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_绘画与文学

表现主义_绘画与文学
表现主义_绘画与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伴随着诸多流派的诞生而横空出世。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众多的文学流派都是受绘画启示而得名,由此可见,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从表现主义来看,绘画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在时间与空间不相通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在观念领域的融合,这是体现了表现主义的巨大包容性,还是各门类艺术间在表现主义大背景中受到表现主义绘画的启发?

重表现的东方艺术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表现主义,而西方艺术却因东方艺术的启示而走向了表现主义的道路,并最终进入到现代主义时代?而表现主义在文学中又是如何得以扩展和发挥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的提法,虽然有失准确,却指出了它作为一个可延展的概念的巨大包容性。

一、表现主义理念的拓进

弗内斯指出:“‘表现主义’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不能不涵盖许多根本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以致于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1](p1)这句话不是说“表现主义”这一概念就是无用的了,而是指出了它的复杂含混。它既有某种普遍性,又有某种特殊性的所指。表现主义既涉及艺术中的一种国际性倾向,又更多地属于德国的特征,因此有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和德国的表现主义,两者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学会在两种意义上理解并使用表现主义: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它的范围和指涉并不是非常确定的,而是广泛地指向20世纪初的那样一场文艺思想动向和变革。“表现主义”源于绘画,后用以描述文学现象;特别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则指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它有组织、流派,有宣言,有具体的艺术活动。

这里,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怎样看待这一理论术语是如何在绘画和文学领域中游移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统一的,这之间,他们的各自关注点又有什么不同,他们何以被一致地用这一概念来命名。

表现主义绘画存在对传统的颠覆及其艺术的重建、平面的延展深度(向内、向外)的呈露、以及想像与激情的参与。如果我们没有更多地接触现代主义的绘画,我们一定看不懂表现主义的绘画,甚至会对这种艺术嗤之以鼻。但是一旦我们认可了表现主义,我们便会认定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只能是过去的艺术了。“从未有任何时候像现在这样为惊惧死亡所动摇,世界还从未有过这样墓穴般的寂静,人类从未有过这样渺小,他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担忧,欢乐从未有过这样疏远,自由从未呈现出这般死寂。这时困境高声吼叫起来,人类呼叫着要回到他的灵魂中去,整个时代都化为困境的呼叫。艺术也在深沉的黑暗处发出吼声,他在呼救,他在向精神呼救,这就是表现主义。”[2](p89)表现主义兴起的理由正是出于印

象主义的不足和缺失。

“印象主义的眼睛仅仅在听,它没有说话,它仅仅是在接受问题,而没有予以回答。印象主义者用一双耳朵来代替一双眼睛,并且没有嘴巴。因为市民时期的人除了耳朵之外一无所有,他们倾听世界,却不向世界吐露什么,他们没有嘴巴。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说话,没有能力谈论这个世界,没有能力谈出精神的法

则。但是表现主义者却重新撕开了人类的嘴,长期以来,他们已听得够多了,对此的沉默也够长了,此时,他们要代精神作出回答。”[2](p97)因此巴尔总结到:表现主义无非是一种姿态,它不是针对个别表现主义者而言,也不是针对个别作品而言。对此,尼采和歌德

的某些论述已经揭示出了艺术的实质。表现主义的看也不完整,

它也是半个艺术,表现主义者将眼睛当成了嘴巴,却无法听到世界的

声音。巴尔将表现主义绘画称之为视力音乐,

指出了表现主义是从心灵到心灵的艺术,它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家倾听自己,画家却是窥视自身。音乐家将那种神秘的力量变为声音,画家却将它变为光亮。”[2](p84)

现代主义的发展在法国有众多的艺术流派,而在德国则以表现主义的形态显示出来。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保持对于法国艺术发展的关注,但也保持了自身的独立与特点。1905年诞生的“桥社”是其第一个团体,与野兽派出现于同一年,他们同样意识到了艺术表现精神的力量,也同样将高更和梵高作为自己艺术道路的开拓者。他们都强调内心情感的表现,运用扭曲变形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宣泄内在情感。野兽派的表达更倾向于一种世俗的快乐和形式上的革命,并不关心自己的艺术与社会间的联系,题材上倾向古典———风景、肖像、人们的生活,马蒂斯说的艺术应该是一把舒适的安乐椅。“桥社”则不同,它与当时的社会压力紧密相连,其悲观的心理色彩、对人类历史特有的先知先觉般的幻觉以及对人类生

存的关切,都是野兽派所不具备的。

“青骑士”的探索为抽象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的出现则源于其中两位重要的组织者———康定斯基和马尔克在1910年的一次谈话。因为绘画是一种二维的空间艺术,但我们在表现主义者那里明确地感受到他们的抽象,必须依靠想像的参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绘画想像成一个不断延展的平面,从而将我们的视野引向纵深和广阔,以至于一直延伸到我们的心灵并占据了它,这样我们忽略了具象的存在,恰好与表现主义者的抽象汇通一处了。

