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伴顽固性癌性腹水4例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论著与经验交流·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吕丽婷,茅国新**(南通⼤学附属医院肿瘤化疗科,江苏226001)[摘要] ⽬的:探讨阿帕替尼⽤于⼆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法:曾接受过⼆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40例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服,850 mg/d,若发⽣3~4级不良反应,则减量为425 mg/d,每4W为1个疗程,直⾄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两个疗程(8W)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情况。
结果:部分缓解(PR)6例(15.0%),疾病稳定(SD)10例(25.0%),疾病进展(PD)24例(60.0%),总缓解率15.0%,疾病控制率40.0%。
⾼⾎压、⾻髓抑制、蛋⽩尿、⼿⾜综合征是影响阿帕替尼治疗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
结论:阿帕替尼治疗⼆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能较好的控制疾病,不良反应可控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应⽤。
[关键词] 阿帕替尼;晚期胃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发病机制复杂,常在早期⽆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极为不易,我国早期胃癌仅占10%,较⼤程度影响胃癌的⽣存率[1]。
⼿术是⽬前胃癌唯⼀可能治愈的⼿段,但⼆期或三期患者即使接受根治⼿术后仍有60%的机会复发[2]。
对于晚期或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仍是临床的治疗难点之⼀,通常采⽤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疗效仍差强⼈意,且副作⽤较⼤[3-4]。
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靶向治疗逐渐深⼊临床,其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较易耐受。
⽬前胃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抗⾎管⽣成,阿帕替尼作为我国⾃主研发的⼝服抗⾎管⽣成药物在2014年10⽉上市,⽤于既往⾄少接受过两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取得⼀定的效果。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78 期2019 Vol.6 No.7849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 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观察付明娜(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 探究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展开研究,采用计算机序列法将8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
对照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性对比:P >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方式治疗晚期胃癌能够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阿帕替尼;化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8.49.01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发生巨大改变,导致胃癌发生率明显上升[1]。
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而且呈现出地域性差异。
由于当前早期胃癌诊断率较低,而且胃癌早期临床表现与一般性胃部疾病表现相似,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导致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间,患者往往需要通过化疗的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效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8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序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分别给予化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
80例晚期胃癌患者均经过影像学、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确诊,预计患者生存期大于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并签署知情书。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Sep 30(17)
·2971·
IV 级 19 例 。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无 明 显 差 异 (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均采用影像 学、 病理学及细胞学诊断确诊为胃肠恶性肿瘤合并 腹 水 ;(2)患 者 或 家 属 均 自 愿 签 署 知 情 同 意 书 ;(3)均 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1)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及 心 律 失 常 者 ; (2) 高 血 压 患 者 ; (3) 慢 性 腹 泻 、 肠 梗 阻 者 ;(4)甲 磺 酸 阿 帕 替 尼 片 禁 忌 者 及 过 敏 者 ;(5)精 神 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 利尿、 脱水、 补充白蛋白等。 静脉滴注甘露醇 100~ 250ml/次,1~4 次/d; 给予人血白蛋白 5~10g/次用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qd, 给药速度低于 2ml/min。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磺酸阿帕替 尼片500~700mg/次,qd, 每日餐后 30min 温水送服。 尽量保证每次用药间隔时间为 24h。 两组持续用药 治疗 4 周为 1 个疗程。 两组用药期间一旦发现异常 需及时停药,当查明原因对症干预后再继续治疗。 1.4 临床观察指标 治疗后采用 B 超观察腹 水 改 善情况:0 级:盆腔液体暗区最大深度不超过 1cm;I 级:盆腔液体暗区的最大深度 1~5cm,可见少量腹水; II 级:盆腔液体暗区最大深度 8~12cm,有较多腹水; III 级:盆腔液体暗区的最大深度超过 12cm,且有大 量腹水。 根据患者腹水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 况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和进 展。 完全缓解:腹水评级降为 0~I 级,腹水基本完全 消失,且维持时间超过 4 周;部分缓解:腹水评级下 降 1 级,且腹水减少量不低于 50%;不需要进行引流; 症状明显改善,且维持 4 周以上;稳定:临床症状及 腹水评级均无明显改善,腹水量减少低于 50%,4 周 内未进行引流;进展:腹水评级及临床症状均恶化。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数×100%。 采用 KPS 功能状态评分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 行评分,总分为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 量越高,对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判。 同时观察 两组治疗期间乏力、腹泻、肝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等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分 析,计数资料以 n(%)表示,行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行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 疗 效 比 较 研 究 组 总 有 效 率 明 显 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 KPS
