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站操作说明 ()

地面站操作说明 ()
地面站操作说明 ()

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UA V地面站操作说明一.地面站的物理连接

二.地面站软件操作

(四种操作模式:A.航点飞行,B.速度模式C.归航D.扫描线航点任务)

A.航点飞行

1.打开地面站

2.地面站界面

3.加载地图

4.地图存储位置

5.打开地图(地图为bmp格式)

6.地图加载完毕

7.在地图上双击设定航点

8.打开编辑框

9.编辑框

10.右键手动修改航点信息

12.航点类型设置

14.航点速度设置

15.航点任务负载设置

16.航点坐标类型设置(#起飞点0点的坐标类型只能是绝对坐标,其他点的类型可以是相对坐标与绝对坐标,相对坐标是指相对于0点坐标来说的,如果0点之外的航点类型是相对坐标,0点的绝对坐标更改后,其他坐标类型为相对坐标的航点会相应的改变坐标。)

17.保存任务(任务为mis格式)

18.打开执行模式

19.执行模式(默认为【速度】模式)

20.上传任务(右下角显示上传任务点)

任务上传成功后,【航点】【归航】按钮变为可操作状态。

21.执行航点:点击【航点】,弹出【任务】对话框,选择航点

需要飞行的航点,可以在下拉框中任意选择。

选择航点,点击【确定】,执行航点飞行任务。此时,【航点】按钮显示为淡绿色,驾驶仪状态显示【飞往航点】

B.速度模式

执行航点飞行任务中,若想终止航点飞行任务,可以点击【速度】按钮切换。

自驾模式下,由航点模式切换到速度模式后,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飞机飞行动作。此时,遥控器也可执行相应的操作命令。(【关引擎】按钮尽量不要点,除非紧急情况下,飞机在地面时可点。)

C.归航:

飞机在任何位置,点击【归航】按钮后,飞机飞回【HOME】点。

D.扫描线航点任务

1.在规划模式下,先设定两个航点2点和3点,两个航点之间的连接线就是飞机扫描的方向。

2.右击选择【开始画扫描线】

3.选择设定画影线步长。

4.点击【确定】后,两航点之间连线变为灰色。

5.鼠标在地图上单击,框选扫描范围。

6.两次单击航点2后,出现【画影线生成】对话框,【确定】。

7.生成扫描线

8.保存任务

9.或者另存任务

10.扫描线任务执行步骤同【航点飞行】。※加载事先规划好的任务※

1.【任务】—【加载任务】

地面站使用说明

地面站使用说明 连接飞控 地面站与飞控有多种连接方式,最常用的是USB直接连接和通过数传电台连接。 ·使用USB直接连接,在地面站软件的左上角,选则串口号和波特率。串口号根据连接设备时windows分配的串口号而定,波特率选择115200。 ·使用数传电台连接操作与USB直接连接类似,不过需注意波特率选57600。 ·连接上飞控,会跳出获取飞控参数进度条,等待参数获取结束,即成功连接上飞控。 ·如果无法连接,做如下检查 飞控是否启动成功,飞控启动成功应有提示音,以及LED灯闪烁提示 波特率是否选着正确,USB直连为115200,通过数传电台连接为57600 串口号是否正确,设备驱动是否安装成功,可以在设备管理器查看 飞行数据 飞控连接后,可以在飞行数据界面对飞行数据进行监测。下图为飞行数据界面说明。

详细的HUD视图说明如下: 1.空速(如果没有接空速计则表示地速) 2.横向轨迹偏差与转弯速率 3.航向角,用于检查机头朝向是否正确 4.倾斜角,飞机姿态相关 5.数传电台信号强度 6.GPS时间 7.飞行高度 8.空速 9.地速 10.电池状态 11.人工水平仪 12.俯仰角度,飞机姿态相关 13.GPS定位状态 14.航点距离、航点号 15.飞行模式