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话题,而它向文学的跃进又使得这一本来就存在争议的概念变得更加无法说清了。表现主义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概念,但是它作为一种精神中的运动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20世纪之初,并不断将这种观念渗透到后来的艺术和文学观念当中。表现主义从绘画延伸到文学的领地,由一种平面空间艺术转为时间艺术(戏剧又有所不同,这里主要指剧本),而各种艺术之间本来似乎就存在着某种关联,我们探讨这一同样由一个概念冠名的文艺现象,对于探讨艺术以及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我们对绘画和文学各自规律的探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表现主义文学艺术上的创新分别以

诗歌、

戏剧和小说为主要内容进行探讨,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表现主义文学的认识。

1.语言中的暗喻—引申结构

我们用以证明这一点的更多依赖于表现主义的诗歌,当然在

表现主义:绘画与文学

李文倩

(山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艺术探索

ARTS EXPLORATION,JOURNAL OF GUANGXI ARTS COLLEGE 2009年10月第23卷第5期Oct .2009Vol.23No.5

[摘要]绘画与文学,一个偏重于空间,一个偏重于时间,在艺术历史的长河中,这两种不同维度的艺术的不断接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表现主义的情境下,绘画与文学的共通又体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当代油画;民间美术;图式[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09)05-0061-02[收稿时间]2009-04-22[作者简介]李文倩(1983-),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

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美学研究。61

艺术探索2009年第23卷第5期(总第96期)

戏剧和小说中也会有,只是诗歌更为明显。汉堡在《理性与力》中这样写到:“这些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们不是别的,而只是取自现代生活的种种意象的任意联结;他们表现了一幅画,但不是那种现实主义的……它们是一种抽象派的拼贴画。”[3](p64)我们先来看霍迪斯《末世》中的句子:“帽子从市民突出的头上飞落/天空处处充满可怕的尖喊……”而其《黄昏》一诗中的句子如:“一个胖胖的男孩在池塘嬉戏/风缠绕一棵树吹动不息……”①在这里,句法的压缩、异乎寻常的感觉、梦幻般的逻辑都与传统的诗歌大相径庭,而这也正是表现主义诗歌所追求的一个方面。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诗歌中把握到一种明晰的意义,而又可以在整首诗歌当中感受到某种气氛。因为表现主义诗歌在这里采用了一种暗喻-引申结构,我们无法看到具体意义的存在,但又能在凌乱的诗歌意象当中体会到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海姆的《战争》一诗写到:“他站在黄昏中,巨大、陌生/他用他的黑手碾碎了月亮。”斯塔德勒的诗歌抛弃了通常的句法,诗行膨胀得无以复加。斯特兰姆的实验废弃了形容词,文字近乎抽象,精炼到危险的边缘。特拉克尔在形式上较为传统,经常采用十四行的形式创作,但却显露了对隐喻和意象的独特运用。在这些表现主义诗歌中,都注重意象、氛围的营造,他们不关心面目的清晰,着意于精神的苦闷以及形式的更新。引申结构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这种引申既针对传统写实主义的描绘模仿,又不满意于象征主义的浅显平庸的罗列。

2.深度模式的建立

这最后的一点则以小说为重点,我们又不得不把卡夫卡这位大师请出来了。卡夫卡的成就虽然远远超出了表现主义的范畴,但从他的文学活动所处的时代来看,将他视为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正如批评家们所说的,卡夫卡的小说无法以一种简单的模式予以解读,它们太不听话了,当我们似乎找到一条途径去进入它的时候,往往又会与后面的内容发生抵触以至于难以自圆其说了。卡夫卡有一篇名为《树》的小短文,文字如下:“因为我们仿佛雪中的树干。一眼望去,树干横卧在光滑的雪上,稍一用力就能推动。不,推不动,因为他们已与大地牢牢相连。可是,你瞧,甚至这也只是看上去而已。”短短的一段文字,其中的逻辑却近乎错乱。首先,我们和雪中树干构成比喻关系。树干初看起来很是脆弱,而细一思量又十分牢固。最后一句又推翻了前面的论断,只是看上去而已。我们从这里看到卡夫卡的思维甚至有些荒谬,但其中又深有趣味。没有绝对的真理,表象并不可信,而理性的分析也受到了质疑,因此卡夫卡的内心是不安的,因为他不确定什么东西。《凭窗闲眺》里面这样写到:“窗户下面,显然已在下沉的太阳的光辉照在纯真的女孩脸上,他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还看见他后面男人的影子,他从她身后匆匆赶来。接着,他走了过去,女孩脸上无比明亮。”这几乎构成一个小故事,但说是一幅画似乎更为恰当,我们清晨起来来到窗子边上,然后就看见上面描述的情景,这是令我们大吃一惊的事情。但事情本身并不令人吃惊,这就使得读者摸不着头脑了,而作家在这里强调的也就是生活的不可知以及心灵变化的微妙。这样一种创作方法势必在他的长篇和中篇中形成一种暗喻,有所指而又没有具体指出,读者凭借猜想和推断探求其本来意义。文本细读在这里几乎失去效力,因为如果不能从哲学上去把握它的主旨,读出来的意义就会陷于矛盾之中而相互冲撞了。我们从这些细小的文字中恰恰能够探出其宏著的微观的逻辑构成,从而可知其艺术上的特质即是舍弃合情合理的逻辑顺序与理性分析的尝试,而致力于在叙事中不断参入喻体,最终将作品处理成一长串比喻的罗织。这样,深度模式的建立正好得益于含混的叙事风格、逻辑的忽略、以及比喻对于具体物象和人物的消解。解读这样的作品,就要明晰这样一种深度模式,作家的创作基于一种高度的自觉,而不再是对世界的临摹和复写了。

