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2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本知识要点梳理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本知识要点梳理课件
浪漫主义手法(末段):
①诗歌最后一段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 孔雀徘徊遥相呼应,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 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 婚姻的向往。②最后两句劝喻世人,点出本诗旨意。
第一单元——《蜀道难》
全诗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 抒情的变化起到的作用:
第二单元——《秦腔》
从整体层次上来说,这个场面描写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主要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①作者先写“面”一一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虽然条 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 ②再写“点”一一刻画叫骂、准备夜餐等细节,表现了 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第二单元——《秦腔》
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鲜明,试结合下面的片段简要分析。
第三单元——《陈情表》(课本必背) 高频考察句: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第三单元——《项脊轩志》(考纲必背) 高频考察句:
①突历史上蜀道不 可逾越的险阻
②映来衬行人入蜀 的艰难 ③凸显危困之状 如在眼前 ④渲染羁旅之愁 和蜀道苍凉的气氛
⑤极言山高壁险
第一单元——《蜀相》
结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分析借古抒怀这一 艺术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 的一生。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 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 危的贤相形象。怀古是为了鉴今,诗人写作此诗时,安 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忧 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 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 诸葛亮的敬慕之情,这一历史人物身上寄托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知识点全梳理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知识点全梳理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上古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于上古诗词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知识点全梳理,对于学生的诗词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统编版教材中涉及到的上古诗词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以便于学生对上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

二、《诗经》知识点梳理1. 《诗经》的概况:《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成为后世诗文创作的重要源泉。

2. 《诗经》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诗经》的作者多为先秦诸子和诸侯,如《周南》作者为孔子,《国风》为周朝各诸侯国的君王和贵族。

3. 《诗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诗经》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三、《楚辞》知识点梳理1. 《楚辞》的概况:《楚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以其瑰丽的艺术形式和奔放的思想风格而著称,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楚辞》的代表作及作者:《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屈原;《九歌》是《楚辞》的另一代表作,作者是宋玉。

3. 《楚辞》的思想与艺术特点:《楚辞》的作品在形式上追求音乐和韵律的美感,内容上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生命运四、《古文观止》知识点梳理1. 《古文观止》的概况:《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散文集大成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2. 《古文观止》的选材与风格:《古文观止》的选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是我国古代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

3. 《古文观止》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古文观止》选取了从先秦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大量杰出作家的作品,包括司马迁、刘向、韩愈、欧阳修等。

五、总结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古诗词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诗经》、《楚辞》和《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的梳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上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教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板块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板块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板块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摘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下古诗文教学需要强调学生自主积累、梳理与探究。

教学设计首先要引导学生独立积累.提高学生逐步梳理的能力;其次,创设典型的情境,在设身处地的情境中实现主动积累、梳理与探究;最后,设置自主多样的任务活动,引领学生主动、高效地积累、梳理与探究。

在集腋成裘、熟读精思的过程中,通过积累文言词汇、文言句式,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灵活积累逐步梳理多样探究语言情境教学模式“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是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核心概念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的重要一项,贯穿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积累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初步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使用规律,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力,提高语言研究、发现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这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相映照,可见它在语文教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一理论阐述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注学生语言积累及语感和思维发展”要求的继承和扩延。

但由于教育教学、高考体制的改革对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教学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当前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在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以2020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为出发点,探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究教学策略的原则(一)重视积累,逐步梳理1、引导学生灵活积累古诗文学习中的积累,需要通过对古诗文材料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保持、运用,使之转化为新经验、新语言材料,并形成良好语感。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三)改进措施
1.针对课堂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2.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诗词结构及韵律:古代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复杂,学生难以短时间内掌握。
(3)诗词意象及修辞手法:学生对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了解不多,难以分析诗词的表达效果。
(4)诗词鉴赏能力:学生缺乏诗词鉴赏的经验,难以独立分析、欣赏古代诗词。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互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诗词背景知识: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
2.诗词结构分析:分析《念奴娇过洞庭》的韵律特点、词牌格式,了解其严谨的结构。
3.诗词意象及修辞手法:解释诗词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诗词鉴赏方法: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何抓住诗词的主题、理解意象、感受韵律等。
10.诗词应用实践:通过创作、表演、赏析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板书设计
①诗词背景:《念奴娇过洞庭》作者杨万里,宋代著名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豁达人生态度。
②诗词结构:《念奴娇过洞庭》采用词牌格式,具有严谨的结构,分为上片和下片。
③诗词意象:《念奴娇过洞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洞庭湖”、“月光”、“清风”等,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色。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状态。