飞行计划 简单航线规划 1.在地图上鼠标左键点击地图,可以添加新的航点,在下方的航点详情中生成对应的 航点详情。 2.在航点详情中选择航点命令,默认的命令WAYPOINT(移动到指定航点),常用的命 令有:TAKEOFF(起飞)、LAND(降落)、DO_CHANGE_SPEED(改变飞行速度)、DO_SET_CAM_TRIGG_DIST(控制相机拍照) 3.选择合适的高度,在地图上点多个航点,设计好飞行计划,并且添加起飞(TAKEOFF) 和降落(LAND)命令。 4.航线规划好后,点“写入航点”把航线任务写入飞控,写入后建议做个检查,点“读 取航点”从飞控中读取已写入的航线,确保写入无误。 5.提示:起飞点在地图上没有显示,因为起飞点没有坐标,只有高度,起飞点为飞机 摆放的点;降落点的高度为0,旋翼机降落为先以当前高度飞到LAND点坐标,到达LAND坐标后开始降落。

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管理规定(试行)

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本规定根据《中国民航总局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及《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制定。 1.2凡设置、运行、使用民航卫星通信网络设备的单位,均应遵守本管理规定。 1.3民航卫星通信网是指由民航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建设的专用卫星通信网络及在该网络中运行的所有卫星地球站。 1.4本管理规定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章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及管理原则 2.1民航卫星通信网的建设由民航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各地区管理局按规划组织实施和保障运行。 2.2民航卫星通信网络内各卫星地球站、各用户接 ~3一

口及路由的设置均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管理。 2.3民航卫星通信网络所使用的卫星转发器资源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组织获取、分配、使用及管理。 第三章卫星地球站建设程序 3.1根据业务需要,民航系统各单位或与民航系统业务相关的单位需建设卫星地球站加入民航卫星通信网络时,需根据附则一《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资料表》中的要求,按所在地区逐级(省局、管理局、总局)向民航通信主管部门进行申请,由民航总局批准其建站地点、建设规模及有关技术参数配置,有关设备采购参照民航总局有关要求进行。 3.2在新建地球站的项目批准后,各地应按附则一《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资料表》的要求,作出选址报告,经各管理局上报民航总局,批准后方可建站。 3.3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需对民航总局已经批准的或已建成的卫星地球站的地点、规模和有关技术参数进行调整时,需按3-2条的要求,重新上报民航总局。 一4一

各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民航总局批复的选址地点、规模和技术要求进行。 3.4地球站建设完成后,民航总局空管局将组织对其进行入网测试、检查,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并向有关部门办理了《无线电台执照》后方可加入民航卫星通信网运行。 3.5非中国民航用户,但与民航业务有关的部门需建设卫星地球站加入中国民航卫星通信网的,需与民航总局空管局协商,签定有关通信协议后方可建设、使用。 3.6新建卫星地球站的电测及入网测试,需由民航总局空管局认可的单位负责进行。 3.7每年一月份,各地区空管局对所辖区域内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扩容及业务量需求、发展设想进行一次调查,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总局空管局。 第四章卫星通信网运行管理 4.1民航总局空管局负责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和入网规定,进行网络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组织进行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 4.2民航卫星通信网内的各卫星地球站由所在地点 一5一 一

卫星地面站搬迁实施方案

卫星地面站搬迁实施方案

目次 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实施方案.. (3) 2.1系统组成 (3) 2.1.1系统组成 (3) 2.1.2系统搬迁详细清单(不含天线基座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施工方案概述 (3) 2.2.1方案一(推荐方案): (4) 2.2.2方案二 (10) 2.3系统调试测试 (13) 2.3.1通电检查及对星 (13) 2.3.2系统收发链路测试 (13) 2.3.3网管系统功能测试 (13)

1 实施方案 1.1 系统组成 1.1.1 系统组成 1.2 施工方案概述 短波电台、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安装在办公楼顶,卫星天线有2套方案。 1.2.1 短波天线、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 短波天线、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在办公楼楼顶架设。

图传天线1图传天线2图传天线3 短波天线 图1.短波天线、图传天线安装示意图 1.2.2 卫星天线方案一(推荐方案): 到办公楼旁空地实地勘察,从建设点往办公楼机房看,直线距离在30米左右,东南方向无遮挡(见图1),由于此地是开放式景点,防止人为损坏,天线基座由原来露出地面0.4米加高到2米,四周建围栏。由于卫星天线安装在室外,在为了防止卫星天线遭受直接雷击,在天线后方大于5米处安装一支独立的避雷针,使其保护的天线位于直击雷防护区(LPZ0B)区内,接收天线必须安装在保护范围内。置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卫星天线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可用圆钢将立柱和防雷网焊接起来,使天线与大地处于等电位状态。

