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激 发 学 习 情 绪 是 学 生 自主学 习的动力
学 生 的学 习 情绪 是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动力。在阅读教学 中,如果学生没有 地 获取知识 ,形成 阅读能力 。因此 ,在 阅读 教学 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轻
③有疑 问的地方 可以查资料 ;④重要 的
问题可 以从课文整体 内容来思考 ,并与 同学讨论交 流。
1 . 课前预 习的方法 课 前预 习能引起 学生 的学习兴趣 ,
使学生对课 文具有初步 的了解 ,为进一
步讲读 、理解课 文做好 阅读前 的思想准 备 和知识准备 。教师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 生 :第一 ,通过 网络 、书店等查 找与课 文相关 的资料 ,加深对课文 的理
能 力 的方 法 ,帮 助学 生 养成 主 动 阅 读 的 习惯 ,促 进学 生 阅读 能 力 的提升。 学 生 是 阅 读
学 习 的 主 人 , 要
解 。第 二 ,画出生字 、生词 ,借助工具 书( 如 :字典、词典 等 )掌握 生字 、生
词。第 三 ,根据课后 问题读课 文尽 快地 掌握课 文的 内容 。 2 . 发 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浅谈如 何在 阅读教 学 中
张树 花
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
阅读 学 习 观,是 实 现 自主 阅读 学 摘 要 : 自主学 习是语 文课程 改革的 一个方 向,是 新课 习的决定性 因素。
学 生 的 可 塑 性 很
以下几 方 面教 会学 生 :① 根 据 课题 提
出问题 ;②根据 自己不能理解 的地方提
出问题 ;③根据课文 中的重点词 、句 、


松愉 快 、民主平等 、情趣盎然 的学 习氛 围 ,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 ,从 而主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这是叶圣陶的话。

主张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

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安排“读、疑、思、议、说”这五个环节,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一、从整体入手,训练反复“读”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读境,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

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在教《掌声》一课时,是这样来指导学生朗读的。

首先利用课前谈话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自由读课文,并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不要求学生答得全面,只要能答对一两个方面就行。

)并从书上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说明。

其次我采用引读的方法,如:师: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生: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因为小时侯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生: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师: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生: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刻地体会到小英的忧郁和自卑。

最后我又采用集体朗读,让学生再一次透彻地体会出情感,把课文读得淋漓尽致,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疑”的能力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更有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

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有疑。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的探究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的探究

的时候 , 我开展了—个 “ 猜一猜 ”的活动 ,让学生在学 习每篇课 文之 前都猜猜老师会题什 么问题 , 猜对了奖励小红旗 。学生 显示

阅 读 习惯 的 初 步 形 成
想 要学会 阅读 ,首先 要学会 思考 。因此 。从低年级起 ,就 要 出极大 的热情 ,虽然有的问题古怪 刁钻 ,但逐渐的 , 生的问题 学
金 岩
( 高新 区一 间小学 ,吉林 长春 10 1 ) 3 0 2
《 语文课程标 指出: “ 学生是学 习的主 人 ,语文教学应 教学 中渗透 ,总结。比如 , 阅读课文中一步一步教学生按部就 在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 班 的 自学 。逐渐的可以在独立 阅读课文中让学 生利 用此法 自学交 学生创设 良好 的 自主 学习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 生 流。比较成熟 以后 ,可以把每一片课文的预习 ,让学生按此 法课

课内的阅读 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打开
阅读面 , 大量 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 力更加迅速的提高。例 到了中年 级 ,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初步形成 ,在读文和理 解 如 ,人教实验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册 的第六单元是以父母的爱为
能力上也有了提高。这个时候就可以教 授一 些直观 、易操作的阅 主题的单元 ,教师在课内阅读基础上 引领学生 阅读朱 自清的 《 背 读方法 ,让学生体验 自主阅读了。教材中独立 阅读课文不少 ,而 是 朱德的 《 芬 母亲> 以及古诗 饼 子Ⅱ 等学生能对此类文有较 这里指的并不是如何去阅读这样的文章。而是让学生知道在接触 深的理解 , 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并且还 自 发找到了同类作品阅 阅读材料 时应 该做 些什 么 ,怎样做 。笔者建 议采取 “ 六步 自读 读并推荐给同学,可见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养成。 法” 这 是本人在多年教 学实践中总 结出来的 阅读方 法 ,即读文 , 总之 ,作为 小学教师 时刻不 要忘记 让孩子 体会 “ 书本是甜 识字 ( 中认 , 立认) 文 独 ;读通顺课文 ;再把课文读流 利 ;弄懂 的 ” 庄子 《 , 逍遥游 云 : “ 且夫水之 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 也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

阅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1.1 针对教材实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在语文教学时,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

