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学的定义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关系概述

平等对待
组织或个人应平等对待所 有公众,不因种族、性别 、年龄、宗教信仰、文化 背景等因素而区别对待。
倾听与理解
尊重原则要求组织或个人 积极倾听公众的声音,理 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以 促进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一致性原则
言行一致
01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应做到言行一致,承诺的事情要尽力实
现,避免言行不一致或欺骗公众。
理解意图
通过积极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图,可以更好地回应对方的需求和关 切。避免仅关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确认理解
为了确保完全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需求,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问或重 述所听到的内容。这有助于消除误解和沟通障碍。
04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原则
诚信原则
1 2
真诚与透明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建立于诚信的基础上,组 织或个人应保持真诚和透明,避免隐瞒事实或误 导公众。
供依据。
人际关系在组织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塑造组织形象
人际关系在组织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与公众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可以提升自身形象,增强品牌价 值和影响力。
传递组织价值观
人际关系是传递组织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公众的交 流和互动,组织可以将自身的价值观传递给公众,增强公 众对组织的认同感。
02
人际关系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
建立互信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 与公众之间可以建立互信,提高
沟通效果,促进合作与交流。
传递信息
人际关系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 渠道,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帮助组织了解公众需求和反馈。
促进合作
通过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组织可以更好地获得支持和合作, 实现共同利益。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重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2021年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管理论。
卡特利普和林特: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二)传播论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三)传播管理论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四)咨询论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五)社会关系论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另外,《中国职业大词典》里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后来,格鲁尼格教授作了补充: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第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第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人际沟通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第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第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一、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一)公共关系状态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公共关系状态包括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两个方面。
3、社会关系状态指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况。
4、社会舆论状态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认知和评价的情形和状况。
(二)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三)公共关系观念(就是公关意识)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公共关系人际交往

2.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自尊,一是尊 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 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习惯与价 值,承认人际交往中双方的平等地位。只有尊重他 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3.宽容原则 即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容厚道,对他人予以充分理 解、体谅,不求全责备,做到宽以待人。在人际交 往中由于经历、文化、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 不理解而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交往主 体遵循宽容的原则,宽以待人,求同存异。心理学 的研究证明,自信心越高的人,宽容度就越强。宽 容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不仅能够容人所 长,善于欣赏别人;也要容人所短,善于体谅别人。
6.信用的原则
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 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 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 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 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 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 矫饰诈伪。
(二)现代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人际交往中,仅有良好的交往愿望,懂得交往 的原则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自己健康的交往心 理,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
1.克服交往中的功利投机心理 功利投机心理把交往仅仅作为利用别人,达到自 己目的的手段。表现在交往的过程中,始终遵循 利己原则。在选择交往对象时,认为只要是能够 满足自己个人利益就可以与之交往;在交往活动 中,不择手段、不分是非;一旦达到目的就停止 了交往关系。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交往主体常 常患得患失、把别人当成工具,把自己当成目的。 这种交往摧毁了人际关系的人性的基石,经常是主体通过转换 认识立场来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答案,克服自 我中心主义或先入为主的种种主观偏见,打破 旧的思维框架或心理定势,以超越自我的态度 客观公允地审视和认识自我的实际情况以及与 客体的真实关系;而从伦理学方面看,换位思 维可帮助社会主体通过相互理解和沟通来了解 他人需要、服务社会,可培养人之仁爱、平等、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简述公共关系具有代表性的七种定义?答: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和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管理功能,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以下七种:1、“管理说”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2、“传播学”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管理。
3、“传播管理学”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学”认为,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5、“关系学”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
