人乘船远眺,两岸风光尽收眼底,他深有感触,写下了动人的词句:“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山 B 、水 C 、风 D 、船 9.某同学选用焦距是5厘米的凸透镜做实验时,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13厘米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是 (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10.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省力些;这说明力的 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 C 、力的作用点 D 、施力物体 11.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 A 、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千米 B 、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自行车行驶了1000米 C 、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9.85秒 D 、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速度是30千米/小时 12 .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再观察其量程。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b 时期 a 时期 c 时期 d 时期 人类的生长曲 体重和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新)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 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 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 质上是种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 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羊水的作用?新生儿出生为何会哭? 第二节: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华师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华师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2.空气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第3题) 3.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食盐B.生石灰 C.氯化镁D.硝酸铵 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B.动物的呼吸作用 C.食物腐败D.火药爆炸 5.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度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三瓶气体中 6.下面所列举的现象:①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②吸在墙上的塑料挂衣钩;③用塑料管从开口的汽水瓶中吸汽水。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饱和 C.40 ℃时,70 g水最多可溶解30 g乙 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甲大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D.水在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9.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第10题)(第14题) 11.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②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

七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

七(下)科学第四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地球上,一年中的每一天的正午日影总是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至北极圈 B、北回归线至北极圈 C、北回归线至北极 D、赤道至北极 2、当北京时间为3月8日上午10点时,洛杉矶(西八区)的区时是 A、3月8日上午4点 B、3月7日下午6点 C、3月9日下午6点 D、3月7日上午6点 3、下列哪些现象是自转造成的: 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4、仅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历法是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历 D、公历 5、下列四个年份不是闰年的是 A、1400年 B、1860年 C、1984年 D、2004年 6、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属于下列哪一种地形类型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7、关于时间、时区和日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叫地方时 B、日界线两侧的时间不同,日期相同 C、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D、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 8、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9、下列现象中,主要由于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是 A、海沟 B、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 D、地中海 10、浙江省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