卫星地面站安装

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 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通信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雷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机房火灾,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和从事通信防雷产品的生产制造商和经销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公用电信网的通信大楼、交换、接入网、传输、无线通信基站、IP网站、局域网、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通信局(站)的防雷电安全保护的管理。 第四条通信网上的通信局站、机房必须按规定安装防雷电安全保护系统。防雷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信息产业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信网上安装的防雷系统经验收合格后可并网使用。 第五条在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允许进网使用。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设计施工部门应选用检验合格的防雷产品。 第六条为保障通信网防雷性能的安全可靠,信息产业部对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和防雷系统实行定期检测制度;进一步完善通信网上雷电灾害调查制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电信运营商应遵照本办法,建立完善的雷电防御管理制度,各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领导对防雷安全负责。各级电信运营商应配合信息产业部和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的电信网防雷减灾调查。 第八条各地通信管理局负有监管本地区通信网络防雷减灾和安全生产的职责。负责组织对电信网上使用的防雷系统和防雷产品定期进行抽样检测和雷害调查,并将结果上报信息产业部。 第九条从事防雷产品和通信网上防雷系统检测的机构必须是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国家认监委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第十条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通信防雷技术支持单位配合信息产业部做好防雷产品标准符合性审查,配合各通信管理局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和通信网上防雷产品的抽查管理。 第十一条信息产业部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通信行业防雷减灾工作。对通过检测的通信防雷产品定期在网上公布。并组织对雷电灾害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通信防雷产品的要求 第十二条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第十三条通信网上所使用的各类防雷保护产品应符合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中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第十四条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符合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技术要求》规定。 第十五条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通过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测试方法》的测试。 第十六条通信局(站)选用的防雷产品应通过信息产业部审查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在网上公布。 第十七条通信防雷产品的生产制造商、经销商应保证通过检测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日常维护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电信运营商在新建、扩建、改建的通信局(站)的防雷工程验收过程中应当严格把关,经验收合格后,防雷装置才能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各级电信运营商应建立防雷管理检查制度,对雷电灾害造成的事故要做好专门调查、统计、分析及鉴定工作,要有明确的记录(包括损坏通信设备清单、雷害事故分析、处理报告等)。对雷灾事故要逐级上报,不得瞒报谎报。 第二十条遭受雷击事故或火灾的通信局(站),可委托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雷击事故做技术认定工作。 第二十一条重大雷击事故,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相关单位做好分析和调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维护人员应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对通信局(站)建筑物、构筑物、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异常变化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建立专门的防雷接地档案,保存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接地网、接地电阻及防雷产品安装的原始记录及日常防雷检查记录。 第二十三条通信局(站)内的电源用保护器的通流容量、安装位置、接地线径、接地线长短应符合标准要求,其SPD的保护模式应符合其供电方式。 第二十四条电源用第一级SPD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应检测其各类性能和显示是否正常,开关电源内的模块应每年用混合波雷电电涌测试仪检测其性能,检查其老化程度。信号、数据用SPD应检查其接地线是否可靠连接。 第二十五条通信局(站)要落实防雷接地日常维护工作。对于扩建、改建的通信局(站)需要检查新增设备是否连接。 第二十六条当监控系统发现防雷装置损坏或异常时,要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并更换,无监控系统时,应在雷雨后由维护人员进行人工巡检。 第二十七条各级防雷维护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 第五章通信防雷产品的检测管理

风雷USB飞行摇杆地面站使用说明书V1

风雷USB飞行摇杆地面站使用说明书V1.0 目录 一、地面站整体布局 二、主屏幕显示 三、第二屏显示 四、主菜单介绍 五、设备支持类型 六、按钮映射 七、对码设置与失控保护设置 八、输出模式 风雷盒子是一款代替传统模型遥控器,而使用USB飞行摇杆、USB游戏手柄、方向盘等即插即用的USB外设来遥控固定翼航模,四轴飞行器,车模,船模。让您获得接近真实的飞行体验。本产品包含一个地面站盒子,和8/10/12通道的2.4G接收机。

