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法律一般理论

1、法的概念与特征

——是指反映一定物质条件下的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会关系的主体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2、法的特征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4.规定权利和义务。

一、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含义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法律规范的种类

1.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1)授权性规范

规定主体享有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肯定主体为实现其利益所必须的行为自由。

如宪法3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民法通则98: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2)义务性规范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①命令性规范,即规定主体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如宪法56: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商标法:商标使用人应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

②禁止性规范,规定主体的消极(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主体为某种行为,以实现权利人的利益。

如“严禁刑讯逼供”。(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例题·单选题】《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该法律规范属于( )。

A.义务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

【答案】A

2.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例: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这属于什么样的规范?

属于授权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与准用性规范

【练习题·单选题】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属于()。

A.命令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委任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规范的分类。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二、法律渊源和法系

三、(一)法律渊源

1.宪法——我国的根本大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2.法律

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法律可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1)基本法律,指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比较全面地规定和调整国家及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基本社会关系的法律。如刑法、民法、诉讼法等等

(2)其他法律,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调整比较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知识。

行政法规,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部门规章(部委规章),是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如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命令、决定,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练习题·多选题】根据规定,不属于行政法规的有()。

A.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规范性决定、决议

B.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规章

D.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渊源。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渊源总结

1.经济法的渊源有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协定。

2.制定机关

(1)宪法由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法律由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

(3)行政法规由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地方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

(4)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

3.效力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3)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4)规章是法律、行政法规的补充。

注意问题】

大家应注意各经济法渊源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1.法律以“法”的形式表现,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法规以“条例”的形式表现,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3.规章以“办法”的形式表现,例:《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D《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答案】C

【解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法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属于行政规章

法律关系

(一)概念与特征

1. 概念

——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

2. 特征

(1)是一种意志关系,属上层建筑范畴

(2)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3)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练习题·多选题】甲国家机关根据乙网站发布的信息,通过丙中介机构介绍,与丁企业签订了采购一批办公用品的合同,该买卖合同关系的主体有()

A.甲国家机关

B.乙网站

C.丙中介机构

D.丁企业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关系主体。在本题的采购合同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是甲国家机关与丁企业。

【练习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有()。

A.小张年龄9周岁,身体健康

B.小李年龄15周岁,身体健康

C.小刘年龄19周岁,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小赵年龄25周岁,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人。

例: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下列自然人中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是()

A. 聋子

B. 傻子

C. 瘸子

D. 瞎子

答案:B

解析:聋子,瘸子,瞎子都是身体残疾。身体上的残疾,不能作为有、无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依据。只有精神上的残疾才能作为判断标准。

(二)经济法的体系

1.经济组织法

2.经济管理法

3.经济活动法

第二节法律行为制度

(一)概念及特征

1. 概念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

2. 特征

(1)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2)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

(3)是一种合法行为

【练习题·单选题】

下列情形中,构成法律行为的是()。

A.甲与乙交流房价走势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注册会计师,我就奖励你1000元钱

C.甲同乙一起进餐,乙因食物中毒住院治疗

D.甲请乙下班后一路同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本题中,选项B属于附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

【解释1】意思表示一般采用明示方式。特定情况下,默示状态下也可以成立意思表示。

【解释2】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解释3】民法通则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解释4】合同法规定: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3)如果意思表示由表意人通过传达人传达的, 由于传达人没有转达或者推迟转达意思表示的,由表意人承担。

(4)向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岁的小孩发出的意思表示),通常必须到达其法定代理人(小孩的父母)时才能生效,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独立作出的法律行为除外。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

1. 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1)单方法律行为包括:债务的免除、委托代理的撤销、无权代理的追认。

(2)多方法律行为包括:合同行为等。

2. 有偿的法律行为和无偿的法律行为

(1)有偿法律行为包括:买卖、租赁、承揽。

(2)无偿法律行为包括:赠与、无偿委托、借用

3. 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重点)

(1)要式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例如:《合同法》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不要式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形式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4. 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例题·多选题】

按法律行为是否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者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 )

A. 诺成性的法律行为

B. 实践性的法律行为

C. 要式的法律行为

D. 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答案】CD

二、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

(二)法律行为的生效

1. 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

(1)行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重点);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益。

