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收入与分配考点二财政与税收试题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2财政与税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2222104

第六页,共15页。
[命题导向] 导向1 依据题干背景,辨别财政的作用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
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在水利建设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这主要是因为
()
①单纯由市场配置资源具有局限性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
理配置的作用 ③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bǎozhàng)
第十五页,共15页。
第五页,共15页。
4.易错易混
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 )
剖析: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企业、个人收
入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国家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
不是越少越好。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shuǐpíng)的不断提高。
在经济过热、物 价上涨、经济运 行主要受供给能 力制约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 减少货币发行量、
税收,抑制总需求, 提高存贷款基准
稳定物价,给经济“ 利率和存款准备
降温”
金率
(紧缩性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
第四页,共15页。
点拨 财政政策(cái zhènɡ zhènɡ cè)的运用,实行反向调节。 经济过热要紧缩(降温),经济滞缓(过冷)要扩张(加热)。
④经济发展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七页,共15页。
解析 在水利建设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 重点领域,这主要是因为水利设施(shèshī)建设属于基础设施(shèshī) 建设,利润少,投资回收慢,市场不愿参与,需要政府加大投资,体现 ①②观点,③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 答生产经营环
高考总复习政治文档: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第一步:基础强化1.(2017·全国卷Ⅰ·16)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
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
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阿凡题1085709( )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债的认识。
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弥补国家资金缺口,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财政收入的增幅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对于民生的财政支出,我们仍然是每年都在增加。
这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材料中的做法就是为了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
答案:C2.(2016·全国丙卷·12)如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财政的来源,有税收、利润、债务等,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根据图示,可从生产上入手,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税费,扶持企业创新,增加利润,另一个途径则是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①④不符合题意;而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C3.(2014·全国卷Ⅰ·16)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A.大幅度提高税率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解析: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税率,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A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B入选;工资水平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及企业收入会相对减少,也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C不符合题意;市场资本规模的扩大对财政收入没有直接的影响,D与材料不符,排除。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课时2财政与税收1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课时2财政与税收1行的作用,因而①③与题干材料反映的财政作用不一致,符合题意,故选B项。
答案:B4.一般来说,当有效需求不足、一定时期内物价持续下降时,政府为扩大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所采取的财政手段是( )A.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B.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信贷规模,提高税收C.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信贷规模,下调利率D.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解析:扩大社会总需求应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此时应该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因此A 项说法正确,D项措施与题意相反,错误。
信贷属于货币政策而不属于财政政策,B、C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5.要实现漫画所反映的双赢目标,最直接的措施应当是( )A.提高税率B.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C.大力发展经济D.扩大财政支出解析: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才能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
答案:B6.为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我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
这表明( )A.加快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B.财政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C.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D.货币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解析:本题的题眼是“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
材料强调了国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C项强调了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与题意无关;材料体现的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7.纳税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与税收特征有联系的是( ) A.税收的强制性B.税收的无偿性C.税收的固定性D.税收体现国家意志解析: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纳税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讲)(含解析)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讲备考】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要明确两个方面,即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
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对关系”。
2.一个核心:维护社会公平,从分配制度、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认识维护公平的措施。
两条主线:个人收入分配与国家收入分配。
两个重点:社会公平的维护和财政的作用。
三对关系:公平与财政的关系、公平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讲重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社会公平。
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2.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命题(1)主要表现【提示】城乡+群体+区域+行业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提示】本质、共同富裕+和谐社会+效率+科学发展观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 3_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及按劳分配的地位 (1)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③ 前提 ;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④ 直接原因 。 (2)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 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 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地位: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的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考点清单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基础知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① 基本原则 。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 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② 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 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 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 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③ 平稳运行 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 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 采取④ 扩张性 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 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 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 温”。
浙江专用2020_2022三年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收入与分配

专题03收入与分配一、判断题1.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推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答案】正确【详解】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
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对前两种分配的补充,对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义,所以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推动浙江实现共同富裕。
故本题正确。
二、单选题2.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一个蛋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就形象地表达了()①生产与分配的关系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③投人与产出的关系④发展与共享的关系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详解】①:“做大蛋糕”是在说量,即生产,“分好蛋糕”是分配问题,①符合题意。
②:生产决定消费,但蛋糕做大不一定能分好,②不符合题意。
③:蛋糕代表产出,与投入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发展代表经济总量,共享是一种分配方式,④与题意相符。
故本题选B。
3.(2022·01浙江高考真题)某国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萎缩,物价上涨。
要使2022年的GDP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物价下降,该国可以采取的兼具恢复经济和降低物价作用的措施是()A. 大幅减税降费B. 缩小收入差距C.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D. 扩大货币供应量【答案】A【详解】A:要使2022年的GDP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物价下降,该国可以采取的兼具恢复经济和降低物价作用的措施是大幅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其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增加供给,既可以恢复经济,又能降低物价,故A入选。
B: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但与降低物价无关,故B不选。
C: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刺激需求,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不会降低物价,故C不选。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一、判断题1.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推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答案】正确【详解】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
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对前两种分配的补充,对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义,所以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推动浙江实现共同富裕。
故本题正确。
2.(2019·浙江高考真题)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答案】错误【详解】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实现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是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