如:我在教学《翻越远方的大山》时,我先安排学生查资料,了解刘翔与约翰逊比赛的记录;刘翔成功翻越远方的大山有哪些原因?课堂上,学生阅读3-7自然段时,兴趣特别浓,有的说:“刘翔是靠自己的拼搏一步一步来到大山脚下的。

”有的说:“我发现刘翔跨栏的成绩进步很大。

”有的说:“我从刘翔与约翰逊比赛的记录发现,刘翔的信心在增长。

”有的说;“刘翔成功翻越远方的大山主要靠的是他的拼搏、坚持、毅力、努力。

”然后,我指导学生带着敬佩的心情阅读课文,整堂课上,学生情绪高昂,阅读的有声有色,兴趣浓厚。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1.2 抓住精读片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精彩片段,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提高阅读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雪儿》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两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对鸽子有着怎样的感情?学生在自学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雪白”“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等词句,同时结合课件展示,学生兴趣浓厚,读得神情并茂,愉快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 的阅读教学课堂应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 堂 ,是想象放 飞 趣 , 让其掌握求知方法 , 使其亲历求知过程 , 教师都 可大胆探索 , 让
的课堂 , 是 学生探究 的课 堂。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学生的 自主学 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 享受审美乐趣 。
2 0 1 3年 8月 2 8日
经验 交流
谈 阏 设 教 巾 留主 习能 灼 培 暮
文, 王 世 阳

要: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指 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 、 教 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 阅读
过程 中的主体地位 , 重视 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的培养 。 那 么, 如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 与学 习, 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 习能力呢? 在教学中, 培

部分学生基础要差 一些 , 难题做不 出 , 英语学 习上又有 障碍 , 又 掉。将 意见综合起来找到 自己最应该改掉 的不 良习惯 , 最后 , 便是
怕老师认为不认真 , 影 响一 个 小 组 的考 核 , 便 采取 了 如 此捷 径 。鉴 对症 下药 , 制定一个改掉不 良习惯的计划表 , 贴在课桌上或笔记本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庙后 吕家初 中)
题, 调 整制 度 , 从细节着手 , 规 范行 为 。初 一 上 期 , 由于 学 习 内 容 较 很 多 关 于 习惯 的论 述 和 案 例 , 学 生 们 对 培 养 习惯 达 成 一 致 的认 识 。
为简单 , 抄袭作业 、 听写作 弊的现象几乎没 有。到 了下期 , 难度 加 其次 , 知 己知彼 , 方能百战百胜。学生们要 了解 自己存在什么不 良
评价 的权利还给学生 , 让 学生对 自己、 对 同学 的学 习做 出评 价 , 对 的个性 , 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 习能力 。 总而言之 , 学生是语文学 习的主人。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Auh r d rs S iai r r S ho i nyf o n to ’a des h i i y col nWageuT w s j z P ma
o r i ,2 4 2Chf n , n rMo g l , i a fHa q n0 4 2 , i gI e n o i Chn e n a
p n n c u lt n O a o g a u l om o d la n a d a d a c mu ai ,S s t r d al f r a g o e r - o y
i g ha i. n bt
别人 的意见。这些都要历练的。如果没有历练 , 中没有一 胸
内容 , 促进 学生 自主学 习合作探究 , 激发 学生 的求 知欲望 。
教师要教学生在何处质疑 。一般来说 , 应在难 点处 、 困惑处 、
布 鲁 纳说 的 那样 :学 习是 主动 的 过 程 ,对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 学 习的 内 因 “
2 敢于质 疑 , 乐于探 究
阅读教学 中引导学生质 疑问难 ,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 生有 哪些地方不 明白, 点在什么地方 , 于有针对性地教 难 便 学, 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 , 能够起 到深入理解课文
i sl t lt s e t’r a i g i tr s h o g t er n frt s mu a e t d n s e d n ne e t t r u h h i a - y i u t n mo s p e a ai n a d e c a g ,s mu ae t e r c e t e o o u r p r t n x h n e t lt h i r a v o i i
读, 对课文整体 的感知 , 奠定 了情感基 调。 学生 自主学习 , 必须学会交流 。交流应注意两点 : 1要 () 学生在预 习的时候 准备得充分 , 不打无准备之 仗。如果不充 分 , 往会 等 了很久 没有一个人开 口, 是有人 开 口了, 往 或 说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担当着特有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训练中,学生的知识获得增长,认识得到提高,思维获得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显然,阅读教学是以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一、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能力的培养1.初读感知,重在激趣教无定法,学无常法。

课前预习很重要,学生搜集作者信息或时代背景,以此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学知识,激发学习欲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