【练习题·多选题】

下列行为中,可能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A.年满11周岁的未成年人购买学习用的铅笔的行为

B.年满15周岁的未成年人与他人签订的转让专利的行为

C.某建筑公司出租建筑设备的行为

D.某贸易公司经营枪支的行为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选项A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进行的是与其能力相当的行为,因而是有效的;选项B转让专利的行为是一个合同行为,与其年龄不相适应,因此不属于有效的民事行为;选项C是正常经营行为;选项D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属于无效行为。

2. 法律行为有效的形式要件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3)推定形式

(4)沉默形式

【练习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的有()。

A.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C. 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

D.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行为有效的要件。有效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选项C属于法

律行为的形式有效要件。

三、无效民事行为

(一)概念

——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自始、当然、确定地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

1. 自始无效

2. 当然无效

3. 绝对无效

(三)种类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解释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行为。

【解释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解释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因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再全部属于无效,而应当区别对待。

【解释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的除合同以外的其他行为(单方行为),则属于无效。

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解释1】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则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解释2】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解释3】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4.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解释1】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则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解释2】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或无效民事行为。

【解释3】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5. 乘人之危所为的单方民事行为;

【解释1】因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不论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一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解释2】因乘人之危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6.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解释1】不论其损害国家、集体还是第三人的利益,不论是订立合同还是其他民事行为,均属于无效。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8.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9.违法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四、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一)概念与特征

1 . 概念

——也称相对无效行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于行为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导致非真实的意思表示,可由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2.特征

(1)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被撤销前己经生效;

(2)主张权力的主体不同;

(3)行为效果不同(行为一经撤销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4)行使时间不同。

【练习题·单选题】对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该行为被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的,视为未发生

B.该行为的撤销应由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

C.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权

D.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到行为的开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可撤销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被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

其效力不消灭。即其效力的消灭以撤销为条件。

(二)种类

1. 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

2.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三)撤销权

(1)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无须相对人同意

(2)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使对方在违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才有权撤销。当事人是否享有撤销权,须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

(3)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成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消灭。

(4)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一旦被撤销,其行为效果与无效民事行为的效果一样。

【案例】

A企业与B企业于2009年4月1日签订一份买卖合同,A企业4月10日发现自己对合同标的有重大误解,4月20日A企业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合同,4月30日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该合同。该合同在4月30日被撤销前为有效合同;该合同在4月30日被撤销后,自合同成立之日起(4月1日)无效。

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 概念

——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民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2. 条件的特征

(1)所附的条件必须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过去的事实都不能作为所附条件;

(2 )所附的条件必须是将来不确定的事实;

(3)所附的条件必须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的;

(4)所附条件应当是合法的。

3.条件的分类

(1)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2)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例题·单选题】

甲对其儿子乙说,若乙能在2011年考上研究生,甲将给乙买一辆奔驰轿车。甲对乙的行为属于( )。

A.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B.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C. 附义务的法律行为

D. 附权利的法律行为

【答案】B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练习题·单选题】

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3个月后即2010年9月1日生效,该约定属于()。

A.附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

B.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

C.附生效期限的法律行为

D.附解除期限的法律行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附期限的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将期限的到来作为效力发生或消灭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代理制度

一、代理的基本理论

(一)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

——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2.特征

(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2)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

(4)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练习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代理特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代理是代理人独立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B.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

C.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为意思表示

D.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于被代理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代理的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二)、委托代理

1.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2.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直接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案例分析】

如果甲委托代理人A向第三人乙购买不超过3万元的建筑材料,代理人A购买沙子、水泥、木头共支出6万元,问该代理行为是否有效?