表现主义从绘画到文学的拓展和演进,使我们看到这一精神运动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不管人们对这一术语是怀疑还是反对,我们都无法否认,它对于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推进和

启迪作用,于是,我们之于文学、之于艺术的观念改变了,人类的创作从未进入到一个如此自觉的时代。

二、中国诗画中的表现

唐代王维的诗被尊崇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指出了中国诗画之关联。而在西方,也素有“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的说法。但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却指出了诗与画的界限,将这两种艺术形式分离出来。中国的诗与画在近代以前无论在情趣、意境等方面都是不可分离的。它们虽有同一性,但又各具特殊性。钱钟书在一篇《中国诗与中国画》中批评了“诗原通画”“诗画一律”等观念,指出:“在‘正宗’‘正统’这一点上,中国‘诗画’不是‘一律’的。”[4](p17)但是中国诗与中国画都是富有表现力的,恐怕这一点没有人会予以否认。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称为“独篇盖全唐”,其中意象交织、蕴含丰富,令人回味无穷。而中国画亦博大精深,可于笔墨之间,以水墨勾画人间万象。但是为什么中国诗在庞德那里发展出了“意象派”,而中国自身却没有发展出现代主义。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其他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从艺术的角度探询这一问题,我想,将是不无裨益的!

西方绘画发展到印象派,古典的绘画观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发展到一个极致,而反对印象主义的运动则一直滋生孕育着,无论是在这之前还是在这之后,表现主义无疑是这场运动中最具鼓动力和号召力的。中国的艺术尽管在精神气质上并不比西方的艺术落后,我们甚至可以宣称中国古典绘画是多么伟大,但问题是,我们并没有创造出现代主义,而中国古典绘画和诗歌精神在现代人身上找到共鸣也更为困难了。如今,敢于声称自己了解古代的人太少了,至于理解则更不敢说。我们的艺术中间,失落的东西很多,而接受外来的东西又很少创新,以至于我们总是徘徊在现代主义与伪现代主义之间,所以中国的现代主义的作品便只能缄默无语了。这种沉默,对于中国的文学与艺术来讲,是一种可怕又可怜的寂静。我们古代绘画不乏天才,像朱耷、石涛,特别是徐渭,而在画论和文论方面,我们的神韵说、意境说等也是光辉灿烂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有什么可以去夸耀的,用什么来代表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这才是现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中国的文学与绘画并不乏表现,甚至在这个方面,还是具有优势地位的,但是在现代主义文学的版图当中,我们能够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能够反映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与文学研究又在何方,中国文学与艺术必须学会在新的时代找到新的自信,这也是表现主义文学在西方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英)R.S.弗内斯.表现主义[M].艾晓明,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

[2](奥)赫尔曼·巴尔.表现主义[M].徐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3]王珂.意象主义诗歌不是表现主义诗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3-79.

[4]钱钟书.七缀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2.

(责任编辑、校对:罗冰)

①霍迪斯的《末世》和利钦斯坦的《黄昏》均发表于1911年在弗林

茨·普费姆费尔特柏林创办的《行动》杂志。

62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及字体规范

标准学术论文格式及字体规范 论文写作格式都有自己严格的规范及要求。只有严格的按照这个标准去完成,论文才能很好的通过检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标准学术论文格式及字体规范,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部分:扉页 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 “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 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 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 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 要和关键词对应,但是,字体为Time New Roman ,小四号,关键词的内容全部用小写。 第三部分:目录 在书写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目录。 “目录”两字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居中书写,使用宋体三号字加粗。 书写“目录”二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及对应正文的起始页码。 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要求标注到二级标题,即:(一)、(二)、(三)…。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时,一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行距为“固 定行间距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参考文献 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一、书写格式 1.论文的结构 论文题目 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字样) 一、(正文) 二、(正文) 三、(正文) …………

浅析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向日葵》

浅析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向日葵》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现实主义为视角,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印象派绘画梵高的《向日葵》分析,通过印象派艺术家自觉的艺术实践精神,最后探讨和分析体验时代的艺术精神与人的主体意识的全面生成的现实主义内涵。 关键词:激情真诚色彩探索 梵高,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梵高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色彩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从《向日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高纯度色彩所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明亮的铭黄作为背景,衬托着用中黄和橙黄描绘的向日葵,令画面有一种极致的灿烂效果。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卜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多次描绘《向日葵》。从未有人为向日葵投注这样激烈专注的热情!梵高画的向日葵好像在燃烧,浮雕般色彩如此强烈厚重,感情笔触如此饱满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阳旋转之花。 梵高嗜画向日葵,因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农民之花。画向日葵即画太阳,也是自画。太阳、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关于新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世界感言(1)