一、风雷盒子地面站布局图

二、主屏幕显示 ●信息栏左边显示的是计时器 ●信息栏右边显示的是电池电量 ●信息栏中间显示的是USB摇杆插入的状态 ●屏幕中间显示的是摇杆4轴数据 ●按菜单按钮【右】进入主菜单,按菜单按钮【下】进入通道信息屏 三、通道信息屏 ● CHANNEL,1~8通道数据 ● BTN,所有摇杆按钮检测 ●按菜单按钮【上】按钮返回主屏幕,按菜单按钮【右】按钮进入主菜单 四、主菜单介绍 菜单操作,选择“返回“按左右键返回上一级、上下选择菜单项、左右键改变菜单值

1、微调设置 ●选项一,微调针对的通道 ●选项二,微调的值 ●选项三,提供两组微调数据,在手动飞行的时候用一组微调数据,切换到飞控自稳模式下可用另一组微调数据。

2、比例设置 ●选项一,针对所有通道关闭或打开比例功能 ●选项二,选择比例针对的通道 ●选项三,改变该通道的比例值 注意油门通道和普通通道的比例方式是不一样的,请到油门设置中设定油门通道。 3、正反舵设置 ●选项一,选择正反舵针对的通道 ●选项二,切换正反值

4、曲线设置 ●选项一,针对所有通道打开或关闭曲线功能 ●选项二,选择曲线所针对的通道 ●选项三,修改曲线值 ●下一页显示图形化的曲线 5、混控设置 ●选项一,开启和关闭混控功能 ●选项二,设置混控的主通道 ●选项三,设置混控的副通道 ●选项四,设置混控比例 ●选项五,设置混控模式,有:三角翼,车控 如三角翼混控应该选择:混控通道:1,2 ,比例:50%,混控模式:三角翼车控混控,用于USB方向盘,把油门和刹车2个踏板混控到一个主通道上去。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1概述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一、地球站的分类及组成 1.1地球站的各类 1.1.1卫星通信地球站 可以按安装方式、传输信号特征、天线口径尺寸、设备规模及用途来分类: 1、按安装方式: ●固定站 ●可搬运站 ●移动站 2、按传输信号特征: ●模拟站 ●数字站 3、按业务性质: ●遥测、遥控、跟踪站 ●通信业务站 4、按用途分: ●民用通信站:公用站 专用站 ●军用通信站:战略通信站 战术通信站

●卫星广播业务 ●气象卫星 ●航空、航海、导航 ●科学实验 另外还可以按工作频段、通信卫星类型、多址方式、天线口径等分类。 目前国际上,通常地球站天线口径尺寸及G/T值的大小将地球站分为A、B、C、D、E、F、G、Z等各种类型见下表1: 表1:各类地球站的天线尺寸及性能指标 ●其中A、B、C型站称为标准站,用于国际通信;

E和F又分为E-1、E-2、E-3和F-1、F-2、F-3等类型,主要用于国内通信。 其中E-2、E-3和F-2、F-3又称为中型站。E-1、F-1称为小型站。 1.1.2VSAT地球站的分类 1、按安装方式――固定、可搬、车载、机载、船载、背负式、手提式等 站。 2、按网络结构――星状、网状、星状网状混合结构。 3、按收发方式――单收站、单发站、双向站。 4、按业务性质――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 5、按支持的主要业务类型分――话音VSAT站、数据VSAT站、综合VSAT 站。 其它的还有按工作频段分(L波段、C波段、Ku波段等)、多址方式(FDMA、TDMA、CDMA、SDMA等)。 1.2地球站的组成 一般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尽管对于不同的通信体制,地球站的组成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组成一般包括: 天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道终端设备、遥测跟踪、监控分系统、伺服跟踪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 1.2.1VSAT地球站设备组成 VSAT卫星通信网由卫星转发器、主站(中心站)和远端小站三部分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 技 术 方 案 北京大恒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第1章、 设计依据 本系统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设计: z《城市人民防空通信技术机制》; z《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RFHB01-2008); z《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z《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固定地面站建设规范》(RFHB02-2008); z《北京市应急移动指挥通信系统建设使用管理规定》(京应急办【2007】2)z《人民防空指挥工程设计标准》; z《人民防空指挥所通信工程设计要求》; z《人防指挥所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规范》; z《指挥自动化一体化技术体系结构》全军指挥自动化建委办; z《310工程网络分系统》总参第61研究所; z《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 z《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GB/T74-94); z《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GB/T 12364-1990); z《国际移动卫星B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GB 19491-2004); z《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性能的在轨测试方法》GB/T 12639-1990; z《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z《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GB/T 11444.4-1996); z《国内卫星通信网技术体制(试行)(上册)》(TZ 005-95(上)); z《国内卫星通信时分多址(60Mbit/s)方式进网技术要求》(YD 509-1991);z《卫星通信VSAT地球站电磁干扰的测量方法》(YD/T 1003-1999); z《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5296-1994; z《国内卫星通信TDM/QPSK/FDMA(2Mbit/s)系统进网技术要求》YD/T 613-1993; z《无线、微波及卫星通信设备型号命名方法》YD/T 638.10-1993; z《卫星通信船载地球站码分多址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5869-1995;