该代理行为有效,因为甲的委托属授权不明,其并未说明是哪一种建筑材料,也未说明是合计不超过3万元,还是每一种建筑材料不超过3万元。但代理人A也有过错,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三、无权代理

(一)概念

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

(二)无权代理的行为界定

1.没有代理权的代理;

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3.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

(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效力待定

1. 本人的追认

2. 相对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

四、表见代理

(一)概念

——是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情况,且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力。

(二)构成要件

1. 代理人无权代理;

2. 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

3. 客观上有使相对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

4. 相对人基于这个客观情形而与无权代理人成立民事行为。

(三)表见代理的效果

(1)本人

表见代理对于本人(被代理人)来说,产生与有权代理一样的效果。被代理人不得以无权代理为由进行抗辨,主张代理行为无效。

(2)相对人

表见代理对于相对人来说,既可以主张其为狭义无无权代理,也可以主张其为表见代理

(3)对无权代理人而言。

在维护善意第三人利益时,还应考虑被代理人利益。被代理人向第三人承担责任后,如因此受损的,有权向无权代理人请求赔偿。但此时,应注意区分双方过错及其大小:

a. 双方均有过错——按其性质、程度分担损失

b. 一方过错——承担全部责任。

【练习题·多选题】

甲公司委托业务员张某到某地采购一批等离子电视机,张某到该地后意外发现当地乙公司的液晶电视机很畅销,就用盖有甲公司公章的空白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与乙公司签订了购买200台液晶电视机的合同,并约定货到付款。货到后,甲公司拒绝付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 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

B. 甲公司应接受货物并向乙公司付款

C. 张某无权代理签订购买液晶电视机合同

D. 若甲公司对该液晶电视机买卖合同不予追认,该合同无效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表见代理。

(1)被代理人(甲公司)将某种有代理权的证明文件(如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文本、合同专用章等)交给他人(张某),他人以该种文件使第三人(乙公司)相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为“表见代理”行为。在此情形下,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2)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没有代理权的代理;二是超越代理权的代理;三是代理权终止后而为的代理。所以选项C正确;

(3)表见代理对于本人来说,产生与有权代理一样的效果,选项D错误。

【例.多项选择】甲委托乙前往丙厂采购男装,乙觉得丙厂生产的女装市场看好,便自作主张以甲的名义向丙订购。丙未问乙的代理权限,便与之订立买卖合同。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正确()(2005年卷三53题)

A. 甲有追认权

B. 丙有催告权

C. 丙有撤销权

D. 构成表见代理

答案:A.B.C.

例:甲公司曾委托乙负责购买某几种原材料,后甲撤销了对乙的授权委托,但未收回乙手中的数份盖有甲公司公章及合同专用章的空白合同书。1年后,乙凭这几份空白合同书以甲公司名义与丙、丁、戊公司分别签订了原材料购销合同。

问:这三份合同是否有效?

第四节诉讼时效制度

案例:张玉与刘云系朋友,1998年10月8日,张玉因家中买房向刘云借人民币2万元。当时,张玉向刘云写有借据,借据上写明1999年10月以前还清。到还款时间,张玉未向刘云还款,也未提及此事。直到2004年2月,刘云见张玉既不还款,也不提及此事,只好向张玉说明自己急需钱用,希望张玉尽快还她。谁料张玉竟声称并无此事。刘云大怒,向法院起诉。法院经审查认为已过诉讼时效期限,裁定不予受理。

问题:法院的处理是否正确?

一、诉讼时效的基本理论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制度。

2.特点

(1)有债权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存在,而且该状态持续了一段期间;

(2)诉讼时效届满不消灭实体权利;

例:

甲曾于2000年3月1日向乙借款1万元,约定1个月偿还。事后甲未还,乙也一直未要求甲偿还。2002年5月1日,甲偿还了1万元给乙,后经人点拨说可以不还,甲恍然大悟,遂找乙追回,乙不予,甲即诉至法院判令乙返还1万元。问:法院如何裁定?

判决驳回甲的诉讼请求

(3)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

【案例分析】

甲在集市牲畜栈内出售一头黄牛,乙有意购买。该黄牛有病但甲未告知乙。乙交款后甲告知乙一句话:“该牛如出现问题,你应该在4个月内起诉我,过了期间就不能在起诉我了。”乙牵牛回家,4个月后,黄牛病死。问乙可否诉甲?

