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课后答案3章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1-7章课后习题答案.doc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1-7章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査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02: 0.15mg/m 3, N02: 0.12mg/m 3, CO : 4.00mg/m 3o 按标准状态下 In?干空气计算,其 i x 103摩尔数为 ----- =44.643mol 。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22.41.3解V SO 2= 150*1 O'6, Q=22000m 3/h(1) C m =(l 50* 10-6*22000*64)/(22.4*22000)=0.429* 10_3kg/m 3C M = C m *22.4=9.6*10-3kg/m 3 C v =0.015%(2) m SO 2=( 150* 10'6*22000*24*64)/22.4* 10=226.29 kg/d1.7解由题意知:n(H +)= 1 O'4'5-1 O'65=( 10 °5-1 O'25)* 1(y 4=0.31307*1 O'4 mol/L n(Ca(OH)2)= 1 /2n(H +)=O.156535*10'4mol/L n(CaCO 3)= n(Ca(OH)2)= 0.156535* lO^mol/L m 石灰石= (0.156535* 1 O'4* 100*0.4* 10) /88%=0.7115*104kg=7.115t第二章2.5解由题意可知,空气过剩系数a=1.5(1)燃烧1kg 煤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为:V a ° = V Oi 0/0.21 = (1.866+ 5.556w” +0.699叫-0.7vv o )/0.21=(1. 866X0. 705+5. 556X0. 037+0. 699X0. 006-0. 7X0. 047) /0. 21 =7. 11 (m 3)SO 2:O.15X1Q-3 64 x 44.643 =0.052ppm,NO 2: 0.12x10』 46 x 44.643=0.058ppmCO :4.00x10-328 x 44.643=3.20ppm o则所需的实际空气量为v=6z v o=l.5X7.11=10. 67 (m3)d山于标准状况下,理论湿烟气量为V f° = 1.866w c +11.11 +1.24(1/X + %)+0.699%+0.79匕°+0.8林=1. 866X0. 705+11. 111X0. 037+1. 24(7. 11 X0. 01+0. 09)+0. 699X0. 006+0. 79X 7.11+0.8X0. 009=7. 55 (m3)当空气过剩系数为1・5时,完全燃烧的湿烟气量为V f=V f°4- (cz-1) V a°+1.24(a-l)V a°d a=7. 55+0.5X7. 11+1.24X0.5X7. 11X0.01=11. 15 (m3)则湿烟气屮,SO?的体积分数为:(6X0.9/32)X (224/1000)/11. 15=3. 39X10-4(2)标准状态下湿烟气中粉尘的浓度为10. 6%X60%X 10711. 15=5704. 04 (mg/m3)(3)烟气中NO的体积为(0. 9%X1000X50%/14) X (22. 4/1000) =0. 0072 (m3)则湿烟气川NO的体积分数为0. 0072/11. 15=6. 46X10 4(4)It煤中所含S的摩尔质量为106X0. 6%/32=187. 5 (mol)当nca/n s=l. 7时,燃烧It煤所需要的Ca的摩尔最为nca=l. 7X187. 5=318. 75 (mol)则燃烧It煤所需的石灰石量为318. 75X40/35%二3. 64X10’ (g)2.7解(1)过剩空气系数可以以下式计算为:=1/[1-79(0. 08-0. 5X0. 02)/21(1-0. 08-0. 11-0. 02- 1 2 0 *1 0 ~6)] =1. 5(2)在测定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PM T2 _ 101325X22.4X443刁= 38.58(厶/加引)「叵一273x93.31xl(P取1Y烟气进行计算,则SO?为120X10_6ni3,湿烟气中SO2排放浓度为[120X10^X64X(1-8%)]/ (3 8. 5 8 X 10 3 ) =0. 1 9 9g/m3(3)标况下,干烟气的体积流量为:[5663.37X22.4 (1 -8%) ]/ 3 8 .5 8 X60=1. 8 1 5 X10' (m3/h)(4)标准状态下干烟气屮颗粒物浓度为30X3 8. 5 8/ [22.4 (1-8%)] =56.16 (g/m3)2.8解C10H20NX的式量是140+14X,质量分数C=, H二,N=Va0==Vf0=l. 866Wc+ll. 111WH+0. 79 Va0+0. 8WN=Vf二VF0+ ( a -1) VaO+1. 24 ( a -1) Va0da=NO 的体积分数*1000/14) *(22.4/1000) *50%]/ Vf<=230*10-5得x=0. 051438106 所有N (%) = (14*0. 052)/(12*10+1*20+14+0. 052)=0. 51% 2.14 解CO 转化率二30-2. 2/30*100%二92. 67%NOx 转化率二4. 5-0. 5/4. 5*100%=8& 89%附加题:第二早:3・5解: 粒径为0.4um,常压下肯宁汉修正系数 C U = = 1 + 6.21X 10-4T/^/, =1 + 6.21X 10_4X 387.5/0.4«1.6 希、w (0.4xl0-6)2x2310x9.81xl,6 . , .. in _5 , 所以 Vs= = ------- - - - ------------- -------------- ---------- 7?7/5 = 1.43x10 - mis18/z 18x2.26xl0'5 H =Uj = 4.29x10"加5粒径为40umV d 細g vs = --- ----- = 18“(40X 10-6)2X 2310X 9.81, NNOO ,------------------- m / s = 0.088/?? / s 18x2.26xl0-5Re ?=———=■ P 0.91x8.91x10—2 X40XKT 6八一彳= ------------------------ ---------- =0.144 2.26x10-5H = 2.67m粒径为400umdovRe 3 = = 279.8 //= 7.98m3・9解:粒径为25/zm,应处于Stokes 区域,考虑忽略坎宁汉修正:dlp n °叫=』Zg=3・69xlO-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概 论第二章 1.1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058.0643.44461012.03=⨯⨯- CO :ppm20.3643.44281000.43=⨯⨯-。

