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结尾巧妙的小小说一组》教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结尾巧妙的小小说一组》群文阅读

结尾巧妙的小小说一组
教案(实验小学李青)
一、导入
二、介绍小说
1、生谈最近读过的小说。
2、出示最短科幻小说。
3、生谈发现
4、介绍小小说
5、出示课题
三、学习第一篇《别饿坏了那匹马》。
1、浏览全文,找出意料之外的内容
2、这样的结尾方式,引爆悬念,让人感觉意料之外。
(板书)
3、找伏笔,巧设伏笔(意料之外)
4、说情理,情理之中(板书)
5、引入欧·亨利式结尾
四、小组合作学习
1、用“”画出小说中“意料之外”的内容。
2、用“~~~~”画出小说中为结局埋下的伏笔。
3、讨论:这出乎意料的结局在情理之中吗?
五、总结阅读方法,默读《沉默的善良》,结合小说前面的故事情节,猜一猜这篇小说的结局。
板书:小小说一组
引爆悬念意料之外
巧设伏笔情理之中。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小小说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巧妙结尾的小小说芙蓉区育才二小邬江教学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在简要欣赏小小说结尾的过程中,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3、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这样一个故事(生读)2、师: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生:是谁在敲门?(师:你知道吗?)对啊,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师:谁能往下猜猜吗?)3、师:这都是你们的猜想,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吗?(生:想)可是~没有了,这个故事就结束了,这句话是开头,也是结尾,不过你们却觉得故事没有结束,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让人产生猜想,有回味)4、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小说,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这样一篇小小说却留给人无尽的遐想。
二、回顾课文,扣住结尾1、昨天,我们也读了一篇小小说(生:《桥》),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说)2、看来你上节课学得很不错,读小小说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都做得很好,其实我们读到文中的一句话,就能知道这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是哪一句?(指名说)3、课件示句生齐读,这样交代人物关系的关键话语为什么不在开篇就指明,而要在最后交代呢?(设置悬念)4、小结:小小说中开篇设置悬念,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欧.亨利”式结尾。
所以,阅读小小说,我们还要学会关注巧妙的结尾。
(板书:关注巧妙结尾)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来读一读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板书课题)三、猜想结尾,激发兴趣1、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篇很有趣的小小说,名字叫《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出课件出示题目)。
群文阅读教案:五年级 《小小说的欧.亨利式结尾》教学设计(全国第五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 12页)

全国第五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模板执教文章:《烛心》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
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
"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窗》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不允许做任何事情消遣,只有静静地躺着。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可以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
他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窗的病人就被扶起来,仰坐一小时。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窗外是一座公园,鲜花五彩斑斓。
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孩子们在嬉戏玩耍。
在公园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会举行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虽然有时讲得很慢,有时会停顿很久,但一点也不影响他栩栩如生的描述。
躺着的那位病人也津津有味地听,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靠窗的那个人,不该是我呢?一天晚上,他睡不着盯着天花板。
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五年级群文阅读: 《小小说的欧·亨利式结尾》经典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妈妈的银行存款》
目的
疑点一:
疑点二:
疑点三:
3.出示《烛心》《妈妈的银行存款》思维导图。
师:对比两篇小小说,你发现两篇小小说有什么相同之处?完成表格。
篇名
我们猜想的结尾?
故事的结尾?
相同之处
《烛心》
《妈妈的银行存款》
3、探究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小小说的欧·亨利式结尾特点及阅读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借用柯南、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柯南图片。(播放柯南音乐和视频)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物吗?预设:知道。他是名侦探柯南。
问:他最厉害的是什么?预设:他很会破案。他有很强的推理能力。
过渡:不要羡慕他,我们自己也有很强的推理能力。名探破案一定要关注现场,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文字里的小侦探,一起走进小小说的阅读现场。
(设计目的:侦探情境的教学创意,学生主动探险、主动发现,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心灵得到张扬。由阅读之初感受结尾的意料之外,到进入文本侦探蛛丝马迹,探寻“伏笔”,质疑伏笔。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集体构建,共同探寻,达成共识。每一环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探寻小小说的结尾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学法归纳,拓展训练
学生交流汇报:“背着手—从背后抽出手来”,前而有背着手,后而有抽出手,前后照应,其实细读也不觉得那么意外了。
师:这些不经意容易让我们忽略的细节,就是伏笔。这样的伏笔还有吗?