答案:当然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

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其他请求权(如《物权法》中的物上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与起算

(一)种类(看书)

1.普通诉讼时效:2年

2.短期诉讼时效:<2年

3. 长期诉讼时效:(2-20)年

4.最长诉讼时效:20年

【练习题·单选题】2010年3月1日,李某去某商场购物时,将自己携带的两件物品存放在存包处。当天取物时却只取到一件。存包员否认李某存了两件物品,双方争议未果,李某拟起诉至法院。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李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有效期间是()。

A. 2010年9月1日前

B. 2011年3月1日前

C. 2012年3月1日前

D. 2030年3月1日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短期诉讼时效。根据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适用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原则: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1.附条件的或附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时起算;

【案例.单项选择】甲2000年9月1日向乙借10万元,约定1年后偿还。1年后甲未偿还。问乙至迟应在哪一天起诉甲以获支持?()

A. 2003年9月1日

B. 2003年8月31日

C. 2003年9月2日

D. 2003年9月3日

【答案】A

2. 定有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清偿期届满之日开始起算;

3. 没有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的,按照法律规定起算;

【案例分析】

张三曾于1998年3月1日借款21万元给李四,李四写了借条。2001年3月15日,张三打电话给李四说:“我希望你能在一个月内将钱还给我。”李四当即表示:“我刚刚学过法律,我们之间的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已过,我可以不还钱了。”言罢即扔下电话。

问:李四的说法有无道理?

解析:

有无道理的关键看本例中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何时到期。本例属典型的未定履行期限的债权。期间应从2001年4月15日起算,2年的期间为:2001年的4月16日—2003年的4月15日。即2003年4月15日才是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一天。可见,李四虽言称已习法律,但学艺不精,贻笑大方。

答案:毫无道理

4. 因侵权行为发生的赔偿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或损害时起算;

5. 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的请求权,应当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6. 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

【练习题·多选题】诉讼时效应从债权人能够行使请求权时起算,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定有履行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从清偿期届满之日起算

B.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赔偿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或者损害时起算

C.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的请求权,自权利人提出请求时起算

D.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的起算,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诉讼时效起算。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的请求权,应当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

务时起算。

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与延长

(一)中止

1.含义——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法定事由的发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 中止的事由(看书)

3. 中止的时间

第一种情况: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

第二种情况: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前

若在最后6个月前中止事由消失的,则不发生中止的法律后果

若中止事由持续到最后6个月之内的,则自最后6个月的第一天开始中止,待将来中止事由消失后再接着计算6个月

4. 中止效力

——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甲于2000年3月1日打伤乙,当日花去医疗费1000元人民币。同年8月1日,乙又被丙重伤成植物人,一年后伤愈苏醒。

问乙至迟应在哪一天起诉甲偿还1000元并获支持?

答案:2002年2月1日

(二)中断

1.含义——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

2. 中断事由

(1)提起诉讼

(2)当事人一方提出请求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 中断效力

一经中断,已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不算入内而重新计算,并可反复中断,只要不超过最长保护期间20年。

【练习题·多选题】下列情形中,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有()。

A.权利人提起诉讼

B.当事人一方向义务人提出请求履行义务的要求

C.权利人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权利

D.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诉讼时效中断。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有: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待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本题中,选项C引起诉讼时效中止而不是中断。

甲于1996年3月1日借给乙1万元,约定1个月后还钱。乙到期未还,后甲曾于1998年4月1日电话要求乙还钱,未果;甲又于2000年4月1日起诉乙未果;2001年4月1日,乙的财产代管人丁向甲表示准备还钱,问此时甲、乙之债的诉讼时效期间何日到期?

答案:2003年4月1日

甲乙是兄弟,1983年8月15日父母去世留有房屋4间,遗嘱上说甲、乙各分2间。乙当时在国外不知情,甲占有全部房产。2002年9月9日乙回国后才知此事。

问:乙至迟应于何时起诉甲能获得法院支持?

2003年8月15日

第五节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一、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一)概念与特征

1.概念

——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2. 特征

(1)公权性;

(2)强制性;

(3)程序性。

(二)重要原则

1.辩论原则

2.处分原则

(三)基本制度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四)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没有约定仲裁;

6.没有重复起诉。

五)法院的判决与裁定

1.解决的问题不同;

2.发生的阶段和数量不同;

3.采用的形式不同;

4.是否可以上诉不同。

二、仲裁基本制度

(一)仲裁概述

是指发生争议的各方当事人依照事先约定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并由其对争议依法作出具有约束力裁决的一种活动。

(二)仲裁机构

(三)申请仲裁的条件

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受理的范围;

4.受理仲裁的仲裁机构有管辖权;