阿帕替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观察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9.2018-352 作者单位:325800 苍南县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 属苍南医院)肿瘤科 通信作者:郑元回,E-mail:419354726@
稳定(SD):肿瘤大小维持不 变;疾病进展(PD):出现 新病灶或肿瘤增大约超过 25%。CR、PR、SD 视为治疗 有效。 1.3.2 不良反应观察[4-5] 第 1 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
阿帕替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 晚期胃癌的效果观察
田春艳 尹进波 许丰铭 余铭 彭仁 白婷婷 陈彬彬 郑元回
浙江医学 2018 年第 40 卷第 9 期
荫药物与临床
【 摘要 】 目的 观察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与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病理学诊断明确 的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 44 例。其中 22 例(联合组)使用阿帕替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注射用胸腺法新,商品名:日达仙)治疗, 另 22 例(单药组)患者使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单 药组(72.7% vs 63.7%,P<0.05)。联合组患者手足综合征、乏力、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单药组(均 P< 0.05),蛋白尿、高血压、胃肠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阿帕替 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晚期胃癌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胃癌效果,现报道如下。
无 论 B 超 或 CT/ MRI 检 查 ,均 提 示 有 浅 表 或 腹 腔 淋
1 对象和方法
巴结转移。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评
1.1 对象 选取 2015 年 10 月 13 日至 2017 年 10 月 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中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观察

中国约占全球胃癌年发病率的40%,晚期胃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化疗药物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线化疗药物被认为是标准治疗方案,用于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患者存活时间。
然而,新的证据表明补救性化疗作为二线治疗,与一线化疗方案相比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为了避免常规疗法的不良反应,许多研究都集中在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上。
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明显延长生存期的单药,该药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2的三磷酸腺甘(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
然而,单独使用阿帕替尼抗肿瘤对癌症晚期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改善仍然有限[1]。
因此,本研究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诊疗的18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方案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的1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传统化疗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帕替尼的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92例,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49~78岁,平均(66±8)岁;KPS评分为72~84分,平均(80±4)分;肿瘤分型:腺癌42例(占45.7%),其他类型50例(占54.3%),其中低分化癌为34例(占37.0%),中高分化癌58例(占63.0%);92例患者中,有59例(64.1%)手术治疗,33例(35.9%)没有手术治疗。
观察组93例,男性52例,女性41例,年龄51~77岁,平均(67±7)岁;KPS评分为73~85分,平均(80±4)分;肿瘤分型:腺癌44例(占47.3%),其他类型49例(占52.7%),其中低分化癌为32例(占34.4%),中高分化癌61例(占65.6%);92例患者中,有61例(65.6%)手术治疗,30例(34.4%)没有手术治疗。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40例临床观察

者( 3 0 . 3 %)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0 . 0 2 5 ) 。 患者的 D F S中位时 间为 3 . 8 7个 月, 采用 K a p l a n — Me i e r 分析影响疗效
的 因素 , 结果表 明美国东部协作 组( E C O G) 与A F P是 患者 D F S的影 响因素( P= 0 . 0 3 9 、 0 . 0 4 1 ) 。最常见的不 良反应 为 白细胞 减少、 高血压 、 血小板减 少症 。结论 阿替 帕尼治 疗晚期 胃癌疗 效 高, 耐受性好 , 可 以提 高晚期 胃癌患者
中 国实 用 医 刊 2 0 1 7年 1 1月 第 4 4卷第 2 2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o f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N o v .2 0 1 7 ,V o 1 . 4 4, No .2 2
・
8 7・
Co r r e s po n d i n g au t h o r :Zh a n g Gu o y i n g,Ema i l :z q z l O 0@ 1 6 3. c o n r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ic f a c y a n d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o f a p a t i n i b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研究

40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11月 A 第 6 卷第 31 期Nov. A 2018 V ol. 6 No. 31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研究杨利芳(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濮阳 457000)【摘要】目的 就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分别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77.7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在治疗期间中,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关键词】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40.01据了解[1],就当前的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脱水、利尿以及补充人体白蛋白和腔内灌注等方式作为控制方法,但是其临床效果并不显著,并存在极大可能影响患者内环境,加重病情。
目前,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效果日益显著,并且其在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治疗中,也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3~77)岁,平均(57.22±2.14)岁;对照组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5~75)岁,平均(59.84±2.48)岁。
胃癌-三线-阿帕替尼750mg治疗晚期低分化腺癌伴部分印戒细胞癌 病例分享

抵抗 细胞死 亡 基因组 不稳定 性和突 变
无限复制
持续 血管生 成
侵袭& 转移
促进肿 瘤的炎 症
Hanahan D, et al. Cell. 2011 Mar 4;144(5):646-74.