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

Xxxxx 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及地面卫星站 技术方案 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3 -方案概述...................................................................................................................................... - 3 -第二章设计原则.............................................................................................................................. - 3 - 2.1 先进性原则....................................................................................................................... - 4 - 2.2 开放性原则....................................................................................................................... - 4 - 2.3 可伸展性原则................................................................................................................... - 4 - 2.4 安全性原则....................................................................................................................... - 4 - 2.5 可靠性原则....................................................................................................................... - 4 - 2.6 设计依据........................................................................................................................... - 5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建设.............................................................................................................. - 6 - 3.1概述........................................................................................................................................ - 6 - 3.2、用户需求和分析............................................................................................................. - 6 - 3.2.1、用户需求................................................................................................................. - 6 - 3.2.2、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 7 - 3.3、卫星便携站系统构建和功能介绍................................................................................. - 7 - 3.4、卫星便携站系统组成设备介绍..................................................................................... - 9 - 3.4.1、TIM-BXZ2100便携天线系统 ............................................................................... - 9 - 3.4.2、TIM-DMZ3400便携天线系统卫星地面站 ........................................................ - 14 - 3.4.3、WAVESTREAM卫星功放BUC......................................................................... - 17 - 3.4.4、NORSAT卫星高频头LNB(1108HB)........................................................... - 18 - 3.4.5、COMTEH调制解调器......................................................................................... - 19 - 3.4.6、COMTEH协议转换器CIM-25.......................................................................... - 21 - 3.4.7 L波段四路功分器............................................................................................ - 21 - 3.4.8、卫星复用器万康MUX-2200E .......................................................................... - 22 - 3.4.9、图像编解码器凯斯泰尔CASTEL FTF 1000................................................ - 23 - 3.4.10、VOIP语音网关CNG1000 ............................................................................... - 25 - 3.4.11 便携式频谱仪安捷伦N9320B..................................................................... - 29 - 3.4.12 二层网络交换机D-Link DES-1005D............................................................. - 30 - 3.4.13 TIM-BXZ2100终端箱....................................................................................... - 31 - 3.4.14 便携式发电机..................................................................................................... - 31 - 3.4.15 时代星光单兵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 33 - 3.4.16 便携式摄像机SONY PJ390E ........................................................................ - 37 - 3.4.17 哈尔滨光学仪器厂地质罗盘仪DQY-1 ........................................................ - 39 -第四章项目组织方案...................................................................................................................... - 40 - 4.1项目负责人组织结构.......................................................................................................... - 40 - 4.2 项目管理人员职能............................................................................................................. - 40 - 4.2.1项目总负责人.......................................................................................................... - 40 - 4.2.2 项目质量负责......................................................................................................... - 41 - 4.2.3 项目技术负责......................................................................................................... - 41 - 4.2.4 项目规划负责......................................................................................................... - 41 - 4.2.5 项目售后维保服务办法......................................................................................... - 42 -