(四)仲裁协议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法;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行为;可变更可撤销行为;表见代理

二、简答题

1.简述法的特征

2.简述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3.简述特征

4.简述代理的特征

5.简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6.简述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7.简述判决与裁定的差异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年制定的宪法。 6.(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11.增值税属于( )。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与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实体法与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就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就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就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与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就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就是(C )。 A、行政法就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就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就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就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2019年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法律基础知识题库2020

2019年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法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拟真试卷

法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拟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法的( )在于制裁、惩罚违法犯罪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成员的安全感。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 .教育作用 D .强制作用 2 .法律关系是一种( )。 A .物质关系 B .思想关系 C .社会关系 D .意识关系 3 .( )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且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A .成文法 B .根本法 C .宪法 D .普通法 4 .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一般法和特别法 C .国内法和国际法 D .实体法和程序法 5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 .党中央 B .国务院 C .广大人民群众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适用我国法律( )。 A .一律 B .一般 C .可以 D .不能 7 .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8 .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 A .法律编纂 B .法律制定 C .法律整理 D .法律汇编 9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 A .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指引作用 10 .根据( )不同,可将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A .法的制定和实施的主体 B .法所创制和表达的形式 C .法所规定的内容 D .法的调整范围 11 .一个国家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该国的( )。 A .国情、文化传统 B .国情、政体和文化传统 C .国体、政体和文化传统 D .国体、政体 12 .法的适用( )是产生、变更或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或者对一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实行制裁。 A .主体 B .活动 C .活动的内容 D .结果 13 .法律是( )。 A .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的 B .从奴隶社会开始产生后永远存在下去 C .从奴隶社会开始产生,到共产主义社会消亡 D .从原始社会开始产生,到共产主义社会消亡 14 .我国现行宪法是(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A .1978 年 B .1982 年 C .1985 年 D .1988 年 15 .我国宪法第31 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决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犯罪现象从无到有,逐年递增,人民法院对于网络犯罪科以刑罚。这说明( )。 A .法律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B .科技进步改善了法律的调整机制 C .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确认 D .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造成的社会危害法律会加以制裁 17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B .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D .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8 .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是指( )。 A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B .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C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 .法律制裁和法律监督 19 .下列职权中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的是( )。 A .解释法律 B .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 C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D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 )。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权利的是( )。 A .继承权 B .选举权 C .休息权 D .物质帮助权 22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行政法 23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殊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 )。 A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 .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4 .我国的政体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5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 A .基本法律 B .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 .行政法律 D .行政规章 26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 B .法律可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 C .法律具有强制力 D .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27 .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主集中制 D .政治协商制度 28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时,其行为不符合《中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百度文库专用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A宪法B民法 C刑法D行政法【】 2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A法律编纂B法律制定 C法律整理D法律汇编【】 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能范围的是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 D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政治权利B监督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D人身自由权利【】 6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是 A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拒不赡养年迈、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 C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情况中,行为人不受行政处罚的是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B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法学基础知识#》开放本科补修课程期末复习指导及模拟试题(春)

