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知识点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 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 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
观之上古,验之当今,参以人世,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过秦论(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 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 能与之争(强盛)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 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 侯已困矣(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 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 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 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 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 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 的下场。
《伶官传序》课件_(共38张PPT)

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 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 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 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 下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 灭亡。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 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 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 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在史学方 面,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 《新五代史》。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学习了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谈谈你 对“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 溺”的理解,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 点,表达你的看法!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 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 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 事。查理准备与对手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 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 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 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 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总 提出论点: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起 分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说
总 结
分 反面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说
得出结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示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 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 而乱政的史实,借古讽今,讽谏 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 鉴。
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叫做伶官。
《五代史 伶官传序》ppt课件40张

一般属官 用 猪、羊各一头
用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梳
理 走在前面
祭告 状语后置,省略句
文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以锦囊盛(之)
意
等到
收藏
·
第 二 译文:这之后出兵作战,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 段 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
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作者简介
欧阳修 (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 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 荻画地作书。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 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难道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梳 推究
人的作为
理 文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意
……的原因 和
·
第 一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 段 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
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文本分析 第一段
1.文章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 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
2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 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 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3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 唐的衰亡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伶官传序知识点》课件

伶官传序中的语言、修辞和叙 事技巧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借 鉴和灵感来源。
伶官传序的主题和情节可以作 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丰富作品 的内容和思想深度。
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伶官传序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伶官传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伶官传序中的故事和人物可以作为思想教育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和文化 。
倒叙与插叙结合
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交代庄宗的败局,再逆推其盛衰兴 亡的原因,其中又穿插对庄宗性格的描述和关键事件的详 细叙述,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了有详有略的叙述,重点突出 庄宗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和重要人物,使叙事更紧凑有力 。
以史论史
文章将史实与议论相结合,通过对庄宗得失天下的分析, 引出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思 想深度。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社会治理
伶官传序中的治理理念对 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强调公正、公 平和秩序。
文化多元
伶官传序所代表的文化传 统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多元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助 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媒体责任
伶官传序中伶人形象的塑 造对现代媒体的责任感提 出了要求,媒体应承担起 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
05 伶官传序的实践应用
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伶官传序作为一篇历史性文章, 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通过伶官传序,可以了解当时的 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
。
伶官传序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作 为历史研究的案例,为研究提供
实证和理论支持。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伶官传序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 式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
语言特色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26张

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做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借古讽今,就伶官乱政 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希望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
写作特点
①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 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 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 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療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清代唐文治:以“盛”“衰”二字作主,首段总冒。中间一 段“盛”,一段“衰”,末段以“方其盛也”、“及其衰也”作 封锁,所以不觉板滞者,由丰神妙绝,皆出天籁,随意点染,故 能化板为活。
——文脉
文本探究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 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 人,叫伶官。
传: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 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名→动,用盒子装 名→状,在夜里 名→状,向东面 使动用法,使…兴盛
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名,细微的地方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写作特点
①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 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 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 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療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清代唐文治:以“盛”“衰”二字作主,首段总冒。中间一 段“盛”,一段“衰”,末段以“方其盛也”、“及其衰也”作 封锁,所以不觉板滞者,由丰神妙绝,皆出天籁,随意点染,故 能化板为活。
——文脉
文本探究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 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 人,叫伶官。
传: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 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名→动,用盒子装 名→状,在夜里 名→状,向东面 使动用法,使…兴盛
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名,细微的地方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PPT优秀课件

•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 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
特别史料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 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 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 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 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 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 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 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 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 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 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 负重。
课 文 朗 读
自读课文,思考
❖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原话回答)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2、作者得出此论点的依据(论据)是什么? ❖ 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 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
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 天命,岂非人事哉!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 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 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 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 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 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 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 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 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
特别史料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 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 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 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 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 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 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 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 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 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 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 负重。
课 文 朗 读
自读课文,思考
❖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原话回答)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2、作者得出此论点的依据(论据)是什么? ❖ 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 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
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 天命,岂非人事哉!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 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 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 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 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 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 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 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伶官传序》复习课件

主题思想
01
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与人事的关系。
02
论证方法
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对比论证盛衰之理。
03
主题思想的意义
警示统治者要居安思危,不能因功成而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和勤勉的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个人行为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
03
文章艺术特色分析
叙事手法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先提出论点,再从头叙述庄 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这样的叙 事手法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描述:文章中强调了天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时也强调 了人的主观努力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分析: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人对天命和人事关系的深刻认识 ,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文化内涵:国家兴亡的教训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描述:文章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历史故事,总结了国家兴 亡的教训,强调了统治者应该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提供历史借鉴
通过对《伶官传序》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政治、 社会状况,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
揭示历史规律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为 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THANKS
欧阳修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曾官 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要职,对北宋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
02
文章内容梳理
文章结构
01
开篇提出论点
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的观点,强调国 家兴衰与统治者个人行为的关
系。
02
中间论证
通过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 实,阐述盛衰之理。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31张

延伸拓展
而唐太宗吸取前人教训,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迎来“贞 观之治”,名垂青史。 齐威王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兴利除弊,换来了诸 侯“皆朝于齐”的盛世局面。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复国,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三千越甲竟吞吴,报仇雪恨。
所以,兴衰成败,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延伸拓展
五代史伶官传序
知人明史,引发思考
雨果:“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 来对过去的反映。” (《笑面人》)
余秋雨:“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 随和又自尊。” (《艺术创造工程》)
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 历史长河中前行。一千年前的欧阳修也用他的方式 编纂了前人的历史《新五代史》,并在千古名文 《伶官传序》中向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他想 对我们说什么呢?
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
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 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 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写作背景
欧阳修为何写伶官传,还得从五代开始讲起。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 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 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 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 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初步朗读,理解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后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介后
4、而告以成功
介后
•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 六、翻译
•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 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 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
2、不知所归失之者
和,介词
2、与尔三矢
给,动词
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表祈使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伶官传序知识点
• 名作动
1、函梁君臣之首
•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 仇的志向啊。 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 翻译: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 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 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
伶官传序知识点
• 判断句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被动句 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省略句 1、盛(之)以锦囊 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3、而告(之)以成功
• 倒装句
1、请其矢,盛以锦囊。 介后
伶官传序知识 点
• 古今异义
• 1、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 失 人的作为
• 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属官 •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 3、负而前驱 往前走
4.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不好 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用盒子装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探求,考察
• 名作状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
2、苍皇东出 向东
3、负而前驱 前 向前
• 使动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兴 盛,使……灭亡
• 动词作名词
•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 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
乱
• 通假字
•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伶官传序知识点
• 盛 1、盛衰之理 兴盛
2、意气之盛 旺盛 3、盛以锦囊 装入 4、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 能与之(强盛)
•告 • 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诉 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伶官传序知识点
•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