7、“形象说”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二、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答: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和行为者。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个人的事务和技巧;公共关系涉及组织的目标、战略等诸要素,而不停留在个人活动的层面上;公共关系处理的是组织的关系和舆论,而非私人的关系和事务;公共关系追求整体的公关效应和组织的社会形象,而不局限于个人的印象、情感和利益。
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其总体目标和需要。
公共关系是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是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公共关系学主要将组织作为传播沟通主体来进行研究。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传播沟通的主体,都具有公众传播沟通的行为和功能。
三、为什么说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答: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经过传播沟通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公众”是任何公关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任何组织在计划和实施自己的公关工作的时候,都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公众对象,分析研究自己的公众对象,根据公众对象的特点去制定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计划,随着公众对象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公关政策和行为。
Public Relations(公关概论)

Public Relations•初级层次:接待型公关•中级层次:传播型公关•高级层次:管理策划型公关公关误区1、拉关系泛滥2、公关美女化3、公关简单化4、信息不畅5、缺乏信誉6、忽视内部公关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社会组织或个人运用传播与沟通的方法,与相关个人、人群或组织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互益关系的过程,以调控和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
1、主体:组织或个人,具有主动性、自利性根据目标不同,组织可以分为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互利性组织,公益性组织2、客体:相关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具有权威性3、手段:传播、沟通4、公关活动的本质是双向、对称的交流5、公共关系以真诚合作、互惠互利为原则6、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二、公共关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区别:◆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或个人;人际关系的主体是个人◆公共关系的对象是相关的公众,包括个人、群体或组织;人际关系的对象是个人◆从媒介上看,公共关系强调用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沟通,人际关系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人际关系主要靠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联系:◆从内容上讲,公共关系包括了部分人际关系◆从方法上讲,公关活动离不开各种人际传播2、公共关系与宣传区别:◆宣传是一种单向传播;公共关系是双向沟通,既有向外的信息传递,也有向内的信息输入与反馈◆宣传易报喜不报忧,夸张渲染;公共关系必须尊重现实,既报喜又报忧,以真诚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联系:公关活动需要采用宣传的手段向公众介绍情况并影响公众,宣传可以借助公共关系协调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宣传的效果。
3、公关广告与商业广告公关广告是以增进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整体了解,扩大其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为目的的广告形式。
商业广告是传递商品信息的广告,通过设法增进公众对某种产品的了解·,从而促进该产品销售的广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重点题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P10)2、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P11)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P12)4、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P17)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6、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志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7、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P54)8、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P54)9、游说:是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P54)10、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P55)11、危机处理: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
(P55)12、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P98)13、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
(P112)14、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定义及范围

公共关系学的定义及范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旨在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传播,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理解、合作和信任。
公共关系学的范围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传媒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
首先,公共关系学关注的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而公共关系学则研究了人际关系在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应用。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非营利组织,都需要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支持和信任。
公共关系学通过研究人际交往的原理和技巧,帮助组织建立积极的形象,增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其次,公共关系学关注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影响。
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组织需要公众的支持和认可,而公众也需要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公共关系学研究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传播,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这包括了舆论监测、媒体关系、危机公关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学还关注了传播和媒介的角色。
传播是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传播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公共关系学研究了如何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和媒介,将组织的信息传达给公众,并获得公众的反馈和回应。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公共关系学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传播和互动。
此外,公共关系学还关注了公众参与和社会责任。
公共关系学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认为公众应该参与到组织的决策过程中,以实现公众利益和组织目标的平衡。