《法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2018春] 2018年6月教案科转自省电大在线学习平台 适用班级:10春法学本科 《法学基础知识#》开放本科补修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 一、期末考试要求: 1、认清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教案目的。 2、全面复习,重点掌握基本原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民法基本原理及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二、组卷原则: 根据本课程综合性及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和教案要求,特对本课程的考试复习内容作“领会”、“识记”、“应用”不同层次的划分。“领会”的部分作为一般了解的内容;“应用”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识记”的部分作为基本考核内容。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考核能力层次: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种。 三、试卷类型:: (一)法学专业试卷类型: 1、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4、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二)法学专业(行政执法方向)试卷类型: 1、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3、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4、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考核形式:开卷,百分制。 五、答题时限:90分钟。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法的定义及其特征,法的渊源(包括我国法的渊源),法律部门及其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法的效力,法的产生及其历史类型,法系,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与立法程序,法律规范及其结构和种类,法律关系的特征及构成要素,法的实施及方式,违法、法律责任的构成及特点。 (二)考核要求 了解:法的效力,法的产生及其历史类型,法系,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与立法程序,法律规范及其结构和种类,法的实施及方式。 掌握:法的定义及其特征-P4,法的渊源-P7(包括我国法的渊源-P8),法律部门-P12及其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P13,法律关系的特征-P35及构成要素-P36,违法-P44、法律责任的构成及特点-P46。 二、宪法学 (一)考核内容 宪法的特征,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及其职权。 (二)考核要求 了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及其职权。 掌握:宪法的特征-P49,我国的国家性质-P58、政权组织形式-P62、国家结构形式-P63,我国的选举制度-P6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P4-P73,我国的国家机构-P80。 三、行政法学 (一)考核内容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行政法的渊源及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及抽象行政行为和具有行政行为,行政违法与行政救济,国家赔偿法。 (二)考核要求: 了解:行政法的渊源,行政违法与行政救济,国家赔偿法。 掌握: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P99、基本原则-P102,行政法律关系-P,行政法的主体-P104,行政行为-P111,行政行为的概念-P111及抽象行政行为-P114和具有行政行为-P116。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 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 一般 C.可以 D.不能 4. 法律(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 (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 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 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 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 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 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 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 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 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 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 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15.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 的,商标局应当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公告(A)的商标。 A.使用在先 B.申请在先 C.申请在先并且使用在先 D.设计在先 16.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D)。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 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C.可以不负责偿还 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 17.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B)。 A. 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B. 只能成为法律明文规定可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的主体 C. 不能成为任何犯罪的主体 D. 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8.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B)处罚。A.可以免除B.应当减轻C.可以减轻D.应当从轻 19. 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 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B)批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共中央政法委 20. 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A)。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题型(一) (绪论、1-4章) 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因为刑法是法律,所以,法律就是刑法。(X) 2、不同的文明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制度。(V) 3、中华法系的母法是以唐、明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V) 4、法律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X)| 5、在我国,“人民”的概念内涵就是“公民”。(X) 6我国的其它一切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V)厂 7、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是有明显界限的。(X)「 8、学习法律理论的目的就是避免自己不犯罪。(X) 9、法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V ) | 10、只要立法完备,就可以规定所有需要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X ) 11、县级人大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X ) 12、法的实施的最终目标是法的实现。(V ) 13、法的适用只能由司法机关来开展,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司法权。 V 14、在强调法治的今天,还须以德治辅助法治、以德治支撑法治。(V ) 15、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V 1 16、有法不一定可依,违法不一定必究。(X ) 17、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发展观,才可能齐国的法制建设。(V ) 18、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V ) 19、社会主义民主只要有制度作保证就必然可行。(X ) 20、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是平等的。(X ) 21、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所以,我国是最早立宪的国家。 (X ) 22、在法治国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V ) 23、在我国,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 V ) 24、我国宪法把休息权赋予了所有公民。(X ) 25、行政法已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X 26、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变动性,需要经常废、改、立。(V ) 27、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法律地位。(V 28、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力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优越地位。(V 29 ?行政法律关系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主体之间能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相同。(X) 30.国家公务员主要特征之一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人员。所以,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工勤人员。(V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C】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行政法 2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D】 A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 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 我国的政体是【C 】 A 民主集中制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4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 A 秘密投票的原则 B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D 代表不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的原则 5 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C】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6 公民甲驾驶车辆闯了红灯,交警对其处以200 元罚款。交警的行为属于【B】 A 抽象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 C 被动行政行为 D 非要式行政行为 7 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的证据,才可作为定案证据。这体现的是诉讼证据的【C】 A 客观性特征 B 关联性特征 C 合法性特征 D 排他性特征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B】 A 经理 B 股东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9 某商场经营者拒绝答复消费者就商品性能提出的询问,该商场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D】 A 自主选择权 B 公平交易权 C 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D 商品真实情况知悉权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障法是指【B】 A 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 调整关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 调整婚姻家庭包括人身关系和由此产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 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D】 A 公平原则的要求 B 平等原则的要求 C 等价有偿原则的要求 D 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的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期末考试试卷(二)

