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5)《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 的中心论点:“_盛__衰___之__理__,__虽___曰__天_,命_,__岂___非__人__事__哉____,______________! ”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6)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_满__招__损___,__谦_,得_益__________” 揭示了人不应骄傲自满而应谦虚谨慎的道理。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极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
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 √ )
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主___要__指__政__治___上__的__得__失________今义:人情事理;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___词__“__所__”___与__介__词__“__以___”__组_ 成固定词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归
[教材梳理]
(1)而皆背晋以归梁(《五代史伶官传序》)
动_词___,__归__属__,__归依
(2)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_动__词__,__女___子__出嫁
(3)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归宁,出嫁的_女__儿___回__娘__家__探望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
少牢。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 ) 3.入于太庙[太庙:帝王的祖庙,天子为祭祀其祖先而兴建的庙宇。]( √
)
4.《书》曰[《书》:《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
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
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章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

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含答案)

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含答案)

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2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人事()②原()③所以()④世言() ⑤与() ⑥其()⑦乃() ⑧从事() ⑨驱()⑩纳()2.理解性默写《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方()②系()③组()④函() ⑤仇雠() ⑥一夫()⑦应() ⑧抑() ⑨本()⑩迹() 举()4.理解性默写①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重点实词梳理1.(1)恨义项例句①此三者,吾遗恨也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2)非义项例句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③非礼勿视(《〈论语〉十二章》)④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⑥讥评,责难,认为不对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3)顾义项例句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③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⑤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⑥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屈原列传》)⑦难道,反而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汉书·季布传》)(4)负义项例句①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④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⑤凭借,倚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⑥舍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5)盛词语例句意义盛①盛衰之理②请其矢,盛以锦囊③故方其盛也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兰亭集序》)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人事岂非人事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②意气其意气之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③前驱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3.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函梁君臣之首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燕王吾所立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③盛以锦囊5.文化常识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________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doc

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doc

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doc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又名《礼制传序》,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司马迁所著,时所为礼乐制
度而撰写的一部史书,也是先秦重要古籍之一,全书共八篇,为山海经·五行传(《春秋》“的后六篇)的续作。

重点字词逐个解释:
伶官传序:“伶官传序”,又名“礼制传序”,是中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书,主要
记述当时的礼乐制度相关内容。

齐国:齐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下函谷地,约公元前
7世纪至前3世纪存在。

司马迁:司马迁(公元145-公元86),西汉时期史学家,齐国古代史家,代表作有《史记》、《老子》、《吕氏春秋》、《国语》等。

山海经·五行传:山海经·五行传,又称“五行传”,是《春秋》六篇中的一篇,主
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地理、礼仪、太学等内容,是古代礼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是中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书,主要记录古代齐国礼乐制度,由八部分
组成,是中国古代重要古籍之一。

全书内容以天文、地理、礼仪、太学等为主,是山海经·五行传的续作,也是古代礼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司马迁不仅是作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广泛用于学术研究和古代地理知识的记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作文素材、文化常识、名句默写)

《五代史伶官传序》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作文素材、文化常识、名句默写)

《伶官传序》晨读晚背资料汇编(课文重要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与运用、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人的作为)哉!愿(作动词,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坦言(世人说)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给)尔三矢,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丛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躯(奔驰,快跑),及凯旋而细(收进,收藏)之。

方(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再(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他鲤(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二本(一个人)夜呼,乱者四座(响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理.(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其成败之尊(踪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得益J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故方其盛也,举(全,整个)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人生的祸患常常是由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也多为他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岂(难道)独伶人也哉?二、作文素材提炼1、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完整版)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人的所作所为推究……的原因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把箭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归附给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匚一定你的官员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羊、猪各一背着胜利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正捆绑绳子用匣子装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L者四应, 急急忙忙的样子看直到仇敌在夜里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口知所归,至于誓天断急急忙忙的样子看直到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多么推究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忧患辛劳使.... 兴盛安逸享乐使 ..... 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全没有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被从被溺爱的东西哉?【知识点】通假字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2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2•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刖:向前2•仓皇东出东: 向东3.夫夜呼夜: 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 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2. 泣下沾襟泣:泪水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舌L:作乱形容词作名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数词活用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情⑷古今异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3.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⑸(今义)最初的;本来4. 系燕父子以组组:(古义)丝带,这里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量词;合成一体;小单位重点实词•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3•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5•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重点虚词•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2. ............................................................................................................................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 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文言句式•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以锦囊盛)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固定句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5、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寓意/主旨】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