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作用
阿帕替尼
Catherine Delbaldo, et al. Ther Adv Med Oncol. 2012 January;4(1):9-18.
病史介绍
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 2015-6-29 CEA 42.65μ g/L(0-5),CA125 131.7 u/ml(0-35) CA72-4 147.06 u/ml(0-10)
胃镜: 1、残胃癌 2、胃大部切除术后
活检病理:(吻合口)低分化腺癌, 部分为印戒细胞癌 免疫组化:AB/PAS(+) CEA(+) CK(+) HER-2 (+++ ), Vimentin(-)
谢谢!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 病例分享
病史介绍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6岁 既往史:1972年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 1998年因外伤行骨盆手术; 有输血史,无过敏史 现病史 “间断腹痛、腹胀1周”于2015-6就诊我院 门诊超声提示:腹腔积液,最大液深6.4cm 入院体格检查:心、肺 (-),腹软,上腹部轻压痛; KPS 90分
CEA 145.78ug/L ,CA125 240.3U/mL,CA72-4 483.59U/ml
▶ 全腹CT:与前片(2015-8)对比,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均略有增 大,腹盆腔积液,较前比较积液量明显增多。治Biblioteka 经过复查CT治疗经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替尼用于晚期胃癌引起的腹水治疗,有可能从治疗肿瘤和 腹水形成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在晚期胃癌引起癌性腹水的治疗性靶向药物中,恩度和 贝伐珠单抗是常用的血管形成抑制剂。恩度为重组人血管 内皮抑制素,具 有 抑 制 肿 瘤 新 生 血 管 形 成 的 活 性[10]。 研 究 表明,恩度联合化疗药物腹腔灌注可以有效控制癌性腹水, 且不良反应可耐受[10]。本研究中 2 例患者采用过恩度联合 顺铂腹腔灌注治疗,但腹水控制不满意。对于这类患者,口 服阿帕替尼仍能发挥一定的疗效,可能两者在控制腹水形成 机制上有所不同。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抗人 VEGF-A 单克隆抗体[11]。一项Ⅲ期临床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顺 铂腹腔灌注可有 效 控 制 卵 巢 癌 患 者 的 癌 性 腹 水[11],但 该 药 引起肠道和血管事件的风险妨碍了在癌性腹水中的应用,且 价格昂贵。此外,卡妥索单抗( Catumaxomab) 在欧盟获获批 用于 治 疗 上 皮 细 胞 粘 附 分 子 ( 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 阳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腹水[13],它是一种抗 CD3 和 EPCAM 小鼠双特异性抗体。在一项Ⅱ / Ⅲ期随机对 照开放性研究中,卡妥索单抗腹水控制时间显著长于阴性对 照组( 77 天 vs. 13 天; P < 0. 0001) ,并且有生存获益,但其不 良反应发生率高达 90%,该药在国内尚未进入临床[14]。本 研究报道 4 例晚期胃癌伴顽固性腹水患者,应用阿帕替尼治 疗有效,且腹水控制能维持较长时间,与其他血管形成抑制 剂和卡妥索单抗治疗恶性腹水疗效相似,初步显示出其临床 应用的前景。
病例 4,患者女性,53 岁。因“发现左侧附件区占位”于 2014 年 11 月 18 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膈顶表面 种植弥漫结节,胃大弯可及 10 cm×5 cm 大小肿块,胃网膜多 发转移结节,大网膜表面见多发粟粒结节菜花病灶,右卵巢 菜花状肿瘤,不规则增大至 10 cm×8 cm,左卵巢菜花状肿瘤
病例 2,患者男性,66 岁。2011 年 5 月行“贲门癌根治 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 溃疡型低分化腺癌,浸润胃壁 全层至浆 膜 外 纤 维 脂 肪 组 织,脉 管 内 癌 栓 ( +) ,神 经 侵 犯 ( +) ,淋巴结( +) 1 /13。术后因化疗副反应大,患者未完成辅 助化疗。2014 年 10 月复查胃镜示: 吻合口复发,病理组织学