关于新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世界感言 (1) 论文关键词:新表现主义;人本性;情感化;主观化;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新表现主义美术关注人的本性与价值,重视人的精神信仰与人的尊严、强调现实的文化批判与超越理性;重视艺术的情感化的形式,是对人和艺术的大解放;强调内在的生命冲动对客观世界以主观化的处理。是对艺术本性的追求。 新表现主义艺术的核心,即是倡导人本性、自由、情感化。人本性,就是以人为本,从人的本能出发,充分肯定人的自身的认识能力和价值观,追求某种自由,是人们向往文明与自由、文明与进步的本能,是人性的本质所在。人的问题,始终是艺术家要表现的问题。新表现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的思想及精神寻求解放,寻求生存,释放人性,来反抗命运的过程。 当今,商业问题泛滥,信息技术爆炸,人的价值观失重,精神失衡,人的尊严受到强大的挑战,同时,文化面临经济的重压,商业的侵入,使人的精神产生危机,人的思想及行为出现躁动和迷茫。那么,新表现主义在这种时期就担负着人的理想与精神信仰,追求人的崇高价值与人文精神,以追

求人本身的自由解放为宗旨。新表现主义艺术重视艺术家的心理本能的情绪喧泄,对现实社会的弊端的艺术批判,强调人的价值与需求,以象征或隐喻性的主观变形和重新组合构成,建构震撼心灵的艺术世界;强调艺术家主体情感的抒发;强调直觉、灵感、顿悟、想象等主观心理因素为创造的重要地位。强化表现审美对象个性的神态、情态,以变形、夸张的构成,形成强烈的张力,以达到极限的表达画家的灵魂深处的情绪、感受、心态。达到表现主体的情感化,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情感是一种纯自然的精神观,是艺术家审美情感对事物的主观反映,是自我表现和自我照应的结果;情感以心灵冲动为源泉,重视形式语言,重视激情而充满活力;重视文化内涵及冲击力。 90年代中国新表现主义,不仅吸收了西方哲学思想和艺术精神,而且更注重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哲学与艺术观念的走向,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新再现主义特征。在吸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方面,首先是法国早期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德国新表现主义为核心。在哲学美学思想上吸取了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的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无意识论。西方的这些流派和非理性哲学思想对中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使新表现主义艺术的兴起和发展,理论的内因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及哲学思想由以庄禅哲学思想而突出,主张“从性而游”认为人生的痛苦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一、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

西方艺术史:新表现主义的艺术【125】

西方艺术史:新表现主义的艺术【125】 概论 德国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顾名思义,它是以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作为波普艺术和极少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六位代表性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乔治·巴塞利茨、约尔格·伊门多夫、西格玛·波尔克、马库斯·吕佩尔茨、A·R·彭克。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 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德国新表现主义最为热心的支持者唐纳德·库斯皮(DonaldKuspi)发现基弗(Kiefer)的画'同史诗般的德国历

史有一种直接的联系,对史诗般的德国文化也持一种独特的肯定态度'。艺术评论家克雷格·欧文斯(Craig Owens)则认为,这种肯定是反法西斯主义的。实际上,新表现主义意在再利用所有留存于民间传说、象征、神话和文化史诗中的德国浪漫传统。富克斯(Fuchs)驳斥了认为新表现主义同纳粹沆瀣一气的观点。他认为画家恢复表现主义传统并接受新表现主义名称这一事实表明他们是反纳粹的,他们画中的'野性'正是反权威的表现。而西贝尔贝格(Syberberg)则认为,德国现代文化被美国文化所侵蚀,被犹太左派和民主政体所破坏。他相信真正的德国性存在于德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字、音乐和其他艺术之中,存在于德国土壤之中。西贝尔贝格的政治、社会和审美观同他的艺术不分,同时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核心。有人认为,西贝尔贝格的反省表明他同其它一些新表现主义的机智的捍卫者一样,他的态度最终是很矛盾的,对德国浪漫传统既迷恋又批评。欧文斯不同意此说,他认为西贝尔贝格的态度并不含糊,他对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怀念,认为那时的德国最象德国,最具德国性。新表现主义的拥护者认为追求民族性的德国画家并不是民族主义者,只是在修辞方式上有些排外,特别是在面对美国艺术时。例如加赫南格(Gachnang)通常被指责为反美,但他否认这一点。他认为他并不是怀有沙文主义色彩,他只是在寻求'文化之根'。艺术与文化发源于欧洲,但多年以来没有