《伶官传序 》学习笔记

《伶官传序 》学习笔记
• 答案①满招损 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②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⑧,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③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
④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以兴国,逸豫⑨可以亡身,自
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 其盛也,举① 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 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 祸患常积于忽 微②,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③, 岂独④伶人也 哉?
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⑤,不 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 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 失之易欤?抑⑥本⑦其成败之迹
• ③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五代史伶官传序》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对“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举:全,整个 ②忽微:极小的事 ③溺:沉湎,无节制 ④独:只是
• (2)名句填空 • ①《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②当庄宗处于兴盛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当他衰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而身死国灭。作者运用对 比,以总结历史教训。 • 答案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②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
锦囊,负而前驱⑥,及凯
旋而纳⑦之。
(第3段)方①其系②燕父子以组 ③,函④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 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 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 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⑤,不 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 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 失之易欤?抑⑥本⑦其成败之迹 ⑧,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 以兴国,逸豫⑨可以亡身,自 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盛衰兴废:兴盛和衰微,指人事的发展兴亡。

2.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

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3.谋事在人:谋求事情能成功,需靠自己努力。

4.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5.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6.锦囊还矢:谓凯旋告捷。

7.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8.誓天断发:断发向天起誓。

9.指天誓日: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

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10.泣下沾襟: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

11.泫然泣下:泫然,流泪的样子。

泣,眼泪。

伤心地流下眼泪。

12.满招损,谦得益:骄傲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的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14.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谦虚,虚心,不自满。

谨慎,慎重,小心。

对人虚心,办事小心。

15.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6.逸豫之心:谓贪图安逸的思想。

17.一豫一游:豫,快乐。

游玩快乐。

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18.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19.祸积忽微:灾祸产生于疏忽大意。

20.流溺忘反:犹言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二、文化常识1.《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的历史。

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2.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引言”、“前言”等类的序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属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议论文。

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

《伶官传序》复习课件

《伶官传序》复习课件

主题思想
01
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与人事的关系。
02
论证方法
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对比论证盛衰之理。
03
主题思想的意义
警示统治者要居安思危,不能因功成而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和勤勉的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个人行为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03
文章艺术特色分析
叙事手法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先提出论点,再从头叙述庄 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这样的叙 事手法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描述:文章中强调了天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时也强调 了人的主观努力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分析: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人对天命和人事关系的深刻认识 ,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文化内涵:国家兴亡的教训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描述:文章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历史故事,总结了国家兴 亡的教训,强调了统治者应该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提供历史借鉴
通过对《伶官传序》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政治、 社会状况,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
揭示历史规律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为 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THANKS
欧阳修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曾官 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要职,对北宋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
02
文章内容梳理
文章结构
01
开篇提出论点
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的观点,强调国 家兴衰与统治者个人行为的关
系。
02
中间论证
通过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 实,阐述盛衰之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姓名班级
一、文学常识
<<伶官传序》作者,字,号、,北宋著名的、,著有,并编写两部史书,《》、《》本文选自。

二、古今意义字
1、岂非人事哉()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负而前驱()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其意气之盛()
6、及其衰也()
三、词类活用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
4、仓皇东出()
5、抑本其成败之际()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7、祸患常积于忽微()
四、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5、不知所归()
6、抑本其成败之际()
7、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8、此三者,吾遗恨也()
9、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五、一词多义:
1.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
④若水之归下也( )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2.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乱易整,不武()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
3.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 )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梁,吾仇也。

()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而告以成功()
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祸患常积于忽微()
七背诵默写
1、盛衰之理,,。

2、满招损,。

3、,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八、翻译
1.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4、其后用兵,则遣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先王,而告以成功。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也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