固定翼飞控及地面站使用说明

固定翼飞控及地面站使用说明

目录

1 飞控使用说明 飞控盒尺寸:114mm×76mm×46mm ; 图3 飞控盒外观图 飞控盒连接说明 图4 飞控外接连线 安装方式: 第一种:正向安装,飞控盒有线出来的方向为机尾方向,相反方向为机头方向; 第二种:侧向安装,飞控盒有线出来的方向朝左机翼方向,相反方向为右机翼方向; 飞控盒出来的接口为一个GPS天线、一个空速接口和一个26针大排插及一个备用的扩展口。 大排插出来的线分出来了3部分:

(1)接收机及转速传感器部分,包含8通道输入信号线与接收机连接、1根输出到接收机的5V电源线和1跟与接收机连接的地线;以及1个转速传感器杜邦头,其为两针插头,与发动机的霍尔传感器连接,但只连接信号和地(霍尔传感器的功能为,点火电插上后信号线上会输出高电平,当转过磁块时会产生一个低脉冲); 图5 接收机部分接线 (2)舵机及照相控制线部分,输出到8个通道的舵机信号杜邦头,分别为云台横滚舵机、云台俯仰舵机、方向、副翼、升降、油门、开伞、任务通道;以及1个接舵机电池的杜邦头,用户可以将电池通过一个开关接到这个头上,这个电压将显示在“舵机电压”上;以及1个相机拍照快门线,将其接到相机的快门线上,注意方向不要反向(信号和地有方向); 图6 舵机及照相控制线部分接线 (3)飞控电源、点火电源及电台部分,包含1个飞控电源输入,用户可将飞控电池通过一个开关接到这个插头上,电压范围为7~20V,这个电将显示在“飞控电压”里;1个点火电源输入,用户可将点火电池通过一个开关并联到这个插头上,这个电将显示在“点火电压”里;以及1个3针串口的公头,直接接到外接电台的数据线上;以及1个2针母头为电台电源输出,直接连接到电台的电源,给电台供电。 图7 飞控电源—两芯接头图8 电台信号—三芯接头 其他相关硬件介绍 电源部分 飞控板:CA2201自动驾驶仪的供电电压是7~20V,推荐的供电电压是12V,可使用3

卫星通信地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概述 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定义: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又是宇宙无线电通信形式之一,而宇宙 (1)宇宙站与地球站之间的通信;(直接通信) (2(直接通信) (3)通过宇宙站转发或反射而进行的地球站间的通信。(间接通信) 第三种通信方式通常称为卫星通信,当卫星为静止卫星时称为静止卫星通信。 大多数通信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轨道在一定高度时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静止卫星是指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轨道离地面高度约为 35800km(为简单起见,经常称36000km)。 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 (1 a 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只要在卫星波束范围内两站之间的传 输与距离无关) b 覆盖面积大(三颗卫星即可覆盖所有地方),可进行多址通信(一发多收) c 通信频带宽(带宽为500M d 信号传输质量高,通信线路稳定可靠 e 建立通信电路灵活、机动性好(只要卫星覆盖到,均可建立地面站进行通信) f 可自发自收进行监测 (2 a 静止卫星的发射与控制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国内做卫星发射的很少)。 b 地球的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轨道与赤道平行,切线方向下来无法到达两 c 存在星蚀(卫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和日凌(地球在太阳和卫星之间)中断 ——(现今可通过处理缩短这种现象)

d 有较大的信号传输时延(发射和接受时间)和回波干扰。 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 通常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地球站、通信卫星(前两个为主要组成,负责卫星收发)、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后两个提供辅助功能,监测卫星、姿态调整等)4大部分组成的,如图所示。 (2 两个地球站通过通信卫星进行通信的卫星通信线路的组成如图所示,是由发端地球站,上、下行无线传输路径和收端地球站组成的。