表现主义_绘画与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伴随着诸多流派的诞生而横空出世。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众多的文学流派都是受绘画启示而得名,由此可见,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从表现主义来看,绘画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在时间与空间不相通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在观念领域的融合,这是体现了表现主义的巨大包容性,还是各门类艺术间在表现主义大背景中受到表现主义绘画的启发? 重表现的东方艺术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表现主义,而西方艺术却因东方艺术的启示而走向了表现主义的道路,并最终进入到现代主义时代?而表现主义在文学中又是如何得以扩展和发挥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的提法,虽然有失准确,却指出了它作为一个可延展的概念的巨大包容性。 一、表现主义理念的拓进 弗内斯指出:“‘表现主义’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不能不涵盖许多根本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以致于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1](p1)这句话不是说“表现主义”这一概念就是无用的了,而是指出了它的复杂含混。它既有某种普遍性,又有某种特殊性的所指。表现主义既涉及艺术中的一种国际性倾向,又更多地属于德国的特征,因此有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和德国的表现主义,两者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学会在两种意义上理解并使用表现主义: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它的范围和指涉并不是非常确定的,而是广泛地指向20世纪初的那样一场文艺思想动向和变革。“表现主义”源于绘画,后用以描述文学现象;特别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则指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它有组织、流派,有宣言,有具体的艺术活动。 这里,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怎样看待这一理论术语是如何在绘画和文学领域中游移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统一的,这之间,他们的各自关注点又有什么不同,他们何以被一致地用这一概念来命名。 表现主义绘画存在对传统的颠覆及其艺术的重建、平面的延展深度(向内、向外)的呈露、以及想像与激情的参与。如果我们没有更多地接触现代主义的绘画,我们一定看不懂表现主义的绘画,甚至会对这种艺术嗤之以鼻。但是一旦我们认可了表现主义,我们便会认定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只能是过去的艺术了。“从未有任何时候像现在这样为惊惧死亡所动摇,世界还从未有过这样墓穴般的寂静,人类从未有过这样渺小,他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担忧,欢乐从未有过这样疏远,自由从未呈现出这般死寂。这时困境高声吼叫起来,人类呼叫着要回到他的灵魂中去,整个时代都化为困境的呼叫。艺术也在深沉的黑暗处发出吼声,他在呼救,他在向精神呼救,这就是表现主义。”[2](p89)表现主义兴起的理由正是出于印 象主义的不足和缺失。 “印象主义的眼睛仅仅在听,它没有说话,它仅仅是在接受问题,而没有予以回答。印象主义者用一双耳朵来代替一双眼睛,并且没有嘴巴。因为市民时期的人除了耳朵之外一无所有,他们倾听世界,却不向世界吐露什么,他们没有嘴巴。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说话,没有能力谈论这个世界,没有能力谈出精神的法 则。但是表现主义者却重新撕开了人类的嘴,长期以来,他们已听得够多了,对此的沉默也够长了,此时,他们要代精神作出回答。”[2](p97)因此巴尔总结到:表现主义无非是一种姿态,它不是针对个别表现主义者而言,也不是针对个别作品而言。对此,尼采和歌德 的某些论述已经揭示出了艺术的实质。表现主义的看也不完整, 它也是半个艺术,表现主义者将眼睛当成了嘴巴,却无法听到世界的 声音。巴尔将表现主义绘画称之为视力音乐, 指出了表现主义是从心灵到心灵的艺术,它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家倾听自己,画家却是窥视自身。音乐家将那种神秘的力量变为声音,画家却将它变为光亮。”[2](p84) 现代主义的发展在法国有众多的艺术流派,而在德国则以表现主义的形态显示出来。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保持对于法国艺术发展的关注,但也保持了自身的独立与特点。1905年诞生的“桥社”是其第一个团体,与野兽派出现于同一年,他们同样意识到了艺术表现精神的力量,也同样将高更和梵高作为自己艺术道路的开拓者。他们都强调内心情感的表现,运用扭曲变形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宣泄内在情感。野兽派的表达更倾向于一种世俗的快乐和形式上的革命,并不关心自己的艺术与社会间的联系,题材上倾向古典———风景、肖像、人们的生活,马蒂斯说的艺术应该是一把舒适的安乐椅。“桥社”则不同,它与当时的社会压力紧密相连,其悲观的心理色彩、对人类历史特有的先知先觉般的幻觉以及对人类生 存的关切,都是野兽派所不具备的。 “青骑士”的探索为抽象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的出现则源于其中两位重要的组织者———康定斯基和马尔克在1910年的一次谈话。因为绘画是一种二维的空间艺术,但我们在表现主义者那里明确地感受到他们的抽象,必须依靠想像的参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绘画想像成一个不断延展的平面,从而将我们的视野引向纵深和广阔,以至于一直延伸到我们的心灵并占据了它,这样我们忽略了具象的存在,恰好与表现主义者的抽象汇通一处了。 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话题,而它向文学的跃进又使得这一本来就存在争议的概念变得更加无法说清了。表现主义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概念,但是它作为一种精神中的运动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20世纪之初,并不断将这种观念渗透到后来的艺术和文学观念当中。表现主义从绘画延伸到文学的领地,由一种平面空间艺术转为时间艺术(戏剧又有所不同,这里主要指剧本),而各种艺术之间本来似乎就存在着某种关联,我们探讨这一同样由一个概念冠名的文艺现象,对于探讨艺术以及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我们对绘画和文学各自规律的探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表现主义文学艺术上的创新分别以 诗歌、 戏剧和小说为主要内容进行探讨,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表现主义文学的认识。 1.语言中的暗喻—引申结构 我们用以证明这一点的更多依赖于表现主义的诗歌,当然在 表现主义:绘画与文学 李文倩 (山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艺术探索 ARTS EXPLORATION,JOURNAL OF GUANGXI ARTS COLLEGE 2009年10月第23卷第5期Oct .2009Vol.23No.5 [摘要]绘画与文学,一个偏重于空间,一个偏重于时间,在艺术历史的长河中,这两种不同维度的艺术的不断接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表现主义的情境下,绘画与文学的共通又体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当代油画;民间美术;图式[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09)05-0061-02[收稿时间]2009-04-22[作者简介]李文倩(1983-),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 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美学研究。61