生:“阿姨,你家有蜡烛吗?”小男孩这句话只是在了解阿姨有没有蜡烛,并没有直接说“阿姨,请借我一根蜡烛”……
3.探究联系
师:刚才我们从文中发现了那么多的“伏笔”,这与结尾有什么关系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小说的巧妙结尾——基于《桥》的群文阅读

小小说的巧妙结尾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陈辉教学内容:小小说一组——《扒手》《二十美金的价值》、《小姐姐真绝》。
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小说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清情节;2. 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初步学习作者在文中埋伏笔、结尾点出真相的写作方法。
体会小小说“闲笔不闲”“意味隽永”的特色。
3.在群文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并梳理小小说的文体特征,初步渗透阅读小小说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抓细节,抓结尾,体会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整体思路:一、课前谈话,勾联旧知。
点明小小说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初知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二、群文阅读。
比较整合,渗透阅读和小组合作指导,指导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借助图概括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
利用图表,了解文本“意料之外”的巧妙结尾,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四、猜结尾,渗透学法。
五、小结学法。
交流学习所得,进行阅读推荐。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入题。
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展开一次特别的语文学习之旅。
我期待着大家的精彩表现,有信心吗?1、梳理回顾《桥》的主要内容。
孩子们,前不久,我们读了一篇小小说《桥》,还有印象吗?我们抓住主要人物和情节知道小小说主要讲了什么。
谁还能看着图说说《桥》的主要内容,《桥》小小说主要讲了什么呢?(指名一人,说清即可。
)2、关注《桥》的结尾,点明小小说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初知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作者谈歌在讲述了故事之后,又补叙了人物的关系。
(课件出示:指名朗读)(回顾板书: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小说在讲述了故事之后,又补叙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真是点睛之笔。
通过这一点睛之笔,不仅交代了两人的父子关系,还使老汉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一个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党支部书记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巧妙的小小说

(二)阅读《一件运动衫》,体会写法。
1、师导语:接下来,让我们来阅读一篇文章,体会小小说的巧妙,请大家阅读第一篇课外材料《一件运动衫》,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
《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他们各做了什么事?2、再次阅读《一件运动衫》,完成阅读提示。
(1)出示描写运动衫的句子。
(一共有四处)(2)读句思考:小小说,是一种以短取胜的文章,作者却为何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写“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3)追问:作者仅仅在写“我”喜欢运动衫吗?(写运动衫,其实也是为了写“我”的穷。
)(4)汇报描写“鞋子”的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体会出了什么?(阅读提示2)(5)师:这一老一少,虽然贫穷,但他们有着无比美好的善良的心灵,才有了课文结尾最温馨的那一幕。
(6)(阅读提示3)如果我们把结尾两段删掉,再读这篇小小说,你的感受会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再次默读,体会不同之处。
粗读、浏览文章同桌交流完成阅读提示《一件运动衫》一文是一片小小说,通过老师的引领,抓住重点句子,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
通过阅读思考,体会出小小说的巧妙之处。
课外阅读材料材料一《一件运动衫》康威老先生叫我去他那儿一趟。
我到他家,老先生叫我把他的一双旧鞋送到城里吉特勒先生的鞋店修一下。
我们两家是邻居。
康威先生年事已高,帮他做点儿事是应该的。
就在我等着他把鞋脱下来的时候,一辆小轿车开过来,一位先生带个小男孩走下车,想要点水喝。
这时,小男孩身上的红色运动衫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小男孩看上去跟我的年龄差不多大,14岁左右。
他喝着水,康威老先生养的两只小狗咬他的鞋带。
小男孩转过身和小狗一块儿玩起来。
我大着胆子上前,问小男孩运动衫是在哪儿买的,多少钱一件。
他告诉我在城里的商店,货架上全是这种运动衫。
他们走了以后,康威老先生用报纸将旧鞋包好,从衣兜里掏出一美元45美分分.对我说:“对不起,孩子,我只有这一点钱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 《出人意料的结尾》教学设计

《出人意料的结尾》教学设计石枕小映九岁那年,在河边的乱石滩上跌伤了腿。
幸好小映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游方郎中,他的腿伤才及时得到了治疗。
无奈伤势不轻,拨筋接骨之后,只愈了外伤,关节、肌肉依旧疼痛难忍,即使扶了双拐,也难以行走,不得不卧床度日。
一天,小映看见爷爷在床前叹息落泪,便问:“爷爷,你怎么哭了?”“你的腿已经废了。
”小映听罢,哇的一声哭了,当即跪在床上说:“爷爷,你是医生,你救救我吧。
我不能没有走路的腿呀!”爷爷思忖良久,说:“要根治腿伤,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内找到碰伤你腿的那块条石。
找到之后,把条石凿磨成石枕,用以醒脑镇痛,散血化瘀,舒筋活络。
如此,腿伤可不治而愈。
倘若在这三年内你找不回那块条石,你爷爷就无能为力了。
”小映满怀信心地说:“碰伤我腿的是一块黑色条石,我认得它。