记背手册05: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记背手册05: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记诵手册05 统编版(选必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文常目录选择性必修下册 (1)1*《离骚》(节选)【第三段】战国.楚.屈原 (1)2*《蜀道难》唐.李白 (3)3*《蜀相》唐.杜甫 (4)4*《陈情表》西晋.李密 (6)5*《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 (11)6《孔雀东南飞并序》 (14)7《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18)8《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渊明 (25)9《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31)10《石钟山记》宋.苏轼 (34)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离骚》(节选)第三段战国·楚·屈原一、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忧愁苦闷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5.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6.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二、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今义:技艺巧妙。

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

今义:经济困难5.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6.自前世而固然古义:本来这样。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

转折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古义:高耸的样子。

今义: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可危)。

古义: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的样子(光怪陆离)。

三、重点词语1.谇:谏争。

替:废弃,贬斥。

謇朝谇而夕替2.偭:背向,引申为违背。

偭规矩而改错3.溘:突然,忽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4.尤:责骂。

攘,忍受。

忍尤而攘诟5.伏:守,保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约束鸷鸟之不群兮合群2.名词作状语謇朝谇而夕替在早上,在晚上既替余以蕙纕兮用香蕙3.动词作名词谣诼谓余以善淫淫荡的事4.形容词作名词何方圜之能周兮方枘和圆凿5.为动用法哀民生之多艰为……哀痛伏清白以死直兮为……而死6.使动用法:屈心而抑志兮使……受委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使……缓行7.形容词作动词固前圣之所厚推崇,看重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加高,加长五、重点虚词之: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固时俗之工巧兮/鸷鸟之不群兮/何方圜之能周兮/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岂余心之可惩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又申之以揽茞代词,我亦余心之所善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固前圣之所厚助词,的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六、句式1.宾语前置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代词作宾语)2.定语后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之”作标志)3.状语后置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谣诼谓余以善淫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乎”相当于“于”)4.被动句謇朝谇而夕替(意念被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意念被动)2*《蜀道难》唐·李白(一)通假字匪通“非”(二)古今异义1、危古义:高。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大全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古诗文背诵,这类题目几乎是送分题,但是前提是大家能把必背文章熟记于心。

高二年级必修二语文背诵篇目

高二年级必修二语文背诵篇目

高二年级必修二语文背诵篇目(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年级必修二语文背诵篇目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年级必修二语文背诵篇目》,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年级必修二语文背诵篇目篇一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二 《氓》《孔雀东南飞》《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一、通假字1.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犹可说也 “说”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 古义: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指年龄。

三、一词多义1.将⎩⎪⎨⎪⎧①将.子无怒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③呼儿将.出换美酒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⑤项燕为楚将.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愿,请)(扶持,扶助)(拿,取)(率领)(将领)(将要)2.靡⎩⎪⎨⎪⎧ ①靡.室劳矣②故天子诸侯无靡.废之用③望其旗靡.(没有)(奢侈,浪费)(倒下)3.载⎩⎪⎨⎪⎧ 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③怨声载.道④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朕在位七十载.⑥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动词词头,无实义)(乘坐,乘车)(满,充满)(负荷,承受)(年)(记载)4.言⎩⎪⎪⎨⎪⎪⎧ 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言.既遂矣④言.笑晏晏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⑥凡六百十一六言.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⑧静言.思之(说,说话)(预兆)(助词,没意义)(说,说话)(告诉)(字)(言论,著作)(助词,无意义)四、重要实词1.抱布贸.丝 交换,买或卖 2.来即.我谋 就 3.匪我愆.期 拖延 4.体无咎.言 灾祸 5.以我贿.迁 财物 6.无与士耽. 沉溺 7.女也不爽. 过错 8.总角之宴. 快乐 9.言笑晏晏.. 快乐的样子 10.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夙.兴夜.寐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2.三岁食贫. 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3.其黄.而陨 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数词作动词,不专心,有二心 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判断句)译文:他不是来换丝,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2.秋以为期。

(宾语前置句)译文:把秋天作为婚期。

七、名句填空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八、课内文化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2.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代指少年时代。

孔雀东南飞一、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2.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3.蒲苇纫如丝“纫”通“韧”,坚韧4.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5.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二、古今异义1.守节..情不移古义:忠于职守,遵守法度。

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2.妾不堪驱使..古义:使唤。

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3.共事..二三年古义:在一起过日子。

今义:在一起工作。

4.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5.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①值得怜悯;②怜悯;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一提。

