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PPT课件

A.பைடு நூலகம்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 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它不 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是世界古代政治文 明的标志之一。 (张传玺)
(二)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
1.统一货币、度量衡,制作标准器发行全国
2.建设交通,修筑驰道、直道等
秦统一六国图等 意义 :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发展;
统一与历史潮流等
人东西六琅 迹有涉合邪 所东流之台 至海沙内刻 ,,,,石 无北南皇 不过尽帝 臣大北之 者夏户土 。,,,
⑤
⑥
② ③
①
④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至高无上的皇权):称号、沿袭、集权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秦始皇二十八年峄山刻辞:“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 争理”,“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史记 ·秦始皇本纪》:“平定天下,海内 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 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 的加强等等,这些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PPT

文 丝绸 明 之路 交
流
中国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到欧洲,佛教、伊 斯兰教、基督教由丝绸之路先后向东传入中国
丝 绸
历 史 意 义
(1)“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有力 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了 积极的作用;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推动了西方社会转型
之 路
现 实 意 义
(1)对发展连接亚太地区国家和欧洲国家在这一交通走 廊的过境运输具有战略意义,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 利于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贸往来; (3)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当今如何 开发利用 丝绸之路
(1)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在开发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时要重视对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 (3)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并落实“一带一路” 倡议
考点 7 华佗、张仲景(识记)
人物
华佗
张仲 景
朝代 东汉 东汉
成就
(1)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2)模仿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 操“五禽戏”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 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称谓
外科鼻祖
“医圣” “坐堂医生”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 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
考点 6 丝绸之路(理解)
西域
张骞出 使西域
西域 都护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时期,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前119年两次出 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 定了基础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内容十分丰富
◎注重实际应用
◎与生产、生活 紧密相连
秦简九九表
新课学习
活动 6 以《氾胜之书》为例,说明秦汉时期农学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类别
时代
医学
东汉
数学 农学
天文 历法
地震学
东汉 西汉 秦朝 两汉 东汉
科技成就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氾胜之书》总结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作者:司马迁
记述内容:帝王将相、下层人物
体裁:纪传体通史 价值: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 通史:通贯古今的史书。
开创了正史的撰写体例
《史记·平准书》书影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新课学习
活动 3 结合教材,评价《史记》的价值。
书籍名片
书名:《史记》 记述时间:黄帝到汉武帝
作者:司马迁
记述内容:帝王将相、下层人物
天文 历法
地震学
东汉 西汉 秦朝 两汉 东汉
西汉经穴漆人
新课学习
活动 2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张仲景怎样的精神。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 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伤寒论·序》
发展 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 多种疾病的症候 提出 辨证分析病情,对症下药 提倡 “治未病”、预防疾病
颁布统一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历法更加精确,使用漏壶、日晷测定时间 张衡发明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
张衡制作了候风地动仪,用以测验地震方位
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秦汉时期PPT课件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秦统一中国ppt课件

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魏 赵 韩 齐燕楚
圆形方孔 半两钱
秦半两
铜量 铜权
1、从秦朝开始,圆 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开凿灵渠。
找到灵渠的位置,指出灵 渠连接的河流。
九三 卿公
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 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 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 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 影响。
郡 郡(守)
县 制
县(令或长)
乡、里、亭
皇帝
专
中
制
央
主
政 府
义
中
地
央
方
集
政
权
府
巩固 统一 的措
施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完成了疆域的统一,但六国 各自为政已久,文字、货币、 度量衡都不同,就连道路和 车架的宽窄都不同,中央下 达的命令竟无法传达,百姓 的生活也受到巨大的影响, 这可怎么办?
2、郡县制
任务二:思考秦始皇如何让地方 的各级机构改革和官员遵从皇帝 的指令?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 央直接管辖。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 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 全国各地的权力。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 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 的基本模式。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任务二:小组合作思考中央 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军事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的 建立 与巩 固
课堂检测
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
A 、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
秦汉时期的服饰ppt课件