同时,公共关系学也强调了组织的社会责任,组织应该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关注公众利益,以获得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其范围涵盖了人际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影响、传播和媒介的角色、公众参与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与演变,旨在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比较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比较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有那些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
综合各种定义,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它本意是工商企业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
作为促销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以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中文常指除亲属关系以外的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二者联系紧密,公共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和谐与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案例:柔情 似水的女校长
案例思考:这个案例属于什么类型的公共关系活动? 它有什么特点? 分析要点:
这个案例属于典型的交际型公共关系活动。交际型公 共关系的工作重心在于深化发展组织与公众的关系。 它以人际接触的方式,增进组织与公众彼此的了解和 理解、加强沟通交流、化解隔阂矛盾、增进情感交融、 扩大思想认同。
第二个代表人物是伯奈斯,他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
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 成教科书《公众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渐形成一 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由于 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 斗”。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决策、用人等) 2、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交际、沟
通等) 3、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转变公众
态度和行为、树立信誉、形象) 4、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充实
和提高)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案例:柔情 似水的女校长
第三个代表人物是卡特李普,他于1952年同森特﹒布鲁姆共
同出版了《有效公共关系》的论著,首次提出了“双向平衡”理 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等,并把公共关系工作提高到管理职能 的高度来认识, 例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 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境下,社会机构与公众在相互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增 强公众的了解和信任,争取相互合作而采取的 一种行为规范和传播活动。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的 实质
公共关系的实质
1、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联络关系
2、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
3、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构成公共关 系的三大要素
理规律
第1节 公关与交际心理学概述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人际交往心理学 三、学习公关与交际心理学的意义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社会关系三 个层次
社会关系三个层次:
1、以国家为主体与他人、他组织或他国发生 的关系——国务关系
2、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与他人发生的关系—— 公共关系
3、以个人为主体与他人发生的关系——人际 关系
构成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的行为客体——有关公众 公共关系的行为过程——双向传播沟通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学 的几种通俗的说法
几种通俗的说法: ⑴公共关系是帮助一个组织机构与公众的沟通。 ⑵公共关系是一门塑造形象的学科。 ⑶公共关系是“投公众所好”。 ⑷公共关系是公众必须被告知。 ⑸公共关系是自己的行为加上被人认识。 ⑹公共关系是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宣传。 ⑺公共关系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第6章、公关与交际心理学
内容:公关与交际心理学概述;对公众 心理和他人心理的认知;公共关系和人 际关系交往中的心理规律。
重点:对公众心理和他人心理的认知; 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心理规律。
难点: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心 理规律。
公关与交际心理学
第1节 公关与交际心理学概述 第2节 对公众心理和他人心理的认知 第3节 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心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案例:柔情 似水的女校长
;做丈夫的渐渐也把自己当作小学的人了。他们虽然也 忙,但多不坐班。于是提篮买菜,做饭洗衣,尽力减 少妻子的负担。而且主动为小学排忧解难。需要买仪 器安设备,科研丈夫来了,需要舞文弄墨,教授丈夫 来了。有了重活力气活,丈夫们不约而同赶来了。
;这位女校长还把孩子在小学的大学机关、系部领导组 成一个“家长学校”。于是,小学一有活动,不用通 知,“校”宣传部长就赶来摄像拍照,回去就办图片 专栏、给报社写稿。“校”工会张罗各单位集资,电 教中心采购零器件为小学组装电脑。连大学生也跑来 要求与小学共建,教孩子们学英语、排节目,搞社会 公益活动。
作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一定组织中内部公众的心理状态或心
理倾向,创设良好的“内求团结”局面。 2、研究组织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外部公众
的心理状态或心理需求)或组织的公共关系状 态,为组织创设良好的“外求发展”环境。 3、研究如何有效地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良 好的双向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使组织得到社会 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合作。
;北京有所小学坐落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间,学校几乎全是女 教师。教师节到了,小学教师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校长发的纪念品 迈进家门:“喂,这是我们校长送给你们的!”丈夫们几乎都懵 了。接过一看,是床漂亮的大床单,上面还别着一个红纸条:慰 问亲密战友。还有一封女校长写的信,信中说:“……您们这些 大学老师、科研人员能娶我们这些小学教师为妻是我们终生的幸 福……每当我们累了一天,疲惫地回到家里,您们早为我们准备 好可口的饭菜。先给我们端上一杯热茶再递给我们一条温馨的毛 巾,接着还为我们按摩站麻的双腿……”丈夫们读着这真挚热情 的信,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第二年教师节,校长又送给每个老师 的丈夫一个性能很好的微型收音机附在礼物上的慰问信中写道: “您们教书、搞科研离不开信息。累了时,听听音乐、放松放松。 千万注意身体。您们健康,就是我们这些做妻子的最大幸福!” 不仅如此,每年暑假小学组织旅游,都让女教师们带上丈夫和孩 子,并提供资助。浩浩荡荡一行人,就像欢乐和谐的一大家子。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的代表人物
第一个代表人物是艾维﹒李。1904年,他在美国开办了一家
宣传事务所,为公共关系的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科学的公共 关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它的思想在《共同原则宣言》中体现出 来,他认为,他的工作应该是公开的、实事求是的、要说真话。 他常用的一个做法是为新闻界免费提供新闻公报,并坚持在公报 中标明作者及所代表的组织名称。久而久之,他在公众和报界中 树立了自己的信誉,他也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