阿帕替尼常见不良反应( 发生率≥5%) 包括血液学毒性 (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 和非血液学毒性 ( 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乏力及腹泻等) [13]。本研 究 4 例患者中,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和腹泻,且程 度较轻,经对症 处 理 后 好 转。由 此 可 见,阿 帕 替 尼 用 于 治 疗 顽固性癌性腹水安全性较好,对于体质状态较差的患者也可 耐受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低。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 V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 特异性地竞争细胞内 VEGFR-2 的 ATP 结合位点,阻断下游 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7]。Ⅰ期临床研究结果 显示,阿帕替尼对多种肿瘤具有抗肿瘤活性,包括胃癌,结肠 直肠癌和乳腺癌等[7]。在晚期胃癌中进行的Ⅱ、Ⅲ期临床试 验表明,对于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后的晚胃癌或胃食管结合 部腺癌,阿帕替尼较安慰剂显著延长了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 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8-9],该药已被批准治疗晚期胃癌。阿
【关键词】 晚期胃癌; 癌性腹水; 阿帕替尼 中图分类号: R735. 2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9-0460( 2016) 05-0476-03
癌性腹水是晚期胃癌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 存质量。在引起癌性腹水的病因中,胃癌仅次于卵巢癌居第 2 位[1]。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癌性腹水治疗方法。本文报 道了 4 例晚期胃癌伴顽固性腹水病例,在使用阿帕替尼治疗 后,腹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 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显示出阿帕替尼具有潜在的治疗癌性腹 水的活性。
癌性腹水治疗非常棘手。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利尿、限 盐、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腔给药以及针对原发病的治疗等方法 治疗难治性癌性腹水[3]。但这些方法无法控制原发肿瘤的 进展,且显著增加并发症[4]。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分泌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是恶性腹腔积液产生的重要机制之 一,一方面增加了毛细血管网的通透性,另一方面引起肿瘤 新生血管的生成,增加了毛细血管网渗透面积[5],是造成癌 性腹水的重要因素,因此,靶向 VEGF 及其受体 VEGFR 的血 管形成抑制剂有可能在癌性腹水治疗中显效[6]。
1 病案摘要
病例 1,患者女 性,22 岁。因“呕 吐 腹 胀 伴 纳 差 乏 力 1 月”于 2015 年 2 月就诊,ECOG 评分 2 分。胃镜检查示: 胃体 巨大溃疡; 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胃体低分化癌; 腹部 CT 示: 胃 壁弥漫性增厚,大量腹水。彩超提示腹水深度为 114 mm。 腹水诊断性穿刺为血性腹水,找到腺癌细胞。临床诊断为胃 癌合并癌性腹水。患者口服替吉奥 40 mg,2 次 / 日,2 个周 期,期间腹腔闭式引流每日引流腹水约 600 ml 以缓解症状, 并行恩度联合顺铂腹腔灌注 2 次,腹水症状无明显好转,彩 超提示深度为 110 mm。2015 年 3 月中旬开始口服阿帕替尼 治疗( 850 mg,1 次 / 日) 。给药 7 天后患者即感腹胀减轻,彩 超提示腹水深度为 75 mm,ECOG 评分 1 分。继续口服阿帕 替尼,腹水控制时间维持 6. 4 个月,期间未再引流腹水,彩超 提示腹水基本消失,腹水控制达到完全缓解( CR) 。阿帕替 尼治疗过程中,每 6 周复查腹部 CT,提示胃部病灶略缩小, 腹水量较少。用药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 2 级手足皮肤反应, 地奈德乳 膏 处 理 后 好 转。患 者 疾 病 进 展 后,予 最 佳 支 持 治 疗,总生存期达 8 个月。