43
灰地菱纹 袍展示图 (根据河 北望都汉 墓壁画、 山东沂南 汉墓壁画 并参考马 王堆汉墓 出土实物 纹饰复原 绘制
44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 直裾袍:(襜褕,chān yú) :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 褝 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
45
曲裾袍
55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56
宽 袖 绕 襟 深 衣 图
57
窄 袖 绕 襟 深 衣 展 示 图
58
( 湖戴 南长 长冠 沙, 马穿 王窄 堆袖 汉绕 墓襟 出深 土衣 木的 俑侍 )者
59
穿三重领深衣的女子(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长信宫灯 )
60
穿绕襟深衣的妇女(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局部)
俗称高祖冠或宦官侍者用但贵族祭祀宗25长冠侧面与背面26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武将27通天冠通天冠天子天子远游冠远游冠进贤冠进贤冠文官文官高山冠高山冠xixi法官法官宫殿门吏宫殿门吏却敌冠却敌冠卫士卫士术士冠术士冠樊哙冠樊哙冠殿门卫士殿门卫士28zh冠法官29进贤冠进贤冠文官30通天冠通天冠天子31汉代远游冠远游冠诸王32樊哙冠殿门卫士据说在刘邦打天下时樊哙陪刘门宴席中樊哙听到项羽要杀刘邦忙撕破衣服裹住手中的盾牌戴在头上闯进宫中保护刘邦刘邦当朝后专门创制这种冠式并命名为樊哙冠赐给殿门卫常服34袍服的侍者河北望都汉墓出土壁画35戴帽穿曲裾服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土汉代彩绘陶履
7
秦代铠甲的两种基本类型: 护甲由整片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
皮甲片,四周留阔边——指挥人员 护甲由正方(或长方)形甲片编缀,穿时从上套下,
再用带钩扣住,并在里面衬战炮,为低级将领和普 通士兵所服。
灰地菱纹 袍展示图 (根据河 北望都汉 墓壁画、 山东沂南 汉墓壁画 并参考马 王堆汉墓 出土实物 纹饰复原 绘制
44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 直裾袍:(襜褕,chān yú) :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 褝 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
45
曲裾袍
55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56
宽 袖 绕 襟 深 衣 图
57
窄 袖 绕 襟 深 衣 展 示 图
58
( 湖戴 南长 长冠 沙, 马穿 王窄 堆袖 汉绕 墓襟 出深 土衣 木的 俑侍 )者
59
穿三重领深衣的女子(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长信宫灯 )
60
穿绕襟深衣的妇女(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局部)
俗称高祖冠或宦官侍者用但贵族祭祀宗25长冠侧面与背面26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武将27通天冠通天冠天子天子远游冠远游冠进贤冠进贤冠文官文官高山冠高山冠xixi法官法官宫殿门吏宫殿门吏却敌冠却敌冠卫士卫士术士冠术士冠樊哙冠樊哙冠殿门卫士殿门卫士28zh冠法官29进贤冠进贤冠文官30通天冠通天冠天子31汉代远游冠远游冠诸王32樊哙冠殿门卫士据说在刘邦打天下时樊哙陪刘门宴席中樊哙听到项羽要杀刘邦忙撕破衣服裹住手中的盾牌戴在头上闯进宫中保护刘邦刘邦当朝后专门创制这种冠式并命名为樊哙冠赐给殿门卫常服34袍服的侍者河北望都汉墓出土壁画35戴帽穿曲裾服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土汉代彩绘陶履
7
秦代铠甲的两种基本类型: 护甲由整片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
皮甲片,四周留阔边——指挥人员 护甲由正方(或长方)形甲片编缀,穿时从上套下,
再用带钩扣住,并在里面衬战炮,为低级将领和普 通士兵所服。
秦汉时期PPT课件

› 绘画主要表现题材:现实生活题材;政治宣扬题 材;神仙飞生题材。
汉代帛画
› 西汉 轪侯妻墓帛画 ›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1972年出土 的铭旌帛画
西汉马王堆车马仪仗图帛画
东汉《宴饮观舞图》1960年 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
汉代壁画
› 西汉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
内蒙和林格尔《东汉墓 壁画》
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的流行,对工艺美术装饰 有深厚的影响。
4、汉代工艺美术取得实用和美的平衡,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5、汉代工艺美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四字:质、动、紧、味。
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行的新书体。 › 流传下来的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
艺术水准最高。
李斯 泰山刻石
秦阳陵虎符,秦代青铜器
› 2、隶书
› 功用、地域和意趣的不同,汉隶风格显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东汉的碑刻隶书。
› 风格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 为随意,重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战国时期)
四山纹铜镜 (战国时期)
昭明镜 西汉
画像镜
四神规矩镜
› 流行的纹饰有:蟠螭纹、蟠虺纹、章草纹、星云、云雷连弧纹、鸟兽 纹规矩纹、重列式神兽纹、连弧铭文、重圈铭文、多乳禽兽纹、变形 四叶纹、神兽纹、龙虎纹、日光连弧纹等。
其他工艺
› 汉代瓦当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其中王莽时期的四神瓦当,形神 兼备,姿态雄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时代概论
› 开拓、统一的时代背景与恢弘雄强的文化精神。
› 秦完成国家一统,推动社会进步;汉承秦制,完成深沉宏大、充实激 扬、厚重雄强的一代汉风。
汉代帛画
› 西汉 轪侯妻墓帛画 ›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1972年出土 的铭旌帛画
西汉马王堆车马仪仗图帛画
东汉《宴饮观舞图》1960年 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
汉代壁画
› 西汉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
内蒙和林格尔《东汉墓 壁画》
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的流行,对工艺美术装饰 有深厚的影响。
4、汉代工艺美术取得实用和美的平衡,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5、汉代工艺美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四字:质、动、紧、味。
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行的新书体。 › 流传下来的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
艺术水准最高。
李斯 泰山刻石
秦阳陵虎符,秦代青铜器
› 2、隶书
› 功用、地域和意趣的不同,汉隶风格显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东汉的碑刻隶书。
› 风格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 为随意,重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战国时期)
四山纹铜镜 (战国时期)
昭明镜 西汉
画像镜
四神规矩镜
› 流行的纹饰有:蟠螭纹、蟠虺纹、章草纹、星云、云雷连弧纹、鸟兽 纹规矩纹、重列式神兽纹、连弧铭文、重圈铭文、多乳禽兽纹、变形 四叶纹、神兽纹、龙虎纹、日光连弧纹等。
其他工艺
› 汉代瓦当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其中王莽时期的四神瓦当,形神 兼备,姿态雄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时代概论
› 开拓、统一的时代背景与恢弘雄强的文化精神。
› 秦完成国家一统,推动社会进步;汉承秦制,完成深沉宏大、充实激 扬、厚重雄强的一代汉风。
秦汉时期学习教育课件PPT