1.3 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m g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2369.0105.19102.22102422=⨯⨯⨯==--∝O p p M Hb O COHb ,COHb 饱和度%15.192369.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1.6 解:含氧总量为mL96010020480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第三版课后答案郝吉明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第三版课后答案郝吉明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六章除尘装置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一章 概 论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1009601.50 10 4154322.4 1041.50 1033" c (mol/m N ) 22.4 10 2)每天流经管道的 CCl 4质量为1.031 1.4 解:每小时沉积量 200 x( 500 x 15X 60 x 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P14 (1 — 1),2.2 104 210 - 19.51)(g/m 3N )3 1.031g/mN3 36.70 10 mol / m No一 3x 10X 3600 x 24 x 10 kg=891kg1o 「6)x 0.12 g =10.8 g 取 M=210COHb O 2HbP O210 0.2369 COCOHb COHbOHb COHb 饱和度1.6 解: COHb O ?Hb1 COHb/O 2Hb竺型19.15%1 0.23694800 含氧总量为96020 960mL 。

不同CO 百分含量对应CO 的量为:2% 98%2% 19.59mL7% 72.26mL ,7% 93%第一章概论第二章1.1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 n N2=0.781mol , n °2=0.209mol ,n Ar =0.00934mol , n co =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0.781 28.010.209 32.00N 2%100% 75.51%O 2%100% 23.08%28.97 128.97 1;0.00934 39.94n/0.00033 44.01n/n/Ar%100% 1.29% CO 2%100% 0.05%28.97 128.97 1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3333SO2 0.15mg/m ,NO2 0.12mg/m ,CO 4.00mg/m 。

按标准状态下 1m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丄 44.643mol数为22.4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思考题1-3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思考题1-3章

第一章1、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2、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②对植物的伤害;③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④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⑤对臭氧层的破坏。

3、简述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4、论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②严格环境管理;③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④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⑤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⑥绿化造林⑦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5、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项目有哪些?计入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项目: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6、叙述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及作用?种类:A、按其用途可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等;B、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作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执行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及防治大气污染的依据和手段。

7、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允许浓度所作的限定规定。

它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8、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有哪些?我国是如何分级分区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规定的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a]芘(B[a]P)和氟化物(F)。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第三版课后答案郝吉明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第三版课后答案郝吉明

(完整版)⼤⽓污染控制⼯程郝吉明第三版课后答案郝吉明⼤⽓污染控制⼯程课后答案(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王书肖⽬录第⼀章概论第⼆章燃烧与⼤⽓污染第三章⼤⽓污染⽓象学第四章⼤⽓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六章除尘装置第七章⽓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第⼗⼀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章概论1.1 ⼲结空⽓中N 2、O 2、Ar 和CO 2⽓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解:按1mol ⼲空⽓计算,空⽓中各组分摩尔⽐即体积⽐,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质量标准》的⼆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质量标准》⼆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空⽓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体与空⽓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习题三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3.1 一登山运动员在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00 hPa ,登山到达某高度后又测得气压为500 hPa ,试问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多少米? 解:由气体静力学方程式,大气中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可用下式描述:dP g dZ ρ=-⋅ (1)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即有m PV RT M =可写为 m PMV RTρ==(2) 将(2)式带入(1),并整理,得到以下方程:dP gM dZ P RT=- 假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T 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