·476·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6 年 5 月第 21 卷第 5 期 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May 2016,Vol.21,No.5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伴顽固性癌性腹水 4 例
233004 安徽蚌埠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周阳阳,秦叔逵1,汪 蕊,杨 燕,李玉梅,周争光,赵福友,钟春生2,陶雄飞3,吴 穷
约 5 cm× 8 cm,结合术中所见诊断为“胃癌伴腹腔及双侧卵 巢转移”,行姑息性“双附件切 除 + 胃 网 膜 种 植 瘤 切 除 术 ”,术 中冰冻病理示: 双侧卵巢库肯勃氏瘤。术后行多西他赛静脉 化疗 6 个周期,配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又行卡培他滨口服 化疗 2 个周期。2015 年 7 月患者 出 现 腹 胀,ECOG 评 分 2 分,彩超检查提示大量腹水,腹水深度为 118 mm,遂行腹腔 闭式引流每日引流腹水约 900 ml 以缓解症状,并以恩度联合 顺铂腹腔灌注化疗 2 次,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彩超腹 水深度为 97 mm,仍需每天引流腹水约 900 ml。2015 年 7 月 中旬予以口服阿帕替尼治疗( 850 mg,1 次 / 日) ,10 天后患 者腹胀减轻,彩超提示腹水深度为 80 mm,ECOG 评分 2 分。 患者继续口服阿帕替尼治疗,腹水控制时间维持 3 个月,期 间未引流腹 水,彩 超 提 示 腹 水 深 度 为 52 mm,腹 水 控 制 为 PR。口服阿帕替尼期间,每 6 周复查腹部 CT,提示病灶稳 定,腹水量中等。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主要为 1 级手足皮肤反 应,未予特殊处理。患者总生存期达 10 个月。
2讨论
癌性腹水是指由恶性肿瘤累及腹膜或腹膜原发性肿瘤 所致的腹腔积液。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恶性腹腔 积液,即意味着病变已局部转移或全身扩散,患者已达晚期, 此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由几周至几个月不等,1 年生存率 < 10%[2]。本文 4 例晚期胃癌患者在肿瘤晚期均出现了重度 癌性腹水,其中 2 例最初都采用了腹腔穿刺抽液缓解腹胀, 减少腹水,但疗效甚微。此外,这 2 例曾接受恩度联合顺铂 腹腔灌注化疗,仍没有产生理想的疗效。对这 4 例晚期胃癌 伴顽固性腹水尝试使用阿帕替尼治疗,癌性腹水均得到一定 程度的控制,维持时间 2 ~ 7 个月不等,其中 1 例仍在随访中, 已经服药 5 个月。此外,4 例患者原发肿瘤也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控制,提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有效。
诊断为: 腺癌。2014 年 10 月行 FOLFOX4 化疗 12 个周期。 2015 年 4 月复查 CT 提示疾病进展,调整为伊立替康 +雷替 曲塞化疗 2 个周期。2015 年 6 月开始出现腹胀,彩超检查示 大量腹水,腹水深度为 132 mm,ECOG 评分 2 分,遂口服阿帕 替尼治疗( 850 mg,1 次 / 日) ,10 天后患者腹胀减轻,彩超提 示腹水深度为 80 mm,ECOG 评分 1 分。患者继续口服阿帕 替尼,腹水控制时间维持 5 个月,期间未引流腹水,彩超提示 腹水基本消失,腹水控制达到 CR。口服阿帕替尼期间,每 6 周复查腹部 CT,提示胃部病灶稳定,腹水量较少。用药期间 患者出现 2 级腹泻和 2 级手足皮肤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 该患者目前病情稳定,仍在服药治疗中。
1 210002 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内科 2 233000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 3 235000 淮北市人民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