我一定能找到它!”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滩,寻找那块条石。
一年过去了,小映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两年过去了,小映还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爷爷说:“河滩上的石头不会总留在原处,水涨水落会被冲往下滩的。
你到下游去找吧。
”于是小映到下游的河滩上去找,然而总是找不到那块条石。
三年的最后一天,小映绝望地对爷爷说:“那块石头,我没有找到。
”爷爷说:“实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
”“为什么?”“你的腿不是已经能走了么?还要那块条石干吗?”“可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大的一块条石,怎么会被水冲得不见了呢?”“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河心深处,你在河滩怎么能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文阅读《故事中的巧妙结局》教学案例

群文阅读《故事中的巧妙结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运用默读、浏览等方式感知文章大意。
二、初步了解故事巧妙的结局的作用。
三、通过群文阅读后,能创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结局。
教学过程:一、由故事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你一定看过不少有趣的故事。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生:想!师:(师讲《摩尔根掉井里了》)孩子们,今天老师讲得这个故事和你们看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呢?生:这个故事没有结局。
师:是呀,故事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没有结局,那我们来猜一猜这个故事的结局吧!生1:防员救出了摩尔根。
生2:所有人齐心协力救出了摩尔根。
生3:摩尔根死在了枯井里。
……师:孩子们可真能干,一个小小的故事竞能猜出这么多不同的结局,那大家想知道作者笔下的结局吗?(想)真相马上揭晓,请大家一起来读读故事的结局。
师:刚才我看到刚才在读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笑了,我想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笑了?生1:这个结局太出乎意料了。
生2:真是白担心了一场。
生3:我觉得这个结局太搞笑了。
……师:是呀,这个故事的结局既有幽默又出乎意料,让我们感觉故事的结局是如此的巧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的巧妙结局》。
其实,像这样结局巧妙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两篇,请大家快速拿出材料阅读,猜猜它们巧妙的结局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教学气氛。
让学生放手猜想故事结局更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读故事,猜想巧妙的结局。
出示自学要求:1、采用浏览、默读等方式读故事。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猜想出乎意料的结局。
3、小组内交流,推荐最出乎意料的结局。
学生阅读材料《遗嘱与狗》《艾米利凯生病了》,并猜想故事结局,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进行阅读并猜想结局,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提升阅读能力,体验阅读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结尾巧妙的小小说一组》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学习目标:
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故事情节悬念重重、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删一删的比较阅读,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结尾的巧妙之处。
2.初步运用勾连阅读,能有选择地回忆结尾出于意料的小小说,印证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3.在简要欣赏小小说结尾的过程中,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整体思路:
一、群文阅读。
比较整合,渗透阅读和小组合作指导,发现小小说
文体特点。
二、比较阅读。
利用删一删,比一比的阅读方式,推敲小小说结尾
的三大作用。
三、勾联旧知。
印证小小说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四、群文赏读。
结合所学结尾特点、作用简单欣赏,引导生生互评,
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
五、小结学法。
交流学习所得,进行阅读推荐。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自我接受;分享小时候做过的最调皮的一件事情,引发阅读期待。
一、群文共读,比较发现故事的共同特点。
1.初读交流,初步读懂故事内容。
师:请同学们默读三个故事,你觉得哪个故事特别有意思?说说自己初读后的感受吧。
生默读《剪刀的故事》、《最短科幻小说》和《两只鸭子》,老师巡视:想笑就笑出声音来;大伙儿读得时候要特别留意自己的感受。
先看完的同学可以和学习小组交流初读的感受。
个别交流,检验是否读懂故事内容,了解学习起点。
评价梳理,随机板书:意料之外、重重悬念
2.合作交流,比较发现共同之处。
过渡:不知不觉中,我发现大家已经开始比较了。
其实,我们读一组课文的时候确实需要多比较比较,整合整合。
①师:这些故事还有没有类似的地方,学习小组讨论讨论。
②小组交流,老师巡视,倾听指导小组合作。
③个别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小小说、结尾、巧妙、情理之中
④小结和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比较一组小小说,发现了这几篇小小说的结尾有相同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我们把结尾删掉,再读这三篇小小说,你的感受会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先用横线划去结尾,再次默读,体会不同之处。
二、删一删,比一比,引导发现结尾的作用
(一)重读三篇小小说,划去结尾,对比发现结尾的不同作用。
1.生快速默读,划去结尾,思考:有没有这个结尾,是否有不同的感受?