卫星地面站的现状与发展

卫星地面站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卫星地面站的基本作用是向卫星发射信号,同时接收由其它地面站经卫星转发来的信号。本文介绍了我国卫星地面站的现状,在参照比较国外地面站建设的基础上对我国地面站建设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面站;现状;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 LI Bing (Institute of Command and Automation,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effection of the sateliite groundstation is trassmiting signal to satellite, and incepting the signal from other satellite groundstation.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sateliite groundstation in our country,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groundstation, we have a expectation to the sateliite groundstat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the sateliite groundstation, the situation, development 外层空间自我呈现出的首要与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如同一条大马路,在更多的情况下,则如同一块宽阔的公地,人们可以朝着任意一个方向行走,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 外层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之后的人类第四延伸空间,同时也成为大国争夺的新制高点,对于正在崛起的航天国家来说,外太空是国家安全利益的新领域,与国家的安全息息相关。近十多年的几场局部战争再次表明,陆海空更加依靠卫星系统,也彰显出制天权的重要。 地面站是卫星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用途的地面站略有差异,但基本设施相同。一、地面站的分类 地面站的基本作用是向卫星发射信号,同时接收由其它地面站经卫星转发来的信号。根据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有不同形式的地面站。如:按站址的固定与否、G/T值的大小、用途、天线口径以及传输信号的特征等多种方法来分类。 1.按站址特征分类:可分为固定站、移动站(如舰载站、机载站和车载站等)、可拆卸站(短时间能拆卸转移地点的站)。在固定站中又可分为大型标准站和小型非

H飞控地面站以及数传板使用说明书v1.1

H飞控地面站以及数传板使用说明书v1.1 一,认识数传板 如图:数传板左上方,可以连接8路遥控接收机或者8路电位器(可以用来diy摇杆)左下方,电源(2s或者3s)或者遥控的模拟输入(模拟输入和遥控接收只要接其中之一即可,遥控的模拟口如果有6v以上的电压或者从电脑的usb口取电,数传板 就不需要接电源了) 右上方,连接数传电台,- 接G,5接V,R 接T,T接R 右中方,连接电脑,可以用usb-tll线(推荐用2102芯片的—2102需要重新安装驱动,2303芯片的丢包严重),或者蓝牙,连接ttl线的方法:- 接G,5接V(如果 接了,就不需要接电源,电源和5v只要接其中一个),T 接R,R接T(部分 ttl的R和T相反,具体看ttl的说明书) 头传接口,接头传,所有的遥控都可以支持头传了(未测试) 数传板的作用: 1,连接电脑(地面站)和数传 2,连接遥控模拟口和数传(433远程遥控) 3,连接遥控接收机和数传(433远程遥控,作用同上,模拟口和接收机同时只要连接其一)4,同时连接电脑(地面站)、遥控模拟口(或者遥控接收机)、数传---既连接地面站也作为433远程遥控 5,连接头传,合并遥控和头传的信号转成433信号,使所有的遥控都能支持头传 ps:各个控制通道的权高,遥控>数传遥控>数传地面站(下面橙色字体与蓝色字体讲的是一回事,橙色字体以通俗方法,蓝色字体专业的方式,可以配合示意图理解)

意思就是说,如果飞控接着遥控接收,那么首先执行的是遥控命令,然后如果遥控接收没有接或者遥控接收失效或者遥控接收失控,那么执行数传遥控,遥控失控,数传还未失控,会执行地面站的命令,如果都失控了,那么执行返航 数传板所发送遥控信号的来源和优先级: 数传板可接收8路舵机口的信号和遥控器模拟口信号。 1、当舵机口信号有效时,优先使用舵机口信号。 2、当遥控器模拟口输入信号有效时,使用遥控器模拟口信号。 3、如果这两者均无效时,转发地面站的摇杆遥控信号。 4、如果地面站也没有发送遥控信号,则不发送任何遥控信号。 控制信号定义: 1、遥控接收机信号:由接收机输出给飞控舵机口上的信号。 2、数传遥控信号:由数传板发出,经过433电台给飞控数传口的信号。 3、地面站指令:由地面站发出,数传板接收并通过433电台转发给飞控的指令。(即使不手动操作地面站,只要连着地面站,地面站每秒钟会自动会发送一个心跳给飞控) 飞控上使用的控制权优先级: 1、优先使用遥控接收机信号(见上面定义) 2、如果无接收机信号,则使用数传遥控信号 3、两种遥控信号都没有,则接受地面站的指令。 4、如果收不到地面站的心跳指令(比如地面站未开,数传断开、链接不上等等),则直接返航。 遥控器上的模式通道与原有固件一样,但原来的返航模式,重命名为失控模式。 飞行模式定义:(包括遥控模式、地面站模式) 1、遥控模式:指遥控信号(包括遥控接收机信号或数传遥控信号)的模式开关所确定的飞行模式,包括(使用5+6通道作为模式开关)手动、平衡、盘旋、航线、失控五种模式。或者包括(使用6通道作为模式开关)手动、平衡、失控三种模式。 2、地面站模式:指PC机的地面站上所设定的飞行模式(不要与遥控器上的模式开关混