我始终如一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2.自读自悟,了然于胸在独立预习的基础上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重点勾画好词佳句,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边思考边动笔,分小组讨论在自读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做到能由学生自己解决的要让学生自己解决,做到课文不熟不开讲。

根据自读阶段的任务,让学生从整体上汇报自学内容,并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3.精读细究,积累内化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之后,教师根据学习重点提出问题或针对学生质疑整理出的某一问题,让学生逐段学习或直奔重点段进一步自读—讨论—汇报—质疑问难—再讨论—再汇报。

在自读中仍要注重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内容或哪些方面来突出重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在汇报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感悟汇报,教师适时进行朗读、背诵等训练。

4.情境再现,巩固深入在读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达到会复述,甚至会背诵、收集优美的句段,进行材料储备。

借助范例,适时地进行模仿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技能。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地整理,为举一反三打基础。

浅论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

浅论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
生 思 维 的 主动 性 。一 是 学 牛 认 为 对 课义 内 容理 解 得 差 不 多 , 没 有 什 么 町想 的 时候 , 追 问 一 个 呵 以加 深 理 解 的 问题 。二 足 就
教 师要 教 给 学 牛 在 何 处 质 疑 。 一 般 来 说 , 在 难 点 处 、 应 困
惑 处 、 键 处 提 出 自 己不 懂 的 问 题 。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来 解 疑 关 谁 呢 ? 教 师应 引导 学 牛 自 己提 出 问 题 , 着 这 问题 去 读 书 , 带 去
营 造 民主 和 谐 的 学 习 氛 围 , 利 于 减轻 学牛 学 习 I 精 神 有 二 的 负 担 , 学 生 住教 师 的热 爱 、 重 和 期 待 r激 起 强 烈 的求 知 欲 使 尊 l 】 望 , 而 促 使 学 生 积极 地 学 , 动地 去探 索 。 从 主 在阅读教学中 , 生应处 于一个平等 的地位进行读 书 、 师 讨 论 、 究 、 论 。教 师 应 是 一 与 学 生 平 等 的 参 与 者 , 起 着 研 争 并 积 极 的 引导 作 用 。学 牛 也 正 是 在 互 相 问 答 、 相 讨 论 的 相 互 互 作 用 的共 同活 动 一 , 为能 动 的学 习 主 体 。 I成 J
习。
知 、 感 、 维 等 方 面 存 在 差 异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 师 要 注 意 情 思 教
因 材施 教 。教 学 f标 要 适 度 灵 活 , 堂 提 问 要 分 出层 次 , 习 1 课 练
设 计要 难 易 有 别 , 针对
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五、 创设 民主和谐 的学 习氛 围
的问题 。三 是 当学 生 的 思维 处 于抑 制 状 态 , 愿 意思 考 问题 时 , 不 就 提 出 可能 引起 争 论 的 问题 , 激 发 他 们 探 讨 的 兴 趣 。叫 是 以 学 生 满 足于 自己能 从 一 个 角 度 提 出 问题 时 ,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提 就 出他 们 没有 想 到 的 问题 , 生有 了学 习 兴趣 , 能 积 极 主动 地 学 学 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发表时间:2014-06-24T16:12:28.7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5期作者:宋天祥[导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河北邢台县会宁中学(054000)宋天祥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作用。

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这一目标大致按“综合———分析———综合”的思路进行表述。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具有整体性特点。

从阅读的对象看,学生面对的文本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整体;从阅读的动力看,阅读文本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的情感与理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与文本融会交流,产生共鸣;从阅读的基础看,学生在阅读中必然会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人生经验、思想认识,这是一种整体的主体参与。

所以,我们认为,阅读必须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为前提,如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情感和立意方面有初步的、然而是综合的印象,在这个前提下,才谈得上让学生来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课文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这些因素才显得是有血有肉,鲜活灵动,是感性体验基础上的理性把握。

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也体现了这一读书精髓:“第一步是鸟瞰。

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重点、难点找出来。

第二步是解剖。

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

第三步是会通。

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


阅读能力的进一步要求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基本上尊奉的是同一性思维的原则。

这使我们对一篇课文得出若干共同性的认识,具有确定性、明确性和总体性,这还是需要的;问题在于,文本本身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世界,应该用多元性思维来进行解读。

但是,阅读教学的现状常常是,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的结论上,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

学生只关心老师是什么样的结论,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我怎样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特别要提倡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重对话,尤其是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的对话,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

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

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

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新课标强调阅读活动不能离开具体文本,应落实到语言层面,所以从语感和语识结合的角度提出:“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

”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

这样,学生的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主学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决不可以放任自流。

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精当的讲述,巧妙地引导,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作出补充,或者进行调整和修正,提高阅读水平。

【注:此文为河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