6.勿复重纷纭..古义:麻烦。

今义:多而杂乱。

7.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感君区区..怀古义:真情挚意。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9.自可断来信..古义:媒人。

今义:寄来的书信。

10.承籍有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

今义:太监。

11.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12.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

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

13.明日..来迎汝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14.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15.生人..作死别 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的人。

16.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1.相⎩⎪⎪⎪⎨⎪⎪⎪⎧①儿已薄禄相. (相貌)②使子婴为相.(丞相)③吉人自有天相.(辅佐)④悔相.道之不察兮 (观察)⑤叶叶相.交通 (相互)⑥好自相.扶将 (偏指一方,她)⑦还必相.迎取 (偏指一方,你)⑧誓天不相.负 (偏指一方,你)⑨及时相.遣归 (偏指一方,我)⑩会不相.从许 (偏指一方,你)⑪登即相.许和 (偏指一方,她)⑫不得便相.许 (偏指一方,你)2.见⎩⎪⎨⎪⎧①相见.常日稀 (见面)②君既若见.录 (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 己怎么样)③渐见.愁煎迫 (表被动)④夜缒而出,见.秦伯 (拜见)⑤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出现)⑥见.燕使者咸阳官 (接见)3.故⎩⎪⎨⎪⎧①大人故.嫌迟 (仍旧)②故.遣来贵门 (特意)③知是故.人来 (旧,老)④故.作不良计 (故意) 4.会⎩⎪⎨⎪⎧ ①会.不相从许 (必定)②于今无会.因 (相会,见面)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会)④会.天大雨,道不通 (适逢,正赶上)5.适⎩⎪⎨⎪⎧①始适.还家门 (出嫁)②处分适.兄意 (依照)③适.得府君书 (刚才)④适.彼乐土 (到,往)6.为⎩⎪⎨⎪⎧①为.诗云尔 (作,写)②非为.织作迟 (是)③为.仲卿母所遣 (表被动)④始尔未为.久 (算是)⑤阿母为.汝求 (替,给)⑥慎勿为.妇死 (为了)7.何⎩⎪⎨⎪⎧①何.意致不厚 (哪里)②何.言复来还 (什么)③隐隐何.甸甸 (何等)④作计何.不量 (多么)⑤大王来何.操 (什么)8.且⎩⎪⎨⎪⎧①吾今且.报府 (将要)②且.暂还家去 (暂且)③臣死且.不避 (尚且)④四体康且.直 (表并列,又)⑤磐石方且.厚 (表并列,又)⑥年且.九十 (将近)⑦且.壮士不死即已 (表递进,而且)四、重要实词1.徒.留无所施 白白地 2.堂上启.阿母 告诉 3.何乃太区区.. 愚拙 4.便言多令.才 美好 5.阿母谢.媒人 婉言谢绝 6.否泰.如天地 好运气 7.渠.会永无缘 他 8.逆.以煎我怀 料想 9.于今无会因. 机会 10.幸.可广问讯 希望 11.赍.钱三百万 赠送 12.多谢.后世人 告诉 13.昼夜勤作息.. 偏义复词,劳作 14.便可白公姥.. 偏义复词,婆婆 15.我有亲父兄.. 偏义复词,哥哥 16.其日牛马..嘶 偏义复词,马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孔雀东南..飞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2.黄泉..共为友 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 3.昼夜..勤作息 名词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 4.中道..还兄门 名词作状语,在半中间 5.手巾..掩口啼 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6.朝.成绣夹裙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7.卿当日.胜贵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8.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取名9.谢家事.夫婿名词作动词,侍奉10.何敢助妇语.名词作动词,说话11.千万不复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2.又非君所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知13.逆以煎.我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14.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15.便利.此月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为仲卿母所遣。

(被动句)译文: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

2.亦自缢于庭树。

(状语后置句)译文:也自己吊死在庭院中的树上。

3.徘徊庭树下。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庭院的树下徘徊了好久。

4.渐见愁煎迫。

(被动句)译文:渐渐地被忧愁煎熬压迫。

5.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句)译文: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七、名句填空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4.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5.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八、课内文化常识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2.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3.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掌握,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曹、刘、孙三足鼎立时的著名战役都发生于这一时期,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

4.床:在古代也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5.初七: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6.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日。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7.青庐: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东汉至唐有此风俗。

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

一般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郎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

8.鸡鸣、黄昏、人定: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9.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10.秦罗敷:古代美女的通名。

“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11.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12.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在迷信中指所谓阴间。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

今义:①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俯察品类..之盛古义: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