学术论文格式字体要求

学术论文格式字体要求 下面是学术论文格式字体要求,欢迎你们阅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学术论文格式字体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000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 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 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正文中的各级标题 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四号仿宋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 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图题五号宋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 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 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着录格式如下: (1)着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00 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 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摘要】后现代艺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下壮大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形象 在人类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各种艺术思潮的变迁和转换,从浑厚气魄的古罗马艺术到追求完美、寻求比例谐和统一的希腊艺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美为基础的理想艺术,到追求宏伟和朝向理性辉煌炫耀的古典主义艺术,到十九世纪的充满幻想和激情、直觉的浪漫主义艺术,到追求光线氛围视觉上细微变化的印象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二十世纪的近现代,人类的艺术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它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它的种类繁多而又复杂,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大地艺术、涂鸦艺术、拼贴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环境背景 在历经二战的灾难之后,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信息开始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后现代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对传统的观念的反叛。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兴起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这时候后现代主义已经从一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这个背景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和生活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作为引导时代潮流和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同样不能避免,很多艺术家不愿再回到人们以往熟悉的艺术样式上去了,这时候甚至连单纯的形式都显得复杂多余。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在这个含混复杂而又多变的氛围里诞生了,它既具有传统的魅力又富于新鲜的生机,再创并展现了新时代艺术的辉煌。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象特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结束后,用绘画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观念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试图找回某些东西,比如形象、图像、叙事、诗意以及对传统的敬意,来平衡自己的艺术作品。“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实践上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但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同时遵循人在设计生活中主导作用,具有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人性化的特征。 在艺术媒介方面,后现代主义容纳了范围宽广的风格、主题和形式,从传统上

论新表现主义的现实意义

论新表现主义的现实意义 所谓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顾名思义,它是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作为波普艺术(流行艺术)和极少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他们抓住德国的创伤,试图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 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 ,1941-)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于1941年生于莱辛贝格/伯门。七岁时随父母迁居西德。在西德,他从1956-1961年先后在克莱菲尔德和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学院学习。21岁的吕佩茨到了西柏林并开始了他所谓的“颂赞绘画”。1964年,他与他的艺术家同事在柏林共同创办了一间画廊。同时,他继续展现他的“颂赞绘画”,这种绘画对他来说,就是意味着结构形式与颂赞表现的合一。70年代中期“颂赞绘画”被其他结构形式,如“巴比伦-建筑”或是“斯提尔(风格)-绘画”所取代。画家总是使用不同的技巧进行创作。从1981年始他开始从事雕塑,1995年他的雕塑艺术

论文字体字号格式要求

论文字体字号格式要求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 New 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

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小2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4号宋体)。 1.1.1××××(小3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4号宋体)。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3695300.html,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张丽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5期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中期以来最热门的文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这一新理论,并适度对其进行“创造性重构”,以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应运而生。步入新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继续发生影响,催生了网络文学和同性恋文学的发展繁荣。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影响;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网络文学;同性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19-02 作为与“现代”相对立的概念,“后现代”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一位英国画家曾用“后现代绘画”来指称他认为比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更前卫的绘画作品。20世纪30、40年代,“后现代”概念常被使用于建筑学领域,以表示不同于传统的新型建筑风格。二战以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第一次用“后现代”指代一种现代时期的转型期。至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理论家哈桑、詹姆逊、利奥塔、哈贝马斯等人开始将“后现代”概念引入学术讨论的范围,文艺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一种迥异于传统的“后现代话语”。而伴随着利奥塔、哈贝马斯等人关于究竟该如何解说“后现代理论”而掀起的学术界争论,“后现代话语”、“后现代”概念迅速风靡全球,一时间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文艺理论家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对许多国家的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源起及在中国的传播 在以詹姆逊为代表的部分文艺理论家看来,一种文学风格的出现相对应的是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分别代表了市场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文化风格与文化逻辑,以此类推,“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形态,其滋生的土壤是以科技信息为典型标志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社会”,亦即詹姆逊所言“多国化的资本主义”时期。以此观点为支撑,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只能出现在有丰厚物质文明的西方国家,并对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秉持强烈的怀疑态度。然而,中国“后现代主义”研究的著名学者王宁先生指出,尽管无论是从物质经济基础还是从相关的文学文化传统来看,“后现代主义”似乎都不可能出现在东方和第三世界国家。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时空界限日益缩小,随着东西方经济交往的逐步加深,东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进而染上了“后现代主义”色彩。中国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新表现主义及艺术倾向

新表现主义的艺术倾向 叶舟 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表现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虽然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艺术风格,但是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被称为“表现主义”的运动。这个词一般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尼采通过对古风艺术的批评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一个疏导和关键的作用。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理智的理想,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两者都是神的儿子,互不相容,又无法区分。尼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这两种形式。 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当然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情。尤其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这样的作品尤其常见,而在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动乱时常重复: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八年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动乱和压迫均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其痕迹。虽然这些作品一般从艺术角度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通过它们所描述的恐怖始终能够在其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感情。 欧洲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狄俄尼索斯式的: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智。因而狭义的旧表现主义一开始就暴露出艺术上不成熟的种种弱点:脆弱而缺乏承载力,粗糙而内在美不足,怪异而不隽永,火暴而欠超脱,强烈的视觉冲击却无耐看的逸韵,主观不能与客观交融。这使得表现本身就不足,更无从谈久远的影响力。 今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比之当初工业社会时代更加瞬息万变,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给人带来的压迫感是前所未有的。接受传统思想的艺术家们再也无法安坐在庭院里用有限的笔触来描绘。事实上中国传统绘画早在《画谱》上市,就已经走到了末路。这些画师以高度凝聚的概括力和无所不至的渗透力囊括了传统绘画从题材、构图到笔墨技法的方方面面,学习者得益于此,也死在其中。 中国画家很少了解西方表现主义,但从中国画形成之初,就有许多与表现主义接近的艺术观念。尤其文人画的兴起,极度强调主观意识。画不叫画,叫写,写山是心中的山,写竹是心中的竹。北宋画家文同画朱竹,有人问他:哪有竹是红的?他反问:你见过哪棵竹是黑