《法律基础知识》考试试卷(二) 一、项选择(每题1分,共11分) 1、我国现行宪法第一条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人民政府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 B、公民 C、选民 D、居民 4、、我国在()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A、1999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5年 5、、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有() A、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6、支付违约金只适用于() A、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B、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C、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D、对人身权的保护 7、在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系列的是() A、生命权、监护权、名称权、名誉权 B、健康权、配偶权、隐私权、名称权 C、生命权、亲属权、名誉权、荣誉权 D、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 ※8、王某1986年1月出生,1999年4月在一次实验中违纪损坏学校物理仪器一台,对此应由()承担民事责任 A、本人 B、监护人 C、教师

D、学校 ※9、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 A、防卫过当 B、正当防卫 C、故意犯罪 D、假想防卫 10、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之一,是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 B、由专门委员会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数票通过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议案,全国人大半数以上的多数票通过 D、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 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 11、以下属于减刑的有() A、甲被判无期徒刑,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减为有期徒刑20年 B、乙被处罚金5000元,因其经济困难,法院将其罚金减为2000元 C、因丙的主刑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20年,法院将剥夺其政治权利的期限减为10 年 D、丁死刑缓期执行刑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2、根据我国宪法第五条的规定,()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A、一切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乡规民约 13、广义的人身自由包括() A、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住宅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行政主体包括()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立法机关 15、我国三大诉讼为() A、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民事诉讼 D、公诉 16、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C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B )适用我国法律。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 4.法律( A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 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C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 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 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第一讲 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 法的特征。1、制定或认可2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3 、强制性4 、普遍性5 、程序性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体: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人的身体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和搜查,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住宅不受非法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利、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受教

育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二、三讲 民法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和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侵权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第四讲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规定。 第五讲 法定继承,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最新书记员法律知识基础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书记员法律知识基础考试题库28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参考答案:D】人民法院对于下列何项应采取“决定”的形式。 A.有关撤诉的事项 B.有关中止和终结诉讼的事项 C.有关移送或指定管辖的事项 D.有关回避的事项(BC11.下列各项原则中,属于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是 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B.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C.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 D.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某县公安局对林某违法作出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林某向某市公安局申请复议,某市公安局违法作出拘留7天的行政处罚,为此()(1、2)(1)某县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3天的责任(2)某市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4天的责任(3)某县、市公安局共同赔偿拘留7天的责任(4)某市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7天的责任 3.甲为工商局干部,乙为公安局干部,两人共同违法作出没收李某财产的决定,为此()。(2)(1)甲乙共同赔偿(2)工商局与公安局共同赔偿(3)甲乙分别赔偿(4)工商局与公安局分别赔偿 4.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张某录像机的决定,张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为此()。(2)(1)应由某行政机关赔偿(2)张某不能主张行政赔偿(3)由行政机关与张某共同承担(4)减轻行政机关的赔偿责任 5.某甲因调戏妇女被带到派出所,有一警察从外面进来,看到某甲态度不好,便踢了某甲一脚,却造成某甲脾脏破裂。为此()。(2、4)(1)该警察所在的派出所应对某甲承担赔偿责任(2)该警察所在的公安局应对某甲承担赔偿责任(3)某甲自行承担(4)对某甲实行国家赔偿后,对该警察实行追偿 6.【参考答案: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两个月 D.三个月 7.【参考答案:ABCD】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政机关的行为提起的诉讼。 A.行政指导行为 B.重复处理行为 C.刑事侦查行为 D.调解行为

2020年法律基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0题)

2020年法律基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0题) 1、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下列(BC )情形下可以停止执行。 A.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规章规定停止执行的 2、行政行为有下列哪些情形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ABCD ) A.主要证据不足的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的 3、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作出处理正确的是 (ABCD )。 A.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 理 B.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 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C.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D.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 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

申请材

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4、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行政强制执行,应当提供下列(ABCD )材料。 A.强制执行申请书 B.行政决定书及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C.当事人的意见及行政机关催告情况 D.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情况 5、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ABCD )。 A.职责 B.范围 C.条件 D.程序 6、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有(AB )。 A.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仲裁机构 7、行政诉讼被告的认定规则包括:(ABCD )。 A.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处于行政主体地位 B.被诉行政行为依法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C.被诉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上确已成立 D.经人民法院通知应诉 8行政诉讼的证据种类包括:(ABCD )。 A.视听资料 B.电子数据 C.勘验笔录 D.鉴定意见 9、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范围包括: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

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