2.自圆其说,充分交流。
(二)逐一引导发现不同作用
1.对比发现《剪刀的故事》结尾的作用——解开悬念
生交流。
板书:解开悬念。
预设:假如没有这个结尾,故事写到我把舅舅的裤子剪成了开裆裤结束了,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有了这个结尾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
2.对比发现《最短的科幻小说》结尾的作用——回味无穷
①引导学生想象
师:读第一句,你想到了什么?想到看后半句你又想到了什么?
②引导发现结尾作用
师:小小一个结尾,却被大家读出了那么多信息,我想到一个词——板书:回味无穷。
3.对比发现《两只鸭子》结尾的作用——升华“人品”
①师:有没有这个结尾,你觉得老张这个人有什么不同?
②个别交流。
预设:这个故事如果没有结尾,你觉得老张是个怎样的人?——重情义、知恩图报。
有了这个结尾,老张的形象有变化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如果没有学生能举手,就补充诗词,启发感悟:我还想到了汪国真的一首诗,叫《感谢》,他说,(课件出示)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谁来接着填。
板书:升华“人品”
4.小结:你看,比较阅读多有用啊。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有的结尾解开了之前的悬念,有的结尾重新制造了悬念让读者回味无穷,还有的结尾升华的人物品质。
三、勾连旧知,进一步印证结尾的作用
①师:让我们来回忆回忆,在学过的课文或以前课外阅读中,有没有这样一篇文章——这个结尾令我回味无穷;或者是被震撼、感动了。
②生讨论,师巡视。
③个别交流,简要说说这个结尾的好处。
预设:师:还记得他们吗?还记得这篇课文的结尾吗?ppt:《桥》、《夜莺的歌声》
四、再读一组小小说,简要欣赏结尾,利用评价点明本次群文阅读的意义
①过渡: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小小说的结尾特点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想不想继续看小小说?请大家快速默读《诱拐》、《榕树下的瘦女人》,你更喜欢那个结尾,为什么?
②生默读,老师巡视。
③个别交流喜欢的理由。
引导生生互评。
预设:看来这个结尾真是画龙点睛。
你是真正读懂了结尾,也自然对这篇小小说有了更深入的感悟,看来读懂结尾确实是读懂整篇小小说的好方法。
五、交流学习收获,名作引路,推荐阅读书目
1.推荐阅读
师:大家对这几则小小说都非常感兴趣,我透露一下,这几个故事来自两种杂志:《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
还想读吗?今天我就带来几本。
2.交流学习收获。
师:在送给大家之前,我想知道,这节课对你读这样的小小说有哪些帮助?你有哪些学习收获?
生个别交流。
预设评价:
你对群文阅读的方法有所了解,期待你在今后的阅读中也多用用比较阅读,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正如你所说的,一个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结尾常常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让读者回味无穷的同时,使我们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深深震撼或感动。
3.提示小小说学习轨迹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大家在静静读书、热烈讨论中这堂课就这么接近尾声了。
但对小小说的阅读才刚刚起步。
六年级时,你们还会读到落雪的《唯一的听众》;初中你们会读到泰格特的《窗》,高中你们还将学习《小小说写作指导》。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你们发现更多小小说的奥秘,也许你也能写出精彩的小小说呢!
六、板书设计: 结尾巧妙的小小说一组 解开悬念 升华“人品”(主题)
耐人寻味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比较 勾联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