论文版式、字体、字号、行间距要求

论文版式、字体、字号、行间距要求 1.封面 ..:根据硕士类型采用封面格式,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含同等学力)学位论文的封面为黄色,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为绿色,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为蓝色。 校徽及校名:校徽居页面左上角,校名在页面顶端居中; “工(理)学硕士学位论文”:40磅华文中宋加粗,单倍行距,居中,字符间距加宽1磅; 中文题目:2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居中; 英文题目:3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 培养单位、研究生姓名等:3号仿宋体加粗,分散对齐,间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1.5”; 密级:四号宋体字。 2.中英文摘要要求: “摘要”:小3号黑体字,居中,段前段后各30磅; “关键词”:小4号黑体字,左缩进2个汉字的距离; 中文摘要正文和关键词正文:汉字用小4号宋体字,字母和数字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20磅,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3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30磅; “Key words”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4号,加粗,左缩进4个字母; 英文摘要正文和关键词正文:Times New Roman字体,小4号,行间距20磅,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3.目录的要求 “目录”:小3号黑体字,居中,段前段后各30磅; 第一章、第二章、…、第N章标题,用小4号宋体加粗,字母和数字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各级节标题用小4号宋体,字母和数字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注意对齐方式。 行间距为16磅。 4.论文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 大标题第一章章节标题 (汉字、数字、外文字母用小3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30磅、居中,章与题目空1个汉字距离) 一级节标题 4.1 实验装置及方法 (汉字、数字、外文字母用4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18磅、居左,序号与标题空1个汉字距离) 二级节标题 4.2.2 实验装置 (汉字、数字、外文字母用小4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12磅、居左,序号与标题空1个汉字距离) 三级节标题 4.3.3.2 激光分子束系统 (汉字小4号宋体、数字、外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20磅行距、段前后6磅、居左,序号与标题空1个汉字距离) (1)小标题。接排正文。(首行缩进2个汉字。汉字小4号宋体,数字、外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20磅行距)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论文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论文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全文如下: 摘要:在哲学体系上,后现代主义力图反传统的哲学体系建设,无视常规的逻辑事 物关系,标榜随意,无限制的自由发挥,把历史、艺术方方面面切得支离破碎,但有时又 力图拼合新的意义。在艺术创作上,后现代主义一反传统的经典创作原理,任意为之,艺 术似乎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也不再高雅,似乎就是人们生边的生活,随处可见,经典艺术 迅速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艺术的生活化和无艺术性。 卡尔--安德烈是当代美国艺术家,是极简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矩形砖阵八》,通常被称为“砖堆”,是由卡尔?安德烈创作的最著名的一系列的极简主义雕塑之一。 《矩形砖阵八》创作于1966年,1972年被伦敦泰特美术馆收藏。这个砖阵艺术品由一百 二十块防火砖组成,这些砖块被安排在两层,形成一个六十点矩阵。整体上这个砖阵的八 个部位系列的结构有相同的高度、质量和体积,在卡尔?安德烈看来它们都“等效”,尽 管形状有些不同。 由于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分析的蔑视,在对艺术品的分析中形成了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 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作品评判价值的标准的模糊性甚至否定,人 们也不再以传统的社会历史观点和人文态度去分析对待,思想的解放前所未有,各种反传 统反经典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取代了之前的人文主义传统观点。 归结来看,后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有七大特征: 1.在创作形式上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 传统艺术追求深刻的意义内涵,现代艺术标榜现代性和新颖的构思和质感,但后现代 主义艺术却给人一种简单拼凑的无力之感,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画面 的一切都走向表面,简单复制出一个新的画面,《矩形砖阵八》就是用一百二十块同样的 砖块累积起来的一个长方体,可以将其分割成一百二十个等量的复制体,没有雕琢,没有 粘和,没有文字图画,仅仅是整齐的堆砌在一起,可以说任何一个泥瓦匠都可以完成这种 艺术品的创作,甚至做得更好,可为什么《矩形砖阵八》就可以称其为艺术品,其它却不 是呢?原因在于《矩形砖阵八》是艺术形式上的复制与模仿,只为欣赏,不带有实用的功 力主义色彩。 2.在审美展示上给人呈现出平面感,无深度感,意义消失。 《矩形砖阵八》只是一堆还算放得整齐的砖块,最多就是一个长方体的几何造型,就 是一个简析的平面化图像,没有意义,没有深度,不像《蒙娜丽莎》人们可以从她神秘的 微笑中想象无穷的答案,它给我们的观赏不会带来深度的联想和思考,似乎它的存在就只 是为了存在,没有太大的意义。恰好,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所要表达的:平面感,无深度感,意义消失。