如税收的变动、国库券的履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等。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但不是必须,故题目观点错误。
3.(2019·浙江高考真题)任何情况下,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越多。
()【答案】错误【详解】一般情况下,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越多。
但是个人收入是否增加与分配政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经济发展,分配政策合理,个人收入才会增加,所以本题说法太绝对。
故本题判断错误。
4.(2018·浙江高考真题)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正确【详解】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故本题正确。
5.(2018·浙江高考真题)国家合理的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答案】错误【详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故该表述错误。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03收入与分配讲含解析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专题 03 收入与分派【讲备考】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要明确两个方面,即个人收入的分派和国家收入的分派。
从宏观上掌握“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两个要点”、“三对关系”。
2.一个中心:保护社会公正,从分派制度、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认识保护公正的措施。
两条主线:个人收入分派与国家收入分派。
两个要点:社会公正的保护和财政的作用。
三对关系:公正与财政的关系、公正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讲要点】一、个人收入的分派1.我国现阶段的分派制度(1)原由:生产决定分派,生产资料全部制决定分派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定推行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
(2)按劳分派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根源则,在我国分派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按生产因素分派:生产因素包含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因素,按生产因素分派有益于让全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爆发,让全部创建社会财产的源泉充足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致使分派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社会公正。
为此,国家应增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因素按贡献参加分派的制度,并创建条件让更多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2.有关“收入分派公正”的命题(1)主要表现【提示】城乡+集体+地区+行业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一样集体之间收入分派差别显然,收入向高收入集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③不一样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连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趋突出。
(2)为何要努力减小收入差距【提示】实质、共同富饶+和睦社会+效率+科学发展观①公正的收入分派,是社会主义分派原则的表现,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饶的体现。
②实现收入分派的公正,有益于建立社会主义和睦社会。
③公正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财政与税收6.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⑳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2)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21物质保障(3)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22用之于民(4)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服务时,必须承担○23义务7.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24欠税、骗税、○25抗税1.财政的作用作用表现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的建设,支持某些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2.如何更好地依法纳税(1)从国家方面讲,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2)从公民方面讲,应该增强纳税人意识,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1.不能准确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纠错判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
判定依据判定方法主体实施主体是国家就是财政政策;实施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就是货币政策手段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属于财政政策;通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汇率来调节,则属于货币政策2.可以通过大幅度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
纠错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例1(2016·台州模拟)某县政府公开栏上的公共信息显示,2015年一季度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34 643万元,同比增加4 514万元,增长14.98%,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总和20 172万元。
材料从一个角度说明财政能够( )A.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B.促进资源优化配置C.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答案 A解析本题考点为财政的作用。
财政用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主要涉及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方法点拨] 如何判断财政的作用财政的作用判断依据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财政支出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有关的材料,如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拨款、增加或减少税收、发行国债等与宏观调控有关的材料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有关的材料,如抗震救灾、帮助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等变式训练1 (2016·浙江10月选考)2015年中央安排财政赤字1.5万亿元,2016年提高到2.18万亿元。
这意味着我国( )①社会总需求增长②社会总供给下降③国债规模扩大④信贷总量缩小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扩大意味着社会总需求增长,意味着国债规模扩大,应选D。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例2(2016·丽水模拟)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下列________等偷税的违法行为,影响了我国税收工作正常进行( )①威胁、围攻税务人员②伪造、涂改账本和票据③隐瞒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④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格骗取出口退税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依法纳税。
①属于抗税行为;④属于骗税行为;②③属于偷税行为,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2 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商家的手段是一种骗税行为B.顾客和商家能获得双赢C.顾客应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D.国家应制定税法,加强税收征管答案 C解析商家的手段是一种偷税行为,A错误;B错误,这种做法损害了国家利益;D错误,国家有加强税收征管的税法。
[命题感悟] 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是高频考点,通常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为背景考查财政的作用,选择题和综合题都可能涉及。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
)1.税收收入就是财政收入。
提示F。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利、债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但税收收入不等于财政收入。
2.财政赤字越多越好。
提示F。
财政赤字有利有弊。
利,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弊,可能诱发通货膨胀。
3.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税收会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作出调整。
提示T。
二、选择题4.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来进行的。
“三财”之道,生财是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
在这里“生财”的根本是( )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B.强化税收征收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答案 D解析“生财”即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5.近年来,我国财政投入优先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
财政投入的“三个倾斜”,体现了( )①财政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能②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国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④统筹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的需要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增加财政投入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体现,③错误。
6.(2016·温岭模拟)新华网北京2016年7月12日电,根据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紧急拨付应急救灾资金8亿元。
通过国家拨付救灾资金可以看出( )A.国家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B.国家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C.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D.国家财政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经济手段答案 C解析国家拨付救灾资金属于财政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应选C。
7.国家对下图漫画中的行为进行依法制裁,说明税收具有( )A.强制性 B.固定性 C.无偿性 D.平等性答案 A解析税收的强制性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否则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据此判断,应选A。
8.(2016·金华模拟)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其意义是( )A.提高居民收入,消除收入差距B.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C.增加税收来源,扩大财政收入D.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答案 D解析消除收入差距意味着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A错误;B中“取缔非法收入”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标准,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不会扩大财政收入,排除C。
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是为了调节收入分配,故选D。
9.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以其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征收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同时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②④正确。
①与题意不符,增值税受企业盈亏的影响,排除;③不属于增值税的特点,排除。
10.某企业通过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进口货物价格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3 000多万元。
该企业的做法( )A.属于偷税行为B.属于骗税行为C.属于欠税行为D.属于抗税行为答案 B解析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的税收优惠,应属于骗税行为,故选B。
11.下边漫画《中国腾飞,坚强保证》启示我们,作为公民要( )A.了解税收基本特征B.参与税收征管,关注税收使用C.依法自觉诚信纳税D.反对偷税漏税等触犯刑法的行为答案 C解析注意题干主体“公民”不可能都参与税收征管,排除B。
漫画主旨是“税收,是中国腾飞的保证”,通过比较,C更符合题意。
三、综合题12.2013年以来,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农田水利等的支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
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可减轻企业税负超过1 000亿元),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运用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知识,分析上述财政措施是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答案(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刺激总需求,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在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和结构性减税,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加大民生支出,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分别体现了财政的三个作用,结合材料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