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7、投以骨。 省略句
9、不拘于时。被动句
(屠夫)投(之)以骨
判断句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10、东阿者,汝之东阿也。 判断句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XX是什么”。“XX不是什么。
2、省略句 翻译要点: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被动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被XX”。 4、倒装句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直接判断(无标志判断句) 名+名
例: 刘豫州王室之胄。
小结:
1、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为”或“是”表判断
判 3、用“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断 句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 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 词之后。 格式:主+否定词+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寡人至于国也》)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渔人甚异之。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有泉侧出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12、而其见愈奇。 13、乃我困汝。 14、头发上指。 15、吾得兄事之。 16、手巾掩口啼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常见例子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常见例子
词类活用
名活用动,例(1)数目项王(2)非能水也
形活用名,例(1)此皆良实
形活用动,例(1)素善留侯张良(2)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活用状,例(1)斗折蛇行(2)吾得兄事之(3)南取汉中(4)日削月割
使动,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2)宁许以负秦曲(3)会盟而弱秦
意动,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父利其然也
数活用动,例(1)四海一
特殊句式
(1)判断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省略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
(3)被动例(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徒见欺
(4)倒装
①定语前置,例(1)无丝竹之乱耳(2)蚓无爪牙之利
②宾语后置,例(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2)不余欺(3)不吾知(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状语(介词结构)后置,例(1)而寒于水(2)具告以事
④主谓倒装,例(1)甚矣,汝之不惠。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一、知识结构文言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示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
所谓有较大不同,以判断句为例。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判断词“是”表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者,……也”的形式来表示。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
(……白白地被欺骗)(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2013——2019年高考真题之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 乎?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 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 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国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 计。
(行于民:状语后置,在民间实行。期年:一年。以千数:数以 千计。)
2019年全国3卷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 文。
2019年全国3卷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 文。
2014年全国1卷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原文: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 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原文: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 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 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2018全国2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民思其德,为立祠(于)安阳亭西,每 食辄弦歌而荐之。
百姓 思念 王涣 恩德,在安阳亭西 为他 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 就 奏乐歌咏 来 祭祀他。
【2017年高考全国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 谨过常。(5分)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 语乱之。(5分)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缙绅而能不易其至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这么大的天下,有多少个呢
翻译要点:要把定语放回中心词的前面
三 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谁何奚、安曷胡恶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 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 + 宾 疑问代词 + 动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苏轼〉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以膏泽斯民, 使……得到好处
四、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 主语 认为 宾 语 怎样或 主语 把 宾语 当作什么,
1.形容词用作意动, 形容词不能直接修饰后面的名词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
2.名词的意动
如: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客人
▪ 13、乃我困汝, 困:使……处于困境,使动用法
▪ 14、头发上指, 上:向上,名词活用为状语
▪ 15、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 16、手巾掩口啼 巾: 用手巾 ,名词活用为状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特殊句式 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 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 后,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 称为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最常用的词性活用为特定环境临时的词性
一、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之间的词性转换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乳二世
沛公军霸上,
喂奶 驻军
2.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燕赵之收藏, 收藏的珠宝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六、特殊句式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1.会宾客大宴。
(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

参考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 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 知他,弥子瑕就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 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罪行!”弥 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
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
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 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
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
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三、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补+定+宾+补”。但
解析:(1)句翻译时注意判断句的标志“者”“者也”和“行”“施” 等实词;(2)句翻译时注意判断句的标志“则”“非……也”和“陵” “摄”“训导”“移”等实词。 答案:(1)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 (2)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 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了的。
一、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常见文言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形式 ……者,……也 ……者也 ……也 ……者,…… ……,…… 例句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 . ②亚父者 ,范增也 。(《鸿门宴》) . . 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子使楚》) ..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 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 . ①柳敬亭者 ,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 ②粟者 ,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
莫我知也夫!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的前置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吾谁欺?欺天乎?
介词宾语一般也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国胡以馈之?
3.通过“之”、“是”提前宾语: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为我们这些臣子担心)。
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只寻找敌人)。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定语后置句
——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
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节选自《欧阳晔传》,有删改)
①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译文:起初他任随州推官,处臵了三十六件难以决断的案件。
②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译文:桂阳有争夺船而互相殴打致死的人,这个案件很长时间没能判决。
状语后置句
——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的形式一般有两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客让之。
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
联凯可无一官自进贤也?”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
嘉贞仪貌甚伟,神彩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
①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译文:循宪召见了他,把那些积压下来的不好解决的事情拿来咨询他。
②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
译文: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和他说话。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翻译句子。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
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
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
译文: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日:每天)
译文:君子们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智慧就会明达而且品行方面也没有什么过错了。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
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二)名词作动词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句子。
1.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军:驻扎、驻军)
译文:刘邦驻扎在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王:称王)
译文: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
3.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目:使眼色)
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4.吾师道也。
(《师说》)(师:学习)
(三)形容词作动词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并翻译句子。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善:与……交好)
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向来与留侯张良交好。
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为:说坏话。
4、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用尽。
(四)形容词作名词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翻译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
(第一个“圣”指圣人,第一个“愚”指愚人。
)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2、将军身披坚执锐。
译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3、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译为:长处;短处。
4、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为:旧交情。
5、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译为:轻锐的部队。