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二战后到二十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波普艺术、环境艺术、观念艺术为主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架上绘画几乎完全被抛弃。但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绘画在长期的低迷之后又重新跃回现代艺术舞台上,绘画不但没有被新的艺术形式取代,反而以新的面孔出现,成为八十年代的主流艺术形式。绘画复兴其中重要的代表就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德国新表现主义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出现了,而到了七十年代的末期才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独立的流派。德国一批青年艺术家反对美国波普艺术以及观念艺术,重新使用起油彩和画布,在画面、笔触、情调方面显现出对上世纪表现主义传统的回归,但又表现出新的面貌,人们称作新表现主义。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争的挑起者与战败者,在战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防止法西斯力量的复兴,两德的艺术分别被美国和苏联控制。而德国人裹挟在失落感和强烈的文化自尊心之间,产生了对美国文化和艺术波普化的抵触,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对欧洲政治影响的减弱,欧洲艺术家也开始

抵制美国艺术。六七十年代新表现主义在德国的复兴,即是对美国文化霸权的一种反击,德国新表现艺术家将具象艺术带到抽象和观念艺术饱和的八十年代,在新潮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不仅动摇了纽约当代艺术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艺术精神,决定了未来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将传统绘画重新带回了艺术舞台。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德意志自十八世纪以来,理想派和写实派交错流转,到了十九世纪末,就掀起了’分离派’的运动,这运动扩充起来,到了二十世纪初就出现表现派”。表现派注重主观的表现,因此他们的表现手法大胆、夸张、激烈。基希纳写道:“德国艺术的创作活动根本不同于拉丁艺术的创造活动。拉丁人模仿存在于自然的客观物体的构造艺术形式。视觉看到的自然形式只对她起到象征的作用……而他追求的的美不在物体的表面而在其深层。”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它在理论上接受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了北欧的表现主义以及当代美国流行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主张还原绘画的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色彩和形式的语言,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原始粗犷的艺术风格。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反思战败历史和缅怀民族传统的思想情结。

浅谈表现主义绘画的不同表现之根源(Word)

一·浅谈表现主义绘画的不同表现之根源 如果就一个具体派别的专有名称及其狭义而言,表现主义可仅指20世纪初德国的“青骑士”和“桥社”画派。如果就绘画的表现手法广义而言,表现主义就可冠于古今中外所有那些不重“再现”而重“表现”的画家。不仅后印象派以后的大多数西方现代派画家可称为表现主义画家,甚至还可上溯到尼德兰的博斯(Bosch 1450-1516)、西班牙的格列柯(Greco 1541 -1614)、戈雅(Goya 1746-1828)、法国的莫洛(Moreau 1826-1898)、德国的勃克林(Bocklin 1827-1903)、英国的诗人画家布莱克(Blake 1757-1827)和“拉斐尔前 派”画家等等。 至于中国画家(包括其书法),相对西方而言,从其整体的表现手法上说,都可谓是表现主义的。其中更以徐渭(1521-1593)、朱耷(1626-1705)、石涛(1636-1710)、“扬州八怪”、齐白石(1863-1957)等人为突出。 由此可见,同是表现主义画家,其风格也可能是南辕北辙,极尽丰富多彩。虽然同是以绘画形式表现人的心灵,却因其表现的心态及形式取向不同,其绘画形式就完全不同,这可说是表现性绘画的一大特点。例如后印象派的三大画家,因其所表现的心态和形式取向皆有不同而使其风格不同。但是,他们在形式的主要取向上却有相同之处,即强调用色彩进行表现,或说强调表现色彩,所以他们堪 称一派。 塞尚说:“一幅画首先是、也应该是表现颜色。” 凡高说:“我探索以红绿色来表现人类的强烈情感。”“那是一种没有一点儿现实观点的色彩,可是这种色彩暗示着一种狂纵的 情欲。”“我想用变化无穷的色调来表现一种绝对的宁静。”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赏析之表现主义绘画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赏析之表现主义绘画 【摘要】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本文将从表现主义绘画的兴起与特点和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释放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表现主义绘画兴起情感释放自由精神 【正文】 一、表现主义绘画的兴起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20世纪初源于北欧的一场艺术运动,涉及绘画、诗歌、小说、戏剧等诸多领域。作为一种思潮,它反映了特定时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背景,且影响深远,甚至在表现主义的社团停止活动以后很久,表现主义的美学思想和艺术手法对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许多艺术家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表现主义绘画作为现代主义美术发展初期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据点在德国,有其复杂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动因。它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的许多理论,对表现主义运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尼采通过对古风艺术的批评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一个疏导和关键的作用。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理智的理想,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两者都是神的儿子,互不相容,又无法区分。尼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这两种形式。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狄俄尼索斯式的: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智。 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当然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情。尤其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这样的作品尤其常见,而在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动乱时常重复: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八年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动乱和压迫均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其痕迹。虽然这些作品一般从艺术角度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通过它们所描述的恐怖始终能够在其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感情。在西方文化艺术中,表现主义象征着个性、自我、激进和批判。表现主义源于主体观念,在审美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主体情感色彩,始终代表着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