对上式进行积分得:ln gMP Z C RT =-+ 即 2211ln ()P gM Z Z P RT =--(3) 假设山脚下的气温为10。

C ,带入(3)式得:5009.80.029ln10008.314283Z ⨯=-∆⨯ 得 5.7Z km ∆= 即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约5.7km 。

3.2 在铁塔上观测的气温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各层大气的气温直减率:105.1-γ,3010-γ,5030-γ,305.1-γ,505.1-γ,并判断各层大气稳定度。

解:d m K z T γγ>=---=∆∆-=-100/35.25.1102988.297105.1,不稳定d m K z Tγγ>=---=∆∆-=-100/5.110308.2975.2973010,不稳定d m K z Tγγ>=---=∆∆-=-100/0.130505.2973.2975030,不稳定d m K z Tγγ>=---=∆∆-=-100/75.15.1302985.297305.1,不稳定d m K zTγγ>=---=∆∆-=-100/44.15.1502983.297505.1,不稳定。

3.3 在气压为400 hPa 处,气块温度为230K 。

若气块绝热下降到气压为600 hPa 处,气块温度变为多少? 解:288.00101)(P PT T =, K P P T T 49.258)400600(230)(288.0288.00101===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0 (3-23),m Z Z u u )(11=,取对数得)lg(lg 11Z Zm u u =设y u u=1lg ,x Z Z =)lg(1,由实测数据得由excel 进行直线拟合,取截距为0,直线方程为:y=0.2442x故m =0.2442。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六章除尘装置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一章 概 论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一登山运动员在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00 hPa ,登山到达某高度后又测得气压为500 hPa ,试问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多少米? 解:由气体静力学方程式,大气中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可用下式描述:dP g dZ ρ=-⋅ (1)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即有m PV RT M =可写为 m PMV RTρ==(2) 将(2)式带入(1),并整理,得到以下方程:dP gM dZ P RT=- 假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T 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

对上式进行积分得ln gMP Z C RT =-+ 即 2211ln ()P gM Z Z P RT =--(3) 假设山脚下的气温为10。

C ,带入(3)式得:5009.80.029ln10008.314283Z ⨯=-∆⨯ 得 5.7Z km ∆= 即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约5.7km 。

在铁塔上观测的气温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各层大气的气温直减率:105.1-γ,3010-γ,5030-γ,305.1-γ,505.1-γ,并判断各层大气稳定度。

解:d m K z T γγ>=---=∆∆-=-100/35.25.1102988.297105.1,不稳定d m K z Tγγ>=---=∆∆-=-100/5.110308.2975.2973010,不稳定d m K z Tγγ>=---=∆∆-=-100/0.130505.2973.2975030,不稳定d m K z Tγγ>=---=∆∆-=-100/75.15.1302985.297305.1,不稳定d m K zTγγ>=---=∆∆-=-100/44.15.1502983.297505.1,不稳定。

在气压为400 hPa 处,气块温度为230K 。

若气块绝热下降到气压为600 hPa 处,气块温度变为多少?解:288.00101)(P PT T =, K P P T T 49.258)400600(230)(288.0288.00101=== 试用下列实测数据计算这一层大气的幂指数m 值。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0 (3-23),m Z Z u u )(11=,取对数得)lg(lg 11Z Zm u u =设y u u=1lg ,x Z Z =)lg(1,由实测数据得由excel 进行直线拟合,取截距为0,直线方程为:y=故m =。

某市郊区地面10m 高处的风速为2m/s ,估算50m 、100m 、200m 、300m 、400m 高度处在稳定度为B 、D 、F 时的风速,并以高度为纵坐标,风速为横坐标作出风速廓线图。

解:0.070.07110050()2() 2.24/10Z u u m s Z ==⨯=,0.070.072200100()2() 2.35/10Z u u m s Z ==⨯= 0.070.073300200()2() 2.47/10Z u u m s Z ==⨯=,0.070.074400300()2() 2.54/10Z u u m s Z ==⨯= 0.070.075500400()2() 2.59/10Z u u m s Z ==⨯=。