“六王毕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以步楚秦 青,,为 松三江驰 。丈湖道 而之于 树上天 ,,下 厚濒, 《 筑海东 汉 其之穷 书 外观燕 》 ,毕、 卷 五 隐至齐 二 以。, 《 金道南 贾 椎广极 山 ,五吴 传 》 树十、
——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一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的。
不同点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 有封地;(世卿世禄) 不同点三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 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的统一。
(3)地方制度:郡县制度(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李斯建议,秦始皇采纳废分封性郡县(材料) (4)用人制度:(对世卿世禄的否定) (5)法律制度: 3.作用: 打破传统的……;开始形成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开拓疆域,加强国 家统一;奠定……的基础;对2000 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男。……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释制度(图示)
2.特点:地方→中央→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3.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的作用: 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统一国家形成(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
4.制度变化的特点
改姓易号——朝代的更替
机构的调整——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要求]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 (2)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中外朝制度; (2)刺史制度; (3)察举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 的专制主义中
秦 央集权体制。 朝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 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 实行俸禄制
家大一统的 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度,官位概 不世袭,主 要官吏由皇 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 官僚政治
15
[考纲解读]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必修二第1课)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政 ①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治
权制度形成和巩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 逐渐完善。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经 济
阶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和巩固。②经济思想上确立了 “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③封 建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段 思 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适应君
——权力的高度集中
4
[考纲解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对立,特征是皇帝专 断独裁,皇权至上。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地方在政 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立 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两大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
5
[考纲解读]
四、秦中央集权制的评价
积极: 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 固国家统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 强和完善。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共同点 性质上,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上,维护了国家统一。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分工严密,各 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 实行俸禄制
家大一统的 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度,官位概 不世袭,主 要官吏由皇 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 官僚政治
8
[考纲解读]
五、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中央官制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东汉 :尚书台
2.地方行政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3.选官制度 秦汉:军功爵制度 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
4.监察制度 汉:御史府(御史大夫) 汉武帝:刺史(地方)
9
10
•
11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要求]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 (2)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中外朝制度; (2)刺史制度; (3)察举制度;
7
[主题深化]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家国一
西 体,最高执政 周 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 中
分封制与 宗法制相联 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 立在血缘 宗法制度 上的世卿 世禄制度
奴隶制的 贵族政治
以皇权为中心 的专制主义中
秦 央集权体制。 朝 “三公九卿”
外 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14
[主题深化]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家国一
西 体,最高执政 周 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 中
分封制与 宗法制相联 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 立在血缘 宗法制度 上的世卿 世禄制度
奴隶制的 贵族政治
消极: 专制色彩浓厚,易决策失误,易形成暴政,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后世阻碍民主制的发展。
•
6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基础 传承制度
西周分封制 ____血__缘______
世袭(嫡长子继承)
秦朝郡县制 地域
___中__央__任__命___
物质基础 土地 人口 物资 武装
有__俸__禄__无__封__地__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特 想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
征
文 化
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 ③科学技术上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实现了文字统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气势辉煌。
民 族
汉与周边少数民族往来频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对 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
2
[考纲解读] 一、秦国统一的背景
1、 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和诸侯国的兼并(春秋争霸)
3、诸侯国进行变革(战国巨变)
4、嬴政的雄才伟略(秦的崛起)
秦的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创造了条件!
3
[考纲解读]
二、秦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1)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3)建立地方官制:实行郡县制 (4)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订《秦律》 三、秦中央集权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