卫星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日凌中断:当卫星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时间上时,卫星天线在对准卫星接收信号的同时,也会因对准太阳而受到太阳的辐射干扰,又由于地球站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就对准了太阳,使得强大的太阳噪声进入地球站,因此会造成通信中断,这种现象称为日凌中断。 星蚀现象:当地球处于卫星与太阳之间时,地球把阳光遮挡,卫星处于地球的阴影区,此时通信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不能正常工作,而星载蓄电池只能维持卫星自转,不能支持转发器工作,这种现象造成的通讯中断称为星蚀现象。 多址技术:多个地球站通过同一颗卫星建立两址和多址之间的通信的技术。FDMA:是一种把卫星占用的频带按频率高低划分给各地面站的多址方式。CDMA:是一种给各地球站分配一个特殊的地址码(伪随机码)的扩频通信多址方式。 复用技术: 个人认为,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的领域不同。 复用这个词通常用在传输上,将一个物理信道根据时间、频率、空间等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信道。这么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减少管道的个数,为运营商减少线路成本;二是提升单通道的容量。从作用上看都是针对传输而言的,与具体用户无关。 多址则应用在接入中,特别是移动通信。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基站下,不同的用户利用相同的资源(同一时间,同一频率)发出通信请求肯定会发生冲突。而多址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划分资源块,使更多的用户终端(如手机)能够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获得服务。当然,处理好用户接入的问题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并带来商业效益。 总的来说,两个技术十分接近,都是针对资源进行细粒度的划分和重用,但应用的领域和目的不大相同。 2、多址的“址”在移动通信中是指用户临时占用的信道,多址就是要给用户动态分配一种地址资源——信道,当然这种分配只是临时的; 3、多址和复用的区别还在于,多址技术是要根据不同的“址”来区分用户;复用是要给用户一个很好的利用资源的方式。一句话“复用针

卫星通信技术综述

卫星通信技术综述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内涵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多个地球站(包括陆地、水面和大气层)利用空中人造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系统是由通信卫星、地球站和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通信卫星由若干个转发器、数副天线与位置和姿态控制、遥测和指令、电源分系统组成,其主要作用是转发各地球站信号。地球站由天线、发射、接受、终端分系统及电源、监控和地面设备组成,主要作用是发射和接受用户信号。跟踪遥测指令站是用来接收卫星发来的信标和各种数据,然后经过分析处理,再向卫星发出指令去控制卫星的位置、姿态及各部分工作状态。监控管理分系统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开道前的监测和业务开通后的例行监测与控制,以便保证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二、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 卫星通信技术的具有明显的有点和缺点: 优点: (1)卫星通信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因为卫星距离地面很远,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便可覆盖地球表面的1/3,因此,利用3颗适当分布的地球同步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以外的全球通信。卫星通信是目前远距离越洋电话和电视广播的主要手段。 (2)卫星通信具有多址联接功能。卫星所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地球站都能利用同一卫星进行相互间的通信,即多址联接。 (3)卫星通信频段宽,容量大。卫星通信采用微波频段,每个卫星上可设置多个转发器,故通信容量很大。 (4)卫星通信机动灵活。地球站的建立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可建在边远地区、岛屿、汽车、飞机和舰艇上。 (5)卫星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卫星通信的电波主要在自由空间传播,噪声小,通信质量好。就可靠性而言,卫星通信的正常运转率达99.8%以上。 (6)卫星通信的成本与距离无关。地面微波中继系统或电缆载波系统的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都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卫星通信的地球站至卫星转发器之间并不需要线路投资,因此,其成本与距离无关。 缺点: (1)传输时延大。在地球同步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站到同步卫星的距离最大可达40000km,电磁波以光速(3×108m/s)传输,这样,路经地球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