稳定度D ,m=s m Z Z u u /55.2)1050(2)(15.015.00101=⨯==,s m Z Z u u /82.2)10100(2)(15.015.00202=⨯== s m Z Z u u /13.3)10200(2)(15.015.00303=⨯==,s m Z Z u u /33.3)10300(2)(15.015.00404=⨯== s m Z Z u u /48.3)10400(2)(15.015.00505=⨯==。

稳定度F ,m=s m Z Z u u /99.2)1050(2)(25.025.00101=⨯==,s m Z Z u u /56.3)10100(2)(25.025.00202=⨯== s m Z Z u u /23.4)10200(2)(25.025.00303=⨯==,s m Z Z u u /68.4)10300(2)(25.025.00404=⨯== s m Z Z u u /03.5)10400(2)(25.025.00505=⨯== 风速廓线图略。

一个在30m 高度释放的探空气球,释放时记录的温度为。

C ,气压为1023 hPa 。

释放后陆续发回相应的气温和气压记录如下表所给。

1)估算每一组数据发出的高度;2)以高度为纵坐标,以气温为横坐标,作出气温廓线图;3)判断各层大气的稳定情况。

解:1)根据《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可得高度与压强的关系为dz RTgM P dP -= 将g=9.81m/s 2、M=0.029kg 、R=代入上式得T PdPdz 21.29-=。

当t=。

C ,气压为1023 hPa ;当t=。

C ,气压为1012 hPa ,故P=(1023+1012)/2=1018Pa ,T=(+)/2=。

C=,dP=1012-1023=-11Pa 。

因此m m dz 894.28310181121.29=--=,z=119m 。

2)图略 3)d m K z T γγ>=---=∆∆-=---100/35.1898.911212121,不稳定; 0100/22.299128.9323232<-=---=∆∆-=---m K z T γ,逆温; 0100/98.11011412434343<-=---=∆∆-=---m K z T γ,逆温;0100/61.01631514545454<-=---=∆∆-=---m K z T γ,逆温; d m K z T γγ<=---=∆∆-=---100/37.05361315656565,稳定; 02901313767676=---=∆∆-=---z T γ d m K z T γγ<=---=∆∆-=---100/15.02716.1213878787,稳定; d m K z T γγ<=---=∆∆-=---100/85.012996.16.12989898,稳定; d m K z T γγ<=---=∆∆-=---100/28.02818.06.1109109109,稳定。

用测得的地面气温和一定高度的气温数据,按平均温度梯度对大气稳定度进行分类。

解:0100/22.14581.217.26111>=-=∆∆=m K z T G ,故011<-=G γ,逆温; m K z T G 100/72.07631.216.15222-=-=∆∆=,故d m K G γγ<=-=100/72.022,稳定; m K z T G 100/16.15806.159.8333-=-=∆∆=,故d m K G γγ>=-=100/16.133,不稳定; m K z T G 100/120000.250.5444-=-=∆∆=,故d m K G γγ>=-=100/144,不稳定; m K z T G 100/25000.300.20555-=-=∆∆=,故d m K G γγ>=-=100/255,不稳定; 0100/43.0700.250.28666>=-=∆∆=m K z T G ,故066<-=G γ逆温。

确定题中所给的每种条件下的位温梯度。

解: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假设地面大气压强为1013hPa ,则由习题推导得到的公式2211ln()P gM Z Z P RT =--,代入已知数据(温度T 取两高度处的平均值)即 458297314.8029.08.91013P ln2⨯⨯⨯=-,由此解得P 2=961hPa 。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72 (3-15)可分别计算地面处位温和给定高度处位温:K P T 293)10131000(1.294)1000(288.0288.0===地面地面地面θ, K P T 16.303)9611000(7.299)1000(288.0288.0111===θ, 故位温梯度=m K 100/18.24580303293=--同理可计算得到其他数据的位温梯度,结果列表如下:假如题中各种高度处的气压相应为970、925、935、820、950、930 hPa ,确定地面上的位温。

解: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由习题推导得到的公式2211ln()P gM Z Z P RT =--,设地面压强为P 1,代入数据得到:458297314.8029.08.9P 970ln1⨯⨯⨯=-,解得P 1=1023hPa 。

因此 K P T 2.292)10231000(1.294)1000(288.0288.0===地面地面地面θ同理可计算得到其他数据的地面位温,结果列表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